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思想的开启
极限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极限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内容摘要:极限思想是微积分的基本思想,数学分析中的一系列重要概念,如函数的连续性、导数以及定积分等等都是借助于极限思想来定义的,极限思想的应用无处不在,合理应用极限思想,可以让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较快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实际效果.本文主要对极限思想的产生与发展进行探究。
关键词:极限思想产生发展概念目录第一章极限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1)1.1极限思想的产生 (1)1.2极限思想的发展 (1)1.3极限思想的完善 (4)1.4 极限的概念 (4)1.5极限思想的思维功能 (5)结论 (19)参考文献 ................................................. 致谢 (21)极限思想的产生与发展1、极限思想的产生极限思想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科学进步的客观需求。
是人在探索改造自然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新的思想方法。
极限的思想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庄子·天下篇》中有:“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其含义是:长为一尺的木棒,第一天截取它的一半,第二天截取剩下的一半,这样的过程无穷无尽地进行下去。
这样一直进行下去,留下来的木棒越来越短,可以再分的部分越来越小,一直到无穷小不可以再切割,但永远不会消失。
公元前5世纪,有关无穷小的概念就已经作为希腊人关于什么是世界的设想而进入了数学思潮,而希腊数学家所普遍接受的观点则是阿拿萨哥拉提出的:“在小的当中不存在最小的,但总有更小的”。
对于以严密著称的古希腊来说,古希腊学者观念上不能摆脱对无限的恐惧,而是借助于其它的方法来完成有关的证明。
刘徽的《九章算术注》中有这样的记载:“邪解立方有两堑堵,邪解堑堵,其一为阳马,一为鳖臑,阳马居二,鳖臑居一,不易之率也。
”意思是说:把一块立方体沿斜线分成相同的两块,这两块叫做堑堵,再把一块堑堵沿斜线分成两块,大的叫阳马,小的叫鳖臑,两者体积比为2:1,这个比率是不变的。
微积分学中的极限思想分析
微积分学中的极限思想分析微积分学中的极限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分析方法,深入研究物体的变化规律。
通过分析物体在某个变量趋于无穷大或趋近某个特定值时的变化特征,求解极限,进而研究函数的连续性、导数、积分等数学概念和定理。
极限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他通过逐步逼近的方法来求解素数的上限,并得出了著名的阿基米德螺线。
而极限的理论正式建立起来,主要归功于17世纪的数学家纳波利昂·维尔斯特拉斯和18世纪的数学家列奥内尔·欧拉。
他们通过推导出一系列有关极限的定理和性质,使得极限成为微积分学中的核心概念。
在微积分学中,极限的定义是通过自变量趋于某个特定值时函数值的趋势来描述的。
当自变量x趋近于某个实数a时,函数f(x)的极限记作:lim (x→a) f(x) = L其中L可以是实数、无穷大、无穷小或者不存在。
极限的存在性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推理和证明来判断。
常用的判定极限的方法有数列极限判定法、函数极限判定法、单调有界性准则等。
通过应用这些方法,可以判定极限是否存在,进而求出极限的具体值。
极限的概念在微积分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一方面,极限可以用来研究函数的连续性。
如果一个函数在某个点a处的极限存在,并且与函数在该点的实际取值相等,那么该函数在该点处连续。
极限可以用来研究函数的导数和积分。
通过计算函数的极限,可以推导出函数的导数和积分的性质,进而求解函数的导数和积分。
在微积分学中,极限还可以应用于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通过计算函数在某个点处的极限,可以求解函数在该点处的变化率,进而应用到物理学、经济学等领域中的实际问题。
通过极限还可以研究无穷小量和无穷大量的性质,应用于概率论、统计学等领域的研究中。
浅析极限思想的产生与发展9(1)
在现代数学中,求极限是最常见的问题.不管是求数列的极限,还是求函数的极限,方法有很多。有按照极限的定义求解极限的,有按照极限的运算法则求解极限的,有按照极限的等价定义来求解极限的等等。但是不管用什么方法求解极限,却是殊途同归的,最终都会回归到极限的本质。这也体现了极限中多样性与统一性的辩证统一关系。极限的本质,就是两个无穷逼近过程。而这两个无穷逼近过程,是紧密联系的,维尔斯特拉斯已经用代数的语言深刻的说明了这种联系。首先是自变量的无穷逼近,这是一个前提,是先决条件,在指明了自变量的变化趋势之后,我们要研究的就是因变量的变化趋势,也就是因变量的无穷逼近过程.归根到底,极限就是研究无穷逼近的过程,其中一个变量的无穷逼近导致了另一个变量的无穷逼近,而我们着重研究的就是因变量的无穷逼近。
无穷级数求和?
如果这样加括号求和得:
如果这样加括号求和得:
如果,在展式: 中令 得到和为
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到同一级数,按照有限运算的法则去求,却得到不同的结果。实际上,由级数收敛的必要条件,我们知道这个级数是发散的。出现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我们仍用有限运算的思维方式来理解无限过程,而极限却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极限是我们从认识有限到认识无限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桥梁。究竟什么是极限?这一最根本的问题,起初在几个世纪内,数学家们只是给出一些直观性的语言描述,没有给出严格化的定义。直到维尔斯特拉斯,提出把极限概念代数化,才实现了极限定义彻底的严格化.
