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作品赏析

合集下载

外国文学《呼啸山庄》结尾赏析

外国文学《呼啸山庄》结尾赏析

爱与恨的纠缠——《呼啸山庄》结尾赏析这是一个关于爱与恨的故事,这是一次魔鬼的复仇,同时这也是一场跨越生死的激情和那一段无法获得宽恕的人生。

这就是我一直无法忘记的阅读《呼啸山庄》后的激动心情。

作为一部英国古典文学名著,我理所当然的认为它和其它十九世纪初女作家的作品一样,充满温文尔雅的贵族气派,弥漫着浪漫温馨的庄园气息,带着典雅和小资的品位,展示着俊男靓女的谈清说爱。

这是一种高尚的生活情趣,传递着绅士和淑女理应遵循的爱情原则。

像简·奥斯丁,夏洛蒂·勃郎特的作品,都是美好而幽雅,但或多或少,读太久会觉得有那么一点乏味。

可是,《呼啸山庄》却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或者说,它不仅超出了那个时代人们的观念和欣赏水平,即使在今天,评论家也将它作为蕴藏着无数谜团,出自天才之手的世纪经典。

在这部作品你看到的是狂风肆虐下的荒凉原野,看到的是因压迫和虐待导致的刻骨仇恨,看到的是跨越生死、超越天地的激情,看到的是人性的撕裂、堕落和冰冻……就像是电影《呼啸山庄》中的一个镜头:背景是窗外极空旷又狰狞的凸凹不平的荒野,风呼啸着高高掀起窗帘,一个长相奇特的男子半跪在地上,和看上去极虚弱的一个女的相拥而泣,悲恸之状感天动地,说的一些话也是可以使人肝肠寸断,悲至极点,气氛很是压抑;音乐又深重,如浊水,回旋着淤结住,流不开化不了的让人喘不过气来。

整个画面有点怪异的感觉,甚至让人有颤栗的恐怖感,仿佛有无形之手诡异的伸出来扼住了咽喉,使人窒息。

这就是《呼啸山庄》,爱和恨极端对立,又统一和谐;同时也是一把利剑,直接刺穿人性的本质。

而小说中最奇特、最神秘、最激动人心的内核无疑是爱与恨的纠缠反复:克厉夫和凯瑟琳的爱,爱到彼此的灵魂合二为一,感受彼此的痛苦和欢欣,承担彼此的灵魂和生命;克厉夫和凯瑟琳的恨,恨到宁愿死后也不得安宁,在彼此纠缠、彼此折磨中期待团聚。

这种爱与恨的高潮在故事的结局得到了最高的升华,克厉夫最终在一个大雨滂沱、狂风肆虐的晚上死了,死在当年他和凯瑟琳一同被关禁闭的小屋中,“脸上带着幸福的微笑,眼中保留着欣喜、兴奋的光彩……”。

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赏析

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赏析

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赏析外国文学作品是人类文明的珍贵遗产,其中涵盖了许多经典之作。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人性探索,引领读者进入一个与现实世界截然不同的境界。

本文将就几部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进行赏析,通过解读小说中的细节和情节,帮助读者深入了解作品的内涵,从而更好地欣赏这些杰出的文学作品。

《人类群星闪耀时》《人类群星闪耀时》是法国作家塞弗林的作品,这部小说通过对法国高等教育体制下的种种不公以及社会底层的贫困生活的生动描绘,深刻地反映了人性的丑陋和社会的黑暗。

小说中的主要人物阿兰,是一个渴望知识和自由的年轻人,他通过不屈不挠的努力考上大学,但面对封闭的体制和权力的阻碍,他感到无力和困惑。

他的努力和追求代表了社会底层的人们渴求改变现状的心声。

通过对阿兰的塑造,塞弗林用细腻的笔触刻画出了人性中的复杂和纠结,引发读者对社会问题的深思。

《百年孤独》《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杰作。

这部小说以布恩迪亚家族为主线,讲述了一百年来这个家族的兴衰和命运。

马尔克斯通过奇幻、写实、荒诞的手法,展现了布恩迪亚家族世代循环的悲剧。

小说中丰富的人物和众多的情节交织在一起,呈现出一幅庞大而壮丽的画卷,同时也揭示了人类命运中的孤独和无奈。

马尔克斯以精湛的笔触塑造了许多色彩鲜明的人物形象,使读者更容易投身到故事中,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麦田里的守望者》《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的代表作。

这本小说通过主人公霍尔顿·考尔菲德的视角,描述了一个年轻人在大都市中的迷茫和无助。

霍尔顿对社会的虚伪和偏见感到失望,并向往纯真和正直的生活。

他试图保护那些他认为在混乱世界中还保有纯洁的孩子们,以此表达了作者对现实世界腐败现象的忧虑。

塞林格通过鲜明的写实风格和霍尔顿的独特性格,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深思和触动的内心世界。

《傲慢与偏见》《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

外国文学赏析

外国文学赏析

外国文学赏析引言外国文学是指除了中国文学以外的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文学作品。

由于各国文化和语言的不同,每个国家的文学都有其独特之处。

本文将对外国文学进行赏析,介绍几个不同国家的文学名著,并分析其中的艺术特点和主题。

一、法国文学1. 《红与黑》《红与黑》是法国作家斯坦达尔的作品,被称为法国19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小说以19世纪法国社会为背景,通过男主人公朱利安的经历,揭示了社会阶层固化、地位不平等等社会问题。

斯坦达尔以深刻的剖析描写,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残酷性。

2. 《追忆似水年华》《追忆似水年华》是法国作家普鲁斯特的代表作,是一部长篇小说。

小说通过主人公马塞尔的回忆,描绘了他的成长经历和对爱情的追忆。

普鲁斯特以细致入微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探讨了时间、记忆和人生意义等深刻的主题。

二、英国文学1. 《傲慢与偏见》《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作品,是一部受人喜爱的爱情小说。

小说以早19世纪英国乡村社会为背景,讲述了女主人公伊丽莎白与富家子弟达西之间的纠葛和最终的爱情故事。

奥斯汀以幽默风趣的笔触,揭示了社会偏见和爱情追求的复杂性。

2. 《哈利·波特》系列《哈利·波特》系列是英国作家J·K·罗琳的魔幻小说系列,成为全球畅销的文学作品。

故事讲述了孤儿哈利·波特在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冒险经历。

罗琳以奇幻的世界观和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友情、勇气和成长的主题。

三、俄罗斯文学1. 《战争与和平》《战争与和平》是俄罗斯作家托尔斯泰的巨著,被认为是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作。

