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概括

合集下载

说文解字简介

说文解字简介

《说文解字》简介两汉时期是我国语言文字学的成型时期,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学术思想的争鸣,尤其汉代崇尚经学,全都促进了语言学的发展。

这一时期,语言学家及语言学著作蜂出,许慎《说文解字》便是其中一部。

以下我便从四个方面对《说文解字》进行简要介绍:一、《说文解字》作者及成书年代:作者许慎,字叔重,东汉汝南召陵人。

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漯河市召陵区许庄村人,生于约公元58年,卒于147年,约92岁。

许慎属古文学派,从师于古文经学大师贾逵,古文修养基础深厚,他创作《说文》与跟贾逵学习古文经有很大关系。

范晔《后汉书〃儒林传》载:‚慎性实笃,少博学经籍,马融常推敬之。

时人为之语曰:‘五经无双许叔重’。

‛许慎《说文》后叙称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始着《说文》贾逵尚在世。

汉安帝永初四年(公元114年)与马融,刘珍及博士议郎五十余人在东观校五经,诸子和史传‚以文字未定未奏上‛,至其子许冲建光元年(公元121年)献书。

前后历经二十二年,惨淡经营,可见许慎为成就此书花费了半生心血。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成书于洛阳),(汉)许慎撰。

成书于东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此书作于和帝永元二年,历时21年,直到安帝建光二年(121年)才告完成。

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分析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的字书之一。

许慎在病中遣其子许冲将此书献给皇帝。

二、《说文解字》的主要内容:《说文》不仅是一部古代文字学大典,而且也是一部‚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鸟兽昆虫、杂物奇怪〃王制礼仪,世间人事〃莫不毕载‛(许冲《上(说文解字)表》语)的百科全书。

《说文》涉及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鸟兽、昆虫、礼仪等,因而具有百科全书的性质,史料价值极高。

它不仅有助于学习和研究中国文字的音、形、义,了解中国文字的起源、发展和演变,也适合于了解和爱好中国文字学的读者阅读。

《说文》十四卷,又叙目一卷为十五卷,每卷分上、下共三十卷,收字9353,又重文1163,注文约十三万余字。

说文解字内容概括

说文解字内容概括

说文解字内容概括
《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注音配字文献,全书一共32卷,501节,是项羽著作,记载自东汉至魏晋的言语记述,包含了中国古代汉字的起源、构成、字形及其发声,以及汉字的简繁转换史料,对中国文字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经济价值。

说文解字集结了2300多个中国汉字,收集了由宋元等朝代的上千位汉字学家从不同方面,解释汉字字形、字义、读音,以及汉字的组成和发展规律,是中国最重要的汉字历史文献。

项羽的《说文解字》内容概括:汉字的三大组成部分:一是“说”,即形声文字的书写规则;二是“文”,即文字的组成,包括汉字的发展演变,如构成、字形发声、简繁变体等;三是“解”,即文字的译注,记录了从古至今不同朝代古代汉字学家对字义的理解和认识。

凡注解形声文字的规律,及四声调音而解字义,以及转换繁简字形等,都可以在《说文解字》中找到答案。

《说文解字》在历史上地位十分重要,它概括了古代汉字的发展历程,记载了汉字的起源、构成及其发声,汇集了上千位古代汉字学家的研究成果,极大地丰富了汉字的概念,也成为中国文字研究的重要基础。

《说文解字》的研究结果不仅对当时的文字研究有重要的价值,而且对于现代汉字研究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同时,由于《说文解字》的研究成果是古代汉字学家一致认可的,因此为现代汉字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重要的汉字文献,它不仅是
中国文字研究的重要基础,而且对当代汉字研究也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它概括了汉字的起源与演变,收集了上千位古代汉字学家的研究成果,它的发展实现了中国汉字的史学研究,这也是中国古代文献多姿多彩的体现。

