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生物学(北京版)-第十三章 生物的多样性-13.5-无脊椎动物-教案
常见的无脊椎动物教案
常见的无脊椎动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常见的无脊椎动物,包括昆虫、软体动物、甲壳动物等。
2. 使学生掌握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如没有脊椎骨、身体柔软等。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通过观察和触摸无脊椎动物,提高学生对生物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无脊椎动物的定义和特征2. 常见的无脊椎动物及其分类3. 无脊椎动物的生活环境和习性4. 无脊椎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5. 保护无脊椎动物的意义和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和常见的无脊椎动物分类。
2. 教学难点:无脊椎动物的生活环境和习性,以及保护无脊椎动物的意义和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观察、触摸、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无脊椎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3.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实物模型、标本等教学道具。
3. 实地观察和实践活动的安排。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无脊椎动物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无脊椎动物的定义和特征,引导学生了解无脊椎动物的基本概念。
3. 课堂讲解:讲解常见的无脊椎动物及其分类,通过举例说明无脊椎动物的生活环境和习性。
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或触摸无脊椎动物,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无脊椎动物的特点。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讨论无脊椎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保护无脊椎动物的意义和方法。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无脊椎动物的重要性和保护意识。
七、课后作业:1. 让学生绘制一幅自己喜欢的无脊椎动物的图画,并写上该动物的特点和分类。
2. 调查身边的无脊椎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环境和习性,下节课分享给同学们。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集(北师大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集(北师大版)第一章:科学探究1.1 观察与实验学习观察生物的方法和技巧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如显微镜的使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1.2 收集与分析信息学习如何收集生物相关信息,如图书、网络等学会整理和分析收集到的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1.3 生物与科学探究学习生物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了解生物实验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第二章:生物与环境2.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学习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现象和实例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2.2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学习生态系统的组成和作用了解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培养学生对生态系统的基本理解2.3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学习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重要性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和意义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第三章: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3.1 植物的结构与功能学习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了解植物体的主要器官及其功能培养学生对植物结构的认识3.2 植物的生长与发育学习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了解植物发育的不同阶段培养学生对植物生长的认识3.3 植物的生殖与繁衍学习植物的生殖方式了解植物的繁衍过程培养学生对植物生殖的认识第四章:生物圈中的人4.1 人体结构与功能学习人体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了解人体的主要器官及其功能培养学生对人体结构的认识4.2 人体生理与健康学习人体的生理过程了解人体的健康标准及保持方法培养学生对健康的认识和维护意识4.3 人体的生殖与发育学习人体的生殖方式了解人体的发育过程培养学生对人体的生殖和发育的认识第五章:生物的多样性5.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与重要性学习生物多样性的定义和重要性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和意义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5.2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学习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方法和措施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意义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和行动5.3 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学习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了解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成果和应用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兴趣和能力第六章:生物的细胞6.1 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学习细胞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了解细胞的功能,如新陈代谢、遗传信息的传递等培养学生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认识6.2 细胞的分裂与分化学习细胞分裂的过程及其意义了解细胞分化的概念和结果培养学生对细胞生命活动的认识6.3 细胞的生命活动与生物体的发展学习细胞在生物体发育过程中的作用了解细胞生命活动的调节机制培养学生对生物体发育的认识第七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7.1 遗传的基本规律学习孟德尔遗传定律和染色体遗传学的基本原理了解基因型、表现型及其关系培养学生对遗传规律的认识7.2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学习生物变异的类型和原因了解生物进化的证据和机制培养学生对生物变异和进化的认识7.3 遗传技术与生物工程学习遗传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如基因工程、转基因生物等了解生物工程的意义和前景培养学生对现代生物技术应用的认识第八章:生物的分类与进化8.1 生物的分类系统学习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和原则了解生物分类单位的等级和关系培养学生对生物分类的认识8.2 生物的进化历程学习生物进化的证据,如化石、生物地理分布等了解生物进化树和生物演化历程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的认识8.3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学习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和意义了解生物资源的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和行动第九章:生物与生活的关系9.1 