3.3极限概念的本质4
4极限思想的辩证理解4
4.1有限与无限的辩证统一4
4。2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5
4。3多样性与统一性的辩证统一5
4.4直与曲的辩证统一5
结论6
参考文献6
致谢7
极限思想的萌芽时期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其中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提出了一个悖论,那就是运动不存在,从经验上来看,这个悖论的结论是荒谬的,但是由于当时人们的认识有限,特别是对极限缺乏认识,使得这个悖论当时没有人能够给出正确的解释,这也是人们第一次闯进极限这个领域。17世纪,牛顿和莱布尼茨分别创立了微积分,微积分的理论基础是极限论.此时极限概念虽然被提出来了,但是缺乏严格的定义。为了解决微积分存在的缺陷,在十八至十九世纪,数学家们寻求解决的办法。其中,柯西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比较系统的阐述了极限理论。但是,柯西给出的极限定义仍是描述性语言,缺乏严密性。例如:要多小就有多小、无限趋近等描述性词语仍被使用。最后,维尔斯特拉斯把极限定义代数化,实现了彻底的严密化.
极限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极限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微积分的建立跟极限思想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自进入16世纪之后,欧洲就处于资本主义的萌芽时期,极大地发展了自身的生产力。
于是,在生产以及科学技术等方面均出现了许多诸如变力做功问题、最值问题、曲线的切线问题、力学中的速度问题等关于变量的问题。
这些问题已经不再是初等数学能够解决的,解决它们所需要的是全新的数学思想、数学方式方法等,必须要成功突破传统的常量研究范围,开发出可以用于对运用以及变化过程进行研究描述的新工具。
同时,这些问题的出现为发展极限思想提供了良好契机。
一、产生极限思想所有科学的思想方法均是源自人们对于社会实践的体验以及总结,极限思想也不例外。
极限思想的产生可以追根溯源到古代,在我国,极限思想于春秋战国时期就已萌芽,然而纵观史料,极限思想被局限于哲学的领域,并没有被运用到数学当中去,于是应用极限的方法对数学问题进行研究就更是无从谈起。
一直到后来的公元3世纪,我国魏晋时期的著名数学家刘徽对《九章算术》进行注释,并在其中创设出了“割圆术”。
刘徽的极限思想是这样表述的:“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
因此,刘徽是在数学领域运用极限思想的第一人。
这种关于无限接近的思想正是后来极限概念得以建立的重要基础。
刘徽所创设的“割圆术”是对原始极限思想的一种有效运用。
在古希腊有着一种穷竭法,这其中也包含了极限的思想,但是希腊人对于极限是相当恐惧的,所以他们并不会明显地去求极限,而是依据归谬法这一间接的证明法完成对极限相关思想的论证。
直到16世纪荷兰的数学家斯泰文在对三角形的重心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时对古希腊人的穷竭法做出改进,他思考问题所采用的是几何直观,并合理运用极限思想,撇开了对归谬法的运用。
因此,极限在斯泰文的研究之下演变成了一个实用的概念。
二、发展极限思想微积分的建立对极限思想的深层次发展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
最初,莱布尼茨、牛顿建立微积分所依据的是无穷小这一概念,但是后面遭遇了逻辑难题,因而在他们研究的晚期,他们都对极限思想有一定程度的接受。
微积分学中的极限思想分析
微积分学中的极限思想分析引言微积分学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对象是变化和无限小量。
极限是微积分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是无穷小量的一种特殊性质,也是微积分学中的基础概念之一。
极限思想的提出和发展,为微积分学的建立奠定了重要基础,对于理解微积分学的核心思想和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极限的历史发展、基本概念和应用等方面对极限思想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极限思想的重要性和深刻内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一、极限思想的历史发展极限思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
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是第一个提出近似于π的方法的人,他利用一个等边多边形外接圆和内接圆的面积逼近圆的面积,从而提出了π的近似值。
这种方法可以看作是极限思想的雏形,虽然当时并没有明确的极限概念,但这种近似思想为后来的极限概念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7世纪,微积分学的开创者牛顿和莱布尼兹在处理曲线的面积和斜率问题时,引入了极限的概念。
莱布尼兹将极限概念系统地应用于微分学中,提出了微分的定义,并将微分和积分统一起来,从而创立了微积分学。
而极限的概念也逐渐成为微积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19世纪,柯西对极限进行了严格的定义和证明,确立了极限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他在其著作《解析学纲要》中系统地构建了极限的理论体系,为后来的数学家们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柯西还提出了完备性原理,这为实数系的建立和极限概念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20世纪,微积分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应用,在物理学、工程学、经济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极限思想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深化和拓展,不仅在理论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实际问题的建模和求解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极限思想的历史发展可以看作是微积分学发展的一个缩影,同时也反映了人类对无穷和无限小量认识的不断深化和拓展。
