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加附子汤加减治疗多汗出汗盗汗医案案例(汗证)
刘渡舟桂枝汤医案精选
![刘渡舟桂枝汤医案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143ffe84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0f.png)
l、桂枝汤证(1)时发热自汗出案刘渡舟医案:李x×,女,53岁。
患阵发性发热汗出已经一年多,每天发作2—3次,饮食及大、小便基本正常。
曾经按阴虚性发热治疗,服药二十多剂无效。
脉缓而软:舌质淡苔白。
《伤寒论》说:“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
此卫气不和也。
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大枣12枝炙甘草6克二剂。
服药后啜热稀粥,得微汗出而愈。
六安市中医院肿瘤放疗科李要轩【解说】桂枝汤的主要治疗作用是调和营卫。
既可以用来治疗外感风寒所引起的营卫不和,也可以用来治疗内伤杂病中的营卫不和。
本案治疗的要点在于“病人脏无他病”,而又年过50岁,由于天癸已竭而阴气偏弱,使得阴阳二气不相谐和,所以出现阵发性的发热汗出,桂枝汤调和营卫,实际上也就是调和阴阳。
因为营卫代表了阴阳的二个方面,营行脉内即为阴,卫行脉外即为阳。
所以,用桂枝汤调和营卫以达到调和阴阳之目的,是本方取得疗效的关键。
(2)风疹案刘渡舟医案:某男,60岁。
患风疹皮肤瘙痒,钻心难忍已数月。
伴见汗出、恶风等证,脉浮缓,舌苔白润。
此为风邪稽留肌腠,营卫失和所致。
当用解肌驱风,调和营卫之法治疗: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大枣12枚炙甘草6克三剂服药后喝热稀粥,得微汗出,痒止疹消,皮屑脱落而愈。
【解说】风瘙以皮肤瘙痒为主要临床表现,因为其发病部位在于皮肤腠理之间,一般属于阳证,所以《灵枢--终始篇》说:“痒者,阳也”;、本证虽然多见于血热受风,但也有不少是由于外感风邪,邪气稽留于肌表而营卫失和所引起。
识别是否由于外感风邪所引起的一种标志在于伴随恶风或遇风则发,属于这类证型的,用桂枝汤治疗最为有效。
(3)汗出偏沮案刘渡舟医案:孙×x,男,39岁。
患左半身经常自汗出,而右半身反无汗,界限非常分明.无其它咀显不适,脉缓而略浮,舌苔薄白。
用桂枝汤调和营卫阴阳,使其相将而不相离则愈。
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大枣l2枚炙甘草6克三剂。
桂枝加附子汤治疗自汗1例
![桂枝加附子汤治疗自汗1例](https://img.taocdn.com/s3/m/d4d4b471783e0912a3162a17.png)
周前 因发热 等症 , 在某 中医 院就 诊 , 服用 中西 药 ( 具 体 不 详) 后 汗 出热 退 。现 症 : 全 身出汗量小而微 , 以胸 口为
甚, 伴恶 风 , 抚 之 皮 肤 湿润 而 冷 , 膝 盖怕 冷 。虽是 盛 夏 ,
性 征发 育 者 , 约占 5 ; 月 经 来 潮 后 继之 又 停 经 3个 周 期 者称 为继 发 性 闭经 , 约占 9 5 ¨ 1 ] 。笔者 在 临 证 中喜
按: 中医 认 为 , 经 常 日间汗 出不 止 , 活 动 之 后 更 甚
为 闭经 。治 则温 肾益气 , 补 血通 经 。处 方 : 当归 1 0 g , 自 芍1 0 g , 川芎 1 0 g , 人参 6 , 桂枝 1 0 g , 牡 丹皮 1 0 g , 生 甘 草1 0 g , 清半夏 1 0 g , 麦冬 1 5 g , 生杜仲 1 5 g , 川 续 断 2 0 g , 生黄 芪 3 0 g , 红花 6 g , 桑椹 l O g , 吴茱 萸 1 5 g 。7 剂, 水煎 服 , 每 日 1剂 。经加 减 治 疗 1月余 , 月 经来 潮 ,
桂枝 1 0 g , 白芍 1 0 g , 大枣 6 枚, 炙 甘草 2 0 g , 生 姜 3片 , 制 附子 1 0 g 。4剂 , 水煎 服 。 2 0 1 4年 8月 5 日二 诊 。患 者 自述 服 第 一 剂 药 后 , 便 感 觉全 身如 暖 流般在 流 动 , 颇为舒服 , 汗 出减 少 , 4剂 药后 患者 多汗 之症 已彻 底痊 愈 。
方药 应 用 中圈民阍 疗珐
CHI NA’ S NATUR0 P ATH Oc t .201 5 . Vol 23 No 10
温 经 汤 加减 治 疗 闭经 验 案一 则 桂 枝 加 附子 汤 治疗 自汗 1 例
桂枝加附子汤医案分析
![桂枝加附子汤医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b10042f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d3.png)
桂枝加附子汤医案分析于鸽枕医案:王某某,男,29岁,1952年10月12日入院。
患者因慢性骨髓炎住院二月余,一日下午感怕冷、头痛,医者给予非那西汀0.2克、匹拉米洞0.2克,一次服下,约半小时许,大汗不止,恶风,尿急而无尿液,急邀中医会诊。
检查: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表情惶恐,全身大汗淋漓,四肢拘急,坐卧不宁,状甚危笃,脉沉微而数。
诊为大汗亡阳,处方:桂枝10克,甘草6克,白芍10克,炮附子10克,生姜1片,大枣3枚。
当即配药煎服,服1剂汗止而愈。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79;(3):59)患者挺年轻的啊。
来看看:怕冷,头疼,太阳病嘛,桂枝汤麻黄汤的可能性大。
但是医生给开了西药,只发汗,没粮草补给啊,于是乎,坏了。
先来看看锅炉图表:大汗不止→→散热器漏水了,哗哗嘀;恶风→→依然是散热器问题,开关关不紧了;尿急而无尿液→→锅里没水了,肾把什么化成尿?难为人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面色萎黄→→汗血同源,汗就是从血管中渗透出来变为体液再化为津液排出体表的,血少了,所以发黄;表情惶恐→→艾玛出这么多血,成汗血宝马了,我要完?吓的;全身大汗淋漓,上已分析;四肢拘急→→就是胳膊腿筋变短了,缩缩了,因为筋需要血滋养,所以血少了,筋也跟着萎缩;脉沉→→粮草不足啊;脉微→→向外生发的力量不足;脉数→→心脏加足马力开干。