说文解字简介1

说文解字简介1
《说文解字》的部首是文字学的部首,与后代的检字法的部首不同。要想顺利地翻检《说文解字》,必须逐步熟悉《说文解字》的540部及汉字的构形。这当然不是件容易的事,就连刊定《说文解字》的徐铉也感叹说:“偏旁奥密,不可意知;寻示一字,往往终卷。”(《说文解字篆韵谱》序)好在中华书局影印的大徐(铉)本《说文解字》后边附有部首检字和正文的检字,能够帮助我们解决不少问题。
《说文解字》解释字音的第二种方式是用读若比拟汉代的音读。许慎在世时还没有发明反切,当时注音使用譬况法,有的用一字拟音,有的用俗语注音,有的用方言注音,有的用成词、成语注音,还有的以义明音。在用譬况法拟音时大多用“读若某”,有时也采用“读与某同”的说法。
《说文解字》分析字形结构有一套程式化的用语,简而言之,对于象形字多使用“象形”、“象某形”、“象某某之形”、“从某,象某某”、“从某,象某某之形”这些用语。
《说文解字》中除了指明“上”、“下”二字为指事以外,对其他指事字的说解用语与对象形字的说解用语大大致相同,多使用“象形”、“象某某”、“象某某之形”、“从某,象某某之形”等语。比较特殊的说解用语是“从某,某……”例如:“本,木下曰本。从木,一在其下。”(《木部》)“末,木上曰末。从木,一在其上。” (《木部》)说解中的“一”是指事符号。
“据形系联”指的是根据字形相近来安排次序。
部首排列也有“以类相从”的情况。
除了“据形系联”和“以类相从”之外,部首排列也有亳无道理可言的情况。
每部当中列字的次第,大致来说是按照意义排列,把意义相关的字排在一起。按照《说文解字》列字的体例,凡是与部首形体重叠或相反的,都列于该部之末,所以“禁”、“禫”二字或者是被后人颠倒了次序,或是是后人附益的字。
《说文解字》的释义方式,或者用词释词,或者用短语释词。用词释词,在训诂学上称作单字相训,又称直训。以上直训可分四种类型。第一种是甲词释为乙词,而乙词不采用直训方式进行解释。第二种类型是甲词释为乙词,而乙词又释为甲词,这在训诂学上称作互训。第三种类型是甲词、乙词、丙词同释为丁词,这在训诂学上释作同训。第四种类型是甲词释为乙词、乙词释为丁词,丁词又释为甲词,这在训诂学上称作递训。

《说文解字》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说文解字》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说文解字》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说文解字》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简称《说文》。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经典常谈》之说文解字内容概括+真题集锦+朱自清轶事+读后感++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经典常谈》之说文解字内容概括+真题集锦+朱自清轶事+读后感++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经典常谈》之说文解字内容概括+真题集锦+朱自清轶事+读后感《说文解字》内容概括仓颉造字说:相传最古的字书是《史籀(zhòu)篇》为周宣王太史籀所作,“史籀”是“书记必读”之意,只是书名,不是人名。

《仓颉篇》:李斯《仓颉篇》七章,赵高《爰历篇》六章,胡毋敬《博学篇》七章,所选字,大部分是《史籀篇》里的,但字体以当时通用的小篆为准,便与“籀文”略有不同,汉初,三篇合一,单称《仓颉篇》。

西汉史游《急就篇》收约三千三百字,是通俗的字书。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小篆外,兼收籀文,“古文”,又分析偏旁,定出部首。

书中每字都有说解,用晚周人作的《尔雅》、杨雄《方言》,以及经典的注文的体例。

l“小学”:研究文字的形音义称“小学”,文字学。

【编者按:“小学”即是“学小”。

中国学问上最基本的单位是什么呢,那当然是文字啦,没有比汉字更基本的啦。

它就像一块砖一块瓦一样,由每块砖瓦才组成高楼大厦。

在国学上的“小学”指的是文字、音韵、训诂。

在清朝又开出来叫‘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这三门学问在国学里被称为“小学”。

大学:儒家基本经典之一。

原为《礼记》中的一篇。

相传为曾子作,近代许多学者认为是秦汉之际儒家作品。

全面总结了先秦儒家关于道德修养、道德作用及其与治国平天下的关系。

南宋朱熹把它与《论语》、《孟子》、《中庸》合称为“四书”。

】“六书”:初见于《周礼》,但六书的各个名字到汉人书里才见,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互训)、假借。

书体衍变:小篆、隶书、汉隶(晋唐之间,又称为六分书)、草书(章草)、今草(魏晋)、正书、楷书(晋代)、真书(宋)、行书(起于晋代)。

【重点】名著与中考2021年中考首次出现古诗书法抄写题型,实际上考点是“书法字体识别与鉴赏”,与本书《说文解字》第一中的“字体衍变”对标。

2021年广东卷2022年广东卷2022年禅城一模2022年南海区、三水区二模2022年禅城华英三模随读演练1.仓颉造字的传说,末期才有。

《经典常谈》的内容

《经典常谈》的内容

《经典常谈》的内容内容概括《经典常谈》全书共13篇,梳理了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诗、文等经典内容,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

全书对经典的梳理与讲解,不仅通俗流畅,深入浅出,更是白话文通俗流畅的典范,容易激发读者阅读经典的兴趣,从而亲近经典,了解经典。

可以说,《经典常谈》是读者概览中国古典文学的不二之选。

经典常谈13篇概括1、《〈说文解字〉第一》秦以前:战国末期,由于文字统一的需要,进而出现了仓颉造字的传说。

秦以后:始皇时,文字统一为小篆,又形成隶书;汉末时,隶书由椭圆变为扁方,称作“汉隶”;魏晋之际,隶书变为“正书”;晋至唐朝,又称为“隶书”,称“汉隶”为“八分书”;晋代正书简化形成“行书”,晋代也称为“楷书”,宋代又改称为“真书”。

