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学实录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2.运用图表、模型等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血液循环过程,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
3.采用讨论、问答等形式,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4.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血液循环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分析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如何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配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血液循环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及影响因素。
2.开展小组竞赛:鼓励团队成员相互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血液循环相关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四)总结归纳
1.组织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巩固记忆。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掌握血液的组成、血液循环的途径及其意义。
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血液循环的途径及其意义。
2.血液成分的作用及其在人体内的运输过程。
针对这些目标和要求,我设计了丰富的教学活动和互动环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复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我还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教案标题: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方式和机制。
2. 掌握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 了解心脏、血管和淋巴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4. 理解氧气和养分在体内的运输过程。
5.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教学重点:1. 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心脏、血管和淋巴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 氧气和养分在体内的运输过程。
教学难点:1. 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的机制和调节。
2. 氧气和养分在体内的运输过程的细节和相关器官。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2. 模型或图表展示心脏、血管和淋巴系统的结构。
3. 实验材料和设备,如显微镜、载玻片、染色剂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视频或展示心脏、血管和淋巴系统的模型或图表,引起学生对人体内物质运输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例如:“你知道人体内的血液是如何运输氧气和养分的吗?”Step 2:知识讲解(1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或板书,讲解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心脏、血管和淋巴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重点强调氧气和养分在体内的运输过程。
Step 3:实验设计(10分钟)组织学生分组,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观察血液循环或淋巴循环的过程。
例如,观察显微镜下的血液样本或淋巴组织样本,并记录观察结果。
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的目的、步骤和结果预测。
Step 4:实验操作与观察(20分钟)学生按照设计好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并使用显微镜观察样本。
教师可以逐个指导每个小组进行实验,并解答学生的问题。
Step 5: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1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并进行小组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结果与预测的关系,以及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改进方法。
Step 6:知识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并强调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对人体内物质运输的重要性。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作业,如阅读相关教材或文章,并回答相关问题,或设计一个更复杂的实验来进一步研究血液循环或淋巴循环的机制。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学实录2
生物精品课程之教学实录篇(分课时实录)《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实录海洲初级中学梁景调一、复习旧知识(分两部分):师:这节课我们准备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五个环节。
现在我们进入比赛环节的第一个环节,复习环节。
同样和往常一样,每组一位同学来作代表,选题回答。
(全班同学分成八组,每组安排一位同学回答教师问题,共有ABCDEFG W组题目请选择后回答。
每组只有一题,答对得10 分,答错不扣分。
)师:第一组的同学,你选哪道?(投影中显示每道题的字母)A学生:选B组。
(教师及时打开课件中的超连接,把B组题显示出来:血细胞包括、和_______ 。
)A学生: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学生认真的看完题目后迅速地回答,或者因为自己代表小组吧,所以很多同学都很认真地做看题,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为小组争取多拿分数,这也是我希望的。