看修复过程:桂枝汤帮心脏等五脏生化,助它们一臂之力;姜草枣芍给锅里添水,别把锅烧干烧化了;炮附子也帮五脏生化,更重要的是把散热器给修好不漏了。
好了,过一会儿,锅炉又正常开工了。
完美。
中医黑话对应关系如下:散热器漏水叫阳虚;锅里水少了叫阴虚。
又少水还漏水,啊啊呀阴阳双煞啊,啊不,阴阳两虚。
《伤寒论》20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这桂枝加附子汤证太像小学时做过的应用题了:一个水池,有一个进水管和一个出水管,单开进水管12分钟才将空池注满水,单开出水管15分钟可将池水放完,现在两管同时开,几分钟可将空池注满水?完。
中医医案——多汗症
![中医医案——多汗症](https://img.taocdn.com/s3/m/a898f6ace45c3b3566ec8bd8.png)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桂枝加附子汤治疗阳虚漏汗病案:刘某,男,49岁,干部,1993年12月15日。
主诉:素体健壮,1月前偶感风寒,头痛,腰痛,全身疼痛,口服阿司匹林片2片,入睡后,身大汗,第2天,诸症若失,工作如常。
但上半身总出汗,一周前,又遇风寒,啬啬恶寒加重,淅淅恶风,翕翕发热,且全身出汗加重,到某中医院就诊,该医用参苏饮加减五剂,无效,来我院诊治。
初诊:患者坐在诊桌旁,面色淡黄,神色紧张,怕风,有寒意,手帕不离手,且两手帕交替使用,口干,舌质淡,苔薄白,尿少而黄。
诊其脉,沉弱无力。
西医诊断:多汗症中医诊断:阳虚漏汗辨证审机:营卫失调,卫气不固。
治法:温阳固表方药:桂枝加附子汤加减桂枝15克白芍15克甘草10克熟附片15克(先煎30分)生姜10克大枣6枚三剂水煎服。
夜睡前服一剂,夜半汗出明显减少,三剂后汗止而愈。
按语此案患者自觉素体健壮,但年过六八,《素问》云:“男子六八阳气衰竭于上”,患者感风寒后,服阿司匹林两片大汗伤阳。
今阳已虚不能护其外,复不能行于里,则汗出小便难,前医用参苏饮,乃治体虚而有外邪兼挟痰饮的方剂。
本案则系发热后多汗,形寒系属卫气虚弱,再予参苏温散,势必汗出不止而恶寒加剧。
而桂枝加附子汤,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祛风止汗,熟附子温经复阳固表止汗,邪去阳旺,津液自复,诸症皆愈。
本医案摘自《黑龙江省名中医医案精选》,P64,王国才医案。
王国才,1958年生,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黑龙江省名中医,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省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编著《龙江医派丛书·王维昌妇科学术经验集》《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应试指导丛书》《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等。
临床擅治内科疑难杂病,尤擅治癫痫及精神系统疾病。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桂枝加附子汤】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桂枝加附子汤】](https://img.taocdn.com/s3/m/7c84ea17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c7.png)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桂枝加附子汤】一、汗出畏寒秦伯未医案:某某,男,40岁。
感冒发热后,因多汗形寒不退前来诊。
询知头不痛,不咳嗽,四肢不酸楚,但觉疲软无力。
向来大便不实,已有十余年。
诊其脉沉细无力,舌苔薄白而滑。
有人因自诉感冒,且有形寒现象,拟用参苏饮,我认为参苏饮乃治体虚而有外邪兼挟疾饮的方剂,今患者绝无外感证状,尤其是发热后多汗形寒,系属卫气虚弱,再予紫苏温散,势必汗更不止而恶寒加剧。
改用徒枝加附子汤,因久泻中气不足,酌加黄茂,并以炮姜易生姜两剂见效。
按语:本案从病史到病证,皆露一“虚”象。
前医不问病史,不审病机,不察脉证,而妄投温散,主以参苏,致今汗更多而寒更甚。
秦老详察舌脉,切切辨证,断为卫气虚弱,中气不足,改进桂枝加附子汤,并以炮姜易生姜,加黄芪,切中病本,两剂大效。
二、大汗亡阳于鸽枕医案:王某某,男,29岁,1952年10月12日入院。
患者因慢性骨髓炎住院二月余,一日下午感怕冷、头痛,医者给予非那西汀o.2克、匹拉米洞o.2克,一次服下,约半小时许,大汗不止,恶风,尿急而无尿液,急邀中医会诊。
检查:形体消瘦,面包萎黄,表情惶恐,全身大汗淋漓,四肢拘急,坐卧不宁,状甚危笃,脉沉微而数。
诊为大汗亡阳,处方:桂枝10克,甘草6克,白芍10克,附子10克,生姜1片,大枣3枚。
当即配药煎服,服1剂汗止而愈。
按语:虚人感冒,强发其汗,不仅伤阳,而且损阴。
大汗淋漓、四肢拘急、脉沉而微,有阳亡之虞,急以佳枝加附子汤温阳固表,所幸一剂汗止。
若不止,当以四逆汤收功。
三、房后伤风刘渡舟医案:王某某,男,25岁。
患者身材高大,体魄雄伟。
夏季某日与妻子同房后,因觉燥热而置两腿于窗户之上,迎风取爽。
几天后,左腿疼痛,左小腿拘孪而屈伸不利。
针、药屡治不效。
脉弦迟,舌苔水滑。
桂枝18克,附于12克,白芍9克大枣7故,生姜9克,炙甘草6克木瓜9克、独活6克。
服药2剂后,痛止腿伸而愈。
按语:房事之后,精泄而内虚,不知慎护,但图凉爽,使风邪乘虚而入。
桂枝加附子汤临床运用-曾荣修
![桂枝加附子汤临床运用-曾荣修](https://img.taocdn.com/s3/m/e6233b4c453610661ed9f461.png)
桂枝加附子汤临床运用-曾荣修桂枝加附子汤出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本方是为表阳不固,汗漏不止而设。
其证汗漏不止、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
其病机由于太阳病误汗、亡阳于外之变证,其因有三:其一、太阳病再三发汗,虚其表阳;其二、其人素体表虚,常自汗出,而重发汗;其三、本桂枝证误服麻黄剂,设此方温经固阳,以救表虚。
方药:附片、桂枝、白芍、甘草、大枣、生姜方义:本方即桂枝汤加附子而成。
