第二章 纪录片流派及创作方法

合集下载

怎样创作纪录片分析

怎样创作纪录片分析

六大类型
•▷ • 六,表述行为纪录片:把真实事件进行主
观放大,背离现实主义风格,强调主观创 作者内心旳表述。
Meeted’n staying
六大类型
• 三,观察型纪录片:这种纪录片长于现实 世界旳体现,但对历史题材较难处理,大 部分没有讲解和字幕。体现起来很轻易流 于沉闷。
六大类型
•▷
• 四,参加型纪录片:能够去强调导演与被 摄者之间旳互动,不掩盖导演在场。
• 如:中国《望长城》
六大类型
• 五,反射型纪录片:对纪录片呈现旳社会 历史过程本身进行反思,和其他类型纪录 片一样,反射型纪录片注重现实旳表述, 但更为主要旳一点,导演会在体现旳同步 对创作本身进行反思,这种影片抽象,难 以了解,对中国来说这么类型旳纪录片较 为陌生。
二:纪录片分析简朴环节
• 一:开头概括,开头以浅谈旳方式对全篇 进行概括,从统计方式,影片纲领,简短 故事情节来简朴阐明。
• 二:简朴分析并铺垫,能够从镜头或讲解 旁白入手,分析其立意。从而引出下文剧 情旳分析。
பைடு நூலகம்
二:纪录片分析简朴环节
• 三:剧情分析,详细简介某单一故事旳剧 情,分析情感和画面体现力,再进行文化 方面旳论述。
三:分命题纪录片分析旳创作
• 《舌尖上旳中国I》1,最终结束语:当我们 远离自然享有美食旳时候,最应该感谢旳 是这些付出劳动和智慧旳人民。引出
• 人文方面:生活气息浓厚,市井人文混搭, 老百姓身边旳故事,真实地点,真实姓名, 造就真实性,贴近生活。产生共鸣
• 写分析问不一定非要浓墨重彩去宣扬文化, 历史。可俗,大俗即大雅。
三:分命题纪录片分析旳创作
• 举例: • 例如从艺术魅力来说,体现出影片所融合

《纪录片制作》教学大纲

《纪录片制作》教学大纲

纪录片制作Documentary一、课程基本信息学时:64学分:4考核方式:本课程为考查课程,成绩考核分为平时作业和结课作品两部分,其中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结课作品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80%。

整个教学过程由授课与平时作业组成。

中文简介:《纪录片制作》主要讲授纪录片制作流程以及制作方法。

该课程将帮助和指导学生了解纪录片的历史,中国纪录片的现状,纪录片的概念,认识纪录片的规律,纪录片的美学风格,纪录片不同的创作观念和风格式样,学习和把握纪录片的创作方法,为日后进入电视媒体打下牢固的基础。

纪录片创作的形式和风格是多种多样的,本课程的教学着重讲述和探讨创作业务的有关问题,侧重于操作性。

课程系统地介绍了纪录片的基本理论概念和从大众传播的角度解读当今纪实的文化现象,从历史的角度介绍了各时期纪录片的流派和演进历程。

通过对纪录片基本特征的介绍,具体讲解了基本特征在实际拍摄中的发展及运用。

介绍了诸如前期主题创作、中期拍摄及后期剪辑的技巧及方式的基本问题。

课程着重强调采用纪实的理念来创作影视作品,把经过时间考验而证明正确的纪实理念和当前的影视文化现象结合起来,以有效地对其进行解读和辨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掌握纪录片创意与选题、纪录片的采访、拍摄与编导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应对与纪录片创作密切联系的若干基本学术性问题有所了解和认识,作为专业知识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对理论基础的通晓程度不仅关系到其对专业的研修和今后的发展空间,也将直接影响其创作实践。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学会使用纪实的创作理念和手段。

从事纪实类电视节目的创作。

掌握纪实电视节目创作的基本方法、过程、原则、常用技巧,使学生初步具备纪实电视节目的创作能力。

学生能够对纪录片的基本理论与拍摄方式有系统的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具有明锐的观察能力和运用手段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

通过对纪录片的理论、发展脉络的研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并从中获得对纪录片相关拍摄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以便解决纪录片拍摄中的问题。

