褶皱构造名词解释
地质学第九章第三节 褶皱构造
背斜在地面及地质图上的出露特征:由中心向两侧, 岩层由老依次对称变新.
一、褶皱的概念
4、向斜的概念及特点:
岩层向下弯曲,核部地层较新,两侧依次对称出 现较老地层;
向斜在地面及地质图上的出露特征:由中心向两 侧,岩层由新依次对称变老.
二、褶皱要素
绘制褶皱地区剖面图
一、读图及确定剖面位置
二、用铅笔在地质图中,标记剖面线切到的背斜(用 “^”)和向斜(用“ V”)的位置
三、按比例建立纵横坐标:
纵坐标起点应比区域最低点的投影点低两个厘米、
比最高点的投影点高两个厘米
四、绘制剖面地形起伏线
五、绘地质界线
先画不整合界线以上的地质界线,再画其下的地质
(一)横剖面上褶皱形态描述 3、根据褶曲曲面弯曲形态:
圆弧褶皱、尖棱褶皱、箱状褶皱、扇状褶皱、挠曲、构造阶 地
构造阶地
三、褶皱形态描述(褶皱形态类型)
(二)根据枢纽产状
水平褶皱:枢纽近于水平(枢纽倾伏角小于10°),两翼岩层 走向基本平行。 倾伏褶皱:枢纽倾伏,两翼走向不平行,同一高程的走向线向 枢纽倾伏方向汇合。 倾竖褶皱:枢纽近于直立,两翼岩层也近于直立。
复背斜和复向斜、隔挡式褶皱和隔槽式褶皱
七、如何在不同面上认识褶皱及其形态特征(绘制背 向斜的剖面图、地表出露图)
八、如何确定褶皱形成时代?
读褶皱地区地质图及绘制褶皱地区剖面图
读褶皱地区地质图
一、读图式及规格
二、读出地层层序
从地质图的图例或相应的柱状图中了解图区出露地层及层序、地层接触 关系;
从地质图中认识各个地层在地质图中的分布及延伸方向;
四、同沉积褶皱与底辟构造的概念 五、同沉积褶皱特点?
地质学基础-第七章 褶皱构造
2、褶曲:褶皱构造中的单个弯曲。
背斜与向斜构造示意图
•地形 背斜山、向斜谷与地形倒置
第十一章 地壳变形与海陆变迁 三 褶皱构造
3、褶曲的基本形态:
背斜:岩层向上弯曲;核部层位老,两翼层位新;对同一
层面,中心数值高,四周数值低。
向斜:岩层向下弯曲;核部层位新,两翼层位老;对同一
弯滑作用、
弯流作用
纵弯褶皱的弯滑作用 a-变形前;b-变形后
又分为弯滑褶皱作用和弯流褶皱作用。 (1)弯滑褶皱作用
一系列岩层通过层间滑动而弯曲成为褶皱的过程。
中和面
单层弯滑褶皱作用中的应变分布型式
2、横弯褶皱作用——与岩层面相垂直的外力作用
横弯褶皱作用引起的弯流作用
注意层间小褶皱轴面产状正好与纵弯作用引起的层间小褶皱产状相反
形似树枝分叉、一端 收敛、一端撒开。
当延伸方向分成多枝、 形为帚状时称为帚状 组合。
由旋扭运动形成。
帚状褶皱:一系列相间排列的背斜和向斜,向一端收敛,
向另—端撒开,形如扫帚。由区域水平旋扭应力场所形成。
弧形褶皱:
排列成弯弧,不均匀的 水平挤压运动所造成。
四、褶皱的形成机制
1、纵弯褶皱作用——顺层或水平方向的挤压力。
圆弧褶皱: 尖棱褶皱: 箱状(屉状)褶皱: 扇状褶皱: 挠曲:
(二)地面(平面)上的褶皱形态
根据褶皱某一岩层在地面(平面)上出露的纵向长度和横向 宽度之比,分为:
线状褶皱:长宽比——>10∶1 长轴褶皱:长宽比——5∶1~10∶1 短轴褶皱:长宽比——3∶1~5∶1(A、B) 穹隆构造:长宽比近于1∶1的背斜构造(C) 构造盆地:长宽比近于1∶1的向斜构造(D)
褶皱构造在平面上和剖面上的组合类型
褶皱构造是地质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地球表层岩石产生的褶皱和变形。
褶皱构造在平面上和剖面上有着不同的组合类型,这些类型反映了不同地质过程和变形机制。
本文将围绕褶皱构造在平面上和剖面上的组合类型展开讨论,希望能为读者对褶皱构造的理解提供一些帮助。
一、平面上的褶皱组合类型1. 对称褶皱对称褶皱是指两个对称的褶皱构造,它们以某个轴线为中心对称。
对称褶皱在平面地质图上常常呈现出明显的V字形或U字形,通过对称轴线,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褶皱的对称性。
这种褶皱组合类型常常出现在构造活跃的地区,反映了地层在挤压变形过程中所受到的应力和变形。
2. 叠加褶皱叠加褶皱是指两个或多个不同方向的褶皱构造叠加在一起的情况。
这种组合类型常常在地质构造复杂的地区出现,通过地质调查和资料分析,可以揭示地质构造和变形的复杂性。