)师:同学们说,对吗?应该为第一小组加多少分?对了,回答正确,加10 分。
(边问学生,边在黑板相应位置加上分数。
)师:好,接下来,第二组同学选题。
B学生:我选A组题:师:请看A组题:血液是由_________ 和________ 成的?B学生:血浆血细胞师:对吗?对,加10 分!师:真不错。
下一组同学加油,请选题C学生:我选F组题,师:请看题:患急性阑尾炎的病人,其血液化验结果往往是()A、血细胞数量正常B、白细胞增多C、红细胞减少D血小板减少C学生:选B。
师:回答得很好,加10 分。
下一组同学继续发扬啊,请选题D学生:我选D组题:师:请看题:下列各项中有止血和加速凝血作用的()A 淋巴细胞B 红细胞C白细胞 D 血小板D学生:答案为Do (回答时很犹豫,组员都急了)师:回答对了,加10 分,下一组同学请选题E 学生:我选C 组题:师:人体有四大基本组织,血液属于()A上皮组织B结缔组织C神经组织D肌肉组织E学生:结缔组织,选B。
师:对,结缔组织。
加10分。
下一组同学请选题。
F学生:我选G组题师:请看题:没有细胞核的血细胞是()A、红细胞 B 、血小板C、红细胞和血小板D、白细胞F学生:选Co师:好,加10分。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教案标题: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方式和相关器官;2. 掌握人体内物质运输的原理和重要性;3. 能够解释不同物质在人体内的运输过程。
教学重点:1. 物质在人体内的运输方式;2. 血液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3. 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运输过程。
教学准备:1. 教学投影仪或白板;2. 图片或动画展示人体内物质运输的过程;3. 相关教学资料和参考书籍。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请学生思考一下,人体内的物质是如何被运输到各个部位的?2. 引发学生兴趣:展示一张图片或动画,描述人体内物质运输的过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人体内物质运输的方式:血液循环系统和淋巴系统。
2. 详细讲解血液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3. 解释氧气和营养物质在人体内的运输过程,包括肺部的气体交换、心脏的泵血功能以及血管的分布和运输。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通过实例分析,解释不同物质在人体内的运输过程。
例如,氧气的运输从呼吸道到细胞,营养物质的运输从消化系统到细胞等。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对维持生命很重要?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人体内物质运输的重要性以及可能影响运输过程的因素。
2.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
五、拓展练习(10分钟)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 鼓励学生思考更多与人体内物质运输相关的问题,并进行讨论。
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总结人体内物质运输的重要性和相关知识点。
2.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鼓励他们继续深入学习相关内容。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人体内物质运输的模拟过程。
2. 带领学生参观医学院、生物实验室等相关机构,了解更多关于人体内物质运输的实际应用和研究。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方式和相关器官,掌握人体内物质运输的原理和重要性,并能够解释不同物质在人体内的运输过程。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第三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3.组织小组汇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让学生在课后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不足。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他们的学习态度、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1.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其对生命活动的影响。
2.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他们主动探究答案。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充分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心脏病例,进行深入分析。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第三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是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三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的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属于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学习。本节主要介绍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旨在让学生理解血液循环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掌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管的类型及功能,从而为后续学习物质运输的机制打下基础。
3.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帮助学生梳理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其对生命活动的影响。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血液循环系统的小论文。
2.鼓励学生在课后深入探究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教师及时反馈作业情况,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果。
3.通过自评、互评和他评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
4.教师及时反馈评价结果,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果。