桂枝汤解肌、散邪、调和营卫,因表阳不固加附子,以固表止汗,表阳密则漏汗自止,恶风自罢,汗止、津回,则小便自利,四肢柔和矣。
临床中凡属表阳不固范畴,而变证各异的证候,悉投以此方加减治之。
何某某,女,52,成都纺织厂1981年6月13日,长期背冷,经常感冒,最近打喷嚏、流清涕、无汗、恶风、四肢酸、小便灼热。
脉沉,苔白。
辨证:素体阳虚,新感风邪。
治宜:固表解肌。
方药:附片20g,桂枝10g,白芍10g,甘草10g,大枣10g,生姜10g,滑石20g,二付1981年6月17日,感冒愈,溲已不热,背冷好转。
原方去滑石,二付[分析]桂枝附子汤的证治,主要是为表阳不固,汗漏不止而设。
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
目前该患者并无漏汗不止、小便难等证,仅有恶风一证相同,为何仍用此方?该病员长期背冷,属少阴病。
原文: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
附子汤主云:若口中燥渴,则以白虎汤主之。
由此可知,该病长期背冷,平素该用附子汤。
目前病员新感风邪,无汗,因有少阴病,故不得发汗,脉沉,病在少阴,不得发汗。
这里用桂枝汤是调和营卫,疏风解表,加附子是取附子汤中的主药以温少阴之寒,随营卫散之,故药后背冷好转。
为何此方中加有滑石,该病员目前新患太阳中风,已邪传太阳之腑,故小便灼热,可知邪热已入膀胱,加滑石逐邪从小便而出。
该病员从现象看感冒并不严重,由于素体阳虚,少阴证夹杂其中,临证应全面考虑,慎之。
孙某某,女,67,家住点将台街1992年2月14日,数年来特别畏寒,冬天不敢出门,不敢下床,深居密室,同时恶风,总认为门窗没关紧。
贾跃进名老中医治疗汗证的临证经验
![贾跃进名老中医治疗汗证的临证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54ac21d114791711cd791780.png)
贾跃进名老中医治疗汗证的临证经验汗者,人体玄府排出之水也。
出汗过多则是一种病理状态,是多种因素作用于机体的结果。
中医定义汗证为“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开阖不利而引起汗液外泄的病证”。
关于汗证,《素问·经脉别论》[1]云: “故饮食饱甚,汗出于胃; 惊而夺精,汗出于心; 持重远行,汗出于肾; 疾走恐惧,汗出于肝; 摇体劳苦,汗出于脾。
”《伤寒论》[2]对于汗证也已有了较为详尽的论述,记载有自汗、盗汗、头汗、手足心汗、黄汗 5 种情况,在论治上分为营卫不和、阳明热盛、阳明热结、湿热互结、肾阳虚弱、水气互结、阴阳两虚等。
《张氏医通·杂门》[3]则按出汗部位论述,有头汗、手足汗、阴汗、半身出汗、腋汗等。
中医诊断学将汗证分为自汗、盗汗、脱汗、战汗等。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将汗证分为肺卫不固、营卫不和、阴虚火旺、气阴两虚4种证型。
贾跃进名老中医在治疗汗证上也有独到经验,下面我列举一例贾跃进名老中医治疗汗证的病例分享如下:石某,女,63岁。
2017年9月13日初诊。
主诉:汗多7个月。
现病史:7月前,身冷感冒后被当地医院诊断为肺炎,以肺炎收住院。
出院后出现汗多症状。
现汗多,背部腰部腿部汗多,汗后身冷,怕风,胃腹冷,不思饮食,时呃逆,失眠。
汗后潮冷,二便正常。
舌胖苔黄,脉沉。
中医诊断:汗证(自汗)西医诊断:多汗症(继发性)。
中医辨证:脾肾阳虚治法:温阳益气固表。
处方:桂枝加附子汤加减。
桂枝10g、白芍10g、制附子10g(先煎)、干姜10g、五味子10g、生黄芪30g、炒白术20g、防风10g、僵蚕10g、生麦芽20g、陈皮10g、炒莱菔子20g。
水煎服,7剂。
二诊汗多明显减少,继续上方14剂后愈。
一月后查未再发。
按:自汗是由于阴阳失调, 膜理不固, 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症, 汗乃津液所化, 为心之液。
《灵枢·决气》[1]篇说:“腠理发泄, 汗出淎淎是谓津”。
《景岳全书·汗证》“自汗者属阳虚,腠理不固,卫气之所司也。
桂枝加附子汤——医案5条
![桂枝加附子汤——医案5条](https://img.taocdn.com/s3/m/a7dfae53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b6.png)
桂枝加附子汤——医案5条9漏汗案——刘渡舟医案崔某,女,51岁。
患自汗证十多年,屡经中西医治疗而不愈。
患者每日自汗出不止,浸湿内衣,每日换衣3~4次,一年四季皆如此。
上半身汗出多于下半身,左半身汗出甚于右半身,稍有劳作更甚,伴有恶风,肢体屈伸不利。
其人体态肥胖,但终日感觉体疲乏力。
舌质淡嫩,苔白而脉缓。
辨为阳虚漏汗证,用桂枝加附子汤。
一服前三剂时有奇特的反应,每次服药后约一小时左右,自觉全身皮里肉外有一种如冰雪融化般的感觉。
三剂药后,汗出情况大为好转。
又加大附子剂量,再进三剂。
服第四剂药后,周身皮肤之内出现针刺般的疼痛感觉,2小时后,疼感消失,顿觉舒适无比。
六剂药服尽,而十年之自汗已止。
用桂枝汤加黄芪、白术各10克善后痊愈。
《临证指南》论;同一个汗漏证,在不同人身上,反应的也不同。
这个自汗是怎么来的,就是外感伤寒而来的,营卫不和,则汗出不止。
附子大热温经,桂枝解肌,生姜温血海而行寒涩,所以全身有如冰雪融化的感觉。
正是表寒之缩,遏闭营血而生风,导致营卫不和,汗出不止也。
试问用桂枝加人参,或也可以。
本条恶风之症,是恶寒之义,因为汗出而皮毛窍开,所以稍有风寒,即是能感知,所以恶风寒。
汗出多而卫阳外泄,也就是卫阳之虚之义。
不能濡养肌肉,所以体疲乏力。
10自汗证——刘渡舟医案刘渡舟治疗某同事之嫂,病自汗久不愈,虚惫不堪。
服参芪等药不下数十剂,而汗出犹未止。
一日向其求方,其曰:脉沉否?有之;畏寒否?亦有之。
曰:证乃阳虚而非气虚,是以参芪无效。
可试服桂枝加附子汤,固阳以摄阴,兼能调和营卫,或可因之而愈。
如所言,凡三剂而汗止。
《伤寒挈要》论;人参能补肝脾之阳,但不能解表,黄芪能升肝脾以行营卫之气,但人参、黄芪俱不能解表,所以汗出不止。
桂枝汤解表,附子温里助藏,以解虚惫。
表里双解,面面俱到,三剂而汗止。
10汗证——刘景琪医案(典型医案)王某,男,15岁,1976年12月6日初月感冒,服A.P.C.后汗出不止,手足心汗尤多。
桂枝加附子汤汗证治验
![桂枝加附子汤汗证治验](https://img.taocdn.com/s3/m/b61dc71a5f0e7cd18425361c.png)
