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电影与商业电影的区别
电影的商业性与艺术性

现在的文艺片可以说是前途堪忧啊
像电影中的那些植入广告 就是电影商业性的重要表现
电影的商业性与艺术性是个相互妥协的东西,电影可以做到商业性与艺术性俱佳,或者很乱,但艺术性是电影作品的灵魂,而商业性也是在创作时候必须要要考虑到的,只有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赚钱,才能创作出更多的艺术片,原因是有本钱啊,典型的例子杜琪峰,艺术片更多的时候是以一种独立制片或者个人主义出现的,它表现的是一种文化,一种思考。。。而商业性也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像第六代导演的片子,欧洲电影节大奖拿了不少,就是不卖座,结果制片商的积极性不高,以后要再发好的片子就不容易了!
问题太抽像了,不知从何说起。
电影的商业性体现在制作上及目的。一般商业片制片商为挣钱所以会请时下受欢迎的明星,拍大家喜欢看的,拥有大场面,即使剧情老掉牙。电影中的艺术性多体现在镜头对人物或风景的处理上以及服装造型等方面
上层建筑离不开屋子基础,商业电影能赚钱,能有好的票房,票房意味着价值和竞争力,投入大,产出高,才有进一步做电影的本钱。所以好的电影离不开商业化的运作。因此说电影要有内涵,这是前提,然后恰如其分的商业化,让电影更有竞争力!电影的商业性 说白了 就是为了赚钱 所以说现在的商业大片是越来越多了
简单直观地说,一部电影的叙事方法,拍摄技巧,剪辑风格,摄影的画面风格,还有布景,服装这些可以称之为电影的艺术性。
解读国产电影的商业性与艺术性

解读国产电影的商业性与艺术性 [摘要] 电影的商业性是与⽣俱来的基本属性,艺术性则是电影的根本属性。
电影的商业性与艺术性相辅相成,互为依存,⼆者缺⼀不可。
⽽当下的国产电影,未能妥善处理好商业性与艺术性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泥沙俱下、良莠不齐的现象。
商业性电影票房屡破新⾼,受众群体⼩的艺术性电影则在夹缝中求⽣存。
⽂章以当下热门的电影为例,深层次解读电影的商业性与艺术性,阐释两者的有机融合,探知国产电影的未来⾛向。
[关键词] 国产电影;商业性;艺术性 1911年,意⼤利⼈⾥佐托·卡努杜发表了《第七艺术宣⾔》,⾃此电影被称为独⽴于戏剧、⾳乐、绘画等六门艺术的“第七艺术”。
然⽽,电影并⾮诞⽣于神圣的艺术殿堂,⽽是巴黎的⼀家地下咖啡馆。
显然,电影是作为⼀个公共娱乐项⽬问世的。
①⾃电影诞⽣之⽇,商业性就紧密相连,可以说是与⽣俱来的。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电影已成为⼀门独⽴的艺术,具有满⾜⼈类精神交流和审美需求的功能。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引进国外⾼投资制作的商业⼤⽚,使得众多引进者获取了⾼额的利润,国内的电影理论界就开始了关于电影商业性的思考,并引发了关于如何认识电影的商业性、电影的艺术性与商业性孰轻孰重、⼆者是怎样⼀种关系等相关问题的深层次的讨论。
② 笔者认为,在当下的电影市场环境中,商业性是创作者秉持受众为王、⽤户⾄上的原则进⾏创作,⼤众是票房和利益的保证,最主要的⽬的就是赢取利润。
换⾔之,商业性是所谓的“利”。
⽽艺术性是创作者与接受者所进⾏的优质艺术对话,创作者在表达⾃我的同时满⾜了⼤众的审美追求,为此⼤众对作品及主创⼈员颇为赞赏,即艺术性是所谓的“名”。
如何做到名利双收,是持续萦绕在创作者⼼头的问题。
近年来,国内电影创作出现良莠不齐、泥沙俱下的现象,直接原因就是未能处理好电影艺术性与商业性之间的关系。
⼀、国产电影创作现状 中国的电影相较于其他国家起步较晚,⽽且在诞⽣之初就担负起政治宣教的责任,在⼀定程度上束缚了其发展。
商业片与艺术片、文艺片的区别

商业片与艺术片、文艺片之间的区别***摘要:参考维基百科及相关书籍和报道,对当前已被混用的‘艺术片’和‘文艺片’进行简要的区分,并对商业片的概念、特征与前两者进行区分,以便具体正确的使用这些概念。
关键词:商业片;文艺片;艺术片。
就目前而言,我国民众在观赏电影以及进行了解、学习时经常遇到‘商业片’、‘艺术片’、‘文艺片’三个概念,虽然能够从主观印象(字面含义)上有一些区分和辨明,但并不能真正理解三者之间的本质区别,尤其是‘艺术片’和‘文艺片’在我国主流媒体上的混用,使得大部分人错误的认为两者之间是没有区别的同一类型,只是不同的称呼,长久以来并不利于电影事业的发展与分类,也不利于民众在选择电影时主观区分,因此在查阅相关资料后就本文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辨明。
1.‘艺术片’与‘文艺片’的区别首先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艺术片’是国际电影三大分类中的一种(分别为:商业片、艺术片、纪录片),是对人类本性与社会问题的反思和批判;而‘文艺片’是中国本土的电影分类方法(类似于中国的乡土剧、武侠剧等),最初是对中外古典文学改编电影的称呼,是一种介于‘艺术片’和‘商业片’之间的一种电影类型,主要表达主人公细腻的情感与人生感悟。
从目的来看,‘艺术片’主要通过导演独特的拍摄手法和演员的特殊表演来展示对个人、生命、社会的批判性表达,其着重于人性、社会等宏大命题,以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个人的建议与批判为己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充满个人生命的思考;而‘文艺片’则是通过对环境的刻画、人物心理情感的细腻发展来展现一种文艺、清新的个人心境的微妙变化,也许是一缕悲秋的忧伤,也许是风吹落叶的自然轨迹,没有人性的深刻挖掘、没有社会的问题忧虑,只是简简单单的对个人某事某刻的一点心境刻画,引起人们情感的共鸣,是对生活的展现。
由于目的和风格的差异巨大,两者的观众也有所不同,前者是社会的精英阶层,后者是普罗大众,不过由于现实的制约,两者多是无人问津的悲惨局面。
电影制作的艺术性及商业性分析

