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_【课堂实录】腔肠动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八年级时期,大多数学生比较遵守纪律,课堂纪律没大问题。
生物课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大多数学生比较感兴趣,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知识梯度是渐进,大部分学生能跟上。
【教学目标】1、概述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腔肠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尝试观察水螅的身体结构特点。
4、交流人类生活对动物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认同爱护动物和环境的重要性5、认同动物的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相适应。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水螅的形态结构和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2)涡虫和华枝睾吸虫形态结构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2.教学难点运用进化的观点、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分析问题【新课导入】导语:我们在七年级上册书中学过生物的特征,哪位同学还记得生物都有哪些特征呢?学生:生物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除病毒以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提问:植物和动物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学生:能不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教师:动物的共同特征都有哪些呢?学生:感觉、运动、摄取食物、吸收氧气、排出废物、生长和繁殖。
教师: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来学习动物。
动物有千万种,如果一种一种来学,需要很长时间。
为了方便研究,人们把动物按照共同的特征进行分类,一类一类的学。
【新课讲解】一、腔肠动物1、水螅的身体结构、捕食、防御(1)生态习性水螅多生活在水流较缓、水草丰富的清水溪流中,常附着在水草或他物上,以小型的水蚤、蠕虫为食。
(2)探究和观察•用吸管吸取活水螅,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观察它的体色、大小。
它的体型像什么?数一数,它有多少条触手?体型有怎样的对称性?•用显微镜观察水螅纵切片,看看它的身体有几层细胞,有口和肛门吗?体色:浅褐色体型:圆筒形、口向上,适应固着生活;体长:约1CM,辐射对称(3)模拟演示:水螅的体形如何?与捕食有什么关系?辐射对称(通过身体纵轴的任何平面都能把身体平分为相等的两部分)便于感知各个方向的刺激,从而捕食和御敌(4)观看视频:水螅怎样捕食?(5)观看截图:推测它怎样消化水蚤?(6)观看插图:认识水螅身体的内部结构内胚层→围成消化腔;外胚层→有刺细胞(攻击和防御);消化腔2、其他腔肠动物:现生的腔肠动物约11000种,除少数淡水生活外,其余皆海产且多数为浅海种类水母、海蜇、珊瑚虫3、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具有原始神经系统——神经网4、腔肠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海蜇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珊瑚虫分泌物堆积构成珊瑚(岛、礁)二、扁形动物1、涡虫的身体结构、捕食、防御⑴探究和观察用放大镜观察涡虫的体长、体色、体型及体表的主要结构。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课后反思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课后反思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这俩家伙真是让人又爱又恨。
说实话,第一次接触这些小生物,心里一阵懵。
你知道吧,腔肠动物就像那种在水里漂浮的精灵,水母、海葵,还有那个美丽的珊瑚,简直就是海洋中的小艺术家!它们的身体结构简直像是个迷宫,居然是从一个腔里长出来的,听着就觉得神奇。
扁形动物就不同了,平坦的身躯让它们显得有点儿“扁”,对吧?想象一下,如果你在水里看到一条条扁扁的东西,像是随便被压扁的蛋饼,心里也许会想:“这是什么鬼?”但它们其实也是有故事的。
想想腔肠动物的生活,真是让人忍不住感慨!它们优雅地漂浮,张嘴吃东西时的样子,仿佛在邀请你一起跳舞。
而海葵可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哦!要是你不小心靠近,可能会被它们的触手扎一下,疼得你直呼“哎呀!”这就让我想起了小时候捉水母,那个时候觉得好玩,结果一碰,手上就红肿,真是“自作自受”啊。
扁形动物就显得更务实,它们在水里游泳的时候,平坦的身体让它们像游泳健将,十分灵活。
你可能听说过涡虫,这小家伙也是个“不怕麻烦”的角色,可以再生哦,失去一条腿就像在演魔术,一下子又长出来!这简直是“重生”的典范,真让人惊叹不已。
学习这俩动物的知识时,简直是“又爱又恨”,一方面是被它们的奇妙之处吸引,另一方面又觉得理解起来有点难。
它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性总是让我感到好奇,想要更深入地了解,像是一次次潜入水中的探险,心里总想着:“这下面会有什么秘密呢?”没错,这种想法就像童年时的无畏,真想跳下去一探究竟。
说到腔肠动物的繁殖方式,哇,真是让人刮目相看!有些水母居然能通过分裂繁殖,简单粗暴又有效,这让我想起了“人多好办事”这句话,真是让人心服口服。
而扁形动物就更神奇了,繁殖方式多种多样,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每种方式都像是在告诉我们:“看,我们的选择多得很!”真是让人忍不住拍手称奇。
不过,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更是不可小觑。
它们是海洋食物链的重要一环,少了它们,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像是缺了一根弦的乐器,听着别扭。
生物人教版初二上册《腔肠动物》教学设计
生物人教版初二上册《腔肠动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腔肠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 掌握腔肠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典型代表物种;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 腔肠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 腔肠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典型代表物种。
教学难点:1. 腔肠动物的分类特点和分布情况;2. 辨认和分析腔肠动物的特征。
教学准备:教材、图片、实物标本、显微镜、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有关动物的知识,帮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标本,引导学生观察腔肠动物的外部形态特征和内部结构,并讲解腔肠动物的基本特征。
2. 分析腔肠动物的分布情况和分类特点,简要介绍蠕虫类、软体动物类和节肢动物类等几个主要腔肠动物门的代表物种。
三、实验操作(25分钟)1. 分组进行小组实验,每组观察显微镜下的蠕虫标本,并填写实验记录表,记录蠕虫的特征,如形态、动作、妙足等。
2. 学生轮流观察实物标本,通过比较研究分析,找出不同种类的蠕虫,讨论它们的特点和分类归属。
四、展示讨论(10分钟)1. 要求学生将实验结果进行展示,介绍不同种类的蠕虫的特点和分类归属。
2. 老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巩固练习(10分钟)1. 布置腔肠动物的习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答问题。
2. 学生互相检查答案,教师进行讲评。