《第二节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教案新部编本2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二节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教案(一)血液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
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3、能够简单分析血液常规指标,提高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血液成分及各部分功能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血液观。
二、教学重点: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三、教学难点:显微镜下分辨各种血细胞,理解血液属于组织。
四、教学准备:课件辅助教学,显微镜,收集有关血液的资料。
五、新课第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繁忙的运输线,穿梭的陆路运输,航运、航空运输,保障了人们往来的需求,同时也为不同地区货物的往来提供了便利。
也许同学们感觉不到,在你的身体里有一条条繁忙的运输线,它们将来自消化道的营养物质、来自肺部的氧气,迅速运往你身体的每一个细胞,同时将细胞生活中产生的废物及时运走。
这些运输线就是遍布全身的的大大小小的血管,血管里流动着血液。
血液对我们的生活和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对血液是那么熟悉,因为我们几乎都经历过流血和验血,经常从报纸、电视等渠道获得许多有关血液方面的信息。
可是同学们,你们知道血液到底含有哪些成分吗?每一种成分各有什么功能吗?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在人体内物质运输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血液。
2、板书课题:流动的组织——血液。
(二)学习新知1、为什么失血过多会导致死亡?为什么通过化验血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检查健康的状况或诊断疾病?你们想知道鲜红的血液里面有什么?血液对人有什么作用。
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血液的组成。
2、资料分析(1)观察分层的血样,结合化验单的项目,了解血液的成分及各组分所处的层次。
(2)学生各组派代表介绍你们的认识。
(3)观察书上血液分层的现象:含有抗凝剂的血液,离心或者静置一段时间后,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的现象?分成了几层?阅读血液常规化验单:综合上面的资料,你认为血液可能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常规化验单上所列的血液成分,分别应在什么层位?为什么把血液称做“流动的组织”?(4)分析、归纳血液的组成:血液中含有不同的组成物,它们的质量不一样,所以含有抗凝剂的血液静置一段时间后,就会分为三层。
七年级生物:第10章 人体内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教学实录)
初中生物标准教材七年级生物:第10章人体内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教学实Biology is a science that studies the types, structures, functions, behaviors, development, and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organisms at all levels.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七年级生物:第10章人体内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教学实录)第4单元第10章人体内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第二节血液循环(第3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
(重点)2.描述心脏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重点)3.描述血液循环的过程。
(重点)技能目标:亲自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提高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
情感目标:认识高血压,关注人体的健康。
二、教学难点:1.描述心脏的结构2.说出血液在循环过程中成分的变化。
三、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尾鳍颜色浅的小金鱼。
2.教师准备:观察实验“心脏的结构”、“鱼尾鳍的血液流动”的材料用具。
3.flash:(1)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2)心脏的结构;(3)血液循环的过程。
4.视频文件:(1)人体心脏的结构和功能;(2)动脉、静脉、毛细血管;(3)人的心脏及血液运输;(4)血液的流动及循环。
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血液循环途径[引言]:我们已经知道,心脏左右两部分是完全隔开的,由这两部分泵出的血液有没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呢?[出示]:动、静脉血的图片。
说明在身体内流动的血液有两种性质。
动脉血——含氧较多,血液呈鲜红色;静脉血——含氧较少,血液呈暗红色。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优秀教学案例
1.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血液循环的奥秘。
2.鼓励学生提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3.结合课程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考血液循环相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划分学习小组,鼓励学生合作探讨,培养团队精神。
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通过设置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引导他们关注自身健康,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2.讲解血液循环的途径,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
3.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血液循环过程。
