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眼与视觉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
b.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可以说明感官器官的互补性和局限性?
c.如何保护我们的感官健康?
2.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加深对感官器官知识的理解。
3.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设计一系列与感官器官相关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
4.对于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给予个别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作业质量。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介绍人体感官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的基本原理。
2.教学目的:帮助学生掌握感官器官的基本知识,理解其工作原理。
3.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实物模型展示、教师讲解等方式,让学生形象地了解感官器官的构造和功能。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对人体结构有初步的了解,但在深入理解人体感官系统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学生对感官器官的功能和原理认识较为模糊,容易混淆视听等感官现象。此外,学生在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方面有待提高。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1.针对学生对感官器官知识的掌握情况,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知识框架。
5.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关于感官器官的科普文章或书籍,了解感官研究的最新进展。
设计意图: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
注意事项:
1.作业布置要注重分层,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任务。
2.作业批改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关注学生的进步。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课标要求概述人体通过眼等感觉器官获取信息||。
【活动建议】调查班级学生的近视率||,分析其原因||。
课标解读本节主要内容是人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视觉的形成过程||,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眼球的结构||,理解眼球的功能||,突出了眼球对人的重要性||。
介绍近视眼的成因及其纠正方法||,体现了知识服务于生活的态度||。
教学目标[来源学科网]知识目标[来源:Z_xx_][来源:1ZXXK]课前学生预习眼球的结构||,调查全班的近视眼的情况||,教师对比照相机成像原理和眼球的结构||,观看录像讲解视觉的成像过程||。
和同学一起讨论近视的成因及其预防||。
[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学§科§网]能力目标尝试观察瞳孔大小变化的情况并做出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视觉卫生;关爱和帮助有视觉障碍的人群||。
重点难点重点描述眼球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描述视觉形成的过程||。
难点眼球的结构、视觉的形成过程及近视的原因||。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眼球的结构模型||。
教学策略眼球的剖面图是很难的||,同学只要识记就可以了||,然后通过观看视频去把握||,视觉的形成是重点||,让学生通过整理眼的结构图去突破难点||。
通过调查全班同学得近视眼的几率讲解近视的成因、危害及预防||,这是这节课的重点||。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情景导入设想你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间狂风大作、电闪雷鸣||,这时你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你感觉到天气骤变以及做出的相应反应是通过身体的哪些器官和系统完成的?我们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只有灵敏地感知环境的变化并对自身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才能维持自身的生存||。
那么||,人体是如何感知外界环境的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一节第1课时眼和视觉||。
跑回家、找地方躲起来等||。
眼睛、耳朵、大脑、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等||。
思考||,明确学习内容||。
人体对外界环境感知的器官我们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还有哪些感觉和器官参与?请举例说明||。
七年级生物下册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视觉和听觉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例如,“你们认为视觉和听觉在日常生活中学到了什么?”
3.科学探究: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或模拟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现象,验证视觉和听觉的形成过程。
4.社会责任:培养学生关注生物学与生活的联系,理解生物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认识到视觉和听觉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视觉和听觉保护的意识。
教学资源拓展
教学资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下面是一些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且符合教学实际的拓展资源及建议。
1.拓展资源:
(1)视觉和听觉的感知识别:可以引导学生了解盲人如何通过其他感官,如触觉、嗅觉等来感知外部环境,以及他们是如何通过这些感官来生活的。
(2)视觉和听觉的科学研究:可以介绍一些著名的视觉和听觉科学研究案例,如赫尔曼·恩斯特·马赫的视觉和听觉实验,让学生了解科学家是如何探索视觉和听觉的。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眼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耳的结构和功能。眼和耳是人体感知外界的关键器官,它们分别负责视觉和听觉的产生。视觉是通过光线经过眼球各部位的折射和感光细胞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最终传达到大脑形成图像。听觉则是通过声波经过耳廓、中耳和内耳的传导,最终刺激听觉神经产生神经冲动,传达到大脑形成声音感知。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眼和视觉课程教学设计
