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中考题集锦
《曹刿论战》中考题集锦
![《曹刿论战》中考题集锦](https://img.taocdn.com/s3/m/a283eaa38e9951e79a8927c3.png)
2016--2017《曹刿论战》中考题集锦(包括对比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1]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2]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①有何间焉②小惠未徧③小大之狱④故克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3)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曹刿与乡人的对话,表现了曹刿作为一介平民对国家高度的责任感。
B.本文第二段运用对比表现了曹刿和庄公指挥才能的高下之别。
C.本文在剪裁上别具匠心,详写论战,略写作战,意在表现曹刿的“远谋”。
D.在曹刿心目中,士兵的勇猛无畏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
(4)阅读以下链接材料,并结合选文内容,说出你探究的结论及理由。
【链接】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赵军与秦军对峙。
赵王急于求胜,不听蔺相如和赵括母亲的劝告,执意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老将廉颇指挥作战。
赵括一到长平,立即改守为攻,主动全线出击,结果中了秦军佯败之计,导致四十余万赵兵被坑杀。
二、古诗文阅读【17分)(一)阅读【甲】【乙】两文,完成17-20题。
(12分)【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整理】《曹刿论战》中考题集锦
![【整理】《曹刿论战》中考题集锦](https://img.taocdn.com/s3/m/678694823c1ec5da51e27064.png)
《曹刿论战》中考题集锦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 完成22-24 题。
( 7 分)十年春, 齐师伐......我吾视其辙乱, 望其旗靡, 故逐之。
22.选出加点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2 分)A.肉食者谋之陛下亦宜自谋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C.问:“何以战?”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D.一鼓作气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23. 选出加虚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2 分)A.乃入见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B.可以一战域民不以封疆之界C.战于长勺客之美我者, 欲有求于我也。
D.登轼而望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4.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 3 分)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 必以分人答案:22. ( 2 分) A ( 谋划) 解析: B. 长远的/ 传得远, 远播; C. 询问/请教; D. 振作/ 做、干23. ( 2 分) B ( 介词, 凭借) 解析: A. 于是、就/ 竟然; C. 在/ 对; D表承接或修饰/表并列24. ( 3 分) 衣食这类用来养生的东西, ( 1分) 我不敢独自享用, ( 1分) 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1分)(2015新疆乌鲁木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望其旗靡,故逐之。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其乡人曰其真不知马也B.又何间焉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C.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D.公问其故马无故亡而入胡11.请将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12.请联系上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刿这个物有哪些特点。
(4分)10.D(缘故A他的/恐怕,表推测;B参与/暗中;C虚报夸大/施加)11.?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仗。
《曹刿论战》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
![《曹刿论战》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2d6e1a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55.png)
《曹刿论战》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题目分五部分:文学常识、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句子翻译、阅读选择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全称是《》,家经典之一,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一部体历史著作。
二、文言实词1.古今异义(1)肉食者鄙.古义:今义:鄙视(2)又何间.焉古义:今义:隔开,不连接(3)可以..一战古义:今义:表示肯定判断(4)牺牲..玉帛古义: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5)再.而衰古义:今义:又一次(6)小大之狱.古义:今义:监狱2.其他重点实词(1)曹刿请见.见:(2)肉食者鄙.鄙:(3)肉食者谋.之谋:(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弗:专:(5)小惠未遍.遍:(6)小信未孚.孚:(7)虽不能察.察:(8)忠之属.也属:(9)战则请从.从:(10)齐师败绩..败绩:(11)公将驰.之驰:(12)下视其辙.辙:(13)登轼.而望之轼:(14)遂逐.齐师逐:(15)既克..既:克:(16)一鼓作.气作:(17)彼竭.我盈.竭:盈:(18)难测.也测:(19)惧有伏.焉伏:(20)望其旗靡.靡:3一词多义(1)师①齐师.伐我②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送东阳马生序》)(2)安①衣食所安.②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③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三、文言虚词1.乃.入见2. 虽.不能察3.战于.长勺4.焉①又何间焉.②惧有伏焉.5.其①其.乡人日②公问其.故6.何①又何.间焉②何.以战7.之①肉食者谋之.②小大之.狱③公与之.乘④公将鼓之.8.以①何以.战②必以.分人③必以.情④可以.一战四、句子翻译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4.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5.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6.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7.彼竭我盈,故克之。
五、阅读选择题曹刿论战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曹刿论战中考试题集锦.docx
