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本151例说题比赛设计稿
最新初中数学说题比赛课件
最新初中数学说题比赛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数学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十五章《三角形的中位线》,具体内容包括:理解中位线的概念,掌握中位线定理及其应用,学会利用中位线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能够运用中位线解决几何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并证明中位线定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三角板、直尺、圆规。
学具:三角板、直尺、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利用中位线进行测量和设计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中位线的应用和价值。
2. 知识讲解(1)回顾三角形的基本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介绍中位线的定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3)引导学生发现并证明中位线定理。
3. 例题讲解讲解例题1:已知三角形ABC,求证: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讲解例题2:已知三角形ABC,D、E分别是AB、AC的中点,求证:DE是三角形ABC的中位线。
4. 随堂练习(1)已知三角形ABC,D、E分别是AB、AC的中点,求证:DE平行于BC,并且DE=BC。
(2)已知三角形ABC,D、E分别是AB、AC的中点,延长DE交BC 于点F,求证:AF=FB,CF=FC。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三角形的中位线2. 内容:(1)中位线的定义(2)中位线定理(3)中位线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已知三角形ABC,D、E分别是AB、AC的中点,求证:DE平行于BC,并且DE=BC。
(2)已知三角形ABC,D、E分别是AB、AC的中点,延长DE交BC 于点F,求证:AF=FB,CF=FC。
2. 答案:(1)证明:延长DE,交BC于点F。
初中数学说题比赛说题稿课件2024鲜版
初中数学说题比赛说题稿课件2024鲜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组合的概念,掌握组合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组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组合问题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组合的概念,学会运用组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场学校运动会,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运动会上有多少种可能出现的接力比赛组合吗?”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通过讲解教材第15.3节内容,使学生理解组合的概念,掌握组合的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详细讲解组合问题的解题步骤,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组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播放PPT上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
5. 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共同解决组合问题。
7. 课堂小结(5分钟)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组合问题2. 内容:1)组合的概念2)组合的计算方法3)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从5名运动员中选出3名参加接力比赛,有多少种不同的组合方式?某班级有4名男生和3名女生,要从中选出3名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有多少种不同的组合方式?2. 答案:(1)10种不同的组合方式。
(2)20种不同的组合方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组合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计算机编程、概率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二、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三、例题讲解的详细程度四、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准确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人教版初中数学说题稿
人教版初中数学说题稿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而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的数学说题,更是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内容。
下面,我将根据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的数学说题,为您详细解析其中的内容。
首先,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的数学说题通常涵盖了各个知识点和解题方法。
通过对数学说题的学习,学生可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例如,在初中数学教材中的数学说题中,涉及到了整数的加减乘除、分数的四则运算、比例与相似、图形的性质等等。
学生在解答数学说题的过程中,不仅要熟练掌握各个知识点的概念和运算方法,还需要能够将这些知识点灵活应用到解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
其次,数学说题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逻辑推理能力。