设计
第一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眼和视觉
一眼球结构
(一)眼球壁
1外膜:角膜、巩膜
2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3内膜:视网膜
(二)内容物:晶状体、房水、玻璃体等
二视觉形成
大脑(形成视觉)
↑
视神经
↑
物体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形成物像)
三近视及其预防
(2)探究实验:近视成因及矫正
2预防பைடு நூலகம்视及卫生保健
探究近视成因及矫正
明白近视原因及矫正措施,知道如何预防。
五、课堂小结
(5分钟)
1眼球的结构及其主要功能
2视觉的形成
3近视成因及预防
自己总结、归纳
梳理本节的知识点,加深印象。
六、情感升华,结束语
(2分钟)
全国爱眼日大家知道是什么时间吗?近几年主题都和近视青少年儿童有关。今天我们学习了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学生自由回答)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描述眼球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2.概述视觉形成的过程
3.理解近视的成因及预防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动手实验和分析视觉形成的过程,提高观察、分析、综合等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同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
2.懂得爱护眼睛,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做到“三要”、“四不要”。
重难点
重点
1.描述眼球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2.概述视觉形成的过程
难点
视觉的形成及其近视的成因
教学策略设计说明
利用教具、多媒体技术等辅助手段,以学生自主学习和体验科学方法为主,注重启发性、突出主体性、注重思维品质。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优秀教案第一章:人体的感知器官1.1 教学目标了解人体的感知器官及其功能掌握各种感知器官的结构和作用1.2 教学内容人体的感知器官包括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皮肤各种感知器官的结构和作用1.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模型等教具进行讲解和展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知体验1.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学生完成感知器官结构图的绘制第二章:视觉感知2.1 教学目标了解视觉感知的基本原理掌握眼睛的结构和功能2.2 教学内容视觉感知的基本原理眼睛的结构和功能2.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模型等教具进行讲解和展示学生进行视力测试,了解自己的视力状况2.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视力测试的情况学生完成眼睛结构图的绘制第三章:听觉感知3.1 教学目标了解听觉感知的基本原理掌握耳朵的结构和功能3.2 教学内容听觉感知的基本原理耳朵的结构和功能3.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模型等教具进行讲解和展示学生进行听力测试,了解自己的听力状况3.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听力测试的情况学生完成耳朵结构图的绘制第四章:嗅觉感知4.1 教学目标了解嗅觉感知的基本原理掌握鼻子的结构和功能4.2 教学内容嗅觉感知的基本原理鼻子的结构和功能4.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模型等教具进行讲解和展示学生进行嗅觉测试,了解自己的嗅觉状况4.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嗅觉测试的情况学生完成鼻子结构图的绘制第五章:味觉感知5.1 教学目标了解味觉感知的基本原理掌握舌头的结构和功能5.2 教学内容味觉感知的基本原理舌头的结构和功能5.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模型等教具进行讲解和展示学生进行味觉测试,了解自己的味觉状况5.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味觉测试的情况学生完成舌头结构图的绘制第六章:触觉感知6.1 教学目标了解触觉感知的基本原理掌握皮肤的结构和功能6.2 教学内容触觉感知的基本原理皮肤的结构和功能6.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模型等教具进行讲解和展示学生进行触觉测试,了解自己的触觉状况6.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触觉测试的情况学生完成皮肤结构图的绘制第七章:本体感觉和前庭感觉7.1 教学目标了解本体感觉和前庭感觉的基本原理掌握本体感觉和前庭感觉的作用7.2 教学内容本体感觉和前庭感觉的基本原理本体感觉和前庭感觉的作用7.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模型等教具进行讲解和展示学生进行本体感觉和前庭感觉的体验活动7.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体验活动的情况第八章:感知整合与认知8.1 教学目标了解感知整合的基本原理掌握感知整合与认知的关系8.2 教学内容感知整合的基本原理感知整合与认知的关系8.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讲解和展示学生进行感知整合的体验活动8.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体验活动和讨论的情况第九章:感知障碍与疾病9.1 教学目标了解感知障碍的基本概念掌握感知障碍与疾病的关系9.2 教学内容感知障碍的基本概念感知障碍与疾病的关系9.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讲解和展示学生进行感知障碍的体验活动9.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体验活动和讨论的情况10.1 教学目标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10.2 教学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10.3 教学方法10.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和个人反思的情况重点和难点解析一、人体的感知器官:理解人体的感知器官及其功能是学习的基础。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
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器官获取外界信息。
2.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以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3.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措施。