![曹刿论战中考试题集锦.docx](https://img.taocdn.com/s3/m/1f98d34f700abb68a882fb4b.png)
全国各地文言文《曹刿论战》中考试题集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2006 湖州市)阅读《曹刿论战》,完成 17-19题。
( 8 分)九、(2007 临汾)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题。
17.解下列加点的。
( 2 分)[ 甲] 既克,公其故。
⋯⋯吾其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①肉食者之,又何焉()[ 乙 ] 于是入朝威王,曰:“臣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② 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于徐公。
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之,王之蔽甚矣。
”(自《忌王》)18 . 用代翻下列句子。
(3分)18.解下面句子中加点的。
吾其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彼竭我盈()( 2)望其旗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臣之妻私臣()( 4)今地方千里()19 . 全文,曹的“ ”表在哪些方面(3分)19.把下面的句子翻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四、(2006 年哈尔滨市)(2)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曹》段“十年春⋯⋯从。
”回答 9— 12 。
( 8 分)20.[ 甲][ 乙 ] 两文中都有性的。
[ 甲 ] 文中性的是“____________ ”和“ _______ 9、解文中加点的。
( 2 分)文中忌在威王,运用__________ 的方法得出的性的是“________ ”。
福::21.根据 [ 甲][ 乙 ] 两文的内容,回答下面的。
曹刿论战中考习题大全(总结篇)
![曹刿论战中考习题大全(总结篇)](https://img.taocdn.com/s3/m/4a59d148c281e53a5802ff5b.png)
《曹刿论战》中考习题大全一、按原文填空●庄公曹刿请见的直接原因是(齐师伐我,公将战)根本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他肯定了鲁庄公的(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的做法,也表明了他认(为取信于民)是决定战争胜利的根本。
●作战前,中,后表现鲁庄公“鄙”的特点的句子是:(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公将鼓之;公将驰之)(既克,公问其故)。
●曹刿观察敌情的细心之处(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认为(彼竭我盈)之时是最佳的反攻时机,原因是(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辙乱旗靡)之时则是追击的最佳时机,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俱有伏焉)。
●本文以(齐师败绩)和(遂逐齐师)两句为标志,表明了长勺之战齐败而鲁胜的最终结局。
●鲁庄公的答复中最符合曹刿“取信于民”这一思想的句子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齐军大败后,鲁庄公“将驰之”,曹刿说:“未可。
”曹刿阐述理由的句子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本文涉及到的战争,指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战例之一(齐鲁长勺之战)。
这场战争中.鲁国取胜的原因是(取信于民),(知己知彼)、(把握战机)(1 分,●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何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爱国热情) 和(深谋远虑) 。
●有两个成语出自上文,它们是:( 一鼓作气) (辙乱旗靡)●选段主要使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通过(语言、)描写和(_动作)描写刻画了曹刿卓越军事家的形象。
●联系全文看,本文所写的事件是(长勺之战),发生的时间是(鲁庄公十年),地点在(长勺)。
●《曹刿论战》选自《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的(左丘明)所编。
《曹刿论战》叙述了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
曹刿论战中考题汇编
![曹刿论战中考题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9621fb7c10a6f524cdbf8535.png)
曹刿论战中考题汇编-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曹刿论战》中招题节选一、(一)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二)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①者胜,上下同欲②者胜,以虞③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④者胜。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节选自《孙子·谋攻》)注:①用:使用。
②同欲:目标一致。
③虞:戒备,准备。
④将能而君不御:将帅有才能,国君不干涉。
1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公将鼓之鼓:(2)既克,公问其故克: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2分)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9.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2分)20.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得胜利印证了语段(二)中的一些说法,请选择其中一个简要说明。
(2分)一、答案:17.(1)击鼓(1分)(2)战胜(1分)(共2分)18.我看见他们的车辙印混乱,望见他们的军旗倒下,所以追击他们(2分)19.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担心齐国有埋伏)表现了曹沉着、冷静、谨慎的特点(一问1分。
共2分)20.①鲁庄公对曹刿言听计从,可谓“将能而君不御”②鲁国君臣一心,可谓“上下同欲”③曹刿在选择进攻和追击的时机上审时度势,可谓“知己知彼”(答出其中一个方面即可。
若从其他角度回答,能言之有理也可。
2分)二、(二)阅读《曹刿论战》(节选)和《子鱼论战》(节选),完成12—16题。
(共13分)[甲] 《曹刿论战》略[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曹刿论战中考试题锦集及答案精编版
![曹刿论战中考试题锦集及答案精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f7139212f242336c1eb95e98.png)
曹刿论战中考试题锦集及答案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御史初中《曹刿论战》中考题专练一、2007河南省(一)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二)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①者胜,上下同欲②者胜,以虞③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④者胜。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节选自《孙子·谋攻》)注:①用:使用。