06纪录片的主要流派

06纪录片的主要流派

三、独立制片与发行的出现
• 独立制片与发行的出现对于 纪录片来说是一件大事,这 意味着话语权不再是经济实 力的奴隶,意味着一介草民 也有可能发出声音。而直接 电影几乎是从一开始就同这 种话语权的出现有着千丝万 缕的关系。
• 尽管电视对于“直接电影”的成长有着非凡的重 要性,但我们仍然可以看到,“直接电影”并不 是在电视的“中心”生长起来的,而是在“边 缘”。 • 大众文化的表层与娱乐相关,其骨子里却是对传 统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反叛。直接电影的开创者们 在两个不同的层面上均有涉足,而在直接电影的 早期,其制作的目的是为了作为有一定新闻价值 的节目出售,因此会在“反传统”这一点上表现 得更突出一些。
• 尽管今天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热衷制 作纯粹的直接电影,但可以说所有 的纪录片制作者都在使用直接电影 的方法,在西方,纪实类纪录片不 使用旁白、在现场冷静的旁观已经 蔚然成风,直接电影改变了一代纪 录片制作的风气。
怀斯曼作品《提提卡蠢事》
梅索斯兄弟作品《推销员》
• 自从1929年格里尔逊确定纪录片的纪 实美学以来,纪实美学一直是一种可 望而不可及的理想,直接电影可以说 是在纪录片实现纪实理想的道路上往 前大大迈进了一步,也就是我们在前 面章节中所提到的纪录片纪实质量的 提高必须依靠的两个条件:技术的进 步和社会的进步,在1960年前后均告 成熟,因此直接电影的出现可以说是 瓜熟蒂落。
第二部分 纪录片的主要流派
Company
LOGO
第六章
美国直接电影
1
2 3
直接电影代表作分析
直接电影的特点 直接电影产生的背景 直1960年之后在美国出现的一个纪录片 的流派。最初是由《时代》杂志公司旗下一个名 叫罗伯特· 德鲁(又译:罗拔· 祖)的人组建的电视 节目制作公司(德鲁有限公司)招募专业人员制 作新闻纪录片而开始的。这个流派的出现对于过 去纪录片的制作方法有着革命性的颠覆,从而也 影响到了有关纪实的美学思想,对今天纪录片的 制作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可以说这是纪录片历 史上最为重要的流派之一。

第二章 纪录片的创作模式与风格流派

第二章 纪录片的创作模式与风格流派
孩子对工人从陌生、害怕到逐渐接近,再到友好 相处的情感发展轨迹,是整部影片叙事结构的根本 核心所在。
2、拍摄之前,不使用剧本,也不预先制订拍 摄计划,往往看到有意思的东西就拍下来。
3、在拍摄过程中,与被摄对象是一种完全平 等的态度。
4、在剪辑时,完全凭自己的直觉进行挑选, 不受任何事故成见的限制。
二、通过“重演”来建立“纪录的乌托 邦”
弗拉哈迪的影像世界的理 想国世界。
弗拉哈迪割断了自己与历史的联系,展现 了某种“存在”本身,获得了一种“永恒”, 但这是脱离现实的,只能是一种主观化的表 述,体现着个人的情感向度以及理想色彩。
这种乌托邦世界体现出三个特征:
1、遥远的地域 2、家庭结构 社会关系被限定为仅仅发生在家庭结构内部的相
互行为。人类面临的敌人只有大自然,而不再是人 类本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剥削、斗争,而是 平等、互助,核心元素就是爱。 3、男孩意象 关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情感;认为孩子代表 着快乐与纯真;人应该回到童年,即回到人的本真。
“事实”只是导演用来表达情感、制造 理想氛围的原材料。
《路易斯安那州的故事》的叙事结构完全建立在 一种主观的有限视点上。运用一个男孩的眼睛与心 灵去带领观众进入影片。透过男孩的眼睛,弗拉哈 迪实际上向我们展示的是一个融合了想象、回忆及 梦想的主观化世界。
在叙事结构上,影片以孩子的主观视点为依据, 将质朴神秘的大自然与充满动感和力量的工业世界 完整、和谐地统一起来。
一、“去发现,去展示”,是弗拉哈迪从 事电影创作的初步
由探险事业延伸到拍摄纪录片,在探险 和纪录之间有着微妙的关联:尊重客观现 实,让事物呈现自己的真实面目。
体现在拍摄中,就是不将创作者的意图 强加于事物,而是展示事物被遮蔽的真实 面目,这是弗拉哈迪信守的拍摄信条。

影视作品中的纪录片形式与创作手法

影视作品中的纪录片形式与创作手法

影视作品中的纪录片形式与创作手法纪录片是一种反映现实、讲述故事的影视作品形式,它以真实为前提,通过艺术化的创作手法,展现给观众真实的现实世界。

以下是纪录片形式与创作手法的详细分析:纪录片形式1.叙事形式:纪录片可以通过线性或非线性的叙事方式来组织内容,讲述故事。

线性叙事更注重时间顺序,非线性叙事则通过主题、情感等逻辑来组织材料。

2.视角选择:纪录片的视角可以是客观的,也可以是主观的,取决于创作者想要传达的观点和态度。

3.时长和结构:纪录片的时长和结构可以根据内容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来确定,有的纪录片可能只有几分钟,有的则可能长达几小时。

4.表现手法:纪录片的表现手法多样,可以是访谈、旁白、重现、档案影像等,也可以是多种手法的组合。

创作手法1.素材选择:创作者需要从大量的素材中挑选出能够最好地服务于故事和主题的片段。

2.剪辑技巧:通过剪辑技巧,如交叉剪辑、时间压缩、画面分割等,可以增强叙事节奏和情感表达。

3.声音设计:除了影像,声音也是纪录片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声音的设计,可以增强氛围感和情感表达。

4.叙事建构:纪录片的叙事建构是指如何通过影像和声音的组织,构建起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5.情感表达:纪录片创作中,情感的表达是非常重要的。

创作者需要通过影像和声音,传达出人物的情感和纪录片所要表达的情感。

6.美学追求:纪录片创作也是一种艺术创作,创作者需要在真实的基础上,追求影像的美学价值。

在纪录片创作中,创作者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思考能力和扎实的技艺,才能创作出既有深度又有艺术美感的纪录片。

同时,纪录片创作也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探索的过程,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观众审美的变化,创作者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禁删〗纪录片创作笔记