能力目标:1.尝试观察瞳孔大小变化的情况并作出解释。
认同视觉卫生,关爱和帮助有视觉障碍的人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视觉卫生和听觉卫生,关爱和帮助有视觉和听觉障碍的人群。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眼球和耳的结构以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2.近视的成因。
3.掌握预防近视的方法。
难点:1.近视的成因。
2.培养正确用眼的习惯。
课前准备:1.准备猫的瞳孔变化图片、眼球结构示意图。
2.眼球模型、放大倍数不同的两个放大镜、画册。
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第一,人体感知外界环境的主要感官根据问题讨论,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官感知外界环境的情况。
精心编排问题,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的基础上,叙述出人体感知外界环境变化的主要器官。
眼球的结构观察瞳孔在光亮和黑暗环境中的变化,对比曲度不同的放大镜聚光情况的区别,探究凸透镜成清晰图像的条件,对比总结眼球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介绍眼球的各个结构,帮助学生对比总结。
第二,近视的成因和矫正更换不同曲度的凸透镜,探究成像位置的改变,对比总结近视的成因。
尝试寻找矫正的办法。
总结同学发言,引导同学思考,调动学生情感,提高学生认识。
用眼卫生调查学校里的近视情况,讨论什么是卫生的用眼习惯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教师展示ppt课件你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 突然间狂风大作, 电闪雷鸣, 这时你会急忙寻找避雨地点, 并迅速跑过去。
你是靠什么器官发现天气突然变化的?你是怎样作出天要下雨的判断的?你对天气骤变的一系列反映,是通过身体的哪些器官和系统作出的?教师:也许在认识这个物体中我们没有用到,但当我们感知其他外界事物的时候,我们还会用到哪些感觉?学生:视觉,嗅觉,味觉,温度感觉(可能需要老师举例提示)教师:同学们也看到了,刚才辨别计时器时,最快和最正确的同学应用了自己的视觉。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课程教学设计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一课时。
由于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先从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入手,引出眼和视觉,以及耳和听觉,继而才介绍神经系统的组成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旨在强调了人体通过自身的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来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强调关注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
本节的教学是全章教学的基础,完成好本节教学任务,可为后面的教学做一良好的铺垫。
二、学情分析有关人体对外界感知的方式、器官,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并不陌生。
但涉及到这些器官的结构名称、各部分的功能,以及如何利用它们感觉外界环境变化,学生又不十分清楚。
那么如何从学生已有的实际经验出发,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发现的本来面目更加合理地学习是本节的关键所在。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概述人体通过眼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2.描述眼球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3.提高学生的探究、实践、创新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方法构建“眼与视觉”的生物学基本核心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视觉卫生;关爱和帮助有视觉障碍的人群。
四、教学重点描述眼球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描述视觉形成的过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如何通过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方式来获取生物学知识,构建生物学基本核心概念。
五、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1.阅读理解教材,挖掘教材的兴趣点、能力点、知识点及与社会实践的结合点,制作能充分说明问题的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情景导入:课前活动画鼻子。
学生蒙眼画,教师则是不蒙眼画。
教师提问为什么老师画的这么准确啊学生回答老师睁着眼睛教师眼睛是我们获取外界信息的最主要结构之一,我们通过它获得的信息占我们获取信息总量的80%,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一课时《眼与视觉》。
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视觉的形成当然离不开眼睛,眼睛的结构是怎样的呢?互动二:眼球的结构1.观察课本P89人眼球结构结构示意图,认识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眼球的结构与功能)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在这一环节,我会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眼球模型,详细讲解眼球的结构,包括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等部分,并阐述它们在视觉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同时,我会解释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的功能,以及它们在不同光线条件下的感光原理。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抽象的概念。
-组织学生参观眼科医院,了解眼科检查和治疗设备,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
-鼓励学生开展课外研究,探索眼睛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课堂的开始,我将以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视觉现象作为切入点,如“为什么我们在阳光下要戴墨镜?”或“为什么长时间看书后,眼睛会感到疲劳?”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眼睛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接着,我会展示一张眼球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眼球的结构吗?这些结构又是如何让我们看到这个世界的呢?”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从而导入新课——“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1.观察作业:请同学们在课后观察周围的人或自己的眼睛,记录一天中眼睛的使用情况,包括看书、使用电子设备、户外活动等时间,并思考这些活动对眼睛健康的影响。将观察结果整理成观察报告,下节课分享。