数学说题往往是通过一些实际生活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解答数学说题时,学生需要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关键信息,通过逻辑推理找到解题的方法和答案。
这样的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在一道有关图形的数学说题中,学生需要观察图形的性质,分析图形的特点,通过逻辑推理找到图形的面积或周长的计算方法。
这样的解题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最后,数学说题还要求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在解答数学说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判断问题的解决方法是否正确,是否存在其他更好的解决方法。
这样的解题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在一道有关比例的数学说题中,学生需要根据题目中的信息,选择合适的比例关系,通过计算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而在解答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尝试不同的计算方法和推理方法,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的数学说题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内容。
通过解答数学说题,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课件】八年级数学说题比赛课件
求m的值。
以上4个问题为常见的基本题,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在解题时, 按步得分,其实也体现我们在分析本题时所采用的循序渐进的 方法。
三、说“题目”的解法
(3)在解决“四边形ABCD能否为菱形?”的问题上,要求学生 能熟练应用“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这一重要性质和判 定方法。
当然,老师在讲解该题时,应注意分析菱形的其他性质及 判定方法,如“四条边相等”、“对角线平分所在的每一组内角” 并要与学生积极探讨“为什么本题不使用菱形其他的性质和判定 方法”,而不能简单粗暴的给学生灌输本题的解法。
这些知识点都是历年来中考的热点和难点,本题将这些知识 点综合进行考察,可以更客观地反映学生在处理代数、几何方面 的能力差异,也对学生在处理“图形结合”等综合题目时提出更高 的要求。
二、说“题目”的难点及思想方 法
1、难点:
本题所涉及的五个方面的内容中,其中“如何正确选择平行 四边形、矩形的判定方法”、“平行四边形、矩形的性质”是该题 的难点所在。
说题比赛课件
——初二年
题目: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说题”的内容
一、说“题目”的背景及考察的内容 二、说“题目”的难点及思想方法 三、说“题目”的解法 四、说“题目”的拓展延伸
一、说“题目”的背景及考察的内容
本题是2010年泉州市数学中考卷的第25题(倒数第2题), 本题所涉及到的内容包括:“初中三大函数”中的“一次函数、反 比例函数”的性质、点在函数图象上的含义、图形的对称性、三 角函数以及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性质和判定等五个方面。
另,本题第(3)问中,“试探究四边形ABCD能否为菱形?” 则对学生提出了“综合分析法”或“反证法”的要求:
二、说“题目”的难点及思想方 法
说题设计稿
说题比赛设计稿姓名:黄锦书题目: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课本第69页习题第14题。
一、题目背景1.题材背景:本题出自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课本第69页习题第14题。
2.知识背景:解答此题所采用的方法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有正方形的相关性质、余角和补角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及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及其性质、三角形外角和定理、平移、轴对称、旋转的性质、圆的相关知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等。
3.方法背景:构造法、图形变换。
4.思想背景:在解答此题及其变式练习中,渗透了转化思想、对称思想、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以及分类讨论思想和类比思想。
二、题意分析1.已知条件: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可利用正方形的边、线、角的知识),点E是BC中点(BE=EC),∠AEF=90°(∠AEB与∠FEG互余),CF平分正方形的外角(∠DCF=45°)。
2.待求结论:AE=EF。
3.思路分析:从结论入手,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一般用三角形全等或连接AF证△AEF是等腰三角形。
4.难点分析:题目所给图形中,AE所在的△ABE与EF所在的△ECF并不全等,若连接AF证∠EAF=∠AFE,用八年级知识难以证明。
题目若无提示,可能很多学生第一想法是作FG 垂直于射线BC,垂足为G,然后证明△EGF≌△ABE,但这用八年级知识同样难以证明。
三、解法探讨图1根据上面对题目的分析可知,若想通过三角形全等来证明,则需构造一个AE所在的三角形与△ECF全等,由已知条件易知∠BAE=∠CEF,结合结论AE=EF逆向推理可知,取AB 中点G,连接EG,证明△AGE≌△ECF。
这样就得到解法1。
图2(解法1)如果我们把题目做出来了就完事的话,按照罗增儒教授的话说,那无异于入宝山而空返。
我们应该进行解题回顾,想想这道题跟我们做过的哪道题相似,分析过程遇到哪些障碍,如何突破障碍,还有没有更简捷的方法或其他解法,是否能对它进行变式等等。
说题比赛课件(最终版)
AB AD
EAC DAB
AE AC
推理依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顺向推理
AB AD
EAC DAB EAC BAC DAB BAC
AE AC
即BAE DAC
推理依据:等式的性质
顺向推理
AB AD
BAE DAC BAE DAC ④ BE DC
BAE DAC (SAS)
BE DC
感谢倾听, 欢迎批评指正!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13.3 等腰三角形 说题
南宁市邕武路学校 覃源
题目: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本第83页综 合运用第2题 如图, ABD, A都CE是等边三角形.