〖禁删〗纪录片创作笔记
中国纪录片导演黎小锋夫妇于2007年创作完成了纪录片(d)。(说明:本题目针对Word版课程资源“2.4同步辅助学习资料”)
《空山》
《山里的日子》
《大河沿》
《无定河》
二、多选题(共1题)
1、(4分)
电视纪录片策划文案的格式要素一般包括目的意义、内容形式、(all)(说明:本题目针对Word版课程资源“2.4同步辅助学习资料”)
第1章纪录片范畴与属性
1.1纪录片与故事片
纪录片与故事片的关系
达成心愿的纪录片:故事片:明确地表达出我们的希冀、梦魇与恐惧,使我们想象的内容更加具体化。
比尔尼克尔斯:
再现社会的纪录片:非故事片:明确的再现了人类居住并共同拥有的这个世界的方方面面,。根据电影创作者的选择和安排。影片以独特的方式使社会现实的内容变得可见可闻。
《工业的英国》
《亚兰岛人》
《北方的纳努克》
《路易斯安那州的故事》
二、多选题(共1题)
1、(4分)
以下属于罗伯特·弗拉哈迪纪录片作品的是()。(说明:本题目针对Word版课程资源“1.2同步学习‘西方纪录片历史’”)
《南海白影》
《亚兰岛人》
《土地》
《路易斯安那州的故事》
1.3纪录片本质属性
纪录片本质属性:真实性
纪录片的特点:
内涵复杂性
外延扩张性
纪录片是一种非虚构的影片,它具有一个有说服力的主题和观点,取材于现实生活,并且运用编辑和音响来增进作品的感染力-----美国《电影术语汇编》
《电影术语汇编》的特点:
真实性
主题
材料来源
创作技巧
一是纪录片的主题往往是多元的,不同的观众基于生活经历和观影体验对主题把据可能会不样
4、获得更多信息

第二章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

第二章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

四、直接电影和真实电影
(一)、美国“直接电影”---观察式 1、放弃画外解说 2、不干涉拍摄对象和拍摄场景,不搬演、不 扮演、不提问 3、拍摄者是观察者(“墙上的苍蝇”),竭 力避免在影片中出现
四、直接电影和真实电影
(二)、法国“真实电影”---介入式 1、放弃画外解说 2、利用一切方法干涉拍摄对象和拍摄场景
二、维尔托夫到格里尔逊
(一)吉加· 维尔托夫——“电影眼睛派” 1、日常生活的题材 2、坚信影像的力量,认为电影眼睛比人的眼 睛更为完善,主张电影拍摄者“出其不意 地捕捉生活” 3、反对人为的搬演,反对故事片 4、充满激情的表现了苏维埃新社会 5、《持摄影机的人》等
二、维尔托夫到格里尔逊
(二)约翰· 格里尔逊——纪录片教父 1、对真实生活场面的创造性处理 2、题材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现实 3、资金支持——官方或大公司 4、叙事方法——画面加解说 5、《漂网渔船》、《夜邮》等 格里尔逊模式在纪录片历史上具有统治地位。
五、科技纪录片
科教片是纪录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 制胜关键是把科普知识和服务人民生活相 结合。
六、娱乐性纪录片
纪录片被公认为非娱乐性艺术。然而, 20世纪下半叶,国际影视界在娱乐性纪录 片方面所作的探索也值得一提。
思考与练习题:
1.主要纪录片学派的基本艺术主张。 2.纪录片主要学派的历史作用与局限。
三、纪录电影三匠
格里尔逊电影小组的实践说明,能把 电影用于宣传取决于权力和财力——官方 或大公司。达到何种效果,电影人虽有相 当艺术活动空间,却又受到局限。
一、帕尔· 洛伦茨——坚持形象化文献
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加剧 了社会矛盾,推动了纪录电影关注社会现 实的艺术潮流。
二、莱妮· 里芬施塔尔——终生迷恋形象纪实

《纪录片创作》-课程教学大纲

《纪录片创作》-课程教学大纲

《纪录片创作》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086504课程名称:纪录片创作英文名称:Documentary Production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64学时学分:4学分适用对象: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考核方式:纪录片作品先修课程:二、课程简介中文简介:本课程旨在建立学生对纪录片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对纪录片的专业实作能力与技巧。

以辅导学生分组作业的方式,从实践中学习纪录片的制作方法,包括前期计划、拍摄与剪辑等。

让学生在提高审美和人文素养的同时,能运用纪录片这一改造社会的有力工具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英文简介:This course based on professional production of documentary and supplemented with contemporary documentaries as course’s teaching materials. Group assignments on practical production will also help students to get better understanding on the carry out of a completed documentary project.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为编导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在学生的专业创作环节中占有重要的基础地位。