六、拓展延伸(5分钟)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简要介绍其他有趣的腔肠动物,如海蛇和袋熊等,拓宽学生的视野。
七、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复习所学的腔肠动物的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腔肠动物的基本特征、分类和生活习性有了初步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但由于实验操作时间较短,学生对腔肠动物的了解还不够全面,教师在后续教学中应加强巩固和拓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初中生物_腔肠动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别腔肠动物。
2、概述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
能力目标1、尝试利用观察的方法研究动物。
2、运用生物学知识描述腔肠动物。
情感目标1、初步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
2、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3、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水螅的形态结构和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课前准备:PPT课件、相关的视频等(三)合作探究1.水螅是怎样捕食的?2.水螅的生殖方式是怎样的?3.如果一条小溪流原来可以采集到水螅,现在却采不到,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小组讨论学习,填写学案、讨论交流学案上的问题(见学案)培养合作精神,提高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总结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1.出示其他几种腔肠动物的图片并加以介绍,引导学生归纳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1.总结归纳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从具体对一种腔肠动物――水螅特征的分析,到感性地认识腔肠动物特征,再到抽象生成腔肠动物的共同特征这一重要概念。
(五)学习腔肠动物与人类关系1.提问:你认为腔肠动物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吗?在自然界中有什么作用吗?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5页最后一段。
看课本渗透情感教育。
(十二)当堂检测巡视做题检测本节课所学学案腔肠动物生活环境;1、水螅的生活在水中,身体一端附着在水草等杂物上,另一端伸展着细长的,用于和。
外部形态:2、水螅的身体能出前后左右吗?这样的体型与捕食有什么关系?食物在哪里进行消化?水螅体形呈()对称,这种对称有利于感知周围环境中来的各种刺激、捕食和进行()。
内部结构.:水螅身体由()和()两层细胞构成;其中内胚层围成的腔叫();外胚层上的()是腔肠动物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在()部位尤其多。
二、合作探究3、水螅是怎样捕食的?4、水螅的生殖方式是怎样的?5、如果一条小溪流原来可以采集到水螅,现在却采不到,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三、小结6、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对称;体表有()细胞,有()无()。
初中生物_腔肠动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别腔肠动物。
2、概述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
能力目标1、尝试利用观察的方法研究动物。
2、运用生物学知识描述腔肠动物。
情感目标1、初步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
2、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3、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水螅的形态结构和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课前准备:PPT课件、相关的视频等(三)合作探究1.水螅是怎样捕食的?2.水螅的生殖方式是怎样的?3.如果一条小溪流原来可以采集到水螅,现在却采不到,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小组讨论学习,填写学案、讨论交流学案上的问题(见学案)培养合作精神,提高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总结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1.出示其他几种腔肠动物的图片并加以介绍,引导学生归纳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1.总结归纳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从具体对一种腔肠动物――水螅特征的分析,到感性地认识腔肠动物特征,再到抽象生成腔肠动物的共同特征这一重要概念。
(五)学习腔肠动物与人类关系1.提问:你认为腔肠动物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吗?在自然界中有什么作用吗?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5页最后一段。
看课本渗透情感教育。
(十二)当堂检测巡视做题检测本节课所学学案腔肠动物生活环境;1、水螅的生活在水中,身体一端附着在水草等杂物上,另一端伸展着细长的,用于和。
外部形态:2、水螅的身体能出前后左右吗?这样的体型与捕食有什么关系?食物在哪里进行消化?水螅体形呈()对称,这种对称有利于感知周围环境中来的各种刺激、捕食和进行()。
内部结构.:水螅身体由()和()两层细胞构成;其中内胚层围成的腔叫();外胚层上的()是腔肠动物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在()部位尤其多。
二、合作探究3、水螅是怎样捕食的?4、水螅的生殖方式是怎样的?5、如果一条小溪流原来可以采集到水螅,现在却采不到,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三、小结6、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对称;体表有()细胞,有()无()。
人教版八上生物第五单元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材分析
第一节肠腔动物和扁形动物教材编排特点:本节内容:腔肠动物是多细胞动物中的低等类群,因此把这类动物安排在原生动物之后讲授。
腔肠动物是从单细胞的低等动物进化到多细胞的高等动物的一个阶梯类群,在动物进化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
本章教材以生活在淡水里的水螅为代表动物,重点介绍了它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基础知识。
由于多数学生平日对水螅缺乏感性认识,所以教材一开始先介绍水螅的生活环境,并安排了观察水螅的实验。
在观察实验之后,教材着重介绍腔肠动物比原生动物高等而复杂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学习腔肠动物对于学生理解动物的进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涡虫和猪肉绦虫为代表的扁形动物动,涡虫营自由生活,而猪肉绦虫营寄生生活。
探究学习涡虫的形态和结构及猪肉绦虫在形态结构和适应寄生生活的一系列特点,进而得出其对人和动物的危害的相关知识。
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识记: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2.了解:常见寄生虫的形态结构。
了解水螅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3.认识腔肠动物是低等的多细胞动物4.认识涡虫的形态及运动方式5.了解猪肉绦虫的形态及对人类的危害能力方面1.通过观察和涡虫形态结构挂图或标本,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识图能力及分析、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