二、极限的基本概念1. 极限的定义极限是微积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的是函数在某一点或者某一区间内的变化趋势。
通俗地说,极限就是描述一个函数在某一点附近的表现。
对小学数学中极限思想的探讨
对小学数学中极限思想的探讨
极限的概念最强调看不到“边界”,只有在“边界”点之后才会改变。
这一概念使学生思考如何把很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更简单,从而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只是简单地“记忆”。
此外,通过极限概念,学生能够学会加强观察、发现和分析,相应地,学生可以更容易地通过观察,剖析,做出准确的结论,从而更好的掌握知识。
小学生的数学教学应把极限的概念作为一个思维发展的理念引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索和推理的兴趣,使学生具有多维思维的能力和体会,从而丰富学习的内涵和形式。
极限思想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逻辑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培养更多的技术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极限思想,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分析能力,而且可以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培养科学的学习态度和动手实践精神。
探究极限思想的起源与发展
探究极限思想的起源与发展——感悟数学之美摘要:对极限思想的起源与发展进行探究,将极限的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具体介绍了每个阶段的代表人物以及阶段特点,重点放在极限概念的演变上。
最后结合探究极限发展历程的经历,提出自己对数学之美的感悟。
关键词:极限思想;起源;发展如果把数学比作一个浩瀚无边而又奇异神秘的宇宙,那么极限思想就是这个宇宙中最闪亮最神秘最牵动人心的恒星之一。
极限,单从字面上来讲,就足以让人浮想联翩,发散思维,引发出无限的想象。
“挑战极限,超越自我”曾是我们高三时期激励自己努力学习的铮铮誓言。
然而这只是生活中我们对极限的理解,还很幼稚很肤浅,与数学上所讲的“极限”还有很大的区别。
结合自己近期来搜集整理的资料,我想对极限思想的起源与发展以及一些极限的简单应用做一个小小的探究。
我觉得,我们可以把极限思想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萌芽阶段、发展阶段、进一步发展完善阶段。
数学家拉夫纶捷夫曾说:“数学极限法的创造是对那些不能够用算术、代数和初等几何的简单方法来求解的问题进行了许多世纪的顽强探索的结果。
”极限思想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一直可以上溯到2000多年前。
这一时期可以称作是极限思想的萌芽阶段。
其突出特点为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极限的存在,并且会运用极限思想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但是还不能够对极限思想得出一个抽象的概念。
也就是说,这时的极限思想建立在一种直观的原始基础上,没有上升到理论层面,人们还不能够系统而清晰地利用极限思想解释现实问题。
极限思想的萌芽阶段以希腊的芝诺,中国古代的惠施、刘徽、祖冲之等为代表。
提到极限思想,就不得不提到著名的阿基里斯悖论——一个困扰了数学界十几个世纪的问题。
阿基里斯悖论是由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芝诺提出的,他的话援引如下:“阿基里斯1不能追上一只逃跑的乌龟,因为在他到达乌龟所在的地方所花的那段时间里,乌龟能够走开。
然而即使它等着他,阿基里斯也必须首先到达他们之间一半路程的目标,并且,为了他能到达这个中点,他必须首先到达距离这个中点一半路程的目标,这样无限继续下去。
论极限的思想方法
论极限的思想方法
极限思想是今天科学研究和实践的重要理论方法,它成为现代分析几何、数学物理、复变函数分析以及微积分的重要工具。
它可以用来证明函数的收敛性、微分的存在性以及诸多其他运算的正确性。
极限思想的起源要追溯到古希腊的得失法,在十七世纪,笛卡尔引入了初等分析学来建立可计算的极限运算。
从古至今,极限思想已经极大地改变了数学和科学研究的方法。
极限思想是用来研究变量在不断变化时其可能出现的极大值、极小值或特殊值的一种数学分析方法。
它首先要求对一组数值等距离的重复绘制图像,然后研究其形变趋势,从而得到数学关系的极限值,从而得出最终的结果。
它尤其适用于复杂而多变的实际情况,这些情况很难用其他方法求解。
极限思想不但用于分析,而且可以应用在许多现实问题中,如物理模型中的流体动力学、社会学中的人口动态和社会趋势以及其他生物勘查等领域。
在计算机科学中,极限思想可用于解决机器学习、图灵机和数据科学中的抽象问题,从而更好的理解自动化系统的性能。
总之,极限思想自古至今可以说是非常有用与实际的,无论是在分析上还是建模和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上,都可以派上用场。
正是极限思想发展下来的数学分析,用以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才得以急剧提升,并且广泛应用于现今社会,提升了生活的质量,极大地帮助了各个领域的发展。
极限思想资料
• 通过热力学平衡条件求解极限
05
极限思想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生物种群增长与极限
生物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 Logistic模型:描述种群增长与饱和
• Gompertz模型:描述种群增长与衰老
• 其他生物种群增长模型
生物种群增长的极限研究
• 极限增长速率:种群最大增长率
• 极限种群密度:种群最大承载量
• 资源利用的极限:资源可持续利用
• 环境承载力的极限:环境可持续发展
• 社会公平的极限:社会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中的极限应对策略
• 资源合理利用:节约资源、循环利用
• 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
• 促进社会公平:消除贫困、提高教育水平
谢谢观看
