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药物医治
糖尿病用药指南
![糖尿病用药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699dc03c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54.png)
糖尿病用药指南一、糖尿病药物的分类1、双胍类双胍类药物是治疗 2 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常见的有二甲双胍。
它主要通过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来降低血糖。
这类药物不会导致体重增加,甚至可能减轻体重,特别适用于肥胖或超重的糖尿病患者。
2、磺脲类磺脲类药物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来降低血糖,常见的有格列本脲、格列齐特等。
适用于胰岛功能尚存的 2 型糖尿病患者,但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低血糖。
3、格列奈类格列奈类药物也是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但作用更快、更短,如瑞格列奈、那格列奈。
适用于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的患者,低血糖风险相对较低。
4、α糖苷酶抑制剂α糖苷酶抑制剂通过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上部的吸收来降低餐后血糖,常见的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
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如腹胀、排气增多等。
5、噻唑烷二酮类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增加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改善血糖控制,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但可能会导致体重增加和水肿等不良反应。
6、 DPP-4 抑制剂DPP-4 抑制剂通过抑制二肽基肽酶-4 的活性,提高内源性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多肽(GIP)的水平,发挥降糖作用,如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等。
低血糖风险小,对体重影响中性。
7、 GLP-1 受体激动剂GLP-1 受体激动剂通过激活 GLP-1 受体,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并能延缓胃排空,减少食欲,如利拉鲁肽、艾塞那肽等。
可有效降低血糖,减轻体重,并有心血管保护作用。
8、 SGLT-2 抑制剂SGLT-2 抑制剂通过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增加尿糖排泄来降低血糖,如达格列净、恩格列净。
还有一定的减重和降压作用,对心血管也有益处。
二、药物的选择选择糖尿病药物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体重、血糖水平、胰岛功能、合并疾病、药物副作用等因素。
1、对于新诊断的 2 型糖尿病患者,如果没有明显的并发症,且体重超重或肥胖,首选二甲双胍。
糖尿病药物分类汇总和归纳
![糖尿病药物分类汇总和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3782a6e7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7b.png)
糖尿病药物分类汇总和归纳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世界各地都有大量的患者。
针对糖尿病的治疗,药物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
本文将对糖尿病药物进行分类汇总和归纳,以便于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些药物。
一、胰岛素类药物胰岛素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1型糖尿病和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
它们直接补充胰岛素,帮助降低血糖水平。
根据作用机制和来源不同,胰岛素类药物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快速作用型胰岛素快速作用型胰岛素的作用快速,可以在进餐前或进餐时注射,以提供及时的胰岛素供给。
常见的快速作用型胰岛素药物有胰岛素亚切、胰岛素利素等。
2. 中速作用型胰岛素中速作用型胰岛素的作用相对较慢,可以在进餐前30分钟到1小时注射,以抑制餐后高血糖。
常见的中速作用型胰岛素药物有胰岛素吲哚菁、胰岛素维达等。
3. 长效型胰岛素长效型胰岛素的作用持续时间较长,可以提供持续胰岛素供给,帮助控制空腹和夜间血糖。
常见的长效型胰岛素药物有胰岛素格列齐特、胰岛素劳拉等。
4. 胰岛素促泌剂胰岛素促泌剂的作用机制是促进胰岛素分泌,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常见的胰岛素促泌剂药物有磺脲类、噻唑烷二酮类等。
二、口服降糖药物口服降糖药物主要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不同的机制降低血糖水平。
根据作用机制的不同,口服降糖药物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双胍类药物双胍类药物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常用药物,通过抑制肝葡萄糖生成和增加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降低血糖水平。
常见的双胍类药物有二甲双胍、格列本脲等。
2.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减少血糖升高的速度。
常见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药物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等。
3.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GLP-1受体激动剂通过模拟自然GLP-1的作用,促使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降低血糖水平。
常见的GLP-1受体激动剂药物有西格列汀、阿利塞普等。
4. 胰岛素抵抗改善药物胰岛素抵抗改善药物通过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帮助降低血糖水平。
治疗糖尿病的药方及克数
![治疗糖尿病的药方及克数](https://img.taocdn.com/s3/m/2c17e930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4c.png)
治疗糖尿病的药方及克数治疗糖尿病的药方及克数治疗糖尿病的药方包括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注射,具体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进行个体化调整。
以下是常用的降糖药及其克数:1.双胍类药物:如二甲双胍,每次剂量500毫克,每日1~3次。
2.α-糖基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每次剂量50毫克,每日3次。
3.磺酰脲类药物:如格列奈,每次剂量2.5~5毫克,每日1~2次。
4.胰岛素:根据患者的胰岛素分泌情况和血糖值确定剂量和注射方式。
治疗方法除了药物治疗外,合理的饮食和运动也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具体的治疗方法:1.合理饮食:限制碳水化合物,增加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的摄入,避免高脂饮食。
2.定时运动:有氧运动有助于降低血糖并提高身体代谢水平,如散步、跑步、游泳、骑车等。
3.定期监测血糖:根据医生指导,掌握自己的血糖变化情况并按时服药和注射胰岛素。
注意事项在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遵医嘱服用药物,不可随意停药或更改剂量。