2.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整理有关寄生虫的名称、形态特点、寄生部位、引起疾病等方面的有关知识信息,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分析、整合信息、运用信息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懂得寄生虫对人体的危害及对寄生虫的防治,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及勇于探索、合作学习等科学素质的养成教育。
3.形成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与其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观点。
学情分析:学生对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比较陌生,同时,对单细胞动物草履虫又有一定的熟悉。
多数学生平日对水螅缺乏感性认识,所以教材一开始先介绍水螅的生活环境,并安排了观察水螅的实验。
在观察实验之后,教材着重介绍腔肠动物比原生动物高等而复杂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腔肠动物》教案
《腔肠动物》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生活环境。
2. 能够识别和举例说明常见的腔肠动物。
3. 掌握腔肠动物的分类和分布情况。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图片和实物,培养学生对腔肠动物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 利用互联网或图书馆等资源,搜集有关腔肠动物的相关信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2. 激发学生对自然界中奇妙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生活环境。
2. 常见腔肠动物的举例和分类。
难点:1. 腔肠动物的内部结构和生理功能。
2. 腔肠动物的进化历程和适应性。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收集腔肠动物的图片、实物或模型等教学资源。
2. 准备相关的教学PPT或教案资料。
学生准备:1. 预习腔肠动物的相关知识。
2. 准备笔记本和文具,以便记录重点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腔肠动物的图片或实物,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出问题:“你们听说过腔肠动物吗?它们有什么特别之处?”2. 知识讲解:介绍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如身体结构、生活环境等。
讲解腔肠动物的分类和分布情况,举例说明常见的腔肠动物。
3. 案例分析:分析腔肠动物的内部结构和生理功能,如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等。
探讨腔肠动物的进化历程和适应性,解释其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和作用。
4. 小组讨论: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强调腔肠动物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绘制一幅腔肠动物的图片,并附上简短的描述。
3. 搜集有关腔肠动物的保护信息,制作一份保护宣传海报。
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来加深对腔肠动物的理解。
2. 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延伸1. 开展课外调查: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和记录身边的腔肠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初中二年级上学期生物《腔肠动物》教案
《腔肠动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概述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腔肠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分析,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对水螅特征的学习,总结归纳出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三)情感目标1、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认同、形成保护珊瑚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2、腔肠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四、教学准备准备相关图片;水螅介绍、捕食、消化食物和生殖的视频;制作PPT。
五、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播放水母伤人的新闻报道,学生观看、听新闻。
教师利用PPT展示水母伤人事件,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了解水母伤人时有发生,已经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命安全。
过渡:新闻中夺取少年生命的罪魁祸首就是箱水母。
教师利用PPT介绍箱水母的特征、危害,在生物分类学上箱水母属于腔肠动物。
问:你还知道哪些腔肠动物呢?学生思考、回答。
(二)常见的腔肠动物教师利用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腔肠动物图片。
海水中的种类较多:海葵、珊瑚虫、海蜇和海月水母;淡水中的种类较少主要有水螅。
总共约11000种。
学生观察。
过渡:腔肠动物虽然形态各异,但基本结构是相似的。
接下来通过认识水螅,来学习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三)水螅的特征1、基本特点学生先参考课本第3页最后一段,思考以下问题:(1)生活环境:(2)外形:体色:体长:体表:(3)生活习性:播放介绍水螅的视频,学生观看视频,回答问题。
教师利用PPT展示答案,学生校正答案。
2、体形图片展示水螅分别从总体、侧面、上面的视角看到的体形情况。
问:你觉得水螅的身体能分出背面和腹面、左侧和右侧吗?如将要将水螅的身体分为对称的两个部分,可以怎么分呢?学生思考、分析。
教师利用PPT介绍辐射对称的概念。
问:辐射对称的体形对水螅的身体有何益处?学生参考课本第4页第一段,思考、分析。
教师利用PPT展示水螅附着在石块上的生活方式,简介辐射对称的益处。
腔肠动物-生物教案
腔肠动物-生物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腔肠动物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激发学生对腔肠动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介绍腔肠动物的定义和分类。
2. 讲述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和生物学意义。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腔肠动物。
2. 讲解腔肠动物的概念和分类。
3. 探讨腔肠动物的特征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第二章:腔肠动物的形态结构教学目标:1. 掌握腔肠动物的主要形态结构特点。
2. 学会识别不同种类的腔肠动物。
教学内容:1. 介绍腔肠动物的主要形态结构特点。
2. 展示不同种类的腔肠动物图片或实物,进行辨识。
教学活动:1. 讲解腔肠动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如辐射对称、消化道腔等。
2. 展示不同种类的腔肠动物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进行辨识和观察。