4.讲解血液循环对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划分学习小组,每组提供一份血液循环路线图。
2.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血液循环的途径及其作用。
3.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4.教师对各小组的讨论情况进行评价和指导。
2.设计小组讨论题目,如血液循环的途径和作用,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3.开展小组竞赛,如设计血液循环路线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4.利用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评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收获。
2.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培养他们的评价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血液循环的途径、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等。
2.强调血液循环对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关注自身健康。
3.3人体内的物质运输优秀教学案例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检查自己在学习血液循环知识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2.组织学生进行同伴评价,鼓励学生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建议。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充分发挥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和反思与评价等教学策略的优势,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我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用温暖和关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血液循环知识,为他们的未来成长助力。
1.通过观察模型、图片等,培养学生直观感知能力,加深对血液循环系统组成和功能的理解。
2.利用血液循环图,引导学生分析血液循环的途径和过程,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设计动手操作环节,如制作血液循环模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血液循环知识。
4.采用小组讨论、探究式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生命科学的热情。
2.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关注健康的意识,使学生认识到血液循环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3.通过对血液循环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
4.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质疑的科学精神,鼓励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探索、创新。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紧紧围绕上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目标,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血液循环知识,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教学实践中,我将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第1节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3
《第1节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血液的组成及功能,说知道三种明血浆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2、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生理功能。
3、说出什么叫贫血、发炎。
4、知道人体的血量、输血和血型的知识。
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对三种血细胞的比较,培养学生对比归纳的分析能力。
3、通过学习三种血细胞的正常值,培养学生具有自我保健的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探索血液成分的实验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学习人体的血量、输血和血型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每个健康公民都有献血义务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知道血液的组成及功能。
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生理功能。
教学方法:
讲述与演示
教学过程:
一、新课的引入
说起血液大家都非常熟悉,而且我们知道医生诊断某些疾病时往往要验血,人体失血过多时会危及生命,可见血液对我们人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血液到底有什么作用呢?它的成分是什么?输血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那么是不是只要给需要的人输血就一定救他的命呢?,另外有些疾病如乙肝、艾滋病,它们可通过血液传播。
可见血液与人体关系非常密切。
(板书:血液)
1。
八年级生物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
八年级生物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人体内物质的运输途径,掌握血液循环的基本过程。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物科学,关注生命现象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血液循环的基本过程,物质在人体内的运输途径。
2.教学难点:血液循环的详细过程,物质交换的原理。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利用多媒体展示人体血液循环图,引导学生观察血液循环的路线。
