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治疗眩晕症

合集下载

中医治疗眩晕医案

中医治疗眩晕医案

中医治疗眩晕医案
患者李某,女,56岁,长期患有高血压,近期因情绪激动,突然出现头晕目眩,视物旋转,恶心呕吐,不能进食,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中医诊断为眩晕病,痰瘀互结证。

治疗原则为化痰祛瘀,平肝熄风。

治疗方法:
中药汤剂: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中药颗粒剂:丹参饮、血府逐瘀颗粒。

中药膏方:阿胶膏、山楂荷叶膏。

针灸治疗:百会、风府、太阳、内关、足三里等穴位。

推拿按摩:头部按摩、颈部按摩。

食疗:山楂荷叶茶、菊花枸杞茶、芹菜汁等。

经过一周的治疗,患者头晕目眩症状明显减轻,恶心呕吐消失,食欲恢复。

继续治疗一周,患者病情基本稳定,生活恢复正常。

中医治疗眩晕的方法多样,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此医案中,针对患者的痰瘀互结证,采用化痰祛瘀、平肝熄风的治疗原则,综合运用中药汤剂、颗粒剂、膏方、针灸、推拿按摩和食疗等多种治疗方法,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以上医案仅供参考,具体治疗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诊断和治疗。

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遵医嘱治疗。

眩晕的针灸治疗方法

眩晕的针灸治疗方法

眩晕的针灸治疗方法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会患上眩晕症,严重威胁着生命。

一旦出现眩晕症的现象,要及时到医院检查,找出病因后,采取适当的方法治疗,以免加重病情。

因为有些患者对西药的副作用有所忌讳,就采取中医针灸的方法治疗缓解。

下面就来分析一下眩晕症针灸治疗方法有哪些?一、眩晕的病因病机起因常与忧思恼怒、恣食厚味、劳伤过度和气血虚弱等有关。

归纳起来不外风、痰、虚三个方面。

风:肝为风木之脏,体阴而用阳,主动主升,凡忧郁恼怒,日久郁滞化火,风阳升动上扰清窍;或肾阴不足、肝阳上亢,发为眩晕。

痰:恣食肥甘,劳倦太过,伤于脾胃,健运失司,水谷精微不化,聚湿生痰,痰气交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发眩晕。

虚:气血亏虚:久病失血或劳心太过,或脾虚不能化生气血,气虚清阳不展,血虚脑失所荣,均可发生眩晕。

肾精不足:先天不足,久病伤肾,房劳太过,阴精亏耗,脑为髓海,肾精亏虚髓海不足,上下俱虚而发眩晕。

二、辨证论治1、风阳上扰主症: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急躁易怒,口苦多梦,舌红苔黄,脉弦。

分析:肝阳上亢,上冒巅顶,故发眩晕。

阳升则急躁易怒,火动扰心则多梦。

口苦苔黄是阳热炽内,脉弦为肝阳亢盛之征。

治则:平肝潜阳,滋水涵木。

处方:取足厥阴、少阳经腧穴为主,针用泻法,酌用补法。

穴取风池、侠溪、太冲、行间、肝俞、肾俞。

方义:肝胆两经同为风木所寄,风池可疏泄在上之浮阳。

侠溪为胆经荥穴,可清泻上亢之阳。

太冲和行间为足厥阴原穴和荥穴,可疏肝解郁,平肝潜阳。

肝俞和肾俞用补法,滋阴潜阳。

随证选穴:耳鸣重加翳风,头胀痛甚加太阳。

2、痰浊上蒙主症:眩晕,头重如蒙,胸闷恶心,痰多,神疲困倦,舌胖苔白腻,脉濡滑。

分析:痰浊阻中,清阳不升,头窍失养或痰蒙清阳均可致眩晕头重如蒙。

湿阻中焦,气机不利故胸闷恶心,痰多,神疲困倦。

舌胖苔白腻,脉濡滑均为痰湿内蕴之象。

治则:健脾和中,除湿涤痰。

处方:取足阳明、太阴经腧穴为主,针用泻法或平补平泻。

穴取头维、阴陵泉、丰隆、内关、中脘。

名老中医梁敏辉治疗眩晕的临证经验

名老中医梁敏辉治疗眩晕的临证经验

名老中医梁敏辉治疗眩晕的临证经验摘要:“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头晕或感觉自身与外界景物旋转。

两者常同时并见,并统称为眩晕。

该论文通过整理半夏白术天麻汤结合针灸治疗痰湿阻络型眩晕患者的临证经验,分析该类眩晕疾病的病因病机,辩证论治,理法方药,针灸疗法。

运用全国基层名老中医梁敏辉老师的学术思想选择半夏白术天麻汤及针灸扶正祛邪之法进行治疗,分析其中包含的中医临证思想。

同时查阅相关记载文献,进行总结分析,为今后治疗该类眩晕患者提供共更好的临床指导意义,从疾病本质出发,力求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

关键词:眩晕;学术思想;针刺“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头晕或感觉自身与外界景物旋转。