求证 BE D.C
逆向推理
BAE DAC
证三角形全等 √? 证等腰,等角对等边 ?×
证线段中点 ?× 证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
证BE DC
逆向推理
AD AB BD
SSS ?×
AC AE EC
SAS ?√
BAD ADB ABD 60
EAC ACE AEC 60
ASA ?×
BAE DAC
AAS ?×
顺向推理
AD AB BD
ABD是等边三角形
BAD ADB ABD 60
AEC是等边三角形 AC AE EC
AE AC
推理依据:(SAS) 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证明过程
证明: ABD和AEC是等边三角形 AB AD, AE AC, EAC DAB 60(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EAC BAC DAB BAC (等式的性质) BAE DAC
证明过程
证明:
在BAE和DAC中
AB AD BAE DAC AE AC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说课标说教材演讲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说课标说教材演讲稿库伦旗六家子镇学校-----王元元各位领导、评委和同仁:大家好!我是来自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六家子镇学校的语文老师---王元元。
我要研说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教材。
我研说的流程是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
说课标包括课程总体目标与内容和学段目标与内容;说教材包括编写特点、编写体例及目的、内容结构、立体式整合;说建议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说课标一、课程总体目标与内容: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
因为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从三个方面来归类。
课程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共有10条。
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概括为价值导向方面;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信心,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
发展语言和思维能力,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属于语文能力方面的要求;五大版块分别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使用工具书这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二、学段目标与内容: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又分4个学段目标,我具体研说一下第四学段的目标与内容。
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
1.识字与写字目标与内容:能熟练地使用工具书独立识字,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
在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行楷字。
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阅读目标与内容:学会多种阅读方法,对文学作品的阅读要求,对实用文章和古诗文诵读的要求,以及对语文知识、信息素养和课外阅读的要求。
3.写作目标与内容:写作要有真情实感,注重写作过程中的各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
能对文章进行缩写、扩写和改写。
每学年不少于14次作文,45分钟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说题比赛设计稿
说题比赛设计稿山水有情,诗文留香——2017年“诗歌鉴赏”说题诗歌,作为我国文学的最早样式,它源远流长,从最早的《诗经》《楚辞》到汉代乐府民歌,从魏晋五言诗到唐诗宋词,奇花异葩,群星璀璨。
徜徉于古诗词的百花园,我们会享受到无穷的情感乐趣,感受到无限的艺术熏陶。
学习诗歌是继承祖国的文化、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
诗歌鉴赏也是历年高考的必考题型,占11分,较为充分地考查了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
下面,我以17年衡水质检语文卷的诗歌鉴赏题为例来讲解一些诗歌鉴赏的基本知识。
一、原题再现(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点绛唇·感兴王禹偁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
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注】①王禹偁:巨野(今属山东)人。
北宋最早改革文风的诗文家。
在朝为官敢于直言讽谏,屡受贬谪。
曾贬为黄州,又迁蕲州(今属湖北),后病死。
②如缀:排列成行,很整齐,如连缀在一起。
③平生事:这里指向来所追求的功名事业。
8.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雨恨云愁”一句词人运用比喻的手法,借景抒情,写江南多云多雨令人感到惆怅,以表现词人的心绪。
B.“江南依旧称佳丽"一句表明词人眼中的江南仍有着美丽的景象。
“依旧”暗寓了今昔之感,透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
C.“水村”两句抓住江南水乡最富地方特色的景物进行细致刻画,展现了一片明丽、温馨的景象。
D.“天际”两句承上片写景而来,视角由低而高,转向空中。
词人用“天际征鸿”来反衬自己的碌碌无为,以物衬人。
E.词人遥见“天际征鸿”触发了“平生事”的联想,并将“平生事”凝聚在对“夭际征鸿”的睇视中,含蓄而深沉。
9.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6分)二、命题依据及考点分析以上题目,主要依据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关于高中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目标以及全国课标卷高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而命制。
说题比赛模板01精编版
说题比赛有关说明一、笔试1.题型:选择题、综合题2.内容:第一部分:学科基础知识。
考查考纲中必考和选考内容,尽量让老师在90分以上,有些题难度要低于高考。
英语不考听力。
120分。
第二部分:书面说题。
按照题目要求写说题稿。
30分。
二、说题说题说的是学生的解题过程,即如何分析试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讲题与学生活动水乳交融,不是就题说题书面说题的设问方式:①命题立意和对学生的能力水平要求。
(根据考纲说明)②考查的主要知识点。
(根据考纲和课程标准说明)③如何讲解试题。
