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成人永存动脉干矫治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合集下载

主动脉缩窄矫治术的体外管理

主动脉缩窄矫治术的体外管理
温 转 流 技 术 对 胸 部 正 中切 口一 期 纠 治 C A 和合 并 畸形 是 安全 有效 的 。 O
采 用 深 低
关 键词 : 主动脉缩窄 ; 外循 环; 体 深低温
中图分类 号 : 581 R 9.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 00 2420 )3 08 —0 10 —29(070 - 07 1 温低 流量 ( HI ) D 3例 、 低 温 2例 。1:4冷 含 血 F 浅 心肌保 护液 , 中血 细胞 比容 ( T) 12 。 术 HC 2 —7
总之对于自发性出血性脑血管病人神经科医生除了治疗脑出血外还应尽快寻找脑出血原因本组资料显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动脉瘤破裂最常见自发性脑内血肿以动静脉畸形多见脑室出血以mayamoya常见其他引起脑出血的原因还有硬脑膜动静脉瘘等发现病因后应针对病因进一步处理以防止再次出血给患者带来危害
维普资讯
进 口人 工 心 肺 机 ( t c I、 r mo、 a n 0 0 S o k[ Te u I S r s8 0
瘫 、 断平 面以下 感 觉分 离 性 丧 失 或括 约 肌 功 能 障 阻 碍 等脊髓 损伤 并发 症 。
3 2 心 脑 保 护 .
降 主动脉 阻断 , 引起 上半 身血压 迅 即升高 , 加之
期先 心手术 的 4 , 体 外 循 环 管 理 的特 点 介 绍 如 将
下。
1 临床 资 料
I I 一 般 资 料 .
脉插 管 意外 ) 。2例 有短 暂 的反 应 性 高血 压 , 3例有
轻 度 的肝 肾功能异 常 , 全组 无 肾 功 能不 全 或 截瘫 等 严 重 的体 外循 环并 发症 。
C0A , VSD, PDA COA , D VS C0A , D VS C0A

1例成人永存动脉干畸形矫正术的麻醉管理体会

1例成人永存动脉干畸形矫正术的麻醉管理体会

1例成人永存动脉干畸形矫正术的麻醉管理体会屠伟峰 何静何洹魏涧琦患者男性,22岁,49kg,于22年前当地医院检查时发现心脏杂音(具体不详),因家境贫困未及时治疗,但患者生长发育较同龄人迟缓,并在活动或劳累后心慌、气促、呼吸困难,同时伴有口唇发绀、出汗,时间长短不定,经休息后可自行缓解。

患者尚能平卧,无发热、头晕及乏力,无胸闷、胸痛,无咳嗽、咳痰。

1994年在汕头人民医院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当时未予处理。

2004年4月14日为进一步检查收住我院,患者自患病以来,精神佳、睡眠饮食好,大小便正常,查体见杵状指、营养不良,左侧胸廓膨隆,心尖搏动弥散,于第5肋间锁骨中线外侧2cm,心尖部可闻及Ⅱ/Ⅳ级舒张期隆隆样杂音,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Ⅲ/Ⅳ收缩期较粗糙杂音,P2亢进。

ECG示左心室高电压。

MRI示室间隔上方见一共通动脉干,骑跨于其上方,各约50%,动脉瓣下、室间隔嵴上见一缺损,主动脉弓位于右侧,降主动脉亦位于右侧,左心室明显增大,心脏整体亦较大,诊断:复杂性心脏病、永存动脉干(truncus arteriosus,Ⅰ型)——干下型室间隔缺损,主动脉右弓左降(拟肺动脉高压)。

胸部正侧位X片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

心血管造影示右室腔增大、肌小梁增粗、室水平左向右分流、右室流出道闭锁、主动脉骑跨50%、单组半月瓣,动脉干根部左后方发出一粗短肺动脉干,后者再分出左右肺动脉,双侧肺动脉和左室腔发育尚可,未见PDA和主动脉缩窄,测得左、右肺动脉压分别为115/54和115/50mmHg,计算得Qp/Qs为7.4474、肺小阻力为3.456 Wood和全肺阻力4.335 Wood。

患者术前禁食12h,术前30min肌注东茛菪碱0.3mg、吗啡5mg,入手术室后先开放静脉,并适当补液,连接Eagle4000型多功能心电监护仪如HR、BP、RR及有创桡动脉内压、中心静脉压(CVP),麻醉诱导用咪唑安定(2mg+3mg)、芬太尼(6μg/kg)、万可松(1mg/kg),肌松完善后气管内插管(ID7.5)和机械控制呼吸(V T 6~8ml/kg,Vf 12~14BPM),维持P ET CO2于4.00~5.33kPa。