1.2提问:血液循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什么?2.血液循环的基本过程2.1讲解血液循环的基本过程,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
2.2利用动画展示血液循环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血液循环的路线。
2.3分析血液循环过程中物质的运输和交换。
3.物质在人体内的运输途径3.1讲解物质在人体内的运输途径,包括营养物质、氧气、二氧化碳等。
3.2分析物质在人体内的运输途径与血液循环的关系。
4.1讲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包括心房、心室、瓣膜等。
4.2讲解血管的类型和功能,包括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等。
4.3讲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
5.物质交换的原理5.1讲解气体交换的原理,包括肺泡与血液、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5.2讲解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交换,包括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等。
6.课堂小结6.2强调血液循环对人体生理功能的重要性。
7.课后作业7.1请学生绘制血液循环图,标注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
7.2请学生举例说明物质在人体内的运输途径。
四、教学反思1.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2.利用多媒体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
4.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过程,为后续生物学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重难点补充:利用互动式教学,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心脏是如何泵血的么?”解释心脏的收缩与舒张动作,与学生互动:“当心脏收缩时,血液被泵送到全身,这时候的心室是充满血液的,而当它舒张时,血液则回流到心房。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教案标题: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学目标:1. 理解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方式和机制。
2. 掌握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路径和相关器官。
3. 能够解释不同物质在人体内的运输过程。
教学资源:1. 教科书:包含有关人体内物质运输的章节。
2. 图片或模型:展示人体内物质运输的相关器官和路径。
3. 视频或动画:演示人体内物质运输的过程。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人体内的物质是如何运输的吗?”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对本课题的兴趣。
知识讲解:1. 通过教科书或演示图片,向学生介绍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方式和机制,包括血液循环和淋巴系统。
2. 解释血液循环的基本原理,包括心脏的作用、动脉和静脉的区别以及血液中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运输。
3. 介绍淋巴系统的功能和作用,包括淋巴液的形成和运输、淋巴结的过滤作用等。
示范实验:1. 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展示血液循环和淋巴系统的运作过程。
例如,使用水和染料模拟血液和淋巴液,在一个模型中演示它们的流动路径和运输过程。
2. 解释实验结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过程。
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探讨不同物质在人体内的运输过程。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物质(如氧气、营养物质、废物等),研究它在人体内的运输路径和相关器官。
3. 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概念澄清:1. 针对学生可能存在的困惑或误解,进行概念澄清和解答。
2. 强调不同物质在人体内的运输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个器官和系统的协同工作。
总结和评估: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人体内物质运输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2. 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研究和了解人体内物质运输的相关知识。
3. 进行简单的评估,如选择题或填空题,检查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人体内物质运输的相关疾病和治疗方法。
2. 组织参观医院或实验室,让学生亲身体验人体内物质运输的实际应用和研究工作。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使学生掌握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3. 培养学生对人体内物质运输的认识,提高健康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血液的成分及功能,血液循环的意义。
2. 教学难点:血液循环的途径,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2. 使用多媒体展示,直观地展示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 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PPT。
2. 准备血液循环系统的模型或图解。
3. 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人体内物质是如何运输的,引出血液循环系统的重要性。
2. 讲解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讲解心脏、血管、血液三者的关系,以及血液循环的途径。
3. 讲解血液的成分和功能:讲解血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功能和作用。
4. 讲解血液循环的意义:讲解血液循环对人体的作用和重要性。
5.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讨论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的认识。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绘制血液循环系统的图解,加深对血液循环系统的理解。