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学习生物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食物、药物、环境等了解生物技术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对生物在人类生活中作用的认知9.2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学习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现象和实例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9.3 生物伦理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学习生物伦理的基本原则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法规和国际合作培养学生对生物伦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第十章:综合探究活动10.1 生物实验设计与实践学习生物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进行生物实验操作,如观察、测量、数据分析等培养学生进行生物实验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精神10.2 生物考察与探究学习生物考察的方法和技巧进行生物考察和实践,如植物调查、生态环境考察等培养学生进行生物考察和探究的能力10.3 生物课题研究学习生物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进行生物课题研究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重点解析本套教案涵盖了八年级生物上册的主要知识点,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际应用。
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13章 生物的多样性章末复习导学案 北京课改版
第13章生物的多样性预习案一、预习目标及范围1、预习目标(1)学会依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2)了解细菌的形态和结构,以及原核生物的基本特征(3)认识苔藓以及对人类的影响(4)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5)了解真菌,病毒的大小、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的特点等2、预习范围教材第十三章第一节内容二、预习要点1.生物圈中的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是____________,但有些细菌对人类是___________的,如结核杆菌能使人患结核病.2.“身体分为头、胸、腹,两对翅三对足,头上两根感觉须,里头是内外是骨.”描写的是__________的特征.三、预习检测1、生物分类最基本的单位是()A.种B.亚种C.科D.属2、阳春三月,油菜花开,眼下果实已成熟.由此推知,油菜属()A.苔藓植物B.蕨类植物C.裸子植物D.被子植物3、科学家在我国辽宁首次发现了迄今最早的真双子叶被子植物化石--“李氏果”.判断“李氏果”是被子植物的主要依据是()A.有根、茎、叶的分化B.有种子C.有果皮D.茎的结构中有木质部和韧皮部探究案一、合作探究1、牛的胃中有一些细菌,它们帮助牛分解草料中的纤维素,牛为这些细菌提供了生存场所和食物,它们彼此依赖,共同生活在一起,这种现象叫___________.二、随堂检测1、被子植物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是()A.根、茎、叶B.花、果实、种子C.茎、叶、果实 D.茎、叶、种子2、根据你所了解的生物分类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A.虾、蟋蟀、西瓜属于陆生生物B.肾厥、菜豆、花生属于双子叶植物C.小麦、玉米、水稻属于农作物D.海带、螂鱼、鸵鸟属于水生生物3、鲍鱼称“鱼”而非鱼类,而有些动物不称“鱼”而属鱼类,如下列动物中的()A.海豚B.海狮C.海豹 D.海马参考答案预习案1、 B2、D3、C探究案1、B2、C3、D。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22.4动物的主要类群无脊椎动物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无脊椎动物类群,进行观察、讨论。
2.各小组针对所负责的无脊椎动物类群,总结其分类特征、生物学特性和生态适应等方面的内容。
4.能够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对无脊椎动物进行分类、描述和总结。
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与无脊椎动物相关的现象和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物、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2.设计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了解无脊椎动物的生物学特性,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学生在观察、描述无脊椎动物时,可能会遇到专业术语的困扰。教师需耐心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相关术语,提高表达能力。
3.学生在探究无脊椎动物的生物学特性时,可能会产生疑问。教师应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其质疑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可能存在分工不均、讨论不充分等问题。教师需关注学生的合作过程,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促进团队合作能力的提升。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无脊椎动物的分类特征:教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包括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针对每个类群,教师详细讲解其特征、代表生物及生活习性。
2.无脊椎动物的生物学特性:教师从生殖、发育、营养、生态适应等方面,阐述无脊椎动物的生物学特性。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无脊椎动物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动物的主要类群——无脊椎动物教学设计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动物的主要类群——无脊椎动物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无脊椎动物”活动,能运用感官观察认识一些无脊椎动物,知道一些常见无脊椎动物的名称及特征,感悟无脊椎动物的多样性。
2. 通过“探究无脊椎动物的外形特征”活动,能运用多种感官对无脊椎动物进行有序观察,知道蜈蚣、马陆、蜘蛛、蝎子、虾、蟹等无脊椎动物的外形特征,感悟多样的生命世界。
3. 通过“认识无脊椎动物的生活习性”活动,能从资料中收集、整理有关无脊椎动物生活习性的信息,知道蜈蚣、马陆、蜘蛛、蝎子、虾、蟹等无脊椎动物的生活习性,感悟动物适应自然的奇妙。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蜈蚣、马陆、蜘蛛、蝎子、虾和蟹等无脊椎动物的显著外形特征和习性。
难点:通过对蜈蚣、马陆、蜘蛛、蝎子、虾和蟹等的观察,发现它们的共同特征。
三、教学资源1.学生活动资源:一些无脊椎动物的标本、煮熟的小龙虾、解剖工具、放大镜、平板电脑、“赛·课堂”教学系统等。
2.教师演示资源:“小龙虾解剖”视频、“蝎子和蜘蛛的生活习性”视频、“赛·课堂”教学系统等。
3.自制数字课件、学生活动任务单。
四、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无脊椎动物种类繁多,二是一些无脊椎动物的外形特征,三是一些无脊椎动物的生活习性。
本节课的基本思路是:首先,通过观察常见的无脊椎动物,引导学生认识一些无脊椎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接着,通过观察标本及图片、实验操作,引导学生寻找马陆、蜈蚣、蜘蛛、蝎子、虾和蟹在外形特征上的异同点,归纳这无脊椎动物在外形上的共同特征;最后,通过观看视频和课后活动,认识这些无脊椎动物在生活习性上的异同点,感悟生物适应自然的奇妙。
本节课要突出的重点是:蜈蚣、马陆、蜘蛛、蝎子、虾、蟹等无脊椎动物的显著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方法一:“聚焦外形、观察发现”。
在“赛·课堂”教学系统中,通过观察标本、实验操作,比较这六种无脊椎动物在外形上的异同点,将学生的关注点聚焦于观察它们的外形特征。
北京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十三章第六节动物脊椎动物教学设计
b.人类应该如何保护脊椎动物的多样性?