成人法乐四联症根治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成人法乐四联症根治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6 d l p t n s we e d a n s d o F. l p t n s h d b e b o d e td fo a ri o t b f r C B, e p n HC 4 a u t ai t e r ig o e f TO Al ai t a e n lo lt r m o t r o e o e P e e c k e ig T 2 % 一2 % at rh mo i t n T e mo e ae h p t e mi n e p h p t e mi w o e e u e u n u g r n C . ・ 5 8 f e d l i . h d r t y oh r a a d d e y o h r a l f w w r s d d r g s r e y i PB Re e u o o l i
s nt ew s 2— 12 .  ̄ . ) i. otprtel ada up tauernl aue scn prt nfr am s in , i m a o i 1 4 ( 1 5 6 2 m n P s ea v wcricotu,c t e a f l ,eodoeai e ot s g o i o ir o oh s a i cyo o xw r rsn i 5 12 2cssrset e . h otlyi hl w s .9 (/ ) C n l in Bcueo e h lh r e peetn 、 、 、 ae epci l T em r i w o a 6 % 3 6 . o c so eas fh t a e vy at n e 4 4 u t
K iY E Qn e a. hn d layGnrl o i lC eg uScn n6 0 8 , hn a ,U i, 1Ce g uMitr ee s t ,hn d ,i a 10 3 C ia t i a H pa h

体外循环发展史

体外循环发展史

体外循环发展史一、体外循环的定义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ECC)是指通过特殊装置将回心血液引流至体外,经氧合后再输回人体,从而临时完全或部分代替心、肺功能的一种专业技术,也称心肺转流(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

体外循环技术使常规条件下难以进行的心内畸形、高难大动脉疾病纠治手术得以开展,开创了心、血管外科学的新纪元,其也成为心脏、血管疾病外科治疗的必备技术。

二、体外循环的发展简史(一)组织灌注1812年,Le Gallois死亡动物的组织器官以血灌注后出现短暂生命恢复现象。

建立体外模型,以保证器官的存活。

19世纪中叶,Brown-Sequard 以血液灌注死刑犯尸体,尸僵消失。

1929年,Brukhonenko和Tchetchuline以血灌注断头犬的头或全身,头及其它组织器官功能能维持数小时。

血液灌注的意义:向组织器官提供氧气及其他营养物质,并带走代谢废物,保持生命内环境的稳定。

研究证明:保持含氧血液的灌注能维持组织器官的功能。

(二)医疗要求呼唤体外循环技术的诞生先天性心脏畸形、大血管等疾病治疗的需要1930年10月,美国波士顿麻省总院外科,一女病人行胆囊切除术后两周出现肺大块栓塞死亡,促动其监护医师、刚毕业的Gibbon产生设想:如果将此病人的静脉血氧合变成动脉血后再输入其动脉内,也许能救活此病人。

1953年5月,Gibbon用其自制的体外循环装置为一18岁患有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女孩cecelia bavolek 成功进行了世界首例于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房缺修补术。

(三)进行体外循环三个基本条件:①足够的血流动力(人工心或血泵)②充分的血液气体交换(人工肺)③满意的血液抗凝(四)三个基本条件的实现1.血泵:注射器、活塞泵、隔膜泵、螺旋推进泵、指压泵、单滚压泵、多滚压泵、锥面滚压泵、离心泵、涡流泵、重力皮囊滚压泵等。

目前临床体外循环中最常用的为滚压泵和离心泵,其具有足够的驱动力、精确控制流量、使用方便等特点。

大血管手术中的体外循环管理

大血管手术中的体外循环管理
心肺血管病杂志 2 1 0 1年 7月第 3 0卷第 4期
Jun l f ad0acl o ra 0 rivsua C r&P li ayDsae ,uy 0 1V 13 N . uio r i ssJ1 1 , o.0, 04 ln e 2
31 9
D I1 .9 9ji n 10 -0 22 1 .4 0 6 O :0 3 6/ . s.0 756 .0 0 . 1 s 1
M a g me to x r c r o e lcr u a in d rn p r t n’ n l r e a t r na e n fe t a o p r a ic l t u i g o e a i o o s o a g r e y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Z oga h ny ,
l g e s l e e c mpe e n e a d o u mo a y b p s u g r ,a r c at ca a c lrrp a e n ,B n r a e v se sw r o ltd u d r r i p l n r y a ss r e c y o t ri ilv s u a e lc me t e - i i f
验 。方法 : 体外循环 下完成各种大血管 手术 2 1例 , 升主 动脉人造 血管 置换 、 et l B n l手术 、 主动脉 弓置 a 全 换( 象鼻术 ) +带膜支架植入手术 ,l 2 例患者采用改 良心肌保 护液灌注 , 均用深 低温停循 环 +顺行性 脑 灌注方法或逆行灌注方法 。结果 :1 主动脉夹层 患者进行 手术 治疗 , 中 7例行 B n l手术 , 2例 其 et l a 3例 行
1 6. ) , 12 mL 超滤量 1 0 0 27 3 9±1 4 . ) , 0 0~5 0( 8. 6 6 mL 术后 呼吸机辅 助时间 1 0 0 2 1~12(7 8±2 . ) 9 3. 2 3 h 术后 2 , 4h胸腔引流量 10~1 5 5 32±3 3 1 mL 2 0( 2. 8 5 . ) 。无手术死亡 , 无术后 低心排 出量 综合征 ( 低心 排) 和多脏 器功能衰竭 , 均治愈 出院, 永久 性脑 损害发生。2 无 1例患 者中 , 痊愈 出院。结论 : 对不 同 均 针 的大血 管手术选择不 同的 E C方法并加强 围术期 E C管理 , C C 可以显 著减少并 发症 , 提高手术 的成功率 。