叠加褶皱的形成往往与多期构造活动和多方向的应力作用有关,其研究对于理解区域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3. 逆冲褶皱逆冲褶皱是指地层在构造运动过程中受到逆冲应力作用形成的褶皱构造。
逆冲褶皱在平面上常常呈现出向上倾斜的特征,通过对逆冲褶皱的研究,可以推断出地层受到的挤压应力和形变情况,为区域构造和构造变形提供重要的信息。
二、剖面上的褶皱组合类型1. 斜交褶皱斜交褶皱是指两个或多个不同倾角和方向的褶皱构造在剖面上的组合。
这种组合类型常常出现在地层变形复杂的地质构造带,通过斜交褶皱的研究,可以揭示地质构造活动的多期性和多方向性。
斜交褶皱的形成与不同方向的应力作用和地层性质有关,是构造地质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2. 平行褶皱平行褶皱是指地层中出现了一系列平行排列的褶皱构造。
这种组合类型常常与区域性挤压构造活动有关,通过平行褶皱的研究,可以揭示地层受到的挤压变形情况和形变机制,为区域构造演化和构造变形提供重要信息。
平行褶皱在剖面上常常呈现出规律的排列,通过剖面观测和分析,可以揭示地层变形的特点和规律性。
3. 斜交逆冲褶皱斜交逆冲褶皱是指在剖面上出现了斜交并且呈向上倾斜的褶皱构造。
04 地质构造-褶皱构造
第二节 褶皱构造
四、褶皱构造的观察和研究
(一) 褶皱形态的研究:
4.观测褶皱的几何形态:
(1)对确定的规模较小的褶皱构造,要观察其剖面形态,了解核部和 翼部的位臵,系统测量两翼岩层的产状,并测量褶皱轴面和枢纽的 产状。而对于规模较大的褶皱或出露不完整的褶皱,则需系统测量 褶皱岩层的产状,利用赤平投影图解的方法来确定褶皱的轴面和枢 纽的产状。 (2)根据同一剖面上不同层位及不同高度的岩层倾角的变化,结合 同一岩层厚度在褶皱不同部位的变化,分析褶皱各层的几何关系。
水平面
2013-7-9
9
三、 褶皱形态的描述
褶皱的形态各种各样, 可从 不同的方面和角度来观察和 描述, 构造地质学中多采用褶 皱剖面和平面的形态描述。 (一)横剖面上褶皱形态的 描述: 1. 根据褶皱的轴面产状和 两翼岩层产状, 褶皱可以描述 为: (1) 直立褶皱: 褶皱轴面直立 或近于直立, 两翼岩层产状倾 向相反, 倾角相等或近于相等。
褶皱的横剖面
横剖面图是垂直于地面的一种剖面图,又称铅直剖面图,可以通过在 野外实际测量然后编绘而出,也可在地质图上通过作图切剖面而成。
2013-7-9
直立褶皱
斜歪褶皱
倒转褶皱
平卧褶皱
10
三、 褶皱形态的描述
(2)斜歪褶皱: 褶皱轴面倾 斜, 两翼岩层倾向相反, 但 倾角不等, 一翼稍陡, 另一 翼稍缓。 (3)倒转褶皱: 褶皱轴面倾斜, 两翼岩层向同一方向倾斜, 一翼岩层正常, 另一翼岩层 倒转。 (4) 平卧褶皱: 褶皱轴面水 平或近于水平, 一翼岩层正 常, 另一翼岩层倒转。
3. 根据翼间角的大小可将褶皱 描述为: 翼间角的概念: 构成褶皱两 翼的同一褶皱面的拐点的切线 的夹角称为翼间角。 根据褶皱翼间角的大小不 同, 可将褶皱描述为: 平缓褶皱: 翼间角>120° 开阔褶皱: 翼间角70°~120° 闭合褶皱:翼间角30°~70° 紧闭褶皱:翼间角0°~30° 等斜褶皱:翼间角近于0°两翼岩层产状近于平行。
褶皱构造的名词解释
褶皱构造的名词解释褶皱构造的名词解释及其地质意义褶皱构造是地球表面的一种形态,指地壳在内部地质活动的作用下,发生了弯曲和褶皱的现象。
这一地质现象在地壳运动和变形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地质学的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褶皱构造的形成与板块构造以及地壳运动紧密相关。
地球的地壳并非坚硬而均匀的,而是由许多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地质板块组成。
这些地质板块在地壳内部发生相互碰撞、挤压和剪切的作用下,会产生强烈的地质变形。
当地质板块受到挤压作用时,会发生褶皱,使地壳表面呈现出起伏不平的形态。
褶皱构造的主要特征是地壳表面的起伏和地层的弯曲。