两者常同时并见,并统称为眩晕。

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下定,不能站立等。

眩晕是临床一类常见多发病,其病因错综复杂,病程缠绵反复。

现代医学认为,病因主要由于前庭神经的病变。

病因多为耳石症,美尼尔综合征、良性位置性眩晕、低血糖症、高血压症、低血压症、脑动脉硬化症、贫血、急性的耳迷路炎症,还有一个主要病因就是耳毒性药物或物质所起在大量的临床实践中认识到造成眩晕的还有以下几个原因:①不注意营养保健,容易造成贫血,多数为老年人。

②高血脂,血小板增多症等均可使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流缓慢,以致脑部供血不足,造成眩晕。

③动脉硬化也可以造成眩晕。

④颈椎病,颈椎病变的人患眩晕症的人数极多。

⑤心脏病及血液疾病等均能引起供血不足而眩晕。

眩晕最早见于《内经》,称为“眩冒”“眩”。

中医学认为眩晕主要因为肝阳上亢,痰浊中阻,肾精不足,气血亏虚等原因。

眩晕症具有十分复杂的发病机制,与瘀、痰具有密切的关系,痰瘀互结,使得浊气无法下降,清气难以升高,气机受到阻塞,无法供养脑髓,清窍蒙蔽而诱发眩晕【1】。

诸多因素造成髓海不足,脑失所养。

《灵枢·卫气》云:“上虚则眩。

”人体正气虚是眩晕的发病基础,因此扶助正气乃治疗眩晕之纲。

《景岳全书·眩晕》强调“无虚不作眩”等,都是古人所总结的眩晕发病的原因。

胡希恕治眩晕医案

胡希恕治眩晕医案

胡希恕治眩晕医案胡希恕(1936年-2017年)是一位中国中医药界的著名专家,擅长中医内科和中医骨伤科。

他在治疗眩晕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

以下是胡希恕治疗眩晕的一些医案和相关参考内容(不包含链接)。

1. 病案1患者:女性,60岁,眩晕症状已有1年多,伴随着头晕、恶心、呕吐,常常丧失平衡感。

治疗方案:胡希恕采用了中医针灸疗法治疗该患者。

他选择了一些特定的穴位进行针灸,如百会穴、风池穴、肩井穴等。

同时结合中药煎汤,使用了葛根、防风、川芎、柴胡等药物。

效果:经过4个疗程的治疗,患者的眩晕症状明显减轻,头晕、恶心等症状也有所改善。

2. 治疗原则胡希恕治疗眩晕的原则是“以眩晕的病机为主,辅以局部症状的病机,并重视辨证施治。

”他认为眩晕的发病机制主要与半规管功能紊乱、颈椎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因素有关。

因此,治疗眩晕的关键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3. 针灸治疗胡希恕在治疗眩晕中广泛应用针灸疗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他认为,针灸可以调节体内的气血运行,改善气血不畅所引发的眩晕症状。

他常用的一些穴位包括百会穴、风池穴、肩井穴等。

4. 中药治疗胡希恕在治疗眩晕中也常采用中药配合针灸进行综合治疗。

他认为,中药可以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改善眩晕的病理过程。

他常使用的一些中药有葛根、防风、川芎、菊花、柴胡等。

5. 调理饮食胡希恕认为,饮食习惯的调整对于眩晕患者来说非常重要。

他建议患者尽量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如辣椒、姜蒜等。

同时,对于有高血压或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还应限制盐的摄入量。

6. 身体锻炼胡希恕认为,适当的身体锻炼可以改善眩晕的症状。

他建议患者进行一些有氧运动,如散步、跳绳、游泳等。

同时,还可以进行一些颈椎保健操,有助于改善颈椎病引起的眩晕。

总之,胡希恕治疗眩晕的方法主要包括针灸、中药治疗、调理饮食和身体锻炼等。

他的治疗经验丰富,注重综合施治,以病因为导向,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为中医眩晕治疗领域做出了积极贡献。

眩晕病中医名家经验

眩晕病中医名家经验

眩晕病中医名家经验
眩晕病,即眩晕症,是一种常见的病症,中医名家在治疗眩晕病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1. 针灸疗法:中医认为,眩晕病多与脑、耳、眼等器官功能失调有关,针灸疗法可以通过调节人体气血运行,促进经络畅通,改善器官功能,达到治疗眩晕的效果。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百会穴、风池穴、印堂穴等。

2. 中药治疗:中医药物治疗眩晕病主要通过调理肝风、疏肝气以及补益脾胃等方式来改善病症。

常用的中药方剂有天麻钩藤饮、四逆散等,在具体应用中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调整。

3. 饮食调节:中医认为,眩晕病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等有关,因此在饮食方面需要注意调节。

推荐患者多吃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如山药、红豆、黑米等,同时避免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4. 调节生活习惯:中医认为,眩晕病与情志不宁、过劳等因素有关,因此患者需要注意调节生活习惯。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疲劳;规律生活,注意充足的睡眠。

以上是中医名家治疗眩晕病的一些经验,但仍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具体的诊断和治疗。

建议患者在就医前咨询专业的中医医生以获得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治头晕眩晕的穴位

治头晕眩晕的穴位

治头晕眩晕的穴位
治疗头晕和眩晕的穴位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穴位:
1.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处,具有升阳举陷、安神定志、益气固脱的作用。