患者 , 男, 5 5岁 , 已婚 , 驾 驶 员, 2 0 0 9年 2 月 9日初 糯 稻根 3 0 g , 浮 小麦 3 0 g 。继 服 l 0剂 。西 药加倍 。
“ 房 颤 ”, 服胺 碘 酮后 转 为窦 性心 律, 之后 口服 胺 碘酮 汗 未 复 出, 但 现便 溏 、 日行 i ~2次 , 遂停 药 。i 0 d后
中图分类号 :R 2 4 9 . 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5 — 5 3 0 4 ( 2 0 1 4 ) 0 1 - 0 1 0 3 — 0 2
2 0 0 9年 , 笔 者在 参加 国家 中医 药管 理局 第 二批 全 9 2次/ m i n 、 房颤律 , 舌 红紫, 苔薄少 , 脉细 结 。 查凝血 酶 国优 秀 临床 人 才 研修 项 目学 习期 间, 曾在 导 师江 苏 省 原 国际标准 化 比值 ( I N R ) 1 . 2 5 。 改生脉散 合六 味地黄 丸 中 医院 李 七一 教授 指 导下 , 以桂 枝加 附子汤 成 功 治验 加 减 以益气 养阴为 主 。处方 :太子参 1 0 g , 麦冬 i 0 g , l例重 度 汗证 患者 , 现 报道 如 下 。 1 典 型病 例 诊 。患者 嗜烟 3 4年 , 于2 0 0 4年 因 眩晕 、心 悸被 诊为 炙五味 子 5 g , 生地 黄 i 0 g , 山萸 肉 i 0 g , 山药 3 0 g , 牡 丹皮 1 0 g , 茯苓 i 0 g , 泽泻 i 0 g , 赤芍 i 0 g , 当归 1 0 g , 2 0 0 9年 5月 1 5日三 诊 : 身汗 止 , 守 方续服 4 2剂 ,
胺 碘酮 , 改服 丙基硫 氧 嘧啶 i 0 0 m g , 每 目 3 次 。2 0 0 8 滞, 治 宜益 气养 阴 、温 阳活 血 、清解 郁 热 并进 , 方拟 生 年 6月 起, 夜 间盗汗 , 服 中药 欠 效 。 1 个 月后 , 房 颤 发作 脉散 合二仙 汤 、 栀子 豉汤加 减 : 太子参 i 0 g , 麦冬 1 0 g , 频繁。 2 0 0 8年 8月住 院 2 0 d , 期 间 查 甲状 腺 功 能正 常, 炙 五昧 子 5 g , 淫 羊藿 i 0 g , 仙茅 i 0 g , 知母 1 0 g , 泽 心 脏超 声 检 查 示 “ 二 尖瓣 轻 度 反流 ”, 停 丙 基硫 氧 嘧 泻 i 0 g , 炒 黄柏 5 g , 赤 芍 、 白芍 各 i 0 g , 山萸 肉 i 0 g , 啶, 予 地 高 辛 、普罗 帕酮 治疗 , 房 颤未 能控 制 , 盗汗 依 焦栀 子 i 0 g , 淡 豆豉 1 0 g 。继 服 7剂 。 然, 手 足 汗 出尤 多 。出 院 3周 后 自停 全 部 西 药 , 转 服
桂枝加附子汤方剂配方
![桂枝加附子汤方剂配方](https://img.taocdn.com/s3/m/7bcb67d4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40.png)
桂枝加附子汤方剂配方桂枝加附子汤【方剂名】桂枝加附子汤,出自汉·《伤寒论》。
【组成】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各三两(各9克),大枣十二枚(3枚),附子一枚(9克)。
【用法】水煎温服。
【功效】扶阳固表,调和营卫。
【主治】主治伤寒表阳虚弱,恶风发热,汗漏不止,四肢微急,难以屈伸,小便难,舌质淡,苔薄白,脉浮虚【临床病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盗汗、慢性鼻炎、疼痛、室性早搏及更年期综合征等病症。
1.盗汗(个案):患者证系心阳不足,卫气虚弱一以本方加枣仁、五味子治疗。
3剂后复诊,盗汗显减,再进3剂原方,盗汗止,心悸除,食欲增进:瞩其按上方为丸,连服2周以巩固疗效。
半年后随访,盗汗一直未发。
(《中医药学报》1990年第1期)2.慢性鼻炎:以本方合玉屏风散治疗慢性鼻炎120例。
中药治疗前4日停用西医抗组胺药和鼻喷雾剂。
1个疗程为15日,治疗2个疗程:与盐酸羟甲唑啉鼻喷雾剂联合鼻甲封闭治疗120例对照。
1个疗程为5次。
显效标准:单纯性鼻炎:鼻腔通畅,分泌物消失,鼻黏膜恢复正常;肥厚性鼻炎:鼻塞消失,鼻甲明显缩小。
结果:显效67例,有效4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3.33%。
(《陕西中医》2013年第2期)3.疼痛:以本方加减合济生肾气丸治疗糖尿病性疼痛30例,与维生素B1、维生素B12及芬必得治疗30例对照。
2组均予控制血糖:1个疗程均为2周,观察2个疗程。
根据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治疗前和治疗后1、2、3、4周的疼痛强度变化。
疗效评定以疼痛程度减轻2度以上即为显效。
结果:显效8例,有效1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
(《河北中医》2008年第5期)4.室性早搏(个案):本方加味治疗:患者证属阳虚自汗。
予以本方。
三诊,患者自觉冷汗止,身体轻松,自行再服原方4剂,心悸消失。
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
(《新中医》2002年第5期)5.更年期综合征:以本方加减治疗52例,与更年安片治疗42例对照。
验案第11:经典方剂来复汤治疗多汗证
![验案第11:经典方剂来复汤治疗多汗证](https://img.taocdn.com/s3/m/fc7b0d03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f1.png)
验案第11:经典方剂来复汤治疗多汗证英德人医中医团队,在清明节气,如期而至...汗证小专题1前言作为综合医院的中医科,不管是门诊,还是其他科室的邀请我们去会诊,我们都会接诊到很多“多汗”的患者。
运用中医治疗不同的汗证,有独特的优势,可以肯定地说,效果是显著的。
近期,英德人医中医团队“杏林集叶”栏目,为大家分享几则治疗汗证的医案,供同道参考交流。
初诊陈阿姨,女,69岁,病历号71**693初诊:2017年12月8日主诉:全身汗出多病史:全身汗出多,畏寒,容易感冒,背部发冷、腹部发冷感,夜间发热感、烦躁感,眠差,纳可,二便调。
舌淡红,苔薄白,脉弱。