小说以拿破仑战争为背景,详细描绘了一系列人物的命运和人性的善恶。

托尔斯泰以纷繁复杂的情节和深刻的人物塑造,探讨了战争对人类命运的影响和和平的重要性。

2. 《罪与罚》《罪与罚》是俄罗斯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

小说讲述了主人公罗迪翁·罗斯科尔尼科夫的犯罪与良知之间的斗争。

陀思妥耶夫斯基以深刻的心理描写和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展示了罪恶与赎罪的主题。

外国文学欣赏马克吐温作品赏析技术介绍

外国文学欣赏马克吐温作品赏析技术介绍

05 结语
马克吐温作品的价值与意义
1 2
批判现实主义
马克吐温的作品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弊端, 通过幽默和讽刺的手法,让读者反思现实生活中 的种种问题。
人文关怀
马克吐温的作品关注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揭示 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展现了人文关怀的精神。
3
语言艺术
马克吐温的语言幽默风趣、生动有力,他的作品 不仅具有文学价值,同时也为语言艺术的发展做 出了贡献。
THANKS
讽刺官僚主义
马克吐温的作品中对官僚主义的讽刺尤为尖锐,他通过夸张和幽默的手法揭示了官僚主义的荒谬 和腐败。
批判种族歧视
马克吐温的作品中也涉及到了种族歧视的问题,他通过人物塑造和情节安排对种族歧视进行了批 判。
人物塑造与叙事技巧
生动的人物形象
马克吐温的作品中人物形象鲜明,他通过对人物的细致刻 画和塑造使得读者能够深入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 点。
揭示社会不公
马克吐温的作品中经常出现对社会不公的揭示和批判,他通过幽默和讽刺的手 法,揭示了社会中存在的贫富差距、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等问题。
批判社会不公
马克吐温的作品中经常出现对社会不公的批判,他通过讽刺和幽默的手法,批 判了社会中存在的虚伪、腐败、不公等问题,呼吁人们追求公正和平等。
对人性的深入剖析
语言风格创新
塑造了经典角色
马克吐温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 和幽默感,打破了当时文学创作的传 统,为美国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马克吐温的作品中塑造了许多经典角 色,如汤姆索亚、哈克贝利芬等,这 些角色已经成为美国文学的代表形象。
社会批判意识
他的作品揭示了美国社会的不公和虚 伪,对当时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刻的 批判,推动了美国文学的社会意识发 展。

第6章 19世纪法国文学 《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赏析》

第6章 19世纪法国文学 《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赏析》

雨果的生平与创作 —— 雨果和《悲惨世界》
雨果(1802—1885)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人物,西方文学史上人道主义作家的著名代表,在诗歌、 戏剧、小说理论等方面硕果累累,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的一生几乎经历了 19 世纪法国的所有重大历史事 件。
雨果 1802 年 2 月 26 日生于贝尚松,他的父亲是拿破仑部下的将军,拥护共和。雨果曾跟随父亲游历意大利、西班牙并在 此接受小学教育。母亲信奉旧教,拥护波旁王朝。波旁王朝复辟后,雨果的父亲又宣誓效忠新统治者,雨果重返巴黎。雨果 青少年时期思想保守,成年后转向共和立场。1851 年因反对拿破仑三世的独裁,被迫流亡,在国外侨居 19 年。1870 年, 拿破仑三世倒台后,雨果结束了流浪生活,凯旋回国,受到巴黎人民的热烈欢迎。普法战争爆发后,雨果参加国民自卫军, 反对普鲁士入侵并捐赠大炮。此外,雨果还支持巴黎公社革命,保护被迫害的公社成员,开放作家的住宅作为避难所。 1885 年 5 月 22 日,雨果在巴黎病逝,享年 83 岁,法兰西举国致哀,200 万人为其送行,后被安葬在先贤祠。莫洛亚说: 一个国家把给帝王的荣誉给一位诗人,这在人类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1830 年 2 月 25 日,雨果的剧作《欧那尼》首次上演,标志着浪漫主义最终战胜了古典主义,文学史上称之 为“《欧那尼》之战” 。《欧那尼》写的是 16 世纪西班牙的强盗欧那尼反抗国王的故事,表现了强烈的反 封建倾向。
雨果早期的小说受到当时通俗小说的影响,创作并不成熟,缺乏后期浪漫主义小说的磅礴气势和激昂情怀, 更侧重于情节的离奇性。《巴黎圣母院》(1831)是第一部兼具思想力量和艺术力量的长篇小说。故事情节 紧张激烈,人物形象鲜明夸张,巧妙地体现了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
正如他在美学论著《雨果论文学》中所写:“取一个在形体上丑怪得最 可厌、最可怕、最彻底的人物,把他安置在最突出的地位上,在社会组 织的最低下最底层最被人轻蔑的一级上”,然后在这个人的内心世界中 植入一种天使般的色彩,通过美与丑的对比,“使这卑下的造物在你眼 前变换了形状;渺小变成了伟大,畸形变成了美好” 。可以说,雨果的 小说创作和他的美学理论取得了相得益彰的效果。

外国文学名著赏析

外国文学名著赏析

外国文学名著赏析外国文学名著是世界文学的瑰宝,充满了智慧和艺术的光芒。

它们通过文字和故事展现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成为人们心灵的引导和启迪。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介绍几部著名的外国文学名著,从中品味其中的魅力与价值。

一、《傲慢与偏见》——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最优秀的爱情小说之一。

小说以19世纪英国上层社会为背景,通过描绘女主角伊丽莎白·班内特和达西先生之间的曲折爱情,展现了社会阶级、婚姻与爱情等主题。

奥斯汀以深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以及人性中的傲慢和偏见。

读者通过阅读这部小说,不仅可以欣赏到美妙的爱情故事,还可以从中领悟到珍视真爱、超越偏见的道理。

二、《堂吉诃德》——米格尔·德·塞万提斯《堂吉诃德》被誉为西班牙文学的杰作,是作家米格尔·德·塞万提斯的代表作之一。

小说以揭露人性的善良和善变为主题,通过讲述堂吉诃德对抗信念和现实的奋斗,展现了人的豪情壮志和追求理想的勇气。

塞万提斯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夸张的情节,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既捧腹大笑,又感慨万分。