体外循环管理

体外循环管理

1.2.4静脉插管的有关问题
体外循环中静脉压应为零或负值,一般静脉插管口径 应保证能充分引流中心静脉血,阻断时应注意中心静 脉压 上腔静脉插管过深,会影响左侧上肢和脑部静脉回流 ,下腔静脉插管超过肝静脉可造成腹腔脏器静脉回流 受阻。 静脉回流不良的后果: * 静脉血回流受阻使静脉压增高: ☆毛细血管内液体向组织间隙转移,出现组织水肿 ☆单根房管引流时,右房压升高可引起冠状静脉窦 的逆行灌注,不利心肌保护 * 储血器内液面下降,影响灌注流量,间接造成过度 稀释 * 外周阻力随静脉压升高而增加,会致血流动力学不 稳定 * 静脉回流不良时循环血量减少,变温效率低
流量过高的缺点: ☆心内回血增多 ☆脏器出血水肿(如脑水肿) CPB中调整适宜的血管张力对确保组织合适的灌注十分重要
1.3.2动静脉压
平均动脉压: 中浅低温体合适的平均动脉压: ☆成人应大于50mmHg ☆婴幼儿大于30mmHg ☆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高龄患者大于60mmHg 低血压的原因: ☆血液大量引流至体外,体循环平均压不能维持 ☆血液降温,血管张力降低 ☆血液稀释,内源性血管活性物质、血液粘滞度下降 ☆平流灌注,动脉压难以维持 ☆灌注流量不足 ☆药物作用,麻醉药或降压药过量 低血压的危害:组织得不到充分灌注造成缺血缺氧性损伤 低血压的纠正:提高流量,适当控制静脉回流,应用药物提 高外周血管阻力。深低温低流量时,只要 SvO2大于60%,短时间的低血压可不处理
1.1.3电源的检查
确保各电源接头牢固,开启开关后各指示灯显示正常, 不报警;离心泵应观察其内部电池组的充电状态;一定 要备好紧急摇把,以防停电
1.1.4气源的检查和氧合器的观察
气体混合器持续报警或气压不平衡时不报警均不正常
氧合器如为鼓泡肺,观察其发泡祛泡情况;如为膜肺,要 使出气口开放,且不可过早通气,防止中空纤维微孔上形 成结晶;转流前均应关闭所有侧路

体外循环下永存动脉干矫治术的配合体会

体外循环下永存动脉干矫治术的配合体会

体外循环下永存动脉干矫治术的配合体会
杨立惠;李智;刘涛
【期刊名称】《西藏医药杂志》
【年(卷),期】2002(023)001
【摘要】永存动脉干为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占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3%。

我院近期对一例永存动脉干在体外循环下矫治成功,且手术顺利,术后并发症少,效果良好。

【总页数】2页(P58-59)
【作者】杨立惠;李智;刘涛
【作者单位】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
【相关文献】
1.体外循环下右腋下小切口二尖瓣置换手术配合体会 [J], 曹慧
2.体外循环下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矫治术的配合体会 [J], 曹君;朱翠容;李旭兰
3.1岁以内非体外循环下主动脉缩窄矫治术的巡回护理体会 [J], 张杨;刘珂汐;王亚玲;刘平
4.非体外循环下儿童主动脉缩窄矫治术的手术配合 [J], 张亚莉;甘晓琴;陈娴
5.小儿法乐氏四联征体外循环下矫治术的配合 [J], 周海宁;陈雪燕;丁景华;黎小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例共同动脉干矫治的手术配合

1例共同动脉干矫治的手术配合

1例共同动脉干矫治的手术配合永存动脉干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1],它以左右心室均出口于单一动脉干.冠状动脉、肺动脉及体循环动脉均发自此干为特征,其发病率占先心病的0.4%~28%。

多数崽儿3~6个月内因肺动脉高压而丧失手术机会。

此病类型多,手术复杂,预后较差,应尽早手术,我科于2012年5月收治1例I型永存动脉干的患儿,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共同动脉干矫治术,经过严密监护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患儿,男,2个月。