地层是地球地壳中各层岩石的组合,包括岩石类型、厚度和性质等。
褶皱构造使得地层呈现出波状弯曲的形态,有时甚至可以形成层状折叠结构。
这些褶皱可以是线状或面状的,形状和尺寸各异,有的呈直线状、简单对称,有的则复杂且错综复杂。
褶皱构造对地球的演化和地壳变形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记录了地球历史上巨大的地质运动和变形过程,帮助地质学家们了解地球内部结构和地壳变形的机制。
通过对褶皱的研究,可以推断出地壳板块的运动方向和速度,进一步理解地球动力学和板块构造的演化历史。
褶皱构造还对资源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在褶皱带形成的地质构造中,常常富含石油、天然气等油气资源,且油气常常以局部聚集的方式存在。
理解褶皱构造的特征和规律,有助于找到潜在的油气富集区,指导石油勘探和开发,对于保障能源安全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除了经济意义,褶皱构造还对于地球生态环境的形成和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褶皱构造的发生会导致地壳的抬升和下沉,从而影响了地质构造和地貌形态,也改变了地球水文、气候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
通过研究褶皱构造对地球环境演变的影响,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生态系统的演化过程,为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褶皱构造是地球表面地壳变形的重要表现形态之一,其形成与板块构造和地壳运动密切相关。
褶皱构造在地质学的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和深远意义,为理解地球内部结构、地壳演化以及资源勘探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工程地质-褶皱构造分析知识讲解
走向——岩层的延伸方向,即岩层面(构造面)与假想水平面相交的 直线。(两个方向,以北为准)
倾向——岩层倾斜的方向,即岩层面上垂直于走向线,沿岩层倾斜 面向下倾斜的方向所得的直线为真倾斜线。
倾角——层面与水平面的最大交角。
Page 19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Page 13
评价褶皱对工程的影响——六方面
1、褶皱受挤压程度。 挤压越剧烈,工程地质条件越差(张力、风化)
2、工程与褶皱部位的关系。 褶皱的受拉部位工程地质条件差
3、褶皱的组成成分
脆性岩石组成的褶皱工程地质条件差
4、褶皱核部 5、褶曲翼部
核部受挤压易产生裂隙,破坏岩体的完整性,而在贵州 石灰岩发育,易产生岩溶。在建隧道等时,要注意防止 岩层塌落、漏水等。
Page 9
三、根据褶皱的平面形态分类
即根据褶皱的长度和横向宽度之比可分为4大类。(长度是指枢纽 延伸的长度;宽度即相邻的背斜(向斜)间的最小距离。)
1、线状褶皱:在水平方向上延伸较 远的狭长形褶皱,长宽比大于10︰1
2、短轴褶皱:褶皱的长度和宽度之比在 3:1-10:1之间。平面形态呈长圆形。
构造盆地
Page 5
地形表现:
刚形成褶皱时是背斜成山、向斜成 谷。(未受到侵蚀或沉积)
向斜槽部受到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 经长期侵蚀并接受沉积后可能成为山岭。
背斜表面受张力,容易被侵蚀,形成了谷 地
Page 6
一、根据褶皱轴面和两翼产状分类 1.直立褶皱——褶皱轴面直立,两翼 岩层倾向相反,倾角相等,形态呈对 称分布。 2.倾斜褶皱——褶皱轴面倾斜,两翼 岩层倾向相反,但倾角不等。呈不 对称分布。
褶皱构造
2
第九章
第一节 褶皱和褶皱要素
褶皱构造
5. 轴面 由褶皱各岩层枢纽所构成的面称轴面。轴面在空间上可以 垂直、倾斜、水平,也可以是平面、曲面。