六、教学内容与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 使学生掌握心脏跳动的过程和意义。
3. 培养学生对心脏健康重要性的认识。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心脏的结构,心脏跳动的过程,心脏健康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心脏的瓣膜作用,心脏跳动的协调机制。
八、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了解心脏病的危害。
2. 使用多媒体展示,直观地展示心脏的结构和跳动过程。
3. 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九、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教学PPT。
2. 准备心脏模型或图解。
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
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教案标题:体内物质的运输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方式和相关器官;2. 掌握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的基本知识;3. 理解气体交换和营养物质吸收的过程;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血液循环的过程和作用;2. 淋巴循环的功能和重要性;3. 气体交换和营养物质吸收的机制。
教学准备:1. 教学素材:人体器官模型、图片、视频资料等;2. 实验器材:显微镜、玻璃片、载玻片、注射器、色素溶液等;3. 教学资源:教科书、PPT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人体器官模型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人体内物质运输的兴趣,并与学生进行简要讨论。
Step 2:介绍血液循环(15分钟)1. 使用PPT或教科书,向学生介绍血液循环的概念和作用;2. 解释心脏、血管和血液在血液循环中的作用;3. 通过示意图或模型,展示血液在体内的循环路径和流动方向;4. 强调血液循环对维持身体机能的重要性。
Step 3:探究淋巴循环(20分钟)1. 介绍淋巴循环的概念和功能;2. 使用实验方法,向学生展示淋巴液的收集和运输过程;3. 引导学生思考淋巴循环与血液循环的联系和区别;4.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
Step 4:气体交换与营养物质吸收(20分钟)1. 解释气体交换的过程和重要性,包括肺部的作用;2. 介绍消化系统中的营养物质吸收过程,并强调小肠的重要性;3. 使用实验或示意图,展示气体交换和营养物质吸收的机制;4. 引导学生思考气体交换和营养物质吸收对维持生命活动的意义。
Step 5: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概括血液循环、淋巴循环、气体交换和营养物质吸收的关键知识点;2.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于体内物质运输的理解和观点;3.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提供反馈和建议。
Step 6:拓展活动(可选):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深入探究某一方面的体内物质运输机制;2. 鼓励学生进行实验或观察,以加深对体内物质运输的理解;3. 设计小练习或问答,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生物课优质教案 课题名称:人体内的物质的运输
生物课优质教案课题名称:人体内的物质的运输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掌握血液循环的途径和原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血液循环的过程和原理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关注心血管健康的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教学内容1. 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心脏、血管、血液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2. 血液循环的途径和原理: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和原理,以及血液在循环中的变化。
3. 血液的成分和功能:血液的组成成分及其功能。
4. 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介绍一些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及其预防和治疗方法。
5. 实验探究血液循环的过程和原理:通过实验观察血液循环的过程和原理。
三、教学策略1. 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动画和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实验与观察:布置适当的实验任务,让学生亲手操作,观察血液循环的过程和原理,从而加深对血液循环的理解。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5. 互动问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通过互动问答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6. 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
7. 课堂小结和反思:通过课堂小结和反思,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能力。
8.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如观察小动物的心脏跳动、测量脉搏等,增强学生对血液循环的直观感受和理解。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听讲情况、参与讨论的积极性等,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2. 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通过批改作业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3. 测验或考试:定期进行测验或考试,评估学生对人体血液循环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新)苏科版生物八上《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公开课(教案) (12)
