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史复习提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卷一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
1.“夏有乱政,而作(A)。”
A.禹刑B.汤刑C.九刑D.象刑
2.提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立法原则的法典是(B)。
A.吕刑B.法经C.汉律D.唐律
3.最早将五服制度作为定罪量刑原则的法典是(C)。
A.汉律B.魏律C.晋律D.北齐律
4.唐代将加役流作为减死之刑始于(B)。
A.武德律B.贞观律C.永徽律D.开元律
5.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部刑法典是(A)。
A.大清律例B.大清现行刑律C.大清新刑律D.大清会典
6.南京国民政府最高立法机构是(D)。
A.立法院B.大理院C.司法行政部D.中央政治会议
二、名词解释
1.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放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
2.《九章律》亦称《汉律九章》。汉高祖统一中国后颁行的法典。相国萧何依照秦法,适应新形势,制定盗律、贼律、囚律、捕律、杂律、具律、户律、兴律、厩律九篇。3.保辜制度是指伤害罪在伤情未定时,由犯罪人保养被害人的伤情使之及早平复,以减免犯罪者罪责的制度。
4.明大诰以判例形式出现的、带有特别法性质的重刑法令,是律外之法,是明朝初期朱元璋在位时的一种特别的刑事法规。
5.《十九信条》是清朝政府于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爆发以后抛出的一个应付时局的宪法文件,也是清朝统治集团立宪骗局破产的最后记录。
6.马锡五审判方式是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创造性地运用到审判工作中去的司法民主崭新形式,也是从一系列司法案件中总结归纳的经验成果。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简述西周刑事立法的指导思想和量刑原则
答:刑事立法的指导思想:“明德慎罚”。定罪量刑原则:A、耄悼之年有罪不加刑。B、区分眚、非眚、非终、惟终。C、慎测浅深之量以别之。D、罪疑从赦。
2.简述中国古代婚姻解除的基本原则
答:西周婚姻的解除方式是“七出”、“三不去”。七出:无子、淫佚、不事姑舅、口舌、盗窃、妒忌、恶疾。
三不去:有所娶无所归、与更三年丧、前贫贱后富贵。
3.简述汉朝的立法指导思想
答:1、初期实行"与民休息"、"宽省刑罚"的政策。崇尚黄老之术,提倡"清静无为";
2、汉武帝后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实行"礼法并用"、"德主刑辅"的治国方略。
4.简述《大明律》的主要特点
答:(1)编排体例仿照《元典章》,以名例和六部为篇目,共七篇,改变了以往
传统法典的体例;(2)门类划分较细,便于检索;(3)文字浅显易懂;(4)律首附
有《服制图》和《六赃图》,使得援引者一目了然;(5)条目虽然少于唐律,但覆盖
面却超过唐律。
5.简述会审公廨制度
答:规定凡涉及外国人的案件必须有领事官员参加会审;凡中国人与外国人间诉讼,若被告系有约国人,须由其本国领事裁判,若被告为无约国人,须由其本国领事陪审。
6.简述《中国土地法大纲》的主要内容
答:(1)规定土改的基本任务是废除封建、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制度。(2)规定土改须遵守的原则是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保护工商者正确对待地主富农。(3)规定保护土改的司法措施。对一切对抗或破坏土地大纲规定的罪犯,组织人民法庭予以审判和处分。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论述《法经》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答:《法经》是我国封建社会最早的一部粗具体系的法典,是适应日益发展的封建经济关
系的要求而出现的。《法经》的篇名依次是:盗法、贼法、网法、捕法、杂法、具法,主
要是关于惩治盗贼罪以及其他重大犯罪行为的规定。
历史意义:首先,《法经》是战国时期政治变革的重要成果,也是这一时期封建立法的典型代表和全面总结。《法经》作为李悝变法的重要内容,也是对这一时期社会变革的肯定。其次,《法经》的体例和内容,为后世成文法典的编纂奠定了重要基础。2.试述中国古代法制中的特权原则的主要内容
答:夏朝在王位和爵位的继承上实行世袭制;在地方管理上实行分封制;在王族内部实行
以嫡长子继承制为特点的宗法制。商代贵族使用鼎,鼎是他们权力的象征。西周宗法制。汉代后的教会特权,唐律中规定了贵族官员的封建等级特权原则,集中表现为议、请、减、赎、当等特权方面。清朝满人的特权。
卷二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
1.儒家美化黄帝时代存在着一种耻辱刑,指的是(A)。
A.象刑B.汤刑C.禹刑D.九刑
2.《法经》中规定具体定罪量刑原则的篇章是(D)。
A.盗法B.囚法C.捕法D.具法
3.最早将八议制度作为定罪量刑原则的法典是(B)。
A.汉律B.魏律C.晋律D.北齐律
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刷的封建法典是(B)。
A.唐律疏议B.宋刑统C.大明律D.大清律例
5.充军作为一种固定刑罚载入律典,始于(C)。
A.唐代B.宋代C.明代D.清代
6.清末主持修律运动的主要代表是(A)。
A.沈家本B.伍廷芳C.张之洞D.劳乃宣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
1.五听断案所谓“五听”有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五听”断案就是中国古代“自由心证”的典型应用。
2.引经决狱亦叫“经义决狱”,它是汉朝统治者以儒家的政治法律观为指导,从经书中找出所谓的“微言大义”,作为审理案件和定罪量刑的主要准则。
3.编敕是指将一个个单行的敕令整理成册,上升为一般法律形式的一种立法过程。是宋代一项重要和频繁的立法活动。
4.《元典章》在元成宗时期﹐曾规定各地官府抄集中统以来的律令格例,“置簿编写检举”,作为官史遵循的依据。《元典章》就是地方胥吏汇抄法令的一种坊刻本。
5.领事裁判权是外国侵略者通过不平等条约在半殖民地国家取得的一项司法特权。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处于另一国领土内的本国国民根据其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6.《钦定宪法大纲》1908年中国清政府颁布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由“君上
大权”和“臣民权利义务”两部分构成。由宪政编查馆参照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制定,删去了日本宪法中限制君权的有关条款,充分体现了“大权统于朝廷”的立法旨意。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简述《法经》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地位
答:主要内容:《法经》是我国封建社会最早的一部粗具体系的法典,是适应日益发展的封建经济关系的要求而出现的。《法经》的篇名依次是:盗法、贼法、网法、捕法、杂法、具法,主要是关于惩治盗贼罪以及其他重大犯罪行为的规定。历史地位:首先,《法经》是战国时期政治变革的重要成果,也是这一时期封建立法的典型代表和全面总结。其次,《法经》的体例和内容,为后世成文法典的编纂奠定了重要基础。
2.简述中国古代婚姻缔结的基本原则及程序
答:婚姻家庭制度的建立是人类两性关系的一个历史性的进步。中国古代把婚姻摆在家庭
乃至宗族附属品的位置上面。婚姻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一夫一妻制(多妾制),同姓不婚
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的缔结遵循“六礼”,婚姻解除的方式有七出、义绝及和
离(协离)。婚姻中的财产拥有者属于丈夫或长子,妇女附属于男子。
3.简述“张杜律”及其主要成就
答:《晋律》于晋武帝泰始四年(公元268年)正式颁行天下,史称“泰始律”。晋律完成后,律学家张斐、杜预为之作注,经晋武帝批准一并颁行,注解与律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因此《晋律》又称之为“张杜律”。张、杜的注解对于后世封建法典的制定影响很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