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管理文件汇编
体育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
体育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体育管理,推动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和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办法和规章制度适用于我校全体师生员工。
第三条体育管理工作应遵循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体育教育的育人功能。
第四条体育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体育管理体制,明确职责,确保体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章体育教学工作第五条体育课程设置应符合国家教育部门的规定,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第六条体育教师应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和专业水平,定期参加业务培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七条体育教学应注重学生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体育品德的全面发展。
第八条体育课程评价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三章体育活动与竞赛第九条体育活动应丰富多样,涵盖竞技体育、休闲体育、传统体育等项目,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第十条体育活动应定期举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运动能力。
第十一条体育竞赛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提倡重在参与、尊重裁判、尊重对手的竞赛精神。
第十二条参加校外体育竞赛的代表队应按照学校规定选拔队员,确保代表队的高水平和高素质。
第四章体育设施与器材第十三条体育设施和器材应满足教学、训练和竞赛的需要,定期检查、维护和更新。
第十四条体育器材的借用、使用和归还应按照学校规定办理,确保器材的安全和完好。
第十五条师生在使用体育设施和器材时,应遵守使用规程,爱护设施和器材,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第五章体育安全管理第十六条体育安全管理应贯穿于体育工作的全过程,确保师生的人身安全和体育设施的安全。
第十七条体育活动前,教师应做好安全教育工作,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运动技巧。
第十八条体育活动中发生意外事故,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并及时报告学校相关部门。
第十九条体育设施和器材的维护、更新和安全检查应定期进行,确保设施和器材的安全使用。
第六章体育教师与工作人员第二十条体育教师应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人师表。
学校体育工作制度范文(二篇)
学校体育工作制度范文是规定学校体育工作的一套制度和规范,在不同学校可能会有一些差异,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体育工作目标和任务:明确学校体育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体育兴趣、提高体育技能等。
2. 体育教学计划:制定体育教学计划,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等,确保学生全面参与体育活动并达到一定水平。
3. 体育设备和场地管理:规定体育设备和场地的管理办法,包括保养、维修、更新等,以确保学生的安全和良好的体育环境。
4. 教师队伍建设:明确体育教师的职责和要求,制定培训计划,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5. 学生体育组织和活动:设置学生体育组织,如体育俱乐部、体育社团,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如校运会、体育比赛等,丰富学生的体育生活。
6. 体育成绩和评价:制定体育成绩和评价标准,对学生的体育表现进行评价,并记录在学生的体育档案中。
7. 安全管理:规定学生体育活动的安全管理措施,如体育教学中的安全注意事项、急救措施等,确保学生的身体安全。
8. 赛事组织和参与:参与学校间、地区或国家的各类体育比赛和赛事,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体育竞技活动,提高学校体育水平。
以上是常见的学校体育工作制度的内容,不同学校可能还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学校体育工作制度范文(二)1、学校体育工作由体育教师负责,做好具体工作,加强管理、注意安全、讲究科学,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2、体育教师要认真学习《体育健康标准》,钻研教材。
按《体育健康标准》和教材要求上好体育课。
课前要认真制定计划、备好课。
做好一切准备工作,课上加强指导和训练,培养良好习惯。
课后做好小结,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3、积极开展体育教学研究工作,体育教研组要保证活动时间积极开展体育活动。
加强体育教学研究,认真____研究课、观摩课、评优课等活动,交流体育教学经验,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4、在体育教师指导和班主任的监管下,努力上好两操。
高校体育学院教学规章制度
高校体育学院教学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高校体育学院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育管理,树立“健康第一,全面发展”教育理念,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高校体育学院教学规章制度适用于高校体育学院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和继续教育的教学活动。
第三条高校体育学院教学活动应遵循“科学、规范、民主、开放”的原则,积极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四条高校体育学院应当建立健全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明确各级、各部门的教学任务和职责,落实教学工作责任。
第二章教学组织第五条高校体育学院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院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质量标准,确保教学活动有序开展。
第六条教学计划应当根据学科特点、学生特点和社会需求,科学合理,确保学生全面发展。
第七条高校体育学院每学期应当制定教学工作安排和教学进度计划,确保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第八条高校体育学院应当建立健全教学评价制度,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第九条高校体育学院应当建立健全教学档案管理制度,确保教学工作的持续发展。
第十条高校体育学院应当建立教学研究制度,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途径和方法。
第三章教学管理第十一条高校体育学院应当建立健全教师队伍管理制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第十二条高校体育学院应当建立健全学生管理制度,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加强学生思想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第十三条高校体育学院应当建立健全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和其他相关设施的管理制度,确保教学设施的正常使用。
第十四条高校体育学院应当建立健全教学经费管理制度,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加强教学经费使用的透明度和监督。
第十五条高校体育学院应当建立健全教学督导制度,加强对教学工作的监督和检查,确保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第四章教学保障第十六条高校体育学院应当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定期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和监测。
第十七条高校体育学院应当建立健全教学设备和实验仪器的维护、保养和更新制度,确保教学设备的正常运转。
校体育工作的工作制度