2、《〈周易〉第二》战国末期道家、阴阳学说盛行,儒家借卦爻辞发扬儒家哲学,留存下来的便是《易传》;此外还有《文言》《系辞》两传;到了汉代,又新发现了《说卦》《序卦》《杂卦》三种传,后称为《逸易》。

3、《〈尚书〉第三》《尚书》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

也有记事的,大都是战国末年人制作。

4、《〈诗经〉第四》春秋时通行赋诗;孔子时代,用《诗》讨论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孔子以后,“《诗》三百”成为儒家的“六经”之一。

5、《三礼第五》汉代学者所传习的有三种经和无数的“记”,三种经是《仪礼》《礼古经》《周礼》;“记”是儒家杂述礼制、礼制变迁的历史,或礼述之作。

汉代的“记”很多,流传到现在的只有三十八篇《大戴记》和四十九篇《小戴记》。

6、《〈春秋〉三传第六(〈国语〉附)》三传为《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三传特别注重《春秋》的劝惩作用。

三传解释经文时,常常不顾上下文穿凿附会起来;三传之中,公羊谷梁均以解经为主,左氏却以叙事为主,参考群籍,详述史事。

7、《四书第七》《四书》按照普通的顺序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是《易》《书》《诗》《礼》《春秋》。

经典长谈说文解字每章概括

经典长谈说文解字每章概括

经典长谈说文解字每章概括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经典长谈说文解字》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字学著作,其中包含了许多有关汉字的解释和典故,是中国文化瑰宝之一。

每一章都涉及到一些特定的文字,解释其来历和意义,并配以丰富的典故来加深读者的理解。

下面就每一章的概括进行简要介绍。

第一章:以”三”字为题,主要讲述了三这个数字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以及三字词的来历和含义。

第二章:围绕“口”字展开,探讨了嘴唇与语言之间的关系,以及一些与嘴相关的典故和成语。

第三章:以“人”字为主题,讲述了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以及与“人”有关的成语和典故。

第四章:以“木”字为中心,讨论了木材的用途和原料,引申出了一些与木材相关的成语和典故。

通过对《经典长谈说文解字》每章的概括,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汉字的演变和含义,同时也可以从中领悟到古人对生活和世界的认识。

这部文字学著作不仅具有研究价值,更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阅读这部经典之作,更加珍惜中华文化的宝贵传统。

第二篇示例:《经典长谈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之一,其中记载了许多古代汉字的发展历程和含义解析。

全书共分为30章,每一章都深入探讨了一个具体的汉字,揭示了这些汉字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

下面将对《经典长谈说文解字》中的每一章进行概括总结:第一章:训-从“言”,形声。

本义是教导,引申为有教化意义的义词。

第三章:常-从“巾”,形声。

本义为平常、固定不变的意思,后来引申为永恒、永久的意义。

第十二章:快-从“心”,形声。

本义是心中的愉悦和快乐情绪,后来引申为快乐、愉悦的意义。

《经典长谈说文解字》中的每一章都深入探讨了一个具体的汉字的起源和意义,展现了这些汉字背后的丰富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

读者通过这本书的学习,不仅可以了解汉字的形成演变过程,还可以深刻领悟汉字蕴含的深刻哲理和情感意义。

这本书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思考和审视世界的方式。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经典常谈》章节内容概括梳理-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经典常谈》章节内容概括梳理-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经典常谈》每章内容概括一《说文解字第一》——仓颉造字是假的内容概括本章主要介绍了:仓颉造字的传说,说文解字前的字书,《说文解字》的作者和内容,造字和用字六个条例以及汉字的演变。

《说文解字》 (源自书中)作者:东汉和帝时期许慎特点:1 、从经典和别的字书里搜集有九千字。

而且小篆之外,兼收籍文古文2 、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将九千字分属五百四十部首。

3 、书中每字都有说解,还标注读音作用价值:1 、这部书意在帮助人通读古书,并非只供通俗之用,和秦代及西汉的字书是大不相同的。

2 、它保存了小篆和一些晚周文字,让后人可以溯源沿流;现在我们要认识商周文字,探寻汉以来字体演变的轨迹,都得凭这部书。

3 、而且不但研究字形得靠它,研究字音字义也得靠它。

4 、《说文解字》是文字学的古典。

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

是一部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

【补充】《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由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编著的语文工具书著作,是中国最早的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语文辞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

教语文的小裁缝二《周易其二》内容概括——儒家的夹带私货内容概括本章从《周易》重要组成部分——八卦说起,介绍了:五行八卦和生活密切相关,八卦真正的由来 (筮法) ,解释八卦吉凶的辞为爻,卦爻的集合为《周易》,《周易》怎么成儒家经典的,《周易》怎么一步步登顶《六经》之首的,以及《周易》的民间发展。