②同欲:目标一致。
③虞:戒备,准备。
④将能而君不御:将帅有才能,国君不干涉。
1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公将鼓之?鼓:(2)既克,公问其故?克: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2分)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9.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2分)20.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得胜利印证了语段(二)中的一些说法,请选择其中一个简要说明。
(2分)二、(2007镇江卷)(二)阅读《曹刿论战》(节选)和《子鱼论战》(节选),完成12—16题。
(共13分)[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曾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来徧,民弗从也。
”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中考文言文试题—《曹刿论战》(1)
![中考文言文试题—《曹刿论战》(1)](https://img.taocdn.com/s3/m/5977e35f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3a.png)
中考文言文试题—《曹刿论战》(1)
[题目]
阅读文言文,完成题目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
1. 选出对语句意思理解有错误的一项 ( )
A. 十年春,齐师伐我。
意思是: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B. 又何间焉?
意思是:你又何必参与呢?
C. 何以战?
意思是:您为什么一定要打这一仗呢?
D.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意思是: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
2. 这段文字表现出曹刿的两个主要思想观点是什么?
答:——
[题解]
第1题。
考查句义理解辨误。
“何以战?”即“以何战?”意思是:凭借什么作战。
参考答案:C
第2题。
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对基本观点的概括。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他认为居高官、得厚禄的人目光短浅。
他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
曹刿论战中考习题大全(总结篇)
![曹刿论战中考习题大全(总结篇)](https://img.taocdn.com/s3/m/5f50313358fb770bf78a5533.png)
《曹刿论战》一、阅读题●本文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只有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
●从曹刿的论述来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有哪些?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时机。
●作战要想取得胜利需要做到哪些?(1)政治上取信于民;(2)军事上抓住战机,知己知彼。
●本文中详写了战前准备,略写了战争时的过程,这么做目的是什么?之所以详写曹刿论战前准备、掌握战机、详查敌情、战后论述战胜原因,略写战争过程,是为了突出曹刿这个在政治上有远谋的军事家的形象,强化中心。
●曹刿不听乡人劝阻,执意请见的原因是什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并且曹刿十分爱国,有责任心。
●曹刿提问及鲁庄公回答时被曹刿两否一肯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曹刿具有爱国思想且政治上拥有远见的卓识。
鲁庄公政治上缺乏远见,目光短浅,但能善于纳谏。
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和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什么品质?爱国热情;深谋远虑,责任感。
●结合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既克,公问其故”中的“其”指的是什么?曹刿为什么必待“齐人三鼓”而后才认为可以击鼓进军?曹刿为什么在“齐师败绩”之后还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然后才认为可以追击?●在作战前,作战时与作战后,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战前: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
战时:公将鼓之,公将驰之。
战后:既克,公问其故。
●“将鼓”“将驰”表现了鲁庄公怎样的性格特点?急躁,冒进。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鲁庄公是一位平庸的国君,但他与昏庸的国君不同。
他把战争胜利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恩小惠和不存在的神灵身上,可见他政治上的无能;战争中,他急于求战,战胜后又不知原因,可见他军事上的无知。
但他在战前能够在曹刿的启发下终有所悟,能够听进意见;作战中能听从曹刿的智慧,战后能虚心询问战胜的原因。
由此可见,他和一般昏庸的国君不同,鲁庄公知人善用,用人不疑。
《曹刿论战》中考题及答案.doc
![《曹刿论战》中考题及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58e59597580216fc710afd17.png)
1.阜新市(09辽宁省)(一)阅读回答9〜12题。
(10分)9.解释句屮加点的词语。
(2分)(1)神弗福也____________ (2)彼竭我盈______________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11.有人认为,[甲]文中的鲁庄公是“肉食者綁”的形象,英实他并不“鄙”< 结合原文内容阐释其“不鄙”的理由。
(2分)2.河南省(09)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3分)(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2)忠之属也。
属18、翻译下列句子。
(4分)(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9、结合(一、二)段内容,说说作战要想取得胜利需要做到哪些?(3分)3.怀柔区(09北京市)四、文言文阅读(共8分)阅读《曹刿论战》,完成10-12题。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3分)(1)齐师伐我伐:(2)牺牲玉帛牺牲:(3)小大之狱狱: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3分)(1)肉食者鄙翻译:(2)可以一战翻译:(3)-•鼓作气翻译:12.文中的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 ?(2分)答:4.莆田市(09福建省)(二)阅读下文,完成5-8题。
(15分)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3分)(1)肉食者谋之,乂何间焉?间:,请(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福:(3)既克,公问英故。
故:6.用现代汉语解释文屮画线的句子。
(3分)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7.按下列要求,用选文的原句回答。