Docs
• 极限增长时间:种群达到最大密度所需时间
生物分子扩散与极限
生物分子扩散的数学模型
生物分子扩散的极限研究
• Fick定律:描述分子扩散通量与浓度梯度
• 极限扩散速率:分子最大扩散速率
• Diffusion-limited aggregation模型:描述分子聚集过
• 极限扩散距离:分子最大扩散范围
⌛️
古希腊时期的局限性
• 缺乏严格的数学语言和符号
• 无法解决一些涉及无穷的问题
牛顿与莱布尼茨的微积分发展
牛顿与莱布尼茨的微积分理论对比
• 符号表示不同
• 计算方法略有差异
• 理论框架基本一致
牛顿的微积分理论
• 引入微积分符号:dx、dy
• 提出微分法则:导数概念
• 研究曲线与切线:曲率概念
莱布尼茨的微积分理论
• 数列极限实例:数列{1/n}
• 极限的ε-δ定义
数学极限思想总结
数学极限思想总结在数学中,极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数学分析中的核心思想之一。
极限可以说是数学思想中的一座高峰,它无处不在,贯穿着整个数学的发展历程。
首先,极限思想的提出是为了克服一些数学问题中存在的困难。
许多问题在有限的条件下是无法解决的,需要考虑无穷大或无穷小的情况。
通过引入极限的概念,我们可以将这些无穷的情况变得有限,从而处理问题更加简便。
其次,极限思想对于数列和函数的研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数列和函数是数学中最基础的概念之一,通过极限思想,我们可以研究它们的性质和行为。
例如,通过极限思想,我们可以研究数列的收敛性和发散性,判断函数在某一点的连续性,进而求得它们的极值和最值等。
可以说,极限思想是数学分析的基础,也是数学研究的重要工具。
此外,极限思想与计算方法紧密相关。
通过极限思想,我们可以建立一些重要的计算方法,例如泰勒展开、泰勒级数等。
这些计算方法在数学和物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用来近似计算复杂的函数和曲线,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不仅如此,极限思想还与无穷小和无穷大相关联。
极限思想将无限的概念抽象成了有限,使得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数学手段来处理无穷大和无穷小的情况。
例如,利用极限思想,我们可以定义微分和积分,从而建立微积分的理论框架,解决一些求导、求积分等问题。
最后,极限思想在数学证明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证明过程中,我们往往需要利用极限思想来推导出一些结论,以此来证明定理的正确性。
极限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严谨、准确地证明数学命题的方法,使得数学证明更加严密。
总之,极限思想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和工具,贯穿于数学的各个领域。
它不仅帮助我们解决数学问题,还为数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方法基础。
在实际应用中,极限思想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因此,研究和掌握极限思想对于学习数学和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极限思维,让他们学会运用极限思想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求解问题的能力。
浅谈高等数学中极限思想及其应用
浅谈高等数学中极限思想及其应用
高等数学中的极限思想是解决很多数学问题的基础,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数学研究中各
个领域的发展,对数学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极限的概念源于古希腊数学家坎伯乐,他研究函数时发现函数可以趋于一个固定值,当函
数满足某些条件时,就收敛到一个值,这个值就是函数的极限,从而发展出了极限的概念。
古希腊数学家特拉法尼希将坎伯乐的极限思想进行了进一步发展,把概念化,形成了极限
的定义,推导出了极限的几何学定理,奠定了极限法在数学发展中的地位。
极限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微分、积分、几何和微分方程中,现代数学发展的离不开极限的思想,几乎所有数学问题的解法中都有极限的踪迹。
比如微分学中,著名的微积分方程及其
解法,正是利用极限思想得出的。
物理学的新发展与极限思想也息息相关:物理量的变化
可以简单地用极限知识来分析和推导,从而取得重要的结论。
总之,极限思想是高等数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解决复杂数学问题的重要方法,它也在许多学科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探究极限思想的起源与发展
探究极限思想的起源与发展探究极限思想的起源与发展——感悟数学之美摘要:对极限思想的起源与发展进行探究,将极限的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具体介绍了每个阶段的代表人物以及阶段特点,重点放在极限概念的演变上。
最后结合探究极限发展历程的经历,提出自己对数学之美的感悟。
关键词:极限思想;起源;发展如果把数学比作一个浩瀚无边而又奇异神秘的宇宙,那么极限思想就是这个宇宙中最闪亮最神秘最牵动人心的恒星之一。
极限,单从字面上来讲,就足以让人浮想联翩,发散思维,引发出无限的想象。
“挑战极限,超越自我”曾是我们高三时期激励自己努力学习的铮铮誓言。
然而这只是生活中我们对极限的理解,还很幼稚很肤浅,与数学上所讲的“极限”还有很大的区别。
结合自己近期来搜集整理的资料,我想对极限思想的起源与发展以及一些极限的简单应用做一个小小的探究。
我觉得,我们可以把极限思想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萌芽阶段、发展阶段、进一步发展完善阶段。
数学家拉夫纶捷夫曾说:“数学极限法的创造是对那些不能够用算术、代数和初等几何的简单方法来求解的问题进行了许多世纪的顽强探索的结果。
”极限思想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一直可以上溯到2000多年前。
这一时期可以称作是极限思想的萌芽阶段。
其突出特点为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极限的存在,并且会运用极限思想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但是还不能够对极限思想得出一个抽象的概念。