第一节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2课时〕教学内容年级学八年级教学课时共 3 课时第 2 课时课型教学目标⑴.通过观察实验,识别心脏结构,说出心脏的结构组成和特点。
⑵.概述心脏的生理特征,认同体育运动有利于心脏健康。
⑶. 认同心率和脉搏是一致的。
教学重点重点:人体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教学难点难点:人体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教学准备挂图、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学习交流与问题研讨1、简介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功能。
活动1:感受血管的跳动。
对照书上第3页图,摸一摸自己的头部、腕部、足部有跳动感的部位,跳动的器官是什么?有什么规律?活动2.测一下自己的脉搏。
讨论:男女生的脉搏有什么不同?体质的强弱与脉搏有关系吗?3、观察三种血管的插图.讨论:〔1〕三种血管的分布和功能怎样?〔2〕从图上分析比拟三种血管管壁的厚度、管腔的大小有何不同?填表血管种类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功能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的各个局部把血液从身体各局部送回心脏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场所分布管壁管腔血流速度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绿色开花植物花粉粒萌发和双受精过程。
〔2〕说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2.能力目标〔1〕通过对植物生殖的图示观察,尝试图与文字转换的表达。
〔2〕通过学习双受精过程,以及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培养学生学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果实与种子形成的过程的学习,进一步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教学重点:观察植物的双受精过程和描述果实、种子的形成。
教学难点:概述绿色开花植物的双受精过程。
教学过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营养繁殖的概念〔2〕了解组织培养的过程。
2.能力目标能够模仿人工营养繁殖的图示,进行植物的嫁接、扦插或压条等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观察植物的组织培养的过程,阅读人工种子形成的资料,体验新技与传统生产的差异。
〔2〕参与嫁接、扦插或压条等活动,体验植物新生命的诞生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精品课程之——教学实录篇(分课时实录)《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实录海洲中学李景玲一、复习旧知识(分两部分):师:同学们,前几天发给你的学案有没有完成了?生:有。
师:非常好!老师看到了,都写得满满的。
看得出来同学们很认真复习和预习了!师:好,现在我们进入比赛环节的第一个环节,复习环节。
同样和往常一样,每组一位同学来作代表,选题回答。
(全班同学分成八组,每组安排一位同学回答教师问题,共有ABCDEFGH八组题目请选择后回答。
每组只有一题,答对得10分,答错不扣分。
)师:第一组的同学,你选哪道?(投影中显示每道题的字母)A学生:选C组。
(教师及时打开课件中的超连接,把C组题显示出来:在人的身体中,利用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的基本单位是:()A、肺泡;B、血管;C、组织;D、细胞。
)A学生:选D。
(学生认真的看完题目后迅速地回答,或者因为自己代表小组吧,所以很多同学都很认真地做看题,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为小组争取多拿分数,这也是我希望的。
)师:同学们说,对吗?应该为第一小组加多少分?对了,回答正确,加10分。
(边问学生,边在黑板相应位置加上分数。
)师:好,下一组同学选题。
B学生:我选E组题:师:请看E组题:吸气时,人体膈肌和胸腔所处的状态:()A、膈肌收缩,胸腔变小;B、膈肌舒张,胸腔变小;C、膈肌收缩,胸腔变大;D、膈肌舒张,胸腔扩大。
B学生:选C。
师:选C对吗?这道题很难哦!学生:对。
师:真不错。
下一组同学加油,请选题C学生:我选B组题,师:请看题:从外界吸入的氧最终在细胞的哪里被利用?()A 细胞质B 细胞核C 叶绿体D 线粒体C学生:选D。
师:回答得很好,加10分。
下一组同学继续发扬啊,请选题D学生:我选A组题:师:请看题:对汶川大地震中抢救出的危重病人部分需要实施人式呼吸,目的是帮助病人完成()A、肺泡内的气体交换B、组织内的气体交换C、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D、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D学生:答案为C。
师:回答得很好,加10分,下一组同学请选题E学生:我选F组题:师:请看题:吸气时,人体膈肌和胸腔所处的状态:()A、膈肌收缩,胸腔变小;B、膈肌舒张,胸腔变小;C、膈肌收缩,胸腔变大;D、膈肌舒张,胸腔扩大。
师:这道题有点难,好好想想,别急。
E学生:吸气时,膈肌是收缩的,胸腔扩大,所以答案选C。
师:回答很好,真道题有点难度,回答正确正不容易,加10分,同学们复习得很好。
下一组同学请选题。
F学生:我选H组题师:请看题:图甲中,膈肌处于______状态(填收缩或舒张)此时气体经呼吸道______肺(填进入或排出)。
甲乙F学生:舒张排出。
师:回答正确,加10分。
下一组同学请选题G学生:我选F组题师:请看题:下图为模拟膈肌运动的模型,请依图回答有关问题:(1)图中各字母所示结构分别为:A_____ B _____C_____ D _____G学生:A是气管、B是支气管、C是肺、D是膈肌。
师:回答正确,加10分。
最后一组同学没得选了只能回答D组题,请看题:人体平静吸气时:()A、吸气是主动的,呼气是被动的B、吸气和呼气都是被动的C、呼气是主动的,吸气是被动的D、吸气和呼气都是主动的性G学生:答案为A 。
回答正确,从刚才同学们对第一部分的复习来看,同学们的复习得很好,做到温故而知新。
二、检查预习情况:以抢答形式展开师:现在我们来进行第二环节,预习部分:根据预习内容提问,看完题目后,由教师宣布开始后,才能举手回答问题。
并且要在5秒内回答出来。
答对得20分,答错扣10分。
准备、开始:展示第一题,血液是由______和________组成的?同学1:答案为血浆和血细胞。
师:回答正确,这个在书本中很容易就能找到对吗?好,给他小组加20分;展示第二题,观察哪一小组学生最先举手:2、血细胞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
同学2、答案为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师:真聪明,回答正确,给这同学小组加20分。
展示第三题,观察哪一小组学生最先举手:3、人体有四大基本组织,血液属于A 上皮组织B 结缔组织C 神经组织D 肌肉组织同学3:选B。
师:回答正确,加20分。