c.从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6.家庭作业:与家人分享本节课所学知识,讨论脊椎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提高家庭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
作业要求:
1.学生需认真完成作业,保证作业质量。
2.作业提交时,需注明学生姓名、班级和学号。
依据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介绍五大类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针对每一类动物,讲解其主要特征和代表动物。
3.脊柱的作用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意义
通过讲解和实验活动,让学生了解脊柱的组成和功能,以及它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作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针对某一类脊椎动物的特征和分类进行讨论。
北京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十三章第六节动物脊椎动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掌握脊椎动物的分类及常见代表动物。
2.理解脊椎动物体内脊柱的作用,掌握脊柱的组成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意义。
3.掌握各类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如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并能进行区分。
4.提高观察、描述和分析生物特征的能力,培养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在导入新课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组生活中常见的脊椎动物图片,如鱼、青蛙、蜥蜴、鸟、猫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动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提问与思考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动物有什么共同之处吗?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什么角色?”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脊椎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导他们通过比较法、归纳法等方法,自主探究脊椎动物的特征和分类。
北京版生物八年级下册:13.1 生物的分类 教案设计
生物的分类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让学生知道生物命名的正确方法,理解命名的意义
2.让学生初步了解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
3.让学生知道生物分类的等级、单位以及生物五界的名称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几种常见动植物的分类,培养学生观察、对比、归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生物命名和分类工作严肃性的认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生物分类的等级、单位以及生物五界的名称
2.难点:生物命名的正确方法,理解命名的意义
【教学过程】。
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13章 生物的多样性章末复习教案 北京课改版
第13章生物的多样性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会依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2)了解分类系统(3)学习生物分类的研究2、过程与方法:养成查阅资料和汇总信息的好习惯,体验个人总结的愉悦心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掌握生物的分类。
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重点(1)学会依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2)了解分类系统四、教学难点(1)学会依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2)了解分类系统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
它主要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二)讲授新课1. 人们一般依据不同生物在形态、结构及生理等方面的相似程度对生物进行分类。
植物分类:形态结构特征,如被子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被子植物中,花、果实和种子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由于花、果实、种子是植物体一生中生长时间相对较短,形态和结构相对稳定,因此将其作为绿色开花植物分类的主要依据。
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2.原核生物的基本特征细菌的大小:光镜下可见,大小在0.3-2.0微米。
细菌的形状:球菌,杆菌,螺菌3.原生生物的基本特征:原生生物包括简单的真核生物(即具有真正的细胞核,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多为单细胞生物,亦有部分是多细胞的,但不具组织分化。
4.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植物体结构简单;没根、茎、叶的分化;多数生活在水中。
5.哺乳动物是脊椎动物中最高等的一个类群,由爬行动物进化而来,主要特征是:身体表面有毛,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用肺呼吸;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脑较大而发达;哺乳;胎生。
哺乳和胎生是哺乳动物最显著的特征。
胚胎在母体里发育,母兽直接产出胎儿。
6.真菌,是一种真核生物。
最常见的真菌是各类蕈类,另外真菌也包括霉菌和酵母。
北京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十三章第六节动物 脊椎动物 课程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脊椎动物教材版本:北京版《生物》八年级下册一、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生物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领悟科学的本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本节课主要遵循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以探究动物的体温为什么恒定为主线,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出脊椎动物的心脏特征、体表特征,从而掌握新知识。