(根据新课程理念和考纲)④如何指导学生解答试题。
(根据新课程理念和考纲)⑤如何拓展试题。
(根据新课程理念和考纲)三、说题过程表述(一)导语:尊敬的评委,大家好!我抽到的题目是()号题,试题考查的内容是(),在整个试卷中的地位是(),难度是()。
区分度属于(低分、中低档分、中档分、中高档分、高档分)数段。
(二)命题立意和能力水平说明新课程和高考命题强调能力立意,通过学生作答的过程来推测其运用学科知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思维品质,强调对知识的应用和知识迁移的考查。
(如语文考查能力层级:A知识B理解C分析综合D鉴赏评价E表达应用F探究),其中,应用、理解、识记属于低阶思维;分析、综合、评价、创造属于高阶思维。
主要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是包括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严密性、思维的整体性、思维的创造性。
这部分可表述为:这道题考查的是()能力水平。
属于()思维。
侧重考查学生()思维品质,新课程和高考命题都强调能力立意。
(三)知识点、考点说明这部分主要说明本题涉及的是考点或知识点有哪些。
在高考中属于什么样的知识类型,如事实性知识(识记)、程序性知识(理解)、策略性知识(综合运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即现有发展区怎样,高考考查的目标即最近发展区是什么,与哪些知识点之间有密切联系,建立一个知识结构图,可板书画图示,也可以作课件呈现。
初中数学说题比赛说题稿课件2024鲜版
初中数学说题比赛说题稿课件2024鲜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五章《一次函数》的第三节《一次函数的图像》。
本节课主要学习一次函数的图像特点,以及如何通过图像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一次函数图像的概念,掌握一次函数图像的斜率和截距的物理意义。
2. 学生能够通过一次函数图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一次函数图像的特点,一次函数图像与一次函数解析式之间的关系。
难点:如何通过一次函数图像解决实际问题,以及一次函数图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笔记本、尺子、圆规、直尺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某商店进行打折活动,原价为100元的商品,打8折后的价格是多少?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模型来解决这个问题。
2. 知识讲解:(1)介绍一次函数图像的概念,解释一次函数图像的斜率和截距的物理意义。
(2)通过示例,展示一次函数图像的特点,以及一次函数图像与一次函数解析式之间的关系。
3. 例题讲解:(1)讲解一个简单的一次函数图像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一次函数图像的性质。
(2)通过一个实际问题,讲解如何利用一次函数图像来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自主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一次函数图像的知识。
(2)给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关键。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一次函数图像的特点:1. 直线2. 斜率表示倾斜程度3. 截距表示与y轴的交点一次函数图像与一次函数解析式之间的关系:y = kx + b(k为斜率,b为截距)七、作业设计1. 请描述一次函数图像的特点,并画出一个一次函数图像。
答案:一次函数图像是一条直线,斜率表示倾斜程度,截距表示与y轴的交点。
2. 给出一个实际问题,请利用一次函数图像来解决。
语文讲题比赛教案设计模板
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语文》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重点:1. 讲题比赛的基本规则和技巧。
2. 如何准备讲题比赛,包括选题、资料搜集、演讲技巧等。
教学难点:1. 学生如何克服紧张情绪,自信地进行演讲。
2. 如何在短时间内高效地准备讲题比赛。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播放一段关于讲题比赛的精彩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讲题比赛有什么了解?你们认为讲题比赛需要具备哪些能力?二、讲解讲题比赛的基本规则和技巧1. 讲解讲题比赛的基本流程:选题、准备、演讲、评委点评。
2. 讲解讲题比赛评分标准:内容、表达、仪态、时间控制等。
3. 讲解演讲技巧:声音洪亮、语速适中、肢体语言丰富、眼神交流等。
三、如何准备讲题比赛1. 选题:选择自己感兴趣且有一定了解的题目。
2. 资料搜集:通过查阅书籍、网络等途径,搜集相关资料。
3. 撰写讲稿:根据搜集到的资料,撰写讲稿,注意逻辑性和条理性。
4. 演练:多次进行模拟演讲,熟悉讲稿内容,提高演讲技巧。
四、团队协作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共同讨论讲题比赛的策略和技巧。
2. 模拟比赛:每组派代表进行模拟演讲,其他组进行点评和评分。
3. 总结:各组分享经验,互相学习,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讲题比赛的重要性和技巧。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积极参与讲题比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六、课后作业1.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准备一份讲题比赛的讲稿。
2. 学生在课后进行模拟演讲,提高自己的演讲能力。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演讲技巧:评价学生的演讲内容、表达、仪态等方面。
3. 团队协作: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模拟比赛中的表现。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一等奖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一等奖一、说教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 本节课内容来自人教版八年级数学[具体章节]。
本章节在整个初中数学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之前相关知识,如七年级的某些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延伸,同时又为后续[之后相关知识,如九年级的某些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 例如,本节课的[某个概念或定理]在解决实际几何问题、证明线段和角的关系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2.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核心概念,如某个定理或公式]。