也就是说,这时的极限思想建立在一种直观的原始基础上,没有上升到理论层面,人们还不能够系统而清晰地利用极限思想解释现实问题。
极限思想的萌芽阶段以希腊的芝诺,中国古代的惠施、刘徽、祖冲之等为代表。
提到极限思想,就不得不提到著名的阿基里斯悖论——一个困扰了数学界十几个世纪的问题。
阿基里斯悖论是由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芝诺提出的,他的话援引如下:“阿基里斯1不能追上一只逃跑的乌龟,因为在他到达乌龟所在的地方所花的那段时间里,乌龟能够走开。
然而即使它等着他,阿基里斯也必须首先到达他们之间一半路程的目标,并且,为了他能到达这个中点,他必须首先到达距离这个中点一半路程的目标,这样无限继续下去。
微积分学中的极限思想分析
微积分学中的极限思想分析微积分学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变量的极限、函数的连续性、可导性、微分和积分等概念和方法的学科。
极限思想是微积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也是微积分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思想之一。
本文将对微积分学中的极限思想进行分析,探讨其在微积分学中的应用和意义。
微积分学的极限思想最早由牛顿和莱布尼茨等人提出,并于17世纪末18世纪初得到初步建立。
极限是一种趋近的过程,用数学语言来描述就是当自变量趋近于某个特定值时,函数的取值趋近于某个固定的数。
在微积分学中,极限的概念扮演着连接微分和积分的桥梁,是微积分学的基础。
极限思想在微积分学中发挥着函数定义的重要作用。
函数是一种映射关系,它将一个自变量映射到一个因变量。
函数的极限可以用于描述函数在某个点附近的行为。
当自变量趋近于某个点时,函数的极限就是函数在该点的取值。
通过极限的概念,我们可以具体地描述函数的性质,判断函数是否连续、可导等。
极限思想也在微分和积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微积分中的微分是研究函数变化率的工具,它通过极限的概念来定义。
当自变量的增量趋近于0时,函数的增量与自变量的比值的极限就是函数的导数。
导数描述了函数在某个点的斜率,也可以用于判断函数的增减性和凹凸性等。
同样,积分也是微积分中的重要概念,它可以用于计算曲线围成的面积、质量等。
积分的计算也依赖于极限的思想,可以将曲线切割成无数个小矩形或小梯形,然后求和近似地计算出面积或积分值。
极限思想在微积分学中还用于解决一些重要的问题。
函数的收敛性问题,即函数在某点是否收敛到某个值,可以通过极限的定义和性质来判断。
函数的极大值和极小值问题也可以通过计算极限来解决,找到函数取得极值的点。
极限还可以用于研究无穷级数的求和,例如调和级数的收敛性问题等。
极限思想是微积分学的核心思想之一。
它在微积分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和意义,不仅用于函数的定义、微分和积分的计算,还可以解决一些重要的问题。
通过理解和掌握极限思想,可以更好地理解微积分学的相关概念和方法,提高数学建模和问题求解的能力。
极限思想无穷变化的趋势
极限思想无穷变化的趋势
极限思想的无穷变化趋势是不断探索、发现和突破极限的过程。
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越来越深入的探索。
人类越来越深入地了解自然界的秘密,通过各种科学方法和工具,我们可以了解更多以前不可知的领域,如宇宙、微观世界和生命等。
2.越来越高的层次。
人类在不断追求极限的过程中,会涉及到不同层次的问题和挑战,如物质的微观和宏观、心理和灵性层面等。
3.越来越细致的分析。
在对事物的探究中,人类的科学方法和工具也在不断进步。
这使得我们可以进行更加细致和精确的分析,从而深入发现问题本质及其内在关联。
4.越来越大胆的尝试。
为了突破极限,我们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和冒险精神。
这可能会涉及到尝试新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或者在极限环境下进行严酷的实验和考验。
总之,极限思想的无穷变化趋势是一个挑战极限、超越自我、不断探索的过程,每一次突破都会给人类带来更多的惊喜和启示。
极限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毕业论文题目极限思想的产生与发展专业数学教育院系数学系学号 131002145姓名指导教师二○一三年五月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0 级数学系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专业班级:数学教育姓名:指导教师:目录内容摘要:................................................................................................................................... (4)关键词: (4)引言: (5)一、极限思想的产生 (6)二、极限思想发展的分期 (6)(一)极限思想的萌芽时期 (6)(二)极限思想的发展时期 (8)(三)极限思想的完善时期 (8)三、极限思想与微积分 (9)(一)微积分的孕育 (10)(二)牛顿与微积分 (11)(三)莱布尼茨与微积分 (12)(四)微积分的进一步发展 (13)结束语 (14)参考文献 (15)致谢 (15)内容摘要本文综述了极限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历史。
极限思想的产生与完善是社会实践的需要,它的产生为数学的发展增加了新的动力,成为了近代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基础和出发点。
关键词极限;无穷;微积分引言极限思想作为一种哲学和数学思想,由远古的思想萌芽,到现在完整的极限理论,其漫长曲折的演变历程布满了众多哲学家、数学家们的勤奋、智慧、严谨认真、孜孜以求的奋斗足迹。
极限思想的演变历程,是数千年来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整个过程的一个侧面反应,是人类追求真理、追求理想,始终不渝地求实、创新的生动写照。
在数学的发展中,数学问题的来源和发展表现为多种多样的途径和极其复杂的情况。
纵观极限思想的发展,首先哲学为其提供了直觉上的发展方向,数学家们依据这种直觉或直观进行应用和探索;其后悖论一次次地出现,又促使数学家们一次一次地进行探究求证,使这一思想不断得以发展和完善。
而数学的求证又给予了哲学以实在的支持,为哲学更好地描述和论证世界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极限思想的起源以及它的大意