体现了课程理念“倡导探究性学习”,同时也引导学生学习生物进化的知识。
二、教学背景分析(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内容选自北京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十三章中“动物”一节中的内容,该节内容在《生物学课程标准》中属于“生物的多样性”这一一级主题。
课标中要求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不同类群的生物各有其特征,在生物圈中具有不同的作用,保护生物多样性极为重要。
”这一重要概念,其具体内容标准是“概述脊椎动物不同类群(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属于理解水平。
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不仅让学生了解各类群动物的基本特征,认识到不同动物类群的特征体现了进化的顺序,在自然界生存的多种多样的动物也是亿万年进化的结果,是大自然的宝贵财富。
这部分知识对学生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我校是一所普通初中校,地处城乡结合部,生源一部分来自于周边农村。
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较弱,且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但是多数同学对生物学奥秘充满兴趣,喜欢动手、且能够凭借具体事物进行逻辑思维。
经过前面章节的学习,他们已经学习了植物多样性及其对于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认识到不同植物类群的特征体现了进化的顺序,此外,学生还具备了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相关知识,这为学习本节课内容做好了铺垫。
另外学生对于动物并不陌生,特别是构成丰富多彩的自然环境和与人们生活关系密切的鱼类、两栖类、鸟类、哺乳类等。
但是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学生们从小缺少生活经验,各种动物在形态和结构上具备什么特点,以及不同动物如何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学生并不熟悉,而这对于学生形成进化的观点和适应的观点又是非常重要的。
北京版生物教案
北京版生物教案教案标题:探索生物多样性——北京版生物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不同生物类群的特征和分类方法;3. 了解北京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保护情况;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5.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重要性;2. 不同生物类群的特征和分类方法;3. 北京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保护情况。
教学难点:1.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方法和策略;2. 学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幻灯片或教学板书;2. 生物多样性的图片和实物标本;3. 实验材料和器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兴趣;2. 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生物多样性是什么?为什么生物多样性对我们很重要?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重要性;2. 分类介绍不同生物类群的特征和分类方法;3. 通过图片和实物标本展示不同生物类群的多样性。
三、实验设计(20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生物类群进行研究;2. 学生自主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观察和比较该生物类群的特征;3. 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的目的、方法和预期结果。
四、实验操作(30分钟)1. 学生按照实验设计进行实验操作;2. 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3. 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五、数据分析与讨论(15分钟)1.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2. 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是否符合预期,以及可能的原因;3. 学生分享实验心得和观察到的生物多样性现象。
六、北京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保护(15分钟)1. 介绍北京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保护情况;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促进北京地区的生物多样性;3. 学生提出自己的保护建议和行动计划。
七、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总结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保护方法;2. 学生反思本节课所学内容和实验经验。
初中生物北京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三单元第1课生物的分类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北京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三单元第1课生物的分
类教学设计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说出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
2、技能目标:
1)通过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的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归纳等科学思维能力。
2)通过课堂上各种活动及小组合作讨论、汇报交流,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小组活动加强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2)体验生物科学分类的基本方法。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在七年级学习了相关的植物知识,又在八年级上册学习了动物的相关知识,对于物种多样性有所了解,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很多关于分类的的经验,构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有重要意义。
学生对生物分类比较感兴趣,但对生物分类的方法和生物分类的意义不是很明白。
3重点难点
重点:生物科学分类的基本方法。
难点:尝试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4教学过程
4.1
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课题引入。