6. 轴线 轴面与水平面的交线 。它是一假象线,是平面上描述褶 皱的重要要素。
7. 轴迹 轴面于地面或剖面的交线。
8. 脊和槽,脊线与槽线
褶皱某一岩层面的最高点称脊,反之称槽。脊的连线称脊线, 槽的连线称槽线。在空间上,脊线或槽线与枢纽可以重合,也 可分离。故脊线或槽线在空间上也可以是直线、曲线、水平线、 倾斜线。
2.翼部 褶皱核部两侧的部位。对同一个褶皱而言,核部两侧 的翼部地层以核部地层为共同的翼部,即一褶皱的核部不得包 含另一褶皱的翼部。
3.转折端 褶皱从一翼到另一翼的弯曲部位。转折端在横切褶 皱的剖面上可以是一点、一段曲线或一段直线。
4. 枢纽 褶皱同一岩层面转折端上最大弯曲点的连线。枢纽 在空间上可以是直线、曲线、水平线、倾斜线等。
(二)按褶皱的平面组合类型分类
1.平行褶皱群 2.雁行褶皱群 3.扫状褶皱群 4.弧形褶皱群
. 复背斜
复向斜
隔档式
隔槽式
平行式群 雁行式群
扫状褶皱群
弧形褶皱群
7
第九章
第三节 特殊褶皱类型
褶皱构造
一、同沉积褶皱 沉积物在沉积或成岩在过程中,因地壳的升降运动,而发
生的褶皱作用,称同沉积作用。同沉积褶皱的典型特征为: 1.褶皱形态多为开阔褶皱,两翼常发育层间小褶皱。 2.当地壳上升时,形成顶薄背斜,下降时,形成顶厚向斜。 3.背斜的中心部位物质粒度较粗,向斜中心部位物质粒度
下图,AB≠AC。
2.褶皱的强度与规模
B
褶皱强度是以褶皱的波长和波
褶皱构造名词解释
褶皱构造名词解释褶皱构造是一种研究地球表面和地下地质构造的研究方法。
它可以帮助科学家理解地质构造的结构,更好的了解地质规律。
本文旨在探讨褶皱构造的概念,其结构特征及其对地质学研究的重要性。
褶皱构造又称褶皱结构,是地壳或地幔被折叠变形形成的褶皱状地貌。
它是由构造力及其在地质构造中产生的压力变形而形成的地貌,它主要有断裂、折叠和延伸三种形式。
它们都是由上斜压力作用的结果,比如地壳抬升或下沉均可引起褶皱形成。
褶皱构造以层状、水平和倾斜等三维结构特征存在。
它的层状和水平特征通常由山脉的前后褶皱带标示出来,而倾斜特征则体现在山脉的斜坡上,因此可以通过观测山脉的斜坡分布来确定地质构造中存在的褶皱水平及倾斜。
褶皱构造具有广泛的地质学意义,首先,它可以帮助科学家掌握地质海洋运动的规律,从而进一步了解地质构造;其次,它可以帮助科学家确定构造活动的方向、强度以及时间;最后,它还可以帮助科学家预测构造活动的变化趋势,从而做出更准确的地质研究。
此外,褶皱构造也可以用于岩石圈构造研究,岩石圈能够揭示地壳厚度,形成历史,构造形成时间及其持续时间,以及构造活动模式等,而褶皱构造正是地质学家从中获取这些信息的重要手段。
总而言之,褶皱构造是一种重要的地质学方法,它的研究结果可以帮助地质学家更好的理解地质构造的结构,有助于研究地理遗迹、构造活动的时间及强度以及地壳的厚度等地质学问题。
它的研究对科学研究有重要的意义,以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褶皱构造以及地质学的规律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折腾,褶皱构造是地质学中获取地壳或地幔构造信息的重要方法,它不仅可以帮助科学家理解地质构造的结构,还可以用于揭示地质构造活动的方向、强度及时间,以及岩石圈形成历史、构造形成时间及其持续时间等。
它的研究有助于掌握地球表面和地下地质构造的规律,从而为地质学的发展带来重大的贡献。
未来,要深入研究褶皱构造以及地质学的规律,需要进一步改进此方法,以提高研究成果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土力学地基基础名词解释
土力学地基基础名词解释1.解理:矿物受到外力的作用(如敲打),其内部质点间的连结力被破坏,沿一定的方向形成一系列光滑的破裂面的性质,称为解理。
2.褶皱构造:地壳中的岩层受到地壳运动应力的强烈作用,形成一系列波浪起伏的弯曲状而未丧失其连续性的构造,称为褶皱构造。
3.岩石软化性:岩石浸水后强度降低的性能称为岩石的软化性。
4.风化:地壳表面的岩石由于大气应力以及生物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发生破碎或成份变化的过程称为风化。