第三章:腔肠动物的生态习性教学目标:1. 了解腔肠动物的生态习性和适应策略。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腔肠动物的生态习性和适应策略。
2. 分析不同种类的腔肠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活动:1. 讲解腔肠动物的生态习性和适应策略。
2. 分析不同种类的腔肠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如水母的浮游生物等。
第四章:腔肠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目标:1. 了解腔肠动物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
2. 培养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腔肠动物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
2. 讲述不同种类的腔肠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
教学活动:1. 讲解腔肠动物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
2. 分析不同种类的腔肠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如水母的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等。
第五章:腔肠动物的保护和利用教学目标:1. 了解腔肠动物的保护现状和利用价值。
2.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内容:1. 介绍腔肠动物的保护现状和利用价值。
2. 探讨腔肠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人类活动对其的影响。
教学活动:1. 讲解腔肠动物的保护现状和利用价值。
2.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腔肠动物的影响,并提出保护措施。
七年级生物上册《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案、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分类及代表物种;两者的生殖、发育特点;生态地位和作用。
2.难点:理解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内部构造、生理功能及生活习性;掌握比较法在生物分类中的应用。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珊瑚是由腔肠动物中的一类生物——珊瑚虫形成的。今天我们将要学习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这两类动物的特征、分类及生态地位。”
3.通过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腔肠动物:
a.教师讲解腔肠动物的定义、主要特征,如身体结构、消化学方法:
(1)采用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认识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特征。
(2)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分析、归纳两者的异同,提高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
(3)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设计实验观察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生物学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b.介绍腔肠动物的分类,如水螅、珊瑚虫等,并展示相关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
c.分析腔肠动物的生态地位和作用,如珊瑚礁生态系统的构建。
2.扁形动物:
a.教师讲解扁形动物的定义、主要特征,如身体扁平、左右对称、无体腔等。
b.介绍扁形动物的分类,如涡虫、吸虫等,并展示相关图片,加深学生的认识。
c.分析扁形动物的生态地位和作用,如寄生生物对宿主的影响。
2.撰写一篇关于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异同点的短文,要求不少于300字。通过比较法,分析两者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并举例说明。
腔肠动物初中生物教案[定稿]
腔肠动物初中生物教案[定稿]第一篇:腔肠动物初中生物教案[定稿]教学目的:1.知识方面(1)知道腔肠动物是一类结构简单的低等多细胞动物。
(2)知道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3)识记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2.能力方面通过对活体水螅和水螅切片的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通过对水螅的观察,培养学生爱科学、勇于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1.水螅的形态结构和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本课的重点。
因为水螅具备了腔肠动物所有的共同特点。
2.准备活体水螅是上好本课的关键和难点。
因为进行本课教学时,正值三月上旬,我国许多地方从自然环境中采不到水螅,为此需要提早作好准备。
教具准备活体水螅、水螅纵切切片、显微镜、放大镜、教学软件。
课时安排:本章参考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1.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出课题→观察实物识别结构作好记录→汇报交流观察结果归纳整理知识要点→观看录像认识了解其他腔肠动物;知道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归纳特征2.教学过程说明:①本课从引导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入手,如:“原生动物是单细胞动物,还是多细胞动物?”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指出:“在动物界中,只有原生动物是单细胞的,其他动物都是多细胞的。
腔肠动物就是一类低等的多细胞动物。
腔肠动物是怎样构成的?具有什么特点?常见的种类有哪些?与人类有什么关系?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这些问题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由此入手既设置了悬念,又激发了学生渴望学习新知识的欲望,还导出了本课的课题,为上好本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②关于活体水螅和水螅体壁切片的观察,是本节课学生活动的重头戏,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所在。
有条件的学校最好让学生亲自做一做,没有条件的学校可观察课本上的插图。
处理好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教师的精心组织,正确指导,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备课时,每组要配备观察用具和实物标本各一套,让每位学生都有充分的观察时间,活体水螅应放在小烧杯中,水量应以水螅能充分舒展活动为宜。
初中生物肠腔动物教案
初中生物肠腔动物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肠腔动物的特征和分类;2. 了解肠腔动物的生活习性;3. 了解肠腔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1. 肠腔动物的特征和分类;2. 肠腔动物的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1. 肠腔动物的分类和特征的理解;2. 肠腔动物的生活习性的解释。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幻灯片等教学辅助材料;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肠腔动物,并引导学生思考:你知道什么是肠腔动物吗?它们有哪些特点?二、讲解(15分钟)1. 肠腔动物的特征和分类:- 肠腔动物是一类无脊椎动物,身体呈长条状,内部有一个消化道,称为肠腔。