满月时因感冒在当地医院听诊发现杂音。

口唇轻度紫绀,四肢指端无紫绀,无杵状指,听谚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并触及震颤。

查Hb:l30 gn,Hct: 37.5%,血气分析PaO2:45mmhg,超声心动及心血管造影显示永存动脉干、室间隔缺损、中度肺高压,造影显示肺动脉干起始于升主动脉,肺动脉起始部明显狭窄,并见狭窄后肺动脉扩张征象。

2.方法:患儿实施共同动脉干矫治术及主动脉瓣成形术。

3. 结果:术中脱离体外循环后经食管超声检查提示VSD无残余分流,主动脉瓣轻微返流,余阴性。

术后安全返回ICU。

护理一,术前准备1.患者准备。

手术前日,手术护士对患者家属做好术前宣教,包括介绍手术室的环境、手术大概过程,解答患者家属提出的各种问题,以消除患者家属的顾虑,使其感到被重视被关怀,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

2.手术人员准备。

(1)心外科的手术时间相对较长,护理人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和身体素质。

(2)手术护士在术前应认真阅读病历,掌握患者疾病情况;阅读手术方案,了解手术医生的手术思路。

3.物品准备。

(1)特殊手术器械:熊掌镊、瓣膜剪、笔式针持、精细镊、换瓣长镊。

(2)特殊手术耗材有:牛颈静脉、3×10无损伤线、2-0~6-0 Prolene、牛颈静脉、起搏导线。

(3)特殊手术物品有:除颤仪、临时起搏器、经食道超声仪、血液回收装置。

二,术中配合1.巡回护士配合。

1例永存动脉干患儿的术后循环监护

1例永存动脉干患儿的术后循环监护

1例永存动脉干患儿的术后循环监护摘要】报告1例永存动脉干患儿的术后循环监护。

术后关键在于维持循环稳定,预防低心排综合征,积极防治肺高压危象,观察有无梗阻及瓣膜狭窄或返流等并发症。

患儿10天后恢复良好,出监护室。

【关键词】永存动脉干儿童手术后循环监护永存动脉干(persistent truncus arteriosus,PTA)是一种严重的少见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它以左右心室均出口于单一动脉干,肺动脉及主动脉均发自此干为主要特征,其发病率占先心病的0.4%~2.8%。

本病属严重型致命性心血管畸形之一,预后极差,如不及时治疗,约有75%病例于一岁内死亡。

传统的Collett-Edwards分类法(1949)将本病分为四型,以Ⅰ型最为常见,约占本病的48%。

[1]2011年7月我科收治1例5岁11月永存动脉干Ⅰ型的患儿,在严密的手术和精心的护理下,恢复良好。

护理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患儿,女,5岁11月,发现口唇及四肢青紫5年余,伴心脏杂音,胸骨左缘2~4肋间可及4/6收缩期杂音,P2亢进,震颤明显。

超声多普勒检查确诊:永存动脉干Ⅰ型,室间隔缺损(VSD)干下型直径2.3cm,房间隔缺损(ASD)下腔型直径1.5cm、继发孔直径0.3cm,动脉干瓣轻度返流,三尖瓣轻度返流,右室高压。

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Ι°房室传导阻滞,右心房扩大,右心室肥大,ST段改变。

2010年11月心导管检查及造影示:上腔静脉压力19/11mmHg(1mmHg=0.133kPa),氧饱和度(SO2)78.8%,右心室104/10 mmHg、SO293.8%,肺总动脉86/54 mmHg、SO292%,肺静脉SO295%,主动脉102/54mmHg、SO291.8%,肺总阻力4.08woods。

右室造影周围肺动脉扭曲扩张秃枝改变,右冠单冠畸源,主瓣共同瓣,降主动脉无异常。

完善术前准备在体外循环下行永存动脉干Ⅰ型矫治+牛颈静脉带瓣管道置入+VSD、ASD修补术。

1例成人永存动脉干矫治术的体外循环治理

1例成人永存动脉干矫治术的体外循环治理

1例成人永存动脉干矫治术的体外循环治理何洹,屠伟峰,何静,戴永忠【关键词】永存动脉干关键词:先本性心脏病;永存动脉干;体外循环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年龄23岁,体重49kg,身高170cm,发觉心脏杂音二十余年,因家境贫困未及时医治,但生长发育较同龄人迟缓,近期显现劳累后心慌、气促,呼吸困难伴口唇发绀,休息后自行减缓。

患者自患病以来,精神欠佳,睡眠饮食一样,大小便正常。

查体:患者消瘦,口唇无明显紫绀,可见杵状指,左侧胸廓膨隆,心尖搏动弥散,于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外侧2cm,心尖部可闻及舒张期Ⅱ~Ⅳ级隆隆样杂音,胸骨左缘肋间可闻及Ⅲ~Ⅵ级收缩期粗糙杂音,P2亢进。