北京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十三章 生物的多样性 课件(共26张PPT)
5
【例证1】下列对自然保护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建D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B.自然保护区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 C.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 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将动物围圈起来仅供人们观赏的地方
【例证1】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 )。 A.保A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B.消灭对人类有害的各种生物,保护对人类有益的生物 C.多建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等进行保护 D.号召全民拒吃野味
子
各种环境中都 包被
泛
植 例证1】19. 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是( )。 A A.具有根、茎、叶,体内有输导组织 B.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 C.植株矮小,茎和叶内没有输导组织 D.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
【例证1】(4分)判断下列说法(对的在答题卡中打“√”,错的打 “×”)。
动物类群
主要特征及常见动物
无脊椎 动物
脊 椎 动 物
环节动物 节肢动物
鱼类
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 体节构成。
如:蚯蚓、沙蚕、水蛭。
身体由很多___体__节_______构成,体表有 ____外__骨___骼____,足和触角分节如:蝗虫、蟑螂、
菜粉蝶。
体表常常被有_____鳞__片____,用__鳃____ 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 泳。如:鲫鱼、鲤鱼、草鱼。
Ⅰ
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5)概述脊椎动物不同类群(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的主要 Ⅱ 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6) 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Ⅱ
2
1.考点扫描,明确考试的具体内容和范围。 2.自主复习,重新整合,深化记忆。
初二生物学(北京版)-第十三章 生物的多样性-13.6脊椎动物-
应变能力提高
两栖纲
鳃 幼体——鳃
成体——肺、皮肤
蝌蚪
蛙的肺
两栖纲 皮肤薄
两栖纲
两心房一心室
不完全的双循环
两栖纲
变温动物
冬眠
两栖纲
体外受精 水中发育
生活环境 外部形态与结构
神经系统 呼吸器官 循环系统 生殖方式 体温
两栖纲
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水陆两栖 身体分头、躯干、四肢,皮肤裸露,能分泌粘液
鱼纲
两栖纲
爬行纲
鸟纲
哺乳纲
原生 生物
尾索 动物 亚门
无脊椎 动物
头索 动物 亚门
脊索 动物
脊椎 动物 亚门
脊索动物门 脊椎动物亚门 动物身体背部有由椎骨构成的脊柱——脊椎动物
上颌 下颌
口
鱼纲
口
圆口纲
软骨鱼
鱼纲
硬骨鱼
运动
神经
呼吸
循环
体温
繁殖
鱼纲
鳍 梭形 鳞片、粘液 头、躯干、尾
鱼纲
侧线
大脑
哺乳纲
1. 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尾五部分,体表被毛 2. 牙齿分化:门齿、犬齿、臼齿 3. 体内有膈:胸腔,体腔 4. 肺发达 5. 神经系统高度发达 6. 心脏两心房两心室,完全的双循环 7. 体温恒定,胎生、哺乳
水 水陆 陆
陆陆
水生→陆生
颈部
神经 系统
无颈
无颈
有颈 有颈
有颈
简单→复杂
大脑半球分化明显,交感神经较发达 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和皮肤呼吸
两心房一心室,两条循环路线 体外受精,卵生 变温
爬行纲
爬行纲
羊膜 胚胎 羊水
13.6动物教学设计北京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特定的动物类群或行为类型进行深入研究。学生们需要通过查阅资料、交流讨论,总结出该类群或行为的特点、适应环境的方式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分享他们的发现和感悟。
-总结与反思阶段:通过课堂小结、作业反馈、讨论反思等活动,巩固知识,提升认识。
3.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提问、实验报告、小组展示、期末考试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变化,通过观察、访谈等方法,了解学生保护动物意识的提升情况。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2.教学过程:
-引入阶段:通过生动的视频或实物展示,激发学生对动物世界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基本概念与知识建构阶段:通过讲解、演示、实验等方式,帮助学生构建动物分类体系,理解动物行为特点。
-深化理解与应用阶段: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模拟实验等,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识环节,我会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动物类群的介绍:我会通过PPT展示不同动物类群(如环节动物、节肢动物、脊椎动物等)的典型代表,讲解它们的主要特征和分类依据,使学生能够建立起一个清晰的动物分类框架。
2.动物行为分类:接着,我会讲解动物行为的分类(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并通过实例说明不同行为对动物生存和繁衍的重要性。
在作业批改和反馈时,我将注重学生的思考过程和努力程度,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不断提升生物学素养。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的基本概念和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2. 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3. 理解遗传与进化的基本原理。
4. 了解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生物的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1. 生物的基本特征2. 生物的分类与命名3. 生物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1. 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2. 细胞的分类与特点3. 细胞的分裂与增长第三章遗传与进化的基本原理1. 遗传的基本规律2. 基因的结构与功能3. 进化的基本过程与途径第四章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1. 生物的多样性与分类2.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3. 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三、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通过讲解,向学生传达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
