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秋浦歌》赏析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全诗翻译赏析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全诗翻译赏析《秋浦歌十七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
这组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作者再游秋浦(今安徽贵池西)时。
全诗内容丰富,情感深厚,从不同角度歌咏了秋浦的山川风物和民俗风情,同时在歌咏中又或隐或现地流露出忧国伤时和身世悲凉之叹。
秋浦歌十七首李白其一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
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
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
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
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
其二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
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
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
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
其三秋浦锦驼鸟,人间天上稀。
山鸡羞渌水,不敢照毛衣。
其四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
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
其五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
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
其六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
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
其七醉上山公马⑵,寒歌宁戚牛⑶。
空吟白石烂⑷,泪满黑貂裘⑸。
其八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⑹。
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枝⑺。
其九江祖一片石⑻,青天扫画屏。
题诗留万古,绿字锦苔生。
其十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
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
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
其十一逻人横鸟道⑼,江祖出鱼梁⑽。
水急客舟疾⑾,山花拂面香。
其十二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⑿。
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
其十三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其十四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⒀,歌曲动寒川。
其十五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⒁。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⒂。
其十六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
妻子张白鹇⒃,结罝映深竹⒄。
其十七桃波一步地⒅,了了语声闻。
黯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
注释:⑴秋浦:唐时属池州郡。
故址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
⑵山公:指山简。
⑶宁戚:春秋时卫国人。
⑷白石烂:宁戚《放牛歌》中有“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逢尧与舜禅”之句。
⑸黑貂裘:《战国策·秦策》载,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
⑹水车岭:《贵池志》载,贵池西南七十余里有水车岭。
古诗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翻译赏析
古诗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翻译赏析《秋浦歌·白发三千丈》是唐朝文学家李白所著。
其全文古诗如下: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前言】《秋浦歌十七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
这组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作者再游秋浦(今安徽贵池西)时。
全诗内容丰富,情感深厚,从不同角度歌咏了秋浦的山川风物和民俗风情,同时在歌咏中又或隐或现地流露出忧国伤时和身世悲凉之叹。
