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二

合集下载

李文波中国古代史第二课时复习(秦始皇、汉武帝、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北魏孝文帝改革)

李文波中国古代史第二课时复习(秦始皇、汉武帝、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北魏孝文帝改革)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
是提取题干中的有效信息“断诸北语”,从而分析A、B、D三项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丝绸之路从长安出 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转运到欧洲。因丝 绸是这条通道上的主要商品而得名;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的
经济文化交流。故选A。
9.(2011·东营学业考)“丝绸之路”是中外联系的纽带,沟通
中西的桥梁,被称为流动的“文化运河”。以下不能说明这一 结论的是( )
主父偃 (1)政治:接受_______的建议,颁布推恩令 削弱诸侯国的势力。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思想:接受董仲舒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确
立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儒学 太学 (3)文化:推行_____教育,在长安举办_____。 (4)经济: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 五铢钱 _______。
摧残了文化;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作
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典例训练3】(2012·连云港中考)帝曰:“今欲断诸北语„„ 三十(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为故为,当 加降黜(降职或罢官)。”这一举措是( A.秦始皇统一文字 C.孝文帝厉行汉化 )
B.汉武帝独尊儒术 D.武则天重用酷吏
【中考指数】★★★★★
【图片名称】丝绸之路
【关键信息】西汉,长安到欧洲,东西方交流的桥梁
二、比较秦皇汉武的治国策略
类别 秦始皇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 政治 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 采用“推恩令”削弱诸侯的 权利 汉武帝
夫,地方推行郡县制
经济
统一货币、度量衡 “焚书坑儒”,统一文字 (法家思想) 御匈奴,修长城

中国古代史第二章夏商时期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中国古代史第二章夏商时期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中国古代史第二章夏商时期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夏商时期的奴隶制国家主要包括夏、商两个朝代。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王朝,它的建立和发展标志着中国古代社会进入了奴隶制社会阶段。

夏朝的创始者是禹,他在治理洪水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威望,成功地建立了夏朝。

夏朝的政权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国家的所有土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都归王室所有。

夏朝的奴隶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王室的私有奴隶,这些奴隶直接属于王室,被用来从事农业生产、建设工程和服侍王室的生活。

另一类是国家的公有奴隶,这些奴隶属于国家,是由战争中的俘虏和犯了法的人组成的。

公有奴隶主要被用来进行农业生产、工程建设和战争等工作。

夏朝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离不开农业生产的发展。

夏朝的农业主要以种植谷物为主,农耕奴隶是农业生产的基础。

夏朝通过建立水利工程、发展农业技术和推行计划经济等方式,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产量。

农业的发展不仅满足了王室和贵族的生活需要,还为国家提供了物质基础,保证了奴隶制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与此同时,夏朝的奴隶制国家也发展了多种行政制度和法律法规。

夏朝制定了土地制度和奴隶制度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明确了国家的土地和劳动力的所有权,保护了奴隶主的权益。

夏朝还设立了官僚机构,建立了官员制度,通过官员的负责和控制,加强了国家的管理和统治。

在夏朝的基础上,商朝进一步发展了奴隶制国家。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王朝,它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商朝继承了夏朝的奴隶制国家的基本制度和经济模式,同时又有所创新和改进。

商朝进一步完善了农业生产和管理制度,推行了开放政策,扩大了农业生产和商品经济,提高了奴隶制国家的造富能力。

总的来说,夏商时期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发展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阶段。

在这一时期,奴隶制国家通过农业的发展和管理制度的完善,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政治成就,为后来的封建社会和文明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夏商时期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发展也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长期演变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最新 中国古代史第二章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单元练习 精品

最新 中国古代史第二章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单元练习 精品

第二章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一、选择题秦汉时期,是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和巩固时期,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时期。

据此回答1~9题。

1.秦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是()A.商鞅变法较彻底,秦在七国中实力最强B.秦部署了全国统一的战略和策略C.秦顺应了国家统一的历史发展潮流D.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2.秦朝疆域南端的南海郡在今天的()A.广东地区B.广西地区C.南沙群岛D.南海海域3.《秦律》中规定:百姓偷采别人桑叶不满一钱者,要判处劳役,官吏地主等犯法,可用钱财赎罪免刑。

下列评述不正确的是()A.非常严酷B.官民犯法都要制裁C.阶级性分明D.是造成阶级矛盾激化的根本原因4.秦朝地方百姓如果打官司,按秦朝官吏职责,他应当首先找()A.御史大夫B.太尉C.丞相D.郡守5.右图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是()A.战国时期各国商业的兴盛B.秦国统一货币C.秦朝以使用圆形方孔货币为主D.秦朝为巩固统一而采取的经济措施6.汉朝实行的一套比秦朝更为严密的监察制度是()A.刺史制度B.察举制C.封国制D.编户齐民7.读下图,下列关于西汉的叙述,正确的有()①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②刺史制度发展的结果③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与此有关④郡与国互不统属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8.西汉时期,使中央集权最终战胜地方割据势力的是()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9.西汉编户齐民制度是()A.一种行政管理制度B.一种赋税制度C.一种地方行政机构D.既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又是赋税制度10.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1世纪时间范围内的有()①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②西汉设置西域都护③东汉建立④张骞出使西域A.①③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11.西汉对匈奴的战争被看作是正义的和进步的,其依据是()A.先进对落后的战争B.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反掠夺战争C.单纯防御性战争D.反对外族侵略的战争12.“一去紫台连朔漠(北方大漠),独留青冢(墓)向黄昏。