3. 讨论与讲解:鼓励学生在小组中讨论问题并进行交流。
4. 视听教学:结合多媒体资源,提供丰富的图像和视频材料。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包括听课态度、课堂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等。
2.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对实验操作和结果的理解和总结能力。
3.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考试成绩:通过考试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材》2.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3. 实验器材:显微镜、试剂等。
4. 图书馆和网络资源。
以上为《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的大致框架,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拓展。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促进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理解,以提高教学效果。
初二生物学(北京版)第十三章生物的多样性135无脊椎动物3学习任务单[1]
《无脊椎动物》学习任务单【学习目标】1。
说出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2.正确描述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虫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结构特征;3.说出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虫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门中的代表性动物。
【课前预习任务】1.留心观察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节肢动物,如:蝗虫、虾、蟹等。
2。
八下教材第十三章“生物的多样性”第六节“动物”中的P32-39。
【课上学习任务】动物的概念: 。
按照有无脊柱,动物分为动物和动物。
一、腔肠动物门:(一)结构特征:1。
_____对称;2.结构简单,有口_____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食物残渣仍由口排除体外.3。
体壁由_____胚层构成;4。
在消化腔里消化食物。
(二)常见的腔肠动物:_____、_____、_____.二、扁形动物门:(一)结构特征:1.身体呈_____对称,背腹_____;2。
体壁由_____胚层构成;3.出现了器官、系统;消化系统:口、咽、肠、无肛门。
(二)常见的扁形动物:_____、_____、_____。
三、线虫动物门:(一)结构特征:1。
身体细长;2前端有口,后端_____肛门;4。
体壁和肠道之间有空腔—_____。
(二)常见的线虫动物:_____、_____、_____。
四、软体动物门:(一)结构特征:1.身体_____;2.具有_____,分泌珍珠质;3.通常由坚硬的_____保护,少数种类的硬壳被外套膜包被或完全消失。
(二)常见的软体动物:_____、_____、_____。
五、环节动物门:(一)结构特征:1.由许多_____构成,柔软细长;2。
有_____体腔;3.两侧对称;4。
运动方式多为蠕动或爬行。
(二)常见的环节动物:_____、_____、_____。
六、节肢动物门:(一)节肢动物观察记录任务单:(二)结构特征:1.体表有坚硬的_____;2.身体分_____;3.附肢分_____。
(三)昆虫纲的主要特征:1。
初二生物学(北京版)-第十三章--生物多样性-13.6脊椎动物-1教案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2.描述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动物的典型特征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根据五类脊椎动物的典型特征,能够把见到的脊椎动物进行基本分类,提高对不同类群生物的识别能力、概括总结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案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脊椎动物
学科
生物学
学段:初中
年级
八年级
教材
书名:生物学出版社:北京出版社出版日期:2015年1月
教学设计参与人员
姓名
单位
设计者
刘黎黎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分校
实施者
刘黎黎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分校
指导者
刘颖
朝阳区教研中心
课件制作者
刘黎黎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分校
其他参与者
邓小燕
宋微微
北京市第十七中学
观察图片,结合所学,逐一分析两栖类向陆生过渡阶段演化出来的特点
概括两栖类适应陆上生活的典型特征
小结并归纳两栖动物未解决的陆上生活挑战,
两栖纲生物在保水、保温,尤其是繁殖与幼体发育的问题,还不能完全适应陆上生活。
以如何适应环境,解决陆生挑战为主线,观察并阐述两栖生物的典型特征,渗透结构功能观,进化适应观
提问常见的五种脊椎动物类群
明确脊椎动物及五种类群在生物分类上的层级
从原生生物开始,简述演化历程,追溯到脊索动物的起源,脊椎的发生,过渡到鱼纲生物的学习
了解脊椎动物的起源与脊椎发生的意义,初步领悟进化适应观
鱼纲
陈述颌骨在脊椎动物演化中的重大意义
观察鱼类的外观形态与结构
初二生物学(北京版)-第十三章 生物的多样性-13.1生物的分类-1教案
4、【图片】狼和犬,藏獒和柯基-种的概念
5、【图片】狼、犬、狐、黄鼬、猕猴、青蛙、蝗虫
归纳出,生物分类等级越高,包含生物种类越多,共同特征数量越少,亲缘关系越远
五界分类系统
病毒界
6、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的分类有可能改变
举例:鼩鼱和树鸭
分类意义2:识别鉴别生物
7、稻水象甲和稻象甲
【图片】蔷薇、月季、珍珠梅、桃花、连翘、迎春
情境二:鸟的观察-不同动物各有特征
【图片】喜鹊、灰喜鹊、家鸽、猪颈斑鸠
分类意义1:认识和鉴别生物
植பைடு நூலகம்的分类依据:
花果实种子的形态和结构
动物的分类依据:
1、找到同源器官
2、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对应知识目标1
对应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环节三
1、生物多样性最新数据
2、定位一个人的方法-区域分类等级
对应知识目标3
对应能力目标2
对应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环节五
小结重点
归纳提升
环节六
练习巩固
检验反馈
环节七
学生发现新物种并进行命名
拓展激发好奇
教学难点:通过生物所属分类及生物命名判断亲缘关系远近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置意图
环节一
认识生物多样性
1、回顾生命起源
2、【视频】《生物的多样性》
提出问题:面对物种繁多,生命现象复杂的生物世界,我们要如何展开研究呢?