这部小说不仅是一部喜剧,更是对人生哲理和人性的深刻思考,给人以启示和反思。

三、《战争与和平》——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被公认为世界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

小说以拿破仑战争为背景,讲述了一幅宏大而复杂的画卷,描绘了不同阶层人物在战争中的命运、爱情的多变、内心的挣扎与和平的渴望。

托尔斯泰以其卓越的叙事技巧和深刻的洞察力,塑造了众多丰满的角色形象,并融入了对历史、战争以及人生意义的思考。

这部小说引人入胜的情节和深刻的思考,使读者沉浸其中,深切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和平的宝贵。

四、《麦田里的守望者》——J·D·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J·D·塞林格的代表作,被誉为20世纪美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外国文学赏析

外国文学赏析

外国文学赏析
外国文学赏析是指对外国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解读和评价
的过程。

在进行外国文学赏析时,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
如作品的文学风格、艺术价值、社会背景等方面进行分析。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外国文学赏析的方法和技巧。

1. 文学风格分析:分析作品的叙事方式、语言风格、表达
手法等,探讨作者的写作风格和创作特点。

2. 主题分析:探究作品所揭示的核心主题和思想,对作品
的深层含义进行解读。

3. 人物塑造分析: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探讨人物的性
格特点、动机和命运,并分析作者通过人物塑造所表达的
意图。

4. 结构分析:分析作品的结构和组织方式,如故事线索、章节设置等,探讨作者如何通过结构来传递信息和构建作品的整体效果。

5. 文化背景分析:分析作品所处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对作品的影响,探讨作品与所处时代的关系。

6. 文学批评分析:运用各种文学批评理论和方法,如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等来分析作品。

7. 比较分析:将不同作品进行比较,探讨它们的差异和联系,从而深入理解作品的独特性。

另外,外国文学赏析还可以结合相关的历史、哲学、心理学等知识来进行分析,以丰富文学赏析的视角和深度。

需要注意的是,赏析应该注重文本本身,准确把握作品的基本内涵和表达,避免过度主观臆断和夸大解读。

百部中外经典文学名著赏析

百部中外经典文学名著赏析

列 的主题,即当时俄国资本主 义迅猛发展带来的、作者所认为 的灾难性的后果:一方面是贵族受资产阶级思想侵蚀,在家庭、
尼 婚姻等道德伦理观念方面发生激烈变化,卷首“奥布隆斯基家
娜 里一切都混乱了”一语有 象征意义;另一方面是农业受资本 主义破坏,国家面临经济发展的道路问题,也就是列文说 的:
界 极为辉煌的两例。更主要的是,他要在小说里写出“本世纪” 的历史之流迂回曲折、起 伏跌宕的巨变,并且在全部历史景象
与过程的中心,安置一个触目惊心的社会现实,即下层 人民悲
惨的命运。在他看来,大革命后的半个世纪的不同阶段,下层 人民的处境同样都悲惨 艰难,并无变化,他以冉阿让、
外国文学---小说类:
外国文学---小说类:
思想开通的安玑·克莱不仅没有原谅她,反而翻脸无情,只身远 涉重洋到巴西去了,尽管他自己也曾和一个不相识的女人放荡
德 地生活过。 被遗弃的苔丝心碎了。她孤独、悔恨、愤慨、绝望,但为
泊 了全家的生活,她只好忍受屈辱和苦难。同时,她还抱着一线 家 希望,盼着丈夫回心转意,回到自己身边。

也始作于狱中。作者最后竟落 得个坟茔不知下落的下场,更 是让人感到了一种凄风苦雨。 塞万提斯在下卷的献辞《致莱
吉 穆斯伯爵》里戏谑说,中国的皇帝希望他把唐吉诃德送到 中

国去。译者以为这表达了作者的一种愿望,企盼他这部作品能 够流传到整个世界。在西方 人的观念里,中国是最遥远的地
德 方,能够传到中国,就意味着已传遍了全世界。可以令作者
世 交融的是,作者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强烈抗议。在这里,雨果 的人道主义思想,不仅是他同情劳动人民的出发点,也是他进
界 行社会批判的一种尺度。
这是高昂的民主主义激情的体现。谁都会注意到小说中对 一八三二年人民革命运动与起 义斗争的出色描写与热情歌颂。 在整个西方文学中,我们还没有见过有什么作品象《悲惨世 界》 这样,对一次革命起义作过如此正面的、完整的,如

第4章 18世纪欧洲文学 《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赏析》

第4章 18世纪欧洲文学 《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赏析》
《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赏析》
第X第章四章XX1X8X世纪欧洲文学
目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卢梭和《新爱洛依丝》 第三节 歌德和《浮士德》
启蒙运动与启蒙文学 —— 概述
18 世纪欧洲各国资产阶级和广大人民要求推翻封建制度,建立新的社会秩序。法国大革命即欧洲资本主义 制度与封建制度之间的大决战。欧洲许多国家掀起了堪称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影响最广的思想 文化运动——启蒙运动。
《格列佛游记》是斯威夫特的代表作,在作家 59 岁时才得以出版,叙述了主人公格列佛漂流到几个虚构 的岛国的神奇经历,通过在小人国、大人国和飞鸟国的经历来影射和抨击英国的现实,表达作者的社会理 想。总之,斯威夫特通过漫画式的描写、幻想和夸张的艺术手法讽刺了英国社会的丑恶现实和种种弊端。
欧洲各国启蒙文学的发展概况 —— 概述
正剧
• 莱辛在《汉堡剧评》中 首先提出的一个概念, 介于悲剧和喜剧之间, 表现市民的日常家庭生 活。
哲理小说
• 寓教诲性和哲理性于小 说的形式之中。狄德罗 的《拉摩的侄儿》被恩 格斯称为“辩证法的杰 作”,代表作还有伏尔 泰的《老实人》。