- 能够熟练运用[概念或公式]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如计算、证明等。
例如,能够根据已知条件,运用[公式]求出[具体的量],或者证明[某类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
-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如探究活动、小组合作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让学生经历[概念或定理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例如,在探究[定理]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思考方法,能够对实验数据或几何图形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例如,在小组讨论[某个数学问题]时,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合作能力。
3. 教学重难点。
- 重点。
- [本节课的核心概念或定理]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如果是几何课,某个重要的几何定理的推导和应用就是重点。
- 运用[概念或定理]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
- 难点。
- 对于[概念或定理]中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
例如,在某些函数概念中,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比较抽象。
- [定理或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涉及到的复杂逻辑关系或数学思想的理解。
例如,在证明一些几何定理时,需要运用到多种辅助线的添加方法和逻辑推理,这对学生来说是难点。
初中数学说题比赛说题稿课件(增加多场景)
初中数学说题比赛说题稿课件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中学的数学教师,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为大家分享一份关于初中数学说题比赛的课件。
这份课件旨在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提高解题能力,并在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初中数学说题比赛。
数学说题比赛是一种以解题为主要内容的竞赛活动,要求参赛者在规定的时间内,对给定的数学问题进行分析、解答和解释。
比赛不仅考察参赛者的数学知识和解题技巧,还考察他们的逻辑思维、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
1.熟练掌握初中数学基础知识:这是参加数学说题比赛的基础。
我们需要对初中数学的知识点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和复习,包括代数、几何、概率统计等。
只有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在比赛中游刃有余。
2.培养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问题的解决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我们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解题技巧:在比赛中,时间是非常宝贵的。
我们需要学会快速准确地解题,这就需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
例如,通过观察题目特征,寻找解题的突破口;运用数学公式和定理,简化计算过程;利用图形和实际例子,帮助理解和解决问题。
4.加强表达能力的培养:在比赛中,我们需要将自己的解题思路清晰地表达出来。
这就要求我们加强语言表达的训练,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
同时,我们还需要学会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将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答案呈现给评委和观众。
接下来,我将结合具体的题目,为大家讲解如何进行初中数学说题比赛的解题和表达。
例题1: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10cm,腰长为13cm,求这个三角形的高。
解题过程:1.画图表示:我们可以画出这个等腰三角形的示意图,将底边和腰的长度表示出来。
2.应用勾股定理:我们知道,在等腰三角形中,底边的中点到顶点的线段是高,同时也是底边的中线。
因此,我们可以将这个三角形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应用勾股定理求出高的长度。
3.计算高的长度:设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高为h,根据勾股定理,我们有:(1/210)^2+h^2=13^2解得:h≈12cm4.表达解答:在比赛中,我们可以这样表达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答案:“我们画出等腰三角形的示意图,表示出底边和腰的长度。
初中数学说题比赛课件.文客久久资料库(1)
初中数学说题比赛课件.文客久久资料库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几何证明》,详细内容为14.3节“说题比赛”,着重讨论平面几何图形的证明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几何证明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简单的几何证明。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几何证明的方法和步骤,如何运用已知条件和定理进行证明。
重点:掌握几何证明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模型等。
学具:练习本、草稿纸、直尺、圆规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生活中的几何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几何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2.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已知条件和定理进行证明,强调证明过程的逻辑性和完整性。
(1)已知:三角形ABC中,AB=AC,点D在BC上,BD=DC。
求证:∠B=∠C。
(2)已知:四边形ABCD中,AD∥BC,AB=CD,AD=BC。
求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练习题1:已知: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点D在BC上,BD=DC。
求证:∠B=∠C。
练习题2:已知:四边形ABCD中,AD∥BC,AB=CD,AD=BC。