5.土的抗剪强度:土的抗剪强度是指土抵抗剪切变形与破坏的能力。
6.断口:矿物受到外力作用(如敲打),形成不具方向性的不规则断裂面,称为断口。
7.硬度:矿物抵抗外力刻划或研磨的能力称为硬度。
8.逆断层:上盘沿断层面相对上升,下盘沿断层面相对下降的断层,称为逆断层。
9.滑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失去原有的稳定状态,沿斜坡内某些滑动面(带)整体向下滑移的现象,称为滑坡。
10.先期固结压力:形成土结构时的结构性应力,称为先期固结压力。
11.岩石:组成地壳的基本物质,是在一定地质条件下,由一种或几种矿物自然组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
12.风化作用:地壳表面的岩石,由于大气应力以及生物活动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的物理和化学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13.泥石流: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一种不良地质现象,它是由暴雨或上游冰雪消融形成的携带有大量泥土和石块的间歇性洪流。
14.流土:在渗流向上作用时,土体表面局部隆起或者土颗粒群同时发生悬浮和移动的现象称为流土。
15.固结沉降:是指荷载压力作用下,由于地基土的结构骨架受力压缩,使孔隙中水排出,土体积压缩引起的部分沉降,即由于排水固结引起的沉降。
16.断层:岩层受力作用断裂后,岩层沿着破裂面产生显著位移的断裂构造,称为断裂。
17.岩石的抗剪切摩擦强度:是指岩石与岩石相互接触面间,或岩石与其他材料接触面间,在正应力作用下相互摩擦的强度。
18.砂土液化:无粘性土(砂土)从固体状态转变为液体状态的现象称为砂土液化。
褶皱构造
1、核:褶曲最中心部分的岩层。 2、翼部:褶曲核部两侧出露的岩层。
3、翼角:两翼岩层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4、轴面:是一个平分褶曲两翼的假想面。 轴面可以直立、倾斜或水平,可以是平面或曲面。 5、轴:轴面与水平面的交线—褶曲轴。 6、转折端:褶曲一翼转到另一翼的过渡部分,即两翼 岩层的汇合部分。常用的转折端有圆滑状、尖棱状及平 缓状三种。 7、枢纽:轴面与褶曲中岩层面的交线。 同一岩层面上由一翼到另一翼的分界线。
三、褶曲的形态分类
1、横剖面形态分类 (1)直立褶曲:又叫对称褶曲,轴面直立,两翼岩层倾向 相反,倾角近于相等。 (2)倾斜褶曲:又叫 斜歪褶曲、不对称褶曲。 (3)倒转褶曲:轴面 倾斜,两翼岩层倾向一 致,倾角不等,一翼地 层顺序正常,另一翼地 层顺序倒转。
a直立褶曲;b倾斜褶曲;c倒转褶曲
d平卧褶曲;e翻卷褶曲
第一节
褶皱构造
一、概念:岩层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各种各样的 变形,但仍保持岩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这 种构造形态叫褶皱构造。
褶皱构造中的一个弯曲—褶曲。
向上弯曲—背斜,向下弯曲—向斜。
背斜:核心部位为老地层,两翼为新地层, 新地层呈对称重复出现;两翼的倾向相反。
向斜:核心部位为新地层,两翼为老地层, 老地层呈对称重复出现;两翼的倾向相同。
考虑岩层产状
1.褶皱构造的识别 新老地层的对称重复出现是褶皱构造存 在的基本表现形式。
C C
D S
O
D S
O
最老的地层总是在地 试 此 形最低的地方出露, 地 最新的地层总是在地 层 形最高的地方出露 属
于 哪 种 构 造
ϵ
水平岩层
背斜
向斜
表面看是向斜实则背斜,因此要考虑地 形起伏特点。
3.2 褶皱构造
§3.2.5 褶皱构造野外观察方法
追索法
便于查明褶曲延伸的方向及其构造变化的情况。当两翼岩层在平面 上彼此平行展布时为水平褶曲,如果两翼岩层在转折端闭合或呈 “S”形弯曲时,则为倾伏褶曲。
§3.2.6 褶皱构造的工程地质评价
翼-单斜构造部位 ➢倾斜岩层对建筑物的地基一般无不良影响。 ➢倾斜岩层对深路堑、高边坡影响:
线状褶曲:>10:1线形褶曲
(3)褶曲平面形态分类 短轴褶曲:10:1~3:1长圆形褶曲
➢褶曲长宽比判断
(短向斜、短背斜) 穹隆与构造盆地:<3:1圆形褶曲
(若为背斜,称为穹隆;向斜称为构
造盆地)
线状褶曲
短轴褶曲b图右侧
§3.2.3 褶曲的类型
线状褶曲:>10:1线形褶曲
(3)褶曲平面形态分类 短轴褶曲:10:1~3:1长圆形褶曲
§3.2.7 褶皱构造对工程的影响
➢褶皱核部的不良工程条件 岩层破碎产生的岩体稳定问题和向斜核部地下水的问题
§3.2.7 褶皱构造对工程的影响
➢褶皱翼部的工程地质评价 单斜构造中倾斜岩层引起的顺层滑坡问题 岩层产状与坡向的关系
§3.2.7 褶皱构造对工程的影响
单斜构造中倾斜岩层引起的顺层滑坡问题
层位正常,另一翼发生倒转。
(a)
(b)
(c)
(d)
§3.2.3 褶曲的类型
褶皱实例
§3.2.3 褶曲的类型
褶皱实例
§3.2.3 褶曲的类型
直立褶曲
倾 斜 褶 曲
倒转褶曲
平卧褶曲
§3.2.3 褶曲的类型
(2)枢纽产状分类
水平褶皱:褶曲的枢纽水平展布,两翼岩层平行延伸。 倾伏褶皱:枢纽向一端倾伏。
褶皱构造力学
褶皱构造力学一、褶皱的概念岩层的弯曲现象称为褶皱。
岩层在构造运动作用下,或者说在地应力作用下,改变了岩层的原始产状,不仅使岩层发生倾斜,而且大多数形成各式各样的弯曲。
褶皱是岩层塑性变形的结果,是地壳中广泛发育的地质构造的基本形态之一。
褶皱的规模可以长达几十到几百千米,也可以小到在手标本上出现。
褶皱构造通常指一系列弯曲的岩层;而把其中一个弯曲称为褶曲。
但褶皱和褶曲。
二个术语有时并无严格的区别,而且在许多外文中也只是同一术语。
从成因上讲,褶皱主要是由构造运动形成的,它可能是由升降运动使岩层向上拱起和向下拗曲,但大多数是在水平运动下受到挤压而形成的,而且缩短了岩层的水平距离。
在外力地质作用下如冰川、滑坡、流水等作用,也可以造成岩层的弯曲变形,但一般不包括在褶皱变动的范畴中。
褶曲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但基本形式只有背斜和向斜两种。
从外形上看,背斜是岩层向上突出的弯曲,两翼岩层从中心向外倾斜;向斜是岩。
层向下突出的弯曲,两翼岩层自两侧向中心倾斜。
这种从形态上的划分,大多数情况下是对的。
但在有些情况下则是无法判断的,例如当褶曲是横卧时,或褶曲两翼平行而顶部被剥蚀掉时,或褶曲呈扇形弯曲而顶部亦被剥蚀,或褶曲呈翻卷状态时,等等,都无法利用形态区分是背斜或向斜。
从本质上讲,应该根据组成褶曲核部和两翼岩层的新老关系来区分,即褶曲的核。
部是老岩层,而两翼是新岩层,就是背斜;相反,褶曲核部是新岩层,而两翼是老岩层,就是向斜。
或者说,由核到翼,岩层越来越新,并在两翼呈对称出现,为背斜;由核到翼,岩层越来越老,并在两翼呈对称出现,为向斜。
二、褶曲要素。
为了便于对褶曲进行分类和描述褶曲的空间展布特征,首先应该了解褶曲要素。
褶曲要素是指褶曲的各个组成部分和确定其几何形态的要素。
褶曲具有以下各要素:(一)核褶曲的中心部分。
通常指褶曲两侧同一岩层之间的部分。
但也往往只把褶曲出露地表最中心部分的岩层叫核。
(二)翼指褶曲核部两侧的岩层。
褶皱构造名词解释
褶皱构造名词解释褶皱构造是地质学中概念,是指地层在物理变形作用下形成的三维凹凸曲面的综合称谓。
它以力学能量的变形过程为基础,表明地层以矿物组合,变形结构及其空间分布的特征来描述地表和地下的地质构造。
褶皱构造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地质变形过程和地质构造的构造原理,为地质探测和成矿规律的揭示提供依据。
褶皱构造有着独特的形态特征,具有结构、变形和空间三方面的特征。
结构方面,褶皱构造可以按照层厚度、层内构造复杂程度和外貌特征进行类别划分;变形方面,褶皱构造由原型层序、变形量、变形方向、结构运动方式和构造层厚度等组成;空间方面,褶皱构造是以层厚度、地表外貌形状及其空间分布构成的。
褶皱构造的形成主要是受构造的剪切应力及物理变形的控制。
当构造剪切应力大于岩石的抗剪强度时,地层就会发生物理变形,形成褶皱构造。
在物理变形的控制下,褶皱构造的表面和三维凹凸曲面的综合称谓也随变形性质而有不同的呈现。