感伤主义文学
•它的出现是对理性的一个反 拨。感伤主义认为人性的核 心是感情,怜悯、同情心和 情感是社会道德的内核。
亨利·菲尔丁
欧洲各国启蒙文学的发展概况 —— 概述
英国启蒙文学
丹尼尔·笛福(1660—1731)笛福生于一个新教家庭,但他从小就认定“商业是我真正喜爱并准备从事 的行业”。作为商人,笛福经历了商海的荣辱沉浮,尝遍了酸甜苦辣。发过财,也败落过;受过宠,也 下过狱。
《鲁滨逊漂流记》(1719)是笛福在 59 岁出版的第一部小说。小说受到斯梯尔主办的一份期刊《英国 人》刊载的特写“水手亚历山大·塞尔克的轶事”的启发,作者以此为原型创造了鲁滨逊这个形象。水手 亚历山大·塞尔克在荒岛上居住了 4 年,笛福改成了 28 年。鲁滨逊在荒岛依靠火药和文明的工具,用自 己的双手建造了一个文明世界。《鲁滨逊漂流记》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征服世界、占有世 界的雄心,反映了欧洲中心主义,具有一定的殖民主义色彩。

第2章 1-13世纪欧洲文学 《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赏析》

第2章 1-13世纪欧洲文学 《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赏析》

《破晓歌》
骑士文学 —— 概述
公元 12 世纪中叶,出现了骑士传奇,骑士传奇主要流行 于法国北部。它的基本主题除了表现骑士和贵妇人的“典 雅的爱情”,还宣扬了骑士的冒险精神。著名的骑士传奇 如《亚瑟王和他的圆桌骑士》《特里斯丹和瑟》等。
骑士传奇曲折情节和鲜明的人物性格塑造对后世叙事文学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骑士传奇的浪漫因素,影响了 19 世 纪的浪漫主义文学。骑士传奇的情节性为长篇小说的出现 打下了基础。
《列那狐传奇》 流传最广的长篇叙事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但丁的生平与创作 —— 但丁和《神曲》
但丁·阿利盖里(1265—1321)是意大利诗人,人文主义的先驱。1265年 5 月出生于佛罗伦萨的一个小贵族 家庭。
神秘的爱情:但丁在其文本世界中塑造了一位神秘的女性贝阿特丽丝 (Beatrice),贝阿特丽丝最早出现在爱情诗集《新生》中。《新生》是但 丁早期诗歌创作的代表作,共收录 31 首诗歌。美国学者乔治·桑塔亚那把 但丁称为“不可救药的柏拉图主义者”。特丽丝在但丁笔下已经不再是世 俗的爱的对象,而是理想的化身。“她的身影一直与我相伴,那身影的出 现其实只是为了让爱神能够支配我”。
《特里斯丹和瑟》
市民文学 —— 概述
12 世纪出现了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中心的城市,形成了市民 阶级。市民文学又称城市文学,是市民创作的文学,属于 世俗文学,内容描写市民的日常生活,表现市民的机智聪 明,反映萌芽中的新阶级的精神特征,其中法国的城市文 学成就最高。主要文学体裁有韵文故事、讽刺叙事诗、寓 言诗、抒情诗和城市戏剧等。韵文故事如法国的“笑谭”, 内容是日常生活中滑稽与荒诞的事情。长篇故事诗如《玫 瑰传奇》,以隐喻的手法反映市民阶层的爱情观念。此外, 还有以吕特勃夫和维庸为代表的市民抒情诗等。

外国文学-《堂吉诃德》赏析

外国文学-《堂吉诃德》赏析

整体赏析
1、主要人物 堂吉诃德 — 乡绅 (游侠骑士) 桑丘· 潘沙 — 侍从 2、故事内容 上卷叙述了堂吉诃德两次游侠的经历。 第一次:单枪匹马,受伤而归。 第二次:装备齐全,莽撞行侠。 下卷叙述堂吉诃德和桑丘的第三次出游。 第三次:行侠受阻,幡然醒悟。
可笑: A、情节可笑:堂吉诃德耽于幻想、,一切从 主观出发。现实中的一切到了他的脑中都失 去了原来的真实面目,风车成巨人,羊群变 军队,闹了一系列有名的笑话。 B、人物可笑:堂吉诃德虽然惹人发笑,他自 己却非常严肃。他执着于自己的理想,满腔 热忱,尽管在现实里不断的碰壁,但从不知 吸取教训。他的严肃增加了他的可笑,同时 也赢得了更深的同情和尊敬
外国文学作 品鉴赏
—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塞万提斯·萨维德拉,西班
牙小说家,戏剧家,诗人。因撰写讽 刺人类荒唐之举的《堂· 吉诃德》 (1605年和1615年,共两卷)而闻名 于世。他被誉为是西班牙文学世界里 最伟大的作家,被称为“现代小说之 父”,评论家们称他的小说《堂· 吉诃 德》是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小说, 同时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之一。2007 年5月22日,西班牙Antena 3评选 ““历史上最重要的西班牙人”,结 果他名列第2位。
人 物 分 析
可悲: 堂吉诃德行为荒唐、鲁莽,因看骑士小说入 迷,自命为游侠骑士,要遍游世界去锄强扶 弱,维护正义和公道,实行他所崇信的骑士 道。他单枪匹马,出门冒险,但受尽挫折, 一事无成,最后郁郁而死(“……据大夫诊 断,忧郁是他致命的病源” — 《堂吉诃 德· 下》)。 。
可敬: 堂吉诃德奉行崇高的道德原则,锄强扶弱, 伸张正义,表现出一种为实现理想奋不顾身 的斗争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在他,人生只 是手段,不是目的。他所以珍重自己的性 命,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坚信一 个主义,一片热情地为这个主义尽忠” (《堂吉诃德》译者序· 杨绛)。

外国文学名著赏析 PPT

外国文学名著赏析 PPT
由两条线索组成。 主要人物:安娜·卡列尼娜;列文;渥伦 斯基;卡列宁。


小说扉页
《圣经·新约》: 伸冤在我,我必报应。 小说开篇: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 有各的不幸。

二十世纪现代主义文学


是20世纪上半期欧美诸多具有反传统特 征的文学流派的总称。 是20世纪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文艺思潮。 主要流派有: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 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小说等。
想象力极强。
故事性极强。
哲理性极强。
荷马史诗
集希腊神话之大成,对西方文
学产生巨大影响,成为西方文 学的第一座里程碑。
《伊利亚特》《奥德赛》
《伊利亚特》