所以在《周易第二》朱先生并没有把重点放在对《周易》内容的介绍上,而是追溯了《周易》的起源,梳理的《周易》的发展,可以说跳出了《周易》,高屋建瓴。

《周易》 (源自书中)1 、卜官将卦爻辞按着卦爻的顺序编辑起来,便成了《周易》这部书。

2 、战国末期,道家、阴阳家学说盛行,儒家受两派影响,对《周易》的卦爻辞作了种种新解释,借着卦爻辞发扬儒家哲学。

这种新解释的内容,便是所谓《易传》。

3 、后世传说八卦、重卦、《易传》的创作者都是圣人,《周易》的诸多经传也都出自圣人之手,使得《易经》成为儒家的传道书。

经典常谈的说文解字内容概括

经典常谈的说文解字内容概括

经典常谈的说文解字内容概括
标题:《说文解字》的内容概述
一、引言
《说文解字》,又称《许氏说文》,是中国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所著的一部研究汉字字形、字义和字音的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

本书以六书理论为指导,详细解释了9353个汉字的字形、字义和字音,对汉字的研究和学习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内容概要
1. 字形解释:《说文解字》通过分析每个字的结构和形状,揭示其内在的意义。

它将汉字分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六种类型,即所谓的“六书”。

2. 字义解释:对于每一个字,许慎都尽可能地给出了它的基本意义,并举例说明如何在实际语境中使用这个字。

3. 字音解释:许慎还试图通过描述每个字的发音来帮助读者理解其含义。

然而,由于当时的语音系统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所以这部分内容的理解相对困难。

4. 词语解释:除了单个字的解释,许慎还提供了一些词组和成语的解释,这在当时是非常独特的。

三、影响和价值
《说文解字》不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字典,而且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文字学专著,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古代汉字的重要资料,也为我们了解古代文化和社会生活打开了一扇窗。

四、结语
总的来说,《说文解字》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它以其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影响,被誉为“字学之祖”。

无论是对中国文化的研究,还是对汉字的学习,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六书的论述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六书的论述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六书的论述简说许慎“六书理论”“六书”是东汉著名语言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古文字构成规则的概括和归纳,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分别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

象形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

它是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

比如“心”字,整个字形就像一颗跳动的心脏,中间两个短横形象地勾画出了左右两个心室,让人看到字形便明白字义;“鹿”字,着重勾画了鹿头顶上两只**的犄角,以及细长灵活的腿,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特征,让人一目了然;“大”字,像一个站立的人,上面的一横是人的肩膀,当一个人肩挑重担,有了责任,有了担当,我们就说他长大了。

其实象形属于“独体造字法”,借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就是,汉字的基础是象形,象形就是画物像它的形状,以此形状表达它的含义。

古老的象形字是一种表形的文字。

这种方法其实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且不说抽象的意义无形可象,就是具体的东西,也不是都可以“象形”出来的。

于是汉字开始由表形向表意发展,指事字和会意字应运而生。

指事字是一种抽象的造字法,也就是当没有、或不方便用具体形象画出来时,就用一种抽象的符号来表示。

大多数指事字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添加、减少笔画或符号。

我们看“亦”字,像一个站立的人,这两点指示的是腋窝的位置,所以“亦”的本意就是指腋窝;再来看“刃”,这一点指示的是刀上最锋利的位置,就是刀刃。

假借字是指假借已有的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表所想表达的字或意。

一般说来假借字都是同音字。

但同音字并不一定是假借字。

假借字是以不造新字来表达新义的用字法,即:旧字翻新。

而这种借旧翻新的方法,却往往是借而不还。

“北”字,描绘了两个人背靠背的样子,借用“背”这个同音字,来表示“北”这个方向。

比如词语“败北”,古代称战败为“败北”,为什么呢?意思是打不过转背而逃。

再看这个“西”字,它的形状是一个鸟巢,夕阳西下,倦鸟归巢,于是古人就用鸟巢来代表西方。

《说文解字》概述

《说文解字》概述

《说文解字》概述《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著。

《说文解字》的书名许慎这样解释: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

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

《说文解字》开创了部首检字的先河,后世的字典大多采用这个方式。

段玉裁称这部书“此前古未有之书,许君之所独创”。

《说文解字》的体例是先列出小篆,如果古文和籀文不同,则在后面列出。

然后解释这个字的本义,再结实字形与字义或字音之间的关系。

许慎所以做《说文》,是与两汉的政治思想和学术风尚分不开的。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经灭经书,涤除旧典,又严禁私人藏书,规定了“挟书之律”。

