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小学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李茜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人教版

合集下载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课件(共26张PPT)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课件(共26张PPT)

诗的后两句揭示赠诗的目的。冬景虽然萧瑟冷落, 但硕果累累、成熟丰收,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 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 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鼓励朋 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 低沉、妄自菲薄。
同学们再读诗文,想一想这首诗 告知我们一个什么人生哲理?
告知我们只有严酷的环境才能 锻炼人,才能检验、辨认一个人的 风骨。
随堂练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 住 荷尽 、 菊残 描画出秋末的萧 瑟景象。
zèng liú cán yóu
赠 刘残犹
ào jūn chéng jú
傲君橙橘
zèng
赠送 赠言
liú
姓刘 刘景文
gài
雨盖 盖楼

菊花
cán
残缺 残阳
jūn
君子 君主
橙子 甜橙
chéng
同学们说一说诗中写出哪些景物?
荷花、擎雨盖、残菊、傲霜枝。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君:对对方的尊称。 正:最。 橙黄橘绿:表面意思“橙子将黄, 橘子犹绿”,指秋季景物。
诗意: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 你必须记住,最美秋景有何特点?
深秋的风景虽然萧瑟冷落,但更 是硕果累累的时节,显露出勃勃的生 机。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诗意: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 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 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 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景是在初 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我会写

《赠刘景文》PPT课件

《赠刘景文》PPT课件
13
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生经历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慨。
指出人生短暂、时光易逝,应珍惜当下、把握现在。
2024/1/26
倡导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即面对人生的无常和挫折,应保持豁达、乐观的心 态,勇往直前。
14
04
苏轼其他代表作品 欣赏
2024/1/26
15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审美教育价值
《赠刘景文》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具有极高的审美教育价值 。通过对该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培 养其高尚的情操和品格。
22
06
课堂互动环节
2024/1/26
23
学生朗诵《赠刘景文》
邀请学生主动上台朗诵《赠刘景文》, 要求声音洪亮、吐字清晰。
学生在朗诵过程中,教师应给予适当的 指导和鼓励,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诗歌
《赠刘景文》PPT课 件
2024/1/26
1
2024/1/26
目录
CONTENTS
• 诗人与作品背景 • 诗歌内容解析 • 诗歌中的情感表达 • 苏轼其他代表作品欣赏 • 诗歌在文化传承中的意义 • 课堂互动环节
2
01
诗人与作品背景
2024/1/26
3
苏轼生平及成就
苏轼(1037-1101),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 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
2024/1/26
表现技巧探讨
探讨诗人在表现情感、描 绘景物等方面的高超技巧 。
诗歌风格赏析
鉴赏苏轼诗歌的独特风格 ,如豪放洒脱、意境深远 等。
10
03
诗歌中的情感表达
2024/1/26