展示第四题,观察哪一小组学生最先举手:4、在血液成分中含量最多的是()A 水B红细胞C白细胞D血小板同学4:选B。
师:回答正确,这个答案其实可以在书本中找到,对吧?给这小组加20分;其他小组同学要加油啊!展示第五题,观察哪一小组学生最先举手:5、判断题:血浆的作用就是运载血细胞。
同学5:说法是正确的。
师:他的回答正确吗?同学们:不对。
同学6:老师,我来回答。
师:好,你来吧。
同学6:这个说法是不正确。
因为血浆除了运载血细胞,它还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
师:呵呵,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位同学回答错了,应扣第二小组10分。
给第三小组加10分。
师:其他小组同学要加油啊!展示第六题,观察哪一小组学生最先举手:6、在低倍显微镜下不能看到的血细胞是:A、红细胞B、白细胞C、血小板同学7:选C。
师:回答正确,加20分。
从第二环节中老师看到,绝大部分同学能认真完成学案,对课文内容进行预习,学习效果也较好,同学们,我们要养成这种先发现问题后学探讨的学习习惯。
三、分组合作学习:通过问题设置,动画、图片分析、课文阅读等,让小组间进行讨论合作学习,在整个过程中自学相关知识师:下面我们进行本节课的最重要的一部分,第三环节,分组合作学习。
这一环节我们要学习两个内容。
第一个内容是,请阅读书本P59-P62,并完成下列填空。
(播放血管的flash动画1分钟过去,帮学生解题)1.在注入一定量人体血液的试管中加入抗凝剂,静置一段时间后可明显地分出______层,其中上层为_______,中间一层很薄的白色物质是_____________,下层是____________。
2.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__________,运输__________________。
3.在低倍显微镜下不能看到的血细胞是____________。
4.血液中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是__________。
5.血液中个体最大的血细胞是__________。
6.血液中没有细胞核的成熟血细胞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
师:第二个内容是学案中小组合作部分第2题,先用1分钟看完题目。
下面我发八个小组发抽查纸条给你们,抽查纸条的内容和学案中的是一样的,你把答查纸条上,十分钟后,小组长上交你们组的抽查纸条。
同学们进行分组合作学习,十分钟后。
教师巡堂。
师:每组的小组长,请把你们的成果交上来。
教师用展示台,展示各组的成果,并进行打分和记录在表格上。
抽取最好的一组来进行讲评。
(但是,当时的展示题坏了,没法用)师:展示课件中分组合作的内容,全班同学一起来回答。
(血液加抗凝剂后的分层,用图片展示出来。
)师:我们先看第一题,血液加抗凝剂后,会分多少层呢?每一层又是什么物质呢?生:从图中看出,会分三层,最上层淡黄色的半透明液体是血浆,中间的一层白色的是白细胞和血小板,最下面一层红色的是红细胞。
师:哗,回答得非常棒!从图中我们知道,血液是由什么来组成的?生: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
师:呵呵,同学们预习得很认真。
那,你们知道血浆有什么作用吗?生: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师:回答正确。
我们一起来看看血浆成分的示意图,马上就能理解它为什么有这些功能了。
(出示图片并为学生讲解)师:下面我们来认识下血细胞。
(课件出示在显微镜下的血细胞图)我们看到红色的数量最多的是?生:红细胞。
师:白色,个体最大的是?生:白细胞。
师:那,血小板是哪个?生:?(学生很认真地找)师:在实验室里的光学显微镜由于放大倍数太小,血小板因为个体最小,所以我们在这张图片中看不见它。
想看到它还要用上电子显微镜。
师:同学们,我们来看看红细胞有什么特点?生:形状是两面凹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数量最多。
师:回答得非常好,你知道为什么它的数量最多吗?生:不知道。
师:这和它的功能有关。
红细胞里面有血红蛋白(含铁),这种蛋白有一种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 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与氧分离。
所以红细胞有运输氧的功能。
它的数量要足够多才能为人提供足够的氧。
下面我们用刚学完的知识点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高原居民血液中红细胞特别多。
知道为什么吗?生:高原缺氧,红细胞多,能运送更多氧气。
师:对了,你们看这位女孩,她的脸比我们的脸要有血色,红红的。
(课件出示图片)如果长跑运动员想提高身体运氧能力,你有什么建议?生:到高原去训练!师:呵呵,同学们真机灵。
红细胞太少或者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值,会引起贫血,贫血患者会有哪些症状?生:面色苍白运动后易缺氧而引起头晕。
师:不错,而且贫血的人身体运氧能力差。
考虑到血红蛋白由铁和蛋白质组成,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治贫血呢?生:应当多吃一些含铁的食物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师:回答正确。
那白细胞又有什么特点呢?生:形状,球形,有核,比红细胞大,数量少。
师:下面看一个动画,让我们了解白细胞的功能。
(播放动画)白细胞有什么功能?生:吞噬病菌。
起到防御和保护的作用。
师:如果化验单上,白细胞的值超过正常值,那说明了什么?生:有炎症。
师:我们来看看血小板有什么特点和功能?生:形状不规则,无细胞核,个体最小。
功能是促进止血和凝血作用。
师:如果一个人血液中的血小板很多超过正常值会出现什么问题呢?如果反之,太少又出现什么问题?生:太多会让血液凝固变成血栓,太少会受伤流血不止。
师:回答正确,太棒了。
下面看第二题,表格的填写,一起回答。
(课件展示答案)四、学以致用。
通过这一环节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
1.人们到医院看病时,有时作血常规化验。
病人血液成分的变化,可以作为对疾病作出诊断的参考。
下表是某男子的血常规化验单。
验血各项指标正常值红细胞RBC 男:(4.0~5.5)×1012个/L女:(3.5~5.0)×1012个/L血红蛋白Hb 男:120~160g/L女:110~150 g/L白细胞WBC (4~10)×109个/L血小板PLT(100~300)×109个/L(1)请你做个小医生,帮着诊断一下:①报告单上该人的哪些测量值是异常的?②他可能患的是什么病?③患者可能表现出的症状是什么?(2)你将建议他采取什么措施?五、关注科学,用科学来改善生活请你阅读书本P63,完成下列填空。
(课件投影,学生一起来回答)1.造血干细胞在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血病中起重要作用,现在知道,除了骨髓中有造血干细胞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也有造血干细胞?2.造血干细胞能够分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小结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呢?小结:一、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