- 肠腔动物主要分为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形动物三大类,如平面虫、蛔虫、蚯蚓等。
2. 肠腔动物的生活习性:- 肠腔动物多生活在土壤中或水中,以有机物为食,通过消化道进行取食和消化;- 肠腔动物的运动能力较弱,多以爬行、蠕动等方式移动。
三、讨论(10分钟)学生围绕肠腔动物的生活习性展开讨论:肠腔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什么?它们对环境有何影响?四、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肠腔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五、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简单介绍一种肠腔动物的特征、分类和生活习性。
六、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再次强调肠腔动物的重要性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肠腔动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用简单的语言介绍肠腔动物的特征和分类。
同时,学生在讨论肠腔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时,也展现出了积极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在后续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肠腔动物的研究进展和意义。
腔肠动物-生物教案
腔肠动物-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腔肠动物的主要代表物种。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腔肠动物的图片和模型,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报告,提高合作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学生培养对自然生态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腔肠动物的主要代表物种。
2. 教学难点:腔肠动物的内部结构和生理功能。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腔肠动物的图片和模型,理解其特征和功能。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腔肠动物的图片和模型。
教学PPT或投影片。
小组讨论和报告的材料。
2. 环境准备:教室环境布置,以便学生舒适地进行观察和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腔肠动物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腔肠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教学内容展示:使用PPT或投影片,展示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和代表物种。
讲解腔肠动物的内部结构和生理功能。
3. 观察与分析:学生观察腔肠动物的模型,并进行小组讨论。
学生报告他们的观察和分析结果。
4.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腔肠动物的特征和功能。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进行报告。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报告中的参与情况。
评估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2. 学生理解程度:通过提问和回答,评估学生对腔肠动物特征和功能的理解程度。
通过作业和测验,评估学生对腔肠动物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延伸1. 课外阅读:推荐学生阅读有关腔肠动物的课外阅读材料,以加深对腔肠动物的了解。
学生可以写一篇关于腔肠动物的阅读心得体会。
2. 实践活动:学生可以进行一次关于保护腔肠动物及其生态环境的实践活动,如参加海滩清洁活动或制作保护海洋生物的宣传海报。
七、作业布置1. 课堂小测:设计一份关于腔肠动物的课堂小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以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腔肠动物初中生物教案
腔肠动物初中生物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腔肠动物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腔肠动物的分类和生活习性;
3. 能够说明腔肠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
1. 腔肠动物的概念和特点;
2. 腔肠动物的分类和生活习性。
三、教学难点
1. 腔肠动物的分类;
2. 腔肠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
1. 讲解结合示例和图片展示;
2. 分组讨论。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介绍腔肠动物的外部形态特点,引出腔肠动物的概念。
2. 学习:
讲解腔肠动物的分类和生活习性,包括原口动物和多孔动物两类,原口动物包括海绵、刺胞动物、扁形动物等,多孔动物包括海绵等,说明它们的营养方式和生活环境。
3. 拓展:
通过讨论腔肠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引导学生认识腔肠动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如海绵在过滤污染水体、扩大食物链等方面的作用。
4. 总结:
总结腔肠动物的特点和生态作用,强调腔肠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六、作业
1. 要求学生整理腔肠动物的分类和生态作用,并写一份简短的报告;
2. 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动植物,找出其中的腔肠动物并进行简单的分类。
七、板书设计
腔肠动物的分类:
1. 原口动物:海绵、刺胞动物、扁形动物;
2. 多孔动物:海绵等。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腔肠动物的分类和生态作用,增加了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培养了学生对生态系统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值得继续探讨和完善。
《腔肠动物》教案
《腔肠动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腔肠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 培养学生对腔肠动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3. 提高学生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腔肠动物的定义和特征。
2. 腔肠动物的分类和代表物种。
3. 腔肠动物的生活环境和适应策略。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2. 腔肠动物的分类和代表物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实物、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展示腔肠动物的特征和形态。
2. 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腔肠动物的奥秘。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腔肠动物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腔肠动物的定义、特征、分类和生活环境,讲解相关知识点。