§1.0 序 论一、极限思想的起源以及它的大意极限是高等数学中一个起着基础作用的重要概念,整个高等数学的体系都建立在这一概念基础之上。
【例1】中国古代有句古语:一尺之槌,日截其半,永世不竭。
设原槌之长为一个单位长,用 n x 表示第 n 次截取之后所剩下的长度,则x n n =12。
显然,当n 无限地增大时,n x 趋近于零。
所谓“永世不竭”,意指它可以无限地接近于零,但总不会等于零。
对 n x 的这一变化趋势,我们一般采用记号0lim =x 来表示。
x -1,【例3】( 芝诺悖论 )龟兔相距一个单位长,设乌龟的爬行速度为1,而兔子的奔跑速度是乌龟速度的2倍,则兔子永远也追不上乌龟。
其理由是:当兔子追到乌龟的第一个出发点时,乌龟爬行了12的距离;当兔子追到乌龟的第二个起点时,乌龟又爬行了122距离,…,如此下去。
这一悖论十分地迷惑人,但如果是考虑龟兔赛跑的时间,不难发现这一悖论的错误。
最初龟兔之间的相距11=x第一段路程兔子所用时间为t 112=,龟兔之间还相距x 212= 第二段路程兔子所用时间为t 2212=,龟兔之间还相距x 3212=………第n 段路程兔子所用的时间为t n n =12,龟兔之间还相距x n n +=112前n 段路程兔子所用时间的总和为)(1211211212121212112n T n n n n 对任意的<-=--=+++=+显然,当n →∞时,1→n T ,这表明兔子追不上乌龟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追不上,并非永远追不上。
在这一悖论中,正是由于存在着“龟兔之间的距离 x n n +=112无限地趋近于零,但总达不到零”这一认识上的难点,使得它容易迷惑人。
三、极限思想在数学史上所取得的成就在初等数学中,往往只研究变量的状态性质(静态的性质),而极限是研究变量变化过程中的一种变化趋势(动态的性质)。
因此,极限思想帮助我们解决了许多初等数学无法解决的问题,获得了一些令人激动不已的结果,使数学进入了一个辉煌的时期。
极限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极限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摘要:极限谈的是数学中的思维问题,它的广泛使用是由数学本身的发展所决定的。
本文以数学发展史为基础,从一些典型例子中寻找极限的产生与发展,主要是以历史辩证唯物主义观来重新分析、概述有关极限思想的问题。
关键词:极限思想产生发展完善思维功能1.极限思想的产生与一切科学的思想方法一样,极限思想也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极限的思想可以追溯到古代,刘徽的割圆术就是建立在直观基础上的一种原始的极限思想的应用;古希腊人的穷竭法也蕴含了极限思想,但由于希腊人“对无限的恐惧”,他们避免明显地“取极限”,而是借助于间接证法——归谬法来完成有关的证明。
到了16世纪,荷兰数学家斯泰文在考察三角形重心的过程中改进了古希腊人的穷竭法,他借助几何直观,大胆地运用极限思想思考问题,放弃了归缪法的证明。
如此,他就在无意中“指出了把极限方法发展成为一个实用概念的方向”。
2.极限思想的发展正因为当时缺乏严格的极限定义,微积分理论才受到人们的怀疑与攻击,例如,在瞬时速度概念中,究竟是否等于零?如果是零,怎么能用它去作除法呢?如果不是零,又怎么能把包含着它的那些项去掉呢?这就是数学史上所说的“无穷小悖论”。
英国哲学家、大主教贝克莱对微积分的攻击最为激烈,他说微积分的推导是“分明的诡辩”。
贝克莱之所以激烈地攻击微积分,一方面是为宗教服务,另一方面也由于当时的微积分缺乏牢固的理论基础,连牛顿自己也无法摆脱极限概念中的混乱。
这个事实表明,弄清极限概念,建立严格的微积分理论基础,不但是数学本身所需要的,而且有着认识论上的重大意义。
3.极限思想的完善到了18世纪,罗宾斯、达朗贝尔与罗依里埃等人先后明确地表示必须将极限作为微积分的基础概念,并且都对极限作出了各自的定义。
其中达朗贝尔的定义是:“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极限,假如第二个量比任意给定的值更为接近第一个量。
”它接近于极限的正确定义。
然而,这些人的定义都无法摆脱对几何直观的依赖。
事情也只能如此,因为19世纪以前的算术和几何概念大部分都是建立在几何量的概念上的。
微积分学教学中的极限思想
微积分学教学中的极限思想极限思想定义为一个数列或函数在无限趋近于某个点时所具有的性质。
简单来说,极限描述了一个变量在无穷大或无穷小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行为。
在微积分学中,极限的概念被广泛应用,如求导、积分、级数展开等等。
极限具有一些重要的性质。
例如,极限的唯一性表明,数列或函数的极限点是唯一的;保序性表明,如果一个数列的每一项都比另一个数列的大,那么它们的极限也具有相同的顺序;还有归结原则,它表明如果一个数列的极限存在,那么它的子数列的极限也必定存在且相等。
微积分基本定理是微积分学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它用极限的思想阐述了导数和积分之间的关系。
简单来说,微积分基本定理表明,函数的导数等于函数在某一点的瞬时变化率,而函数的积分则等于函数在某个区间上的面积。
这个定理将极限的思想贯穿了微积分的始终,是微积分学的核心。
极限思想在微积分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利用极限的概念求函数的导数和积分;还有级数展开,即将一个函数展开成无穷级数的形式,以便于计算和研究它的性质。
极限思想还在微分方程、多元函数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极限思想是微积分学教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
它不仅是一种数学思想,更是一种科学思考方式。
通过极限思想,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函数的变化趋势、无穷小量和无穷大量等方面的概念,以及它们在数学分析和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因此,在微积分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极限思想的讲解和应用,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概念,为后续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极限思想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在数学、物理、工程和技术等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微积分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紧密结合实际应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极限思想的实际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极限思想在其他学科和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极限思想是微积分学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数学分析和实际问题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概念。