中国古代史重要概念解读(二)

中国古代史重要概念解读(二)

中国古代史重要概念解读(二)1、中国古代选官制演变: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进大体经历了先秦的世官制(贵族世代继承)、秦汉魏晋南北朝的察举制(官吏察访推荐中央任命)和隋唐至明清的科举制(分科考试选官),反映选官由血缘到推荐德性才能再到公平考试选拔的标准变化,体现官吏的任免越来越集中到中央皇帝手中,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体现,也体现统治集团治国理政水平素质的提高。

2、二府三司:宋代中央机构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合称“二府三司”。

宋代,增设三司分割宰相的财政权,增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政权,中书门下增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通过机构分权,削弱了宰相权力,加强了皇权。

3、防弊之政:北宋之时通过防微杜渐确保政治格局与统治秩序稳定的政治措施。

第一原则是收权,即将地方权力收日中央,从制度上保证藩镇割据局面不再复现,包括“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第二原则是分权,即使各层权力机构的权力趋于分散,令其互相牵制,防止专擅,包括分相权、统兵权与调兵权的分离等;第三原则是重文轻武,大力抬高文官、士人地位,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鼓励台谏言事,强化监察工作,逐渐形成了“不杀士大夫及言事者”和“与士大夫治天下”的传统“家法”。

4、分化事权:中国古代为加强集权而采取的措施。

唐沿袭和完善隋的三省六部制,把相权一分为三,互相分权,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和决策程序,北宋在宰相下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分割军权,设三司使分割财权。

在地方,包括转运司在内,先后设立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合称“四监司”,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以达到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便于中央集权。

5、澶渊之盟:公元1004年秋,辽国君主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宋真宗因宰相寇准的力劝至澶州督战。

宋真宗也赞同议和,于1005年1月与辽订立和约: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因澶州在宋朝称澶渊部,故史称“澶渊之盟”。

智慧树知到答案 中国古代史(二)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答案 中国古代史(二)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单元测试1、单选题:隋朝建立的时间是公元()。

选项:A:589年B:587年C:581年D:618年答案: 【581年】2、单选题:下列制度属于隋朝开创的是()。

选项:A:分封制、井田制B:郡县制、租调制C:三省六部制、科举制D:均田制、行省制答案: 【三省六部制、科举制】3、单选题:隋文帝统治时期被称为()。

选项: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开皇之治D:贞观之治答案: 【开皇之治】4、多选题:下列属于隋炀帝暴政的表现有()。

选项:A:三游江都B:修建东都C:三战高丽D:修建宫殿答案: 【三游江都;修建东都;三战高丽;修建宫殿】5、判断题:京杭大运河沟通了五大水系,使南北交通更加便捷,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

在短期内实施,加剧了人民的负担,加速了隋的灭亡。

()选项:A:错B:对答案: 【对】第二章单元测试1、单选题:小明将参加学校组织的“话说唐太宗政绩”的知识擂台赛,他准备的下列史实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A: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B:任用魏征等贤臣C:创立科举制度D:重视人才的培养答案: 【创立科举制度】2、单选题:唐高宗修订《姓氏录》规定:“皇朝得五品官者,皆升士流。

”这一规定所产生的最直接影响是()。

选项:A:打击了门阀士族特权B:巩固了门阀士族特权C:加强了中央集权D:提高了庶族地主地位答案: 【提高了庶族地主地位】3、单选题:唐玄宗统治后期,一身兼任三地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的边将是()选项:A:安禄山B:杨忠C:史思明D:李林甫答案: 【安禄山】4、单选题:下列诗人参加过“永贞革新”的是()选项:A:韩愈B:刘禹锡C:孟郊D:刘长卿答案: 【刘禹锡】5、判断题:牛李党争的两个突出问题是如何对待科举取士和如何对待藩镇割据。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第三章单元测试1、单选题:宋太祖与他的后继者用了将近20年的时间,陆续消灭了其他割据政权,统一了()。

选项:A:东南沿海B:中原和南方C:西域地区D:北方地区答案: 【中原和南方】2、单选题:在隋唐之后,要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一理想的途径是()。

2006年中考试题整理版:中国古代史(二) 国家产生和统一国家的建立

2006年中考试题整理版:中国古代史(二) 国家产生和统一国家的建立

(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内容标准】(1)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内容标准】(2)了解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