2.合理饮食,避免过量食用含糖高的食物,如糖果、蛋糕、巧克力等。
3.定期体检,监测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糖代谢水平,及时发现并治疗并发症。
4.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睡眠充足,减少吸烟和饮酒等不良习惯。
总之,治疗糖尿病需要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注重药物、饮食和运动的结合,并注意个人生活方式的调整,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医生帮我看看我这是糖尿病吗首先,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其特征是高血糖和胰岛素分泌不足或抵抗。
如果您怀疑自己患有糖尿病,可以去医院进行检查,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耐量试验等多项检查。
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程度选择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注射来控制血糖。
2. 饮食调节:合理安排饮食,选择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食物,避免高糖、高脂、高盐的食物。
3. 运动保健:每天适量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降低血糖和胆固醇,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2d2ff050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fb.png)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的血糖水平长期升高,导致各种并发症出现。
药物治疗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下面将详细介绍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1. 口服药物治疗:- 胰岛素分泌增加剂:包括磺脲类、磺酰脲类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这些药物可以刺激胰岛素分泌,改善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的情况,降低血糖水平。
- 胰岛素敏感剂:如噻唑烷二酮类、苯磺酸类和二甲双胍等。
这些药物可以提高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度,增加胰岛素的利用率,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 肠道吸收抑制剂: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和戊糖酐酶抑制剂。
这些药物可以阻断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减少餐后血糖的上升。
2. 胰岛素注射治疗:- 胰岛素注射治疗是糖尿病治疗中最常见的方式之一。
胰岛素可以替代患者自身胰岛素分泌不足的情况,帮助控制血糖水平。
- 胰岛素注射分为多个类型,包括快速作用型、中效作用型和长效作用型。
根据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以及餐后血糖的波动情况,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胰岛素类型。
3. 药物联合治疗:- 糖尿病患者的药物治疗往往需要个体化调整,单一药物很难满足患者的需求。
因此,医生可能会将不同类型的药物进行联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血糖控制效果。
- 药物联合治疗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定制,包括胰岛素和口服药物的联合使用,以及口服药物之间的联合使用。
这种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可以根据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4. 注意事项:- 在进行药物治疗之前,患者应该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相关检查,包括血糖、胰岛素水平、肾功能等。
这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
- 在药物治疗过程中,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用药,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时间。
同时,患者应该时刻监测血糖水平,及时调整药物的使用。
-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患者还应该注意饮食调节和生活习惯的改变。
合理的饮食结构和适当的锻炼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
总结起来,糖尿病的药物治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糖尿病药物治疗的常见7类药物
![糖尿病药物治疗的常见7类药物](https://img.taocdn.com/s3/m/0121db22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e8.png)
糖尿病药物治疗的常见 7类药物糖尿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饮食因素、病毒感染等有关,遗传因素是由于糖尿病患者多数存在家族病史,饮食因素则是患者日常饮食缺少限制,身体肥胖,易诱发2型糖尿病,病毒感染则是由于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影响了免疫系统。
一旦人体胰岛素功能分泌不足,或是胰岛素无法发挥作用,都会引起血糖水平过高,最终诱发糖尿病。
糖尿病危害性极高,人体长期维持高血糖状态,会损伤身体重要器官,眼、肾、心等均会因高血糖受损,因此需要尽早治疗。
疾病治疗以药物干预为主,一般是胰岛素联合降糖药物,就降糖药物而言,较为常见的就有7种,为疾病治疗提供了较多帮助,这7种药物主要是双胍类药物、磺脲类药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格列奈类胰岛素促分泌剂、二肽基肽酶IV抑制剂、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临床上最为常用的就是双胍类药物,此类药物对于胰岛功能完成丧失的患者也能起到较好效果,其发挥作用并不依赖胰岛功能。
此类药物能顾促进葡萄糖的无氧酵解,抑制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并且可以增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药物存在一定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乳酸血症,若是肝肾功能损伤,会增加乳酸血症发生率,临床应用时需要明确患者情况,一旦发生不良反应,应该及时停药。
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的双胍类药物是二甲双胍,该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比之已经停用的苯乙双胍,应用更为安全。
磺脲类药物是最早用于糖尿病临床治疗的降糖药,随着技术发展,已经更新到第三代,此类药物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从而起到分解糖分的作用,餐前半小时服用能够取得最为理想的效果。
但是需要注意,此类药物降糖效果较强,可能引起低血糖,其中以优降糖最为突出,常会引起低血糖症状,严重时还有可能导致患者死亡。
由于磺脲类药物种类较多,并且还在不断发展中,各种药物的临床效果、药理、药代动力学可能存在一定差异,在实际应用时,必须考虑患者身体情况和疾病治疗需要,选取合理的药物进行治疗。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发挥作用主要是该药物可以延迟食物的吸收,在食物吸收过程中,α-葡萄糖苷酶起到重要作用,食物必须与之结合,才能被正常消化,若是抑制该物质发挥作用,就可以起到延迟食物吸收的效果,从而降低餐后血糖值。