学生需将摄影剪辑采访等基础专业知识运用到纪录片的制作当中,并最终小组团队合作完成一部纪录片。

学生在本阶段需培养1专业策划能力:能够进行资料搜集与田野调查,培养对生活的观察与洞见;能找到生活中值得拍摄纪录片的题材与人物。

2 专业制作能力:能在前期有清晰的策划思路,在拍摄过程中能够及时处理各种信息并调整拍摄方案,能够对纪录片进行专业的拍摄与剪辑制作,能够团队协作与良好分工。

3美学实践能力:了解纪录片文本、符号、美学与社会文化意涵,具备相关美学涵养与艺术能力,关注地区、族群、性别与阶级等议题。

第二章 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手法

第二章 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手法

真实电影与直接电影
《夏日纪事》 《推销员》
直接电影
直接电影产生于上世纪60年代初的美国,以罗伯特·德
鲁和理查德·利科克为首的一批纪录片人提出这样的电影主 张:摄影机永远是旁观者,不干涉、不影响事件的过程,永
远只作静观默察式的记录;不需要采访,拒绝重演,不用灯
光,没有解说,排斥一切可能破坏生活原生态的主观介入。
电影特点
1 他的代表作的题材大都表现偏远地域人类的生活状态。 2 充满诗意地、创造性地利用现实素材。他拍电影时没有任何方案,只 是拍下一切能引起他兴趣或想象的东西,然后就冲印,给他的拍摄对 象看,观察他们的反应,最后决定取舍。 3 影片在现在看来都属于纪录片,基本没有连贯的剧情,通常是由很多 小的片段组成。 4 弗拉哈迪电影的细节非常丰富,画面给人以震撼,和摄影棚里的产品 完全异趣。 5.弗拉哈迪电影的主人公皆为非职业演员,事实上他们不是在表演,而 是根据弗拉哈迪的要求再现原来的生活。
产生的条件
1.轻型摄影机的出现
2.电影真实观念的演进
3.录音技术的变化
"直接电影"与"真实电影"之间的区别 1、"直接电影"的纪录电影工作者手持摄影机处于紧张状态,等待非常事 件的发生,鲁什式的"真实电影"纪录片人试图促成非常事件的发生; 2、"直接电影"艺术家不希望抛头露面,"真实电影"艺术家则公开参加到 影片中去; 3、"直接电影"艺术家扮演的是不介入的旁观者的角色,"真实电影"艺术 家起到的是挑动者的作用; 4、"直接电影"作者认为事物的真实随时可以收入摄影机,"真实电影"是 以人为的环境能使隐蔽的真实浮现出来这个论点为依据的。 5、关键在于对"纪录"与"虚构"的看法存在根本分歧。前者认为纪录电影 应该是对现实的纯粹纪录,在被动状态中捕捉真实,反对在纪录片中 使用虚构手法;后者则认为纪录电影不应该纯粹地纪录现实,应该主 动地去挖掘真实,不排斥在纪录电影中采用虚构策略。

纪录片创作(第三版)第二章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

纪录片创作(第三版)第二章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

第二章 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
第一节从原始电影到《北方的纳努克》
电影诞生15年(1910年)以后,托尔斯泰的评论与高尔基 完全不同。他说:“电影应该记录各种不同状态的俄国现实。 必须用电影来反映俄国真实的生活,而不是寻求最虚构的题材 。”
重视艺术社会功能的伟大艺术家敏锐地认识到电影潜在的 巨大社会功能。
该理论强调电影的物质功能,认为“电影眼睛”比人的眼 睛更加完善,人的眼睛观察不到的客观世界,电影机镜头却能 观察到。
第二章 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
第二节 苏联“电影眼睛”理论与英国“纪录电影运动”
一、苏联的“电影眼睛”理论 (二)内容
第二章 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
第二节 苏联“电影眼睛”理论与英国“纪录电影运动”
由于是单色片,拍摄手法也比较简单,原始电影除了给人 惊奇之外并没有多少美感。单一画面构成了最早的影片。后来 才有几个画面连接成的多画面影片。纪录片从单镜头到多镜头 、从短片到长片、从简单娱乐到有影响的艺术,经历了20多年 的时间。
三位近代大文豪看纪录片的观感:
高尔基第一次观看电影后大为失望: “昨天晚上我去拜访了影子的王国。那是一个无声、无色的世界。在那里 ,每一样东西——土地、树木、人、水和空气——都沉浸在一片单调的灰色 之中。灰色的太阳穿过灰色的天空,灰色的脸上长着灰色的眼睛,树上的叶 子都是烟灰的颜色。那不是生活,只是生活的影子;那不是运动,只是运动 无声的幽灵……卢米埃尔用来展示他的发明的那间房子里灯光熄灭之后,幕 布上便突然出现一幅巨大的灰色画面,你凝视着它时,你看到了马车、建筑 物和千姿百态的人,全都一动不动地冻结在那里……但是,突然有一道奇特 的闪光掠过幕布,画面活动起来了。马车从画面深处的某个地方径直朝你驶 来,消失在你座位周围的黑暗之中……这种无声的灰色的生活终于使你感到 不安,感到厌烦。它似乎在向你发出某种包含着模糊的但是险恶的警告,使 你感到心颤。你忘记了你置身何处。种种奇怪的想象侵入你的脑子,你的意 识开始变得模糊,茫然不知所措。”