校体育工作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能力,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管理1. 学校成立体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组员包括总务主任和体育教研组长。
体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学校体育工作的长远规划,审批和监督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实施,制定有关学校体育工作的规章制度,预算、审核和监督学校每年体育工作经费,对学校体育工作做出显著成绩的教职工给予表彰和奖励。
2. 体育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体育教研组,负责具体实施学校体育工作。
体育教研组由体育教师组成,负责组织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训练和体育竞赛等工作。
三、体育课教学1.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形式,学校应按照国家课程设置要求,开设体育课。
体育课应以学生身体锻炼为主,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和体育技能的培养。
2. 体育教师应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认真组织体育课教学。
上课前,教师应认真备课,准备好教学器材和场地,确保教学效果。
上课时,教师应注重学生安全,严格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指导学生正确锻炼,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
3. 体育课教学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于有特殊体育兴趣和特长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培养学生的体育爱好和特长。
四、课外体育活动1.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按照规定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课外体育活动。
课外体育活动包括课间操、体育节、运动会等。
2. 课外体育活动应遵循学生自愿参加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校应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项目,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3. 课外体育活动应注重学生的安全,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指导学生正确进行体育锻炼,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五、课外体育训练和体育竞赛1. 课外体育训练和体育竞赛是提高学生体育竞技水平的重要途径,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参加课外体育训练和体育竞赛。
体育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体系
体育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体系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学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学校的体育教学管理工作。
第三条学校要把体育教学纳入教育教学工作总体规划,坚持德育为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注重素质教育的理念,深化体育教育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二章教学管理第四条学校应结合学生年龄、兴趣爱好、身体素质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计划。
第五条学校应配备合格的体育教师,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第六条学校要重视体育教学场地设施建设,确保教学条件和安全环境。
第七条学校应加强体育教师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第八条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测试和评估,及时了解学生的体育发展状况,设计个性化教学方案。
第九条学校应组织体育赛事和活动,丰富学生的体育生活,激发其体育兴趣和潜能。
第十条学校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安全保障措施,确保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安全。
第三章学生管理第十一条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习惯,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第十二条学校要加强学生的体育素养教育,提高其运动技能和竞技水平。
第十三条学校应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体育比赛和活动,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第十四条学校应配备专业的体育器材和设施,提供良好的体育教学条件。
第十五条学校应建立学生的健康档案,定期对学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体育健康问题。
第十六条学校应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和事故防范,确保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安全。
第四章教育评估第十七条学校要建立完善的体育教学评估体系,对教学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和监督。
第十八条学校要重视学生的体育教育效果评估,及时了解学生的体育发展情况。
第十九条学校要定期组织体育教师的教学评比活动,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第二十条学校要加强学生体育素养评测,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五章外协合作第二十一条学校可以与体育培训机构和专业体育团队等外部合作,开展体育教学研究和活动。
2024年体育教学活动管理制度(2篇)
2024年体育教学活动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体育教育也在积极变革,为了更好地推动学生的体育素养提升和身心健康发展,制定新的体育教学活动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学生评价、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二、课程设置1. 丰富多样的课程内容:结合国家体育政策和学生的特长与需求,制定多样化的课程内容,包括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等,以及舞蹈、太极等非传统体育项目。
2. 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取游戏化的教学方式,提供足够的自由度和探索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强化体育文化教育:将体育教学与体育文化教育相结合,让学生了解体育运动的历史、规则、精神等,培养他们的体育文化素养。
三、教学方法1. 制定问题导向的教学计划:明确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
2. 鼓励合作学习:加强项目合作,发挥集体智慧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合作完成各类体育项目或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3.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多媒体、网络等进行教学辅助,提供更广阔的学习资源。
4. 教学个性化: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长,进行差异化教学,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和优势。
四、学生评价1. 综合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公正、全面的学生体育素质评价体系,包括学业成绩、体能测试、社会实践等多方面的评价内容。
2. 引导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通过让学生自行反思和总结,提高学生对自身学习情况的认识和评价能力。