【注释】⑴秋浦:唐时属池州郡。
故址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
⑵山公:指山简。
⑶宁戚:春秋时卫国人。
⑷白石烂:宁戚《放牛歌》中有“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逢尧与舜禅”之句。
⑸黑貂裘:《战国策·秦策》载,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
⑹水车岭:《贵池志》载,贵池西南七十余里有水车岭。
⑺寄生:一种植物,其根部不扎在土里而依附在松树、杨树等枝杈上,靠吸取这些树的养分而存活。
⑻江祖一片石:《一统志》载,江祖山,在贵池西南二十五里处,一石突出水际,高数丈,名曰江祖石。
⑼逻人:今称逻人矶,乃江边一巨石。
人:一作“叉”。
⑽鱼梁:地名,在逻人矶附近。
⑾舟:一作“行”⑿平天:湖名,旧址在贵池西南的齐山脚下。
⒀赧(nǎn):原指因害羞而脸红。
这里是指炉火映红人脸。
⒁个:如此,这般。
⒂秋霜:形容头发白如秋霜。
⒃白鹇(xián):大型鸟类,也叫“白雉“。
【翻译】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才长得这样长。
不知在明镜之中,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
【赏析】第十五首诗,是组诗中流传最广的一首。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劈空而来,似大潮奔涌,似火山爆发,骇人心目。
单看“白发三千丈”一句,真叫人无法理解:白发怎么能有“三千丈”呢?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豁然明白,原来“三千丈”的白发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长。
愁生白发,人所共晓,而长达三千丈,该有多少深重的愁思。
十个字的千钧重量落在一个“愁”字上。
以此写愁,匪夷所思。
奇想出奇句,不能不使人惊叹诗人的气魄和笔力。
李白秋浦歌原文注释及赏析
秋浦歌 秋浦锦驼鸟 秋浦锦驼鸟1,人间天上稀。
山鸡2、羞渌水,不敢照毛衣3。
【注释】 1、驼鸟:亦名楚雀。
《海录碎事》:“驼鸟出秋浦,如吐绶鸡,背部大红色。
” 2、山鸡:即野鸡,又名雉。
《博物志》载,山鸡有美丽的羽毛,终日在水边照影,欣赏自己的美色,目眩即溺死水中。
3、不敢照毛衣:是说山鸡看见鸵鸟那么美丽,自愧不如,不敢在清澈的水边照影。
秋浦多白猿 秋浦多白猿,超腾1、若飞雪。
牵引条上儿2,饮弄水中月。
【注释】 1、超腾:跳跃飞腾。
2、条上儿:枝条上的小猿。
【赏析】 在安徽省南部,江水从西南向东北流淌。
在长江南岸,九华山的西麓,斜躺着池州城。
出了池州城,逆着江水往南走,一百公里长的秋浦河蜿蜓流淌,它穿过九华山的余脉,一直伸到黄山南部的山岭中。
就在这条河上,一千多年前,诗仙李白写下了组诗《秋浦歌》十七首。
而今,虽然经济驱动让两岸的树木遭到丧心病狂的砍伐,而裸露的黄色山体仍可辨识过去。
好吧,让我们坐上竹排,重温当年诗人的足迹。
传说当地有一种鸟,长得很漂亮,以至于美丽的山鸡都不敢临流照影。
这种鸟叫驼鸟,李白亲眼见过,并把它写进诗里,这就是秋浦歌第三首。
驼鸟当然漂亮,但山鸡羽毛斑斓,也很美丽。
说山鸡见驼鸟比自己还好看,羞愧得不敢照镜子,是诗人赋予动物以人类自知之明的特征,是拟人。
但这样一来,写活了山鸡临流照影时,似乎羞涩的神态,也衬托了驼鸟。
那时候,秋浦水清澈见底,羽毛好看的鸟儿竞相临水照影,不住地引起路过此地的诗人的赞叹。
当时的秋浦还有很多白猿,白得就像洁白的雪花。
它们呼朋引伴,追逐嬉闹,就像天上突然下起一阵大雪。
李白《秋浦歌》第五首就为它们而作。
这首诗的前两句给人一幅群猿嬉戏图,用“超腾”形容白猿动作的敏捷和爆发力,动感极强。
最后两句撷取群猿场面中的片段,画龙点睛,把群猿嬉戏的场景具体化。
动物没有人类的智慧,但一样富于骨肉之爱,于是大爱的诗人偏偏把它写进诗中;而且正因为动物没有人类的智慧,老少猿儿饮水弄月的无知才被认真的诗人挖掘出自然之真美。
李白《秋浦歌》的意思及赏析
李白《秋浦歌》的意思及赏析
秋浦歌(其十五)
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①似个②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①缘:因为。
②个:这样。
白发长有三千丈,这是因为我的愁绪也这样的长。
对镜自照,入眼的是一个白头,到底是哪里来的重重心事,让我的头发染上了秋霜。
【白发之美】
李白在《将进酒》中说:“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白发是他常用的一个意象,因为我们常会将它与愁绪、沧桑联想到一起。
在《秋浦歌》中,他将自己的发白写成三千丈,也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愁绪像三千丈白发一样的长。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有谁
知道三千丈的距离有多远呢?这样奇特的想象,让人深感诗人的愁苦之情。
【赏析】
诗人说自己愁绪如三千丈的白发,又说对镜自视的时候,也很好奇到底是哪里来的“秋霜”,总之为什么愁白了头,没有明说。
因为这种愁绪是来自政治上的失意,但又不好明说出来,以免触怒了权贵,惹上不必要的麻烦。
在写作中,有时候会有不便于明说的事情,这时就要隐去不提,像《秋浦歌》这样,留下空白让读者来完成。
【启示】
孔子说如果四十岁还没有闻名,这个人就没有什么希望了。
李白做这组诗的时候,已经五十岁了,但在政治上还是默默无闻。
想到自己年事已高,他不禁满怀愁绪。
人到中老年的时候,常会回过头来总结自己的一生,这时如果能有一些成就,才会稍感欣慰。
但很多人在年轻时不曾想过要向后看,也就没有压力和动力。
其实不仅在老年时要总结,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要去反省,才能进步。
