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病情四级分级标准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原则与标准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原则与标准急诊科作为医院的重要门诊科室,承担着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任务。
在急诊科,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级,以便合理安排救治资源和制定治疗方案。
本文将探讨急诊病人病情分级的原则与标准。
首先,急诊病人病情分级应遵循的原则是公平、公正、科学。
公平意味着每个病人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接受救治,不论其社会地位、经济条件或其他因素。
公正意味着医生在进行病情分级时应客观、中立,不受个人情感或偏见的影响。
科学意味着病情分级应基于科学依据和临床经验,以确保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急诊病人病情分级的标准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病情严重程度、生命体征、病史、病情变化趋势等。
病情严重程度是最直接的评估指标,通常通过患者的主诉、症状和体征来判断。
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可以反映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性和危险程度。
病史是了解患者病情的重要依据,包括既往病史、过敏史、用药史等。
病情变化趋势是指患者病情的发展趋势,如病情加重、稳定或好转等。
在急诊病人病情分级中,常用的分级工具包括Triage系统和Manchester分级系统。
Triage系统是一种常用的急诊病人病情分级工具,通过将患者分为红、黄、绿、蓝四个等级,以指导医生对患者的救治优先级进行排序。
红色等级表示病情危急,需要立即救治;黄色等级表示病情较重,需要尽快救治;绿色等级表示病情一般,可以稍后救治;蓝色等级表示病情轻微,可以延迟救治。
Manchester分级系统是一种以病情严重程度和病情变化趋势为基础的分级工具,通过将患者分为四个等级,以指导医生对患者的救治优先级进行排序。
除了分级工具,医生在进行急诊病人病情分级时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医院的救治能力、救治资源的分配等。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情况,合理安排救治资源,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救治效果。
总之,急诊病人病情分级是急诊科医生的重要工作之一,对于合理安排救治资源和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急诊患者病情分级原则
急诊患者病情分级原则急诊患者病情分级是评估和分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一个重要过程,在给予患者恰当的治疗和护理的同时,也能使医疗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病情分级的原则主要包括临床表现、病情持续时间、病情稳定性和危险因素等方面。
临床表现是评估患者病情分级的重要依据之一。
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患者往往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例如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疼痛程度等。
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可将患者分为急需抢救的危重病例、需要立即治疗介入的重症病例、需要及时就医的中度病例以及可以延迟就诊的轻度病例等级。
病情持续时间也是病情分级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急性发作的疾病如心肌梗死、中风等常需要紧急救治,而病情持续时间较长的慢性疾病如慢性肺病、高血压等则可以根据患者的稳定性和病情恶化程度进行分级。
通常来说,急性病情需要立即救治,而慢性病情可以根据病情的恶化速度进行分级。
病情稳定性是衡量患者病情分级的重要因素。
病情稳定性意味着患者在一段时间内病情是否有明显的恶化趋势。
例如,呼吸急促、心率增快的心力衰竭患者,如果在一段时间内病情无明显恶化,他们的病情分级可以相对较低;而如果患者的病情持续恶化,需要进行更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其病情分级将会提高。
危险因素也是病情分级的考虑因素之一。
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的基础疾病、年龄、伴随疾病以及既往病史等。