2.知识巩固:完成教材第chapter页的课后练习题,重点加强对眼球结构、视觉形成过程、近视和远视成因的理解。
讨论结束后,我会布置一些课堂练习,旨在巩固学生对眼球结构与功能、视觉形成过程的理解。练习形式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同时,我会设计一些实际操作题,如让学生模拟眼球结构,体验近视和远视的矫正过程。通过这些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课堂的最后,我会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强调眼球结构与功能、视觉健康的重要性。同时,我会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醒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视力,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人体感知外界的器官和功能。
2. 帮助学生理解外界环境信息是如何被人体感知的。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提高他们对生命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视觉感知:眼睛的结构和功能,光的传播和眼的调节,视觉的形成。
2. 听觉感知:耳朵的结构和功能,声波的传播和耳的调节,听觉的形成。
3. 嗅觉感知:鼻子的结构和功能,气味的传播和鼻的调节,嗅觉的形成。
4. 味觉感知:舌头的结构和功能,味道的传播和舌的调节,味觉的形成。
5. 触觉感知:皮肤的结构和功能,触摸的感觉和皮肤的调节,触觉的形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人体感知外界的器官和功能,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的形成过程。
2. 教学难点:光的传播和眼的调节,声波的传播和耳的调节,气味和味道的传播和鼻、舌的调节。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人体感知外界环境的方式。
2. 使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人体感知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3. 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人类感知外界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2. 课堂讲解:讲解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皮肤的结构和功能,引导学生理解感知过程。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感知案例,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掌握感知原理。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知经验,讨论不同感知方式的异同。
5.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人体感知外界环境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感知体验。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总结和反思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下册 6_1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目标:1、说出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外界信息的过程;2、说出眼球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3、说出耳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4、知道保护眼睛和耳朵的基本常识。
教学重难点:1、眼球的结构和耳的结构2、视觉和听觉的形成过程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课题设想你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间狂风大作,电闪雷鸣,这时你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学生回答:跑回家、找地方躲起来等。
)你是怎样做出天要下雨的判断的?(学生回答:狂风大作,电闪雷鸣;生活经验等。
)你感觉到天气骤变以及做出的相应反应是通过身体的哪些器官和系统完成的?(学生回答:眼睛、耳朵、大脑、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等。
)我们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只有灵敏地感知环境的变化并对自身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才能维持自身的生存。
那么,人体是如何感知外界环境的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任务一:眼的结构及视觉的形成1、问题引导,自主探究。
(1).观察课本P89人眼球结构和照相机结构示意图,完成讨论1、2。
(2).观察图Ⅳ-46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说一说眼球的晶状体、瞳孔和视网膜分别相当于照相机的什么结构?(3).请同学们利用一分钟的时间熟悉眼球的结构,然后通过眼球模型,分析眼球的结构,并说出每一部分结构的功能。
(4).请大家根据眼球的结构分析:光线从外界进入眼球到达视网膜的途径是怎样的?(5).视网膜上成像后我们就看到物像了吗?我们实际看到的物像是倒立的吗?这是为什么呢?(6)有一个人眼睛失明了,你能帮他分析分析可能有哪些原因吗?(7)请大家阅读课本P91内容,结合图Ⅳ-49,分析近视的成因。
2、展示交流,释疑解惑(1)学生熟悉眼球结构,教师出示眼球模型,学生解说。
教师强调:(板图)我们俗话说的白眼珠(白眼球)和黑眼珠(黑眼球)指的是哪两部分?(师生共同分析)白眼球——巩膜;黑眼球——虹膜。
虹膜内所含色素不同就出现了蓝眼、褐眼等。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电子教案
比较两张图片,是否一样?
1
2
说一说: 你近视吗?什么时候近视的?怎么近视的? 近视给你的生活带来哪些不便?
正常眼 光线 晶状体 视网膜
近视眼 晶状体曲度过大或眼 球前后径过长使物像 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近 视
矫 正
凹透镜
正常眼 光线 晶状体 视网膜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 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
境的感知
你怎么判断出要下雨呢?
乌云:看 —— 视觉 狂风:感 —— 触觉 闪电:看 —— 视觉 雷鸣:听 —— 听觉
同所有生物一样,人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环 境中。只有灵敏地感知环境的变化并对自 身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才能维持自身的 生存。
视觉
嗅觉
哪个在傍晚?