既往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焦虑抑郁障碍”病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诊断:汗证(三阴虚寒)中药处方山萸肉30g 煅龙骨30g 煅牡蛎30g白术30g 白芍15g 炙甘草10g人参10g 桂枝15g 黄芪45g五味子10g 浮小麦10g生姜10g*5剂,每日2次,饭后服用二诊二诊:2017年12月22日陈阿姨服用5剂中药后,诸症好转,汗多明显减少,背部发冷、腹部发冷感好转,夜间发热感、烦躁感好转。
舌淡红,苔薄白,脉弱。
中药处方:守方再进5剂。
三诊、四诊三诊:2018年1月12日,四诊:2018年1月24日诸症好转,汗多明显减少,背部发冷、腹部发冷感好转,下腹部只有少许发冷,夜间发热感、烦躁感好转,现容易心慌。
舌淡红,苔薄白,脉弱。
中药处方:前方加减,共进10剂。
按语这个陈阿姨,很善良,很简单,每次过来都要把我好好感谢一番,总是说没什么能感谢我的,然后就硬塞一瓶她儿子买来孝顺她老人家的牛奶,或者就硬塞一包自己做的番薯干,或者几根香蕉。
我也是醉了...其实医生就想着治好病人,病人就简简单单说句感谢,这样多好。
从二诊以后,患者汗出明显减少,自诉自己的体质比以前好了很多,以前总感觉很累不够气,老是感冒,很怕冷,现在这些症状都没有了。
经过中医药治疗后体质明显好转,中医对于改善这种类型的体质还是很有优势的。
桂枝附子汤
![桂枝附子汤](https://img.taocdn.com/s3/m/797ccae0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8e.png)
桂枝附子汤桂枝附子汤方剂来源汉.《金匮要略)。
组成与用法桂枝120克附子3枚甘草(炙)60克生姜90 克大枣12枚水煎服。
目前临床各药用量均按常规剂量酌减。
功效与主治功能祛风除湿,温经散寒。
主治风寒湿外袭肌表,自体疼烦,不能转侧,及阳虚内寒的胸腹疼痛,喘咳泄泻,舌苔薄白,脉浮虚而涩。
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感冒,汗证,又有用于治疗哮喘,肠炎等病症。
例如, (1)汗证本方加白芍,治疗阳虚汗出3例。
结果:服药2—8剂获愈(《江西中医》1958年第6期,《新中医}1985年第2期,《浙江中医杂志)1987年第4期)。
本方加半夏、苍术、茯苓、厚朴、藿梗,治疗自汗;加苍术、茯苓、陈皮、浮小麦,治疗产后盗汗。
结果均获愈(《江苏中医杂志》1983年第6期)。
(2)虚寒性疾病本方加白术、茯苓、龙骨、赤石脂等,治疗泄泻;加南星、半夏、茯苓、砂仁,治疗喘咳;本方桂枝易肉桂,加丁香、半夏,治疗呕吐。
结果均获愈(《云南中医杂志》1987年第3期)。
(s)鼻奴本方治疗。
结果:2剂后,血止(《浙江中医杂志》1958 年第10期)。
(4)胸痹本方加栝蒌仁、枳实、薤白治疗。
结果:服药3剂后,痛减,服药工5剂,获愈(《湖南中医杂志》1988年第5期)。
(5)心源性水肿本方加白术、茯苓、车前子、葶苈子治疗。
结果。
服药4剂后,尿多肿减,能得平卧;再服25剂,获愈(《湖南中医杂志》1988年第5期)。
(6)尿路结石本方加牛膝、琥珀、金钱草、海金砂、石韦、车前子治疗。
结果;服药5剂,排石l粒,疼痛消失(<湖南中医杂志》1988年第5期)。
(7)荨麻疹本方加白芍、乌梅、五味子,治疗顽固性荨麻疹。
结果:服药9剂后,症状消失(《河南中医》1990年第3期)。
应用要点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相搏或正虚内寒所致的病症。
方用桂枝、附子祛除寒湿、温经通络,佐以生姜、大枣调和营卫;药简力宏,为其配伍特点。
临床应用以表阳已虚,风湿内盛,或阳虚内寒所致的身体烦疼、不得转侧,或自汗出,以及虚寒性胸腹痛、喘咳、泄泻等,苔薄白,脉虚浮而涩,为其辨证要点。
临床治验局部汗证医案三则
![临床治验局部汗证医案三则](https://img.taocdn.com/s3/m/d3a61232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b4.png)
临床治验局部汗证医案三则第一则:汗证医案患者李某,女,35岁,主诉经常出汗,尤其是局部出汗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
经过详细询问和望诊,患者证属“太气汗”证。
治以温经散寒之法,方用桂枝汤合附子粉。
桂枝汤主治表里均实,气机郁塞之证,具有温经解表,宣微阳之功,适用于太阳病初起,少气汗出,胸闷恶风寒中。
而附子粉主要作用是温经散寒,均其大寒,温经散气。
服药7剂后,患者的汗症明显好转,且精神状态也明显改善,再次就诊时,汗症已基本消失,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对中医治疗局部汗证的疗效有了更深的认识。
患者刘某,男,40岁,主诉出汗严重,夜间盗汗,伴有头晕头痛,口干咽燥,脾胃不和。
经过望诊和望闻诊断,患者证属“气阴两虚”证。
治以益气养阴,和中固表之法,方用六味地黄丸合四君子汤。
六味地黄丸主治阴虚火旺,兼有益气生津之功。
四君子汤则主治卫外不固,中焦不健之虚证,具有健脾益气,固表止汗之效。
附子理中汤主治中寒伤阳之证,能温中理气,温中健脾。
温经汤则主治寒邪伤阳,温中散寒之证,具有温中散寒,温经止汗之功。
连服15剂后,患者的头部汗水明显减少,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再次就诊时,患者感觉脸色有所红润,手脚不再发冷,证实了中医治疗局部汗证的疗效。
总结:以上三则医案都是中医辨证施治关于局部汗证的经典案例。
这些医案表明,中医治疗局部汗证的方法丰富多样,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它们为中医治疗局部汗证提供了宝贵的临床经验,对临床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希望医生们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和病情表现,进行个性化的治疗,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桂枝汤加味治盗汗验案
![桂枝汤加味治盗汗验案](https://img.taocdn.com/s3/m/bda3459e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0d.png)