电影制作的艺术性及商业性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影制作逐渐成为了当代文化娱乐一种重要的形式,既有艺术的价值又有商业的价值。
电影制作的成功不仅要仰仗出色的演员及剧本,在创作过程中也需要具备一定的艺术性及商业性。
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来进行讨论。
一、艺术性一部电影的艺术性,往往来自于她独特的视觉呈现、人物刻画、剧情架构和音乐配合等多方面的重要构成元素。
电影的根源在于艺术,她的创作中并不单单是一种单一的表现形式,而是一整个综合性的展现,需要涵盖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视觉呈现。
众所周知,电影是一种视觉艺术形式。
在电影制作中,导演与摄影师的意见及配合显得尤为重要。
影像的美感、画面的创意及色彩等,都是必须考虑的因素。
此外,在摄影部分还要考虑灯光设置等因素。
我们可以看到,在电影中,灯光往往是为各种场景设定气氛所使用的重要手段之一。
灯光的变化会直接影响电影画面的效果,如何用灯光来表现一个场景的“意境”是一门非常复杂的艺术,需要导演及摄影师们密切配合,共同完成。
其次是人物刻画。
电影中的人物塑造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关系到电影故事中主要人物的形象和行为,进而影响到观众对于电影故事的理解和接受。
人物形象的塑造不仅仅是演员的表演水平,还需要考虑到剧本对人物的塑造,以及导演对人物的理解等因素。
比如在《肖申克的救赎》中,导演弗兰克 ·德拉邦特对主人公安迪·杜弗兰的人物刻画,使他成为了一个聪明、自信、有远见的人物形象,且在剧情发展中体现出他内在的坚韧和正义感,这样的精彩人物刻画不仅仅是演员表演的功劳,更是导演整体上将人物形象描写得十分细致入微的成果。
最后是剧情架构和音乐配合。
一个好的剧情是一部电影吸引人的根本所在,而音乐只是锦上添花,却也同等重要。
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非常大,能够为电影带来很好的氛围和情感,能够让观众在看电影时更加沉浸在情境中。
在配乐中,建议根据影片的风格、主题和情感气氛来满足不同的情感需求。
比如在《泰坦尼克号》的背景音乐设计上,中庸主旋律的开头 /C,让乐曲的主导声部“悠悠”地独奏,让观众轻轻松松地深深“沉溺”于电影中,更容易让人意识到一个完美的美妙世界。
浅谈中国电影的商业性与艺术性的关系

浅谈中国电影的商业性与艺术性的关系作者:李洁来源:《戏剧之家》2016年第16期【摘要】商业性是电影的本质属性,艺术性是电影的根本属性,二者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只有将二者紧密联系在一起,达到和谐统一的关系,才能推动中国电影的繁荣发展。
【关键词】中国电影;商业性;艺术性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8-0151-02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电影的商业性成为了电影行业的关注点,从此电影的商业性与艺术性成为中国电影面临的重要问题,怎样把握两者之间的平衡,成为我国电影行业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商业性和艺术性作为电影的两种属性,我们要正确把握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推动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
一、艺术性是电影的根本属性电影,亦称映画、第七艺术,是由活动照相术和幻灯放映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连续画面,是一门可以容纳悲喜剧与文学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文字、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的综合艺术。
但它又具有独自的艺术特征,电影在艺术表现力上不但具有其它各种艺术的特征,又因可以运用蒙太奇这种艺术性的电影组接技巧,具有超越其它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段,而且影片可以大量复制放映,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电影已深入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们不可或缺的一员。
简单直观地说,一部电影的叙事方法、拍摄技巧、剪辑风格、摄影的画面风格,还有布景、服装这些都可以称之为电影的艺术性。
电影的商业性往往是为了满足观众的需求,在拍摄手法上以视听感官刺激为方向。
而艺术电影以追求艺术的创新和表现为主,编导主要考虑的是实现自己对电影的思考和探索。
从叙事策略上看,艺术片大多是为了突出艺术个性,它反对程式化和模式化,并运用独创性的电影语言。
另一方面,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电影具有商品属性和艺术属性,商品属性体现在交换价值,艺术属性体现在使用价值。
在商品的这两种属性中,使用价值是第一性的,而交换价值是第二性的,使用价值依托于交换价值。
影视摄影与制作中的艺术片与商业片的区别

影视摄影与制作中的艺术片与商业片的区别影视摄影与制作是一门艺术与商业相结合的综合性行业,其中的艺术片与商业片作为两种不同的影视类型,具有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从故事性、表现手法和市场定位等方面探讨艺术片与商业片的差异。
一、故事性艺术片常以探索人性、展现生活哲理、展示社会现象等非商业目的为主要特点。
它们追求独特的叙事结构与审美风格,常常以较为深入的角度探讨人类内心世界或社会问题。
艺术片通常采用非线性叙事,将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融入剧情中,注重情感的表达和意境的营造。
商业片则更注重故事性和市场需求,其目的在于吸引观众,实现商业利益。
商业片通常采用线性叙事,剧情发展较为直接和简洁,追求高潮渲染和情节跌宕。
商业片更注重生动的人物形象、视觉效果以及观影愉悦度,以满足大众的娱乐需求。
二、表现手法艺术片在表现手法上更具独特性和艺术性,通常借助镜头语言、音乐、声音设计等手段传递情感和思想。
在影像处理方面,艺术片注重光影、色彩、构图等因素的运用,力图通过图片的感染力和美感达到情感共鸣。
商业片则注重观影的商业效果,追求更直观、冲击力强的表现手法。
商业片通常采用常规的故事叙事方式,追求高速镜头、视觉特效和动作场面,以吸引观众的目光和注意力。
三、市场定位艺术片通常定位为小众电影,追求思考性、艺术性和文化性,注重独立制片和国际影展的认可。
这类片子通常投资较少,针对特定的观众群体,更注重艺术性和内涵的塑造,追求小而精的艺术风格。
商业片则面向大众市场,以观众的娱乐需求为导向,注重票房、口碑和商业价值。
商业片通常投资高,力求迎合观众的口味和需求,注重明星效应、市场推广和宣传等手段,以提高影片的知名度和观影率。
总结起来,影视摄影与制作中的艺术片和商业片有许多明显的区别。
艺术片强调思考性和内涵,采用独特的表现手法和情感传递方式,定位小众市场。
而商业片更强调观众的娱乐需求,追求商业效果和市场价值,面向大众市场。
这两种类型的电影各有其特点和目标受众,都在影视摄影与制作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电影制作更注重商业还是艺术价值