ECG示左室高电压,心血管造影可见主肺动脉发自主动脉,再分出左右肺动脉,属Van praaghⅠ型永存动脉干,经计算全肺阻力。

化验检查:血红蛋白164g/L,红细胞比积,白蛋白L。

2 方式与结果全身麻醉,气管插管,采纳Stockert Ⅲ-型心肺机(德国)和美敦力-541型膜肺(美国),按一样成人心脏手术预备体外循环机械及管道、插管,新鲜冰冻血浆600ml,血定安1000ml进行管道预充排气,先将预充液进行血气分析,依照其结果调整酸碱度和电解质于正常范围。

转流预备完成后,正中开胸全身肝素化,升主动脉远端和上下腔静脉插管成立体外循环,即开始持续泵入异丙酚20~30ml/h,转流开始要求外科医生先环缩主肺动脉,同时保温,维持平均动脉压60mmHg 以上,待探查清楚后降温,肛温降至32℃时阻断升主动脉,切开升主动脉直视下经冠状动脉窦给予4℃冷心肌爱惜液,左冠状动脉600ml,右冠状动脉400ml,使心脏停跳,45min后追灌1次(左350ml、右250ml),共1600ml。

经右房切口进行室缺修补,现在流量为3800ml/min,但发觉左心吸引回血多,颜色红,考虑长期缺氧所致侧枝循环血流多,继续降温至鼻温26℃,肛温28℃,流量降至50~60ml/,左心回血减少,转中血气按稳态治理,监测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 〖AKv-〗O2 ),维持其在60%~70%,右室流出道重建完毕开始复温,但头部进行冰敷,同时给予速尿20mg,待主动脉缝合完毕经左心吸引排气,主动脉根部排气,开放主动脉阻断钳,恢复冠状动脉血运,给予白蛋白25g,ECG显示室颤,给予利多卡因100mg,30J除颤两次后心脏复跳,继续复温,待肛温至36℃,血压,心律稳固后慢慢降低流量直至停机,现在鼻温32℃。

体外循环术后管理流程

体外循环术后管理流程

1.拔除气管导管指征:
-呼吸机CPAP模式,FIO2<40%,病人清醒、合作,能抬头,双手握力正常
-双肺呼吸音清晰,动脉血气正常(PH>7.35,PO2>60mmHg,PCO2<45mmHg)
-循环稳定,血压正常,肢体末梢温暖,尿量>1ml/kg/h
-无严重心律失常或基本控制
-不需要第二次开胸止血
2.再插管辅助呼吸指征
-拔管后出现呼吸困难,伴有缺氧症状和体征
-动脉血气分析由正常转为低血氧症和/或高碳酸血症,提高吸氧浓度和咳嗽排痰后不能改善
-再度出现低心排综合症,末梢循环不良,尿量明显减少,对利尿剂反应不佳
术后第一天:若稳定,改测生命体征和测尿量q4h,进半流质,鼓励下床坐椅子,拔除导尿管,拔除胸管。

予口服药物。

口服药根据原发病选择,如强心类、利尿、扩血管、
抗凝药,镁2g等。

口服止痛药如必理通止痛。

血管活性药物撤除后,拔除深静脉导管、动脉导管。

转普通病房治疗。

成人永存动脉干1例

成人永存动脉干1例

成人永存动脉干1例
刘永涛
【期刊名称】《疑难病杂志》
【年(卷),期】2004(3)3
【摘要】患者,女性,25岁,已婚,未孕。

劳力性气急、心慌25年,加重伴发热、咯血1天入院。

该患者自幼出现活动或感冒后气急,严重时伴有心慌,休息或治疗后可缓解。

1天前出现发热,咳嗽,咯新鲜血,总量约100rnl。

既往无肝炎、结核、支气管扩张症等病史。

体检:T37.7℃,P110次/min,R22次/min,BP110/90mmHg(1mmHg=0.133kPa)。

神清,精神尚可,发育【总页数】1页(P174-174)
【作者】刘永涛
【作者单位】210029,南京中医药大学2001级硕士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3.1
【相关文献】
1.1例成人永存动脉干矫治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J], 何洹;屠伟峰;何静;戴永忠
2.彩超发现成人永存动脉干1例 [J],
3.成人永存动脉干1例 [J], 王昕
4.成人永存动脉干1例 [J], 侯婕妤;何平根;王广平;彭丹
5.超声心动图诊断成人永存动脉干1例 [J], 唐茂玲;唐晶;李玲;顾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主动脉弓中断矫治术中体外循环管理体会