古诗秋浦歌·秋浦千重岭翻译赏析
古诗秋浦歌·秋浦千重岭翻译赏析《秋浦歌·秋浦千重岭》作者为唐朝诗人李白。
其古诗全文如下: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
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枝。
【前言】《秋浦歌·秋浦千重岭》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秋浦歌十七首》的第八首。
这一首诗是咏秋浦的水车岭。
全诗以夸张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描绘水车岭陡峻奇险之景,动静相成,虚实相生。
【注释】⑴秋浦:县名,唐时先属宣州,后属池州,即个安徽贵池县。
县境内有秋浦水,县因以得名。
⑵水车岭:在今安徽池州市城南桃坡乡龙舒河畔。
其峭壁临渊,奔流钻海声,故名水车岭。
水车岭周围山峰奇秀、怪石峥嵘,风景奇特。
【翻译】在秋浦的干重山岭中,唯有水车岭的风景最为奇特。
天空好像要随着大石一道倾倒下来,山石上的松萝兔丝在顺水飘拂。
【赏析】李白一生好入名山大川游,探奇揽胜之心异常强烈。
他在秋浦游览时间较长,对其风光景物兴趣颇浓。
在《秋浦歌十七首》前七首中,除了明显抒情之作,已经收录了秋浦之猿,秋浦锦驼鸟、秋浦花等。
这一首是咏秋浦的水车岭。
据《贵池县志》载:秋浦“长八十余里,阔三十里,四时景物,宛如潇湘洞庭。
”秋浦县因秋浦水而得名,其可供游览之处也应集中于“宛如潇湘洞庭”的水泽地区。
然而这里却明确写出,在秋浦众多的山岭之中,属水车岭最为奇特。
此语一出,即费琢磨:水车岭奇在哪里呢?是它的形状特殊如水车才称水车岭吗?“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
”语言质朴,起得平淡。
虽如随口而出的叙述,却给读者造成悬想,吸引了人们好奇探奇的心理。
所以诗起笔不凡,似平实奇。
水车岭得名不在形状,而在声音。
据《贵池志》载:“县西南七十里有姥山,又五里为水车岭,陡峻临渊,奔流冲激,恒若桔槔之声。
”桔槔也叫吊杆,是一种原始的提水工具,其作用与水车同。
因岭下急流日夜冲击山崖,总是发出有节奏的如水车汲水般的声响,所以称这座岭为水车岭,确是奇特有趣。
然而水车岭之奇不止于此,或者说更重要的不在得名。
天倾欲堕石”,诗人以极度夸张之笔描写了水车岭的陡峻奇险之状。
古诗秋浦歌·秋浦田舍翁翻译赏析
古诗秋浦歌·秋浦田舍翁翻译赏析
《秋浦歌·秋浦田舍翁》作者为唐朝诗人李白。
其古诗全文如下: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
妻子张白鹇,结罝映深竹。
【前言】《秋浦歌·秋浦田舍翁》是唐代诗人李白组诗《秋浦歌十七首》的第十六首。
全诗内容丰富,情感深厚,从不同角度歌咏了秋浦的山川风物和民俗风情,同时在歌咏中又或隐或现地流露出忧国伤时和身世悲凉之叹。
【注释】⒃白鹇:大型鸟类,也叫“白雉“。
⒄罝:捕捉兔子的网,泛指捕鸟兽的网。
【翻译】秋浦的田舍老翁,为捕鱼而睡在水上的船中。
他的妻子在竹林深处张结鸟网,捕捉林中的白鹇。
【赏析】第十六首诗,李白用一种极为欣赏的眼光,再现了秋浦人家的生活情调:渔家在夜以继日地打鱼,而他的妻子也不肯闲着,在竹林深处,张网捕鸟。
一家人都在为着生活而忙碌,但是心态却是非常平和的,这首被人赞为颇有王维《辋川诗》格调的诗作,显然是在一种轻松自在的心境下创作出来的。
正是这种不断地自我更新,不断地接受新事物的健康心理,才使得李白不论身处何地,都能写出脍炙人口的华彩辞章来的重要主观因素。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古诗秋浦歌·两鬓入秋浦翻译赏析
古诗秋浦歌·两鬓入秋浦翻译赏析《秋浦歌·两鬓入秋浦》作者为唐朝诗人李白。
其古诗全文如下: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
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
【前言】《秋浦歌·两鬓入秋浦》是唐代诗人李白组诗《秋浦歌十七首》的第四首。
全诗内容丰富,情感深厚,从不同角度歌咏了秋浦的山川风物和民俗风情,同时在歌咏中又或隐或现地流露出忧国伤时和身世悲凉之叹。
【翻译】入了秋浦之境,一个早晨就愁白了我的双鬓。
那凄切的猿声,叫得将我满头的白发郡成了纷乱的素丝。
【赏析】全诗描绘的诗人形象是满腹忧郁,形容枯槁,白发苍苍的孤苦老人。
盛年不再的李白,是怀着失意的心情来到秋浦的,虽然是刚过“知天命”的年纪,可是好像一下子白发就全白了。
在此诗的开头,他说自己是“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
听起来似乎觉得原来还李白一直是两鬓青丝,但到了秋浦之后,没有想到竟然会在一天早上起来之后,发现两鬓已经白发苍苍了!“一朝”极言头发白得之快,简直出乎意料之外,言下之意,还真有点当年伍子胥过不去昭关,一夜之间,就把头发愁白了的味道,但是伍子胥是心急火燎,李白却并不着急赶到哪里去,而且,也不像伍子胥那样过不了昭关就有性命之忧,但是又为什么白了头发呢?李白在惊异之余,给自己找了一个看上去说得过去的原因:“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
”中国古代的文人一听到猿声,马上就会愁肠百结的,这其中的例外恐怕还只有李白一人,不过那也是他晚年在长流夜郎的途中,在三峡中得到大赦,乘舟东归的时候,曾经欢快地写到“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可是在眼下,他可没有这么好的心情,猿声一“催”,他满头的青丝,不管是长是短,统统白了,这个“催”字可谓是用得惊心动魄,本来头发就在一夜之间白了,那里还禁得住猿声的催促!这首诗由于用了“一朝”和“催”这两个词来着重强调自己头发白得异乎寻常地快,不由得让人想到他在《将进酒》中的名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首诗的表层意义是诗人对进入暮年的喟叹,深层意义是抒发一种匡时济世之大志而又无门可报,欲罢而又不能的矛盾情怀。