描写长达10年的特洛伊战争并塑造了 一批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

阿基硫斯的形象
古希腊三大悲剧家

埃斯库罗斯 欧里庇德斯 索福克勒斯
《哈姆莱特》

思想内容 哈姆莱特人物形象 艺术成就


启蒙文学

理性崇拜是启蒙文学的思想基础。
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不朽的典型。 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政论性。 代表人物: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 卢梭,歌德



卢梭

(1712—1778)自幼丧母,做过店员、仆人 和很多卑贱的工作。 提出“返回自然”的口号。 代表作:《论科学与艺术》、《论人类不 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爱弥儿》、《忏 悔录》、《新爱洛伊丝》。


《俄狄浦斯王》

杀父娶母

命运悲剧
艺术成就

刻画了鲜明的人物性格。

结构精妙。
西方文学的源头(二)
基督教文学

小提琴的声音外国文学作品赏析

小提琴的声音外国文学作品赏析

小提琴的声音外国文学作品赏析关于小提琴的声音的外国文学作品赏析1《小提琴的声音》是歌德的一篇短篇小说。

歌德在《少年维特之烦恼》发表后,就一直考虑将他同时代另外两个青年维特和罗米欧联系起来写成一个长篇小说。

据考证,这篇《小提琴的声音》就是歌德本人所作,并以维特与罗米欧对话的形式出现。

歌德为什么要把这篇小说改变成《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的两个主人公谈话的形式?因为歌德深深懂得:“一部作品的写作,如果只从形式上去研究它,而忽视了内容,那么那部作品是不会成功的”。

这个故事讲述了关于一位失意的英国青年罗米欧,被迫离开祖国到德国去学习音乐。

在德国,罗米欧邂逅了一位妙龄女郎克拉丽莎,双方产生了感情。

他回国向姑妈克拉丽莎求婚,谁知姑妈竟然给他介绍了一位“门当户对”的新娘——瑞秋。

而且,瑞秋原是罗米欧在维也纳结识的女友的妹妹。

罗米欧极力想忘掉这段情感,可是越是逃避,却越是难忘……最终,他能走出情感的迷雾吗?我在美丽的夜色中前行,自然界是如此地美好!无论是深沉安静的海洋、狂暴欢腾的海涛、或是火山口喷出的炽热岩浆,都让人陶醉。

太阳落下,天边晚霞如火。

我继续前行,心想,该是时候再见面了吧。

我顺着路标指示牌,来到了我熟悉的大街。

街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

亲爱的朋友,你们肯定会觉得奇怪:明明我看见那个老婆婆一直守在小巷子的尽头,怎么一转眼就没有了呢?我倒不必担心她会跟踪我,我的父亲已经帮我做了掩饰。

不过,若她真的跟上来,也许会问清楚我到底要去哪里。

我是这样想的,便沿着大道前行。

在这个令人陶醉的故事里,爱情使我们生活的目的更加明确。

可是当我们都拥有爱情之后,每一次相逢却又总是很短暂,无法将其变成一场永恒的欢聚。

一旦时间走过,我们便分手了。

这种爱情无疑充满着哀怨和痛苦,正如一位诗人所说的:“一旦爱情失去了耐性,离别也就随之而来。

”。

”而另一方面,婚姻确实充满了欢乐。

但是我们要记住,为了婚姻而死亡的人,比为了爱情而死亡的人多得多。

因为死亡是永恒的欢聚;而爱情,常常会在时光飞逝中灰飞烟灭。

外国文学著名片段赏析

外国文学著名片段赏析

外国文学著名片段赏析
外国文学著名片段赏析外国文学作品中有许多经典的片段,它们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精湛的表达方式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中,我认为最令人难忘的片段是《傲慢与偏见》中的一段对话。

在这段对话中,女主角伊丽莎白·班内特与先生·达西展开了一次激烈的争论。

伊丽莎白对达西的傲慢态度感到愤怒,她直言不讳地批评了他的行为。

达西则以冷峻的语气回应,指责伊丽莎白的家庭背景和社会地位。

这场对话充满了火花,两位主角的争论越来越激烈。

这段对话之所以令人难忘,是因为它揭示了社会阶级和个人傲慢的问题。

伊丽莎白代表了普通人,她勇敢地捍卫了自己的尊严和价值观。

达西则代表了上层社会的精英,他的傲慢和偏见使他失去了对他人的理解和尊重。

这段对话还展示了作者简·奥斯汀的才华。

她通过对话展现了人物的性格和思想,使读者对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她的文字简洁明了,却又富有表达力,使人们能够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到人物之间的冲突和情感。

这段对话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它提醒我们要超越社会的偏见和界限,真正地了解和尊重他人。

同时,它也告诉我们,勇敢地捍卫自己的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

总的来说,这段对话是外国文学中的一颗明珠,它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精湛的表达方式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这段对话,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外国文学的魅力。

外国文学史 作品赏析

外国文学史    作品赏析

• 他经常关心的不是自己的责任,而是自己的境遇, 哈姆莱特既然怀疑一切,对自己也是毫不容情的; 他的才智太发达了,所以他不能满足于在自己身上 所发现的东西,那就是他意识到自己的弱点。但是 任何自觉都是力量,由此产生了他那与堂吉诃德的 热情相对立的冷嘲。哈姆莱特怀着欣赏的心情过分 地责骂自己,经常观察自己,永远注视着自己的内 心深处,他透彻地了解他的一切缺点,蔑视它们, 也蔑视自己,同时,可以说他就是靠这种蔑视哺育 着而生活。 —— 屠格涅夫《堂吉诃德与哈姆雷特》
莎士比亚和四大悲剧
• • • • •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探讨 哈姆雷特的形象 哈姆雷特为何延宕? 哈姆雷特与堂吉诃德
• 酒神的人与哈姆雷特相像,两者都一度洞悉事物的本质,他 们彻悟了,他们厌弃行动;由于他们的行动丝毫改变不了事 物的永恒本质,他们就觉得,指望他们来重整分崩离析的世 界,乃是可笑或可耻的。知识扼杀了行动,行动离不开幻想 的蒙蔽——这才是哈姆雷特的教训,而绝不是梦想家的那种 廉价智慧,后者由于顾虑重重,不妨说由于一种可能性之过 剩,才不能走向行动。不是顾虑重重,不!——是真知灼见, 是对可怕真理的洞察,战胜了每一个驱使行动的动机,无论 在哈姆雷特还是在酒神的人身上均是如此。此时此刻,任何 安慰都无济于事,思慕之情已经越过了来世,越过了神灵, 生存连同它在神灵身上或不死彼岸的辉煌返照都遭到了否定。 一个人意识到他一度瞥见的真理,他就处处只看见存在的荒 谬可怕,终于领悟了奥菲利亚命运的象征意义,懂得了林神 西勒诺斯的智慧,他厌世了。 ——尼采《悲剧的诞生》
• 3、离乡史诗和返乡史诗 • 《伊利亚特》离家。战争,灾难,阳刚之气,语言铿锵有力, 男性主题 • 《奥德赛》返乡。人渴望返回自己的家乡。归依,和平,安 心,温柔,爱,语言柔美抒情,女性主题