第二章 08电视纪录片

第二章 08电视纪录片

二、纪录片的创作模式
3.直接电影与真理电影的差别: (1)前者:等等拍摄非常事件的发生;后者: 试图促成非常事件的发生。 (2)前者:隐蔽拍摄者;后者:主张参与到影 片中(《望长城》的主持人焦建成) (3)前者:不介入的旁观者角色;后者:挑动 者角色。 总之,真实电影式纪录片,采用了现实主 义创作方法,纪录现实生活的真实。
一、纪录片的本体特征
他们的两位摄影师(弗利克斯·麦斯基什、弗朗 西斯·杜勃利埃)确立了两种纪录片的雏形,分别代 表着纪录电影的两个极端: “对现实的描述”。 “对现实的安排”。 纪录电影的全部历史便是在这两个极点之间形成 和发展的。 “纪录电影”——这个名词的首次出现,是1926年
一、纪录片的本体特征
二、纪录片的创作模式
2.1 直接宣导式(格里尔逊式)1929 直接宣导式(格里尔逊式) 以英国人约翰·格里尔逊为代表(观点见教材64-65) 内容上,重视社会功用, 形式上,依靠解说词来配合画面。 两种倾向: (1)以保罗·罗沙为代表的“纪事体载”,即通过解说词 把现成的画面串连起来,用以体现特定的富于教育意义 或宣传目标的主题。 (2)以汉弗莱·詹宁斯为代表,强调纪录片的人情味和 幽默感,让真实生活中的人去表演。 。
一、纪录片的本体特征
1.4 纪录片与专题片的区别 “三说”:“等同说”、“从属说”、“独立 说”。 1.创作思维不同 纪录片:客观地“再现”社会生活,创作者的 纪录片 思 想隐蔽渗透在对生活的展现之中。 专题片:允许采用“表现”的手段,艺术地表 专题片 现 社会生活,可直接表现创作者对生活的看法和主
3.2 自然与环境类纪录片选题 例:《帝企鹅日记》(法)(p78) “一部全家老少可以一气看完的罕见纪录片 真实再现了一个奇妙族类迁徙的过程,2005年 轰动全球。 摘取了包括奥斯卡在内的多个最佳纪录片” 。

纪录片的主要流派

纪录片的主要流派
在剧情片纷纷转向现实主义的表现形式 之时,纪录片显然不能亦步亦趋跟随其 后,而是需要超越其前。
第三,设备的更新还创造了另一种新型 的表现方式,这就是声音和画面同步的 运动摄影。这
第二节 直接电影的特点
直接电影有着如下特点:
一、旁观的美学
二、视听同步的要求
三、沉默的主体
直接电影是一种将纪实美学 推至极致的电影流派。为了纪实 的效果,这一流派几乎放弃了电 影几十年来获得的所有成就和经 验。
直接电影娱乐化的形式经由彭尼贝克发扬光大,他拍 摄了许多有关流行音乐的纪录片。并且成为了今天纪 录片中很主要的一支。但是,由于流行音乐表演的越 来越舞台化、艺术化,昔日的反传统和非主流在今天 已经演变成了主流和具有相对强势的话语地位,对其 进行呈现的纪录片也就失去了独立思考的位置,成为 震耳欲聋的主流话语的参与者,在形式上表现为舞台 艺术纪录片或娱乐化的纪录片。这些纪录片不再需要 恪守“旁观”的立场来表现自身思想的特立独行和形 式上的洁身自好,于是它们便从直接电影中分离了出 去。今天人们所谓的直接电影纪录片已经和早期《初 选》这样的带游戏意味的政治题材纪录片完全不同了。
第三节 直接电影产生的背景
一、外国写实主义实验对直 接电影的影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纪录片 开始对剧情片产生影响,以致在 某些场合两者的区分开始变得模 糊起来。Biblioteka 二、电视对直接电影产生的影 响
1952年,电视直播开始在美国总统 的选举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以 至在有关美国新闻的史书中被认定: “电视成了美国政治进程中的主宰 力量”。还有体育比赛的直播,也 吸引了大量观众。这样一种对于正 在发生事件的“旁观”,深刻地影 响了“直接电影”的形式。从某种 意义上说,“直接电影”更接近电 视的直播形式,而非传统的、由格 里尔逊创建的电影纪录片的形式。

(完整word版)《纪录片》课程教学大纲

(完整word版)《纪录片》课程教学大纲

《纪录片》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中/英文):纪录片 /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3、周学时/学分:2/24、授课对象: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5、使用教材:《纪录片创作》,朱景和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二、课程简介穿越历史,构沉记忆;只对现实,记录变迁;启迪智慧,引导思索.“纪录片”,一个充满诱惑与魅力的名字.纪录片是人们获取信息与知识、反映和寻求社会变革、感悟人性与人生的载体.《纪录片》作为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其内容和任务主要是了解纪录片的历史发展和主要流派,从创作者的角度学习纪录片创作思想和实现手法,在作品赏析与讨论中了解纪录片的创意、拍摄的基本策略。

三、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注:必须明确要达到的知识、能力要求)通过教学,让学生牢固地掌握新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范畴,把握新闻传播现象与活动的基本特征、基本规律和原则,了解新闻事业的体制、过程及发展趋势,能较好地较熟练地认识和掌握新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路径,并对新闻事业和新闻传播活动有初步的、较完整的认识与了解。

在此基础上,充分认识当前我国进行新闻改革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新闻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注重新闻专业主义思想教育,促进学生理论素养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四、教学进度表五、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办法1、考核方式:闭卷考2、成绩评定办法:平时、期中、期末成绩分别为10%、20%、70%(平时成绩由作业成绩、课堂讨论成绩、小测验成绩等构成)六、正文第一章纪录片的范畴与属性(教学时数2)教学目的:通过对纪录片的范畴与属性的学习,让学生对纪录片与电视纪录片有初步的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纪录片与电视纪录片的概念。