秋浦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秋浦歌原文翻译及赏析秋浦歌原文翻译及赏析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作品《秋浦歌》由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秋浦歌》是组诗,共计十七首。
作者运用了浪漫夸张的手法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苦衷。
以下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秋浦歌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秋浦歌原文翻译及赏析1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古诗简介《秋浦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
本诗为其中流传最广的第十五首。
这组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作者再游秋浦(今安徽贵池西)时。
全诗内容丰富,情感深厚,从不同角度歌咏了秋浦的山川风物和民俗风情,同时在歌咏中又或隐或现地流露出忧国伤时和身世悲凉之叹。
译文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才长得这样长。
不知在明镜之中,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注释个:如此,这般。
秋霜:形容头发白如秋霜。
赏析“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劈空而来,似大潮奔涌,似火山爆发,骇人心目。
单看“白发三千丈”一句,真叫人无法理解:白发怎么能有“三千丈”呢?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豁然明白,原来“三千丈”的白发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长。
愁生白发,人所共晓,而长达三千丈,该有多少深重的愁思。
十个字的千钧重量落在一个“愁”字上。
以此写愁,匪夷所思。
奇想出奇句,不能不使人惊叹诗人的气魄和笔力。
古典诗歌里写愁的取譬很多。
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说:“诗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云:‘忧端如山来(按:当作“齐终南”),澒洞不可掇’;有以水喻愁者,李颀云:‘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
”李白独辟蹊径,以“白发三千丈”之长喻愁之深之重。
人们不但不会因“三千丈”的无理而见怪诗人,相反会由衷赞赏这出乎常情而又入于人心的奇句,而且感到诗人的长叹疾呼实堪同情。
人看到自己头上生了白发以及白发的长短,是因为照镜而知。
首二句暗藏照镜,三四句就明白写出:“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霜色白,以代指白发,似重复又非重复,它并具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不是白发的“白”字所能兼带。
《秋浦歌·白发三千丈》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秋浦歌·白发三千丈》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诗的开篇“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用极度夸张的手法描绘了白发的长度,将其比喻为三千丈,突出了忧愁的深重。
三千丈的白发,是多么惊人的数字,它不仅仅是对现实中白发的描写,更是对诗人内心忧愁的一种象征。
这种夸张的手法,使读者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接下来的“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则通过对明镜中白发的描写,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忧愁。
诗人在镜中看到自己的白发,不禁发出疑问,这满头的秋霜是从何处而来?这里的“秋霜”既指自然中的秋霜,也暗指诗人内心的忧愁和衰老。
诗人意识到自己的年华已逝,却一事无成,心中充满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自己命运的无奈。
整首诗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时光的感慨。
白发三千丈的夸张描写,凸显了诗人内心的忧愁和痛苦,而不知明镜里的疑问,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
诗人将自己的忧愁与秋霜联系在一起,使情感更加深沉。
从艺术手法上看,这首诗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通过将白发比作秋霜,诗人成功地将抽象的情感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使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此外,诗中的对仗工整,语言流畅,也体现了李白诗歌的高超艺术水平。
从内涵上看,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在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对自己功业未就的焦虑,以及对人生意义的追求。