《赠刘景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精品PPT课件

《赠刘景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精品PPT课件

读一读
折戟( jǐ )
销( xiāo)
铜què( 雀 )
初读感知
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义,并将不懂之处画出来。
原文: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释: 东风:指火烧赤壁事。
铜雀:台名,曹操所建,上居姬妾歌伎,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二乔:指江东乔公的两个女儿,都是东吴美女,大乔是孙策(孙权兄)之妻,小 乔是周瑜之妻。
译文: 这是一支深埋泥沙的断戟,虽历时久远,但并未完全锈蚀,我拿起来
把它磨光洗净,认出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初读感知
原文: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注释: 折戟:折断的戟。戟,古代兵器。 销:销蚀。 将:拿起。 磨洗:磨光洗净。 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初读感知
译文: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 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诗词五首》
感谢各位的聆听
主讲人:
学习目标
1.诵读不同体裁的诗歌,体会它们不同的韵律特点。 2.结合诗人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情感。 3.初步学习品析诗歌中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
作者介绍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 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 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三年级上册 人教版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和书画家。与父亲苏洵、 弟弟苏辙并称为“三苏”。是“唐宋八大家” 之一。
北宋时,河南开封人。苏轼在杭州当知府时,认识了刘景文,因为他很有才 气,所以受到了苏轼的赏识。两人十分投缘,经常在一起饮酒品诗,苏轼很佩 服刘景文大方豪爽的个性,坚强不屈的品格,称刘景文是个“慷慨奇士”。苏 轼写这首诗给刘景文的时候是元佑五年,此时的刘景文已经58岁了, 到了人生 暮年,可是还没有受到重用,他的才华没有地方施展。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0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1-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PPT课件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0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1-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PPT课件
8/19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学古诗要边读边想,利用插图了解诗意 。
1、自由读古诗,想想古诗中描写了哪 些秋天景色?
2、小组交流:自己读懂了哪些;读不 懂哪些地方?
9/19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10/19
荷尽 已无 擎雨盖,
擎雨盖
荷尽
荷花凋谢了,像遮雨伞一样荷叶也枯萎 了。
11/19
菊残犹有傲霜枝。
菊胜
菊残 傲霜枝
那枯萎菊花花枝依然在寒霜中屹立
着。
你想对傲然屹立菊花说什么呢?
12/19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13/19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橙黄橘绿
14/19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一年最好景致你要记住。 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时节。
15/19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16/19
我会背
17/19
我爱积累
春天
夏天
草长莺飞二月天, 小荷才露尖尖角, 拂堤杨柳醉春烟。 早有蜻蜓立上头。
冬天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看图说词语
层林尽染


天高云淡
大雁南飞
瓜果飘香 1/19
秋天到了,同学们眼睛还发觉大自 然有哪些改变呢?
2/19
4 古诗三首首
3/19
zènɡ liú

赠 刘景文
(宋)苏轼(shì)
4/19
赠刘景文

获奖课件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赠刘景文》ppt

获奖课件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赠刘景文》ppt
表面意思“橙子将黄,橘子犹绿”,指秋季景物。
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句子是否通顺。
我会写 zèng
赠送 赠
结构:左右
音序:Z 部首:贝 组词:赠言 赠人玫瑰
书写指导:右边中间框要扁、 里面是中竖、左点和右撇,
造句:我赠送给老师一件小礼物。 不是日或田。
我会写
liú
刘景文 刘
课堂小结
《赠刘景文》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 征。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 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 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擎雨盖”指荷叶。第二行诗 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劝诫我们面对生活 要乐观向上,不泄气,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
萧萧梧叶:萧萧秋风吹过来,梧桐树的叶子被风卷着,恋恋 不舍地飘落下来,在地面上又跟着风奔跑着,梧桐叶送来阵阵寒 冷,江面上也吹来了秋风,在这样的一个夜晚,感到有些寒意 时……
枫林:高大的枫树已被火红的枫叶所笼罩,在经过雨水的洗 涤之后,原本火红的枫叶显得格外妖艳,加之地上厚厚的落叶, 天地仿佛已连为一体。配合着枫林间的雨雾,给人一种身临仙境 般的感觉。
赠刘景文
走近作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 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 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 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 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 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 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 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 课件(共24张PPT)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  课件(共24张PPT)

苏轼(1037—1101),北宋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 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 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与父亲 苏洵,弟弟苏辙同为唐宋八大家。 宋代文学最高成绩的代表。苏轼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 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赠 刘 景 文① :赠送给刘景文的诗。
赠/刘景文 [宋] 苏 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要求:齐读诗歌,想象画面。 思考:诗中写出哪些景物?
荷花、擎雨盖、残菊、傲霜枝。
荷尽已无擎雨盖②,
荷花凋谢,连荷叶也没有了。
菊残犹有傲霜枝。
思考:后两句有什么用意?
鼓励好友要珍惜大好时光,昂扬 向上,不可意志低沉。
诗题是《赠刘景文》,你觉得苏轼想对刘景 文说什么呢?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苏轼在诗里赞美了秋天硕果累累,生 机勃勃。诗人是想告知刘景文,虽然人到 中年,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 作为的黄金阶段,鼓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 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中最好的景致您要记住, 那就是橙子黄橘子绿的时节。
诗意: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 住,最美的景是在这橙黄橘绿的时节啊!
特点:深秋的风景虽然萧瑟冷落,但更是 硕果累累的时节,显露出勃勃的生机。
思考:如何理解最是橙黄橘绿时这句诗?
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秋景虽然萧瑟 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 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用来比喻 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 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鼓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 光,乐观向上。
菊花虽然开败了,但是还有傲寒 斗霜的枝干。