求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4. 说题比赛(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说题比赛,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口头表达,其他组员补充。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几何证明的基本方法2. 例题及证明过程3. 随堂练习题4. 说题比赛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已知: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点D在BC上,BD=DC。
求证:∠B=∠C。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说题教学设计
说题设计稿题目:立足教材,拓展探究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P83页习题13.3第12题,如图,都是等边三角形,求证BE=DC.一、审题分析: (一)题目背景:1.教材背景:本题出现在新人教版第十三章《轴对称》的13.3等腰三角形习题中。
是在学生学习了《轴对称》的全章内容的基础上出现的。
2.知识背景:涉及到的知识点包括,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等。
3.方法背景: 根据条件,选择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学会找出全等三角形。
4.思想背景: “由特殊到一般”数学思想,以及“转化”和“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
(二)学情分析AEC ABD ∆∆,DAB EC八年级的学生对图形已经有一定的认识和感觉,并且学习过《相交线和平行线》 《全等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有了一定的逻辑推理和表达能力,掌握了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以及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方法。
(三)题目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发现题目中与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相关的隐含条件,探索证明线段相等的思路方法。
难点:从复杂图形中寻找全等的三角形,并且利用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证明三角形全等,从而得到线段相等。
二、解题过程:如图, 都是等边三角形,求证BE=DC. (一)知识点回顾1.等边三角形有什么性质?2.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有哪些?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有哪些?4.线段BE ,DC 分别在哪个三角形中? (二)思路分析在中, 因为 都是等边三角形, 所以AD=AB,AC=AE,且是公共角,由此可以利用SAS 证明三角形全等, 故BE=DC. (三)解决问题AEC ABD ∆∆,DABECABE ADC ∆∆与AECABD ∆∆,︒︒=∠=∠60,60EAC DAB BAC ∠教师给出规范的解题过程,并说明解题思路.(四)总结提升通过对题目的求解,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题目中隐含的条件,同时要学会观察图形,总结探寻证明线段相等的思路和方法。
三、拓展变式: 变式一.已知如图: △ABD 和△ACE 都是等边三角形, A 、B 、C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连接BE 、CD.求证:BE=CD 。
八年级数学说题比赛范例
八年级数学说题比赛范例一.说教材《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是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三节的课题,是在前面学习了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基础上的一节应用课。
这一节的内容符合新课程理念,课程要面向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
反比例函数的知识在生产和实际生活中经常用到,掌握这些知识对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具有实用意义。
通过反比例函数的应用使学生明确函数、方程、不等式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三种重要的数学模型,它们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在教学过程中,还渗透着建模思想、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这些思想也为后面学习二次函数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二.说道目标“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是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它是前面几节课的综合应用。
由于函数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重要的实用意义,根据教学大纲的明确规定并结合素质教育要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达到以下目标:1、科学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反比例函数是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应用十分广泛的数学模型,使学生掌握生活中有一类两变量的乘积为定值的实际问题可归结为反比例函数问题来解决的思想方法。
2、能力目标①使学生能模仿“利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养成自己提出或构建数学模型的能力;提高综合运用函数、方程、不等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②引例通过开放性的问题,作业中通过编题培育学生的收敛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①通过本节科学知识的自学,并使学生明晰,应用领域反比例函数的科学知识可以化解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从而进一步培育学生爱好数学,进而不懈努力努力学习数学的情感。
②使学生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观。