电影制作更注重商业还是艺术价值电影制作既注重商业价值也注重艺术价值,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商业价值指的是电影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包括票房收入、影片发行与营销等。
艺术价值则体现在电影所传达的文化、情感和审美体验等方面。
首先,商业价值是电影制作的重要一部分。
电影作为一种商业艺术,要满足观众的需求才能有市场,获得良好的票房收入。
商业价值决定了电影的生产预算、宣传推广、发行模式等方面。
一部成功的商业电影不仅能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也意味着该电影在观众中获得了认可和喜爱。
这种成功不仅对电影制作方有利,也有助于推动整个电影产业的发展。
然而,商业价值并不是电影制作的唯一追求。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电影可以通过情节、形式和艺术手法等方式传达文化、价值观念和情感。
一部优质的艺术电影能够激发观众的思考,带来身心的愉悦和满足,并且会为观众带来深远的思考和影响。
艺术价值可以让电影在时间和空间上超越商业和消费的局限,成为文化遗产和艺术珍品。
电影制作的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之间存在相互影响与制衡的关系。
商业价值的追求可以为电影制作提供资金和资源支持,使电影作品得到更好的制作水平和艺术表现。
同时,通过商业价值的增强,艺术电影也能够获得更大的宣传和推广机会,观众的认可度也会提高。
这种相互促进的关系可以推动电影产业的健康发展和艺术创新。
然而,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冲突。
商业的成功可能对艺术创作带来压力,有时追求票房、热门题材和商业明星等会妨碍电影的艺术创造。
艺术电影的精品质量可能无法获得大规模的商业成功。
因此,对于电影制作来说,需要找到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平衡点,在商业的基础上追求艺术的表达。
综上所述,电影制作既注重商业价值也注重艺术价值。
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相辅相成,商业价值可以为电影制作提供资金和资源支持,艺术价值则通过电影的文化、情感和审美传达给观众。
商业价值带来了经济效益和市场认可,艺术价值则让电影成为文化遗产和艺术珍品。
文艺电影的商业电影的异同分析

文艺电影VS.商业电影一、文艺电影(Art cinema)所谓文艺电影,是指那些不纯粹以商业赢利为目而制作、不以夸张的电影特技和匪夷所思或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吸引观众眼球,而是关注一些深层思考如生命、人性、哲学,以形而上的方式关照电影本质与生命主题的电影。
文艺电影的拍摄手法和叙事方式灵活多变,有时候甚至是对电影本身的一种解构——或者干脆说文艺电影意在呈现一种思考的状态。
文艺电影有很商业的、主流的、迎合潮流的,也有很另类的、边缘化的。
但更多的文艺片,是需要引起人们共鸣的(此类影片好像更倾向于女性观众),以表达人类的情感的(表达爱情占多数)影片。
它通过导演的艺术拍摄手法和演员的艺术表演,使观众深刻的感受人类的美好情感,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达到影片拍摄的最终目的。
电影语言的运用也更平实,更适于人们的接受习惯。
二、商业电影(Commeredia film)商业电影相为于艺术电影一词,专指以获利为主要或唯一的创作目的的电影类型,它是一种以票房收益为最高目的、迎合大众口味和欣赏水准的影片。
电影诞生之初,由于它商业电影给观众带来了一种新奇的娱乐方式,因而只被电影商人当作牟利的工具。
此后,电影的艺术地位渐渐确立,但电影生产的企业化制度也日趋成熟,因而有相当一部分制片人和投资者,以低成本、短周期的方式来摄制迎合大众口味的模式化的影片,从而获取“利市三倍”的商业经营效益。
早期好莱坞生产的大量类型电影均属此范畴、商业电影一本都集合了多种商业元素,例如当红明星、知名导演、复杂的特效、大投资、大规模宣传、全国或全球同步上映等。
但也不是每部商业电影都具有所有的商业元素,但必具备其中一二。
一般来说,源自美国、现在很风行的所谓暑期档和圣诞档的电影都是商业片,中国的贺岁片,也是有代表性的商业电影。
商业影片的主要作用是娱乐和休闲。
商业片的成功与否,主要的评判标准就是电影票房。
三、文艺电影与商业电影的区别文艺电影追求的是影片的艺术内涵,以行业认可为目标;商业电影追求的是票房及其衍生物的市场价值,以消费者认可为目标。
浅析新时代中国电影的商业性与艺术性

浅析新时代中国电影的商业性与艺术性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商业化对电影行业的影响日趋重要。
中国电影也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产业升级换代,电影的商业性更加为电影行业所关注。
艺术性作为电影的根本属性,与电影的商业性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基于此,本文介绍了电影的商业性与艺术性,并阐述了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把握二者之间的平衡问题,对中国的电影事业得到更加长足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国电影;商业性;艺术性;新时代;产业发展1.引言近年来,国民消费升级,人们在文化方面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中国电影观影群体规模也随之扩大[1]。
政策的开放也使电影行业与市场获得更多探索发展的空间,中国电影呈现爆炸式的增长[2]。
然而中国电影在商业投资和艺术创造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3]。
因而,新时代下中国电影寻求在商业性和艺术性之间的平衡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2.新时代与中国电影随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产业重心逐渐从第二产业过渡到第三产业,可以预见的是,未来文化产业将会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而电影作为文娱产业的一种重要产物,正在逐渐形成完整的一套工业化体系,其创作的理念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影从最初的叙事、启蒙宣传功能向商业盈利转移。
我国电影事业起步较晚,21世纪到来前后,中国电影主要以引进好莱坞电影大片为代表的国外高投资商业大片为主,国产电影则以主旋律电影和以第五代导演为代表的影片为主。
随着电影市场与电影工业的体系化发展,国产商业电影在实践中不断证明着,其商业价值越发被大众所接受,电影作为商品的属性逐渐被释放。
然而当今中国电影产业却面临着一些困境,商业投资环境的不理想,商业投资回报率较低等等问题,这与我国的电影市场发展还不完善有关,中国电影的商业化进程尚不完全成熟。
与此同时,我国电影在艺术性上也遇到颇多问题,艺术性不强、文化缺失严重,过于挖掘影片的商业价值,亦或是晦涩难懂的艺术表达,对观众的观影体验和理解不加以考虑。
你觉得艺术电影和商业电影有什么不同?