例如,有严重基础心脏病患者、老年人、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患者,在急诊中可能需要给予更高级别的医疗护理和治疗,而对于年轻、无基础疾病、无伴随疾病的患者来说,可以将他们的病情分级较低。
因此,在急诊患者病情分级时,应综合考虑临床表现、病情持续时间、病情稳定性和危险因素等因素。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合理评估并分级患者的病情,能够更好地指导医生的治疗决策和护理措施,保证患者得到正确、及时和有效的救治。
同时,病情分级还可为医院的医疗资源配置提供依据,提高急诊科的工作效率和响应能力,更好地满足患者的急需。
急诊科病情四级分级标准
收缩压:﹤75mm/Hg
舒张压:无
Ⅱ级危重
10分钟内
立即监护重要生命体征
生命体征不稳定,有潜在生命危险状态
如果未在到达后10分钟内得到救治,病人的情况会很严重或短时间内恶化或危及生命,或导致器官功能衰竭。
内脏性胸痛,气促,含服硝酸甘油不缓解;ECG提示急性心肌梗死;呼吸窘迫、非COPD患者SaO2<90%、活动性出血。
呼吸:10-25次/min
SpO2:>97﹪
收缩压:90-180mmHg
心率:P 120-150次/min心律失常
呼吸:R≧25次/min或R﹤30次/min
SpO2:在93﹪—97﹪之间
收缩压≧180mmHg或≦210 mmHg
舒张压>110mmHg
Ⅳ级不紧急
120分钟内
安排急诊流水顺序就诊
有潜在危险性低紧急度
护士每30分钟评估候诊患者病情。除非病情变化。
心率:50-120次/min
心率:P≧150次/min或P﹤50次/min不规则的脉搏
呼吸:R≧30次/min
SpO2:在85﹪—93﹪之间
收缩压:﹤90mmHg或≧210mmHg
舒张压>120mmHg或≦30mmHg
Ⅲ级紧急30分钟内安排Fra bibliotek诊流水优先诊治
可能危及生命或情况紧急,生命体征稳定,有状态变差的危险。
急性哮喘、剧烈腹痛、心,脑血管意外、严重骨折、腹痛持续36小时以上、开放性创伤、儿童高热
急诊科病情四级分级标准
分级范畴及处理
特征描述
生命体征
Ⅰ级危急
立即
立即进入抢救室
危及生命,如果一来到急诊科未得到紧急的救治,病人可能死亡。
医院急诊病人病情分级指导原则
医院急诊病人病情分级指导原则
(一)1级:濒危病人
病情可能随时危及病人生命,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急诊科应合理分配人力和医疗资源进行抢救。
临床上出现下列情况要考虑为濒危病人:气管插管病人,无呼吸/无脉搏病人,急性意识障碍病人,以及其他需要采取挽救生命干预措施病人,这类病人应立即送入急诊抢救室。
(二)2级:危重病人
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1级,或可能导致严重致残者,应尽快安排接诊,并给与病人相应处置及治疗。
病人来诊时呼吸循环状况尚稳定,但其症状的严重性需要很早就引起重视,病人有可能发展为1级,如急性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复合伤、心绞痛等。
急诊科需要立即给这类病人提供平车和必要的监护设备。
严重影响病人自身舒适感的主诉,如严重疼痛(疼痛评分≥7/10),也属于该级别。
(三)3级:急症病人
病人目前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征象,应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安排病人就诊。
病人病情进展为严重疾病和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很低,也无严重影响病人舒适性的不适,但需要急诊处理缓解病人症状。
在留观和候诊过程中出现生命体征异常者,病情分级应考虑上调一级。
(四)4级:非急症病人
病人目前没有急性发病症状,无或很少不适主诉,且临床判断需要很少急诊医疗资源(≤1个)的病人。
如需要急诊医疗资源≥2个,病情分级上调1级,定为3级。
急诊科预检分诊制度和病情分级
急诊科预检分诊制度和病情分级急诊科预检分诊制度和病情分级是指在急诊科就诊时,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以便快速有序地安排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本文将介绍急诊科预检分诊制度和病情分级的目的、原则以及具体操作流程。
首先,急诊科预检分诊制度和病情分级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患者就医等待时间,提高医疗效率。
通过将患者按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可以快速识别病情紧急者并及时安排急救措施,同时合理分配医疗资源,避免因就诊人数过多而导致的拥堵和安全隐患。
其次,急诊科预检分诊制度和病情分级的原则有以下几点:1.根据病情分级优先级,高风险、危重病例应优先处理;2.以患者为中心,尊重患者的意见和需求;3.科学、客观、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病情。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急诊科预检分诊制度和病情分级的具体操作流程。