2006年山东省中考试题1、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包括①促进了土地的私有化②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③强化了周王朝的统治④引发了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006年广东省汕头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历史试卷(非实验区用)1. 我们说春秋战国是大变革的时期,是因为()A. 战争频繁B. 诸候争霸C. 新旧制度更替D. 百家争鸣2006年云南省玉溪市中考历史试题1. 公元前475年,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时期。

请你算一算,这一事件距今(2006年)应是多少年A. 2479年B. 2480年C. 2481年D. 2482年【内容标准】(3)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2006年山东省潍坊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1.史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

这反映了西周A.实行禅让制B.实行分封制C.确立世袭制D.推行郡县制2006年海南省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历史科试卷1、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逐鹿中原,战乱不休。

诸侯国的出现源于西周的A、世袭制B、郡县制C、禅让制D、分封制【内容标准】(4)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

湖北省黄冈市2006年初中升学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试题11.下列哪次战役结束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A.牧野之战B.城濮之战C马陵之战D.长平之战通州市2006年初三历史结业考试试卷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1分,共15分。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26、战国七雄中,后来实力最强的是秦国(√ )2006年湖南省湘潭市初中毕业会考历史试卷三、填图识图题(填图3分,识图2分,共5分)51、在下图中填出A、B、C所示国家、战役或都城的名称。

战国七雄图A秦国B楚国C齐国【内容标准】(5)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最新 学海乐苑2018年上学期高三第一轮复习历史:中国古代史(二)(附答案) 精品

最新 学海乐苑2018年上学期高三第一轮复习历史:中国古代史(二)(附答案) 精品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史(二)一、选择题1.隋朝统一的历史条件是()①江南经济赶上北方②南朝士族的衰落③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的加快④人民迫切要求统一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④ D.①③2.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A.满足巡游享乐愿望 B.加强南北交通 C.南粮北调,入库贮藏 D.巩固隋朝统治3.汉承秦制,唐袭隋规,都出现了盛世。

然而,秦朝与隋朝却都二世而亡,其主要原因是()A.周边少数民族入侵 B.统治集团内讧变乱 C.宦官擅权外戚临朝 D.横征暴敛苛政黩武4.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其积极意义在于()A.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B.限制了皇权C.有利于选拔人才,保证政治清明D.中央机构有明确的分工与制约,提高了工作效率5.下列关于科举制度的表述,最准确的是()A.隋朝开始实行的用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的制度B.它使门第不高的地主可以凭自己的才学参与政权C.考试只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并有效地笼络了人才D.是为了打击魏晋以来形成的士族制度而采取的一项措施6.对唐朝实行的募兵制的评价,正确的是()①募兵由国家供给衣食,农民兵役负担有所减轻②封建国家得以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军队③职业化士兵出现,兵将之间存在隶属关系,导致军阀形成④募兵制“寓兵于农”、“兵农合一”有利于农业生产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7.唐朝租庸调制规定农民可以纳绢或布代役,其中的“布”是指()A.丝织品 B.麻织品 C.棉织品 D.毛织品8.“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共同点是()A.社会经济高度繁荣 B.国力强盛C.阶级矛盾相对缓和,社会较安定 D.疆域空前辽阔9.唐朝皇帝调整统治政策所发挥的作用,客观上最能体现战国时期儒家“仁政”主张的是()A.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B.租庸调制、科举制C.均田制、科举制 D.均田制、租庸调制10.“贞观之治”出现的最主要经济条件是()A.社会生产力空前提高 B.人口的大量增加C.生产工具的重大改进 D.农民有一定的土地和生产时间11.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

人教版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中国古代史(二)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人教版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中国古代史(二)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课题:中国古代史(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教学目标:1、识记:①秦统一的时间、;②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

2、理解:丝绸之路;②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和形势图;③北魏孝文帝改革。

3、运用:①评价秦始皇;②汉武帝的大一统。

4、培养学生比较、综合分析能力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认识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影响到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

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教学重难点:秦始皇的功过、汉武帝的大一统、丝绸之路和北魏孝文帝改革。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导入提问“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分别是什么?”待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小结导入课题。

2、指导学生阅读湘版《中考历史》P.3考纲,明确学习目标,转入本课教学。

二、教学新课:1、夯实基础:请学生速读一年级历史上册教材第9-14;16-19课的内容,然后思考完成湘版《中考历史》P.3—5的考点扫描填空题。

(1)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2)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3)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4)汉文帝、汉景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当时国力有了很大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这一时期在历史上被称为“文景之治”。

(5)公元25年,刘秀称帝,建立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东汉后期经历外戚、宦官的交替专权和张角领导农民黄巾起义而衰亡。

(6)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公元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因中国的丝和丝织品是这条交通线上运输最多的商品而叫它为“丝绸之路”,路线:长安(今陕西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大秦)。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 (2)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 (2)