到了西汉初年,惠帝废除“挟书之律”。

文景以后,渐开羡书之路,并有意识地搜求旧典、发掘古籍。

武帝更提出“罢黜百官,独尊儒术”。

为了解释经书,古文家和今文家互相排挤。

许慎站在古文家的立场著《说文》。

从《说文解字》可以看到了汉字的发展有形变和势变。

形变即字形有了改变;势变即书写的笔画有了变化。

形变如金文跟六国古文相差很远,小篆跟金文相比又有了很大变化。

单体变为合体,加上不同偏旁则成为形声字。

书写上由繁复趋于约易,字的繁衍上由形以表义向表音方向发展。

最早先有图画代表形象,作为文字把图画简化而成为象形字。

还有指事,《说文》举“上”“下”为例,因为无物可象,所以有指事。

又有会意,会意一般是合体的,如“相”,是由两个独体合成的会意。

此法还是有时而穷的,遂向表音方向发展,因此有了形声。

又有转注、假借,合前几种为六书。

《说文解字》探索字的本源意义,给我们保存了汉字的形、音、义,是研究甲骨文、金文和古音、训访不可缺少的桥梁。

特别是《说文》对字义的解释一般保存了最古的含义,对理解古书上的词义更有帮助。

另外当我们追寻字的原始意义,探索古人造字之始的原始意图时,我们就会感到一种陌生化地新奇效果,原因是我们被日前所习惯的字的引申义遮蔽了感受的新鲜,字只成了一个表达意思的符号,我们不去推寻远古人类造字的巧妙。

《说文解字》简介

《说文解字》简介



• 古汉字字体的 名称。广义的古文 名称起于汉代,泛 指秦统一文字前所 有的文字。 • 狭义的古文则 指《说文解字》中 所见的壁中书。是 战国时期东方六国 所使用的文字。


• 古汉字一种书体 的名称,又称大篆。 起于西周晚年,春秋 战国时期行于秦国。 • 传于今世的《石 鼓文》、《诅楚文》 皆战国中期秦的作品, 书法精美。
• 许慎在安排540部的次序上煞费苦心,把形 体相近或相似的排在一起,这等于把540部 又分成若干大类,这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刻 地理解义符,更正确地理解字义。 • 每部所属的字的排列也不是杂乱无章的, 而是依据以类相从的原则。具体说来有三 种情况:其一,词义相近的字排在一起; 其二,词义属于积极的排在前边,属于消 极的排在后边;其三,专有名词排在前边 ,普通名词排在后边。
• 《说文解字》的价值 • A、收字范围广,留给我们丰富的古代文 字知识。 • 今叙篆文,合以文籀,博采通人,至于小 大,信而有征,稽譔其说。将以理群类, 解谬误,晓学者,达神恉。分别部居,不 相杂厕。万物咸睹,靡不毕载。 • B、首创分析字形的理论和方法。
• C、创立了以部首来编排文字的方法,为 后代立下了一个很好的典范。 • D、记载了丰富的古汉语词汇,保存了大 量的词的古义,反映了上古词汇的历前,有仓颉 依据六书造字的传说。现代文字学家认为, 六书是对汉字造字规律的总结,而不是汉字 产生之前的造字模式。在许慎之前,仅有六 书的名称: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 、假借,没有具体阐述,更没有用来大量地 分析汉字。许慎发展了六书理论,明确地为 六书下定义,并把六书用于实践,逐一分析 《说文》所收录的9353个汉字,这在汉字发 展史和研究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 重要意义,从而确立了汉字研究的民族风格 、民族特色。

说文解字的由来概括

说文解字的由来概括

说文解字的由来概括The origin of Shuowen Jiezi, a comprehensive dictionary of Chinese characters,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Han dynasty. The scholar Xu Shen compiled this monumental work over a period of nearly 20 years, aiming to classify and explain the origins and meanings of Chinese characters for future generations. The Shuowen Jiezi represents a significant milestone in the study of Chinese characters, as it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systematic analysis and categorization of characters.《说文解字》的由来概括,可以追溯到汉代。

学者许慎耗时近20年编纂了这部巨著,旨在分类并解释中国汉字的起源和含义,为后人提供参考。

《说文解字》代表了汉字研究的重要里程碑,因为它为汉字的系统分析和分类奠定了基础。

One of the key motivations behind the creation of the Shuowen Jiezi was to standardize the Chinese writing system. During the Han dynasty, there were various regional scripts and styles in use, leading to confusion and inconsistency in written communication. Xu Shen'swork aimed to provide a unified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and using Chinese characters, promoting literacy and cultural unity.《说文解字》创作背后的一个关键动机是规范汉字书写系统。

萨《说文解字》概括

萨《说文解字》概括

萨《说文解字》概括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字书,由东汉学者许慎编纂而成,至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

这部书以汉字的造字形声结构为主线,详细解释每一个汉字的构成和含义,为研究汉字文字学、文字语言学等领域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参考资料。