外国文学名著《巨人传》作者、内容概要介绍和赏析

外国文学名著《巨人传》作者、内容概要介绍和赏析

外国文学名著《巨人传》作者、内容概要介绍和赏析《巨人传》外国文学作品简析作者:[法]拉伯雷类型:小说背景搜索本书成书于1532年—1564年。

作者弗朗索瓦·拉伯雷(约1494—1553)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早的人文主义作家之一。

他早年受僧侣教育,后到法国各地游学,曾在里昂行医。

1532年他在一本民间故事书的启发下,写出了《巨人传》的第2部,并用假名于当年正式出版。

作品刚一问世就被抢购一空,但是不久即被宗教势力宣判为“淫书”而遭禁。

两年后发表的小说第1部也几乎遭致了同样的命运。

1546年,拉伯雷经过多方努力得到国王特许发表了小说的第3部,并因卷首有给王后的献诗而有恃无恐地署上了真名。

但国王的庇佑也未能使作品逃脱被查禁的命运。

小说第4部初版于1549年,后经补充于1552年再版。

第5部则是在作者去世后的1564年出版的。

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成钰亭翻译的《巨人传》是较好的译本。

内容精要乌托邦国国王格朗古杰是一个爱喝酒的乐天派,他的妻子怀孕11个月后从左耳朵里给他生了一个儿子出来。

这个孩子一出世就高声喊叫:“喝呀!喝呀!”他的名字卡冈都亚(意为大喉咙)便由此而来。

他的形体也极为庞大,光一件长衫就要用掉上万尺布。

但不管怎么说,他还是和其他孩子一样快活地成长着。

卡冈都亚要念书了,父亲请了两位经院大师来教育他。

他刻苦用功,能把书倒背如流,但人却变得越来越傻。

父亲赶紧遣散了大师,决定把卡冈都亚送到巴黎去就学。

在巴黎,卡冈都亚开始用新的方法学习文学和各种实用知识,一天比一天有进步。

日子过得很快,收获葡萄的季节到了。

列尔内国卖烧饼的人和卡冈都亚国家的人发生争执,邻国国王毕可罗寿趁机入侵,大肆劫掠。

形势危急,格朗古杰派人星夜去请卡冈都亚。

卡冈都亚看过父亲的信后,立即离开巴黎,没多久便回到了父亲的城堡。

卡冈都亚统率大军,在曾经英勇抗击敌军的约翰修士的帮助下向敌人发起进攻。

卡冈都亚的坐骑撒了一泡尿就淹死了大批敌人,而敌人的炮弹打在他的太阳穴上只不过就像葡萄粒一样。

第3章 14-17世纪欧洲文学 《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赏析》

第3章 14-17世纪欧洲文学 《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赏析》

洛卜德·维伽(1562—1635),西班牙“戏剧之父”,世界最多产的戏剧家,创作 剧本多达 1800 部。代表作《羊泉村》塑造了劳伦霞和弗朗多索这一对青年恋人形 象,表达了人们热爱生活和自由、敢于追求幸福的美好品质,歌颂了人民的抗暴斗 争,批判了贪官和暴政。《羊泉村》是西方文学史最早描写农民起义的作品。
流浪汉小说具有三个特点: ① 以第一人称叙事视角为主,具有半自传性质;② 人物颠沛流离,或无家可归、或有家不回,大规模地 展现了社会场景;③ 时间的线性结构松散,记流水账的痕迹明显。
当时广为流传的代表作是西班牙无名氏的《小癞子》。
人文主义文学在各国的发展概况 —— 概述
法国人文主义文学
法国的文学从中世纪起一直领先于欧洲文坛,从总体上看,法国的人文主义文学有两种倾向:贵族人文主 义和平民人文主义。法国的人文主义文学受到意大利人文主义文学的影响。16 世纪,法国国王法兰西斯 一世支持人文主义学术的研究,他的姐姐那伐尔亲自创作小说《七日谈》,庇护受到迫害的人文主义者。
“东罗马帝国灭亡后,很多学者来到西欧,携带了大量的古典文化珍品。拜占庭灭亡时抢救出 来的手稿,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典古代雕像,在惊讶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个新世界—— 希 腊古代;在它的光辉的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
人文主义 —— 概述
“人文主义”(humanism)直接承袭古希腊“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价值观,以“重新发现人性”和“人 的潜在能力和创造能力” 为核心,“创建一个新的认识人的思维模式”。 人文主义以人性论和个人主义为基础,主要特征如下:崇尚理性,反对蒙昧;提倡人权,关怀弱势群体; 赞美人性,扬自由恋爱,反对禁欲主义;主张政教分离,反对教会统治,维护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 基督教人文主义和世俗人文主义是人文主义的两种倾向,但对禁欲主义矫枉过正,放纵本能欲望,导致人 文主义艺术越来越世俗化。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文学作品赏析3月7日---《荷马史诗》:西方第一部书面文学作品,第一部涉及军事题材的作品,西方的源泉之一。