难点是电视纪录片的意义。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了解纪录片的概念.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理解电视纪录片的概念.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掌握电视纪录片的意义。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熟练掌握电视纪录片的技巧误区。

电视纪录片创作教程 王列 第二章 中外纪录片的发展

电视纪录片创作教程 王列 第二章 中外纪录片的发展

发展脉络
发展初期 (29852966)
初步繁荣 (70年代- 90年代)
退潮期(90 年代中后期)
十年动乱 (19661978)
新纪录片运 动(90年代
上半期)
DV电视纪 录片时代 (90年代末)
中国纪录片的发轫与起步
特点
以“报道”方式记录当时的重大事件;每个月“两长八短”。“两长” 指电视片或电视纪录片。
开端
卢米埃尔兄弟最初拍摄的活动影像,实际上代表着记录电影的开端
能否把发生在身边的重大事件及时的用胶片拍摄下来,是用以评价一个电影技 师是否恪忠职守和他的业务能力强弱的一个依据。
费利克斯·梅斯基奇:开创“旅行影片”先河,同时确定了纪录片创作的最基 本手段,即随机的对物质现实进行实地摄录。 弗朗西斯·杜勃利埃:把来源各异与主题无关的镜头组接在一起并配上提示性 文字,通过虚构方式,讲述故事。
新纪录电影—主张虚构的纪录片
《蓝色警戒线》 埃罗尔.莫里斯
《浩劫》 克劳德.朗兹曼
《最后的非正义》 克劳德.朗兹曼
威廉姆斯对《浩劫》的分析
“对真实和虚构采取过于简单化的两分法,是我们在思考纪录电影的真实问
题时遇到的根本困难,选择不是在两个完全分离的关于真实和虚构的体制之间
” 进行,而是存在于为接近相对真实所采取的虚构策略中。
对摄影造型和蒙太奇的刻意追求,难免流于技术主义而成为象征电影,从而降低了纪录片的认 识功能和史学价值。
格里尔逊与英国纪录电影运动
《漂网渔船》
重视纪录片的社会教育功能 主张“创造性地处理生活场景”,允许使用故事片的拍摄手法 对故事片持完全否认态度 强调“正确比美重要”,但又非常善用摄影造型艺术与蒙太奇手段
发展了“解说+画面”的直接谈话风格的影片样式

纪录片创作教程

纪录片创作教程

纪录片创作教程创作一部纪录片是一个复杂而充满挑战的过程,需要仔细规划和策划。

以下是一些关键步骤,可用作纪录片创作的教程:1. 主题选择:选择一个引人入胜且有足够潜力的主题。

它应该是您感兴趣并熟悉的领域,同时也要考虑观众的兴趣和市场需求。

2. 研究和策划:进行深入的研究,收集与您的主题相关的信息和素材。

制定一个详细的策划计划,包括故事结构、角色、场景和关键事件的安排。

3. 编写剧本和纪录片大纲:将策划计划转化为剧本和纪录片大纲。

剧本可以包括对话、旁白和场景描述,帮助您组织思路并确保故事流畅。

4. 寻找资金和制作团队:确定纪录片的预算并寻找资金来源。

招募适合的制作团队,包括导演、摄影师、编辑和音频工程师等。

5. 筹备和拍摄:准备拍摄所需的设备、场地和许可证。

制定拍摄计划,并确保您能够获取所需的素材和采访。

6. 采访和素材收集:进行采访,收集相关的素材和档案资料。

确保采访对象能够提供深入、有价值的信息,并将其与整个故事结构相结合。

7. 后期制作:将收集到的素材进行整理和编辑。

剪辑影片,添加音频、音效和配乐,进行颜色校正和图像处理,以确保纪录片的视觉和听觉效果。

8. 故事叙述和结构:确保纪录片具有清晰的故事叙述和良好的结构。

使用剧情弧线、角色发展和紧凑的编辑技巧来吸引观众并传达您想要表达的信息。

9. 音频设计和混音:确保纪录片的音频质量良好。

进行音频设计和混音,确保对话清晰可听,音效和配乐与影像相配合。

10. 完善和推广:进行最后的修正和完善。

制作宣传资料和预告片,确保您的纪录片得到适当的宣传和推广。

创作一部成功的纪录片需要时间、耐心和创意。

同时,始终记得保持故事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尊重所涉及的主题和个人,并确保您的纪录片具有情感共鸣和深度思考的能力。