糖尿病的常用药物2024
![糖尿病的常用药物2024](https://img.taocdn.com/s3/m/08fa8164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6f.png)
引言概述: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世界范围内都存在着较高的发病率。
治疗糖尿病的关键是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运动锻炼和药物治疗来控制血糖水平。
在目前的治疗方案中,药物治疗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详细介绍糖尿病常用的药物,包括口服药物和胰岛素,以及它们的作用机制和使用注意事项。
正文内容:1.口服药物1.1双胍类药物1.1.1二甲双胍1.1.2吗啉胍1.1.3罗格列酮1.1.4作用机制及适用人群1.1.5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1.2磺酰脲类药物1.2.1格列本脲1.2.2糖基内脂1.2.3艾必妥1.2.4作用机制及适用人群1.2.5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1.3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1.3.1阿卡波糖1.3.2米格列特1.3.3作用机制及适用人群1.3.4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1.4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1.4.1艾塞那肽1.4.2利拉鲁肽1.4.3作用机制及适用人群1.4.4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1.5α葡萄糖酶抑制剂1.5.1伏格列波糖1.5.2阿糖胞苷1.5.3作用机制及适用人群1.5.4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2.胰岛素2.1快速型胰岛素2.1.1速效胰岛素2.1.2胰岛素类似物2.1.3作用机制及使用方法2.1.4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2.2中长效型胰岛素2.2.1人胰岛素类似物2.2.2长效胰岛素类似物2.2.3作用机制及使用方法2.2.4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2.3混合型胰岛素2.3.1固定比例混合胰岛素2.3.2可调节比例混合胰岛素2.3.3作用机制及使用方法2.3.4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2.4胰岛素泵2.4.1胰岛素泵的原理2.4.2胰岛素泵的使用方法2.4.3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2.4.4适用人群和禁忌症2.5其他胰岛素治疗方案2.5.1氨基酸化胰岛素2.5.2胰岛素合剂2.5.3胰岛素释放制剂2.5.4使用方法及不良反应总结:糖尿病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药物治疗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
口服药物和胰岛素是主要的药物治疗方式。
糖尿病的用药
![糖尿病的用药](https://img.taocdn.com/s3/m/290bd1ff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67.png)
糖尿病的用药须知促胰岛素分泌剂促胰岛素分泌剂是备用一线降糖药, 这类药物有磺脲类以及非磺脲类。
主要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而发挥作用, 抑制ATP依赖性钾通道, 使K+外流, β细胞去极化, Ca2+内流, 诱发胰岛素分泌。
此外, 还可加强胰岛素与其受体结合, 解除受体后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使胰岛素作用加强。
磺脲类促泌剂(一)格列吡嗪(美吡达、瑞易宁、迪沙、依吡达、优哒灵): 为第二代磺酰脲类药, 起效快, 药效在人体可持续6-8小时, 对降低餐后高血糖特别有效;由于其代谢产物无活性, 且排泄较快, 因此较格列本脲较少引起低血糖反应, 适合老年患者使用。
(二)格列齐特(达美康): 为第二代磺酰脲类药, 其药效比第一代甲苯磺丁脲强10倍以上;此外, 它还有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作用, 可有效防止微血栓形成, 从而可预防2型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
适用于成年型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伴肥胖症或伴血管病变者。
老年人及肾功能减退者慎用。
(三)格列本脲(优降糖): 为第二代磺酰脲类药, 它在所有磺酰脲类药中降糖作用最强, 为甲苯磺丁脲的200-500倍, 其作用可持续24小时。
可用于轻、中度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 但易发生低血糖反应, 老人和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
(四)格列波脲(克糖利): 较第一代甲苯磺丁脲强20倍, 与格列本脲相比更易吸收、较少发生低血糖;其作用可持续24小时。
可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
(五)格列美脲(亚莫利): 为第三代口服磺酰脲类药, 其作用机制同其它磺酰脲类药, 但能通过与胰岛素无关的途径增加心脏葡萄糖的摄取, 比其他口服降糖药更少影响心血管系统;其体内半衰期可长达 9小时, 只需每日口服1次。
适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
(六)格列喹酮(糖适平等):第二代口服磺脲类降糖药, 为高活性亲胰岛β细胞剂, 与胰岛β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可诱导产生适量胰岛素, 以降低血糖浓度。
口服本品2~2.5小时后达最高血药浓度, 很快即被完全吸收。
糖尿病用药指南
![糖尿病用药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4595b3bb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65.png)
糖尿病用药指南随着现代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变化,糖尿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
为了控制糖尿病,糖尿病患者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其中包括用药。
本文将介绍糖尿病常用药物及其使用指南。
一、口服药物1. 史格列汀:史格列汀是一种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可以降低肠道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率,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常见副作用包括腹泻、胃部不适等。
建议在餐前服用,剂量因人而异,应根据血糖水平进行调整。
2. 谷胱甘肽:谷胱甘肽是一种胰岛素释放剂,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和释放。
常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
副作用包括低血糖、胃部不适等。
建议在餐前服用,剂量因人而异,应根据血糖水平进行调整。
3. 二甲双胍:二甲双胍是一种胰岛素增敏剂和抑制肝糖原合成的药物,可以降低血糖水平。
常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
常见副作用包括腹泻、腹胀、味觉异常等。
建议在餐后服用,剂量因人而异,应根据血糖水平进行调整。
二、注射药物1. 胰岛素:胰岛素是一种促进葡萄糖向细胞内转运的药物,用于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不足时的补充。
常见副作用包括低血糖、皮下脂肪增多等。
建议在饭前或饭后进行注射,剂量应根据血糖水平进行调整。
2. 瑞格列奈:瑞格列奈是一种肽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激动剂,可以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常见副作用包括低血糖、发痒等。