(5分)(1)鲁庄公的答复中最符合曹刿“取信于民”这一思想的句子是:(2)齐军大败后,鲁庄公“将驰Z”,曹刿说:“未可。
”曹刿阐述理由的句子是:&出身下层的谋士曹刿毛遂自荐,辅佐鲁庄公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
曹刿的成功给你什么启发?(4分)5.天水市(09廿肃省)(二)(15分)16•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2分)(1)小惠未徧(2)又何间焉18.把下而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曹刿论战中考题汇总
![曹刿论战中考题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475258ee524de518964b7d91.png)
《曹刿论战》中考题汇总(一)22.第②段对曹刿语言、行动的描写,表现了曹刿()A.忠君报国的思想B.勇于牺牲的决心C.急切取胜的心理D.卓越的指挥才能23.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鲁庄公在见曹刿之前对迎战齐国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B.曹刿主动参战,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C.鲁国取胜的原因是,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运用了正确的战略战术。
D.鲁庄公听取了曹刿的建议,并与他一起指挥战斗。
24.选文详写战前、战后论战,略写战争过程,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突出战争前准备的重要性。
B.强调战争取胜的原因。
C.突出曹刿的深谋远虑。
D.强调战争过程很短。
25.强大的齐国将攻打弱小的鲁国,下面诗句可表现鲁国当时岌岌可危形势的一项是()A.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B.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二)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
(1)小惠未徧.()(2)公将鼓.之()(3)再.而衰()2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线的句子。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1.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重点是写曹刿战前对作战条件的准备和战后对取胜原因的分析,显示出他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在军事指挥上的杰出谋略。
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这里面既有对统治者的蔑视,又显示出他的自信。
C.鲁庄公身为鲁国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他急躁冒进,他“既克”却“问其故”,处处显露出“鄙”。
D.全文紧紧扣住“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言论写得详备,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
22.请你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
中考文言文试题—《曹刿论战》(10)
![中考文言文试题—《曹刿论战》(10)](https://img.taocdn.com/s3/m/035d9f47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be.png)
中考文言文试题—《曹刿论战》(10)[题目]阅读文段,完成1~6题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 下面对句子停顿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B.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C.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D.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2. 选出与例句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把序号写在例句后面的括号里。
① 例句:战于长勺。
( )A.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B. 苛政猛于虎也。
C.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D.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② 肉食者谋之。
( )A. 属予作文以记之。
B.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C. 登轼而望之。
D. 公与之乘。
3. 翻译句子。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选出对文段内容理解正确的项。
① 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 ( )A. 庄公与曹刿一同到战场指挥作战。
B. 鲁军追击齐军的概况。
C. 齐军气竭败退的概况。
D. 齐鲁两国长勺之战的概况。
② 第二段的主要内容是 ( )A. 曹刿论述战争取胜的原因。
B. 庄公向曹刿了解战争取胜的过程。
C. 曹刿解释下视其辙的原因。
D. 曹刿解释登轼而望的原因。
③ 第一段通过曹刿的言行表现了他的品质或才能是( )A. 冲锋陷阵英勇作战的品质。
B. 忠于庄公为国效力的品质。
C. 胸有成竹、指挥从容、善于把握战机的军事才能。
D. 辅佐庄公足以担当大任的治国才能。
5. 在括号里补出省略的内容。
① (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曹刿论战》中考试题集锦.doc
![《曹刿论战》中考试题集锦.doc](https://img.taocdn.com/s3/m/0c2dbe25941ea76e59fa04b4.png)
《曹刿论战》中考试题一、(2005广州市)阅读下面两个文段。
完成12〜14题[甲]公与之乘……故逐之。
”《曹刿论战》[乙]于是见公输盘……吾请无攻宋矣。
《公输》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
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荆有云梦,犀兇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電髦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鮒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
荆有长松文梓根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 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i出,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 XU12•词语理解。
(6分)(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含义。
①遂逐齐师_________________ ②公问其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望其旗靡_________________ ④公输盘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请选出加点词与例句加点词意思相同的成语。
曹刿论战中考试题锦集及答案