第二章纪录片的风格流派与艺术特征全文编辑修改

第二章纪录片的风格流派与艺术特征全文编辑修改

①强调摄影机的特殊功能,重视拍摄角度、景别以至特技等摄影造型技巧。他认为,多视角的机械“电影眼睛”无所不能,不受限制,远胜于人类眼睛的功能,既能看到事物外貌,也能说明“您所未知的世界”。②主张抢拍和隐蔽拍摄,以“墙上的苍蝇”比喻摄影客观性;要求摄取人物自然神态和事件进程原貌,甚至要求“被拍对象发现你在拍他,便立即停机”。反对拍摄中的人为干预和表演。他们崇尚的法宝是“隐藏拍摄”,用以抓取那些人们罕见的运动瞬间。③强调蒙太奇的作用,认为蒙太奇手段可以改变乃至创造新的时空形态。有声片出现之后,又自觉把声音、字幕变成蒙太奇组成部分,充分发挥综合艺术手段的作用。④强调电影的任务是反映社会现实,肯定纪录片的传媒作用和教育功能、审美功能。⑤主张电影人到生活中去,通过日常生活反映社会变化,通过平凡事例表现伟大主题。⑥把电影剧本、演员、摄影棚等视为“资产阶级发明物”;称进口故事片为麻醉人民的“宗教同类”,痛斥进口故事片为“技术上花哨的电影活僵尸”。
两大纪录电影学派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出现在苏联的“电影眼睛”是最有影响的纪录电影学派。维尔托夫以自己的艺术主张、理论和丰富的实践,在国际影坛留下了深远影响。代表人物:吉加·维尔托夫Dziga Vertov(1896-1954)1922年发表“电影眼睛派”宣言拍摄作品:1925年摄制:《列宁逝世一年》 1926年:《前进,苏维埃!》,《在世界六分之一的土地上》 1928年:《第十一年》 1929年:《带摄影机的人》 1931年:《顿巴斯交响曲》 1934年:《关于列宁的三支歌曲》 1937年:《摇篮曲》 1938年:(与别里奥克合作)《谢尔盖·奥尔忠尼启则》 1941年:《在第一线》。
英国“纪录电影运动”
格里尔逊学派的基本艺术观点是:
①重视电影的认识功能,强调纪录电影创作要面对现实,剖析社会问题。②主张把电影直接用于宣传教育,把电影院作为讲坛,以宣传家的身份利用纪录电影为改造社会服务。③主张“创造性地处理生活场景”,允许拍摄中进行艺术加工。他认为,纯客观的纪实电影是不存在的。④他认为电影人首先是政治分析家、宣传员,其次才是艺术家。说到底是完全融入主观意识的记录。⑤对故事片持完全否定态度。⑥创造性的把现场录音和解说词作为内容和形式的有机部分。

第二章 纪录片的分类

第二章    纪录片的分类

第二章 纪录片分类
自省式纪录片特别关注拍摄者、被摄者 和观众之间的关系,并且提倡一种自主的观 影意识,鼓励观众跳脱影片的框架。影片中 因而强调疏离效果、拍摄者的自我暴露,使 观众从正视影片人为的操作程度,到质疑各 类符号系统的想当然,持续反思纪录片拍摄 的媒介性与主观真实,进而了解真实与虚构 的反复再现、不确定性、无法论断性,而反 思自我的主体意识,这与20世纪80年代的 批判理论相互呼应。 观摩《科伦拜尔的保龄》
第二章 纪录片分类
(三)概貌类专题节目的特点 1、要抓住特点,突出新意; 2、善于纵横对比,着力写变; 3、要揉进编导的见闻感受,突出创造的独特性; 4、美感; 5、轮廓建立在小事小物小细节的基础上,以小见 大。
第二章 纪录片分类
(四)状物类专题节目的特点 1、对物的选择要重视; 2、较全面的介绍物的构成要素、成分; 3、物在形成过程中具有历史性意义的过程; 4、结构完整、层次分明、环环相扣。
第二章 纪录片分类
该模式虽然强调摄影机的透明性,在形式上 对纪录片的叙事和影像不加干预,然而实际 上,机位的安排和剪辑的选择,仍然不能脱 离主观意识的介入。 另外,观察式纪录片的影像呈现,也被批评 为缺乏历史感和事件的时空脉络。 观摩《在日本的日子——初来乍到》
第二章 纪录片分类
(3)自省式纪录片 20世纪80年代后,以美国为代表,自 省式纪录片把评述和采访、导演的画外音与 画面上的插入字幕混杂在一起,从而明白无 误地证明了纪录片向来只限于再现,而导演 向来只是参与者——目击者,是主动制造意 义和电影化表述的人,而不是一个像在真实 生活中那样中立的无所不知的报道者。
第二章 纪录片分类
4、其它类 (1)主持人节目 (2)节目主持人
第二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言: “电影的躯体已经被习惯的剧毒麻醉了。 我们需要机会在这垂死的机体上做一次 实验,以寻找解毒的良方。”
反对剧情片等
.
按月发行的新 闻电影,至 1925
1922.5 三人小组创办《电影真理报》
“电影眼睛” 电影眼睛人小组
1923.7 《电影眼睛人:一场革命》 “我是电影眼睛,我是机械眼睛。我是一 部机器,向你显示只有我才能看见的世界。
.
4、代表作 《电影眼睛》1923 《带摄影机的人》1929 《关于列宁的三支歌曲》1934 《热情:顿巴斯交响曲》 1931
.
第三节 格里尔逊与英国“纪录电影运动”
1、格里尔逊John·Grierson 纪录片定义者
“格里尔逊模式” 1930-1937
.
艺术主张 1)纪录片应面向现实,关注社会问题 2)电影即“讲坛”——认识和宣教功能 3)艺术加工—— 兼顾纪录片的真实美和形式美; 构图、剪辑、解说词、音画配合…… **《纪录片十四条戒律》
.
尤里斯·伊文思 飞翔的荷兰人 审美取向和艺术观的转变:先锋派——纪 实派 代表作:《桥》《雨》《须德海》《博里 纳奇矿区》《西班牙土地》 《四万万人民》 《印度尼西亚在呼唤》《愚公移山》……
.
.
3、主要艺术主张
“解放摄影机 ”
➢ 强调摄影机的特殊功能,认为机械“电 影眼睛”无所不能,远胜于人眼;
➢ 主张抢拍和隐蔽拍摄,反对人为干预和 表演;
➢ 强调蒙太奇的作用;--过分迷恋形式 ➢ 强调电影的任务是反映社会现实;
主观与客观的对立、统一 拍摄时的绝对客观VS推崇后期剪辑. ,通过剪辑创造新的意义
第二章 纪录片流派及创作方法演变
第一节 从原始电影到《北方的纳努克》 第二节 苏联的“电影眼睛”理论 第三节 英国的“纪录电影运动” 第四节 真实电影与直接电影
.
第一节 从原始电影到《北方的纳努克》
早期电影 1895-12-28 法国卢米埃尔兄弟
➢ 1896 高尔基谈卢米埃尔的电影
“那是一个无声、无色的世界,在那里,每一样 东西--土地、树木、人和空气--都沉浸在一片单调的 灰色之中。灰色的太阳穿过灰色的天空,灰色的脸 上长着灰色的眼睛,树上的叶子都是烟灰的颜色。 那不是生活,只是生活的影子;那不是运动,只是 运动的无声的幽灵。"
《北方的纳努克》1920-1922 《摩阿拿》1923-1926
.
.
土地
《工业化英国》 1932-1933 《亚兰岛人》1932-1934 《路易斯安那州的故事》1946-1948 3)拍摄模式
搬演 把戏剧性引入纪录片
听从灵感 再现往昔
长镜头 交友拍摄 关注一个对象 遁世 浪漫主义 .
他的代表作大都表现偏远地域人类的 生活状态,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搏斗。 “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都有它伟大的地 方……电影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要去发现 和捕捉隐含着这种伟大的东西,哪怕只 是瞬间的现象。”
.
➢ 1910 托尔斯泰 “电影应该纪录各种不同状态的俄国现实, 必须用电影来反映俄国真实的生活,而不是 寻求最虚构的题材。”
.
弗拉哈迪与《 Nanook Of The North》
1922年 《北方的纳努克》 世界第一部完整意义的纪录片 RobertJ.Flaherty “纪录电影之父”
1)生平 1884-1951 2)创作经历
.
艺术主张 不是纪录原本状态的现实,而是受到行
为刺激后的现实。揭示我们所有人的虚构部 分,尽管很多人对此表示怀疑,但对我而言 这正是一个人最真实的状态。
纪录的正是这个新的、在没有拍摄成的 情况下不存在的现实,这种拍摄行为揭示了 一种新的真实,也就是真理电影。
.
2、直接电影 20世纪60年代 美国 罗伯特·德鲁 and 理查德·利科克 德鲁小组 《党内初选》
.
第二节 苏联的“电影眼睛”理论
20世纪20-30年代
吉加·维尔托夫 Dziga Vertov(1896-1954)
1、简介
未来派诗人、作曲家
1916-1917 声音实验室
1918-1919《电影周刊》编辑-莫斯科电影委员会
《革命周年纪念》1919