部编小学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祁学勤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人教版

部编小学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祁学勤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人教版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赠、刘”等8个生字,会写“赠、刘”等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荷枯、菊败、橙黄、橘绿中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对朋友的敬佩。

3.学习古诗新唱,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荷枯、菊败、橙黄、橘绿中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对朋友的敬佩。

2.学习古诗新唱,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现在是什么季节?喜欢秋天吗?你能用一些词句来说说你所看到秋天的景色吗?2.从你们的话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古人也很喜欢秋天,他们常常吟诗作词来赞美秋天。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赠刘景文》(课件出示:诗人、题目)知道这首诗是谁送给谁的吗?认读生字:赠、刘,读准平舌音“赠”,边音“刘”。

3.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课件出示)古时候,有一个人叫刘景文,他是一个有学问、不怕困难的人。

当时他已经50多岁了,可是却没有受到【设计意图:按照“随文识字”的做法去落实,使识字与学文相结合。

】朝廷的重用,所以他整天闷闷不乐,心情很不好。

他的好朋友苏轼就邀刘景文到他家里做客,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苏轼很想帮刘景文树立信心。

于是,便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希望刘景文能找回自信,取得成功。

这首诗的题目就叫《赠刘景文》。

(学生接读,提醒注意后鼻音。

)(板书:赠刘景文)二、图文结合,画中会意(一)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课件出示)要求把字读准确。

遇到不认识的字读一读下面的拼音。

zènɡliúɡàijúcánjūnchénɡyóuàojú赠刘盖菊残君橙犹傲橘自由读,指名读。

师生共同正音:“赠、残”是平舌音,“橙”是翘舌音。

开火车读,齐读。

部编小学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吴恩彤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人教版

部编小学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吴恩彤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人教版

1/4《赠刘景文》教学设计东莞市寮步镇凫山小学吴恩彤【教材分析】《赠刘景文》是义务教育课程部编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古诗三首》其中一首古诗。

《赠刘景文》写的是秋末的景色,荷枯、菊败、橙黄、橘绿,色彩鲜明,突出秋天的特点。

【学情分析】本课学习的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学过古诗也背过古诗,但对于诗的意思和意境主要还是通过诵读和教师引导来感悟,教学时重点放在古诗意境的理解,不是一字一句的理解,而是明白大致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在教学中重点指导朗读,让学生读出诗的韵味,读出诗的意境。

【教学理念】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课堂中,我们应教给学生相应的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因此,本节课的设计十分关注培养学生古诗诵读的能力训练,以读悟情。

通过抓关键词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并学习古诗中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尝试创编儿童诗。

【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赠刘景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2.认识本首诗中出现的生字,学写“赠、盖、橙、残”四个生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下来。

【教学重难点】学习古诗《赠刘景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素材。

2.学生准备:课本、通用格练字本、课文本。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出示图片:看图猜诗句,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三幅图是我们学过的一些古诗的景色,让学生通过看图联想诗句。

)2.齐读古诗题目。

2/43.请一名学生介绍作者基本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学过的古诗感悟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

二、字词检测,初读感知1.生字检测:学生范读,全班跟读2.词语检测:女生带读,男生跟读3.生字书写指导(1)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小组合作,交流记字方法。