你觉得艺术电影和商业电影有什么不同?艺术电影和商业电影,作为电影界的两大流派,它们之间存在诸多差异。
艺术电影强调创造性和审美观赏性,追求艺术的表现和思想的探索;而商业电影则注重市场需求和商业价值,以盈利为目标。
下面将对这两种电影类型的不同之处进行阐述。
一、主题与情感表达1. 艺术电影:艺术电影通常选择具有深度和哲理的主题,并通过独特的方式表达导演对于生活、人性、社会问题等的思考。
在情感表达上,艺术电影倾向于以内心世界为重点,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和情感表演深化角色的内心世界,让观众能够共鸣和反思。
2. 商业电影:商业电影则更注重通俗化的主题和情节设定,追求观众的娱乐性和商业效益。
商业电影往往通过大制作、明星效应和商业化的营销手法吸引观众,将娱乐因素和商业利益最大化。
二、电影风格与表现手法1. 艺术电影:艺术电影一般拥有独特的风格和独立的艺术表现手法。
导演往往通过独特的镜头运用、画面构图和色彩运用等方式,打造出独特的艺术语言,形成与众不同的美学风格。
2. 商业电影:商业电影在表现手法上更加商业化和大众化。
商业电影通常采用传统的故事结构和较为规范的拍摄手法,以满足观众对于情节的期待和追求。
商业电影注重观众的情感共鸣和视觉刺激,追求商业上的成功。
三、价值观与受众定位1. 艺术电影:艺术电影通常对于大众的认知和价值观存在一定的突破和挑战。
艺术电影更注重传递独立的艺术观念和深层次的思考,具有一定的艺术家导向性。
艺术电影的受众主要是对于电影艺术有一定了解和追求的电影爱好者。
2. 商业电影:商业电影更注重观众的喜好和市场需求。
商业电影通常通过市场调研和商业数据分析,挖掘观众群体的喜好和热点,以此来制作更具商业吸引力的电影作品。
商业电影的受众面更广,涵盖了从年轻人到老年人的不同群体。
总结起来,艺术电影和商业电影在主题与情感表达、电影风格与表现手法、价值观与受众定位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艺术电影强调思想性和艺术性,在审美和哲理上给观众更深层次的感受和思考;而商业电影更加注重市场需求和商业价值,在娱乐和商业利益上提供观众更直接的满足。
电影的商业化与艺术性的平衡问题

电影的商业化与艺术性的平衡问题电影作为一种流行文化形式,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其与商业活动的关联也愈加紧密。
在以商业价值为导向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影作为一种商品、一种文化产品,必须在满足观众需求和实现盈利之间寻求一种平衡。
商业化与艺术性的平衡问题,已成为当前电影行业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本文就商业化与艺术性的平衡问题,从电影产业、市场需求和艺术性的角度予以论述。
一、电影产业的商业化电影产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商业化的推动以及市场的越来越重要,电影制作过程开始趋向于碎片化和产品化,电影制作公司也越来越追求短期内的盈利。
因此,在当下这个商业市场下,艺术与商业的平衡是电影制作人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之一。
首先,电影产业的商业化要求电影制作尽量符合市场需求。
电影制作公司通常会对市场进行认真的调查,调查市场的消费趋势、观众喜爱的主题和类型等信息,以此为指导制作电影内容和形式。
这些措施很大程度上确保了电影更好地适应观众需求,提高了观众观影的满足度。
同时,这种通过市场需求导向的制作电影的方法,也为电影的商业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其次,电影产业的商业化导致电影制作更加产品化。
作为一种文化产品,电影制作公司也逐渐将其定义为商品化,并且更加强调营销策略的使用。
这意味着电影制作公司将尽可能减少成本,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的需求,以期获得与投资的成本相同或更高的回报率。
同时,这也意味着艺术性的抵抗将会被逐渐削弱,拥有艺术性的电影将会面临着艰难的选择。
二、市场需求的影响市场需求是电影制作时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它对电影制作的要求是快速的反映和满足大众的需求。
市场作为电影产业的一个重要环节,电影公司需要通过市场调查和监测,来获取最新的市场信息。
根据市场热门趋势,制作满足观众需求的电影是制作公司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同时,市场的需求也会对电影制作产生一定的限制和影响,所有制作出来的电影都必须符合市场的期望。
因此,市场需求也为电影制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某些电影公司需要尽可能使用更加先进和创新的制作技术,以满足消费者对于电影艺术性的需求。
文艺片与商业片的区别

文艺片与商业片的区别
什么是文艺片?
• 文艺片:文学艺术片影片的简称。文学性和艺术性并存,区别于 商业电影。 特点:文艺片不看重票房。 代表作:中国——《霸王别姬》,《秋菊打官司》,《大红灯笼高 高挂》,《十七岁的单车》,《南京!南京!》等。 国外——《悲惨世界》,《当幸福来敲门》,《这个杀手 不太冷》,《欲望巴黎》,《心火》等。
现代电影批评理论概说