《说文解字》共分六卷,其中包括540部分,列举了9353个汉字,并附有注释和引证,是研究汉字文字起源和演变的不可缺少的工具书。

书中对每个字的解释都非常详尽,解释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从形体结构、典故引证、音韵演变等多个角度来解读每个字的含义,为读者提供了全方位的了解。

《说文解字》对中国汉字的研究起到了开创性的作用,被后人认为是中国文字学史上的一部奠基之作。

在该书的基础上,后世许多学者继续研究汉字的起源、发展和演变,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字学理论体系。

《说文解字》的编纂历时较长,许慎为了确保书中所涉及的每一个字的准确性和详实性,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

他自己总结编纂《说文解字》的初衷是:“取古今之学术,以通天下。

”可见,他希望通过这部书能够传承和弘扬古代的学术成就,促进汉字文字的传承和发展。

《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汉字学研究的里程碑之作,它的问世极大地促进了汉字文字学的发展,对后人研究汉字的形体、音韵和意义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为中国传统学术史上的重要经典之一,《说文解字》的地位举足轻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不仅在中国,许慎编撰的《说文解字》在日本、朝鲜以及东南亚等地区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对这些地区的文字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部书是一部贯穿中华文明和东亚文化的重要著作,具有跨文化交流的重要价值。

在当今社会,汉字作为中国文字的主要表达形式,仍然在文化传承和教育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研究《说文解字》这部经典著作,对我们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深入理解中国汉字文化的内涵和价值,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说文解字内容概括

说文解字内容概括

说文解字内容概括
【说文解字】是以楷书形式写作的一部典籍,由晋代卜臾所著,历史上有《说文解字注》、《简体说文解字》等多个版本。

《说文解字》被认为是中国汉字书写体系形成的硕果,是汉字研究中必不可少的源头。

本书全文以四言体书写,从语音、形声、假借、字义等四个方面系统而全面地解释了汉字的形成、发展及其含义。

《说文解字》的书写格式也有其特殊之处,以字头拼音对汉字进行书写,随后紧接着字的拆分记录,接着记录读音及字义等。

其书写形式也是“说文解字”一书的独特特色。

从汉字书写体系形成角度看,《说文解字》是中国汉字书写体系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研究汉字书写系统、汉字演变及塑造汉字语言文字历史的宝贵财富。

从字义角度看,《说文解字》汇集了中国古代汉字偏旁部首、多义字以及转注字等一系列细节方面的内容,为汉字演变及演化历史提供了重要证据。

除了字的书写外,《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也具有自身的特色。

说文解字中通常以四句格式进行说明:第一句以“字行本义后”开头,对于汉字以及汉字书写形式,作出合理的解释;第二句以“字行古今略”开头,简明扼要地记录字的变迁过程;第三句以“参看类”开头,指出汉字的关联词汇;而第四句以“见字本义”开头,将一切全部收尾。

总之,《说文解字》保存了古代汉字的本义及其词义,是中国汉字的历史和发展的重要载体。

不仅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诸多汉字的
形态及其演变,还可以为大家介绍汉字的拆分方式、汉字的读音和字义。

《说文解字》可以从语音、形声、字义等多方面概括总结汉字,是汉字学研究及其文化传承的宝贵财富。

《经典常谈》作品简介及章节梳理

《经典常谈》作品简介及章节梳理

《经典常谈》作品简介及章节梳理《说文解字》第一秦以前:战国末期,由于文字统一的需要,进而出现了仓颉造字的传说。

秦以后:始皇时,文字统一为小篆,又形成隶书;汉末时,隶书由椭圆变为扁方,称作“汉隶”;魏晋之际,隶书变为“正书”;晋至唐朝,又称为“隶书”,称“汉隶”为“八分书”;晋代正书简化形成“行书”,晋代也称为“楷书”,宋代又改称为“真书”。

《周易》第二战国末期道家、阴阳学说盛行,儒家借卦爻辞发扬儒家哲学,留存下来的便是《易传》;此外还有《文言》《系辞》两传;到了汉代,又新发现了《说卦》《序卦》《杂卦》三种传,后称为《逸易》。

《尚书》第三《尚书》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

也有记事的,大都是战国末年人制作。

《诗经》第四春秋时通行赋诗;孔子时代,用《诗》讨论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孔子以后,“《诗》三百”成为儒家的“六经”之一。

《三礼》第五汉代学者所传习的有三种经和无数的“记”,三种经是《仪礼》《礼古经》《周礼》;“记”是儒家杂述礼制、礼制变迁的历史,或礼述之作。

汉代的“记”很多,流传到现在的只有三十八篇《大戴记》和四十九篇《小戴记》。

《春秋三传》第六三传为《左传》《公羊传》《穀梁传》,三传特别注重《春秋》的劝惩作用。

三传解释经文时,常常不顾上下文穿凿附会起来;三传之中,公羊穀梁均以解经为主,左氏却以叙事为主,参考群籍,详述史事。

《四书》第七《四书》按照普通的顺序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是《易》《书》《诗》《礼》《春秋》。