3. 鼓励非传统评价方式:除了常规的成绩考核外,鼓励采用观察记录、学生作品展示、参与度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全面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教学资源1. 完善体育教学设施:加大对学校体育馆、运动场等体育教学设施的建设和改善,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2. 优化教材和教具:制定统一的体育教学教材和教具,保证教学资源的统一性和规范性。
体育教学活动管理制度范文(二篇)
体育教学活动管理制度范文一、引言体育教学活动管理制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对于保障体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体育素养,促进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全面探讨体育教学活动管理制度的建设,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体育教学活动管理制度的背景与意义体育教学活动管理制度是指对体育教学活动进行规范、统筹和管理的一系列制度。
建立和完善体育教学活动管理制度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 提高体育教学质量:通过制度化管理,明确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要求,可以有效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2. 促进学生体育素养的全面发展:通过科学的管理制度,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能力,提高他们的体育素养,使其全面发展。
3. 推动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和发展环境,可以推动学校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三、体育教学活动管理制度的建设内容体育教学活动管理制度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目标的确定:明确体育教学的总体目标和各个阶段的具体目标,确保教学目标能够逐步实现。
2.课程设置与教材选择:制定合理的课程设置和教材选择原则,确保体育教学内容科学、全面。
3.教学方法与手段:明确合适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学习。
4.教学评价与考核: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和考核制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鼓励其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5.教师管理与培训:加强对体育教师的管理与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提升教学效果。
6.设施与器材管理:建立健全的体育设施与器材管理制度,确保设施和器材能够得到合理使用和维护。
四、体育教学活动管理制度的具体措施与建议1. 制定并严格执行教学计划: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制定相应的体育教学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进行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安排。
2. 开展教学评价和考核:制定科学的教学评价和考核标准,通过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和考核。
学校体育安全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学校体育安全管理制度范文是为了保障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安全而制定的规章制度。
以下是一些可能被包含在学校体育安全管理制度中的内容:1. 安全设施要求:规定体育馆、体育场等场地的安全设施要求,如应设置防护网、安全垫等装置,确保学生在运动中不会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2. 器材要求:规定体育活动所使用的器材的质量、检查和维护要求,确保器材不存在安全隐患。
3. 教师和教练员要求:规定教师和教练员在体育活动中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要求其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问题。
4. 学生参与要求:规定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前应接受身体健康检查,并要求学生按照规定的程序参与活动,确保其身体状况适合该项活动。
5. 急救和应急处理:规定在体育活动中发生事故时的急救要求和应急处理流程,包括组建急救队伍、提供急救器材等。
6. 体育活动计划和组织:规定体育课程的设置、组织形式等,确保体育活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7. 安全记录和报告:规定对体育活动中的安全事故和隐患进行记录和报告,以及进行事故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通过制定和执行学校体育安全管理制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安全水平,保障其身体健康。
同时,学校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制度进行不断完善和更新。
学校体育安全管理制度范文(二)一、总则本制度旨在加强学校体育活动的安全管理工作,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体育场地安全管理1. 学校体育场地应配备安全警示标识,明确禁止随意进入场地并规定相关安全提示。
2. 学校应定期检查体育场地设备的完好性和安全性,及时修复和更换损坏的设备,确保体育场地的安全使用。
3. 教师应对学生进行体育场地的安全教育,告知学生使用场地设备的正确方法和注意事项。
4. 学生训练和比赛时,应遵守体育场地的使用规则,严禁私自改变场地设施和进行任何危险行为。
三、体育器材安全管理1. 学校应合理配置适合不同年龄段和体能水平的体育器材,并按需进行维护和更新。
2. 学校体育器材使用时,应进行必要的检查,确保其完好无损,避免使用过程中出现意外伤害。
学校体育室管理制度范文
学校体育室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学校体育室的管理,保障体育教学和训练的顺利进行,提高体育设施的使用效率,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校体育室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体育室的管理工作应遵循安全、规范、高效、环保的原则。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四条学校体育室的管理工作由体育教研组负责,体育室管理员具体实施。
第五条体育室管理员负责体育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设施维护、器材保管、场地布置等。
第六条体育教研组应定期对体育室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体育室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第七条体育室管理员应做好体育室使用记录,定期向体育教研组汇报。
第三章使用规定第八条体育室开放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8:00-12:00,下午14:00-18:00,节假日及寒暑假另行安排。
第九条凡需使用体育室的人员,应提前向体育室管理员申请,经批准后方可使用。
第十条使用体育室的人员应爱护体育设施,遵守操作规程,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第十一条使用体育室的人员应保持场地整洁,严禁吸烟、吐痰、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
第十二条严禁在体育室内进行非法活动,一经发现,立即报告学校有关部门。
第四章维护与保养第十三条体育室管理员应定期对体育设施进行检查、维修、保养,确保设施安全、完好。
第十四条体育教研组应定期对体育室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十五条体育室管理员应做好体育设施的清洁工作,保持场地卫生。
第十六条体育室管理员应建立健全体育设施档案,定期更新设施信息。
第五章奖惩措施第十七条对违反本制度的人员,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通报批评、限制使用等处分。
第十八条对积极维护体育室秩序、提出合理建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六章附则第十九条本制度由体育教研组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学校体育室管理制度旨在规范学校体育室的管理工作,保障体育教学和训练的顺利进行,提高体育设施的使用效率。