现代电影批评理论概说一、视听语言与叙事组合段1、电影是一种语言。
意大利导演、电影理论家帕索里尼在他重要的电影论文《诗的电影》中指出:电影在本质上是一种“新语言”。
2、时空视听。
电影艺术建筑在一个稳固的四边形的四个端点,他们分别是:时间、空间、视觉、听觉。
3、成规与惯例。
在约定俗成的意义上,我们通常所说的“电影语言”特指叙事电影(故事片)中的种种成规与惯例。
4、巨大张力。
电影语言的运用始终存在着巨大的张力,作为一种“新语言”,电影要求艺术家始终保持着新锐的创造力,它必然与叙事电影所依凭的种种成规与惯例产生内在的紧张与冲突。
5、商业电影与艺术电影。
这种巨大的张力正是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的区别。
商业电影大致恪守种种成规与惯例,在故事层面追求类型的变奏形态,同时追求影像的奇观效果;而艺术电影则更多地追求电影语言的自身创新,追求对成规和惯例的僭越。
6、隐藏摄影机。
叙事电影(故事片)视听语言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隐藏摄影机。
让人物、场景、事件自行呈现。
用麦茨的话说,电影是“来自乌有之乡的乌有之人讲述的故事”。
这个讲故事的人,如同电影银幕,只有在放映前和放映后,我们才能感觉到它的存在。
7、拍摄行为。
为了达到隐藏摄影机的效果,电影的拍摄行为把位置、角度伪装成剧中人物的视线和对视,仿佛不是摄影机在看,而是剧中人的目光所见。
而演员的表演禁忌是:“不能与摄影机发生任何直接的交流”;必须假装摄影机并不在场。
(纪录片是对真实场景的现场目击,因此不需要隐藏摄影机。
)8、独立语义段。
在叙事和视听语言的关系上,克里斯蒂安·麦茨有一段非常精当的描述:并非由于电影是一种语言,它才讲述了如此美妙的故事;而是由于它讲述了如此美妙的故事,才使自己成为一种语言。
他认为,电影语言的基本单位是“独立语义段”,独立语义段由镜头、场景、段落等组成。
二、电影作者论1、电影作者论的提出。
1943年,巴赞:“电影的价值来自作者,信赖导演比信赖主演可靠得多。
商业电影_精品文档

商业电影导语:商业电影是一种通过商业模式运作的电影形式。
它强调市场需求和盈利,同时也具有广泛的艺术表现形式。
本文将探讨商业电影的定义、特点以及它对电影产业和观众的影响。
第一节:商业电影的定义与特点商业电影是指通过商业模式运作的电影制作,注重市场需求和盈利能力。
与艺术电影相比,商业电影更关注票房表现。
它通常具有以下特点:1. 大规模制作:商业电影往往在制作上投入巨大的资金和人力资源。
大型制片公司通常背后有强大的财团支持,能够提供庞大的预算来打造高品质的电影。
2. 明星效应:商业电影倾向于邀请知名演员出演主要角色,以便提高电影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明星效应可以吸引更多观众的关注,增加票房收入。
3. 娱乐性强:商业电影通常以故事情节和视觉效果为导向,旨在提供观众愉悦和娱乐。
它们通常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情节,以迎合大众口味。
4. 广告推广:商业电影在公映前会进行大规模的宣传和推广活动,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和票房购票。
这种营销策略通常包括电视广告、杂志封面、宣传活动等多种形式。
第二节:商业电影对电影产业的影响商业电影在电影产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刺激电影市场:商业电影的推出可以激发观众对电影的兴趣和需求。
它们为观众提供了多种可选择的电影内容,丰富了电影市场。
2. 推动产业发展:商业电影的成功往往意味着巨大的收益,进而促进了电影产业的发展。
通过吸引更多的投资和资金,电影产业可以进行更多的创新和制作,提高电影技术水平和影片质量。
3. 提供就业机会:商业电影的制作过程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包括演员、导演、编剧、摄影师、道具师等等。
商业电影的兴起为电影从业者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
第三节:商业电影对观众的影响商业电影对观众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1. 文化娱乐:商业电影为观众提供了一种文化娱乐的方式,使观众能够以轻松娱乐的方式观看电影,并在其中获得快乐和满足。
2. 观影体验:商业电影注重视觉效果和娱乐性,为观众带来了沉浸式的观影体验。
论电影的商业性与艺术性-精选资料

论电影的商业性与艺术性在电影问题的研究中,商业性与艺术性的关系是一个重要问题,它一方面显示了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所具有的社会经济特性,另一方面也表明了电影发展中所面临的困境与难题。
正确看待和处理二者的关系,可以更好地推动电影的创作与发展。
一电影从诞生之日到现在,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历程。
和其它的艺术样式,如戏剧、诗歌、音乐相比,电影的出现时间虽短,但其社会影响却丝毫不逊色于它们,甚至已经超过了它们,成为现代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电影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和它能够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有关。
和其它艺术形式相比,电影与技术和科学的关系更加密切,所以,有的人把电影称为技术产品。
但是,电影和一般的工业制品不同,虽然它也存在复制性,但其特性更在于创意和创新,因此,一部优秀的影片往往包含着编剧和导演的大量心血和智慧。
目前,有关电影艺术性的认识还存有分歧,这主要体现在对电影类型的功用和价值的认识上。
有的人从娱乐公众的角度,将电影分为大众电影和小众电影,认为大众电影重在娱乐性,小众电影重在艺术性。
这种从娱乐/艺术的角度区分电影价值的做法,带有鲜明的二元论色彩,是粗浅的。
因为,艺术活动和娱乐游戏的共通之处在于给人一种愉悦的体验,让人身心放松,精神愉快。
所以,不管是“阳春白雪”的高雅之作,还是“下里巴人”的通俗作品,最终都是给人提供精神享受的。
何况稚与俗、艺术与娱乐也不是截然对立的,二者存在相通之处。
有的高雅之作往往吸收通俗的内容或形式以获得新生,通俗之作里也有高雅的成分。
如金庸武侠小说中许多古典诗词的化用以及所渗透的儒道释文化使其作品呈现出雅俗兼备的艺术效果。
在西方的传统绘画中,宗教题材的画作往往是画家表现的主要内容,下层百姓的日常生活通常被摒弃在外。
启蒙运动以来,随着对人的发现和重视,一些旨在表现普通人的画作逐渐获得人们的认可,并成为典范,如法国19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画家米勒的画作《拾穗者》《晚钟》《播种者》等。
特别是《晚钟》,通过一对田间耕作的农民夫妇的虔诚祈祷活动,传达出一种浓烈的宗教情感。
中国电影的突围之路_兼谈艺术电影与商业电影的特点