****荷马史诗的基本内容*****《荷马史诗》包括《伊利昂记》和《奥得修记》,它们产生于公元前九至八世纪,是欧洲最早的文学作品,相传为盲人诗人荷马所作《荷马史诗》是以规模宏大的特洛亚战争为背景。

战争发生于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11世纪之交。

《荷马史诗》用神话和英雄传说的形式表现出来,据传说,特洛亚战争是由一个“不合的金苹果”引起的。

它的形式是神话与历史的交流《伊利昂记》直接描述了这场战争,以阿喀琉斯的愤怒为开端,集中写战争结束前50天内发生的故事,以郝克托尔的葬礼声结束。

《伊利亚特》的战争概念是世界文学中最早的有关军事题材的巨著。

参战的双方无明显的倾向性。

1、战争是部落的经常事业,其目的是掠夺俘虏为奴、瓜分战利品(土地、金属、女人等),参战的双方都有一种责任感。

女性是战争的导火索---妇女是父权社会,男性的私有财产和性奴隶,私有财产是不可侵犯的---战争的本质2、战争是很光荣的事情,古希腊人尚武---崇尚武力及勇敢,战争是最能获取荣誉的场所,一个人只要勇敢无畏就受到尊敬。

史诗一方面肯定互相掠夺的正当性,一方面表现出对勇武精神的尊崇。

英雄人物分析1、《伊利亚特》----人物分析阿喀琉斯:修美高大、是神与人之子、骁勇善战、能言善辩、慷慨大方、重个人荣誉、重友情,顾大节。

阿喀琉斯的脚踵—人类自身的深刻反省。

人类不管多么完美,总有根本的缺陷,最后都战胜不了命运。

阿喀琉斯的愤怒:作战勇猛、责任意识强,重个人荣誉,儿女柔情。

2、《奥德赛》—情节结构:十年返乡之旅,奥德修在外漂泊,其妻不断受求婚者骚扰,线索一是其子外出寻父,线索二是奥德修海上历险。

《奥德赛》-----人物分析奥德修:机智和刚毅,沉重镇定,忠于自己的部落,私心很重,念念不忘个人财富和私有财产,对求婚者赶尽杀绝。

理想英雄人格—人类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卓越的智慧与理性之光。

智者受难:人类最可贵的是意志与信念。

艺术价值: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性,是英雄史诗。

1结构巧妙,布局完整:以阿喀琉斯的愤怒为情节的枢纽,突出了战场具体场景。

2创造了完美的史诗形式—英雄史诗,以严肃的时间为题材,英雄人物为中心,风格崇高,规模宏大,富于戏剧性。

英雄:强壮体格、勇敢、智慧、武功高强、有个性。

但是英雄人物并非完人。

3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但是以浪漫主义为主。

4美学风格:《伊利亚特》格调雄壮、战场宏伟壮阔、气势磅礴、节奏紧促,具有阳刚之美。

《奥德赛》格调平静,场景瑰丽,变化多端,节奏轻慢。

具有阴柔之美。

5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多种多样(正面侧面,粗线条勾勒,细节描写)6语言上大量运用比喻。

大量富有哲理性的民间谚语。

荷马史诗的社会价值----最具文献价值:广泛的反映了河马时代的社会形态和人类生活的各个侧面。

1、反映了古希腊从氏族社会到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社会生活—政治、经济、习俗、现状等2、真实的记载了古希腊人同异族,同大自然斗争过程中的英雄业绩。

体现:直面困难与挫折,反抗命运。

英雄崇拜—社会心理和社会价值取向。

****3月15日—《神曲》—神的喜剧****1、《神曲》明写灵魂,实喻意大利从分裂走向复兴。

《神曲》的创作:两件事情对但丁影响深远。

1)对一位名叫贝亚德丽丝的女子的爱,这种爱并不是一种世俗的爱,而是一种精神的爱,就像基督徒对圣母的虔诚的爱。

2)从年轻的时候开始,积极参与于佛罗伦萨的政治活动,被放逐以后的生活但丁这样形容:登别人的楼梯多呢艰难,吃别人的面包多么……《神曲》的内容:中世纪中惯用的梦幻作品的形态。

地域:阴暗、凄惨、恐怖地域走廊----阴森的地域河---骑墙派2、人本主义思想:对教权的批判,提出两个太阳说,主张政教分离,肯定世俗的爱情,保罗与弗朗西斯卡的爱情竟让但丁晕倒。

特别肯定人类积极进取,追求知识和真理的精神。

3、谴责城邦纷争,渴望意大利和平统一。

4、但丁思想的矛盾:1)歌颂上帝与批判教会。

2)歌颂禁欲主义道德与肯定现实人生。

5、强烈的时代性与现实性----看似一场梦,实则隐喻意大利现实6、地域的结构:第一层:候判所、第二层:真正的地域的开始第三层:贪食者第四层:吝啬及浪费者第五层:忿怒者第六层、下层地域第七层、施行暴力者第八层、欺诈者第九层:罪恶极大的鬼魂。

3月22日《贝亚德丽斯的魅力》采用中世纪梦幻文学形式和神学----艺术风格框架体系来构思1、梦幻寓意性:借梦幻寓意现实。

地域:黑暗、苦难、本能等炼狱:理性2、结构具有艺术美语言:用民族语言创作,为意大利民族语言的形成起了决定性作用。

语言有哲理性。

3月26日 * ***歌德---《浮士德》****---抒情诗、叙事诗、诗句的结合。

1、结构:①线索:浮士德思想发展②全剧由魔鬼(靡菲斯特)分别与天帝、浮士德的两次赌赛和浮士德经历的五个阶段构成的悲剧。

③打赌是戏剧的核心㈠、第一次打赌:天帝与魔鬼就“人的本质是什么”展开争论。

天帝对人充满信息,而魔鬼则相反。

由此双方以浮士德的灵魂为赌,谁赢了,其灵魂就归谁所有。

人的本质----全剧的基本主题魔鬼:诱惑者恶、否定精神的化身。

魔鬼来到人间,浮士德开始人生经历a:知识悲剧阶段哎!我到而今已把哲学、医学和法律,可惜还有神学,都彻底地发奋攻读,到头来还是个可怜的愚人,不见得比以前聪明进步。

别妄想有什么真知见解,别妄想有什么可以救人,我既无财产和金钱,又无世俗盛世,连狗都不如。

----对所学知识失望,因枉度生命而妄想自杀。

复活节的钟声唤醒了其生命意识。

㈡、第二次打赌。

与魔鬼签约:魔鬼满足浮士德的一切欲望,浮士德如果喊:“你真美啊,请停留一下!”其灵魂就归魔鬼所有。

浮士德厌恶书斋生活,渴望行动,体验生活,参与生活。

喝下了魔汤,返老还童,从精神到肉体复活。

b、爱情悲剧阶段。

格蕾琴-----爱情的极致是失去自我,爱情与事业的冲突。

c、政治悲剧阶段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城,解决国内的财政危机,昏庸的皇帝、腐败的朝廷,不可作为。