3. 互动:提问学生关于腔肠动物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4. 实例分析:介绍腔肠动物的代表物种,分析其适应策略。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腔肠动物的形态和特征,分享学习心得。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8. 板书设计:腔肠动物一、定义:1. 特征:a. 结构简单b. 生活在水中c. 身体辐射对称d. 体表有刺细胞e. 有消化腔f. 有口无肛门二、分类:1. 淡水腔肠动物2. 海洋腔肠动物三、生活环境与适应策略:1. 生活环境:a. 淡水b. 海洋2. 适应策略:a. 刺细胞防御敌害b. 辐射对称便于捕食c. 有消化腔提高消化效率d. 有口无肛门简化排泄过程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腔肠动物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能力和分享精神。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水族馆、海洋生物博物馆等,加深对腔肠动物的理解。
2.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研究人员进行讲座,增加学生的知识面。
八年级上学期生物人教版教案《腔肠动物》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通过对腔肠的认识,加深学生对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善于观察的品质。
2、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识记腔肠动物的主要类群和基本特征(2)、知道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视频中活体水螅和水螅结构示意图的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自主完成知识目标的学习和对生物学观点的深入理解。
(2)、通过手抄报、小组竞赛等形式激发学习热情,学会合作探究(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爱护生物、合理利用品质(2)、进一步加深对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的理解3、教学重难点(1)、重点:识记腔肠动物的主要类群和基本特征(2)、难点:进一步加深对适应的观点的理解。
4、前概念.(1)、生物的基本特征(2)、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以下简称适应的观点) (3)、细胞(4)、植物和人的相关生物学知识二、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本节是生物学课标一级主题《生物多样性》中的二级主题,本节的学习是打下良好学习习惯的开端,为日后学习其他动物和生物有关进化的内容奠定基础,为深入理解生物学观点添砖加瓦。
2、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对生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初步形成了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我们可以生物学观点为线索帮助学生记忆知识并加深对生物学观点的理解,形成好的学习方法或模式。
同时,初中生还是对形象的处理比较容易,适时适量的在课堂上展示视频或图片有注意帮助他们学习日常生活中不容易接触的事物。
还有就是学生好动,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其中是调动他们积极性的最佳选择。
三、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查看《腔肠动物》预习任务和《腔肠动物》预习活动,初步了解学生本课课前预习任务的完成情况、预习检测作答情况及学生学习问题反馈情况。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腔肠动物》教学反思
《腔肠动物》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一节的内容《腔肠动物》,通过本节课让学生了解到了腔肠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通过对腔肠动物的了解,让学生形成基本的生物价值观,并认同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
在本节的教学中,从创设问题情景入手,使学生通过观看各种腔肠动物的图片,让学生对众多的腔肠动物有一个直观感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腔肠动物》,并激发学生的兴趣,勾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为进行腔肠动物的特征学习做好铺垫。
在学习时教师首先出示珊瑚虫、海葵的图片,并在图片上做出各种方向的对称轴,此这种辐射对称的身体结构,适于在什么环境中生活呢?以水螅为例,从而预设第二个问题水螅的生活环境以及与与这种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是怎样的?通过学生对水螅的一段生活视频的观察,既完成了该任务,学生自然而然地会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
通过此次活动,从学生惊喜的脸上,就知道直观性的感受对于学习是多么重要。
学生在本节课的参与程度很高,学生用心思考、积极回答问题。
在用多媒体播放水螅的捕食过程时,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尝试找出海葵的触手上的刺细胞时,学生踊跃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在小组合作中,他们分工有序,对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会有多大的益处。
在让学生观察海葵时,不足
的是无法让学生观察到海葵的内部结构,如海葵的外胚层和内胚层。
腔肠动物教案
腔肠动物教案腔肠动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腔肠动物的特征和分类。
2. 了解腔肠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的特点。
3. 能够描述腔肠动物的结构和功能。
4. 了解腔肠动物对人类的意义和价值。
二、教学内容:1. 腔肠动物的特征和分类。
2. 腔肠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的特点。
3. 腔肠动物的结构和功能。
4. 腔肠动物对人类的意义和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1. 腔肠动物的分类和特征。
2. 腔肠动物的结构和功能。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观察一些有特殊形状和行为的腔肠动物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腔肠动物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2. 知识讲解:(1)腔肠动物的特征和分类:- 腔肠动物是一类进化比较高级的动物,它们具有很多独特的特征。
例如,它们具有体腔(即囊),内部消化道由口和肛门构成,身体侧面有许多环形肌肉,可以收缩和伸展,有助于它们的运动。
- 腔肠动物包括多种多样的生物,如蛔虫、线虫、舌鳞虫等,它们的体形、生活习性和食性也各不相同。
(2)腔肠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的特点:- 腔肠动物在适应环境方面具有很高的灵活性。
它们可以生活在水中、陆地上和潮湿的土壤中。
- 腔肠动物多数是食物链中的一环,它们可以以其他小动物、腐败的有机物或真菌为食。
(3)腔肠动物的结构和功能:- 腔肠动物的身体由头、颈部、躯干和尾部构成,其中头部有感觉器官和口,躯干部分是主要的消化区域,尾部用于排泄和生殖。
- 腔肠动物具有完整的消化道系统,它们通过口和肛门进行摄食和排泄,同时还具有分泌消化液的功能。
- 腔肠动物的神经系统比较简单,具有类似中枢神经系统的器官,可以感知和响应外界刺激。
3. 学生讨论和研究:分小组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腔肠动物的资料,包括其分类、特征、结构和功能等方面,再进行小组讨论和研究,归纳总结共同的发现和认识,并进行展示。
4. 拓展活动:带领学生观察和探究周围的腔肠动物,如地上爬行的蛇类、蛆虫以及藏匿在叶子和土壤中的线虫等。