桂枝汤加味治盗汗验案
摘要:桂枝汤为东汉张仲景《伤寒论》的首方。
本方是辛温解肌的代表方剂,有发汗解表的功效,但桂枝汤中的发汗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药效,主要起到调和营卫,解肌祛风,活血脉,扶正祛邪,表里同治,泄外护内的效果。
笔者应用该方治疗盗汗1例,效果满意,现举介绍如下:患者朱某,男,28岁,职员,2002年12月26初诊,自诉从2000冬天开始,夜间睡后汗出,醒来即止,衣被皆湿,伴怕冷,反复3年。
曾在市某西医院诊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经服用谷维素、维生素B1等药后,病情未见好转。
尔后又在某中医院诊为“盗汗”多次服用当归六黄汤,泻火敛汗之剂及应用玉屏风散之类,固表止汗之药物,亦无效果,后又在某医师指导下,用五倍子粉调醋外敷脐部三个月,并未奏效。
来诊时症见面白,精神欠佳、怕冷、喜热饮、舌淡胖大,舌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缓无力。
辨证属卫表气虚,营卫失调。
治以调和营卫益气固表敛汗。
方选桂枝汤加味;桂枝6g,白芍20g,大枣12g,生姜2片,炙甘草9g,炙北芪20g,党参20g,浮小麦30g,煅牡蛎30g,二剂,每天1剂,水煎分3次饭后温服。
12月28日复诊,自述盗汗明显减少,药已中的,效不更方,继服上方十剂,盗汗止,精神佳、亦无怕冷现象。
随访2年...。
伤寒论——桂枝加附子汤
![伤寒论——桂枝加附子汤](https://img.taocdn.com/s3/m/ecc37600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9f.png)
伤寒论——桂枝加附子汤《伤寒论》20条云:“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去皮)三两,芍药三两,甘草(炙)三两,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渣,温服一升。
本云:桂枝汤,今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方解:本方即桂枝汤加附子,故治桂枝汤太阳中风而陷于阴证者,即由表阳证太阳病变为表阴证少阴病。
简单说麻黄附子细辛汤是太阳少阴合病偏于实证,本方侧重太阳少阴合病偏于虚症;《伤寒论》20条云:“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去皮)三两,芍药三两,甘草(炙)三两,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渣,温服一升。
本云:桂枝汤,今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方解:本方即桂枝汤加附子,故治桂枝汤太阳中风而陷于阴证者,即由表阳证太阳病变为表阴证少阴病。
简单说麻黄附子细辛汤是太阳少阴合病偏于实证,本方侧重太阳少阴合病偏于虚症;刘渡舟解释:桂枝加附子汤证,是太阳中风又兼有表阳虚的证候,可见于太阳病发汗之后。
太阳病用发汗的方法治疗理所应当,但为什么病没有治好,反而伤了表阳呢?问题就在于汗不得法。
按要求,太阳病发汗只宜发微汗,不可大汗令“如水流漓”。
若发汗太过,不仅邪不去、表不解,反而使阳从汗泄,更伤卫阳。
表不解,则仍见汗出、恶风;表阳虚,肌表不固,则汗漏不止;汗出过多,津气俱伤,筋脉失养,气化不利,所以“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
此时,表不解又兼见亡阳脱液,故以桂枝汤解肌发表,加附子以温经回阳,固表敛汗。
本证既有津伤,但方中并不加生津益阴的药物,其理何在?陆渊雷作了很好的说明:“津伤而阳不亡者,其津自能再生;阳亡而津不伤者,其津亦无后继。
是以良工治病,不患津之伤,而患阳之....桂枝加附子汤之证,伤津而兼亡阳也,仲景则回其阳而已,不养其津,学者当深思之”。
桂枝加附子汤---扶阳固本,调和营卫
![桂枝加附子汤---扶阳固本,调和营卫](https://img.taocdn.com/s3/m/88bd9592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99.png)
桂枝加附子汤---扶阳固本,调和营卫桂枝加附子汤(方组,临证参考用量)桂枝9g 芍药9g 炙甘草6g 生姜9g 大枣7枚制附子9g 上6味,以水1400ml,煮取600ml,去滓温服200ml。
注:本方证仅是阳虚而未至亡阳,伤津而未亡血阶段,故方申之附子宜炮用、轻用,不宜生用、重用。
(功效)扶阳固本,调和营卫。
(主治)主证:恶风,汗出不止,四肢微急,屈伸不利,小溲难。
副证:发热,脉浮或浮大而虚。
(临证加减)1。
心腹疼痛:手足逆冷,身体拘急者,本方加当归、通草、细辛效佳。
2.风寒痹痛:用方中桂枝汤温经散寒,调和营卫;附子祛寒止痛.并可加麻黄以散寒通阳,黄精益气升阳,当归补血活血,并防桂附之燥。
若寒甚痛剧者,可加制川乌、草乌;下肢痛者加鸡血藤、千年健、怀牛膝;腰背痛重者加川断、狗脊、桑枝、桑寄生;夹湿者加苍术、薏苡仁.3.妇人阳虚崩漏带下:本方加阿胶、车前子、怀山药、艾叶,或合四物汤。
4。
阳虚泄泻:本方加健脾之味,如白扁豆、党参、焦白术、陈皮、怀山药等。
5.痈疽:痈疽虚冷,瘀逐难尽,新肉不长,酌加忍冬藤、皂角刺、当归、川芎、桔梗、没药、乳香、黄芪等。
6.疮疡:寒化内陷,心痞便溏,呕呃昏愦者,酌加丁香、川连、白术、枳壳、柿蒂等。
7.本方治疗鼻衄症:凡遇鼻衄服寒凉止血药不效者,多以本方收效。
其应用标准是:脉微细软芤迟,苔白,溲清为主,若已投寒凉止血剂未效,或反而出血更多者,更为对证;若初起脉数身热,口燥唇焦,并非所宜。
8.治疗表虚出汗症:其中阳虚者重用附子,津伤甚者重用芍药,兼发热则减附子用量。
9。
本方加白术。
治发汗恶风,小便不利或尿意频,四肢关节肿痛,运动不灵活者,名桂枝加术附汤。
[经验方](三)桂枝加附子汤证(20) [原文]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20)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浅析桂枝加附子汤治疗多汗症
![浅析桂枝加附子汤治疗多汗症](https://img.taocdn.com/s3/m/ec2b4b20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a3.png)