褶皱构造的研究可以为地质学提供客观有效的地质证据,帮助人们更好理解地质变形过程及其规律。
它们不仅可以研究地壳层的变形历史,而且可以用来解释地质构造的变形特征。
此外,褶皱构造的识别也非常重要。
通过对褶皱构造的观测,可以研究地质构造发育的时代、动力作用、变形模式和场地运动规律等地质成因。
褶皱构造研究使用的技术有三维变形技术、三维成像技术、空间分析技术和栅格数据处理技术等。
三维变形技术用于描述岩石变形性质;三维成像技术用于表征地表形态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空间分析技术用于研究地表形态、岩层厚度及其邻近关系;栅格数据处理技术用于研究褶皱构造的特征变化规律。
褶皱构造的研究对于揭示地质探测和成矿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它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地质变形过程和地质构造的构造原理,为地质活动的活跃性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提供重要依据。
同时褶皱构造研究也能够帮助人们深入了解矿物组合、矿物交代年代和变形结构等,有助于区域地质调查中的矿物成矿规律和矿区勘探规划。
综上所述,褶皱构造是一种客观有效反映地质变形过程和地质构造的构造原理的概念,通过对褶皱构造的研究,可以有效解释地质构造的特征,有助于研究地质探测和成矿规律,有助于地质调查中的矿物成矿规律和矿区勘探规划。
褶皱构造
§2. 褶皱构造一、概念褶皱构造:岩层受力作用后产生变形,形成一系列连续完整的弯曲形态。
大多数是受挤压力形成的,也受垂直作用力后力偶作用下形成。
研究褶皱的产状、形态、类型、成因等特点,对查明区域构造,工程地质条件非常重要。
二、预研究褶皱产状等于研究岩层产状。
1、岩层产状:三要素:岩层走向、倾向、倾角。
走向:代表岩层水平延伸方向。
倾向:垂直于走向线,沿层倾斜,面向下所引的最大倾斜线,在水平面上所指的方向。
同一岩层:倾向-走向=90。
倾角:最大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投影线的夹角,岩层面与水平面所夹的最大锐角。
2、产状记录法:用方位角表示:走向45。
倾向135。
倾角40用象限角表示:NE45。
SE45。
<40。
只记倾向倾角:SW205。
<25。
三、褶皱形态类型背斜:中间——老地层,两恻——岩层依次更新1、形态向斜:中间——新地层,两恻——岩层依次更老且两边对称。
2、褶皱要素:核、翼、轴面、轴线小、枢纽、转折端。
四、褶皱构造分类:1、据轴、两翼岩层产状对褶皱形态分类:直立褶皱倾斜褶皱平卧褶皱倒转褶皱翻卷褶皱2、据枢纽产状分类:水平褶皱倾伏褶皱穹隆构造枢纽向两端倾伏或扬起,岩层向四周倾或向中间倾构造盆地3、按褶皱的组合分类:复背斜、复向斜翼部有多个次一级的小背斜、小向斜组成。
复背斜:在一个大背斜两翼,是由若干个较小的褶皱组成。
复向斜:在一个大向斜两翼,是由若干个较小的褶皱组成。
二者是复式褶皱,是由强烈的构造运动挤压形成,规模很大。
五、褶皱构造的野外识别方法:1、垂直岩层走向观察,追索地区地层分布。
如出现地层重复出现褶皱构造。
2、分析地层新老关系变化规律判断是背斜还是向斜背斜:中间——老地层,两恻——岩层依次更新向斜:中间——新地层,两恻——岩层依次更老3、分析褶皱组成要素产状划分类型。
六、褶皱的工程性质1、核部岩层节理发育,岩层破碎,易风化剥蚀,岩石力学性质差,强度低,渗透性大,地坝基或洞室稳定不利,在选坝址、邃洞位置。
第四章褶皱构造
①当褶曲枢纽水平时,翼部的擦痕方向与 枢纽(或岩层走向)近于垂直;
②当枢纽倾伏时,擦痕方向则与枢纽斜交 或近于平行。
B
103
①当褶曲枢纽水平时,翼部的擦痕方向与枢 纽(或岩层走向)近于垂直;
枢纽
擦痕
檫痕
B
104
②当枢纽倾伏时,擦痕方向则与枢 纽斜交或近于平行。
枢纽
擦痕
B
105
2.小褶皱(亦称为拖拉褶皱) 主褶曲轴
第四章 第 节
褶皱构造
主要内容
一、褶皱构造的概念 二、褶皱构造的分类 三、褶皱构造的观测和研究
B
1
四川龙门山地质公园褶皱构造
B
2
秦皇岛吴庄背斜
B
3
B