极限的发展史
极限的发展史从极限思想到极限理论极限的发展史极限的朴素思想和应用可追溯到古代,我国古代哲学名著《庄子》记载着庄子的朋友惠施的一句话:“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其含义是:长为一尺的木棒,第一天截取它的一半,第二天截取剩下的一半,这样的过程无穷无尽地进行下去。
随着天数的增多,所剩下的木棒越来越短,截取量也越来越小,无限地接近于0,但永远不会等于0。
中国早在2000年前就已能算出方形、圆形、圆柱等几何图形的面积和体积,3世纪刘徽创立的割圆术,就是用园内接正多边形的极限时圆面积这一思想来近似计算圆周率的,并指出“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这就是早期的极限思想。
到17世纪,由于科学与技术上的要求促使数学家们研究运动与变化,包括量的变化与形的变换,还产生了函数概念和无穷小分析即现在的微积分,使数学从此进入了一个研究变量的新时代。
到17世纪后半叶,牛顿和莱布尼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别从物理与几何的不同思想基础、不同研究方向,分别独立地建立了微积分学。
他们建立微积分的出发点使直观的无穷小量,极限概念被明确提出,但含糊不清。
牛顿子发明微积分的时候,合理地设想:t越小,这个平均速度应当越接近物体在时刻t时的瞬时速度。
这一新的数学方法,受到数学家和物理学家欢迎,并充分地运用它解决了大量过去无法问津的科技问题,因此,整个18世纪可以说是微积分的世纪。
但由于它逻辑上的不完备也招来了哲学上的非难甚至嘲讽与攻击,贝克莱主教曾猛烈地攻击牛顿的微分概念。
实事求是地讲,把瞬时速度说成是无穷小时间内所走的无穷小的距离之比,即“时间微分”与“距离微分”之比,是牛顿一个含糊不清的表述。
其实,牛顿也曾在著作中明确指出过:所谓“最终的比”不是“最终的量”的比。
而是比所趋近的极限。
但他既没有清除另一些模糊不清的陈述,又没有严格界说极限的含义。
包括莱布尼茨对微积分的最初发现,也没有明确极限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极限思想起源的探讨新余市第四中学数学组 刘告根【摘要】极限思想的起源始于我国魏晋数学家刘徽,其应用刘徽也应属第一人,他对极限论所作贡献是不可磨灭的,这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关键词】极限思想,穷竭法,割圆术,二分过程1、极限思想的开启关于极限思想的起源,应追溯到公元前490年的芝诺,由芝诺提出的两悖论:二分法及阿里斯追不上乌龟,这是极限思想的萌芽。
在我国极限的观念,早在刘徽之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就已产生了。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各种学说创形成了一个百家争鸣的局面,不止有唯心主义学说,也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学说,还有不少关于逻辑学,物理学,天文发及数学的片断记载。
在《庄子·天下篇》里就记载着惠施关于数学的一些论说,如:“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用现代数学符号表示为,设棰为1,那么S n n lim +∞→=⋯⋯+⋯⋯+++2221112132n =1此外,在《墨经》里也有些极限观念的学说“非半弗卓斮 则不动,说在端。
”《经说下》里解释为:非 斮半,进前取也前,则中无为半,犹端也。
前后取,则端中也。
斮必半。
毋与非半。
不可斮 也。
大意是,如果一半一半地取棰势必取到不可再分割的端,如按“进前取”的方式取棰,“端”就在棰的端;如按“前后取”的方式取棰“端”就在棰的中间,可见,在春秋战国时代,由生产实践逐渐形成了一些片断的极限观念学说。
但是极限思想的开端是什么时候呢?在西方有些学者认为始于古希腊数学大师阿基米德的“穷竭法”,其实“穷竭法”中既没有序列用其逼近度的计算,也没有无限过程的思考,它的基础是所谓的阿基米德预备定理(阿基米德把他归为欧多克斯):已知两个不等于0的量“如从较大的量减去大于其一半的量,再从余下的量减去大于其一半量,这样一直继续下去,总可使某一余下的量小于已知的较小量”这个原理使此后的希腊几何学所有论证都排斥了无穷小量,比如圆内接正多边形可以接近于圆,要多接近就有多接近,可是,永远不能成圆。
总还有一个剩余量,因此,阿基米德在进行若干次分割之后,不是极限思想,而是用双重归谬法,即证明某一要求积的面积(或体积)既不能大于也不能小于某一数值,来解决求积问题。
勿庸置疑,阿基米德的穷竭法思想,促进了微积分学方法的诞生和极限思想的发展,但阿基米德等数学家在极限的大门前裹足不前,始终未能跨进这个大门,更未将极限思想用于数学命题的证明。
纵观古今外数学史我们可以断言他们交这一问题遗留给了我们魏晋时期的刘徽,在他的著作《割圆术》中(见后文)无处不透射着极限思想,是刘徽开创了极限论研究的先河(当然,在当时还未有极限论这一说)。
为计算圆面积用圆周率,刘徽从正六边形做起先割到12边形,再割到24边形,如此令边数逐步倍增,计算出一系列圆内接正多边形面积S(12),S(24),S(48)……刘徽指出“割之弥细,失之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
”这就是说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n愈多它面积S(n)与圆面积s*愈接近其误差s*-S(n)愈小,而当正多边形的边数无限增多时,它的面积例与圆面积完全相合,因此极限思想真正应始于刘徽,他是创造性地把极限观念应用到数学中去的第一人。
此后,极限论没有多大发展,发至17世纪的微积分基础不牢,直至18世纪的达朗贝尔第一人看出牛顿方法中导数概念实质的人,把最初比与最后比理解为一种极限,认为极限和极限理论是微积分的真正抽象。
“一个量永远不会重合或变得等于它的极限,但它总是逐渐接近于它的极限,并与极限的差要多小就多小。