引言电影是具有广泛的民众基础和社会影响力的大众文化娱乐方式。
它通过艺术和技术的结合,向世界展示了人类创造文化、创造历史、创造物质财富和财富精神的强大力量,因此电影被普遍誉为最具艺术生命力、文化感染力和社会影响力的文化娱乐载体。
中国电影业从建国初期到现在已经有了相当大的发展和进步,然而面对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以及世界电影产业的严峻挑战,中国电影业陷入了一种困境之中[14]。
如何找到一种突围之路,来改变当前的发展状况,是中国电影发展的当务之急。
1、我国电影发展现状在建国初期,我国电影主题表现方面只是为了进一步地宣传人民战争的伟大和英勇,因此这些题材的指导思想难免会有很大程度的说教性[1],如我们耳熟能详的 《地道战》、《地雷战》、《狼牙山五壮士》,《小兵张嘎》等影片,这些影片在艺术表现方式上有着极强的渲染性,同时,在革命教育方面也起到了相当大的效果。
而伴随着后来的“大跃进”风波和“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八大样板戏”的持续流行,限制了文艺进取的重要历程,而违背了“百家奇放,百家争鸣”的文艺发展观。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群众业余生活要求得到了很好的展现。
广大的电影创作者也不再是简单地将影片创作领域适用于政治主张的宣传与阶级斗争意识的巩固。
因此,久已压抑的创作理念终于如火山爆发一样喷涌而出,众多的文艺工作者也开始探索电影艺术的真实内涵,从而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时代作品,并且也在世界电影奖项方面获得了应有的成就[2]。
以导演张艺谋的《黄高粱》、《一个都不能少》,《秋菊打官司》开始,文艺片的影响力就开始拓展开来,也更好地符合了大众文化的审美需求,《一个都不能少》以简单而动人的故事向我们叙述着农村教育所面临的尴尬:贫穷与未来的冲突。
而教育是不是该作为一种牺牲品而存在,从而引起人们的思考。
《秋菊打官司》通过乡村妇女对于权势的抗议,和中国封建时代所涉及的“人治”环境,还有难以割舍的乡民之情的纠葛,而更是让我们感受到时代气息的演化中的忧郁处境。
电影三分法艺术电影、名词解释

电影三分法艺术电影、名词解释1.【杨超导演】提出的三分法:类型片、文艺片、艺术电影。
类型片是指风格明确、受众明确、观感明确的电影(比如悬疑类型爱情类型等等);文艺片是指软类型片,不像类型片那么公式化、套路化,但依旧是以满足某一群体的特定观影喜好为目标。
前两种,统称为「商业电影」。
而「艺术电影」是特指那些不符合任何创作套路的、革新电影语言的、开拓电影边界的、崭新或具有实验性质的电影2.艺术电影名词解释:与商业电影相对立的一种电影类型。
电影不仅是一种商业活动,而且也是一种艺术活动,这就是艺术电影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艺术电影的倡导者们大多认同电影的艺术性,力图通过电影活动展示电影作为艺术的魅力,以及表达电影创作者自己独特的个性。
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与所谓的商业电影活动真正区别开来。
从叙事策略上看,艺术电影大多极力突出自己的艺术个性,反对程式化的情节和模式化的人物形象刻画,并力图运用独创性的电影语言。
艺术电影在电影艺术的发展历史上做了重大贡献。
3.基本特征名词解释:个性表达、艺术感觉、哲学思考。
特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制作的叙事电影,它们展现了全新的形式观念和内容蕴涵,并以知识文化阶层的观众作为主要对象。
它们中的绝大多数出现在欧洲,并与欧洲战后五十年的电影运动(新现实主义、法国“新浪潮”和新德国电影)直接相关。
大卫波德维尔认为,艺术电影是以注重人物性格刻画,淡化的因果逻辑关系和对写实和逼真表达性的强调为特征的。
对于观众来说,艺术电影的主要标志是它的“不确定性”。
斯蒂夫·尼尔则认为强调人物性格和视觉风格、抑制动作性和关注内在戏剧冲突当在艺术电影的关键特征。
艺术电影的概念永远不会被完全固定下来,然而它却总会在标准化和多样化的张力之间,结合特定的历史情景被提炼出来。
国际电影界公认,艺术电影以战后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出现和嘎那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的建立为起点。
代表作品有罗西里尼的《罗》、戈达尔《蔑视》、安东尼奥尼《放大》、帕索里尼《坎特伯雷的故事》贝托鲁奇《末代皇帝》。
漫谈商业片和文艺片