2. 神门穴:位于腕横纹尺侧端,具有安心宁神、调和营卫的作用。

3. 风池穴:位于后颈部,枕骨下方凹陷处,具有疏风解表、清脑开窍的作用。

4. 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具有清热解表、舒筋活络的作用。

5.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具有平肝熄风、调理气血的作用。

6.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的作用。

7. 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具有健脾和胃、调经活血的作用。

除了按摩穴位外,还可以通过针灸、拔罐、刮痧等方法来治疗头晕和眩晕。

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咨询专业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和指导。

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症临床疗效分析

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症临床疗效分析

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症临床疗效分析眩晕是一种常见症状,颈性眩晕则是指由颈椎病变引起的眩晕症状。

近年来,随着针灸疗法在治疗眩晕症方面的应用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针灸对于颈性眩晕症状的缓解具有显著的疗效。

本文将从临床疗效的角度分析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症的作用机制以及疗效。

一、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作用机制1. 调节神经系统功能针灸能够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颈椎病变导致的颈动脉血流不畅,从而减轻眩晕症状。

针灸还可以改善颈部肌肉的松弛度,减轻对颈动脉的压迫,进而改善颈动脉的血流情况。

2.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3. 调节颈椎肌肉张力颈性眩晕与颈椎肌肉张力增加密切相关。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减轻颈椎肌肉的紧张和疼痛,从而缓解眩晕症状。

针灸还可以促进颈部肌肉的松弛,改善颈椎病变的情况。

1. 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近年来,许多临床研究表明,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显著。

一项关于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研究发现,针灸组的眩晕症状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另外一项探讨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系统评价发现,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总有效率达到90%以上,疗效显著。

许多临床医生在实践中也发现,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显著。

针灸不仅能够缓解眩晕症状,还能够改善患者的颈椎病变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许多患者在接受针灸治疗后,眩晕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1. 注意治疗过程中的舒适度在进行针灸治疗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舒适度调整针灸刺激的力度和深度,以保证治疗的舒适性。

患者在接受治疗时也需要保持舒适的姿势和放松的状态,以增强治疗的效果。

2. 需要注意针灸的安全性在进行针灸治疗时,医生需要严格遵守医疗卫生规范,并使用符合卫生要求的针具,以保证治疗的安全性。

患者也需要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接受有资质的医生进行针灸治疗,以保证治疗的安全性。

3. 治疗后需要做好康复护理在接受针灸治疗后,患者需要进行适当的康复护理,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保持适度的运动和休息,避免长时间保持不良的姿势,以巩固治疗的效果。

眩晕的中医名词解释

眩晕的中医名词解释

眩晕的中医名词解释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症状,许多人在生活中都会经历。

在中医学中,眩晕被称为“眩晕症”或“头晕症”。

眩晕指的是头部感觉不稳,伴随恶心、呕吐或失眠等不适症状。

眩晕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内耳问题、颈椎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中医学将眩晕分为两个主要类别:真性眩晕和假性眩晕。

真性眩晕是由于病理性原因引起的眩晕,如内耳炎、晕厥等。

而假性眩晕则是由于非病理性原因引起的眩晕,如情绪波动、失眠等。

中医学认为,眩晕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或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的。