-----通过为宫廷服务实现自己的理想是不可能的。

d、古典美追求的悲剧“人造人”、海伦、欧福良。

浮士德抱住一团衣裳和面纱,化为云彩,托起浮士德返回故乡。

-----古典美虚幻空泛抽象飘渺,不显示。

e、事业悲剧填海造陆,建立人间乐园,领悟到“人人每天去争取生活和自由,才配有自由与生活的享受”。

挖掘坟墓,喊出……倒地死去。

“凡是自强不息者,到头我辈都能救”④、浮士德的悲剧本质上是:追求者的有限能力、生命与终极真理不可穷尽,无限的矛盾的悲剧。

人应该自强不息,不懈追求,永不满足。

一旦满足就等于死亡。

这是人类精神发展规律。

需要时人的本质属性,也是人的本性及人类活动的基本动力。

人的低级需要满足后,就产生高级需要。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类需要层析”理论,他把人类需要层次分为5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2、浮士德作为一个学者第一阶段:学者生活----知识需要浮士德追求的知识是中世纪的学问,也不满足,要走出书斋第二阶段:爱情生活----情欲需要情欲只能满足一时快乐第三阶段:宫廷生活----社会活动需要第四阶段:艺术生活-----美的需要第五阶段:劳动生活----自我成就需要浮士德因填海造陆,改造自然。

自我高需美↑要社会活动┃强情┃度知识低3、关于天帝与魔鬼的赌赛天帝至善的象征,魔鬼至恶的象征,他们赌赛实际上是善与恶在人灵魂方面的赌赛。

天帝一开始就不干预地界的事情,不干预魔鬼队浮士德的引诱。

所以,浮士德的人生旅途不是由神操纵的。

恶的因素是影响和导致浮士德人生结局的最重要的因素。

客观的恶{主观的恶善与恶-------地界、心灵既要追求理想,又要享受生活,满足欲望、灵魂与肉体、物质与精神矛盾。

浮士德每向前跨一步,都面临这种矛盾感官享受与精神追求的矛盾------浮士德难题怎样在享乐生活中又不违背自己的精神与追求?努力探索,发展强的一面,克服自己弱的一面,在错误中走向至善。

4、浮士德与恶魔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对立,但引诱的结果反而激励浮士德向上,因此魔鬼是“作恶造善之一体”。

天帝说:“人的精神易于驰靡,动辄贪爱绝对的宁静,我因此才造出恶魔,以激发人的努力为能”辩证法:恶不仅是破坏,还是推动人前进的必不可少的因素,没有恶,浮士德不可能有任何作为。

---人类精神规律善与恶,肯定与否定矛盾统一。

《浮士德》充满辩证法,是一部哲理性巨作。

★5、浮士德的精神行动精神:泰初有道改为泰出有为。

永不满足的精神,要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然后才能作自由与生活的享受。

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知错必改,向上向善,坚忍不拔。

浮士德的经历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他追求理想是人类发展的前景。

★6、艺术特色辩证对立的人物塑造方法片断性与整体性相结合,独立成篇又有前因后果的联系,恢弘气势,精神整体。

现实与神话、人与鬼、人与神相结合,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以浪漫主义为主体。

4月10日拜伦(英国)“拜伦式英雄”1)生平简介:一生自卑、孤独、忧郁、离经叛道,其性格给他带来无数的诽谤和攻击骄傲、狂妄、敏感、忧郁、才情2)主要作品:《东方叙事诗》、诗剧《曼弗莱德》、长诗***《唐璜》****,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等3)拜伦式英雄最先出现在《东方叙事诗》中,所有作品中都有这类人物的孤独、傲世。

坚强我没有享受过这个世界,它对我也一样。

我没有阿谀过它腐A、反叛性:与社会对立,坚决与命运相抗衡“我不愿与守群为伍……”B、孤独性,高傲不羁,唯我独尊鄙视一切“我站在人群中,却不属于他们”“我宁愿永远孤独,也不愿用我的自由思想,去换取一个国王的宝座。

(恰尔德·哈洛尔德)C、浪漫性,打都有热烈奔放的爱情D、悲剧性失败或死亡的结局4)唐璜》被认为是最离经叛道、最有天才的杰作------讽刺性史诗(代表作)是:西班牙贵族亲年—希腊—苏丹—俄国……,背景广阔,几乎包括整个欧洲5)主题:与16岁海盗女儿恋爱-------普天之下,到处都是宫廷。

到处是野兽,到处是奴隶,世界上么有什么地方有自由,所以要争取自由。

拜伦说,我的意图是使我有可能指出各国社会可笑的方面。

同时,号召人们起来斗争,争取自己的自由和民主权利。

人民是自由的,谁也不受谁的压迫。

“只有革命才能使大地免于受到地域的奸淫”《唐璜》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对专制、奴役、残暴,人间罪恶的憎恨,是时代精神的结晶,艺术上是“潇洒风格的大师”总之,拜伦氏一个追求自由的天才诗人,孤独、傲世。

4月10日 ****《空心人》 ****8托马斯·艾略特(英国)1、“全诗的气氛笼罩在尘世地狱的恐惧之中,被认为是艾氏诗歌黑暗的顶峰”。

“对现代人的贪乏做了进一步批判”第一小节“我们”—现代人装草的脑袋含有宗教联想的信仰上帝干燥的地窖装满希望的脑袋,盛满的破碎的玻璃美酒的杯子,储藏丰富的地窖形容枯槁、声音干燥、内心贫乏……没有生命,没有色彩、柔弱无力,近于幽灵阴魂,即将瘫痪的死亡------现代人生存状态第二节“死亡的梦幻之国”---敢于直面死亡,毅然跨进死亡之门的勇者之国“死神的梦幻之国”---空心人滞留的地带,既没有活着,也没有死去,而是穿起伪装,阴暗地苟延残喘,跟风一样行动,不敢再走近直视那双眼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