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6课《一张奇特的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张奇特的脸》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美术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第十六课
教材分析:
《一张奇特的脸》是人美版第六册第十六课的的学习内容,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是陶艺系列课中的一节,同时也是一节浮雕头像的制作课。通过欣赏埃及面具、京剧脸谱,我们不难看出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将一张看似平常的脸进行了变形和夸张,从而创造出了具有特殊含义和作用的艺术作品,能初步感受其不同的艺术魅力及背后隐藏的文化内涵。同时学生从研究怎样制作一张奇特的脸入手,探索性地分析研究并综合自己的多方面知识和体验,总结了制作时的要点。通过教师的示范与引导,学生认识到用粘土制作一张奇特的脸与其他材料的不同之处,从而拓宽思路,积极地进行创作。这节课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积累经验,同时为了解世界多元文化和艺术进行了知识性的探索和学习。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陶艺,了解浮雕式人像的造型艺术,感受不同造型带
给人们的美感。
2、能力目标:尝试运用捏、搓、揉,借助工具按压等不同立体造型方法,
塑造一个自己想象中的脸部形象。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世界上历史悠久、各具
特色的造型艺术,增强学生对超轻粘土立体造型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形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浮雕头像的基本制作方法,并创造一个自己想象中的独特的浮雕头像。
难点:五官的夸张变形,以及捏、搓、揉等方法的实际运用。
教学材料
课件、超轻粘土等工具
教学流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
1.出示傩面具,彩绘脸谱
看一看,这张脸与真人的脸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你们觉得这是一张什么样的脸?
(设计意图:让学生直观观察,激发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想象。让学生通过看图,认识脸部变形的奇特。)
二、欣赏奇特的脸
1、出示课题《一张奇特的脸》
2、欣赏不同的脸
A、图坦卡蒙金面具
教师导语:这是埃及的图坦卡蒙金面具,是为法老所制的,面部较为写实,华丽富贵、雍容大方。你能看出他们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吗?它给你怎样的感觉?
(设计意图:感受埃及艺术独特的艺术魅力。)
B、京剧脸谱
教师导语:京剧脸谱是京剧艺术中的珍宝,它是用各种颜色在演员面部勾画成特殊的图案,来表现人物的类型、性格,强化演出的效果。比如:在京剧中,红脸的是忠臣,如关公;白脸的就是奸臣,如曹操。
(设计意图:不同色彩和图案可以表达不同的人物性格。)
C、贵州面具
D、小丑
E、非洲面具
F、威尼斯面具
(设计意图:通过听和看,让学生认识到不同地域的艺术给人以不同的感觉,提高审美水平及对多元文化的认同。)
3、小组讨论,他们奇特在那里?
A、脸形奇特
B、五官的形状、位置奇特
C、色彩或表情的夸张
D、装饰奇特
(设计意图:在信息的交流整理中,让学生观察奇特的脸,为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奠定基础。让学生畅所欲言,参加讨论,发言能记住)
4、找不同
它的塑造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脸形不一样、五官夸张变形、色彩鲜艳)
(设计意图:学生掌握分析脸部造型的方法,为后面的制作打下基础。)
三、发现方法
1、玩泥土,学技法
教师导语:孩子们,你们玩过泥土吗?
第一步:怎样最短的时间内将手中的泥做成一个大大的汤圆?你用的什么方法?(搓)
第二步:把汤圆变成一张大饼。你是用的什么方法?(压)
第三步:请运用变形的方法,把大饼变成你想象中的奇特的脸型
第四步:请运用夸张的方法,把你手中的脸做出奇特的五官。
第五步:请运用装饰的方法,将你手中的脸装扮得更奇特。
2、回忆制作的步骤
四、欣赏小朋友的作品
你能从小朋友的作品中找到了哪些奇特的地方和新奇有趣的技法?
五、学生制作
可以小组、同桌合作,也可以自己独立完成制作一张奇特的脸。
六、展评作业
1、以组为单位进行欣赏
每组评出一件自己组认为最有特点的作品进行展示
2、同学们欣赏这些作品
看这些作品奇特在什么地方?
你认为自己的作品什么地方做的奇特?
教师小结
七、拓展
一张奇特的脸可以运用在哪些地方?美术创意展,海报的设计等等。【板书设计】
一张奇特的脸
奇特: 脸型学生作品展示
五官
色彩
装饰
《一张奇特的脸》教学反思
武汉市光谷第四小学许芳
本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课例,属于小学陶艺教学的一节课。其编写意图是让学生接触陶艺,初步了解传统泥塑的基本制作方法,感受泥的特殊性能,激发学生对泥塑艺术的热爱。由于条件限制,我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就改成了超轻粘土制作课,陶泥课主要是对形的探究,而超轻粘土制作课就涉及到了色彩的问题。所以本课教学我主要从了解浮雕式人像的造型艺术、掌握浮雕基本制作方法、明确五官脸型色彩的夸张这三个方面来制定教学目标。本课的难点主要是夸张、变形以及五官的合理组织与搭配,主要通过欣赏对比图片作品,激发学生创作欲望。我由图片导入,给孩子们留下了直观而深刻的映像,在孩子们欣赏的同时提出问题“他们奇特在哪里?”孩子们是带着问题在有目的的欣赏和观察。这样在下一个环节中——小组讨论,让学生有话可说,同时还说出了“奇特的脸”具体是奇特在哪?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能力。他们会发现奇特在脸型、五官、色彩、装饰这几个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索发现,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学中引导层次分明,环环相扣,学生易于层层进入。本课作业及时,在学生复习了泥塑的基本手法之后,就开始动手操作了,这样对学习起到了及时反馈的作用。
“手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创造者。”动手操作体验是让学生由抽象思维向具体形象过渡的必要手段。活动中,我没有用讲的方法去直接告诉学生怎样,而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操作中自我体验,寻找发现问题,通过交流、体验,找到正确的泥塑方法,这样比教师讲更有效。另外在感受泥塑特征时,也是由学生动手摸,比较后说出来的,让学生直接体验到粘土的特性。
在整节课中,同学们学得轻松,玩得愉快,并创作了一幅又一幅生动,有趣的作品,课堂成为了师生们的乐园。尤其是万诗瑶这组制作的脸特别有想法,在造型和装饰上也有了一定的进步。本课不仅是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大胆发挥、于奇特之中发现美、创造美。学生的参与性强,主动探索、研究,创造来综合解决美术问题,体现了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课堂的引导者的教育理念。但是,本课也并非完美,也存在不足,比如:还有一些孩子局限在平面的效果上,制作的人脸没有立体浮雕的效果,在孩子们相互评价时被指出了,并提出了适当的改进意见。在学生制作材料的选择上,还应该更大胆些,搜集材料更加丰富些,这样会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