根据中医学的理论,眩晕可以分为多个亚型,如头晕、目眩、耳鸣、视物模糊等。

每种亚型都有其特定的病机和治疗方法。

在中医的“四诊”中,可以通过望、闻、问、切四个方面来确定眩晕的病因。

望诊主要观察面色是否苍白,目光是否呆滞等。

闻诊则主要依靠医生的嗅觉来判断患者是否有口臭或气味异常等。

问诊则是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症状、发作频率、疼痛程度等。

最后,切诊是医生通过按压患者的穴位来观察反应。

中医学中,眩晕的病因可以归类为不同的证型。

常见的证型有肝阳上亢、肾精亏损、湿热内蕴等。

肝阳上亢证型的症状主要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脾气急躁、面红目赤等。

肾精亏损证型的症状则包括头晕、耳鸣、腰酸腿软、健忘等。

湿热内蕴证型则表现为头晕眩晕、口苦口干、大便黏滞等。

根据不同类型的证型,中医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法。

对于肝阳上亢证型,可以使用平肝息风的方剂,如柴胡疏肝散等。

肾精亏损证型可以应用补肾养阳的方剂,如左归丸等。

对于湿热内蕴证型,可以采用清热利湿的方剂,如龙胆泻肝汤等。

在中医学的治疗方法中,除了内服中药外,还包括针灸、推拿、拔罐等。

针灸是一种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气血运行的疗法。

推拿则是通过按摩肌肉和经络来调节脏腑功能。

拔罐则是通过在特定穴位上使用负压来促进血液循环。

中医学在治疗眩晕中也注重饮食调理。

根据中医的理论,可以通过调整饮食来改善眩晕的症状。

一些有益的食物包括黄豆、黑豆、黑芝麻、核桃等滋补品。

眩晕穴治眩晕症【草根一生】

眩晕穴治眩晕症【草根一生】

眩晕穴治眩晕症【草根一生】
眩晕以头晕眼花、天转地旋、恶心欲吐等为主症。

西医将眩晕分为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源性和耳源性3种。

中医分为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气不足,痰浊中阻等4型。

取穴以督脉、手足少阳经穴为主。

我常选用以下三穴。

而其中尤以
眩晕穴(笔者经验穴)多用,效果好。

眩晕
穴,适于气血亏虚型、肾气不足型。

阳陵泉穴,适于肝阳偏亢型。

丰隆穴,适于痰浊中阻型。

操作方法
阳陵泉穴:腓骨小头内斜下1寸凹陷内,用28号2寸毫针直刺,得气后,实证用提插捻转泻法,虚证用补法捻转,虚实夹杂证用平补平泻法捻转。

每次捻转间隔10分钟左右,共捻转3次。

轻者7天为1疗程,重者2个疗程。

眩晕穴:为经验穴,在上发际正中与印堂穴连线之中点处,用28号2寸毫针,平刺额中穴约1.5寸,得气后,手法同前。

丰隆穴: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胫骨前嵴外2
横指处。

用28号2寸毫针,直刺丰隆穴约1.5寸,得气后,手法同前。

针灸治疗眩晕---张婷婷

针灸治疗眩晕---张婷婷

(一)针灸治疗梅尼埃病
• 疗程:
– 每天一次,5次为一疗程,隔一天开始下一疗 程。
• 注意事项:
– 以上穴位进针后均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待患者 出现重胀针感后停止。
(二)针灸治疗颈性眩晕
• 诊断标准
– (1)突然出现眩晕,与头位有关,持续时间 短暂。 – (2)眩晕发作时伴有一种或多种神经缺损的 症状和体征(如站立不稳,恶心呕吐,偏侧肢体 麻木无力,水平性眼震等。) – (3)常在24小时内减轻,以后可再发。 – (4)TCD检查:提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针灸治疗眩晕—分期治疗
• 发作期
– 原则: 急则治其标,以镇静止眩为主, – 取穴: 百会、风池、上印堂、太阳、通天 – 方法: 多采用电针,针刺百会、上印堂、太阳 穴时患者有重胀针感为度。留针时间要长、上 印堂留针3小时 。
针灸治疗眩晕—分期治疗
• 间歇期
– 原则:明辨病症性质,据脏腑辨证和八纲辨证, 以补虚泻实,调理髄海为法。 – 治则:调理髓海 – 穴方:百会、风府、风池、上印堂、太阳,悬 钟均双侧。 – 随证配穴:
影响针灸疗效的因素
引起眩晕的疾病 临床分期 留针时间的长短 穴位配伍是否合适 针刺手法 针刺百会、上印堂(印堂上1寸)、太阳穴时患者是否有 重压感 • 电针刺激量的大小 • 患者的年龄等个体差异 • • • • • •
针灸诊疗特点
• (1)针灸治疗眩晕以辨病为主,首先找到 引起眩晕的原因和疾病,根据不同的疾病 选择不同的针灸方法。 • (2)眩晕发作期针灸治疗以镇静止眩为主, 多采用电针。间歇期应根据脏腑辨证和八 纲辨证,以补虚泻实,调理髄海为法。
(二)针灸治疗颈性眩晕
• 取穴:
– 颈百劳,颈夹脊,风池 、百会、通天、上印堂

中医治疗眩晕症的方法

中医治疗眩晕症的方法

中医治疗眩晕症的方法
中医治疗眩晕症的方法主要是从病因入手,通过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运行来改善症状。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
1. 艾灸疗法:艾灸可以刺激穴位,调节气血循环,缓解眩晕症状。

通常在头部、颈部、足三里等穴位进行艾灸。

2. 针灸疗法: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经络和穴位,调节气血运行,改善眩晕症状。

常用的穴位有风池、印堂、足三里等。

3. 中药治疗:根据不同的病因,中医会使用不同的中药方剂来调理身体。

常用的中药有白术、黄芪、当归、川芎等,可以改善气血不足、肝肾阴虚等症状。

4. 饮食调理:中医认为食物具有药性,通过调理饮食可以改善眩晕症状。

常见的饮食调理方法有少食辛辣刺激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粥、汤等。

此外,中医还会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运用其他方法,如推拿按摩、气功、理疗等,以达到调节身体功能,改善眩晕症状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中医治疗眩晕症的方法必须根据个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调理,因此最好咨询专业中医医师的指导。

治疗眩晕的穴位

治疗眩晕的穴位

治疗眩晕的穴位
眩晕是一种常见症状,它可能是由于神经系统机能障碍、血液供应不足或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引起的。

眩晕的症状包括头晕、浑身无力、恶心、失去平衡能力或心慌,有时还伴有头痛。

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头痛和恶心。

中国医学的基本理论是“以补为主,以调为辅”。

根据中医解剖
学思想,眩晕可以由穴位穴道治疗,在某些穴位上施加一定的“手法”,从而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