4
B
5
实例 1 庐山褶皱
野外见到的含煤岩系 中宽缓褶皱
B
6
庐山褶皱
B
7
B
8
B
9
B
10
B
11
在野外根据岩层产B 状推断的褶曲
12
根据井下开采揭露资料证明存在的褶曲
轴线
轴面 地表面
顶角
B
30
翼部
(5) 枢纽 :指褶曲中同一岩层的层面与轴面的交 线。也是指褶曲中同一岩层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连线。 它是褶曲一翼与另一翼的分界线。同一褶曲中每一 个岩层面上都有一条枢纽。枢纽可以是一条直线, 也可以是一条曲线,产出状态有水平的、倾斜的、 直立的或波状起伏的等。枢纽反映了褶曲在延长方 向上的变化。
2、系统的测定褶曲的枢纽、两翼和轴面等要素的产状; 3、根据有关褶曲要素的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确定褶曲的类 型及其组合类型。
4、根据地层露头分布规律、岩层产状变化规律、褶曲内部 小构造的发育特征等综合分析确定褶皱构造的形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褶皱构造名词解释
褶皱构造,即褶皱的形态,是由地质动力学过程在地表或者深层发育的一种地质作用,是构成造山带地貌的重要因素之一。
主要类型有倾斜褶皱、坍塌断层、翘起断层等,具有明显特征的山脉构造都是褶皱形态。
褶皱构造是构造地质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科目,它是构成地质形态的基本构造,也是构成地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实际上是地质变动的外部表现。
褶皱是由于绝对介质压力或者静水压力而形成的结构,它可以改变岩石的形状和性质,形成褶皱、拱型和细纹。
褶皱的形态,形状和性质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曲线型,它比较低矮,山体较少;另一种是高耸型,它高耸而峻峭,山体较多。
这两种形态各具有其特有性,可以体现地质构造的特征。
褶皱构造也是大地构造学中最重要的构造组成部分,它与地壳构造变形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解释地质事件的发生及其原因。
褶皱构造的形成既可能是由于内部地质动力学原因,如盆地或平原的深部断层破裂、构造变形而导致的;也可能是外力作用的结果,如静态压力、动态压力或地壳活动等。
从原因和历程上看,褶皱构造的发育既有内部的构造变形,也有外力作用。
褶皱构造主要体现在山脉构造上,它是山脉构造发展的重要形态之一。
山脉构造是造山带地貌的主要形式,也是褶皱构造的典型代表,可以说山脉构造与褶皱构造相辅相成,及其形成构成了地貌特征。
褶皱构造可以看作是山脉构造的地质表现,它是由地壳活动所改造的山
脉、峡谷等物质结构,可以起到分开平原和高原的作用,影响到地表构造形态的变化。
褶皱构造是进行地质结构研究必不可少的重要参照,比如研究地壳活动、岩石结构及变形时,都需要研究褶皱构造对地质结构的影响及其作用等,以便更好的理解岩石圈的发展过程,从而探究岩石圈的演变过程。
综上所述,褶皱构造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重要科目,它可以体现在地壳构造变形的过程中,也是山脉构造及整个地貌发展的重要形态之一,褶皱构造对地质结构的影响及其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褶皱构造的形成可以是由于内部地质动力学原因,也可以是外力作用的结果,各具有其特有性,可以体现地质构造的特征。
因此,褶皱构造是分析地质结构及变形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参照,研究和研究褶皱构造对于理解岩石圈的发展过程及其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都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