建议在餐前注射,剂量应根据血糖水平进行调整。
三、注意事项1. 口服药物和注射药物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使用。
2. 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血糖,调整用药剂量。
3. 注射胰岛素时应注意注射部位、时间和频率。
4. 用药期间应避免大量饮酒和吃高糖食物。
5. 如果出现低血糖等紧急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总之,糖尿病是一种需要长期控制的慢性疾病,药物治疗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因此,病人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注意饮食、运动等各个方面的控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更好的控制糖尿病,提高生活质量。
完整版)糖尿病用药指南
![完整版)糖尿病用药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61d1132a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0f.png)
完整版)糖尿病用药指南糖尿病用药指南及药品知识一、增效剂1.二甲双胍(普通片):达峰时间为1-3小时,平均为2小时。
它可以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加强对葡萄糖的利用,抑制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抑制肝糖无异生及输出,降低胆固醇、甘油三脂,减少心血管和微血管的有效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
单独使用不会引起低血糖,可降低体重,适用于肥胖Ⅱ型糖尿病。
与食物一起服用,吸收程度降低,药降浓度下降,达峰时间延长。
每日500mg进食时或减少B12吸收,产生贫血,严重的心、肝、肾、贫血者禁用。
后服用250mg/片每天最大剂量3000mg。
2.二甲双胍(缓释片):达峰时间为3.3小时(说明书为7小时),半衰期为5.78-6.2小时。
它可以在晚餐前整片吞服,与普通片一样,在胃液中均匀溶出,较长时间保持平稳有效血药浓度,减少对胃的刺激,有效控制24小时血糖。
它没有显著的峰值,对餐后血糖控制不如普通片。
与食物一起服用,吸收量提高50%,食物对血药浓度及达峰时间无影响,体内无蓄积,药峰浓度比普通片低。
每日500mg/片,每天最大剂量3000mg。
3.噻唑罗格列烷酮类(肠溶片):半衰期为3-4小时,达峰时间为1小时。
它可以增强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的作用,增加胰岛素的吸收。
老年患者不需要调整剂量,单独使用疗效小于与二甲或磺脲联合。
与磺脲联合可能出现低血糖,此时要减少磺脲剂量。
与二甲联合不会产生低血糖,不宜和二甲、磺脲3联。
可能出现水肿,有诱发心力衰竭、癌症的危险。
心功能不全者不宜使用,转氨酶升高>2.5倍,则不应服用本品。
每次4mg/片,起始剂量为4mg,每天最大剂量为8mg,每日两次为佳。
4.磺脲类(短效):它可以促进胰岛素分泌,主要降低餐后血糖。
由于使用时间长,也可以降低空腹血糖。
老年或降低餐后血糖为主者应选择短效,降低空腹血糖者应选择长效。
必须有30%胰岛功能才有效,非肥胖者一线用药。
长期使用可能加速胰岛功能衰竭,可引起低血糖,长效类特别危险,对老年人和肝、胃功能不全者慎用。
常用抗糖病药物的剂量和疗程
![常用抗糖病药物的剂量和疗程](https://img.taocdn.com/s3/m/0e793c54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de.png)
常用抗糖病药物的剂量和疗程常用抗糖尿病药物的剂量和疗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它会导致血糖水平的持续升高。
为了控制血糖水平,许多患者需要依赖抗糖尿病药物。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抗糖尿病药物的剂量和疗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药物治疗的要点。
1. 口服降糖药物口服降糖药物是糖尿病患者最常用的治疗方式之一。
常见的口服降糖药物包括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
这些药物通常按照以下剂量进行使用:- 二甲双胍:初始剂量为每日500毫克,分两次口服,并逐渐增加至每日最大剂量2000毫克。
疗程根据患者的病情而定,通常为长期使用。
- 磺脲类药物:剂量根据具体药物而定,一般建议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
疗程也因药物而异,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调整。
-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剂量通常为每餐使用,剂量因药物而异。
疗程一般为长期使用。
2. 胰岛素治疗对于某些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物无法控制血糖水平,他们可能需要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治疗需要患者进行胰岛素注射或使用胰岛素泵。
常用的胰岛素剂量和疗程如下:- 快速型胰岛素:剂量通常在餐前使用,根据餐前血糖水平调整剂量。
疗程根据患者的需求和治疗效果而定。
- 中效型胰岛素:剂量通常在晚饭或睡前使用,也可分两次使用。
具体剂量和疗程应由医生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调整。
- 混合型胰岛素:剂量和疗程根据患者的情况而定,通常在早餐和晚餐前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胰岛素治疗需要严密监控血糖水平,并定期进行血糖监测和调整胰岛素剂量。
3. 其他药物治疗除了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治疗外,一些个别情况可能需要其他药物的辅助治疗。
例如,针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血压调节药物。
这些药物的剂量和疗程通常由医生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进行调整。
因此,在使用其他药物治疗时,应遵循医生的嘱托,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用药。
总结:在使用抗糖尿病药物时,了解正确的剂量和疗程是非常重要的。
口服降糖药物通常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剂量调整,并长期使用;胰岛素治疗则需要根据血糖水平进行剂量调整,剂量和疗程因不同类型的胰岛素而异;其他药物的剂量和疗程需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2024年糖尿病药物治疗
![2024年糖尿病药物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b2a13cf4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4b.png)
糖尿病药物治疗一、引言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以血糖水平持续升高为主要特征。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已超过4亿,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量位居全球首位。
糖尿病可导致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因此,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二、糖尿病药物分类1.口服降糖药物:包括促胰岛素分泌剂、双胍类药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等。
2.胰岛素及其类似物:包括短效、中效、长效及预混胰岛素等。
3.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通过模拟GLP-1的作用,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延缓胃排空等。