这里我们介绍一些治疗眩晕的穴位。

1、内关穴(Neiguan):它位于里臂中,约在手腕的中间位置。

它是治疗眩晕的重要穴位,可以通过施加按摩或针刺的手段改善症状。

2、玉堂穴(Yutan):它位于脑后顶部,约在两耳之间。

通过施
加按摩或针刺手段,可以改善症状。

3、大椎穴(Dazhui):它位于颈后第七颈椎节和肩胛骨之间,可用按摩或针刺来治疗眩晕。

4、足三里穴(Zusanli):它位于大腿内侧,约在两股肌之间。

它也是治疗眩晕的重要穴位之一,可以通过按摩或针刺的方式改善症状。

5、太穴(Taichong):它位于脚趾之间,可用按摩或针刺来消解眩晕症状。

除此之外,一般应该坚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按时休息,多进行轻微运动,保持心态平和,避免熬夜,并坚持早睡早起,多摄取柔和的
营养食物,以保持体内的气血的平衡。

此外,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可能导致眩晕的疾病,并及时就诊,以便及时痊愈。

综上所述,治疗眩晕的最佳方法是需要综合考虑: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择优选择穴位治疗和及时就诊病人,以便快速减轻病症并获得痊愈。

《中医内科学》_第三节眩晕_中医世家

《中医内科学》_第三节眩晕_中医世家

《中医内科学》_第三节眩晕_中医世家《中医内科学》_第三节眩晕_中医世家眩晕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患者常感到自身或周围环境的旋转、摇晃或移动,有时还伴有恶心、呕吐、出汗、耳鸣等不适。

在中医内科学中,对眩晕的认识和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中医认为,眩晕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首先,情志失调是一个重要的诱因。

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或愤怒等不良情绪,容易导致肝气郁结。

肝郁化火,上扰头目,就可能引发眩晕。

其次,饮食不节也不容忽视。

过度饮酒、过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

脾胃虚弱,不能运化水谷精微,聚湿生痰。

痰湿中阻,清阳不升,也会导致眩晕。

再者,劳倦过度,如长时间的体力劳动、脑力劳动或房事不节,损伤肾精。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生髓。

肾精亏虚,髓海不足,不能濡养头目,同样会出现眩晕。

此外,外感风邪、跌扑损伤等因素也可能导致眩晕的发生。

从中医的辨证论治角度来看,眩晕主要分为以下几种证型:肝阳上亢型:这类患者多表现为眩晕耳鸣,头目胀痛,急躁易怒,口苦,失眠多梦,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疗上应以平肝潜阳,清火息风为原则,常用天麻钩藤饮加减。

气血亏虚型:常见症状为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面色㿠白,神疲乏力,心悸少寐,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疗宜益气养血,健运脾胃,可用归脾汤加减。

肾精不足型:其特点为眩晕日久不愈,精神萎靡,腰膝酸软,少寐多梦,健忘,两目干涩,视力减退,或遗精滑泄,耳鸣齿摇。

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为滋养肝肾,益精填髓,多选用左归丸加减。

痰湿中阻型:此类患者的眩晕多伴有头重如裹,胸闷恶心,食少多寐,舌苔白腻,脉濡滑。

治疗以化痰祛湿,健脾和胃为主,常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瘀血阻窍型:主要表现为眩晕头痛,兼见健忘,失眠,心悸,精神不振,耳鸣耳聋,面唇紫暗,舌暗有瘀斑,脉涩或细涩。

治疗当以祛瘀生新,通窍活络为法,方用通窍活血汤加减。

在治疗眩晕时,中医除了使用中药方剂,还会结合针灸、推拿等外治疗法。

例如,针灸常选取百会、风池、内关、太冲等穴位,通过针刺调节经络气血,以达到缓解眩晕的目的。

眩晕症 中医辨证及治疗

眩晕症 中医辨证及治疗

眩晕症中医辨证及治疗
眩晕症中医辨证及治疗
简介
眩晕症是一种常见的病症,其主要特征是头晕、眼花、恶心等症状。

中医学认为,眩晕症可以通过辨证施治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眩晕症的中医辨证方法以及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案。

根据中医辨证的方法进行治疗
中医辨证是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和舌象等信息,来确定病症的性质和原因,从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辨别眩晕症的类型
眩晕症可以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类型。

内源性眩晕症多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而外源性眩晕症则与外界刺激、情绪等因素有关。

辨证施治
- 内源性眩晕症治疗:中医常采用调整脏腑功能的方案,例如调理肝脾胃经络,舒肝解郁,健脾和胃等。

同时,草药中的某些成分也能起到疏肝解郁的作用,进一步缓解眩晕症状。

- 外源性眩晕症治疗:中医常通过改变环境、舒缓压力、调节情绪等方法进行治疗。

同时,也可以使用一些具有镇定作用的中草药来缓解症状。

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案
根据辨证的结果,中医常采用以下治疗方案来治疗眩晕症:
- 穴位按摩: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来调节气血流通,缓解眩晕症状。

- 中药煎剂:根据辨证结果,中医可以开出适合患者的中药煎剂,以调理脏腑功能,缓解眩晕症状。

- 针灸疗法:利用针刺和刺激穴位的方法,来调节人体气血运行,缓解眩晕症状。

结论
眩晕症是一种常见病症,中医辨证施治是治疗眩晕症的常用方法。

通过针对不同的眩晕症状,进行辨别和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
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

然而,具体的治疗方案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建议患者在就医前咨询经验丰富的中医师。