”达朗贝尔明确提出极限概念为解决微积分理论基础问题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而极限的真正定义是由19世纪德国数学家维尔斯特拉斯给出的“ε-N”语言。
定义如下:称数列{X}收敛于极限,如果对于任给ε>0,总可以找到这样的下标N,使对一切n>N 恒成立:x n-<εa这一定义虽抽象缺乏直观,但使得极限论逻辑上被弄清楚,所以一直沿用至今。
在18,19世纪整整200年间,概率论的开始阶段,极限定理的研究成了中心课题,长时期内,极限论的经典方面的主要任务在于找出最一般的条件历史上最早的成果是贝努里大数定理,棣莫弗一拉普拉斯中心极限定理和普照阿松逼近定理,贝努里概型成为极限理论研究的发源点。
2、极限思想的应用2.1极限在割圆术中的应用刘徽的“割圆术”目标是计算圆面积,而计算圆面积是人类在处理方法从“直”跨入“曲”的关键的一步,是人类在思想观念上从“有限”进入“无穷”的一次飞跃,深刻理解它,并掌握这种大智慧,就能在思想观念和处理方法上实现向高等数学的转变,它是开启高等数学大门的金钥匙。
总观“割圆术”可表达为如下三个环节:割分,修补,重复。
具体如下:刘徽考察圆内接多边形。
他先从六边形做起,然后将六等份的每个弧段再对半二分,结果生成圆的内接正12边形,直观上可以明显看出(图一)12边形更接近于圆周。
重复弧段逐步对分的三分过程,即每分割一次内接多边形的边数增长一倍,如此下去,(设内接近n 形面积为S (n ),圆面积为S*),如前文所述有:S (6)→S (12)→S (24)→…→S*由此可见,在刘徽的心目中,割圆是个割之又割的无限过程,是通 向无穷之路。
单从“割”来看还不足以显示古代中国数学泰斗刘徽的大智慧,刘徽的真正亮点是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发及圆周率的计算上,发下我们将看到刘徽的光辉思想与晚他1000多年才提出的极限论是如此惊人的符合。
在图二中,刘徽定义线段GC 为余径,△ACB 为余径三角形,ADEB 为余径长方形, (n S 2-n S )为差幂,容易证明ADEB S =2ACB S 设GC =n r AB =n 1(AB 为正n 边形边长,AC 为正2n 边形边长)因此有:n S 2=n S +n(n n l r ∙21) ⇒n S 2-n S = n(n n l r ∙21)即2n 边形面积可由n 边形面积加余径三角形面积加发修正12S =6S +6(6621l r ∙) 24S =12S +12(121221l r ∙) 48S =24S +24(242421l r ∙) 累加便得圆面积S *S *=6S +6(6621l r ∙)+12(121221l r ∙)+24(242421l r ∙)+…… 另一方面,如果将图二的四边形ACBO 的面积加上余径三角形ACB 的面积,即得多边边形ADEBO 的面积,这个面积超出扇形AOB 的面积,因此有:n S 2+ n(n n l r ∙21)>S * 综上有:n S 2<S *<n S 2+ n(n n l r ∙21) 上式左右两端是都极易计算的,而夹在它们之间的S *则是未知量.现在我们来看,19世纪中叶,维尔斯特拉斯提出的ε-N 说法。
定义: 称数列{n X }收敛于极限,如果对于任给ε>0,总可以找到这样的下标N ,使对一切n>N 恒成立:a x n - < ε 再与刘徽比较,姑且称 n S 2 < S* < n S 2+ n(n n l r ∙21) 即 n S 2<S * <n S 2+(n S 2-n S )为双侧逼近公式,据此可以利用偏差来估计误差 S S n *2-<S S n n -2这样,对于任意精度ε<0,只要顺序检查计算数据n S 2一旦发现某个偏差S S n n -2<ε立即获知误差。
S S n *2-<ε再注意到误差是逐步递减的。
因为“割之弥细,失之弥少”由此可以判定当n>N 恒成立,从而{n S }确实收敛极限值S *。
由此可见,刘微的极限思想从高等数学观点来看在逻辑上是严格的。
其实上述双侧逼上梁山近公式还透射着极限论中的两个重要命题。
其一:如果数列{n X }是单调有界的,即存在定数A 使1X ≥2X ≥3X ≥……≥n X ≥……≥A 或1X ≤2X ≤3X ≤……≤n X ≤……≤A 那么这必定收敛到某个极限值。
刘徽得到的一系列圆内接多边形面积{n S }具有单调这一特性:12S <24S <48S ……<S *翻译成高等数学的语言,就是逼近数列{n S }收敛到作为极限值的圆面积S * 其二:设某个数列{n X }夹于两个数列{n y },{n z }之间n y <n X <n z 如果左右两个数列{n y },{n z }都收敛,且极限值相等,那么数列{n X }必收敛于该极限值。
与图四比较,我们称图三中的小长方形的圆外边界构成一条包围圆周的曲线为“破缺”外切n 边形,设其面积为n R 外切n 这形ABCA ’B ’C ’面积为n T 便有:n S <S *<n R <n T依据{n S }与{n T }的收敛性,可断言{n R }亦收敛于圆面积S *。
此处,刘徽为何采用“破缺”外切边形,是为了便于计算,具体细节不是本文要讨论的。
2.2极限在开方术中的应用刘徽不公将极限思想用于割圆术,而且将它引入开方术中。
《九章算术》开方术说“若开之不尽者为不可开,当以面命之”就是说,凡开不尽数,可发面命之,“以面命之”就是以余数表示,即:r A +2=A ……r其中(A 2+r )为被开方数,A 为其平方根的近似值。
r 为开方不尽的余数。
在古代为了表示开方不尽的数的值,一般常用方法是加借算命分和不加借算命分,这两种表示方法并非理想的方法,所以刘徽说:“令不加借算而命分,则常微少。
其加借算而命分,则又微多,其数不可得而言,故惟以面命之,为不失耳。
”就是说只有 r A +2=A …… r没有误差,但是由于这种子选手表示法不够具体,于是刘徽利用极限思想创立了十进分数的表示法。
他说:“不以面命之,加定法如前,求其微数。
微数无名者,以为分子,其一退以十为母,其再退以百为母,退之弥下其分弥细,则朱幂虽有所弃之数,不足言之也。
”用现代数学语言翻译为:S n n lim +∞→=lim +∞→n ( A+101a +1022a +…10n n a )=r A +2其中A 为整数,1a 2a 3a ……n a 是平方根的十进分数的分子,都是一位整数。
i a =10i ia 刘徽称其为“微数”(因此“开方术”有时也称“微数术”)取近似值则得 r A +2=A+101a +1022a +…10n na 或 r A +2=n S因为古代是用正方形来解释开平方的,所谓“朱幂”相当于被开方数与近似平方根的平方之差,用现代符号表示,即:(A 2+r )-s n 2而“朱幂虽有所弃之数,不足言也”则为:[(A 2+r )-s n 2]→0 用图形表示较直观:虚线正方形越来越小最终趋于零。
这就是极限思想在开方方面的应用。
其实除以上两方面外,刘徽在《九章算术》的注释里,曾多次使用了极限观念得其理论,正确地解决了一些疑难的数学问题。
如在弧田术中的应用,阳马术中的应用等,但极限最重要的价值要属对现代微积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