《礼记》里的《大学》,本是一篇东西,朱子给分成经一章,传十章,传是解释经的。

《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的书,是子思记下来传给孟子的。

书中所述的人生哲理,意味深长。

《论语》是孔子弟子们记的,能够让读者学习许多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如“君子”“仁”“忠恕”,如“时习”“阙疑”“好古”“隅反”“择善”“困学”等,都是可以终身应用的。

《经典常谈》说文解字第一大概内容

《经典常谈》说文解字第一大概内容

《经典常谈》说文解字第一大概内容《经典常谈》是一部著名的中国古典语言学著作,它由明朝韩振礼编写,后来被宋元以及元清大量修订、改动。

《经典常谈》涵盖了中国语言学的发展史,是中国文字学的重要著作,解释了多个汉字的词义,以及字义更新的发展走向。

该书因其历史价值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成为中国文字学和古典语言学法律研究的经典著作。

《经典常谈》由“经”、“典”、“常”三部分组成,分别涵盖了经义、典籍义和常用字义。

“经义”部分收录的字数达到7331个,包括许多古文中的经字,以及一些不易查到的词义,是《经典常谈》的最重要部分,也是研习中国古典文献的重要依据。

“典籍义”部分收录的字数达到4551个,包括《尔雅》、《诗经》、《楚辞》等古典文献中出现的字词。

此外,《经典常谈》还收录了4500多个“常用字义”,这些字义是基于日常生活常用的字词,和衍生出来的词义。

另外,《经典常谈》还收录了一些有关中国文字学的其它知识,例如汉字的形体构成、古今语体认知等等。

这部书被官方视为中国文字学研究的经典著作,许多中国文字学家以及历史学家都会仔细研究其中的内容,以期能够更好地深入理解中国文字的发展史以及本质。

《经典常谈》的作者韩振礼,生活在明朝,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字学家,历任多家学术机构的职务,在文艺复兴时期为中国文学和文字学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他收集、整理了大量古典文献,开创了古典文字学探究法。

《经典常谈》是他最著名的著作,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权威的古典文献研究著作。

《经典常谈》是一部著名的中国语言学著作,深刻揭示了中国文字学的发展历程,同时也铭记了韩振礼对中国文字学研究的巨大贡献。

该书收录了大量经、典和常用字词,并对这些字词进行了细致的解释,让我们对汉字的本质有更深入的认识,也有助于提高读者的文化素养。

《说文解字》第课侯

《说文解字》第课侯

《说文解字》第课侯》是一本关于汉字的研究著作,深受学者和汉字爱好者的关注。

作者通过对古代文字的解析和解释,揭示了汉字的起源、演变和含义,为我们了解和学习汉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在《说文解字》第课侯中,作者详细解析了一系列汉字的构成、用法和意义。

其中包括了古代文字的形态特征、象形意义、会意思义、形声意义等方面的内容。

作者通过对几个关键汉字的解读,阐述了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他指出汉字最初是由原始人民根据生活中具体事物形状描绘而来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为现在的字形。

作者详细介绍了汉字的象形意义。

他以几个典型的字为例,通过解析字形中的形状和线条,揭示了字的意义和表示对象。

通过这种方式,读者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汉字的表意方式。

接着,作者讲解了汉字的会意思义。

他通过解析几个汉字的构造和组合方式,阐述了多个意义通过组合产生新的意义的原理。

这种会意思义的表达方式在古代文字中非常普遍,对于把握古代文献和古代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提及了汉字的形声意义。

他指出在演变的过程中,汉字的发展是与语音的变化相伴随的。

因此,字形和字音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对几个汉字的构成和音韵的解析,作者说明了形声文字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说文解字》第课侯是一本重要的学术著作,它为我们深入了解和研究汉字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通过对汉字的形态、意义和演变的解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汉字,拓宽自己的语言文化视野。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和学习汉字,传承中华文化的瑰宝。

《经典常谈》逐章拓展阅读—《说文解字》第一(教师版)

《经典常谈》逐章拓展阅读—《说文解字》第一(教师版)

《经典常谈》逐章拓展阅读—《说文解字》第一(教师版)【内容梗概】秦以前:战国末期,由于文字统一的需要,进而出现了仓颉造字的传说。

秦以后:始皇时,文字统一为小篆,又形成隶书;汉末时,隶书由椭圆变为扁方,称作“汉隶”;魏晋之际,隶书变为“正书”;晋至唐朝,又称为“隶书”,称“汉隶”为“八分书”;晋代正书简化形成“行书”,晋代也称为“楷书”,宋代又改称为“真书”。