中医药物治疗眩晕:传统疗法与现代研究进展

中医药物治疗眩晕:传统疗法与现代研究进展

中医药物治疗眩晕:传统疗法与现代研究进展眩晕,又称头晕,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周围环境旋转或自身旋转感,伴随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在中医理论中,眩晕常与人体的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畅等问题相关。

以下将介绍中医药物治疗眩晕的传统疗法以及现代研究进展。

1.眩晕症在生活的某些瞬间,你是否曾感觉周围的世界开始旋转,仿佛一切失去了稳定?这种感觉被称为眩晕,它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伴随着恶心、呕吐、头痛等不适感。

眩晕虽然并非独立的疾病,却是众多疾病和情况的共同症状之一,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眩晕,以其特有的旋转或不稳定感,常常使人感到身处一片混乱之中。

它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其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是与内耳问题相关,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

内耳是人体平衡的重要器官,当其中的感受器受到刺激或受损时,就会产生旋转、晃动或失衡的错觉。

此外,中枢神经系统的问题也可能导致眩晕。

脑部损伤、中风等情况可能影响大脑的平衡中枢,从而造成眩晕。

颈椎问题也是一个常见的眩晕原因,因为颈椎的问题可以影响血液供应和神经传导,从而导致眩晕症状。

药物副作用、血压异常、情绪压力等也可能导致眩晕。

药物中一些成分可能干扰平衡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眩晕。

血压异常,如低血压,可能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引发眩晕。

情绪压力和焦虑也可能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进而引起眩晕。

对于那些频繁出现眩晕症状的人,尤其是伴随其他严重症状时,寻求医疗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医生通常会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全面的身体检查以及必要的实验室或影像学检查来确定眩晕的具体原因。

这种个性化的诊断方法有助于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以便更好地缓解症状。

治疗方法因病因而异,但通常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和康复训练等。

药物可以用来减轻症状,物理疗法如针灸、推拿按摩可以通过调节神经和气血流动来缓解眩晕。

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恢复平衡和协调功能,从而减少眩晕的发作。

1.传统疗法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在治疗眩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治眩晕的穴位

治眩晕的穴位

治眩晕的穴位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它可能会使病人出现头晕,晕厥,眼前一黑等不适症状。

很多时候,眩晕会伴随着耳鸣、头痛、噪音等其他症状。

眩晕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对患者的任务性能也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治疗眩晕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治疗眩晕有两种方式:药物治疗和针灸治疗。

药物治疗一般使用精神镇定剂、抗炎药等进行治疗,但这种治疗方式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因此有些患者不愿意使用药物治疗。

针灸治疗则不会产生副作用,而且疗效也很好。

针灸治疗眩晕,通常是在经穴上针刺后服用药物,使眩晕的症状得到缓解。

具体的针灸穴位包括涌泉穴,关元穴,太溪穴,承泣穴,头间穴,百会穴,灵台穴等。

涌泉穴是眩晕治疗的主要穴位,它位于头部,关元穴处在耳咽处,太溪穴处于头部后部,承泣穴在耳下,头间穴位于耳后,百会穴位于对侧耳后,灵台穴位于对侧头部前部。

除此之外,在针灸治疗眩晕时,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局部穴位,比如它们出现的病症。

如果眩晕是由头痛引起的,可以选择头部的穴位;如果眩晕是由耳鸣引起的,可以选择耳部的穴位。

针灸治疗眩晕,每次针刺的时间为10-15分钟,使用无名针或小针针刺。

针刺时,应保持放松,注意控制呼吸,使针刺效果更佳。

此外,还应当避免饮酒、吸烟等不利于疗效的行为。

针灸治疗眩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不能视为疗效绝对,患者在针灸治疗之前,应当向医生咨询,根据自身情况慎重选择治疗方法。

此外,在针灸治疗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以避免出现不良后果。

治疗眩晕很重要,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症状,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过药物治疗或针灸治疗,患者可以获得更好的疗效,改善自身身体上的不适,实现眩晕的有效治疗。

头晕针灸治疗方法头晕针灸这里可缓解

头晕针灸治疗方法头晕针灸这里可缓解

头晕针灸治疗方法头晕针灸这里可缓解针灸治疗的含义:针灸治疗是中医里面独特的治疗方式,主要就是将针刺人体穴位治疗以及艾灸刺激人体穴位治疗进行有效结合,达到对人体中的一些经络与穴位进行有效刺激的目的,对人体内部进行有效、合理调节,疏通人体内部经脉,从而对患者起到补充气血、增强体内脏腑功能的作用。

针灸对人体的好处:其一,对患者进行针灸治疗,可以有效疏通人体中的各个经络,让患者体内淤塞的经络可以正常运转,让患者的气血保持在稳定状态,维持人体的生理健康,有效缓解患者出现的疼痛、头晕、肿胀以及麻木等情况;其二,对患者进行中医针灸治疗,可以有效调整患者体内阴阳失衡的状态,让患者体内的阴阳保持平衡,这也是对患者进行针灸治疗最主要的目的,有效祛除患者体内的湿气;其三,针灸刺激治疗还可以对患者起到扶正祛邪的效果,中医方面认为患者体内出现疾病,主要就是因为人体内部的正气与邪气在互相争斗,而针灸通过对穴位与经络的有效刺激,可以有效祛除患者体内的邪气,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中医认为患者出现头晕的原因:一般患者出现头晕的情况都是发生在头部,中医认为头晕情况与人体的肝脏、脾脏、肾脏等部位紧密相关,主要是因为人体出现了气血虚衰、清窍失养,或者是肾精不足的情况,导致患者看东西时出现昏花旋转的感觉,就像在坐船或者是坐车一样,不能站立稳当,同时会有想要呕吐的感觉,一些患者还会出汗及猝倒、眼球震颤等情况,但是不会失去意识。