4.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通过抑制DPP-4活性,提高内源性GLP-1水平,从而降低血糖。
5.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通过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降低血糖。
三、糖尿病药物治疗原则1.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年龄、病程、并发症、胰岛β细胞功能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
2.联合用药:对于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可考虑联合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以提高疗效。
3.药物调整:根据患者血糖水平、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适时调整药物剂量。
4.综合治疗:药物治疗应与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相结合,以实现最佳疗效。
四、糖尿病药物治疗方案1.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方案:(1)生活方式干预:饮食控制、适度运动等。
(2)单药治疗:双胍类药物为一线用药,如二甲双胍。
(3)联合用药:双胍类药物联合促胰岛素分泌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等。
(4)胰岛素治疗:对于口服药物无效或存在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可考虑胰岛素治疗。
2.1型糖尿病药物治疗方案:(1)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泵或每日多次注射胰岛素。
(2)GLP-1受体激动剂:可作为胰岛素治疗的辅助药物。
五、糖尿病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1.药物不良反应:密切关注药物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药物相互作用:注意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不良反应。
血糖高吃什么药效果最好
![血糖高吃什么药效果最好](https://img.taocdn.com/s3/m/51c25659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05.png)
血糖高吃什么药效果最好血糖高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困扰着许多人。
当发现血糖高时,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是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之一。
但要明确的是,没有一种药物可以适用于所有血糖高的情况,因为每个人的身体状况、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对药物的反应都有所不同。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常见的降糖药物类别。
双胍类药物,比如二甲双胍,是许多医生首选的一线降糖药。
它可以减少肝脏葡萄糖的生成,增加肌肉等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降低血糖。
二甲双胍特别适合肥胖或伴有高血脂、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
它不仅能有效降糖,还有助于减轻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
磺脲类药物也是常用的降糖药,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来发挥作用。
这类药物适用于胰岛β细胞尚有一定功能的患者。
但使用时要注意低血糖的风险,尤其是在老年患者或者肝肾功能不全者中。
格列奈类药物,作用机制与磺脲类相似,但起效更快,作用维持时间更短,所以低血糖的风险相对较小。
适合餐后血糖升高明显、进餐不规律的患者。
α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能延缓碳水化合物在肠道的吸收,从而降低餐后血糖。
特别适用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食、餐后血糖升高明显的患者。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以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适用于存在胰岛素抵抗的患者。
但可能会引起体重增加和水肿等不良反应。
DPP-4 抑制剂通过抑制二肽基肽酶-4 而减少胰高血糖素样肽-1 的降解,增加内源性胰高血糖素样肽-1 的水平,进而发挥降糖作用。
这类药物低血糖风险小,对体重影响小。
SGLT-2 抑制剂,促进尿糖排泄,从而降低血糖。
除了降糖,还有一定的心肾保护作用。
胰岛素也是控制血糖的重要药物。
对于 1 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是必需的治疗药物。
在 2 型糖尿病患者中,如果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存在急性并发症或处于严重的慢性并发症阶段,也需要使用胰岛素。
那么,如何判断哪种药物对自己效果最好呢?这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是病情。
如果血糖只是轻度升高,可能先从生活方式干预开始,如饮食控制和运动。
控制血糖的常见药物及其作用机制
![控制血糖的常见药物及其作用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90069076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71.png)
控制血糖的常见药物及其作用机制在现代社会中,糖尿病已成为一种常见病症,而控制血糖水平是糖尿病患者日常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了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了解控制血糖的常见药物及其作用机制,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药物。
1. 口服降糖药物口服降糖药物是糖尿病患者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其中,磺脲类药物是最常见的一类。
磺脲类药物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来降低血糖水平。
这些药物包括格列本脲、格列美脲等,它们主要通过抑制胰岛素分解酶的活性,延长胰岛素在体内的作用时间,从而提高胰岛素的效果。
另一类常见的口服降糖药物是双胍类药物,如二甲双胍。
这类药物通过抑制肝脏糖原的合成和减少肝脏对血糖的产生来降低血糖水平。
此外,二甲双胍还可以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胰岛素的利用效率。
2. 胰岛素类药物胰岛素是一种重要的激素,可以促进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对于一些糖尿病患者来说,胰岛素类药物是必需的。
胰岛素类药物主要分为两类:长效胰岛素和短效胰岛素。
长效胰岛素一般用于维持基础胰岛素水平,可以持续作用数小时甚至一天。
短效胰岛素则用于餐后血糖的控制,作用时间较短,通常在餐前注射。
3. 胰岛素促进剂胰岛素促进剂是一类可以增加胰岛素分泌的药物。
这些药物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更多的胰岛素来降低血糖水平。
常见的胰岛素促进剂包括胰岛素分泌剂和胰岛素增敏剂。
胰岛素分泌剂主要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来降低血糖。
胰岛素增敏剂则可以提高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胰岛素的利用效率。