主动脉弓中断矫治术中体外循环管理体会

主动脉弓中断矫治术中体外循环管理体会周成斌;章晓华;陈萍;罗智超;庄建;陈欣欣【期刊名称】《中国体外循环杂志》【年(卷),期】2004(2)1【摘要】目的探讨主动脉弓中断(IAA)矫治术中体外循环方法.方法IAA患儿8例,男4例,女4例;年龄1m~2岁,体重3~8.3kg;其中A型4例,B型4例.均在深低温体外循环下一期矫治IAA及其合并心脏畸形.除早期1例采用单根主动脉灌注外,其余均采用上下半身同时灌注.早期2例采用α稳态血气管理,后期采用pH稳态和α稳态相结合的血气管理方式.结果深低温停循环(DHCA)5例,深低温低流量(DHLF)2例,DHCA与DHLF相结合1例.平均转流时间(130±13)min,平均阻断时间(72±10)min,平均DHCA时间(34.5±10.2)min.死亡1例,神经系统并发症2例.结论婴幼儿IAA宜在深低温体外循环下一期矫治,转流中采用持续脑灌注、控制停循环时间、pH稳态和α稳态相结合的血气管理等措施减少神经系统并发症.【总页数】3页(P32-34)【作者】周成斌;章晓华;陈萍;罗智超;庄建;陈欣欣【作者单位】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外科,广州市,510080;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外科,广州市,510080;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外科,广州市,510080;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外科,广州市,510080;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外科,广州市,510080;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外科,广州市,5100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45.1【相关文献】1.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矫治术的体外循环管理体会 [J], 孙艳霞;刘梅2.主动脉弓中断一期矫治术体外循环管理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J], 董江龙;宋万军;闫承勇;甄增江;徐贯杰3.婴幼儿法乐四联症矫治术体外循环管理体会 [J], 王晓莉;谭红梅;王伟宪;方福珍;万明明4.法乐氏四联症矫治术中体外循环管理体会 [J], 吴淑红;徐小平;李坚;佟丽5.主动脉弓中断矫治术的体外循环1例分析 [J], 鲁秀萍;钟宝荣;胡春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永存动脉干矫治术的手术配合

永存动脉干矫治术的手术配合

永存动脉干矫治术的手术配合
杨立惠;黎德芝;刘涛
【期刊名称】《华西医学》
【年(卷),期】2005(20)3
【摘要】目的:总结永存动脉干矫治术手术配合。

方法:对18例先天性永存动脉干畸形矫治术的护理配合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18例手术采用近年新开展的同种异体带瓣管道重建右心室和肺动脉间通道,其中5例采用4℃晶体液停跳液灌注法,13例采用4℃含血停跳液灌注法,全部病例手术顺利完成。

1例因严重的低心排综合征死亡,其余17例康复出院。

结论:护士“以病人为中心”积极准备病人,精心选择、准备器械和材料,熟悉手术步骤,使手术配合密切、主动、准确无误,缩短了手术进程,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总页数】2页(P555-556)
【关键词】永仔动脉;同种异体带瓣管道;含血停跳液;手术配合
【作者】杨立惠;黎德芝;刘涛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外科手术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4.2
【相关文献】
1.体外循环下永存动脉干矫治术的配合体会 [J], 杨立惠;李智;刘涛
2.永存动脉干影像诊断、分型与手术矫治分析 [J], 马小静;夏娟;王静静;袁媛;何亚
峰;吴洋
3.7例永存动脉干婴儿实施自体肺动脉连接右心室矫治术的护理配合 [J], 李双梅;谢庆;韩盖宇
4.Ⅰ型永存动脉干手术矫治一例 [J], 王维新;解士胜;陈元恒
5.1例患儿永存动脉干手术配合体会 [J], 刘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成年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医护一体化液体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成年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医护一体化液体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成年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医护一体化液体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成年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医护一体化液体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引言:成年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是一个复杂的人群,其在手术过程中需要进行液体管理以维持体内液体平衡和循环稳定。

过去,液体管理主要由医生负责,而护士在医生的指导下提供相应的护理。

然而,近年来,医护一体化的理念逐渐普及,并在液体管理中得到应用。

本文旨在总结成年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医护一体化液体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一、医护一体化液体管理的优势1. 提升沟通效率:医护一体化液体管理通过建立医护之间的密切合作关系,促进信息的共享和交流。

医生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液体需求,护士可以及时提供准确的液体管理。

2. 个体化液体管理:医护一体化液体管理注重个体化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需要调整液体管理策略。

通过密切的合作,医生和护士可以根据患者的生理参数和临床表现进行实时评估,调整液体量和种类,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 优化治疗效果:医护一体化液体管理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患者的液体平衡和循环状态,使液体管理更具针对性。

通过及时纠正液体失衡,可以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二、医护一体化液体管理的关键环节1. 术前评估:在手术前,医生和护士应共同进行患者的液体评估。

