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语感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语文语感培养
2020-12-23
浅谈语文语感培养
叶圣陶先生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语感训练。”《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由此可见,语感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核心,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更重视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
所谓语感,就是读者或听者通过听人讲话或阅读直接感知语言,是学习、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感知力,体现出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我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新的课程理念,从以下几点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感。
一、在诵读中培养语感
要使学生形成语言直觉结构,教师必须加强学生的诵读。诵读这种读书方法,是一种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情,意会其理的综合阅读活动;是从字、词、句到段、篇,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层意思到深层含义、潜在情味的全面感知。使人在反复诵读之中潜心涵泳,捕获作品的艺术形象,明悟作品的思想感情,领略作品的韵味意境,体味作品的奥妙之处,化作者的神气为自己的神气。久之,就会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灵敏的语感。
面对一篇课文,不要急于去分段,概括段落大意,而应要求学生多读几遍课文,这可以放在早读课时间,让学生放声诵读,一方面可以培养普通话,提高阅读速度,另一方面能够使眼、口、耳、脑多种器官并用,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动用的器官越多,效果就越好。所谓“文选烂,秀才半”“书读万遍,其义自见”,说的都是诵读的效果。
二、在想象中培养语感
叶圣陶先生在《文字作品的鉴赏》一文中说,鉴赏文学作品“必
须驱遣我们的想像,”“从文字看出一幅图画”,从文字领会作者所描绘的意境,“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才能“接近作者的旨趣”,否则“如入宝山空手回,结果将一无所得”。
语文教材大多数是文质兼美的记叙文,写人、记事、状物、写景,无不具有生动而具体的形象,这些形象构成了文章真切可感的情境。让学生在反复的阅读中体味言语作品所展现的意象,激发学生自身的形象感,使学生在头脑中再现课文中描写情境,在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中,获得对课文固有的特征的鲜明知觉和强烈感受,从而使语感得到提升。如讲《范进中举》一文时,让学生在头脑中再造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范进借钱应试的窘迫,胡屠户狗血喷头的臭骂,范进中举疯走上集的情境,胡屠户借酒壮胆的尴尬……通过想象所再造的一系列形象在脑子里“活”了起来,学生对这些文字的感受能力也不自然提高了。在教学朱自清散文《春》时,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感受桃花梨花的鲜艳,小鸟虫蜂的音韵,空气的芬芳,泥土的清新。也可以带学生亲身融入大自然的春色之中,然后与课文进行比较,把单调的文字变成生动形象的画面,在大脑的荧光屏上放映出来,这样才能真切感受语言,才容易形成语感。
三、在咬文嚼字中培养语感
高尔基说:“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作者的思路与感情只有借助语言的媒介才能表达出来。所以作者写作时十分注重锤炼语言。古人云:“吟安一个字,拈断数根须。”其推敲字句的艰苦可想而知。这种字斟句酌地锤炼,反复推敲,就是所说的咬文嚼字。通过咬文嚼字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语感,提高他们准确的表达能力。
课文是进行语言教学的主要教材,对于课文中一些关键的字词、优美的句子,应该咬文嚼字,体会其中滋味。诸葛亮《出师表》中多次使用“宜”与“不宜”这对语气不太客气的`反义词,如“诚宜开张圣听”,“不宜妄自菲薄”;“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不宜偏私”等等,似乎与臣子对皇帝说话的语言不符。但是只要了解刘备临终前对儿子刘禅说的话:“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我们便能发现诸葛亮正是以父辈的真诚在谆谆告诫刘后主,字字句句都流露出他“鞠
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赤诚,“忠”的意识渗透全文。如《我的老师》第3段中“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一句中,作者用“狡猾”写孩子的目光,当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境体味出:“狡猾”一词不仅毫无牵强附会之感,反而使这个本属贬义的形容词平添了机警、聪慧和乖巧的词义。
四、在语言积累和运用中培养语感
只有充足的语言材料的积累,才有说和写的语言仓库。指导学生驰骋书林文苑,要做有心人。精粹诗文勤搜集,报章时文广涉猎,工词丽句常摘抄,处处留心学语言。只要积之于平时,才能用之于及时。苏东坡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荀子也说过:“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就是讲的积累的功效。语言材料积累多了,那里还有说不出来话写不出来文的呢?
在积累语言材料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学会转化运用,只有让学过的东西流之于口头、笔端,才能够记得牢,才能在表达上见成效。
在课堂上,进行口头造句训练、口头作文训练、口头讲故事训练等,最常用的是对学生进行复述训练,教师可利用上课开始的3—5分钟时间,让学生轮流到讲台前给全班同学复述一条当天广播新闻,或者复述小故事。这样,既训练了学生听说能力,也培养了语感。
凡是学过一篇好文章,除读读想想外,还要加强仿作练笔实践。坚持写读书笔记,可以用读后感的方法培养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用写故事梗概的方法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用模仿写片断来实现知识的迁移。学生可以在自己练笔的过程中,从遣词造句到布局谋篇,都认认真真的思考,斟酌,反复修改,亲自实践,凭自己已有的语感开始训练,到自己满意时为止,这样感受深、体会深、记忆深。每练一次,改一次,语感就加强一步。长此以往,何愁语感之不强?
语感虽然有不可捉摸性,但绝对不是不可知的东西,只要我们每位语文老师积极探索语感培养的途径,为学生创设语言实践的机会,学生的语感能力就能不断获得升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