贵族担任,戍防军人主要是1,仰韶文化;仰韶文化距今约五千多年,亦属于母系氏族繁荣时期的文化。

这类文化是1921年首次南渑免)池县仰韶村发现,因以“仰韶”作为这类文化的名称。

这类文化的分布区域很广,遍布于黄河中上游各省,以手制精致的彩绘陶器和磨制石器为其主要文化特点。

著名的仰韶文化遗址有陕西西安的半坡村遗址和临潼的姜寨遗址。

2,二里头文化;:二里头文化是以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命名的考古学文化。

二里头文化的年代,大体介于河南龙山文化与郑州二里岗早商文化之间。

主要分布于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由于两地遗存的文化面貌有一些差异,前者是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类型”,后者被称为“东下冯类型”。

狭义的二里头文化应专指二里头第一、二期遗存。

部分学者则认为郑州商城是亳都,二里头遗址应是夏都,所以它的四期遗存均为夏代遗物。

二里头文化以及其它相关考古遗址的发现和研究,不仅使夏王朝的政治中心所在地明确起来,还确立了它的起始和终止年代。

至此可以说,夏王朝的信史地位不可动摇。

3,周文王;周文王(前1152年―前1056年),姬姓,名昌,季历之子,汉族人,西周奠基者。

其父季历死后,继承西伯(伯爵)之位,故又称西伯昌,共在位50年。

先秦时期贵族有姓有氏,男子称氏、女子称姓。

故周文王虽姬姓,却不叫姬昌。

“姬昌”一说在东汉时期成型,后世因之,遂称文王为姬昌。

他建国于岐山之下。

在位期间,收附虞、芮两国,攻灭黎(今山西长治))、邗(今河南沁阳)、崇(今河南嵩县)等国,建都丰邑(今陕西西安),为武王灭商奠基,旧传《周易》为其所演。

公元前1046年,其子周武王姬发灭商建周时,追尊他为文王。

公元690年,武则天改国号为周时,自称武家为姬昌后代,遂追尊周文王为南周始祖文皇帝。

4,分封制;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

西周的分封制又称为“封建”、“分土封侯”制,即封邦建国。

周灭商后,为了有效的统治被其征服的广大地区,大规模的分封诸侯,派遣王室子弟或其他贵族到各地去建设诸侯国,代表周天子行使对地方的统治权,以拱卫王室。

中国古代史·2唐前期政治史

中国古代史·2唐前期政治史
》卷二〇四,垂拱四年春正月甲子
2,武周政治
统治术
• 任威刑以禁异议
• 太后自垂拱以来任用酷吏,先 诛唐宗室贵戚数百人,次及大 臣数百家。其刺史郎将以下不 可胜数。每除一官户,婢窃相 谓曰:“鬼朴又来矣!”不旬 月,辄遭掩捕族诛。 《资治通鉴
》卷二〇五,长寿元年六月
三、武周时代
2,武周政治
扩大统治基础
第二章 唐前期政治
• 一、新的统一 • 二、贞观政治 • 三、武周时代 • 四、开元之治
一、新的统一
• 1,晋阳起兵 • 2,兼并群雄
一、新的统一
• 接纳英豪
1,晋阳起兵
《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上:太子及王俱禀圣略,
倾财赈施,卑身下士,逮乎鬻缯博徒、监门厮养,一技可称、一 艺可取,与之抗礼,未尝云倦,故得士庶之心。 • 称臣突厥 《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上:帝笑而谓请者曰:
贞观四年,立部伎乐图
西安碑林藏。 文物》1974年第9 西安碑林藏。《文物》1974年第9期 年第
孙机《中国圣火》 200页 孙机《中国圣火》,200页
二、贞观政治
3,社会新秩序
• 太宗谓曰:“我与山东崔卢家岂
政治干预社会秩序
• 《新唐书》卷一九九《儒学· 柳冲传》:隋承其弊,不知 其所以弊,乃反古道,罢乡 举,离地著,尊执事之吏。 于是乎士无乡里,里无衣冠 ,人无廉耻,士族乱而庶人 僭矣。 有旧嫌也,为其世代衰微,全无 官宦人物,贩鬻婚姻,是无礼也 ,依托富贵,是无耻也。我不解 人间何为重之?我今定氏族者, 欲崇我唐朝人物冠冕,垂之不朽 ,何因崔干为一等?”列为第三 等,合二百九十三姓,千六百五 十一家,分为九等,颁于天下。
唐书》卷二二三《李义府传》
• 士族经学、礼学世家。