而进行中医针灸治疗对患者的穴位进行一定刺激,可以有效缓解患者头晕的症状。

头晕患者的主要表现:中医将患者出现的肝阳上亢、痰浊中阻、肾精不足、阴虚阳亢、气血两虚等情况都归于头晕症状,也就是患者头晕的同时伴随着脑胀、头重、耳鸣、目涩以及眼花等情况,会有烦躁恼怒、胸闷、精神萎靡、嗜睡、失眠多梦、饮食不良、记忆减退、手足心热等表现。

头晕针灸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头晕针灸治疗,主要就是对患者的百会穴、风池穴、太冲穴、内关穴以及丰隆穴等进行针灸刺激,对患者起到清醒头目、缓解眩晕、平肝潜阳、健脾除湿、化痰定眩的效果。

陈华德教授针灸治疗眩晕的取穴规律

陈华德教授针灸治疗眩晕的取穴规律

中国乡村医药陈华德教授针灸治疗眩晕的取穴规律王芳芳陈华德眩晕指人体对周围物体的运动状态或自身空间位置产生的运动错觉,即患者常错误地描述周围无位置改变的物体发生位移或旋转,或者自体并未活动却感到自身旋转、摇摆、晃动或跌落感等[1]。

陈华德主任中医师是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中医药重点专科眩晕病建设负责人,从事中医针灸教学、科研及医疗工作达35年,尤擅长于针灸治疗眩晕病,取穴精巧,疗效满意。

现将陈教授运用针灸治疗眩晕病相关取穴经验介绍如下:1 辨证取穴眩晕病因繁多,病机复杂,被称为继头痛和发热之后的第三大临床症状。

古今中医各家将其病因病机归为风、火、痰、瘀、虚五大因素。

陈教授熟谙古籍,融会贯通,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结合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辨证取穴论治,将该病分为气血不足、肝肾亏虚两类虚证,肝阳上亢、痰湿中阻、瘀血内阻三类实证。

针灸治疗眩晕的基本穴为风池(双)、风府、颈夹脊穴、肩井(双)、身柱、昆仑。

其余则根据辨证具体情况加减。

1.1气血不足型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故后天脾胃虚弱和先天禀赋不足之人,易患此型。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眩晕,动则甚,遇劳发,神疲纳减,面色少华,心悸气短,不寐,舌淡、苔少、质胖,脉细弱或虚大。

针对此证型,陈教授重视在针灸治疗眩晕的基本穴上配伍足三里、三阴交、气海、脾俞、胃俞穴,补益气血,调理脾胃。

后天之本得固,气血充足,上充于脑,脑窍得以濡养,症状必将有所改善。

1.2肝肾亏虚型肾精亏虚,不能生髓充脑。

《灵枢·海论》曰:“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

”年迈肾精亏虚、积劳过度及先天禀赋不足之人易患此证。

临床上常表现为头晕目眩、精神倦怠、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发落耳鸣、舌瘦或嫩红、苔少或无苔、脉弦细或弱或细数,或兼见头痛颧红,咽干津少,形体消瘦,手作者单位:310053 杭州,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生在读(王芳芳);杭州,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针灸科(陈华德)通信作者:陈华德,Email:docchd@ 足心热,胸闷心烦,或兼见面色惨白或黧黑,手足不温,苔白或浊苔,脉弱且尺甚。

中医穴位治疗眩晕症的研究与实践

中医穴位治疗眩晕症的研究与实践

中医穴位治疗眩晕症的研究与实践眩晕症是一种常见的病症,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许多不便和困扰。

中医学认为,眩晕症是由于人体的阴阳失调、气血不畅等问题引起的。

因此,中医学有着独特的治疗方法,其中穴位疗法被广泛应用于眩晕症的治疗中。

本文将探讨中医穴位治疗眩晕症的研究与实践。

一、中医学对于眩晕症的认识中医学将眩晕症归为“眩”症,认为它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或脏腑功能失调造成的。

中医学的治疗理念主要是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气血流通来缓解眩晕症的症状。

而其中穴位疗法则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二、中医穴位治疗眩晕症的原理中医学认为,人体存在着多条经络,而穴位则是经络中重要的节点。

其中一些穴位与头部的经络相连,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调整气血的流通,从而缓解眩晕症状。

此外,穴位疗法还可以促进脑部神经的调节作用,进一步缓解症状。

三、研究证明中医穴位治疗眩晕症的有效性针对中医穴位治疗眩晕症的有效性,许多研究已经得出了积极的结果。

例如,一项针对60名患有眩晕症的患者的研究表明,通过对特定穴位进行针刺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