本制度包括总则、管理职责、使用规定、维护与保养、奖惩措施等章节,详细规定了体育室的管理原则、管理职责、使用规定、维护保养措施以及奖惩办法。
学校园体育活动、体育教学安全制度模版(三篇)
学校园体育活动、体育教学安全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学校园内的体育活动和体育教学,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责任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学校内举行的体育比赛、训练、教学和相关活动。
第三条学校团委、体育部门及相关教师、辅导员、指导员等校内工作人员有义务负责组织、指导和管理学校园内的体育活动和体育教学工作。
第四条学生、教师、工作人员参与体育活动和体育教学时必须遵守本制度,确保安全和秩序。
第五条学校要建立健全体育活动和体育教学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落实各项措施,加强管理。
第二章体育活动安全管理第六条学校体育活动需经过体育部门审核并获得批准。
第七条学校要组织专业人员进行体育场地设施的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运动场地设施的安全性能达到相关标准要求。
第八条学校体育部门应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体育训练,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能力,同时要对训练情况进行记录和评估。
第九条学校体育部门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确保体育活动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第十条学校体育部门应当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做好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组织救援和处置。
第三章体育教学安全管理第十一条学校体育教师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正确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和运动。
第十二条学校体育教师应定期进行体检,确保身体健康状况符合体育教学要求。
第十三条学校要建立健全体育教学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制度,不定期组织体育教师进行培训和考核。
第十四条学校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必须全程监护学生,确保学生的安全。
第十五条学校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和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运动强度,避免过度训练和损伤。
第十六条学校要建立健全体育教学评估制度,定期对体育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及时改进和提高。
第四章体育活动、体育教学事故处理第十七条学校体育部门、教师在体育活动、体育教学中发生的事故应及时上报学校领导,并做好相关记录。
学校体育管理制度
学校体育管理制度保管制度一、建立器材管理明细账,做好账物相符。
二、根据器材的`性能、形状分类,摆放正气。
三、注意器材的通风及防火。
四、定期检查物品,对易耗物品及时办理注销、报修手续。
对丢失物品及时登记、报告工作。
借用制度一、体育课上借用器材需由任课教师开据“器材使用单”并注明日期、节次、器材、数量等。
二、课外活动学生借用器材要有记载,归还是要检查数量和有无损害。
三、学校运动队借用器材要有记载,如有损坏或丢失,根据情况进行批评教育或进行赔偿,并有记录。
四、对学校教工借用器材,要履行登记手续,归还是要予以注销。
赔偿制度一、教育学生爱护体育器材、设备。
得体育器材使用不合理,体育器材造成损害者,要进行批评教育。
对有意破坏者,要根据损害成度进行赔偿。
二、借用体育器材丢失或损坏者,酌其程度予以一次性赔偿。
三、外界的体育器材丢失或损坏映照价赔偿,并进行登记加以说明。
1、妥善保管好学校的.体育器材,做到帐目清楚,摆放整齐、干净整洁规范。
2、经常检查维修体育器材,确保安全,做好防火、防盗、防潮,确保体育器材不受损坏。
3、严格借还手续,按时发放准时回收,保证体育教学、大课间活动、课外活动和运动队训练的正常进行。
4、做好足球场、篮球场的课余时间管理,每天中午12:15---13:45,晚上17:00---19:00,保证活动有序,安全,周六、周日做好巡查,保证场地、器材不受损坏。
一、校长朱景多校长是永嘉体育运动学校校本培训第一责任人。
负责召开校务会专题研究校本培训工作,设立校本培训机构,制定校本培训的管理制度,监督校本培训工作正常有序的开展。
二、校本培训组织机构组长:朱景多(校长)副组长:刘惠望(教学副校长)成员:语文组数学组英语组科学组综合组备课组长汪晓秋陈佳贤金筱菲瞿素微潘仙清教研组长汪晓秋陈佳贤金筱菲瞿素微潘仙清备注语文组成员:汪晓秋(汪洁)陈志容张颖潘柠柠徐向荣柯元源数学组成员:陈佳贤陈光辉陈鹏李小珍英语组成员:陈珊瑚戴晓红潘秀艳麻娟娟金筱菲科学组成员:李小华邹忠珍吴瑜琼瞿素微林赛双综合组成员:李罗琼刘惠望胡珍珍潘仙清金彬彬王小英谢秀智陈武彪三、专人负责人草拟校本培训计划总结,做好校本培训考勤、记录、考核工作,建立校本培训档案。
体育教学活动管理制度模版(三篇)
体育教学活动管理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体育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本校体育教师和学生的体育教学活动。
第三条体育教学活动应贯彻以德育为核心的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第四条体育教学应注重知识与技能的相结合,重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的有机结合。
第五条体育教学应注重个体差异,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
第六条体育教学应关注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体育审美意识。
第七条体育教学应注重综合评价,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体育水平和发展情况。
第二章教学计划与组织第八条学校每学期应制定体育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并与其他学科教学计划相协调。
第九条体育教师应根据教学计划,编制详细的教学方案,并提前进行备课,准备所需教学材料和设备。
第十条体育教学活动应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
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组织课堂活动、讲解和演示。
第十一条体育教师应注重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灵活运用教具、教材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十二条体育教学活动应有明确的时间安排和教学进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有足够的时间参与活动。
第十三条体育教学应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两个环节,体育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安排教学时间比例。
第十四条体育教学活动应有明确的规则和安全保障措施,体育教师应确保学生的安全和身体健康。
第三章师生互动与教学评价第十五条体育教学应重视师生互动,体育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第十六条体育教学应注重情感教育,体育教师应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关心和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
第十七条体育教学应注重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融合,体育教师应积极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共同开展跨学科教学活动。
第十八条体育教学活动应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体育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进行期中、期末和全面综合评价。
体育教学活动管理制度
体育教学活动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学校体育教学活动的管理,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身心健康,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学校管理制度,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1. 学校成立体育教学活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体育教学活动的组织、指导和监督工作。