中国古代史第二章夏商时期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中国古代史第二章夏商时期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 明确一个概念社会制度 : • 制度,①是一个应用范围广泛的词,它可以是说是法令礼俗
的总称,礼乐、刑法、军政等典章制度无所不包,②甚至可 以说是某种社会制度,国家制度,如奴隶制度,封建制度。 ③也可以说是一种规定、用法,如行政制度、值日制度、中 药的用法,也可称为制度。《西厢记》三本四折中红娘云: “用着几般儿生药,各有制度,我说与你。” ④制作、规 模、样式。 • 社会,也是包罗甚广的词。①古代社日、里社举行的赛会, 可以称是社会,亦称庙会,后泛指节日演艺集会。《东京梦 华录》八《秋社》载:“八月秋社……市学先生预敛诸生钱 作社会。……看社重年、重九,亦是如此”。②有时指信仰 相同,志趣相投者结合的团体,也称为社会。如《醒世恒 言·郑使节乞功神臂弓》中有:“原来大张员外在日,起这个 社会,朋友十人,近来死了一两人,不成社会。” ③更多 的时候,将人类社会形态——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 建筑等的综合所构成的形态,称之为社会。如果从社会发展 史的角度来看,制度、社会有时相重合为一,如奴隶制度、 奴隶社会,有时也可以分离,如奴隶制度可以存在于奴隶社 会,也可以存在于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美国的黑奴 制)。
第二节 商代奴隶社会的发展
• 一、商王朝的建立和发展
取 妃契《
. ……
• 1、玄鸟生商——商族的兴起
而 ,史 吞 母记
• •
商人的起源:书中认为是河南孟诸泽地 之
区。金景芳认为在北方辽河流域。徐中 舒认为起于东方,黄河中下游的齐鲁地
, 因 孕
区是商人的活动中心。生Fra bibliotek契玄鸟生商:说明①商族曾经以鸟作为氏 。 族的图腾,少昊以鸟名官,也就是图腾,’
82皇王部引《竹书纪年》。也有“继世十七王,四 百三十二岁”之说,见《汉书·律历志下》。又有 “夏代凡四百八十有三岁”之说,见《绎史·后记》 13等等,一般在公元前21世纪到前16世纪中叶之间。

高考历史大二轮通史复习课件:专题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 2

高考历史大二轮通史复习课件:专题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 2

出成熟的青瓷;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于鼓风冶铁
第一部分 通史复习 专题
二轮通史历史
冲关
网络构建
知识主线
要点归纳
发展与繁荣 从魏晋 (1)魏晋南北朝:出现灌钢法的炼钢技术,北朝烧制出白瓷 南北朝 (2)隋唐:制瓷手工业技术发展,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到宋元 (3)宋元:制瓷业兴盛,出现五大名窑,景德镇兴起,黄道婆改进了棉纺
第一部分 通史复习 专题
二轮通史历史
冲关
网络构建
知识主线
要点归纳
第一部分
专题整合突破
第一部分 通史复习 专题
二轮通史历史
冲关
网络构建
知识主线
要点归纳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
第一部分 通史复习 专题
二轮通史历史
冲关
网络构建
知识主线
要点归纳
网络构建
第一部分 通史复习 专题
二轮通史历史
冲关
网络构建
第一部分 通史复习 专题
二轮通史历史
冲关
网络构建
知识主线
要点归纳
奠定农业社会基础 (1)实行井田制,土地国有 夏商周 (2)耕作方式为石器锄耕 (3)工具:出现少量青铜农具 (4)经营方式为“千耦其耘”,即大规模简单协作 传统农业形成 (1)耕作方式:铁犁牛耕,铁农具和牛耕得到推广 春秋战国 (2)生产技术:注重精耕细作,使用垄作法,修建都江堰和郑国渠 (3)土地制度:井田制遭到破坏,土地私有制逐步形成 (4)经营方式: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形成
——松动

继续实行专卖制度,对民营商业加征商税,影响了资本主义
策 明清
萌芽的发展——固守
第一部分 通史复习 专题

中国古代史纲总结 第二季

中国古代史纲总结  第二季

古代政治史:一、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社会时期①夏朝是奴隶制的开创时期。

夏禹死后,他的儿子夏启破坏了“禅让制”。

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

开始了“王位世袭制”。

由“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②商朝是奴隶制的繁荣时期。

青铜器和甲骨文是商朝奴隶制文明的象征。

③西周是奴隶制的鼎盛时期。

为了维护奴隶制,西周实行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

分封制:对象:王室子弟和同姓诸侯、功臣。

义务:服从周王室的命令、交纳贡税、朝觐述职、随从作战、镇守疆土目的:拱卫周王室作用:积极:①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②扩大统治区域消极:后期随着诸侯力量日盛,王权衰落,分封制被破坏。

宗法制:内容:用父系血缘关系来维系政治等级特点: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周天子为大宗,其他各位小宗作用: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和特权,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井田制:内容:奴隶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作用:加强周王室对国土的控制,对于边远地区的开发起到了积极作用。

▲周分为西周、东周。

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

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封建生产关系的出现。

①铁器、牛耕的使用------社会生产力的提高铁器的使用,使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牛耕的使用,提高了耕作的速度,节省了耕作时间。

②井田制的瓦解。

由于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奴隶主迫使奴隶开垦的私田大量出现,并不向君主交纳私田产品。

春秋后期,鲁国率先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奴隶主变为封建地主,奴隶变为农民,标志着封建生产关系的出现。

井田制的瓦解标志着奴隶社会的瓦解。

二、自秦朝开始的封建制度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是战国时期,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

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开端。

⒈封建制的形成(书p18)⒉★商鞅变法根本目的是在富国的基础上实现强兵内容: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政治上: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普遍推行郡县制,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设十伍连坐制。