另外,一些研究还发现,中医穴位治疗眩晕症的效果可以持续一段时间,这对于长期患病的患者来说尤为重要。

四、中医穴位治疗眩晕症的实践经验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对于眩晕症的治疗,医生们通常会选择一些特定的穴位进行刺激。

例如,在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时,常采用的穴位为风池、翳风、睛明等。

而对于慢性眩晕症的治疗,则可能会使用一些其他的穴位,如曲池、太阳、合谷等。

不同穴位的选择会因患者的病情而有所变化,需要医生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判断。

五、中医穴位治疗眩晕症的注意事项虽然中医穴位治疗眩晕症有着良好的效果,但在实践过程中仍需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需要确保针具的消毒和穴位的准确定位,以避免感染或误刺。

其次,由于穴位治疗涉及到刺激,对于孕妇或有其他疾病的患者,需要谨慎操作。

最后,治疗过程中如果出现异常反应,应立即停止治疗并咨询医生。

陈枫教授针刺治疗眩晕症经验

陈枫教授针刺治疗眩晕症经验

陈枫教授针刺治疗眩晕症经验作者:骆第铖胡慧芹翁越妍陈枫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22年第04期摘要:介绍陈枫教授针刺治疗眩晕的临床经验。

陈枫教授治疗眩晕时强调从整体出发,明病机、重刺法、调枢机。

认为在治疗眩晕时当先从少阳入手,先调理少阳之枢,而后在辨证的基础上有风祛风,有火去火,有痰化痰,有虚补虚、有瘀化瘀、有郁开郁。

提出“调枢导气、醒神定眩”针刺法治疗眩晕,临床疗效较佳。

关键词:眩晕症;针刺;名医经验;陈枫;调枢导气;醒神定眩中图分类号:R25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22)04-0001-03眩晕是以目眩与头晕为主要表现的病证,轻者感头晕目眩,重者感如坐舟船、站立不稳[1-2]。

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常涉及多学科,多领域[3]。

根据目前现代医学的研究,尽管取得了很多突破,但仍有大量问题尚未解决,给眩晕疾病的治疗带来很多困惑[4]。

现代医学治疗眩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中医在治疗眩晕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疗效确切,相对于西医的一些方法如西药治疗来看整体疗效较佳,且毒副作用更小,而针灸更是简、便、验、廉。

陈枫,首都名中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枫教授师从石学敏院士,深得真传。

现今已从事针灸临床三十余年。

临床诊治眩晕经验丰富,治疗眩晕时强调从整体出发,明病机、重刺法、调枢机。

认为在治疗眩晕时当先从少阳入手,先调理少阳之枢,而后在辨证的基础上有风祛风,有火去火,有痰化痰,有虚补虚、有瘀化瘀、有郁开郁。

提出“调枢导气、醒神定眩”针刺法治疗眩晕。

为了更好的发掘和继承导师学术思想,现将导师治疗眩晕经验总结于下,以飨读者。

1 明病机眩晕症在历代中医古籍里多有论述,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灵枢·海论》“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

《灵枢·口问》:“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倾,目为之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针灸治疗眩晕症
上海长江医院针灸专家张勤介绍说眩晕是由于情志、饮食内伤,体虚久病,失血劳倦及外伤手术等原因,风、火、痰、瘀上扰清窍,或精亏血少为基本病机,以头晕、眼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症。

古方中医介绍:眩即眼花,晕即头晕,两者常同时并见,故通称为眩晕。

其轻者,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面色苍白等症状。

眩晕症针灸治疗方法有哪些?眩晕为临床常见病症,多见于中老年人,亦可发于青年人。

中医辨证论治采用中医针灸治疗的方法如下:
1.肝阳上亢:眩晕耳鸣,头痛头胀,遇劳、恼怒加重,肢麻震颤,失眠多梦,急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

取穴:肝俞、行间、风池、侠溪等,针用泻法。

2.肝火上炎:头晕且痛,其势较剧,目赤口苦,胸胁胀痛,烦躁易怒,寐少多梦,尿黄,便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取穴:肝俞、胆俞、太冲、太阳、三阴交等,针用泻法。

3.痰浊上蒙:眩晕,头重如蒙,视物旋转,胸闷作恶,呕吐痰涎,食少多寐,苔白腻,脉弦滑。

取穴:内关、中脘、丰隆、阴陵泉、头维等,针用平补平泻法。

4.瘀血阻窍:眩晕头痛,兼见健忘失眠,心悸,精神不振,耳鸣耳聋,面唇紫暗,舌瘀点,脉弦涩。

取穴;合谷、太冲、百会、膈俞、膻中、太阳等,针用泻法。

5.气血亏虚:头晕目眩,动则加剧,遇劳则发,面色、爪甲不荣,神疲乏力,心悸少寐,食少纳差,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取穴:百会、血海、膈俞、足三里、三阴交、气海等,针用补法,加灸。

6.肝肾阴虚:眩晕久发不已,视力减退,两目干涩,少寐健忘,心烦口干,耳鸣遗精,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舌红苔薄,脉弦细。

取穴:肝俞、肾俞、太溪、太冲、照海、神门等。

针用补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