这包括评估患者的容量状态、心功能、肾功能等,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液体管理计划。

2. 术中液体管理:医生和护士应密切合作,在手术过程中进行液体管理。

医生通过监测患者的生理参数和临床表现来评估液体需求,护士根据医生的指导提供相应的液体支持。

3. 术后监测:手术结束后,医生和护士应共同监测患者的液体平衡和循环状态。

通过密切的观察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液体失衡和循环不稳定的情况。

三、医护一体化液体管理的实践建议1. 加强团队合作:医生和护士应建立密切合作的团队,共同制定和实施患者的液体管理计划。

通过团队合作,可以提高沟通效率和液体管理的准确性。

成人动脉导管未闭的体外循环管理

成人动脉导管未闭的体外循环管理

成人动脉导管未闭的体外循环管理
张凤英;高扬;李连录;王利
【期刊名称】《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年(卷),期】2005(3)3
【摘要】目的回顾8例成人动脉导管未闭(PDA)在体外循环(CPB)下行手术的患者,总结体外循环经验.方法 CPB采用深低温低流量(DHLF),心肌保护为4:1高钾含血停搏液灌注.心脏停跳后切开肺动脉堵住动脉导管开口,防止灌注肺.结果 CPB时间53~96min,心脏阻断25~63min,均自动复跳,顺利脱机,痊愈出院. 结论采用深低温低流量CPB行成人动脉导管直视缝合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总页数】2页(P175-176)
【作者】张凤英;高扬;李连录;王利
【作者单位】北京市垂杨柳医院心脏中心CCU,北京,100022;山西省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胸心外科,山西,大同,037006;山西省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胸心外科,山西,大同,037006;山西省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胸心外科,山西,大同,037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4.1
【相关文献】
1.并行循环下行动脉导管未闭缝合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J], 李俊霞
2.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体外循环管理 [J], 黄胜;陈京南;胡玲
3.动脉导管未闭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J], 贺宏艳;张虹儿;周淑萍
4.动脉导管未闭的体外循环管理 [J], 毛庆军;别世杰;李启飞;夏瑞
5.成人动脉导管未闭12例体外循环管理 [J], 司海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年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8例体外循环管理

2024年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8例体外循环管理

2024年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8例体外循环管理一、术前准备在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前,对于体外循环管理的准备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和体检结果,评估其心脏功能和其他器官系统的状况。

这包括了解患者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合并症,以及是否有过往的心脏手术史。

其次,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体外循环管理方案。

这包括选择合适的体外循环机、预充液的种类和量、抗凝药物的种类和剂量等。

同时,要确保体外循环管道的清洁和无菌,避免术中感染的发生。

最后,在术前要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解释,向患者和家属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和风险,以及体外循环管理的重要性和可能的风险。

这有助于增强患者的信心和配合度,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二、体外循环建立在急诊CABG手术中,体外循环的建立是关键的一步。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动脉和静脉进行插管,确保血液能够顺畅地流入和流出体外循环机。

同时,要避免插管引起的血管损伤和出血。

其次,在体外循环机中预充适量的预充液,以保持血液的稳定性和流动性。

预充液的选择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需求来决定。

最后,调整体外循环机的参数,如流量、压力、温度等,以确保血液在体外循环过程中能够保持正常的生理状态。

这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进程来不断调整和优化。

三、循环管理要点在急诊CABG手术中,循环管理的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通过调整体外循环机的参数和药物使用,确保患者的血压、心率等生理指标维持在正常范围内,避免低血压、心动过速或过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避免血栓形成和出血:在体外循环过程中,要合理使用抗凝药物和血小板抑制剂,防止血栓形成;同时要注意控制药物剂量,避免引起出血等并发症。

保持适当的氧合和灌注:通过调整氧合器的参数和血液流量,确保患者得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避免组织缺氧和器官功能受损。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尿量、电解质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何洹,屠伟峰,何静,戴永忠【关键词】永存动脉干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永存动脉干;体外循环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年龄23岁,体重49kg,身高170cm,发现心脏杂音二十余年,因家境贫困未及时治疗,但生长发育较同龄人迟缓,近期出现劳累后心慌、气促,呼吸困难伴口唇发绀,休息后自行缓解。

患者自患病以来,精神欠佳,睡眠饮食一般,大小便正常。

查体:患者消瘦,口唇无明显紫绀,可见杵状指,左侧胸廓膨隆,心尖搏动弥散,于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外侧2cm,心尖部可闻及舒张期Ⅱ~Ⅳ级隆隆样杂音,胸骨左缘肋间可闻及Ⅲ~Ⅵ级收缩期粗糙杂音,P2亢进。