![曹刿论战中考试题锦集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53bf7ec767f5acfa1c7cdd5.png)
御史初中《曹刿论战》中考题专练一、 河南省(一)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二)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 者胜,上下同欲 者胜,以虞 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 者胜。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节选自《孙子 谋攻》)注: 用:使用。
同欲:目标一致。
虞:戒备,准备。
将能而君不御:将帅有才能,国君不干涉。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 分)( )公将鼓之 鼓:( )既克,公问其故 克:.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 分)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为什么要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 分) .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得胜利印证了语段(二)中的一些说法,请选择其中一个简要说明。
( 分)二、( 镇江卷)二 阅读《曹刿论战》 节选 和《子鱼论战》 节选 ,完成 题。
共 分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曾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来徧,民弗从也。
公日: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乙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 济。
曹刿论战中考试题汇编
![曹刿论战中考试题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cbf4c23cf111f18583d05a5c.png)
曹刿论战中考试题汇编(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0——22 题(12 分)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十年春,齐师伐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B、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郦道元《三峡》)A、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D、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诸葛亮《出师表》)21、理解文段内容,然后填空。
(每题3分,共6分)(l)本文涉及到的战争,指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战例之一。
这场战争中.鲁国取胜的原因是。
( 2)曹刿“请见”的原因是。
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均用原句答)22、写出下列句子的大意。
(4 分)(l)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12分)20、D(A:前一个“师”为”军队”,后一个“师”为“老师”;B:前一个“属”为“一类”,后一个“属”为“连接”;C:前一个“安”为“养生的东西”,后一个“安”为“怎么”。
)(2分)21 、( l )齐鲁长勺之战(l 分);取信于民(l 分),知己知彼、把握战机(1 分,答出一点即给分)(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l 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分)22、(l)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去访察,但也要根据实情来对待。
曹刿论战中考试题集锦
![曹刿论战中考试题集锦](https://img.taocdn.com/s3/m/67b46d21b8f67c1cfbd6b82c.png)
全国各地文言文《曹刿论战》中考试题集锦三、 (2006湖州市)阅读《曹刿论战》,完成17-19题。
(8分) 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2分)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3分)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9•阅读全文,说说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四、 (2006年哈尔滨市)阅读《曹刿论战》选段“十年春……战则请从。
”回答9 —12题。
(8分)9、 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
(2分) 福:狱:10、 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2分)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曹刿认为战争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2分)21•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甲]文中曹刿的智慧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乙]文中邹忌成功地说服了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15. 曹刿的主要战略思想是什么(2分)(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战前:(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战中:16. 曹刿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3 分)13.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3分)12、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何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分) 五、(2007年青海省) 阅读文言文《曹刿论战》,完成111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3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A. 一鼓作/气, 再/而衰, 三而/ 竭。
曹刿论战中考习题大全(总结篇)
![曹刿论战中考习题大全(总结篇)](https://img.taocdn.com/s3/m/5bdd7600f12d2af90242e637.png)
《曹刿论战》一、按原文填空●庄公曹刿请见的直接原因是(齐师伐我,公将战)根本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他肯定了鲁庄公的(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的做法,也表明了他认(为取信于民)是决定战争胜利的根本。
●作战前,中,后表现鲁庄公“鄙”的特点的句子是:(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公将鼓之;公将驰之)(既克,公问其故)。
●曹刿观察敌情的细心之处(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认为(彼竭我盈)之时是最佳的反攻时机,原因是(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辙乱旗靡)之时则是追击的最佳时机,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俱有伏焉)。