腔肠动物生物教案
腔肠动物生物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腔肠动物的基本概念。
2. 掌握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内容:1. 介绍腔肠动物的定义和分类。
2. 讲解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包括结构和生活习性。
教学活动:1. 引入腔肠动物的主题,让学生对腔肠动物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观察和描述腔肠动物的特征。
教学评估:1. 检查学生对腔肠动物定义和分类的理解。
2. 评估学生对腔肠动物特征的掌握情况。
第二章:腔肠动物的形态结构教学目标:1. 了解腔肠动物的形态结构特点。
2. 掌握腔肠动物的主要器官和系统。
教学内容:1. 讲解腔肠动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包括身体形态和内部结构。
2. 介绍腔肠动物的主要器官和系统,如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等。
教学活动:1. 通过图片和模型展示,让学生观察和描述腔肠动物的形态结构特点。
2. 引导学生了解腔肠动物的主要器官和系统,并讨论其功能。
教学评估:1. 检查学生对腔肠动物形态结构特点的理解。
2. 评估学生对腔肠动物主要器官和系统的掌握情况。
第三章:腔肠动物的生活习性教学目标:1. 了解腔肠动物的生活习性。
2. 掌握腔肠动物的生态适应特点。
教学内容:1. 讲解腔肠动物的生活习性,包括栖息地和生活方式。
2. 介绍腔肠动物的生态适应特点,如色彩、伪装等。
教学活动:1. 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观察和描述腔肠动物的生活习性。
2. 引导学生讨论腔肠动物的生态适应特点,并分析其生存优势。
教学评估:1. 检查学生对腔肠动物生活习性的理解。
2. 评估学生对腔肠动物生态适应特点的掌握情况。
第四章:腔肠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目标:1. 了解腔肠动物的生殖方式。
2. 掌握腔肠动物的发育过程。
教学内容:1. 讲解腔肠动物的生殖方式,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2. 介绍腔肠动物的发育过程,包括胚胎发育和成长过程。
教学活动:1.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腔肠动物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
2. 引导学生讨论腔肠动物生殖和发育的特点及其适应环境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腔肠动物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描述海葵、水螅的形态结构特点。
2.概述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腔肠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1.观察实物海葵的形态结构。
2.用显微镜观察水螅纵切片。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形成动物的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2.关注腔肠动物的生活现状,养成爱护动物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五、教学难点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六、课时:1课时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新课导入 1.播放自拍的海洋极地世界中的珊瑚虫、海葵、海蜇、水母等腔肠动物的有关视频。
让学生关注腔肠动物,引出课题《腔肠动物》。
板书:腔肠动物2.呈现学习目标。
1.认识几种腔肠动物。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引起学生兴趣,为学习腔肠动物的知识作一个引领和铺垫。
(二)观察海葵的形态结构。
1.组织指导学生观察实物海葵。
2.引导学生描述海葵的形态。
3. 引导学生画对称轴,并用自制模型演示,总结腔肠动物的身体呈怎样的对称。
讨论交流得出海葵的主要特点。
学生主动思考回答。
学生画对称轴。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通过画图和模型体会腔肠动物辐射对称的特点。
4、指导学生纵剖冷冻海葵。
5.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老师解答。
学生观看老师自制模型,进行想象。
学生纵剖海葵。
学生提问题。
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三)观察水螅1.播放水螅的一段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水螅的生活环境和外部形态。
2.组织学生分组实验,在显微镜下观察水螅纵切片。
3.思考水螅的体壁是由几层细胞构成的?4.展示水螅的纵切1.学生观看视频,思考。
积极回答问题。
学生带着疑问观看视频。
2.观察水螅的纵切片。
3.小组讨论,让所有学生对水螅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讨论得出结论。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片图,让学生说出水螅的各部分结构。
5.播放水螅的捕食过程。
6.展示水螅消化过程的动画。
7.根据对水螅的观察,请学生解答前面学生的疑问。
交流水螅的形态结构。
学生观看,思考,总结。
学生了解捕食的过程和刺细胞的作用。
学生了解有口无腔门的特点和消化腔的作用。
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回答。
望。
通过视频捕捉无法用实验得出的知识。
体现了生物学中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四)总结归纳1.欣赏几种腔肠动物的图片。
2.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腔肠动物的主要1.总结归纳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2.思考、讨论、交流从具体对两种腔肠动物――水螅和海葵特征的分析,到感性地认识腔特征。
肠动物特征,再到抽象生成腔肠动物的共同特征。
(五)关注腔肠动物与人类关系1.提问:你认为腔肠动物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吗?在自然界中有什么作用吗?1.分组讨论,交流。
1.联系生活实际、与已有的知识联系,加深理解。
(六)课堂小结海底寻宝,总结本节所学内容。
各抒己见,总结归纳所学。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梳理所学知识,帮助构建知识框架。
(七)情感升华通过新闻让学生了解腔肠动物的现状,再扩大到整个生物圈。
学生从自身出发,谈谈如何对待腔肠动物和生物圈中的生物。
情感教育。
培养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八)课堂巩固八、板书:第一节腔肠动物海葵的形态结构水螅的显微结构触手、口、体壁口、触手、消化腔、刺细胞、体壁(外胚层、内胚层)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有刺细胞(触手处特别多),有口无肛门;体壁由两层细胞构成;体内有消化腔。
【学情分析】关于学情的研究知识基础:从知识方面看,学生在初一时,就已经通过对草履虫等单细胞动物的学习,能说明单细胞动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在此基础上,引伸到多细胞生物,学生可以描述出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理解了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随后在初二,通过对人体各个系统的学习,逐步形成了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在以上基础上,学生顺理成章地步入了初三《生物圈中的各种动物》第一章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学习。
本节课分为两课时,《腔肠动物》为第一课时。
通过组织学生观察实物海葵,并解剖经冰冻处理的海葵,学生已经具备了从动物的外形到内部的结构这样循序渐进的观察能力。