同时,诗中也蕴含了对社会不公和人生苦难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秋浦歌·白发三千丈》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李白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让人们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忧愁和无奈。
它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朵奇葩,值得我们反复品味和欣赏。
秋浦歌全诗翻译赏析
秋浦歌全诗翻译赏析(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文言文、现代文、教案设计、文案大全、作文大全、词语、成语、范文、读后感、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classical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teaching plan design, copy collection, composition collection, words, idioms, model essays, post-reading commen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秋浦歌全诗翻译赏析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合称为“大李杜”。
李白的诗《秋浦歌》
李白的诗《秋浦歌》李白的这首《秋浦歌》家喻户晓,全诗主要描写了什么内容?秋浦歌(其十五)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注释】1、个:如此,这般。
2、秋霜:形容头发白如秋霜。
【白话翻译】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才长得这样长。
不知在明镜之中,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写作背景】秋浦,唐代池州郡属县,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因境内有秋浦水而得名,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
李白一生三次游秋浦,留下七十余篇佳作。
这十七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三载(754)第二次游秋浦时期(一说为天宝十二载)。
当时李白因受谗遭疏离开长安已经十年。
在这十年中,李白云游天下,四海为家,北上燕、赵,南下江、淮;其中不乏痛快欢畅的时候,特别是曾和杜甫两人携手同游梁、宋,把酒论诗,快意非常。
不过,他在秋浦时的心情并不太好。
天宝十二载(753),他曾北游幽蓟,亲见安禄山势力坐大,君王养痈已成。
此时他正是怀着极其悲愤的心情再游江南的。
【赏析】这是一首抒愤诗。
诗人以奔放的激情,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塑造了“自我”的形象,把积蕴极深的怨愤和抑郁宣泄出来,发挥了强烈感人的艺术力量。
“白发三千丈。
白发哪能有三千丈长呢?李白咏庐山瀑布为“飞流直下三千尺”,已是奇语不凡;而这里咏白发,竟说白发比庐山瀑布更长十倍,大胆夸张,非李白莫敢。
至于像李白的“白发三千丈”,虽然看似无理(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云:“‘白发三千丈”,其句可谓豪矣,奈无此理何?”),却完全符合诗人感情的真实。
诗人说:“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显然,诗人不是说白发真有三千丈长,而是说愁长;因为忧愁生白发,所以白发像有三千丈长一般。
这样写,既准确地表达了诗人内在感受的真实性,又巧妙地赋予诗歌外在形象以更大的感染力。
这样的夸张不但不虚妄,而且很有分寸;正如刘勰《文心雕龙·夸饰篇》所说:“使夸而有节,饰而不诬,亦可谓之懿也。
”如果说首两句劈空而来,显得有点突兀,那么末两句索性明言。
古诗秋浦歌·秋浦锦驼鸟翻译赏析
古诗秋浦歌·秋浦锦驼鸟翻译赏析《秋浦歌·秋浦锦驼鸟》作者为唐朝诗人李白。
其古诗全文如下:秋浦锦驼鸟,人间天上稀。
山鸡羞渌水,不敢照毛衣。
【前言】《秋浦歌·秋浦锦驼鸟》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秋浦歌十七首》的第三首。
这是一首具有寓意的咏物诗。
此诗正面赞美秋浦的锦驼鸟,而以山鸡作为陪衬,但对后者并无贬意。
【注释】⑴秋浦:县名,唐时先属宣州,后属池州,即个安徽贵池县。
县境内有秋浦水,县因以得名。
⑵锦驼鸟:又名楚雀。
体长尺余,毛色美丽,羽有金光,秋浦多产之。
⑶山鸡:全身红黄色,有黑斑,尾长三尺余,有彩色斑纹,尾长三尺,领下青白。
即锦鸡,又称野鸡。
雄者毛极美。
张华《博物志》云:“鸡有美毛。
自爱托色,终日映水,目眩则溺死。
”渌水:清澈的水。
【翻译】秋浦产一种锦驼鸟,其羽毛之美,为人间天上所少有。
以美丽著称的山鸡,见了它也羞得不敢走近水边映照自己的华美的羽毛。
【赏析】唐武宗会昌年间,诗人杜牧曾任池州刺史,在这里他也留下不少诗篇。
《池州送孟迟先辈》有云:“秋浦倚吴江,去楫飞青鹘,溪山好画图,洞壑深闺闼:竹风森羽林,花坞团宫缬”。
既有大江清溪,林麓峰峦,又有洞壑芳林,花坞修竹。
可知这里距李白一百年后,仍是山水如画,景色清幽的地方。
在《秋浦歌》组诗的第三首中,诗人写了一种美丽的小鸟,绘出一幅乡俗画。
“驼鸟”,状如吐绶鸡,翎下青黄相映若垂绶,羽毛很美,中矰弋则守死不动。
宋人叶廷珪《海录碎事》谓“驼鸟出秋浦”。
这里“锦”字状之。
“锦”者,通称用彩色经纬丝织出各种图案花纹的丝织品。