4. 肠胰素抑制剂肠胰素抑制剂是一类可以抑制肠道葡萄糖吸收的药物。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肠道中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减少葡萄糖的吸收,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肠胰素抑制剂常见的药物有阿卡波糖和伏格列波糖等。
总结起来,控制血糖的常见药物主要包括口服降糖药物、胰岛素类药物、胰岛素促进剂和肠胰素抑制剂。
这些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作用于胰岛素的分泌、利用和葡萄糖的吸收,从而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水平。
降血糖药最好的三种药
![降血糖药最好的三种药](https://img.taocdn.com/s3/m/e4bda42a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8f.png)
降血糖药最好的三种药
在现代社会中,糖尿病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影响着许多人的健康。
降血糖药物在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降血糖药物被开发出来。
本文将介绍三种被认为是最好的降血糖药物。
药物1:二甲双胍(Metformin)
二甲双胍是一种口服降血糖药物,广泛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
它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减少肝脏对葡萄糖的释放,提高细胞对葡萄糖的更新,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二甲双胍常用于首选的糖尿病治疗药物,其长期使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药物2:磺脲类药物(Sulfonylureas)
磺脲类药物是一类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来降低血糖的口服药物。
这类药物具有快速有效的降糖作用,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
尽管磺脲类药物在治疗糖尿病中表现出色,但也存在一些副作用,例如低血糖和体重增加。
药物3:GLP-1受体激动剂(GLP-1 receptor agonists)
GLP-1受体激动剂是一类通过模拟胰高血糖素样多肽-1(GLP-1)来降低血糖的药物。
这类药物促进饱腹感,减少进食,提高饱腹感,从而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
GLP-1受体激动剂还具有减轻体重和改善心血管风险的附加优势。
综上所述,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和GLP-1受体激动剂是被认为是现代医学中最好的降血糖药物。
在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时,病人应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药物。
同时,坚持规律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也是控制糖尿病的重要手段。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效果评估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效果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1c42cac5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72.png)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效果评估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由于胰岛功能异常引起的高血糖,如果不及时得到控制,会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影响。
目前,糖尿病的治疗主要采用药物治疗的方式,通过控制血糖水平来减缓疾病的进展。
研究不同药物治疗的效果,对于指导临床用药有着重要意义。
药物治疗是糖尿病管理的关键一环,它可以帮助患者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然而,在选择合适的药物时,需要权衡药物的疗效、安全性以及患者的个体情况。
研究糖尿病药物治疗的效果,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依据,指导他们在临床实践中的决策。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口服药物和注射剂两种形式。
口服药物一般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不同的机制来帮助患者控制血糖。
常用的口服药物包括胰岛素增敏剂、胰岛素分泌增加剂、α-糖苷酶抑制剂等。
这些药物每一种都有其特定的作用机理和适应症,研究其治疗效果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选择合适的药物。
另一种常用的治疗方式是注射剂,主要针对1型糖尿病患者或2型糖尿病失效的患者。
注射剂一般包括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通过模拟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来控制血糖水平。
研究注射剂的治疗效果,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调整剂量和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除了药物治疗外,糖尿病患者还需要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运动锻炼等方式来控制血糖。
药物治疗应该是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在整体治疗方案中发挥特定的作用。
因此,研究糖尿病药物治疗的效果,也需要考虑药物与其他治疗手段的综合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治疗建议。
评估糖尿病药物治疗的效果,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需要考虑疗效的指标,如血糖控制是否达标、并发症的发生率等。
其次,还需要考虑药物的安全性,包括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等。
最后,还需要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不同的患者可能对同一种药物有着不同的反应,因此需要个性化治疗。
在评估糖尿病药物治疗效果时,必须进行严谨的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
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的目的和假设,确定研究的设计方案和研究对象。
糖尿病的治疗药物作用原理
![糖尿病的治疗药物作用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d92c1c2b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ff.png)
糖尿病的治疗药物作用原理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紊乱的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血糖浓度持续或周期性地升高,以及胰岛素分泌或作用异常。
糖尿病的治疗主要目标是控制血糖浓度,预防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药物疗法在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同类型的糖尿病药物作用机制各异,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
1. 胰岛素:胰岛素是一种由胰岛的β细胞分泌的激素,可以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内,以降低血糖浓度。