经过两年生物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正确并熟练使用显微镜的能力,所以在安排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水螅的纵切片,并不会花费太多的时间,还能通过观察更清楚地描述水螅的结构特征。
学生通过对海葵和水螅的结构特征的比较,分析,交流,很容易就可以总结出腔肠动物的共同特征。
在本节课中,一直贯穿着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并有意识地拿腔肠动物和单细胞相比较,让学生知道了腔肠动物比单细胞动物高等、复杂,这又为学习下节课《扁形动物》做好了铺垫,(学生可能就会猜测扁形动物比腔肠动物又会怎样呢)通过本章的学习,又为初三下册《生物的进化》一章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生活经验:对于生活在海城附近的乡村的学生来说,学生对腔肠动物海葵、海蜇、水母等只能做到耳熟,但做不到能详。
学生可能有机会到海边,或到海洋极地世界观赏到这些动物,在学生的饭桌上也有时能见到海蜇等,但他们很少有人对这些腔肠动物内外结构以及功能进行细致地研究,(没有目的性和科学性)。
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创造条件让学生观察时,学生的积极性会多么高涨啊!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有效的组织观察、实验,发挥学生自身储备资源的优势,在丰富的感性认识基础上完成学习。
提高了学生科学的观察能力,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比较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等。
学习难度分析:本节课的学习重点,难点都是是腔肠动物的共同特征。
腔肠动物共同特征中的体壁由内胚层和外胚层两层细胞构成,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因为现有的观察条件有限,学生不能很清楚地观察到内外两层细胞,所以,教师这能借助与图片和动画。
本节教学重在感性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
在通过调查腔肠动物和我们人类的关系,引发学生思考究竟如何爱护生物、保护环境,实现情感教育。
课前和课外准备:让学生课前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到无污染的池溏或沟渠中取材水螅,以便亲身感受水螅的生活环境,到海边的岩石上取材海葵,利用网络搜集资料,关注这些动物的生活状况、生存环境的变化对动物的影响等。
为课上学习腔肠动物的共同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做好基础。
【效果分析】学生当堂学习效果评测结果及分析一.知识评价学生在观察腔肠动物外形时,能在教师为学生准备的腔肠动物的图片上画出多条对称轴,为学生理解腔肠动物的身体呈辐射对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学生观察海葵并解剖海葵后,学生能够说出海葵的身体结构:触手、口、无肛门,身体内部的消化腔。
但学生对触手上的刺细胞,以及身体由内胚层和外胚层两层细胞构成,通过现有的实验,学生理解地有困难。
通过观察水螅的纵切片以及观看教师播放的水螅捕食和消化的视频,大部分学生说出水螅的结构:口、触手、主要集中在触手的刺细胞,身体由内胚层和外胚层外两层细胞构成,消化腔等。
学生也能够举例说明各结构的功能。
但一部分学生对腔肠动物的身体由内胚层和外胚层两层细胞构成,这个知识点的接受还比较勉强。
学生在总结腔肠动物的共同特征时,学生个人的答案并不完整,需要借助学生的通力合作。
在通过生活经验谈谈腔肠动物和人类的关系时,很多同学争先恐后地回答,学生认可的方面较多的是食用和观赏,举例药用和美容的较少。
二.学生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整堂课堂中能够做到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自信表达、善于小组合作,在整堂课思维对话中充分体现出条理性和创造性,涌现出很多精彩的发言。
在解剖海葵这一环节,比预期效果更好,学生的回答准确到位。
在探讨我们应如何保护腔肠动物时,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都达到本课堂最高。
学生经讨论后,能清晰条理地说出保护动物就要保护它们的栖息环境并提出有效可行的保护措施,并能从自身做起,在本课最后老师和学生一起发起保护动物,保护生活环境的倡议,为本节课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三.调查活动评价课前进行的调查活动,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周日时间,可到池塘边去采水螅,到海边去寻找海葵,海蜇,有条件的可到《海洋极地世界》去观赏更多的腔肠动物。
个别的学生去过《海洋极地世界》,总的来说,学生的参与度不高,这与学生处于偏远的乡村中学有关。
学生虽到池塘便利,但可能由于环境的污染,学生并没有找到预期的水螅,这非常遗憾。
虽有遗憾,但对学生形成爱护环境的意识却起到了警钟的作用。
【教材分析】关于教材内容的研究教材分析《腔肠动物》是初三上册课本《生物圈中的各种动物》中的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第一课时《腔肠动物》。
这是鲁教版对教材的又一次修订。
在这次修订之前的旧教材中,《各种环境中的动物》的教材安排顺序依次是《水中生活的动物》。
本节课中首先介绍了脊椎动物:鱼类,紧接着又介绍了其它的水生动物(无脊椎动物):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还有少数的生活在水中的脊椎动物:哺乳动物。
第二节是《陆地生活的动物》,重点介绍了无脊椎动物中的环节动物蚯蚓,和哺乳动物家兔。
第三节是《空中飞行的动物》,重点介绍了脊椎动物鸟类和无脊椎动物中的节肢动物昆虫。
旧教材重在从生活环境来划分动物。
修订后的新教材第一节是《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第二节是《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第三节是《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四节步入了脊椎动物《鱼类》的学习,第四、五、六节依次是《两栖类和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这一章很好地贯穿了生物进化的顺序: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
这一章也很好地贯穿了生物体的结构总是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
所以,在初一初二学习了单细胞动物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的基础上,步入如比单细胞动物更进化一步的腔肠动物的学习,就觉得顺理成章了。
这一章比较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初三上册《教学参考书》中对本节课第一课时的要求是“概述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关于腔肠动物,对于生活在海城附近的乡村的学生来说,学生对腔肠动物海葵、海蜇、水母等只能做到耳熟,但做不到能详。
学生可能有机会到海边,或到海洋极地世界观赏到这些动物,在学生的饭桌上也有时能见到海蜇等,但他们很少有人对这些腔肠动物内外结构以及功能进行细致地研究,(没有目的性和科学性)。
所以,教材先出示几种常见的腔肠动物的图片,让学生对其有初步的认识。
然后再以水螅为例,通过“观察和思考”活动,即观察水螅的纵切片和海葵的实物等材料及水螅的取食过程。
了解水螅和海葵的结构特点。
在学生对腔肠动物有初步直观认识的基础上,总结出它们的主要特征。
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有效的组织观察、实验,发挥学生自身储备资源的优势,在丰富的感性认识基础上完成学习。
提高了学生科学的观察能力,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比较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等。
本节课的重点是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渗透生物进化的观点,并将有关的学习方法和观点延续到对后面各类动物基本特征的学习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