2. 体育教研组负责体育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包括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改进等。
3. 班主任和体育教师共同负责学生的日常体育教学活动,确保学生积极参与并遵守相关规定。
三、教学计划与内容1. 体育教学活动应根据国家体育课程标准和学校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2. 体育教学内容应包括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身体素质和体育竞赛等方面,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3. 体育教学活动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体育教学活动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练习、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2. 体育教学活动应充分利用体育设施和器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3. 体育教学活动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过程管理1. 体育教学活动应严格执行教学计划,确保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
2. 体育教师应认真备课,充分准备教学内容,确保教学质量。
3. 体育教学活动应注重学生的安全,加强安全教育,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六、教学评价与反馈1. 体育教学活动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技能水平和身体素质进行综合评价。
2. 体育教师应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学校应定期组织体育教学活动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体育教学活动。
七、教学保障与支持1. 学校应加强对体育教学活动的支持,提供充足的体育设施和器材,保障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2. 学校应注重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培训和交流机会,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学校体育安全管理制度模版(三篇)
学校体育安全管理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学校体育活动的安全管理,保障学生身体健康,防止事故的发生,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学校所有体育活动,包括校内体育课、校际比赛、体育集会等。
第三条学校体育活动的安全管理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第四条学校应建立健全体育安全管理的组织机构,明确责任分工,落实安全管理责任。
第五条学校体育活动的安全管理应与学校教育目标相一致,体现继续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第二章安全管理组织机构第六条学校应设立体育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体育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教育计划和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第七条学校体育安全管理委员会由校长任主任,体育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组成,委员会成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并接受培训。
第八条学校体育安全管理委员会每学年至少召开两次会议,将会议纪要和决议通报给全校师生。
第九条学校体育安全管理委员会应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并制定工作制度,详细规定各部门的职责和工作流程。
第十条学校体育安全管理委员会应设立体育安全管理专职人员,负责具体的体育安全管理工作。
第三章安全教育和培训第十一条学校应制定安全教育计划,将安全教育纳入体育教学和学校课程体系。
第十二条学校应定期组织学生和教职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第十三条学校体育教师应具备一定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参加安全教育培训,熟悉常见的体育安全事故处理方法。
第十四条学校应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安全教育,包括宣传栏、宣讲、演习等,提高学生对体育安全事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第四章安全检查与维护第十五条学校应定期组织体育设施的安全检查,确保设施的完好与安全。
第十六条学校应定期组织体育器材的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修理或更换损坏的器材。
第十七条学校应设立体育器材维护人员,定期对体育器材进行保养和维修。
第十八条学校应加强场地环境的整治和维护,保持体育场地的整洁和安全。
学校体育工作制度文件
# 学校体育工作制度文件## 第一章:总则为了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特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文件。
## 第二章:体育教育目标学校体育工作的目标是:坚持健康第一的原则,全面推进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竞争意识和坚强意志,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 第三章:体育课程设置学校应按照国家和地方的课程设置要求,开设体育课程。
体育课程应包括体育与健康、体育技能、体育理论等内容,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和体育素养的全面发展。
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体状况,合理安排体育课程内容,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同时,学校应开设校本课程,开展体育俱乐部等活动,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 第四章: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应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
学校应定期组织体育教师参加培训和学习,鼓励体育教师参加国家和地方的体育教学竞赛和科研活动。
学校应对体育教师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评优评先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保障体育教师的合法权益。
## 第五章:体育活动组织学校应定期组织体育活动,包括体育节、校运动会、班级比赛等,激发学生的体育热情,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学校应鼓励学生参加国家和地方的体育竞赛,为学生在体育方面的发展提供平台和支持。
## 第六章:体育设施建设与管理学校应加强体育设施的建设与管理,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
学校应定期检查和维护体育设施,确保体育设施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学校应对学生进行体育设施使用安全教育,规范学生的体育行为,防止体育事故的发生。
## 第七章:体育评价与反馈学校应建立科学的体育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体育表现。
体育评价应包括学生的体育成绩、体育技能、体育参与度、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
关于体育教学工作安排范文(二篇)
关于体育教学工作安排范文一、引言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保证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做好科学合理的工作安排。
本文将以某初中为例,具体介绍体育教学工作的安排和管理。
二、体育课程设置根据《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该初中体育课程设置如下:1. 必修课程:包括运动技能、体育健身、体育游戏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