)(2)学习书写“赠、盖、橙、残”。

①认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

②分析字形。

③指导书写。

A.橙:的“登”这边的两个短撇要注意。

《赠刘景文》PPT公开课课件 部编版赠刘景文课件2

《赠刘景文》PPT公开课课件 部编版赠刘景文课件2

2.赏析“烟花三月”的含义。 (1)唤起学生生活体验。引导想象鲜花盛开的春天是怎样一幅美景。
(2)师生共议“烟”的丰富意蕴,肯定学生富有创意的个性化理解。如:江边水气缭绕,笼罩在淡蓝色的薄雾中,雾气时聚时散令人产生无限遐想。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课文讲解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 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的菊花的花 枝还在傲寒斗霜。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 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想一想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色,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描写了秋来败荷、残菊和橙黄、 橘绿这些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 鼓励、勤勉之情。
课件PPT
请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一、情境导入,揭示题意。
1.播放名曲《送别》,引导学生回忆读过或学过的几首送别诗。 2.初读本课两首古诗,大致了解异同。
3.引导先学第一首诗。板书诗题,了解有关“送”的内容。 4.师生互动,了解黄鹤楼:课件展现黄鹤楼雄姿;板画长江图,明确黄鹤楼、广陵的地理位置;交流资料,了解李白和孟浩然真挚友谊的故事。
生字学习
赠刘残犹傲 君橙橘盖菊
自学提示
听课文朗读,然后自己朗读, 看看自己是否理解诗的含义。
课文讲解
理解划线字的含义。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尽:达到极端。这里 菊残犹有傲霜枝。 指凋谢。 一年好景君须记, 擎雨盖:这里指荷叶。 正是橙黄橘绿时。 残:残败;枯萎。
理解诗句的含义。
赠刘景文
4.集体交流。 (1)结合板画弄懂“西辞”的含义,理解“下扬州”“孤帆”“尽”“唯”的意思。

最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赠刘景文》优质课件

最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赠刘景文》优质课件

42
赠刘景文
宋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43
秋词
唐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44
45
课堂归纳
作业布置 完成同步练习题
22
残犹傲君橙橘
23
赠刘景文
宋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24
荷尽
擎雨盖
25
荷尽已无擎雨盖
26
27
菊 残
28
傲 霜 枝
29
菊残犹有傲霜枝
30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31
32
君王 帝
பைடு நூலகம்=+
君皇
33
一年好景君须记
34
橙黄橘绿
35
最是橙黄橘绿时
36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37
38
赠刘景文
宋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39
秋天真是一个
的季节!
40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41
赠刘景文
宋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人民教育出版社(部编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赠刘景文》这首古诗是作者苏轼送给好友的一首勉励诗。

这首古诗是写秋末的景色,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

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

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并以此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应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

学情分析:
本课学习的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三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学诗经验,但对于诗的意思,诗的意境,并不能领会。

教学时,重点放在古诗意境的理解,不是一字一句的理解,而是明白大致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中,重点指导朗读,让学生读出诗的韵味,读出诗的意境。

教学目标:
1、会认“赠、刘、残、犹、傲、君、橙、橘、”8个生字,会写“赠、刘、盖、菊、残、君、橙”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背诵诗文。

从荷枯、菊败、橙黄、橘绿中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对朋友的勉励。

3、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多元吟诵,练习背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田字格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铺垫,明确背景
1、出示课题:
师:在遥远的九百多年前,北宋年间,有一位年轻人,当时他二十多岁。

有一天,王安石过来视察,他看了这位年轻人作的一首诗,读完之后称赞的不得了,视察的事情连一个字也没有提,还推荐这个年轻人做了当时的教育局局长。

王安石是谁?是当时的大诗人、大文学家,后来还当了北宋时期的宰相。

你一定会想,这个年轻人,王安石这么欣赏他,他一定会大有前途。

不,这个年轻人一直到五十八岁,也就是现在马上要退休的年纪,才只当了一个比年轻时大那么一点点的官。

这个人是谁呢?看老师写他的名字。

相机板书:刘景文
师:在他五十八岁时候,认识了北宋另一位大文学家苏轼,并且和他成为了好朋友。

苏轼知道了他的经历后,送了一首诗给他。

相机板书:赠
2、生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初次感知
1、借助古诗后面的拼音,生将古诗自由读两遍,争取读通读顺。