③引例中使学生具备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献爱心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我指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把一类实际问题归咎于反比例函数问题去化解,这是因为:1.反比例函数是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应用十分广泛的数学模型,它真正体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重要意义。
人教版(2021版本)八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名师精品说课稿(版权所有,违法必究)八年级(上)目录第11章三角形 (3)11.1.1 三角形有关的边说课稿设计(模版二) (9)11.1.2《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说课稿(模版一) (12)11.1.2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说课稿(模版二) (20)11.1.3三角形的稳定性说课(模版一) (25)“三角形的稳定性”说课稿(模版二) (29)11.2.1《多边形的内角》说课稿 (35)11.2.2《三角形的外角》说课稿(模版一) (39)11.2.2《三角形的外角》----说课稿(模版二) (42)11.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2) (49)11.3.1 多边形说课稿 (49)11.3.2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模版一) (52)《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模版二) (58)第12章全等三角形(11) (66)12.1 全等三角形说课稿 (66)12.1 全等三角形说课稿(模版二) (69)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说课稿(模版一) (72)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说课稿 (7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说课稿(模版二) (75)12.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2)说课稿(模版二) (81)第13章轴对称(14) (91)13.1.1 轴对称说课稿(模版一) (91)13.1.1《轴对称》说课稿(模版二) (97)13.2 画轴对称图形(2)说课稿(模版一) (101)13.3 等腰三角形(5) (104)《等腰三角形》说课稿 (104)13.3.2等边三角形说课稿 (111)第14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14) (115)14.1.1同底数幂的乘法说课稿 (115)同底数幂的乘法说课稿 (120)同底数幂的乘法说课稿 (124)积的乘方--说课稿(模版一) (128)整式的乘法(3)说课稿 (132)14.1.2 《幂的乘方》说课稿(一) (134)《积的乘方》说课稿(一) (140)14.1.3整式的乘法----积的乘方说课稿(二) (144)14.2.1平方差公式说课稿(一) (148)《14.2.1 平方差公式》说课稿(二) (154)14.2.2完全平方公式说课稿(一) (161)《完全平方公式》说课稿(二) (169)14.3.1提公因式说课稿(一) (174)§14.3.1 提公因式法说课稿(二) (178)14.3.2公式法说课稿(一) (182)§14.3.2公式法说课稿(二) (186)第十五章:分式 (190)15.1.1从分数到分式说课稿(一) (190)改了的15.1.1 从分数到分式说课稿(一) (193)改了的16.1.2《分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一) (198)15.2.1分式的乘除说课稿(一) (204)15.2.1分式的乘除说课稿(二) (207)15.2.2分式的加减说课稿(一) (209)15.2.2分式的加减说课稿(二) (211)改了的整数指数幂说课稿(一) (214)15.3分式方程(3)说课稿(一) (219)15.3.1《分式方程》说课稿(二) (224)15.3.1《分式方程》说课稿(三) (227)第11章三角形11.1.1 三角形的边说课稿(模版一)下面我将从教材的分析,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发指导,教学程序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八年级上册课本151页例2
一、审题分析: (一)题目背景 1、题材背景:本例题出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5.3分式方程第二课时的例2
2、知识背景:涉及的知识点有:①分式有意义的条件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③找最简公 分母;④等式的性质;⑤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
3、方法背景: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是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具体做法是“去分母”, 即方程两边乘以最简公分母。
这也是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方法。
4、思想背景:转化的数学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类比的思想,归纳的思想
(二)题目的意思
本例题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式方程的概念并能够解简单分式方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巩 固分式方程的解法。
本例题和之前学生见到的简单分式方程的区别在于含有一个整数项,并 且是负整数,题目的难度比之前有所提高,在解题过程中将考察到学生去括号并且括号外是 负数的知识点,还会考察到等式两边同乘以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整式,等式仍然成立。
除此 之外,本例题的最后结果是原分式方程无解,也与例1有解的情况形成对比,让学生体会检 验的重要性。
(三)学情分析:
1 .学生特点:本例题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是八年级下册最后一章的知识,学生已经有 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观察能力、对比纠错能力以及归纳能力。
2 .估计学生会出现的问题:①去分母时整数项没有乘以最简公分母;③没有检验或检验格式 不正确。
说题比赛设计稿
例2 解方程
-—1 x 一 1 (x - 1)(x + 2)
3.策略:列举一些错误的解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或者合作交流,观察、对比、纠错以及老师引导启发等方式,总结归纳出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以及需要注意的地方,并规范自己的解题格式,避免出现类似错误。
(三) 重、难点:
重点: 规范学生解分式方程的解题格式
难点: 归纳出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
二、解题过程:
x 1 3
例2解方程二1-1
二GE)(一)观察下列几种解法是否正确,如果有错,请指出错在哪里?