思想上:焚烧诗书、重视法令作用:经济上:从根本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第一板块 中国古代史 (二) 中华文明的发展——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

第一板块 中国古代史 (二) 中华文明的发展——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

2.九品中正制度
东汉末年,地方大族控制了乡里清议,董卓之乱后,乡里 背景 制度遭到破坏,乡举里选制度无法继续实行。曹丕即位后, 对选官制度进行了改革,建立了九品官人法。 在九品中正体制下,中央选择中正官,根据士人家世、官 位高低定等级,作为政府选官的依据。九品中正制使荐举 内容 之责由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长官转移到专职举士的中正官 和吏部,选才的标准除前代的经学、德行、乡党清议外, 又增加了家世、才干等内容,较征辟、察举制更为完备。 九品中正制实行之初,尚能依据人才优劣确定品第,选出 了一些有真才实学的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世家大 族势力的影响下,豪门贵族担任中正官,评定人物、选官 评价 用人只重门第,形成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 面,九品中正制最终成为门阀士族垄断官职的工具,阻碍 了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
(2)汉朝的中央官制 西汉初期,丞相地位有很大提高,集决策、行政、司法各项 大权于一身。相权的膨胀不可避免地会侵夺皇权,相权与皇权的 斗争与消长便成为传统政治体制中的重要问题。二者之间的矛 盾,导致汉武帝以后中央官制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就是中外朝的 形成。中央官僚机构实际上形成两个系统,以大将军、尚书为首 的中朝成为真正的决策机构,而以丞相为首的外朝则逐渐变成执 行政务的机关。
在郡守,故D项正确。 答案:D
)
二、经济上——传统经济模式的发展
秦汉时期,农业、手工业、工商业等均获得了进一步发 展,尤其是汉朝,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加强了中 外贸易的发展;这一时期,土地制度进一步发展,经济政策进 一步调整。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南北经济趋 向平衡,士族庄园经济与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各民族经济 交流加强,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扩展。
(二)郡县制与郡国并行制 1.秦朝郡县制 秦统一六国之后,在地方实行郡县制。统一之初,分天下 概况 为36郡,大多为沿袭统一之前秦国和各诸侯国原来的建制, 随着边境的开发和郡治的调整,总数达到四十余郡。

高考历史复习 中国古代史专题(二)古代经济

高考历史复习 中国古代史专题(二)古代经济

高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史专题(二)古代经济一、古代经济发展原因:1、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客观环境(战国是例外:新的生产关系的确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和各诸侯国为了增强实力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2、前代农民战争推动后继王朝调整生产关系或统治政策,而且政策具有连续性。

注意:这是王朝初年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原因。

3、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历法的进步、科技著作的颁布、外国先进技术的引入等。

4、国内各民族、各地区间的交流,相互学习,中外交往的加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5、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6、每一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都以前朝经济的发展为基础等。

二、古代经济制度(一)土地制度:1,奴隶社会土地制度:井田制①性质: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名为国有,实为周王所有。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②发展过程:商朝时期开始出现,西周时期广泛实行,春秋战国时期逐渐被破坏和瓦解。

③实行目的:维护西周的统治。

④受田者的义务:土地不得转让和买卖并向周王交纳一定的贡赋(分封制的义务:贡献财物并派兵随周王作战)⑤耕作方式:奴隶的集体耕作⑥瓦解原因:生产力的发展(铁器和牛耕的出现、推广)→社会生产力提高→私田大量出现→私田主人改变剥削方式(私田主人→封建地主;耕种人→封建农民)井田制的瓦解标志着奴隶社会的瓦解。

⑦和分封制的关系:是分封制的经济基础(两者是土地和义务的关系)2,封建社会土地制度:A.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在封建社会占主导地位,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也是封建经济发展的表现。

确立于战国时期,各诸侯国进行变法,尤其是商鞅变法的“废井田,开阡陌”起决定作用,消亡于1950---1953年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但往往导致土地兼并,与国家争夺土地和人口。

B,封建土地国有制:①均田制(北魏孝文帝开始实行,隋唐沿用。

意义:a用法律的形式确立受田者对土地占有权和使用权;b不触动地主阶级的利益又减轻了自耕农的负担有利于经济的发展;c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新课标2024_2025年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02古代中国的经济分解试题全国卷含解析

新课标2024_2025年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02古代中国的经济分解试题全国卷含解析

02 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1.(2024·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7)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

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

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

由此可知,当时江南( )A.土地全部权变更极为频繁 B.农业生产利润微乎其微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 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清代江南的租佃制【解析】“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可看出个体租佃经营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故选C项;“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不涉及土地全部权的变迁,解除A项;“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

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没有涉及农业生产的利润问题,而佃农的普遍,客观上说明地主有利可图或者说明利润丰厚,解除B项;“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

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

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这里的信息没有说明农产品的动向问题,不能说明商品化的程度,解除D项。

【答案】C2.(2024·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5)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需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