2. 选修课程:包括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旨在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兴趣和需求。
三、体育教学内容安排为了保证体育教学的全面发展,需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包括知识教学、技能训练和体育活动等方面。
1. 知识教学:通过课堂教学和讲解,向学生传授相关的体育知识和规则,培养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
2. 技能训练:通过系统的训练和练习,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运动水平,使其具备一定的竞技能力。
3. 体育活动:举办体育比赛、运动会等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四、体育教学工作安排为了保证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制定详细的工作安排。
1. 教师编排:根据学校的课程表和教师的授课情况,对体育课程进行合理编排,确保每个教师的教学任务均衡。
2. 时间安排:根据体育课程的需要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安排每节体育课的时间,使其具备充足的时间进行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
3. 场地使用:根据体育课程的需要和学校的场地资源,合理安排体育课的场地使用,确保每个班级都能得到充分的体育器材和场地配备。
4. 课程计划:制定每学期的体育课程计划,明确每次课堂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安排,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指导。
5. 学生评价:通过考试、测试、作业和平时表现等形式,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五、体育教学管理为了保证体育教学工作的质量,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
1. 师资培训:定期组织体育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和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高中体育教学工作计划汇编15篇
高中体育教学工作计划汇编15篇高中体育教学工作计划1一、指导思想全面落实哦素质教育,认真贯彻体育教学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提高健康观念。
二、学情分析学生进入高二,身体素质较高一有了明显提高,各方面能力也在增长,而同时学习任务较重,这个时期的教学要注意教学的艺术性,要以提高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为主导,使学生在体育课上广泛参与,提高身体素质,减轻学习压力。
三、本学期学习的主要任务和要求1、学习障碍跑,俯卧式跳高等田径项目的技术动作,发现有体育特长的学生,要有针对性训练,参加体育高考。
2、学习一些基本体操动作技巧,加强协调性练习。
3、通过素质练习,提高学生跑、跳、投的能力。
4、复习高一学过的篮球、排球的基本技术动作,进行实战的运用。
同时学习战术以及理论知识,以理论联系实际,使之学为所用。
5、上好每一节体育与健康课,让学生更深一步的理解健康的真正含义。
6、让学生了解学生体质测评的内容和意义,并进行针对性练习,以便更好地完成测评考核。
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讲解要清晰,有条理。
示范动作要标准,要多运用各种示范方法,使学生容易接受并掌握。
坚持理论教学与室外教学同步进行,使学生的理论知识更加丰富。
四、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重点:1、田径中的俯卧式跳高,障碍跑2、双杠摆动中的前(后)摆挺身下。
3、篮球、排球的简单战术配合。
难点:1、俯卧式跳高的助跑,过杆的技术。
2、双杠教学中的力量与协调性很好结合。
3、球类战术在实战中的具体运用。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1、上课讲解时,声音要宏亮、清晰。
教法要因地制宜,灵活多变。
2、学习基本体操时可结合音乐。
3、组织进行一些小型比赛,提高学生排、篮球的技术和战术水平。
高中体育教学工作计划2一、指导思想开展教育活动,加强学风、班风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将我校的体育锻炼成绩推上新的台阶。
二、教学目标1、体育课程改革,积极推进体育教学的科学化进程,构成以学生为主体、以增进其身心健康为核心,的课程体系,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
高中体育教学管理制度(3篇)
高中体育教学管理制度为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顺利进行,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完善体育教学管理,根据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结合体育组的实际情况,特制订以下制度:体育教师:一、认真备课,做到上课有教案、有教学计划,无教案、计划不得上课。
二、教师上课必须严格按教学计划进行。
如因天气、节假日和重大活动耽误课的进度,教师可调整教学计划,但需要在课后小结中注明情况。
三、教师必须身着运动服和运动鞋(除理论课外),仪表端正,语言文明,讲解清楚,动作示范规范。
四、教师必须按时上课,课前和课后要对学生进行考勤,并及时总结,不得擅自离开教学场地,确保足够的上课时间,杜绝旷课、迟到、早退。
五、学校每学期对教师教案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学期结束时教师必须认真填报学生成绩。
六、教师除出公差、病事假和特殊情况外,其它一律不允许请假缺课。
凡涉及缺课、代课,须经教研组长同意。
七、不准私自调课、串课、停课。
八、上课出现伤害事故,任课教师应及时和医务室联系安排处理,并向主管领导报告,并做好记录。
九、球类等练习器材由体育教师指定专人领取和送回(点清数字)。
下课后后,应立即归还器材。
学生:一、学生应提前赶到体育课教学场地,由体育委员在指定地点准时集合、整队,向任课教师报告出勤情况。
上课时,必须身着运动服(或便于运动的服装)和运动鞋,防止伤害事故发生。
体育委员整队和检查人数,等候老师上课。
上课铃声响后,再来排队为迟到,迟到同学应向上课老师说明原因,教师同意后,方可排入队伍末尾。
二、学生因病不能上体育课应在课前向体育教师请假。
(课前经卫生老师检查,签发证明),由体育教师决定减轻运动量,见习或到指定地点休息。
如在课前未能将病假证明交给任课老师,而私自不上课者(特殊情况除外)均按旷课处理。
学生因病,因残免试,免修,需经医生证明,由体育教研组审核,卫生室备案存档。
三、上课不准佩戴帽子,手套,围巾,首饰,不准携带对体育活动有危险的物品进入课堂,不准在课堂中接打手机等通讯工具。
2024年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计划体育教师教学工作计划样本(二篇)
2024年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计划体育教师教学工作计划样本一、指导思想依据《新课程标准》的推动力量,我们致力于深化教育教学研究,旨在持续提升教学效率,并全面促进学生素质的提升,从而推动学校体育工作迈向新的高度。
以《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作为体育工作的基本准则,我们秉承“健康第一”的核心理念,将学校体育工作视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
通过科学的管理模式,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全面健康发展,构建并完善科学的管理体系,深化教学改革,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我们还将严格遵循《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努力打造学校体育特色,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二、工作目标1. 持续深化教育科研,强化科研讨论,以期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2. 扎实抓好传统项目,加强业余训练,以提升运动水平与质量。
三、工作重点及主要措施1. 狠抓课堂常规,确保教学质量。
本学期,体育组将严格执行体育常规,以提升课堂质量为核心。
我们将依据教学大纲及新教材,积极组织体育教师深入理解和运用新教材,确保体育教师能够准确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
结合新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科学制定教学计划,并精心准备室内及室外课教案。
我们还将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教师师德水平、理论素养、教学及教科研能力。
在各方面严格要求教师,做到为人师表,严格遵守学校作息制度,不迟到、不早退。