浅析桂枝加附子汤治疗多汗症刘雪梅;唐荣【期刊名称】《中医临床研究》【年(卷),期】2024(16)6【摘要】多汗症是指全身或局部皮肤出汗异常多的疾病,为当今社会常见多发疾病。
文章仅从桂枝加附子汤入手浅谈中医对多汗症的治疗,内容包括多汗症诊治概况、桂枝加附子汤治疗多汗症经文记载、方义解析、临床病例应用等。
中医认为多汗症是由于阴阳失调,营卫失和,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症,包括自汗、盗汗。
多汗症病机总属脏腑阴阳失调,营卫失和,不离虚、实二纲。
中医治疗多汗症多审证求因,辨证论治。
西医学者则认为多汗症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功能紊乱使交感神经系统发出过多、过强的兴奋刺激,通过乙酰胆碱令汗腺大量分泌汗液而造成多汗,西医治疗方式多种,但效果欠理想且不良反应不容忽视。
中医不乏关于桂枝加附子汤治疗多汗症的经文记载。
桂枝加附子汤组方为桂枝汤加附子一枚,其中炙甘草的用量在桂枝汤基础上加至三两,使炙甘草、桂枝、芍药等比配伍,具有调和营卫,扶阳固表,复阳敛液之功效。
临症之时,不应局限于汗证、痹病、痛证等,应遵循“治病求本、异病同治”中医之精髓,病虽有异,究其辨证,凡符合阳气虚弱、阴亦不足,表证未除之病机者,皆可大胆运用此方。
【总页数】3页(P132-134)【作者】刘雪梅;唐荣【作者单位】桂林市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相关文献】1.桂枝加黄芪汤治疗糖尿病多汗症1例2.白附子合桂枝加葛根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0例3.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小儿多汗症36例4.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糖尿病多汗症32例5.桂枝加附子汤治疗多汗症一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桂枝加附子汤加减临床运用举隅
![桂枝加附子汤加减临床运用举隅](https://img.taocdn.com/s3/m/9be60746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f6.png)
桂枝加附子汤加减临床运用举隅王君琴【期刊名称】《山西中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19)006【总页数】3页(P45-46,48)【关键词】自汗;漏汗;顽固性湿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雷诺氏综合症;鼻炎【作者】王君琴【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石景山教学医院北京市石景山医院中医科, 北京10004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9《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二十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该方具有调和营卫、扶阳固表之功效,临床只要辨证准确,可以应用在多种疾病,并且疗效显著,现将其临床应用举隅报道如下。
1 自汗、漏汗患者刘某,男,26岁,体态微胖,曾因某夏天贪凉久呆于空调屋达数月,此后出现自汗不止,易感冒,后背发凉,阵阵恶风,他自己的话比别人都怕冷,纳可,二便可,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缓。
予桂枝附子汤加减,处方如下:桂枝15 g,白芍20 g,甘草 10 g,大枣 12 g,制附子(先煎)15 g,桑叶 30 g,生龙骨 20 g,生牡蛎 20 g,黄芪 30 g,白术 15 g,生姜10 g,细辛6 g。
5剂后患者汗出恶风症状大为好转,继服10剂痊愈。
按:本例患者汗漏不止,畏风,恶寒,属汗出日久导致阳虚,阳虚进一步加重卫表不固,正如《临证指南·汗》谓“阳虚自汗”也,辨证营卫失调、阳虚不固,正与桂枝加附子汤病机契合,方中桂枝汤调和营卫,制附子温经复阳、固表止汗。
桑叶性味甘寒,《神农本草经》载其“除寒热,出汗”,清初名医傅青主誉之为“收汗之妙品”。
龙骨、牡蛎调和阴阳、潜镇摄纳,共桑叶加强敛汗之力,黄芪、白术益气固表,细辛加强助阳之力。
全方共奏助阳止汗之功。
2 顽固性湿疹患者薛某,女,63岁,患慢性湿疹10余年,以腹部、双下肢大片皮疹为主,伴瘙痒无度,数年间服汤剂无数,症状鲜有好转,近2年靠服抗过敏药维持,最近抗过敏药也较差,以皮肤皮疹伴重度瘙痒为主,苦不堪言,再次寻求草药治疗,已服他医7剂不效,余查处方仍是一派清热解毒利湿之剂,追问病史,患者极度怕冷伴自汗,常常颜面周身大汗淋漓,口中和,二便调,舌淡苔白略水滑,脉沉细,予桂枝加附子汤合苓桂剂化裁,处方如下:桂枝 15 g,白芍 20 g,生姜 15 g,大枣 15 g,制附子(先煎)15 g,茯苓 30 g,白术 15 g,乌梢蛇 12 g,防风15 g,地肤子 30 g,白鲜皮30 g,黄芪 30 g,巴戟天15 g,淫羊藿15 g,甘草12 g。
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加附子汤](https://img.taocdn.com/s3/m/882e7695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89.png)
桂枝加附子汤方歌:汗因过发漏漫漫,肢急常愁伸屈难,尚有尿难风又恶,桂枝加附一枚安。
相关条文: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方组: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煎服方法: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本云桂枝汤,今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桂枝加附子汤案例15则1、安徽省苏昌富医生案例:患者:吴某当涂县人性别:男年龄:52岁初诊日期:2015年1月18号病史:自述5年前得了一次急性胃肠炎,当时输液几天感觉好了,但肛门坠胀感出现了,曾多次到南京某医院诊治,效果不佳,后来做肠镜报告为溃疡性结肠炎。