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

这反映出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忱 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汉代土地兼并与自耕农经济【解析】重农抑商的政策始于商鞅变法时期,封建社会基本沿用这一政策,故A项错误;由材料“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可知货币税收加重了富商大贾对自耕农的剥削,因而影响自耕农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税收状况而非农夫的生产热忱,故C项错误;由材料“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可知富商大贾操纵物价而非税收,故D项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解:东周——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的特点及原因;百家争鸣的背景和各派思想家主张的影响。
技能:阅读、理解、归纳和提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本节教学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社会变革的深刻原因;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春秋和战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社会转型,也是中国古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民族大融合;百家争鸣是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史上学术思想最为灿烂的思想学术奇观之一。
“礼仪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意识有了礼,贵贱的等级差别就显示出来了,有了乐,各色人等上下之间就和谐了。
“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有了讲究和同的乐,人们就不会埋怨;有了讲究差异的礼,人们就不会相争了。
“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合情:和合人情,谓乐也,乐和其内是合情也。饰貌:整饰(饬)行为、外貌,谓礼也,使保持等级界限,不相混淆。所谓“合情饰貌”就是说外在的表现形式(饰貌)所要传达的内容要“合情”,才是礼乐的要求。和合人情,使相亲爱,整饬行为、外貌,使尊卑有序,便是礼乐的功用了。文章引用自:
2.异姓诸侯。有两种情况:一是分封少数有功之臣,如姜子牙封于齐;二是发封一些前朝的部落,如夏王朝的后裔东楼公(姒姓)封于杞国,伏羲氏的后裔(风雄)封于宿国。周武王又将已灭国商纣王之子武庚(子姓)封于宋国,以示政治安抚。后武庚与管叔、蔡叔作乱,被周公平息,改封纣王庶兄微子启于宋国。
周王朝分封诸侯国之后,上古长期存在的“部落”自此逐渐消失,为封国所代替。在西周时代,除了中央直接分封各路诸侯外,各诸侯在自己和领地内再分封。于是,全国就形成了一个以国王室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由四周拱卫的统一的等级分明的宗法分封政治文明结构
2、人们常用“礼崩乐坏”来喻指世道衰微,你能说出其中的历史内涵吗?
礼崩乐坏是对东周时期典章制度逐渐被废弃的一种形象描述。在春秋中后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导致西周确立的封邦建国体制和礼乐制度逐渐瓦解,具体表现:势力强大的诸侯开始变王田为私田,变分封制为郡县制,政权不断下移,并纷纷制定自己的法律;各分封诸侯间征战不已,周天子无力阻止;各诸侯,卿大夫僭用礼乐的现象十分普遍,出现了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卿大夫出的局面。
宗法制是西周维护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嫡长子继承制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因王位继承引发的纷争,为以后历代王朝所奉行。宗法制对中国人观念、心理的影响更为深远.
庶子不能继承王位,但他们可以得到次于王位的其他爵位。周王朝依据宗法制度的基本原则,又创设了“分封制”,其具体办法是:
一、周朝的国王以都城镐京为中心,建立由周王直接统治的中央特别行政区,此谓之“王畿”。
二、王畿以外国家所有土地,分封给各路诸侯。这些封国面积很小,保证了中央对封国的绝对控制权,诸侯国象群星捧月似的,环绕拱卫着王畿。
诸侯国的分封有两种情况:
1.同姓封国。凡是姬姓王室亲族,每人都分到一块土地,建立封国,此即同姓诸侯国。周初,先后分封了71个诸侯国,其中周武王封其兄弟立国者15,姬姓立国者40人。
——孔子是怎样认识和描述春秋战国形势特点的?你认为如何?
二、社会大变革:
——由“封邦建国”到中央集权大一统体制。
1、经济变革:
生产力提高(根源)——铁制农具和犁耕技术。
农业经济提高新水平
——农田开辟;耕地不能转让买卖规定瓦解;诸侯、卿大夫竞相占地――攻城略地、奖励农耕军功、自耕农、新型地主的产生。
手工业、商业活跃:
社会风气:追逐利益、实力竞争。
2、内政改革——富国强兵;改革范围涉及官吏、行政、财政、赋税、户籍、法律等方面。
3、文化变革——百家争鸣。
练习与测试:
(1)阅读课本P21材料,反映了春秋战国期间的哪些变化?这些变化的最终结果是什么?
(提示:①对周天子的尊奉与不尊奉;②对“礼”和“信”的遵守与不遵守;③祭礼、聘享制度之执行与不执行;④饮宴时赋诗与不再赋诗;⑤血缘原则(宗姓氏族)的讲究与不讲究;⑥周天子的讣告和策命之下达与停止下达。)