上课期间,教师需统一着装,对待学生需耐心细致。
我们将组建体育科研小组,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教科研工作,多收集数据,并以论文形式进行总结汇报。
课堂上,我们将注重多练、多讲,以期达到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目标。
2. 规范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我们将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确保体育课程充足并高质量完成。
认真落实两操一舞活动,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动起来,确保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本学期,我们将强化学生室内广播操的训练,并举办广播操和眼保健操比赛。
我们将认真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确保成绩合格率达到市规定指标。
3. 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教学文件汇编目录1. 1.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22. 2.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73. 3.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134. 4.常州工学院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试行)185. 5.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236. 6.《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实施办法227.7.常州工学院关于实施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实施办法》的意见248.8.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照表299.9.常州工学院体育运动委员会试行条例3310.10.常州工学院学生课外体育俱乐部试行条例3511.11.常州工学院课外体育俱乐部教师辅导职责3712.12.常州工学院体育教师课堂教学守则3813.13.常州工学院学生体育课堂教学规定和要求4014.14.常州工学院学生体育课成绩考核规定4115.15.常州工学院体育器材出借管理规定4216.16.常州工学院学生早锻炼管理规定4317.17.常州工学院体育运动场馆管理规定4518.18.常州工学院高水平运动员管理条例(讨论稿)46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证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学校体育工作是指普通中小学校、农业中学、职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的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体育竞赛。
第三条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进取精神。
第四条学校体育工作应当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体育锻炼与安全卫生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强身健体活动,重视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体育,注意吸取国外学校体育的有益经验,积极开展体育科学研究工作。
第五条学校体育工作应当面向全体学生,积极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第六条学校体育工作在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由学校组织实施,并接受体育行政部门的指导。
第二章体育课教学第七条学校应当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实施体育课教学活动。
普通中小学校、农业中学、职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各年级和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
普通高等学校对三年级以上学生开设体育选修课。
第八条体育课教学应当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教学内容应当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符合学生年龄、性别特点和所在地区地理、气候条件。
体育课的教学形式应当灵活多样,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
第九条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
学生因病、残免修体育课或者免除体育课考试的,必须持医院证明,经学校体育教研室(组)审核同意,并报学校教务部门备案,记入学生健康档案。
第三章课外体育活动第十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生动活泼。
普通中小学校、农业中学、职业中学每天应当安排课间操,每周安排三次以上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时间(含体育课)。
中等专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除安排有体育课、劳动课的当天外,每天应当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课外体育活动。
第十一条学校应当在学生中认真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达标活动和等级运动员制度。
学校可根据条件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远足、野营和举办夏(冬)令营等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
第四章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第十二条学校应当在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课余体育训练,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有条件的普通中小学校、农业中学、职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普通高等学校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可以开展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训练。
第十三条学校对参加课余体育训练的学生,应当安排好文化课学习,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并注意改善他们的营养。
普通高等学校对运动水平较高、具有培养前途的学生,报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
第十四条学校体育竞赛贯彻小型多样、单项分散、基层为主、勤俭节约的原则。
学校每学年至少举行一次以田径项目为主的全校性运动会。
普通小学校际体育竞赛在学校所在地的区、县范围内举行,普通中学校际体育竞赛在学校所在地的自治州、市范围内举行。
但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也可以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举行。
第十五条全国中学生运动会每三年举行一次,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每四年举行一次。
特殊情况下,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可提前或者延期举行。
国家教育委员会根据需要,可以安排学生参加国际学生体育竞赛。
第十六条学校体育竞赛应当执行国家有关的体育竞赛制度和规定,树立良好的赛风。
第五章体育教师第十七条体育教师应当热爱学校体育工作,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文化素养,掌握体育教育的理论和教学方法。
第十八条学校应当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核定的教师总编制数内,按照教学计划中体育课授课时数所占的比例和开展课余体育活动的需要配备体育教师。
除普通小学外,学校应当根据学校女生数量配备一定比例的女体育教师。
承担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训练任务的学校,体育教师的配备应当相应增加。
第十九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有计划地安排体育教师进修培训。