激发学习兴趣,初步理解分类意义
对应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环节二
情境一:花的观察-不同植物各有特征
分类意义3:开展科学研究
对应知识目标2
初二生物学(北京版)-第十三章 生物多样性-13.6脊椎动物-3学习任务单
《生物多样性(6)-脊椎动物》学习任务单【学习目标】1.说出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2.正确描述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动物的典型特征3.通过学习,根据五类脊椎动物的典型特征,能够把见到的脊椎动物进行基本分类4.通过五类脊椎动物的典型特征与演化过程的学习,进一步领悟结构功能观,进化适应观。
【课前预习任务】1.留心观察生活中常见的脊椎动物,如猫,狗,鱼,龟,青蛙,麻雀等2.阅读教材P40--46 ,勾划出五类脊椎动物的典型特征。
【课上学习任务】任务一:思考水陆环境差异给脊椎动物登陆带来的挑战,书写在下面表格中任务二:通过学习,完成五类脊椎动物典型特征的整理【课后作业】1.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淡水鳄,是世界上濒临灭绝的动物。
我国把扬子鳄列为一级保护动物,并建立了扬子鳄自然保护区和人工养殖场。
下列各项叙述中,与扬子鳄的特征与习性相符的是A. 需要皮肤辅助呼吸 B .必须生活在水环境中 C .依靠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D .体表分泌黏液2. 海马靠鳍摆动前进,用鳃呼吸,有由脊椎构成的脊柱,而且终身生活在水中。
据此可以判断海马和下列哪一种动物属于同类 A.河马 B.乌贼 C.乌龟 D.鲨鱼3. 小华到北京动物园参观学习,并将看到的动物分成两类,结果如下表。
他分类的依据是A.是否胎生B.体温是否恒定C.有无脊柱D.是否能飞行 4. 下图是三种动物特征的比较示意图,其中三者交叉部分的序号,3表示的是A.用鳃呼吸B.卵生C.体温恒定D.体内有脊柱5. 下列动物的生殖方式为胎生的是A .菜粉蝶 B.大鲵 C.褐马鸡 D.滇金丝猴6. 阅读资料,回答问题北京时间2018年3月19日,从国际环保组织“野生救援”获悉,世界上最后一头雄性北部白犀牛——45岁的“苏丹”,在肯尼亚Ol Pejeta 保护区去世。
在最后的24小时中,“苏丹”的病情急剧恶化,无法行动,最终不得不选择以安乐死的方式让它安静地离开。
北部白犀牛是犀牛的一个亚种,曾经广泛分布于非洲中部乍得、苏丹、南苏丹和刚果民主共和国等地。
初二生物学(北京版)-第十三章生物的多样性--13.5-无脊椎动物-1教案
(1)分析结构特征,思考结构的改变所带来的进化上的功能优势;
(2)尝试将归纳比较的思维方法运用到分类学的学习中,提高应用科学方法的能力。
教学过程入
展示草履虫图片。草履虫是单细胞的真核生物,属于原生生物界的原生动物。那么,生物的进化是从单细胞到多细胞,由简单到复杂。从原生动物进化出一群非常重要的生物类别,就是动物。
展示人、鸟类、鱼类等的骨骼照片。这些生物都有脊椎,称为脊椎动物。还有很多生物没有脊椎,它们是相对低等的无脊椎动物。
今天,我们就来走进无脊椎动物的世界。
以进化为链条进行导入:早期的原生动物是动物的祖先。
通过图片的比较,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二、腔肠
动物门
动物的概念:直接从外界获取营养的真核多细胞生物。可见,动物是异养的生物,提出问题:具体摄食方式是怎样的?食物残渣如何排除?
六、环节
动物门
展示蚯蚓照片,其身体柔软细长,那么,它是否属于软体动物或线虫动物门呢?与这两类动物相比,可以观察到蚯蚓具有环状的体节!
体节的出现可以使运动更为灵活。结合蚯蚓横切照片,了解真体腔带来的进化优势。
介绍常见的环节动物。
小结环节动物的主要结构特征。
通过对蚯蚓柔软细长这一特点的观察,引发思考,与软体动物或线虫动物的特征作比较,引导学生对体节结构出现的重视及思考。
教 案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无脊椎动物
学科
生物
学段:初中
年级
八年级
教材
书名:生物学出版社:北京出版社出版日期:2015年1月
姓名
单位
设计者
实施者
指导者
课件制作者
其他参与者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无脊椎动物
学科
生物
学段:初中
年级
八年级
教材
书名:生物学出版社:北京出版社出版日期:2015年1月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说出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2)正确描述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虫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结构特征;
(3)说出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虫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门中的代表性动物。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置意图
一、导入
展示草履虫图片。草履虫是单细胞的真核生物,属于原生生物界的原生动物。那么,生物的进化是从单细胞到多细胞,由简单到复杂。从原生动物进化出一群非常重要的生物类别,就是动物。
展示人、鸟类、鱼类等的骨骼照片。这些生物都有脊椎,称为脊椎动物。还有很多生物没有脊椎,它们是相对低等的无脊椎动物。
(3)了解无脊椎动物作为模式生物,在推动科学进步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
二、教学重点:
(1)正确描述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虫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结构特征;
(2)初步树立生物学观念: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
三、教学难点:
(1)分析结构特征,思考结构的改变所带来的进化上的功能优势;
(2)尝试将归纳比较的思维方法运用到分类学的学习中,提高应用科学方法的能力。
节肢动物是目前生物世界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类动物。如此繁杂的节肢动物我们怎样去学习呢?
以代表性生物为切入点,寻找共同特征。展示果蝇、蝗虫、虾、蜈蚣、蜘蛛的照片和生活经验,结合学案上的表格,填写结构特征。指导学生运用求同比较法,归纳节肢动物共同特征。
结合生物学证据,学生思索、理解、总结以上节肢动物结构特征具有何种功能:展示外骨骼电镜照片,思索外骨骼的优越性和局限性;思考附肢分节的优势;身体异律分节的优势(与环节动物进行区分)。
运用求异比较法,依据结构的不同将节肢动物分类,并归纳其中不同纲的特点。
归纳昆虫纲的结构特征,提升归纳总结能力。
课堂总结
总结无脊椎动物的主要门类。
树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
评价,鼓励,并对今后进行展望。
巩固知识、加强理解
介绍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猪带绦虫和血吸虫会引起寄生虫性传染病。从传染病的角度介绍猪带绦虫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简介三角涡虫是研究再生的模式动物。
小结扁形动物结构特征。
以捕食方式的进化优势,引发思考,介绍扁形动物门。
通过对视频、图片的分析,总结扁形动物的结构特征,并思考结构的改变所带来的进化优势。
今天,我们就来走进无脊椎动物的世界。
以进化为链条进行导入:早期的原生动物是动物的祖先。
通过图片的比较,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二、腔肠
动物门
动物的概念:直接从外界获取营养的真核多细胞生物。可见,动物是异养的生物,提出问题:具体摄食方式是怎样的?食物残渣如何排除?