.
吉加•维尔托夫 米哈伊•考夫曼
斯维洛娃
2、三人组和电影眼睛派 1922 以“三人委员会”的名义发表宣
.
《漂网渔船》(1929) 《锡兰之歌》(1934) 《住房问题》(1935) 《夜邮》(1936) 《烟雾威胁》(1937)
.
2、英国纪录电影运动 格里尔逊在职期间,他领导下的纪录片创 作者形成著名的“格里尔逊学派”; “格里尔逊学派” 在20世纪30-40年代 的创作活动;
.
第四节 真实电影
众多写实学派(20世纪60年代前后): 真实电影(真理电影) 直接电影 影像人类学 基本主张:对生活中的真实事件进行跟
踪和客观纪录,千方百计追求真实自然效 果。
.
1、真实电影(真理电影) 法国 让·鲁什 伟大的人类学学者
eg.《割礼》1949
《求雨先生》1951 《我是一个黑人》1957 《人类的金字塔》1959 《夏日纪事》1960
.
原则 1)拍摄过程中
“观察者”、不干涉不影响 拒绝采访、重演、灯光、解说 同步录音、现实说话 2)剪辑过程中 避免“暴露剪辑” 、 “身临其境” 避免解说和音乐
.
《老头》 《幼儿园》 《幸福在哪里》《跑吧,中国》
.
.
形象化文献
20世纪30--60年代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莱妮·里芬斯塔尔 代表作: 《意志的胜利》1935 《奥林匹亚》1938
电影眼睛=电影视觉(我通过摄影机看)+电影写作(我用摄影机在电影 胶片上书写)+电影. 组织(我剪辑)
“从现在起,我将把自己从人类的静止状态中 解放出来,我将处于永恒的运动中,我接近,然后又 离开物体,我在物体下爬行,又攀登物体之上。我和 奔马的马头一起疾驰,全速冲入人群,我越过奔跑的 士兵,我仰面跌下,又和飞机一起上升,我随着飞翔 的物体一起奔驰和飞翔。现在,我,这架摄影机,扑 进了它们的合力的流向,在运动的混沌中左右逢源, 记录运动,从最复杂的组合所构成的运动开始。…… 我的这条路,引向一种对世界的新鲜的感受,我以新 方法来阐释一个你所不认识的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