又因锦为美物,故以喻鲜美的色彩。
如言“锦笺传草春词好,银烛烧花夜枕安”(郭钰《和寄龙长史》)。
次句以“人间天上稀”径直赞其美艳绝伦。
杜甫《赠花卿》诗先写乐声的悠扬美妙,高入云霄:“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接着再作渲染“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虽所咏不同,但从艺术的构架说,此诗以简驭繁,关键在首句涵溶丰富,驼鸟本就美丽,又以“锦”字状之,因此人间天上皆难见。
李白《秋浦歌》赏析
李白《秋浦歌》赏析《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秋浦歌十七首》中的第十四首。
此诗是颂赞冶炼工人的正面作品,诗人饱含激情,唱出了一曲劳动者的颂歌,因其在浩瀚如烟的古典诗歌中较少见而更加珍贵。
全诗展示了一幅瑰玮壮观的秋夜冶炼图。
在诗人的画笔下,光、热、声、色交织辉映,明与暗、冷与热、动与静烘托映衬,鲜明、生动地表现了火热的劳动场景,酣畅淋漓地塑造了古代冶炼工人的形象,确是古代诗歌宝库中放射异彩的艺术珍品。
作品原文秋浦歌⑴炉火照天地⑵,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⑶,歌曲动寒川。
词句解释⑴秋浦:县名,唐时先属宣州,后属池州,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
秋浦因流经县城之西的秋浦河得名。
⑵炉火:唐代,秋浦乃产铜之地。
此指炼铜之炉火⑶赧郎:红脸汉。
此指炼铜工人。
赧:原指因羞愧而脸红,此指脸被炉火所映红。
白话译文炉火照彻天地,紫烟中红星乱闪。
炼铜工人在明月之夜,一边唱歌一边劳动,他们的歌声响彻了寒峭的山谷。
创作背景明嘉靖、万历等《池州府志》、《贵池县志》记载了李白游秋浦的过程和他的名作《秋浦歌十七首》。
贵池县(今池州市贵池区),唐时名秋浦县,因境内秋浦河而得名。
李白一生,酷爱名山秀川,曾于天宝、上元年间,先后五次到秋浦,足迹踏遍九华山和秋浦河、清溪河两岸,留下了几十首诗篇,其中名篇颇多。
《秋浦歌十七首》是李白游秋浦时写下的代表作,组诗的写作时间约在唐天宝八年至十四年(749~755)李白三次游秋浦期间。
一说此诗大约天宝十二年(753年)。
作品鉴赏在这首诗里,诗人饱含激情,唱出了一曲劳动者的颂歌,这在唐诗中是不多见的,因而弥足珍贵。
炉火,旧注有的解释为炼丹之火,有的说是渔人之火,这些说法都不妥当。
清人王琦认为是冶铸之火,这个看法得到普遍的认同。
因为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秋浦多矿,尤产银产铜。
冶炼之炉火,红光冲天,故能照耀天地。
紫烟独具色彩的美感。
李白喜用此词。
如“身披翠云裘,袖拂紫烟去”,“素手掏青霭,罗衣曳紫烟”,以及著名的“日照香炉生紫烟”等等。
《秋浦歌》原文注释及简析
《秋浦歌》
唐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注词释义】
秋浦:在今安徽池州市贵池区西南。
唐时是著名产铜、银的地方。
缘:因为。
秋霜:秋天的白霜,这里用来形容白发。
似个:这个。
【古诗今译】
我头上的白发长到三千丈!只因我心中的愁绪也这样长。
对着明亮的镜子,我的头发白得像秋霜。
我真不知道哪里弄来这模样。
【名句赏析】——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这首诗采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衷。
首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似乎不近情理,一个人七尺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根本不可能。
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才豁然明白,因为愁思像这样长。
“缘”,因为;“个长”,这么长。
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
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
诗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于是这三千丈的白发很自然地被理解为
艺术的夸张。
后两句“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是说:照着清亮的铜镜,看到自己萧萧白发,简直没法知道自己的头发怎么会变得这样的白。
通过向自己的提问,进一步加强对“愁”字的刻画,抒写了诗人愁肠百结难以自解的苦衷。
“秋霜”代指白发,具有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末年,这时候唐王朝政治腐败,诗人对整个局势深感忧虑。
此时,李白已经五十多岁了,理想不能实现,反而受到压抑和排挤。
这怎不使诗人愁生白发,鬓染秋霜呢?。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全诗翻译赏析
李白《秋浦歌》全诗翻译赏析《秋浦歌十七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
这组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作者再游秋浦(今安贵池西)时。
全诗内容丰富,情感深厚,从不同角度歌咏了秋浦的山川风物和民俗风情,同时在歌咏中又或隐或现地流露出忧国伤时和身世悲凉之叹。
秋浦歌十七首李白其一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
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
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