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来说,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因此需要外源性胰岛素来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胰岛素的分泌量可以正常或偏高,但胰岛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度下降,导致胰岛素抵抗,因此需要外源性胰岛素来提高胰岛素的生物利用度。
2. 口服降糖药物:口服降糖药物是指可以通过口服途径来控制血糖浓度的药物。
常见的口服降糖药物包括磺脲类药物、双胍类药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促泌剂、胰岛素敏感度增强剂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作用于胰岛细胞、肝脏、肌肉和脂肪组织等,以降低血糖浓度。
- 磺脲类药物:磺脲类药物主要作用于胰岛β细胞,促进胰岛素的释放,如磺酰脲类药物格列奈特。
这些药物通过调节胰岛素分泌,降低血糖浓度。
- 双胍类药物:双胍类药物如二甲双胍,是一类口服降糖药物,通过抑制肝脏糖原合成和胰岛素抵抗,增加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减少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以及改善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来降低血糖。
-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作用于小肠黏膜上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对葡萄糖的吸收和降低血糖。
- 胰岛素促泌剂:胰岛素促泌剂如磺脲类药物格列奈特作用于胰岛β细胞上的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通过关闭通道,导致细胞膜去极化,开放电压依赖性钙离子通道,从而刺激胰岛素的分泌。
- 胰岛素敏感度增强剂:胰岛素敏感度增强剂如格列美脲能够通过改善细胞信号转导途径的功能,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胰岛素抵抗,从而降低血糖。
能治糖尿病的药
![能治糖尿病的药](https://img.taocdn.com/s3/m/3b54d99b4028915f804dc2cd.png)
能治糖尿病的药
一、能治糖尿病的药1. 能治糖尿病的药之胰岛素2. 能治糖尿病的药之双胍类药物 3. 能治糖尿病的药之格列奈类药物4. 能治糖尿病的药之磺脲类药物5. 能治糖尿病的药之口服中成药二、糖尿病用药注意事项三、糖尿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能治糖尿病的药
1、能治糖尿病的药之胰岛素包括短效胰岛素、中长效胰岛素注射剂、胰岛素类似物、预混胰岛素等。
该类制剂主要适用于需要采用胰岛素来维持正常血糖水平患者的治疗。
2、能治糖尿病的药之双胍类药物其作用机理为不促进胰岛素分泌,其降糖作用机理是促进组织无氧糖酵解,加强肌肉等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同时抑制肝糖原的异生,减少葡萄糖的产生。
此外还可抑制胰高血糖素的释放。
是肥胖糖尿病病人的一线药。
此类药物包括盐酸二甲双胍、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
3、能治糖尿病的药之格列奈类药物常用的药物有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为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主要通过刺激胰岛素的早期分泌相降低餐后血糖,其特点为吸收快、起效快、作用时间短。
常见不良反应也是低血糖,但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磺脲类药物轻。
4、能治糖尿病的药之磺脲类药物
其药理是促进胰岛素释放,增强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最早应用的口服降糖药之一,现已发展到第三代,仍是临床上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
主要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而发挥作用。
餐前半小时服药效果最佳最。
5、能治糖尿病的药之口服中成药中药抗高血糖的作用弱而缓,降血糖的作用不如西药。
西药合用中药治疗糖尿病比单用西药治疗进行比较,可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药物治疗一、磺脲类降糖药(一)促使β细胞释放胰岛素,用于β细胞较好的患者:即存在相当数量30%以上有功能的胰岛β细胞,也可以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代表药物: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美脲(亚莫利,伊瑞)适应症:新诊断的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病人,在饮食控制后,血糖(空腹或餐后)仍高者。
肥胖的2型糖尿病病人在用二甲双胍后,血糖控制仍不满意者,也可加用磺脲类降糖药。
禁忌症:1型糖尿病病人。
患者有肝、肾功能异常者。
对磺脲类药物过敏者。
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或合并有严重的慢性并发症时。
在应激的情况下,如有严重创伤、大手术、感染、妊娠时不应使用,应改用胰岛素治疗选用原则:可作为非肥胖2型糖尿病一线用药。
老年患者或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者,宜选用短效类,如格列吡嗪、格列喹酮。
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可选用格列喹酮。
病程较长、空腹血糖较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选用中-长效类药物,如格列苯脲、格列齐特、格列美脲等各药物作用特点:格列本脲(优降糖):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增加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肝糖输出,口服后15-20分血糖已开始下降,90分达高峰,半衰期约12-24小时。
它在肝内代谢,其代谢产物经胆汁和肾脏排出者各占50%。
适应症:用于2型糖尿病病人,经饮食治疗后其血糖尚不能达到正常者。
禁忌症:1型糖尿病病人;有糖尿病酮症,尤其伴有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昏迷者禁用;有严重感染、高热、外科手术、妊娠、各种严重心、肝、肾、脑部等急慢性并发症者不宜使用;肝、肾功能衰竭者;有黄疽、造血系统受抑制、白细胞减少者;有磺脲类药物过敏史者。
格列齐特: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它增加餐后胰岛素分泌的第一相而不超过正常的第二相,而不产生高胰岛素血症。
促进胰岛素受体数目,通过胰岛素受体后机制,增加骨骼中糖原合成酶的活性,促进肌肉对葡萄糖的利用。
恢复正常的血小板功能;降低血栓素、增加前列环素的生成,从而恢复2型糖尿病病人的前列腺素平衡,同时改善血脂的紊乱。
对糖尿病的t-PA相关的纤溶活性有显著的代谢之外的作用,使血管壁的纤溶活性正常化。
强力的自由基清除功能,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病人的氧化状态,降低血小板的反应性。
不良反应:偶有轻度恶心、头昏、皮疹、低血糖反应等。
注意:格列齐特继发失效率较低,有利于体重的控制,格列齐特可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格列吡嗪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强胰岛素对靶组织的作用。
抑制肝糖原分解和糖原异生作用;增加胰腺外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和对糖的适应症:用于2型糖尿病病人,经饮食治疗后其血糖尚不能达到正常者。
不良反应:发生低血糖反应者较格列苯脲为少。
可有头痛、胃肠不适,如恶心、呕吐、厌食等。
偶有皮肤过敏者,可出现皮疹、寻麻疹、瘙痒等。
也有引起造血系统障碍的报告。
本品的禁忌证可见格列本脲。
病人应规律进食,并避免空腹大运动量活动,否则会出现低血糖反应。
在饮酒后可出现类戒断现象格列美脲(亚莫利2mg/#*15#,伊瑞)适应症:经饮食治疗、体育锻炼及减肥后仍不能满意控制血糖的2型糖尿病病人。