瞳孔可以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线的量
合作交流
1.有人喜欢对别人“翻白眼”,人们
通常所说的“眼白”是(巩膜)结构
234...无光蓝色线眼透进睛明入和眼黑,感球眼觉内 睛很部的敏的区锐通别的道在是的(( 虹是角)膜色)膜( 素瞳)不孔同
56晶..似感状双受体凸光透的镜刺激,能的折是射(光视线网的)膜主要结构是(
耳的结构
9咽鼓管
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外 耳郭 耳 外耳道
收集声波 传导声波
中 鼓膜
产生振动
耳 耳 听小骨 传导振动
鼓室
内 前庭 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情况,与维
耳
半规管
持身体平衡有关 位觉感受器
听觉感受器
耳蜗
将声音传导到听神经
半规管和前庭 耳蜗
外耳道 鼓膜 耳郭
传导声波的通道 听觉感受器 位觉感受器 将声波转变成振动 收集声波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眼和视觉教学设计
在本节课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讲解眼睛的重要性和保护眼睛的方法,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眼睛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同时,通过介绍我国视力状况和视力保护政策,增强学生的国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我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物学研究,关注视觉健康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关爱他人的品质。
2.讲解:详细讲解眼球的结构和功能,视觉的形成过程,以及眼睛的保护和视力保健知识。
3.演示:利用多媒体演示和模型展示,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4.讨论: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在讨论中思考和解决问题。
5.总结: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强调眼睛保护和视力保健的重要性。
6.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我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强调眼睛保护和视力保健的重要性。学生通过总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同时,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物学研究,关注视觉健康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关爱他人的品质。
五、作业布置
在布置作业时,我注重作业的针对性和实践性,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并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3.教学策略:
(1)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创设互动、探究式的学习环境。
(2)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通过分析和探究解决问题。
(3)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体验视觉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教学评价:
(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五、教学评价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眼和视觉》教学设计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理解能力,设置不同难度的任务和问题。
-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提高学习效果。
5.创设互动式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思维火花,提高表达能力。
1.学生对眼睛的日常保护意识较弱,需要引导他们关注眼睛健康,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
2.学生在观察、实验等方面的操作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应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3.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团队协作能力有待加强,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合作效果。
4.部分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点的理解可能较为困难,教师应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4.教师通过设问、引导、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欲望。
2.使学生认识到眼睛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养成保护眼睛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注社会,树立健康的生活观念。
4.通过学习眼睛和视觉的相关知识,让学生认识到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眼睛的结构、功能以及视觉的形成过程。
2.强调眼睛保护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3.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肯定,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五、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练习题: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旨在巩固学生对眼睛结构、功能及视觉形成过程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眼与视觉”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在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里,一改过去老教材先介绍神经系统结构,再介绍感觉器官的排序,而是先从人们对外界的信息的感知入手,引出眼和视觉以及耳和听觉,这样做的目的是强调人体通过自身的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来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强调关注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发展的本来面目更加合理地学习。
2.本节主要内容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材内容包括“眼与视觉”、“近视及其预防”和“耳和听觉”三部分。
现将“眼与视觉”作为第一课时内容讲授,分情境导入、自主先学、合作探究、答疑解惑、达标检测五个板块。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概述人体通过各种感觉器官获取外界信息的情况。
(2)描述眼球的结构以及各主要部分的功能。
(3)描述视觉形成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
(1)尝试观察瞳孔的大小变化情况,并做出解释。
(2)练习观察模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意识到眼球的重要性,关爱自己和他人的眼睛。
三、重点难点
重点:眼球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难点:眼球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以及视觉的形成过程。
四、教学方法
指导法、讨论法、讲授法、练习法。
五、学法指导
通过明确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重点阅读眼球结构;通过小组内的讨论和交流,理解眼球主要部分的功能和视觉形成的过程。
六、学情分析
虽然学生对眼这感觉器官较为熟悉,但对视觉是怎样形成的还知之甚少。
所以需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学生喜欢的游戏、知识抢答和分析资料等方式引导他们汲取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应设置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也使得记忆不再枯燥。
七、教学理念
本节课以阳光课堂的教学理念为基础,努力打造优质高效、轻松愉悦的生物课堂。
对于一节论性比较强的课程,需借助一些具体的活动,让教学丰满和生动起来。
比如,通过游戏环节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眼球模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自学以及小组内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将复杂的眼球结构及视觉的形成过程用简单的图形展示出来,有助于学生的理解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