●本文以(齐师败绩)和(遂逐齐师)两句为标志,表明了长勺之战齐败而鲁胜的最终结局。
●鲁庄公的答复中最符合曹刿“取信于民”这一思想的句子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齐军大败后,鲁庄公“将驰之”,曹刿说:“未可。
”曹刿阐述理由的句子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本文涉及到的战争,指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战例之一(齐鲁长勺之战)。
这场战争中.鲁国取胜的原因是(取信于民),(知己知彼)、(把握战机)(1 分,●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何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爱国热情) 和(深谋远虑) 。
●有两个成语出自上文,它们是:( 一鼓作气) (辙乱旗靡)●选段主要使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通过(语言、)描写和(_动作)描写刻画了曹刿卓越军事家的形象。
●联系全文看,本文所写的事件是(长勺之战),发生的时间是(鲁庄公十年),地点在(长勺)。
●《曹刿论战》选自《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的(左丘明)所编。
《曹刿论战》叙述了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刿论战》中考题集锦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 完成22-24 题。
( 7 分)
十年春, 齐师伐......我吾视其辙乱, 望其旗靡, 故逐之。
22.选出加点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2 分)
A.肉食者谋之陛下亦宜自谋
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C.问:“何以战”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D.一鼓作气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23. 选出加虚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2 分)
A.乃入见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
B.可以一战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战于长勺客之美我者, 欲有求于我也。
D.登轼而望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4.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 3 分)
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 必以分人
答案:
22. ( 2 分) A ( 谋划) 解析: B. 长远的/ 传得远, 远播; C. 询问/请教; D. 振作/ 做、干
23. ( 2 分) B ( 介词, 凭借) 解析: A. 于是、就/ 竟然; C. 在/ 对; D表承接或修饰/表并列
24. ( 3 分) 衣食这类用来养生的东西, ( 1分) 我不敢独自享用, ( 1分) 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1分) (2015新疆乌鲁木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曹刿论战《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望其旗靡,故逐之。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其乡人曰其真不知马也B.又何间焉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D.公问其故马无故亡而入胡11.请将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⑪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⑫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12.请联系上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刿这个物有哪些特点。
(4分)
10.D(缘故A他的/恐怕,表推测;B参与/暗中;C虚报夸大/施加)
11.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⑵(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仗。
(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12.①有责任心、爱国;②洞察时政,深谋远略;③善于观察,把握战机;④沉稳冷静,机敏果断。
(2015贵州贵阳)文段(三)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战则请从。
”
1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4分)
(1)又何间焉(2)必以分人(3)小惠未徧(4)牺牲玉帛
20.翻译句子。
(2分)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1.下面对选文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⑪⑫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⑪⑫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⑪⑫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⑪‖⑫
22.选文中曹刿与鲁庄公围绕“①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的论题进行了严肃的对话,他们的对话说明②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4分)
19.(1)参与(2)拿,把(3)通“遍”,遍及,普遍(4)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20.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21.A 【解析】①至⑤句是讲述曹刿请见的原因。
⑥至⑫是讲请见的过程(战前准备)。
22.①何以战②政治上取信于民(每空2分)
(2015四川眉山)二、课内文言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望其旗靡,故逐之。
7.下列各组句子中,停顿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 可/以一战
B. 登轼/而望之
C.公问其/故
D. 彼竭/我盈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何以(怎么)战
B. 必以信(实情)
C. 小大之狱(监狱)
D.虽(虽然)不能察
9.下列各项中,对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一句中足见乡人对“肉食者”和国事的冷漠态度。
B.两个“未可”、两个“可以”展现了曹刿卓越的指挥才能,印证了“肉食者鄙”的观点。
C.选文第三段采用了顺叙的记叙方法,曹刿从道理上论述了战争取胜的原因。
D.本文侧重写论战,突出曹刿“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的主张。
(正确的划分应为“公/问其故”。
)
(A: “何以”应为“凭什么”;C:“狱”应为“案件”;D:“虽”应为“即使”)
(第三段采取的是补叙的记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