对体育教师的职务聘任、工资待遇应当与其他任课教师同等对待。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有关部门应当妥善解决体育教师的工作服装和粮食定量。
体育教师组织课间操(早操)、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训练、体育竞赛应当计算工作量。
学校对妊娠、产后的女体育教师,应当按照《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给予相应的照顾。
第六章场地、器材、设备和经费第二十条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当按照国家或者地方制定的各类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备标准,有计划地逐步配齐。
学校体育器材应当纳入教学仪器供应计划。
新建、改建学校必须按照有关场地、器材的规定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
在学校比较密集的城镇地区,逐步建立中小学体育活动中心,并纳入城市建设规划。
社会的体育场(馆)和体育设施应当安排一定时间免费向学生开放。
第二十一条学校应当制定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的管理维修制度,并由专人负责管理。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占、破坏学校体育场地或者破坏体育器材、设备。
第二十二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根据学校体育工作的实际需要,把学校体育经费纳入核定的年度教育经费预算内,予以妥善安排。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安排年度学校教育经费时,应当安排一定数额的体育经费,以保证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国家和地方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在经费上应当尽可能对学校体育工作给予支持。
国家鼓励各种社会力量以及个人自愿捐资支援学校体育工作。
第七章组织机构和管理第二十三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健全学校体育管理机构,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和检查。
学校体育工作应当作为考核学校工作的一项基本内容。
普通中小学校的体育工作应当列入督导计划。
第二十四条学校应当由一位副校(院)长主管体育工作,在制定计划、总结工作、评选先进时,应当把体育工作列为重要内容。
第二十五条普通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规模较大的普通中学,可以建立相应的体育管理部门,配备专职干部和管理人员。
班主任、辅导员应当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一项工作内容,教育和督促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学校的卫生部门应当与体育管理部门互相配合,搞好体育卫生工作。
总务部门应当搞好学校体育工作的后勤保障。
学校应当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以及大、中学生体育协会等组织在学校体育工作中的作用。
第八章奖励与处罚第二十六条对在学校体育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各级教育、体育行政部门或者学校应当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十七条对违反本条例,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单位或者个人,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令其限期改正,并视情节轻重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批评教育或者行政处分:(一)不按规定开设或者随意停止体育课的;(二)未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含体育课)的;(三)在体育竞赛中违反纪律、弄虚作假的;(四)不按国家规定解决体育教师工作服装、粮食定量的。
第二十八条对违反本条例,侵占、破坏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的单位或者个人,由当地人民政府或者教育行政部门令其限期清退和修复场地、赔偿或者修复器材、设备。
第九章附则第二十九条高等体育院校和普通高等学校的体育专业的体育工作不适用本条例。
技工学校、工读学校、特殊教育学校、成人学校的学校体育工作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三十条国家教育委员会、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可根据本条例制定实施办法。
第三十一条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原教育部、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1979年10月5日发布的《高等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试行草案)》和《中、小学体育工作暂行规定(试行草案)》同时废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发展体育事业,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体育运动水平,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国家发展体育事业,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
体育工作坚持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为基础,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促进各类体育协调发展。
第三条国家坚持体育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体育事业应当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国家推进体育管理体制改革。
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公民兴办和支持体育事业。
第四条国务院体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体育工作。
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管理体育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体育行政部门或者本级人民政府D 授权的机构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体育工作。
第五条国家对青年、少年、儿童的体育活动给予特别保障,增进青年、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
第六条国家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体育事业,培养少数民族体育人才。
第七条国家发展体育教育和体育科学研究,推广先进、实用的体育科学技术成果,依靠科学技术发展体育事业。
第八条国家对在体育事业中做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九条国家鼓励开展对外体育交往。
对外体育交往坚持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相互尊重的原则,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
第二章社会体育第十条国家提倡公民参加社会体育活动,增进身心健康。
社会体育活动应当坚持业余、自愿、小型多样,遵循因地制宜和科学文明的原则。
第十一条国家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体育锻炼标准,进行体质监测。
国家实行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
社会体育指导员社会体育活动进行指导。
第十二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为公民参加社会体育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支持、扶助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
城市应当发挥居民委员会等社区基层组织的作用,组织居民开展体育活动。
农村应当发挥村民委员会、基层文化体育组织的作用,开展适合农村特点的体育活动。
第十三条国家机关、企业事业组织应当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举办群众性体育竞赛。
第十四条工会等社会团体应当根据各自特点,组织体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