面黄,舌淡红,苔白腻,脉细弱,易出汗,形体略瘦,纳可,眠一般,大便一日数次,伴粘液。
处方:桂枝加附子汤方组:制附片15g,桂枝45g,白芍45g,生姜45g(切),大枣12枚(撕),炙甘草30g。
剂量:五剂(每日一剂水煎服)煎服方法:用冷水1500m乚浸泡1小时,煮开后再煮25分钟,分三次温服。
二诊:1月23号,患者很高兴,肛门坠胀已大大减轻,大便一天一到二次,已没有粘液。
调整处方:桂枝人参汤方组:制附片15g,桂枝60g,炙甘草60g,白术45g,党参45g,生姜45g(切)剂量:七剂(每日一剂水煎服)煎服方法:用冷水1500m乚浸泡1小时,煮开后再煮25分钟,分三次温服。
三诊:自述症状全部消失。
桂枝人参汤七剂调理。
效果:已愈。
2、湖南省艾青松医生案例:患者:唐某娄底涟源人性别:女年龄:57岁初诊:2015年5月27日主诉:出汗多年,近来加重自述:多年前就有喜出汗的毛病,听别人说这是更年期综合症,都会有这个症状,所以一直就没管。
最近两年越来越严重,严重到稍微一做事汗就全部湿透衣服,每天至少要换七、八套衣服。
中间在市里几大名医处吃中药几十付,做过针灸、火疗等,效果不佳。
郑钦安第20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郑钦安第20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https://img.taocdn.com/s3/m/72dc9c02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7b.png)
郑钦安第20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渗泄不止的意思,在这里形容汗多。
),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拘急,即屈伸运动不自如。
),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郑论】按发汗而至漏不止,其伤及肾阳也明甚。
太阳底面,即是少阴,其人恶风者,外体疏也,小便难者,汗为水液,气化行于外,而不行于内也。
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血液外亡,而筋脉失养也。
此际理应以扶阳为是,原文取桂枝加附子汤,意在用附子,取内以固其根蒂,得桂枝,外以祛其未尽之邪,内外兼备,斯无大害,庶不失立方之妙也。
【阐释】太阳病的治法,虽然以发汗为主,但以漐漐汁出为佳。
今发汗太过,遂漏不止,乃伤及肾阳,肾与膀胱为表里,肾阳衰则膀胱寒结,故小便难。
四肢为诸阳之本,不得阳气以养之,故微急,且至难以屈伸者。
郑氏谓:“用附子内以固其根蒂,得桂枝外以祛其未尽之邪,内外兼备。
”此乃发汗太过,导致阳虚液脱救逆之法也。
桂枝加附子汤方(校补)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本云桂枝汤,今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方解及其应用范围】桂枝汤乃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之方也,加附子复阳固表,适用于汗出过多,阳气受耗,津液暂亏的证候。
盖表阳密,则漏汗自止,恶风自罢矣;汗止津回,则小便自调,四肢自柔矣。
笔者常用此方治产妇体虚,其脉浮细,舌质淡,苔薄白,漏汗不止,获得良好效果。
又治阳虚体弱之人患伤风感冒,大都面容苍白,头痛,倦怠乏力,恶风寒,舌质淡白,白腻苔,脉浮而细,亦取得满意疗效。
近人推广应用以治阳虚之鼻衄(nǜ女去声)、便血、尿血或妇人带下经漏者;阳虚而筋脉失养之证,如腰背拘急酸痛、中风半身强直、手足瘘弱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枝加附子汤加减治疗多汗出汗盗汗医案案例(汗证)
1.李某,男,26岁。
自幼出汗即多,每于精神紧张时汗出尤甚,余无异常。
舌淡胖润,脉弦。
此营卫失和,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桂枝15g,白芍15g,炙甘草10g,龙骨30g,牡蛎30g,生姜10片,大枣10枚。
5剂后汗出未减,原方加附子25g,再服7剂,汗出显减。
守方再加白术15g,茯苓30g,调理月余,多汗控制。
按:此证原以为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即可收效,结果加用附子后方才显效,说明扶阳乃是固汗之本。
2.李某,女,78岁。
烘热汗出半个月,下午四五点时多发,上午10点亦有发作,尿频,不渴,心悸时作。
舌淡赤胖润,脉沉滑寸弱。
辨为心阳不足,营卫失和,治拟温补心肾,稍佐固涩,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味: 桂枝15g,白芍15g,龙骨30g,牡蛎30g,附子10g,黄芪30g,茯苓30g,泽泻25g,五味子10g,炙甘草15g,大枣10枚,生姜10片5剂后汗出已止,心悸减轻,原方再服7剂,诸症若失,停药。
3.吴某,男,30岁。
2009年6月5日初诊:睡中出汗如洗,上身尤多,自幼而发,冬季更显。
乏力,下肢发软,无神,眠差,尿黄。
舌淡胖润,脉滑寸弱。
投桂枝加附子汤治之:
桂枝25g,白芍25g,炙甘草15g,附片30g,龙骨30g,牡蛎30g,山茱萸45g,茯苓30g,肉桂10g,黄柏15g,砂仁15g,生姜10片,大枣10枚。
7剂。
服药后夜汗显减,药已中的,守方调理至痊。
按:此证睡中汗出,医书皆称盗汗,主阴虚,我们读大学时都是这么学的,可以说根深蒂固。
读了郑钦安的书后才弄清楚:“各书俱称盗汗为阴虚者,是言其在夜分也。
夜分乃阳气潜藏之时,然而夜分实阴盛之候,阴盛可以逼阳于外,阳浮外亡,血液随之,故汗出,曰盗汗。
医者不知其为阳虚,不能镇纳阴气,阴气外越,血液亦出,阴盛隔阳于外,阳不得潜,亦汗出。
此旨甚微,学者务须在互根处理会”(《医法圆通·卷二》)。
以我所见,盗汗属阳虚的多,属阴虚的少,本案不过是众多例案中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