ECG示左室高电压,心血管造影可见主肺动脉发自主动脉,再分出左右肺动脉,属Van praaghⅠ型永存动脉干,经计算全肺阻力4.33wood。

化验检查:血红蛋白164g/L,红细胞比积0.46,白蛋白41.4g/L。

2 方法与结果全身麻醉,气管插管,采用Stockert Ⅲ-型心肺机(德国)和美敦力-541型膜肺(美国),按一般成人心脏手术准备体外循环机器及管道、插管,新鲜冰冻血浆600ml,血定安1000ml进行管道预充排气,先将预充液进行血气分析,根据其结果调整酸碱度和电解质于正常范围。

转流准备完成后,正中开胸全身肝素化,升主动脉远端和上下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即开始持续泵入异丙酚20~30ml/h,转流开始要求外科医生先环缩主肺动脉,同时保温,维持平均动脉压60mmHg以上,待探查清楚后降温,肛温降至32℃时阻断升主动脉,切开升主动脉直视下经冠状动脉窦给予4℃冷心肌保护液,左冠状动脉600ml,右冠状动脉400ml,使心脏停跳,45min后追灌1次(左350ml、右250ml),共1600ml。

经右房切口进行室缺修补,此时流量为3800ml/min,但发现左心吸引回血多,颜色红,考虑长期缺氧所致侧枝循环血流多,继续降温至鼻温26℃,肛温28℃,流量降至50~60ml/(kg.min),左心回血减少,转中血气按稳态管理,监测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AKv-〗O2 ),维持其在60%~70%,右室流出道重建完毕开始复温,但头部进行冰敷,同时给予速尿20mg,待主动脉缝合完毕经左心吸引排气,主动脉根部排气,开放主动脉阻断钳,恢复冠状动脉血运,给予白蛋白25g,ECG显示室颤,给予利多卡因100mg,30J除颤两次后心脏复跳,继续复温,待肛温至36℃,血压,心律稳定后逐渐降低流量直至停机,此时鼻温32℃。

总转流174min,主动脉阻断116min,辅助47min,转中尿量2000ml。

患者手术结束循环稳定后撤除头部冰敷,自然复温,一天后清醒。

3 讨论永存动脉干(PTA)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约占所有先天性心脏病的0.5%~3%,80%的病例不经治疗在一岁内死亡[1,2],能存活到成年的极为罕见,能成功实施PTA手术矫治更为少见。

由于PTA特殊性,患者在体外循环前、中、后具有以下特点:①与同年龄相比,体重小、营养不良,心血管耐受能力及抗应激能力低下;②由于手术难度大,主动脉阻断和体外循环时间比较长,对各脏器保护尤其心肌、脑保护要求高;③预计变温幅度大要求高;④白蛋白含量正常偏低,肺血管发育不良,抗稀释能力差,加上体外循环预充液的大量稀释易诱发急性肺水肿[3]。

针对上述特点,在体外循环管理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针对患者体重小、手术时间长、预计变温要求高的特点,宜选择预充量小、变温效果好的进口膜肺;②针对白蛋白偏低、肺血管发育差、抗稀释能力差,使用血浆及血定安进行纯胶体预充,以维持体外循环期间合适的胶体渗透压,有实验表明使用血定安预充可以提高转中胶体渗透压,与用白蛋白效果相当无显著差异[4];③体外循环转流前先进行预充液血气分析,并依此调整预充液的电解质含量和酸碱平衡,防止血液稀释后短时间内电解质和酸碱度过大的变化,以平稳的状态过渡到体外循环[5];④体外循环插管应根据PTA 的病理分型特点进行,Van praaghⅠ型PTA先由主动脉分出主肺动脉,再由主肺动脉分叉出左右肺动脉,因此插管位置选择在主肺动脉开口远端,防止并行循环时肺动脉分流导致的低血压,以及肺动脉大量血液灌注所致的灌注肺;⑤并行循环时不急于降温,先环缩主肺动脉,减少主动脉向肺动脉分流,以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避免在前并行阶段发生室颤导致的心肌损伤;⑥手术用带瓣人造血管重建右室流出道,转流时采用中度低温,在满足外科要求下尽量选择高流量,维持血压的同时避免使用血管活性药,有别于婴幼儿期采用深低温低流量
甚至深低温停循环下实施PTA矫治术;复温后积极给予利尿药,以排出多余水分和保护肾功能;同时,输入高浓度白蛋白,以提高胶体渗透压,防止开放后组织水肿的加重,特别是预防肺水肿的发生。

必要时宜采用转中超滤或转后改良超滤,以滤出多余水分,并有利于阻抑炎性介质的释放,减少术后并发症[6];⑦如果转流时间过长,在复温开始即可考虑头部降温,直至术后患者各项生命指标平稳,以减轻和保护长时间低灌注引起的脑功能损害,减少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在循环许可时,体外循环转流期间、转后甚至术后可连续泵注异丙酚,有研究显示当异丙酚大于6mg/(kg.h),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