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
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
其二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
清溪非陇水,作断肠流。
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
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
其三秋浦锦驼鸟,人间天上稀。
山鸡羞水,不敢照毛衣。
其四两入秋浦,一朝飒已衰。
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
其五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
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
其六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
山川如县,风日似长沙。
其七醉上山公马⑵,寒歌宁戚牛⑶。
空吟白石烂⑷,泪满黑貂裘⑸。
其八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⑹。
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枝⑺。
其九江祖一片石⑻,青天扫画屏。
题诗留万古,绿字锦苔生。
其十千千石树,万万女贞林。
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
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
其十一逻人横鸟道⑼,江祖出鱼梁⑽。
水急客舟疾⑾,山花拂面香。
其十二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⑿。
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
其十三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其十四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⒀,歌曲动寒川。
其十五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⒁。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⒂。
其十六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
妻子张白⒃,结映深竹⒄。
其十七桃波一步地⒅,了了语声闻。
黯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
注释:⑴秋浦:唐时属池州郡。
故址在今安省贵池县西。
⑵山公:指山简。
⑶宁戚:春秋时卫国人。
⑷白石烂:宁戚《放牛歌》中有“南山,白石烂,生不逢尧与舜禅”之句。
⑸黑貂裘:《战国策·秦策》载,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
⑹水车岭:《贵池志》载,贵池西南七十余里有水车岭。
⑺寄生:一种植物,其根部不扎在土里而依附在松树、杨树等枝杈上,靠吸取这些树的养分而存活。
《秋浦歌》李白古诗赏析
总结评价
05
《秋浦歌》的艺术成就与影响
丰富的想象力
李白在《秋浦歌》中展示了丰富的想象力,运用了独特的比喻和描绘手法,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独特的语言风格
李白的语言风格在《秋浦歌》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他的用词精炼、生动,如“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深刻的情感表达
《秋浦歌》表达了李白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情感,如“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秋浦歌》的文学贡献与启示
文学价值
《秋浦歌》是李白创作的经典之作,具有极 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启示作用
《秋浦歌》中的思想和情感表达对读者有启 示作用,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人生和世
界。
《秋浦歌》在李白诗歌中的地位与价值
重要地位
《秋浦歌》在李白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02
秋浦是李白经常游历的地方, 他在那里留下了多首脍炙人口 的诗歌。
03
《秋浦歌》描写了秋浦的美丽 景色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展 示了李白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 敏锐感受和独特的审美观。
李白的诗歌风格与特点
李白的诗歌风格以豪放、奔放著称, 他善于运用夸张、想象等手法,将情 感和景物融为一体,使诗歌具有强烈 的感染力和生命力。
02
李白一生狂放不羁,追求个性的自由和精神的解放,他 的诗歌也因此充满了激情和想象力,具有强烈的个性和 独特性。
03
李白的诗歌创作涉及了多种题材和风格,包括山水诗、 边塞诗、送别诗等,其中以山水诗最为出秋浦歌》是李白在秋浦(今 安徽贵池)时所写的一首五言 古诗,创作时间大约在盛唐时 期。
《秋浦歌》的文学价值与地位
独特的艺术风格
秋浦歌意思和全诗