漫谈商业片和文艺片今天,我们常常把电影进行定位和分类,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方式,就是把电影分为商业片和文艺片。
文艺片一般不会在主流商业院线作大规模发行,不过一部在主流商业院线大规模发行的影片,未必就一定是商业片。
商业片从叙事规律上来说,肯定是顺应主流社会的意识形态的,换句话说,商业片不会挑战观众,只会给观众“做足底”(某中国电影大佬名言)。
所以商业片发展出一套完整的叙事技巧,它一定会讲一个完整的故事,这个故事在逻辑上和情感上都是顺应观众的。
这种类型的极致就是好莱坞主流商业电影,观众甚至可以掐着秒表看电影,该有的一定会有,而且一定会准时出现。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观众在看电影的时候一定会很舒服,看完了以后也会很明确地知道自己的态度,而不会很困惑。
但是对于文艺片来说,把观众伺候舒服了肯定不是最重要的。
文艺片导演对自己的表达和阐述超过了观众的感受,所以这类影片往往会挑战观众的感受,并刺激他们进行思考。
在形式上文艺片也对故事的完整性和逻辑性有自己独特的标准体系,往往在结尾留给观众的是更多的疑惑。
换句话说,文艺片往往只提问题但不回答,而商业片则一定要在结尾给出答案。
文艺片和商业片看上去水火不相容。
分歧非常明显。
文艺片和商业片的分野表现在很多方面。
来自于影片的制作者和接受者的因素非常重要。
同时,一部作品的思想意义和价值意义也影响到分野。
作品的一些技法和创造性的电影语言也涉及这一问题。
文艺片的导演倾向于作者论,接受者要受过一定训练。
作品力图进行行而上的思索和对人性的内在反映。
价值取向是:思考和沉思,非娱乐。
格调比较严肃。
商业片导演侧重片厂制和视电影为工业生产,接受者多希望娱乐和放松。
放弃行而上的思索和人性的内在反映,而是感官上的冲击和即时快乐。
不怎么严肃和一本正经。
事实上,文艺片和商业片并非泾渭分明。
许多优秀的商业片在思想上和探索方面丝毫不逊于文艺片。
相反,很多文艺片在叙事、抒情、表意上远不及商业片。
而且,很多影片更本无法明晰分类,不仅具有商业元素,而且也不乏文艺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电影又叫Artist Film,Artist Video。
与商业电影相对立的一种电影类型。
电影艺术电影不仅是一种商业活动,而且也是一种艺术活动,这就是艺术电影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艺术电影的倡导者们大多认同电影的艺术性,力图通过电影活动展示电影作为艺术的魅力,以及表达电影创作者自己独特的个性。
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与所谓的商业电影活动真正区别开来。
从叙事策略上看,艺术电影大多极力突出自己的艺术个性,反对程式化的情节和模式化的人物形象刻画,并力图运用独创性的电影语言。
艺术电影在电影艺术的发展历史上做了重大贡献。
不论我们是否承认,并非所有电影都可以具有艺术价值。
正如鲁道夫·爱因汉姆曾经说过的那样:“电影是一种手段,它可以但不一定产生艺术效果。
在这一方面,电影同绘画、音乐、文学和舞蹈都是相似的。
例如,彩色明信片并不是艺术品,制作彩色明信片的人也不打算使它成为艺术品。
……电影并不一定就是电影艺术。
”从最初爱迪生眼中的游戏以及梅里爱眼中的魔术发展至今,电影已经拥有了几乎完整的商业体系和艺术理论,不论对普通观众还是资深影迷或专业人士,电影都游刃有余地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然而,电影观众也因而面临着来自电影多面性的巨大挑战,因为每部电影均有其独特的拍摄背景、工作人员以及期望值:一部两亿美元制作的[泰坦尼克号]与一部两万美元就搞定的[疯狂店员],从技巧到目的均是显而易见的截然不同。
那么,面对好莱坞完整商业体系下的流水线产品,与面对欧洲电影艺术家们毫无商业野心的小成本作品之时,我们作为观众所需要采取的姿态也必然有所区别。
在开始我们的讨论之前,我们不妨看看这样一份调查(汪济生《美感概论》P227):调查抽取了希区柯克的[美人计],黑泽明的[罗生门],陈凯歌的[黄土地],爱森斯坦的[战舰波将金号],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以及李安的[卧虎藏龙]作为实验影片向普通大学生放映,在看过之后的调查之中发现,有一半的观众对[美人计]的总评价是很好,剩下的人也认为该片“可以”,而有三分之一的人指摘[2001太空漫游]乏味而拖沓。
另外,有四分之一的人没有明白[2001太空漫游]的剧情,并认为这部电影并不具备深层次内涵;而所有人却都理解了[美人计]的剧情发展。
这里选择这两部电影的调查结果是因为其对比最为明显,可以看出二者对普通观众的影响的巨大差别。
希区柯克作为影史最为杰出的悬疑大师,不同于众多可堪与其比肩的名导,他的艺术成就来自他对商业电影的无与伦比的驾驭。
他懂得如何去惊吓观众、吸引观众、挑逗观众,[美人计]正是他商业电影创作中的代表作品之一。
其身上我们看得出明显的商业电影印记,包括褒曼和格兰特这样的一线明星,间谍片、纳粹余党这样吸引人的噱头,当然,最重要的是他将电影拍摄技巧运用于商业的能力。
于是,这部电影的吸引人自然水到渠成。
另一方面,库布里克的代表作[2001太空漫游](个人认为是他最为出色的艺术电影)则代表了另一个极端。
电影的复杂程度从开场第一个镜头而始,直至最后一个名垂影史的“星孩”镜头达到最高潮,蕴藏了无法想象的庞大信息量。
这部电影却的确做到了将对人类乃至宇宙的历史和变迁的思考融入近三个小时的电影中。
库布里克的未来情结被他用古典音乐和画面,以及无处不在的象征隐喻等次文本含义无限放大,变成了可以接受多重解读和反复思索的杰出作品,在我看来,[2001太空漫游]就是六十年代的[黑客帝国1]。
然而,库布里克与沃卓斯基姐弟(这里忍不住八卦一下:拉里·沃卓斯基同学的变性手术成功终于让持续多年的兄弟还是姐弟之争得到了确切的答案……)的区别在于,沃卓斯基们的思辨虽然近乎抛弃了塑造人物性格却拥有一个完整的故事内核和吸引人的特效。
库布里克则为了更强的艺术性则几乎完全无视了所有商业电影奉为圭臬的因素:人物,戏剧冲突,甚至台词。
电影中最为成功的形象竟然是从未露面的智能电脑,更别提缓慢的节奏和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演员。
电影在艺术性方面无疑是成功的,拥有出色的构图与抒情的镜头,以及在隐喻方面几乎与画面同等重要的古典音乐。
然而艺术电影对观众的挑战性在这部电影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望而生畏。