□生命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科技教育 其它____________
教学过程:(1课时)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封邦建国:
1、西周的建立:
——武王克商(BC1046年)。
知识链接:为了确定周朝的建立年代,专家学者们采用了那些方法?
2、封邦建国:
――分封殷人后裔和原殷邦方国
――分封同姓诸侯,分插各地。
周公把“尊礼”看作统治者行“德政”的重要内容,德是“小邦周”取代“大邑商”的合法依据,也是取悦上天,获得天命的重要标准。周公把礼关注的重心从神事转向人事,改变了殷人尊神商鬼的文化传统,将注意力集中到现实人间。把对于天的信仰也就转变为对“德”的追求,获得天命要靠明德,明德的主要内容则是贤明的政治。这样做既可以为其统治找到合法依据,也有利调整统治,还能起到修明政治、和谐社会和强化王权的作用。
周人新创的统治方式――对殷人的合围控制,天下共主。
西周分封制:
实施原因:为了巩固奴隶主国家的统治。
内容:⑴封亲属、功臣为诸侯。国王→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
诸侯要服从天子命令,向天子纳贡,随天子作战
⑵诸侯要服从天子命令,向天子纳贡,随天子作战。
主要诸侯国:鲁、齐、燕、卫、宋、晋、吴等。
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
进步作用:封邦建国体制加强了对新征服地区的有效统治,提高了王权,使王畿地区与地方的关系更为紧密。
3、周朝经济的发展:
青铜铸造、制陶、制玉、纺织业进步。
井田制度、土地轮流种植
二、周公“制礼作乐”:
周公概述:辅政成王;平定三监之乱;东征;制定礼乐制度
思考:阅读课文(P15)名家史论,你是怎样评价周公的?依据是什么?
板书设计:
第4课: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
一、封邦建国:
1、西周的建立(BC1046年)
2、封邦建国
3、周朝经济的发展
二、周公“制礼作乐”:
——制礼;主张德治,敬天保民。
——作乐;以音乐激发人的认同感,维系社会成员团结。
教后记:


第5课: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新课




1、知识和技能
知道:东周——春秋、战国的历史划分;百家争鸣;儒法道家学派的兴起、代表人物和思想。
①论礼乐同异。《正义》解释头两句的意思说:“夫乐使率土合和,是为同也;礼使父子殊别,是为异也”。②合情:和合人情。饰貌:整饰(饬)行为、外貌,使保持等级界限,不相混淆。③乐文与上句礼义对言:礼义指礼的精义,乐文指乐的外部形式。“礼义立”、“乐文同”是指统一礼乐制度的意思。
译文:乐的特性是求同,礼的特征是求异。同使人们互相亲爱,异则使人互相尊敬。……和合人情,使相亲爱,整饬行为、外貌,使尊卑有序,便是礼乐的功用了。礼的精义得以实现,就贵贱有等;乐事得以统一,则上下和合,无有争斗。


社会大变革和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的历史根源和影响。


□历史唯物史观□民族精神教育□科技教育 其它____________
教学过程:(1课时)
导入新课:
1、周朝是在那一年由谁建立?定都何地?史称为什么?
2、周朝建立后采取了哪些重要的制度创设?有什么影响?
教师:周朝建国后采取封邦建国体制,倡导德治与礼治,成为继夏商之后我国奴隶制的一个最强盛的王朝。但是,二百七十多年后的周幽王时期,因为政治腐败等原因终于被少数民族犬融所灭。从此,我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大动荡、大变革、大转型的新时期。
第二单元: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


第4课: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


新课




1、知识和技能:
知道:西周建立的概况,西周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的创新。
理解:分邦建国体制确立的原因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周公“制礼作乐”的背景及其影响。
2、过程和方法:
①阅读教材,了解西周建立的概况、分邦建国及其西周“礼”周——春秋、战国:
1、东周:春秋(BC770—BC476)
(BC770年—BC221年)战国(BC475—BC221)
2、特点:500余年的大动荡、大变革、大转型。
文献选读:
(孔子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处;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处。资助后初,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初,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不希矣。天下有道,则正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史料】: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1)监:音jiàn,同鉴,借鉴的意思。
(2)二代:这里指夏代和商代。
(3)郁郁:文采盛貌。丰富、浓郁之意。
译文:孔子说:“周朝的礼仪制度借鉴于夏、商二代,是多么丰富多彩啊。我遵从周朝的制度。”
“同则相亲,异则相敬”,意思是“乐”的和同使人们相互亲爱,礼的差异使人们相互尊敬。
问题思考:
西周的封邦建国与商朝的内外服制有什么不同?其进步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不同点:从内容看:商朝的内服是由商王直接控制和管理,外服则是附属国管辖的地方;周期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周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王畿地区由周王直接统治;王畿以外地区,分封王族、功臣、姻亲、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
从诸侯与中央的关系看:商代的诸侯国多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起来的,与商王之间缺乏内在联系的纽带,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离心力;西周的诸侯国与王室臣属关系较商朝更为明确,周王的权力较大。
在列举史实基础上,教师还要重点指出,周公制礼作乐,把礼的重心从神事转到人事,提出了一套“皇天无亲,惟德是辅”的敬天保民的新思想,对后世的儒家学说和近代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西周的四大制度:——封建制、宗法制、礼乐制、井田制。
井田制:是维持封建的经济制度
封建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也统治的核心,构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金字塔形之贵族等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