2、指名同学带读课文中的生字。

师强调易错读音。

3、生齐读生字。

4、指名同学读诗。

5、生齐读古诗。

6、古诗“对对子”游戏:
师:孩子们,读诗不仅要把古诗读通顺,我们还要有所发现。

接下来,老师要和你们玩一个“对对子”的游戏。

(课件出示学生低年级时候学过的关于“对对子”的儿歌,让学生对于“对对子”有一个大概的感知。


师:先来关注这首诗的第一句和第二句。

“对对子”,谁知道它是指什么?(课件出示: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师生互动“对对子”。

请两组同学互动“对对子”。

师:这就是古诗对偶的特点。

师:接下来,还有一首诗,仔细观察,看看能不能和你的同桌对一下。

(课件出示: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同桌互动“对对子”。

请两组同学互动“对对子”。

师:这就是古诗的一个特点,刚刚老师已经提到过,对偶。

7、诗文质疑:
师:接下来,再回到这首古诗上。

一个问题,你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时候?(生回答)
师:其实这首诗里面还有一个字,最能向我们说明这首诗写的时间。

(课件出示:霜)
生观看“霜”的图片。

师补充:一年有四个季节,每个季节有六个节气,看一下,霜降出现在哪个季节?(课件出示:二十四节气表),它在秋天的最后,又在冬天的最开始,我们可以把它叫做深秋,也可以用这个词,一起看老师写。

相机板书:秋末冬初。

生齐读。

师:接下来,还有一个问题,这首诗中写了哪些植物?
(荷、菊、橙、橘)
相机板书,生齐读。

三、图文结合,画中会意
(一)关于“荷”的教学
先看夏日荷图片,(课件出示夏日荷花荷叶图),你看到了什么?(生回答)
师:孩子们,假如你在夏天来荷塘边玩,突然下起了雨,这时候,你会慌忙摘下一顶荷叶来干嘛呢?来当伞。

诗中就有这么一个词,把荷叶写成了雨伞。

哪个词呢?擎雨盖。

生齐读。

这是夏日的荷花,到了秋末冬初时候,就变成怎么样了呢?一起看图回答。

师:对啊,这就是秋末冬初的荷花,看到这样的荷花,你的心情如何?(生回答:伤心、难过、悲伤……)
师:所有的词,在诗人的心中,就化作了一声叹息。

(唉)指名学生带上“唉”字读第一句。

生带上“唉”字齐读第一句。

看老师手势,再读这一句。

(二)关于“菊”的教学
秋末冬初的菊又是怎么样的?(课件出示秋末冬初的菊),你看到了什么?(生回答)
师:是啊!花死了。

但是,我们对比一下,秋末冬初的荷与菊,菊还有一样东西跟荷是不一样的。

(生回答:枝),诗中也用了一个词来写我们刚刚说的。

傲霜枝。

生齐读。

师:那此时作者的心情,你想一想,他的心情肯定比刚刚的要好一点。

那你用什么词对刚刚的“唉”呢?(咦)
指名学生带上“咦”字读第二句。

生带上“咦”字齐读第二句。

生跟着老师的手势再读第二句。

(三)关于“橙、橘”的教学
师:孩子们,看到了此情此景,作为刘景文的好友,苏轼会怎样对他的好友说什么呢?我们一起看下诗的后两句。

生齐读后两句。

师:现在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课件出示橙黄橘绿图)师:假如当你走进这片橘林,这片橙子树时,你会情不自禁的发出一声赞叹。

(哇)
指名生带上这个“哇”字读最后两句。

生带上这个“哇”字一起读最后两句。

师:同学们,一首诗不仅有它的对偶特点,还有它的情感特
点。

有它伤心的一声(唉);有它惊喜的一声(咦);有它赞叹的一声(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