这也就引出了本文希望讨论的核心问题:面对如此相反的气质,我们欣赏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时,分别是如何“看懂”它们的呢?然而,有必要解释清楚的是,商业电影与艺术电影的界定并非以电影所获得的票房而论,正如特吕弗所言:“商业成功是结果,而不是目的。
”一部电影的商业性,往往通过它迎合观众的本质属性而定,模式化剧情、台词则是它最重要的特点,多数好莱坞大制片厂的电影均在此行列(这一点也许对希区柯克、比利·怀德等人不太公平,但是他们以观众为目标的作品,虽然精彩异常,但确实应被列入商业电影范畴)。
而艺术电影则大多充满特殊的、个人风格化的电影语言,很多时候甚至主动与观众造成不亲近的感觉,以达到自我表达的目的。
艺术电影欣赏:塔可夫斯基曾经以自身的感触为艺术家下了定义:“艺术家并不自由,因为她必须置身于一些艺术规范当中,这些规范确定他的职责但也束缚了他的自由;然而他又是自由的,因为他体现了一种高度的可能性,即“对自己的命运作出假设,并且坚持到底,不会因时而变。
”艺术家外没有艺术,这句话点出了我们欣赏一部艺术电影时所要把握的两个部分:一方面,电影艺术的高度自由使得它可以超越古典主义对美、丑的定义以及其他种种限制,包括叙事、风格、画面等,因而对于这种艺术活动的欣赏要拥有多层面多角度的综合思考和详尽分析,用单纯一种电影分析规则来解读所有艺术电影是完全不可能的;另一方面,电影艺术也受到各方面规则的限制而不可能显得过于难以解索,不论我们是否认为电影是否具有超越其他各门艺术的优越性,我们欣赏其他艺术形式时的方法和手段对电影至少是部分适用的:我们从绘画的角度欣赏电影中的构图,从音乐的角度欣赏电影中的配乐,从文学和戏剧的角度分析电影中情节……同时,文本分析(结构主义和符号学等)、精神分析(弗洛伊德,第二电影符号学等)等众多分析方式的引入使得电影艺术的形象终于有迹可循。
在欣赏艺术电影的过程中,这些分析理论的运用(即使是下意识的调用)是理解这类电影最重要的一环,另外一环,则是充分的人文情怀与思辨。
正如雅克奥蒙曾指出的:“影片分析……是依照个别对象应用、推衍或翻新其他的学科理论。
”本文也无意也无篇幅用大段分析理论使得这个概念变得更加抽象,而希望通过接下来的例子引导大家对艺术电影欣赏有进一步的认识。
阿伦雷乃[广岛之恋]无疑是艺术电影气质的绝佳代言人。
其故事之松散,情节之淡化,技巧之花哨,即使置于五十年后的今天同样可以称之为先锋。
“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写不出,什么也说不了。
正是因为无能为力,才有了这部电影。
”作为编剧的杜拉斯这番话可以说为电影奠定了基调。
她与雷乃都带有“左岸派”的典型特质,因而这部电影充满着艺术化的表现手法和意念。
欣赏的时候,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电影的整体欣赏,更需将其分解至场,甚至分解至帧,寻找雷乃意识流般的剧情推进方式和如诗般抽象无逻辑的对白中蕴藏的含义,分析精美的构图及繁复的剪辑所要传达的讯息,解构电影中的现实、过去、幻想、梦境所代表的象征意味。
这部电影的艺术性正是在于多重解读性,所有的意义都隐藏在精心构架的结构和符码中,所有的解释都需要思索和挖掘。
电影可以是存在主义的,可以使反战的,可以是浪漫的……全在于观众自己的价值观和所运用的理论。
而我们对这部电影的欣赏总是需要我们将电影片段抽离,解读,再代入电影整体之中,才有可能理解。
如开场梦呓般的旁白,如果机械地听过,则根本无法理解其中的非理性的表达,必须要看完电影之后重新品味,认真思索之后才具有价值。
换句话说,艺术性几乎从来都不是直观的,各种分析手段的引入以及反复观看的必要都明确地表明了这一点。
商业电影欣赏:与之相反的是,商业电影的核心便是在于让所有情节和线索都直观可见,至少是那些最为重要的部分,一定要让观众第一眼看去就感受到魅力。
商业电影的受众为普通大众,人们从电影中希望找到的是娱乐性,以缓解现实生活的负担和压力。
他们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对电影进行系统的分析,因而始终犹抱琵琶半遮面只会给观众以挫败感,娱乐电影,即使是缺乏所谓艺术性的纯为迎合观众而拍摄的电影却总能带来欢笑或感动(不论这些是否只是瞬间的表面情绪)。
电影在这样的情状下事实上是一种产品,是商业流水线上的一部分,根本目的就在于让人心甘情愿花钱去看。
商业电影的特性也正是因此而在多年的运作中,通过揣摩观众的心态,发掘娱乐性的话题,寻找合理的促销方式而逐步成型的。
其与观众的关系颇有点像山鲁佐德与国王的关系,如果故事没有新意,不够动人,或是故事讲得太快或太慢,都会招致杀身之祸。
故而商业电影总是夸张的(如多数喜剧电影都具有这方面的特点,其中最为机智的正是大师卓别林),一针见血的(商业电影往往具有鲜明而戏剧化的主题和剧情,不会让你看完之后仍然感觉朦朦胧胧),有固定模式套路的(即使考虑到修正主义对各类型片的影响仍然如此,西部片和浪漫爱情喜剧的交集仍然少得可怜),很多时候还是由明星演员演出的(明星本身就是好莱坞创造出的一个商业概念)。
一部优秀商业电影往往细节具有创新之处(剧情设置、人物性格、某场戏,特效等),整体看来却往往只是前人作品的改良而非创新(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星球大战]系列),这正是由它作为商业产品的这些特点所决定的。
了解了这些后,我们对于欣赏商业电影也就有了一个大概的概念。
例如电影[变形金刚]之中,我们可以直观感受到的,是爆炸的绚丽,变形金刚变形时候的繁复壮观,钢铁巨人相搏的惊心动魄,还有散步电影之中的小小笑点。
其他的呢?缜密的剧情?复杂的人物?没看出来,也不需要看出来,因为这不是电影的重点,我们不如忽略它们,这样才能领略到震撼的效果,纠缠于并不存在的抽象概念中毫无意义。
我们都可以喜欢一部不怎么样的电影,有时候连自己都会觉得奇怪,但事实上这只不过是因为那部电影中有我们所喜爱的元素。
一部喜剧只要能让人发笑就好,至于它是刘别谦式的智慧高雅还是法拉利兄弟的猥琐低俗,对于一个普通观众而言,区别又有多么大呢?欣赏商业电影的核心要比欣赏艺术电影好理解得多,那就是运用自己的本能感觉去看,任自己被电影中的某种元素吸引,减少理性的思辨和对电影其它元素的过多思考,不要让任何理性元素妨碍娱乐感觉的获取。
将之前我们对欣赏艺术电影和欣赏商业电影的讨论对比,我们可以总结出这样一条规律,作为概括二者不同的基本概念,即:欣赏艺术电影和欣赏商业电影中需要观众扮演的角色不同。
前者希望观众作为意义的创造者,为片中艺术化的表达赋予个人的看法和思索;后者则希望观众作为意义的接受者,将片中已经存在的某种概念吸收,并从中获得娱乐。
二者一为主动,一为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