禁忌症:禁用于对格列美脲或赋形剂中任何成分过敏者;1型糖尿病病人;有严重肝、肾功能损害的病人;妊娠或哺乳的妇女。
不良反应:可有低血糖反应;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上腹胀满、腹痛、腹泻;偶有皮肤瘙痒、寻麻疹、皮疹等使用方法:亚莫利:初始剂量及剂量调整:初始剂量为1mg,一天一次。
若需要,可以增加每天的剂量。
建议根据血糖监测结果,逐渐增加剂量,如:每1-2个星期按以下步骤增加剂量:1mg-2mg-3mg-4mg-6mg,仅个别病人需用至8 mg。
糖尿病大于6 mg。
服药时间:根据病人的生活方式确定其服药时间。
一般一天一次顿服即可,建议于早餐之前服用,若不吃早餐,则于第一次正餐之前服用。
尤其注意,服药后不要忘记进餐。
达美康(格列齐特片)80mg*60:达美康(格列齐特缓释片)30mg*60:每日1次,剂量为1至4片,30至120mg。
建议于早餐时服用。
首次建议剂量为每日30mg,如血糖水平不佳,剂量可逐次增至每日60,90或120mg,每次增量间隔至少1个月,糖适平(格列喹酮)30mg*60:每日剂量15~120mg,于餐前服用。
通常每日剂量30mg以内者,于早晨1次服用。
更大剂量应分早,晚服用。
最大单次剂量不应超过60mg,每日3次用药效果更佳。
格列吡嗪(瑞易宁5mg*14;秦苏5mg*12)本品口服2小时以后,开始稳定地释放有效成分(格列吡嗪),可维持约8小时,以后释放速度渐下降,至服药后约16小时释放完毕;每日服药1次。
开始日服5mg,早餐时服用(也可在其他认为方便的时候服用)。
以后根据每周测定血糖值或每二月测得糖化血红蛋白值调整剂量。
多数病人每日服10mg即可,部分患者须服15mg,每日最大剂量20mg(二)促胰岛素释放瑞格列奈(诺和龙,1mg*30#)适应症:用于经饮食控制后,仍不能有效控制血糖的2型糖尿病病人。
可与二甲双胍合用,二者合用对控制血糖有协同作用。
对于肥胖与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有同等疗效。
禁忌症:已知对瑞格列奈或其中的任何赋形剂过敏的患者;1型糖尿病患者;妊娠或哺乳的妇女;12岁以下的儿童;严重的肾功能或肝功能不全。
不良反应:轻度低血糖短暂的视力障碍胃肠道功能紊乱,如腹泻或呕吐,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使用方法:通常在餐前15分钟内服用,推荐起始剂量为0.5毫克,以后如需要可每周或每两周作调整,日剂量不应超过16mg 那格列奈适应症:用于经饮食控制后,仍不能有效控制血糖的2型糖尿病病人。
临床试验表明,那格列奈可与有互补作用的二甲双胍或格列酮类药物合用,使血糖控制的更佳。
禁忌症:已知对那格列奈或其中的任何赋形剂过敏的患者;1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酸中毒的患者;妊娠或哺乳的妇女;12岁以下的儿童不良反应:极少发生低血糖反应极少数患者出现一过性肝酶增高胃肠道反应(腹痛、消化不良、腹泻)、头痛等与安慰剂组中发生的比例相似极少数有皮疹、搔痒和寻麻疹等过敏反二、双胍类促进周围组织对血糖利用,用于肥胖患者,不可用于1型糖尿病代表:倍顺(二甲双胍缓释片)0.5*30:口服,进食时或餐后服。
开始用量通常为每日一次,一次1片(0.5g),晚餐时服用,根据血糖和尿糖调整用量,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4片(2g)。
如果每日一次,每次4片(2g)不能达到满意疗效,可改为每日二次,每次2片(1g)。
格华止(二甲双胍片)0.85*20:通常本品的起始剂量为0.5克,每日二次;或0.85克,每日一次;随餐服用。
可每周增加0.5克,或每2周增加0.85克,逐渐加至每日2克,分次服用。
成人最大推荐剂量为每日2550毫克。
适应症:轻中度尤其是肥胖型 2 型糖尿病首选三α糖苷酶抑制剂抑制小肠粘膜转运葡萄糖入血,用于餐后高血糖患者代表:阿卡波糖:拜糖平(阿卡波糖片):50mg*30阿卡波糖胶囊:50mg*30适应症:用于1型或2型糖尿病病人经饮食治疗后血糖仍不正常者可与磺脲类、双胍类降糖药或胰岛素合用可用于糖耐量异常者,阿卡波糖是目前唯一拥有IGT适应症的药物禁忌症:对本品过敏者。
不得用于18岁以下的患者、孕妇和哺乳者。
有明显消化、吸收障碍的慢性肠功能紊乱者;肠道器质性病变者如有严重疝气、肠梗阻等禁用四胰岛素增敏剂增加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用于胰岛素抵抗的患者吡格列酮(15mg*7):起始剂量15或30mg,最大剂量为45mg·d-1,qd。
在早餐前服用,本品初始剂量可为1片或2片每日一罗格列酮(爱能,文迪雅)4mg*7文迪雅起始用量为一日4mg,单次服用。
经12周治疗后,如需要,文迪雅可加量至一日8mg,一日1次或分2次服用。
注意有心功能不全时不宜使用,但目前可以认为罗格列酮是不会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的要监测肝功能可能导致尚未绝经而不排卵的胰岛素抵抗病人重新排卵,故应加强避孕措施适应症:主要用于以胰岛素抵抗为主的2型糖尿病病人,可与二甲双胍或磺脲类药物联合应用。
对已服用最大推荐剂量二甲双胍或磺脲类药物,但血糖仍控制不佳者,本品不可替代原抗糖尿病药物需在其原来基础上联合应用四胰岛素作为糖尿病治疗的王牌药物,胰岛素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分类和命名方式较为复杂,加之一些新的胰岛素品种纷纷上市,而不同厂家生产的胰岛素商品名又各不相同,所以容易混淆,以致使用不当。
本文针对胰岛素制剂的分类和特点作一概述,以便我们更好地为病人提供服务。
一、根据来源分类1.动物胰岛素2.人胰岛素二、根据制备工艺分类1.经动物胰腺提取或纯化的猪、牛胰岛素2.半合成人胰岛素:以猪胰岛素为原料进行修饰得到的结构和人胰岛素相同的胰岛素。
3.生物合成人胰岛素:用基因重组技术生产的人胰岛素,又称重组人胰岛素,为中性可溶性单组分人胰岛素。
4.胰岛素类似物: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对人胰岛素氨基酸序列进行修饰得到的可模拟正常胰岛素分泌和作用的一类胰岛素。
目前已用于临床的有门冬胰岛素,商品名为诺和锐;赖脯胰岛素,商品名为优泌乐;甘精胰岛素,商品名为来得时;地特胰岛素,商品名为诺和平。
人胰岛素为六聚体,皮下注射不能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必须解聚成单体或二聚体才能透过毛细血管进入循环,而不同个体解聚和吸收的差异较大,导致最后进入循环的胰岛素量会有明显差异。
另一方面,胰岛素混悬液若混合不充分也会使吸收率变异,不同的注射部位也会影响最后的作用效果,这使得人胰岛素不能很好地重建人体正常的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
更符合生理餐后胰岛素谱,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吸收变异小,作用时间长,更好地模拟人体生理基础胰岛素分泌模式。
三、根据作用时间分类1.超短效胰岛素:又叫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包括门冬胰岛素(诺和锐)赖脯胰岛素(优泌乐,3ml:300u)皮下注射起效时间10~20分钟,最大作用时间为注射后1~3小时,作用持续3~5小时,和正规胰岛素相比,它更符合胰岛素的生理分泌模式,餐前注射吸收迅速,达峰时间短,能更有效地控制餐后血糖。
使用时间灵活,有利于提高病人的依从性,通常与中长效胰岛素合用,需注意的是用药10分钟内应进食碳水化合物,否则会发生低血糖。
2.短效胰岛素:包括动物来源的普通胰岛素(正规胰岛素、可溶性中性胰岛素)重组人胰岛素诺和灵R(400u/10ml):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优泌林R(300u/3ml):重组人胰岛素笔芯注射液(常规型)甘舒霖R是唯一可以静脉注射的胰岛素。
皮下注射30分钟起效,2~4小时达峰,作用持续6~8小时。
短效胰岛素一般在餐前30分钟皮下注射,由于在皮下存在一个吸收过程,不如超短效胰岛素峰型尖锐,与人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有一定的差异,进餐时间提前易导致血糖控制不佳,若延后则易发生低血糖。
3.中效胰岛素:又称低精蛋白锌胰岛素,是将胰岛素混合到锌和鱼精蛋白磷酸盐缓冲液中得到的一种胰岛素,包括动物来源的低精蛋白锌胰岛素和重组人胰岛素(诺和灵N(400u/10ml):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笔芯(300u/3ml)优泌林N 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笔芯注射液(优泌林中效笔芯注射液)笔芯(300u/3ml)甘舒霖N中效胰岛素皮下注射后缓慢吸收,平均1.5小时起效,4~12小时达峰,作用持续时间18~24小时,致低血糖的风险较短效胰岛素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