《说文解字》作者是东汉和帝时期许慎,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文字学的古典,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

从经典和别的字书里搜集有九千字。

而且小篆之外,兼收箍文“古文”。

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将九千字分属五百四十部首。

书中每字都有说解,来源于晚周人作的《尔雅》,扬雄的《方言》,以及经典的注文。

【拓展阅读】(一)阅读《《说文解字》第一》完成下面题目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汉字的构造可以简括为“六书”,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一般认为是造字法。

名号虽异,实质相同:汉字表意,以象形为基础。

(1)请在下面空格处写出与图片对应的象形字。

日月_____ 火土牛____ 木(2)请仿照示例,解释会意字“杳”的本义。

【示例】杲:从日,从木。

日在木上,表示天已大亮。

本义:明亮的样子。

杳: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 水羊(2)从“木”,从“日”,表示太阳落在树木下,天色已昏暗。

本义:昏暗。

(3)佳木秀而繁阴/望之蔚然而深秀【解析】(1)本题考查辨析象形字。

根据示例所给的字,可以归纳,象形字是由图画文字演化而来的,是一种最古老的字体。

根据①的形状可知,这字的形状像流动的水,所以此字为“水”。

②根据前面示例的牛字的图形,可以猜测,此字的最上面像“羊”的两个弯曲的羊角,故此字为“羊”。

(2)本题考查根据字形推知字义。

根据示例中的解释,“杲”,“日”在“木”上是天亮,可以猜测“日”在“木”下,应该就是天黑了,所以“杳”的本义,应该是昏暗的意思。

八年级下册必读名著:《经典常谈》重点知识+内容概括+真题练习

八年级下册必读名著:《经典常谈》重点知识+内容概括+真题练习

八年级下册必读名著:《经典常谈》重点知识+内容概括+真题练习名著概览1《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

2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22年发表长诗《毁灭》,引起当时诗坛广泛注意,继而写《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被誉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所作《背影》《荷塘月色》等篇,为中国现代散文早期代表作。

3全书共13篇,按我国古代经、史、子、集分类法的顺序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史记》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以此展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

4为了给希望读些经典的中学生做个向导,指点阅读门径,让他们面对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不至于茫然无措。

5①内容简洁精辟,不故作高深。

②不仅有高度和深度,更有大众所能接受的广度。

③这是一本写给中学生看的书,所以普及性和通俗性强。

④语言流利畅达,娓娓道来话,常有引人入胜之处。

61.《说文解字》第一秦以前:战国末期,由于文字统一的需要,进而出现了仓颉造字的传说。

秦以后:始皇时,文字统一为小篆,又形成隶书;汉末时,隶书由椭圆变为扁方,称作“汉隶”;魏晋之际,隶书变为“正书”;晋至唐朝,又称为“隶书”,称“汉隶”为“八分书”;晋代正书简化形成“行书”,晋代也称为“楷书”,宋代又改称为“真书”。

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2.《周易》第二战国末期道家、阴阳学说盛行,儒家借卦爻辞发扬儒家哲学,留存下来的便是《易传》;此外还有《文言》《系辞》两传;到了汉代,又新发现了《说卦》《序卦》《杂卦》三种传,后称为《逸易》。

3.《尚书》第三《尚书》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

也有记事的,大都是战国末年人的制作。

文章分类大概为四:号令:“誓”或“诰”:军事“誓”:君告臣“命”:臣告君“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文解字概括
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语言学著作之一,它被称为中国语言学
史上的“金科玉律”。

它既包含着建立在中国古代文字景况基础上的汉
语部首文字系统,也有引着中国古代汉语音韵形声变化定律的声调变调,可以说它是一部研究古代汉语文字和汉语学的著作。

①汉字部首的研究:说文解字列举出汉字的部首研究,如部首的种类、统计数量、书写形式及各个部首的异同分析等,建立了汉字部首系统
的基础;
②声调的研究:说文解字也着重论述声调变化规律和语文知识:通过
对同音字变调规律性的研究,分类型揭示了中文语言中声调变化的规律;
③词语的研究:说文解字也重视对词语的分析研究,把汉字作为组件
素材,研究他们之间形成单字词语,由此发散出根源、意义及用法等
多个方面来解释词语的意义;
④漢語語法的研究:说文解字既要記錄漢語的變化规律,也注重歸納
語法的規則。

它特别关注汉语语法的发展变化,比如状语、定语、从
句等,考察了汉语语句的结构特征及其对句子意思的影响;
⑤文字文化的研究:说文解字不光只涉及汉字、词语和语法,也注重文字文化的建构。

它把文字文化活性廓清,用文字来描述和連结传統文字的精髓,为信息的交流和传播提供充分的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