秋浦歌意思和全诗一、原文:《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二、衍生注释:1. “秋浦”:这是一个地名,在今天的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
2. “三千丈”:这并不是实际的长度,是极度的夸张手法,用来形容白发之长,强调忧愁之深。
3. “缘”:因为。
表示白发长的原因是忧愁。
4. “个”:如此,这般。
“似个长”就是像这样长。
5. “秋霜”:在这里用来比喻白发,因为秋天的霜是白色的,和白发的颜色一样,形象地写出了头发的花白。
三、赏析:1. 主题和情感- 主题是诗人表达内心深处的忧愁。
从诗中白发三千丈的夸张描写就可以看出,这忧愁的程度是极其深的。
诗人对着镜子看到自己的白发,发出无限的感慨。
- 情感上,充满了深深的哀怨和对时光流逝、经历坎坷的愁绪。
这种忧愁可能源于诗人仕途的不顺、生活的漂泊等。
2. 表现手法- 夸张是这首诗最明显的表现手法。
“白发三千丈”简直是惊天之笔,一下子就抓住了读者的眼球。
谁能有三千丈的白发呢?但正是这种夸张,将无形的愁绪给具体化、形象化了,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诗人内心忧愁的深重。
- 对比也有所体现,例如白发与明镜里的形象对比,凸显出诗人对自己容颜变化的惊讶和愁苦。
四、作者介绍: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他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他一生渴望入仕,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但仕途坎坷。
他游历四方,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作。
他的诗风豪放飘逸、意境奇妙,善用夸张、比喻等手法,就像这首《秋浦歌》中的“白发三千丈”就是典型的夸张诗句。
他的诗歌题材多样,有送别诗、山水诗,也有表达自己壮志情怀和忧愁情感的诗。
五、运用片段:1. 在一个老同学聚会上,老张一脸沧桑,对着镜子自嘲地说:“我现在就像李白诗里说的‘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头发白得这么快,肯定是愁工作愁的。
”大家哄堂大笑之后,又都陷入了对生活压力的感慨之中。
2. 语文课堂上,李老师在讲解夸张的修辞手法时,就举了李白《秋浦歌》中“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例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秋浦歌》赏析
《秋浦歌》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题材取材自中国传统文化,融入
了自然风光和情感抒发,是一篇优秀的古典诗歌。
本文将从李白描写
秋景的细腻和充满感情的描写入手,进一步分析该诗歌的艺术特点。
诗歌的意境
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也是一个富有情感的季节。
在《秋浦歌》中,李白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营造出了一种凄凉而又美丽的意境。
诗开篇即写“桂花秋月两相和”,这句诗句在语言上相当优美,构成了互相呼应的意境,也映射了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
接下来的描写中,李
白又表现出了敏锐的洞察力和细腻的感受,将自然景观的细节展现了
出来,让人连呼“如画”。
同时,诗歌中也流露出了人生的哲理。
李白在写“若乃一曲我心清,不须悲伤自老情”时,表达出了对生命的深刻感悟。
再加上最后一句“白发三千丈”,这句话不仅表现出了诗人的沧桑和寂寞,也体现出了诗人
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
诗歌的情感
《秋浦歌》的整个篇章都充满了浓郁的情感色彩。
从描绘自然景观
的“荷叶上露滴,菊花边泪流”,到诗歌结尾的“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都能感受到李白深深的思念和无可奈何的伤感。
特别是“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眷恋,同时也折射出他
对现实生活的迷惘。
这种复杂而又矛盾的情感,让诗歌更显深邃和富有内涵。
诗歌的表现技巧
李白的《秋浦歌》不仅在情感和意境上独具匠心,诗歌的表现技巧也是相当值得探究的。
李白在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上做得非常娴熟。
比如,他用“秋霜冷落清溪静,蒹葭摇曳秋影重”来描绘秋天的寂寥和凄凉,用“荷叶上露滴,菊花边泪流”来表现花卉在秋季里的凋零和哀伤,更是将自然景观和情感映射得完美无瑕。
另外,李白的诗中也运用了大量的主观描写,比如“逆流澹寂深,空水共澄明”,“夕霞出山峦,昏鸟飞树梢”,这些描写不仅让人感受到了秋季天色中的美景,更能感受到李白对这些景物的热爱。
诗歌的艺术特点
李白的《秋浦歌》堪称是一篇典型的诗经体诗歌。
它的诗意和意境都与古典诗歌中的“性灵论”和“物我两忘”大有关联。
诗歌中所描绘的自然风景和情感,相辅相成,且均具有强烈的生命力和感染力,这反映了李白在创作和艺术上的独特眼光。
此外,《秋浦歌》还有很强的音乐性和节奏感,读起来顺畅、抑扬顿挫、极具韵律美感。
这也与李白曾经的职业身份有关,他是一位善于歌咏和歌唱的诗人。
总之,《秋浦歌》是一首形式完美、情感真挚的古典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折射出人生的沧桑和寂寞,并彰显出了诗人的生命力和艺术才华。
人类的文化生产始终离不开诗歌这个最原初的艺术形
式,它以独特的方式表现并记录了人类深邃而又奇妙的心灵世界,能够激起读者的共鸣,也是诗歌魅力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