展示水螅捕食动图,结合水螅显微图片,分析水螅的辐射对称结构,其捕食方式为非定向捕食。无肛门,食物残渣仍有口排出。结合水螅横切显微照片,小结腔肠动物结构特征。
通过对图片的分析,总结环节动物的结构特征,并思考结构的改变所带来的进化优势。
七节肢
动物门
展示埃谢栉蚕化石。目前为止,我们已经了解了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虫动物、软体动物和环节动物的结构特征。它们的生活环境多为水生或潮湿的环境。生物的进化是从水生到陆生,第一个登陆的动物是出现在寒武纪的埃谢栉蚕,虽然它已经灭绝,但由其进化出了一类缤纷的生物,就是节肢动物。
树立健康生活的观念;了解涡虫作为模式生物,在推动科学进步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
四、线虫
动物门
刚才我们学习过的动物门类都是有口无肛门,那么,食物残渣从肛门排出这一重要生理现象是在哪一类群的动物身上最早体现的呢?
结合蛔虫图片和解剖照片,归纳线虫动物的结构特征,思考肛门、角质层和假体腔的出现所带来的进化优势。
展示常见的腔肠动物照片:海葵、水母、珊瑚虫。
以食物的摄取和残渣排出作为问题逻辑链,将腔肠动物、扁形动物和线虫动物进行递进呈现,体现进化优势。
通过对视频、图片的分析,总结腔肠动物的结构特征。
三、扁形
动物门
那么,最早出现定向捕食的是哪个动物类群呢?播放涡虫视频,涡虫可以定向捕食。
结合三角涡虫结构示意图,归纳涡虫结构特征。分析其两侧对称、分背腹的结构带来的进化优势。结合涡虫横切、纵切的显微照片,分析三胚层生物的进化优势。
体节的出现可以使运动更为灵活。结合蚯蚓横切照片,了解真体腔带来的进化优势。
介绍常见的环节动物。
小结环节动物的主要结构特征。
通过对蚯蚓柔软细长这一特点的观察,引发思考,与软体动物或线虫动物的特征作比较,引导学生对体节结构出现的重视及思考。
以体节作为逻辑链条,串联起环节动物及之后节肢动物,递进式的呈现进化优势。
学生运用求异比较法,将以上五种生物分类。节肢动物门分为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并依据任务单上的特征,了解不同种类的特点。
昆虫纲的结构特征:结合蝗虫、果蝇,及多种昆虫的照片,自主归纳总结昆虫纲共有的结构特征:(1)展示昆虫纲各目的图片,按照翅膀形态可将昆虫纲分为10个目,但是从数量上来说,除了少数目翅膀退化外,绝大多数翅膀数量均为2对;(2)身体均分为头、胸、腹三节;(3)具有三对足。
简介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简介重要模式生物果蝇在推动科学进步方面的重大贡献。
以水生到陆生的进化趋势,串联起之前的内容,并进而引出节肢动物,体现其进化上的优势。
训练导比较归纳的理性思维能力,运用求同和求以的方法,归纳特征并进行分类。
学生观察代表性节肢动物。运用求同比较法,归纳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了解节肢动物的结构赋予了其怎样的功能,初步树立结构与功能观。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视频、图片、文字等资料的分析,总结生物的结构特征;
(2)分析结构特征,思考结构的进化所带来的功能优势;
(3)尝试将归纳比较的思维方法运用到分类学的学习中,提高应用科学方法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初步树立生物学观念: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
(2)掌握正确预防寄生虫性传染病的方法,树立健康生活的观念;
小结线虫动物的结构特征。
介绍常见的线虫动物:蛔虫、钩虫和秀丽隐杆线虫。简介秀丽隐杆线虫作为一种重要的模式生物,以其为基础的研究获得过两次诺贝尔奖。
以消化方面的进化优势,引发思考,介绍线虫动物门。通过对图片的分析,总结线虫动物的结构特征,并思考结构的改变所带来的进化优势。了解秀丽隐杆线虫作为模式生物,在推动科学进步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
五、软体
动物门
展示河蚌照片,展示河蚌解剖照片。其身体柔软,具有鳃和斧足作为独立的呼气和运动器官,有外套膜分泌珍珠质形成外壳。
介绍常见的软体动物。
小结软体动物的主要结构特征。
通过对图片的分析,总结软体动物的结构特征,并思考结构与功其身体柔软细长,那么,它是否属于软体动物或线虫动物门呢?与这两类动物相比,可以观察到蚯蚓具有环状的体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