解法1:解:。
一二二Eg
x -1 (x -1)(x + 2) 方程两边同乘以(x -1)(x + 2 )得
-(x + 2) = 3( x -1)
_ 1
解得:x
=4
解法2:解:方程两边同乘以(x—1)(x + 2 )得
x(x + 2)-1 = 3
x =—1 + 55, x =—1 —\-;5
解法3:解:方程两边同乘以(x - 1)(X + 2 )得
x(x + 2)-(x -1)(x - 2 ) = 3
解得:
x二1
x = 1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经检验:
【设计和意图】以上三种解法由学生自主探究或合作交流,必要时老师引导或启发学解得:
生发现:解法1错在等式左边通分后分子合并时-1没有改变符号,而且最后没有检验过程和下结论;解法2错在“去分母”时整数项-1没有乘以最简公分母,而且化简得到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这个内容在初三上册才学到,我们暂时还不会解,同样最后也没有检验过程和下结论;解法3错在检验时写经检验而没有写出检验的过程。
(三)教师给出规范的解题过程
(根据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老师和学生一起完成本例题的解题并给出规范的解题过程) 解:方程两边同乘以(x -1)(x+ 2 )得
x(x + 2)-(x -1)(x - 2 ) = 3
解得:x二1
检验:当x = 1时,(x-1)(x-2) = 0,因此,x = 1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所以:原分式方程无解。
【设计和意图】老师引导学生将以上这个检验之后的结果和解法三的结果进行对比,两个结果截然相反,让学生体会到检验过程的重要性。
三、总结提升:(一)解题方法总结: 1、根据例2的解题过程和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教师引导并和学生一起归纳得出解分式
方程的一般步骤:
---------- 去分母-----------------
分式方程------------ > 整式方程
2、需要注意的地方:①去分母时分式方程的每一项都要乘以最简公分母;②检验时一定
要代入最简公分母进行检验结果是否为0;③最后记得下结论
3、老师给出解分式方程的“八字口诀”:一化,二解,三验,四写。
一化: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方法是“去分母”
二解:解整式方程
三验:检验
四写:写出最后结论
(二)题目变式延伸:
(根据例2的条件和结论,老师给出一下两道命题进行练习)
x - m +1
1、关于x的分式方程一--2 = 无解,则m的值为__________
x + 3 x + 3
m x一m一
2、关于x的分式方程一-+ 一- = 1的解为负数,则m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_
x + 2 x - 2
第1题的命题是从例2的结论原分式方程无解出发的,学生需要理解分式方程无解是分式方程化简得到的整式方程的解即为最简公分母等于0的解;第2题的命题除了考虑分式方程化简所得的整式方程的解是负数还要考虑到最简公分母不为0的情况;两题都涉及到分
式有意义的条件即提醒学生解分式方程检验的重要性。
并且这两道题都特别设计了整数项,进一步巩固“去分母”时,分式方程的每一项都要乘以最简公分母这个等式的性质。
四、评价分析:
(一)教法设计:
1、利用错误的解法让学生纠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种错误的解题都没有写出检验过程,也让学生感受到检验这个步骤的重要性。
2、学生自主探究或者合作交流,教师采用引导或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给出规范的解题过程,引导学生归纳出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以及总结出解题时
需要注意的地方,提高学生解题的准确率。
4、通过题目变式延伸培养学生利用逆向思维进行解题以及培养学生解题思维的严谨性。
(二)教学反思:
讲解本例题的目的是最后总结归纳出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以及总结解题时应注意的地方,并规范学生的解题格式。
分式方程是一个比较综合的方程,它包含了找最简公分母进行去分母,包含了去括号,包含了解整式方程,包含了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包含了等式的性质等等知识,当这些知识一起出现的时候学生比较容易出错,所以教学时,我通过举出几个错误解法,让学生通过纠错的方式提醒学生在以后的解题中避免类似的错误,当然这种情况不止以上三种,比如学生在解题时还有计算不过关的现象或者移项时没有变号,又或者去括号不正确等等,这些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继续加强纠错。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我将继续规范学生的解题格式,提高学生解题的正确率,让学生做到不因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