一般而言,急诊科采用的病情分级系统常见的有Triage分级、Manchester分级和ABCDE分级等。
1. Triage分级:Triage分级是根据创伤或急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和生命体征对患者进行分级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分为四级:红色、黄色、绿色和蓝色。
-红色:紧急救治,病情危急,无需排队等待。
-黄色:急诊救治,病情较严重,但不危及生命,应加快受治时间。
-绿色:急诊治疗,病情相对较轻,可稍微等待。
-蓝色:非急诊治疗,病情非急迫,可按普通门诊方式就诊。
2. Manchester分级:Manchester分级是由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创立的一种分级系统,它根据患者主诉以及生命体征等因素对患者进行分级。
常见的分为五级:红色、橙色、黄色、绿色和蓝色。
-红色:紧急,需立即救治,病情危急。
-橙色:非常紧急,病情严重,需立即安排治疗。
-黄色:急诊治疗,需要立即注意和治疗,病情可能较严重。
-绿色:普通,需进行常规急诊治疗。
-蓝色:非急诊,可安排非急诊治疗。
3.ABCDE分级:ABCDE分级是一种以患者生命体征为基础的分级系统。
常见的分为五级:- A级(Airway,呼吸道):检查呼吸道通畅性,排除呼吸道阻塞等危及生命的状况。
四级急诊病情分级规范
四级急诊病情分级规范引言四级急诊病情分级规范是为了准确评估患者的急诊情况,快速确定诊疗优先级并提供相应的急救措施。
本规范旨在为急诊科医生和护士提供明确的指导,以便更好地为急需救治的患者提供最佳医疗护理。
四级急诊病情分级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将急诊病情分为四个级别:1. 一级急诊:生命威胁或有机能衰竭的病情,需要立即进行紧急处理。
例如:心脏骤停、严重出血等。
一级急诊:生命威胁或有机能衰竭的病情,需要立即进行紧急处理。
例如:心脏骤停、严重出血等。
2. 二级急诊:严重病情,但可能可以等待一定时间才进行处理。
例如:中度脑卒中、复杂骨折等。
二级急诊:严重病情,但可能可以等待一定时间才进行处理。
例如:中度脑卒中、复杂骨折等。
3. 三级急诊:较为紧急的急诊病情,但患者病情相对稳定。
例如:急性呼吸道感染、低血糖等。
三级急诊:较为紧急的急诊病情,但患者病情相对稳定。
例如:急性呼吸道感染、低血糖等。
4. 四级急诊:非常紧急,但不属于立即危险的情况。
例如:轻度创伤、轻度烧伤等。
四级急诊:非常紧急,但不属于立即危险的情况。
例如:轻度创伤、轻度烧伤等。
病情分级评估方法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病情分级评估。
评估过程应快速、简洁、客观,以确保正确的分级和及时的处理措施。
评估指标和参考标准在进行病情分级评估时,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呼吸频率- 血压- 心率- 意识状态- 疼痛程度- 出血程度- 实验室检查结果具体的评估指标和参考标准将在相关培训课程中详细介绍和讲解。
急救措施根据患者的病情分级,确定相应的急救措施。
一级急诊采取最紧急和最有效的急救措施,而四级急诊则可通过适当的观察和处理措施来确保患者的安全。
急救措施应由专业的医务人员进行,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程和操作流程,并在保障患者安全的前提下迅速救治。
结论四级急诊病情分级规范旨在提供明确的指导,以确保急诊患者及时得到最佳的医疗护理。
医护人员应熟悉本规范,准确评估患者的急诊病情,并根据不同病情分级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卫生部急诊病人分级原则
卫生部急诊病人病情分级指导原则一、分级适用范围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急诊医学科及其医务人员,各医疗机构按《指导原则》规范地进行诊疗活动。
二、分级依据(一)急诊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决定病人就诊及处置的优先次序。
(二)急诊病人占用急诊医疗资源多少:急诊病人病情分级不仅仅是给病人排序,而是要分流病人,要考虑到安置病人需要哪些急诊医疗资源,使病人在合适的时间去合适的区域获得恰当的诊疗。
三、分级原则根据病人病情评估结果进行分级,共分为四级:注:“需要急诊医疗资源数量”是急诊病人病情分级补充依据,如临床判断病人为“非急症病人”(D 级),但病人病情复杂,需要占用2 个或2 个以上急诊医疗资源,则病人病情分级定为3 级。
即3 级病人包括:急症病人和需要急诊医疗资源≥2 个的“非急症病人”;4 级病人指“非急症病人”,且所需急诊医疗资源≤1。
(一)1 级:濒危病人病情可能随时危及病人生命,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急诊科应合理分配人力和医疗资源进行抢救。
临床上出现下列情况要考虑为濒危病人:气管插管病人,无呼吸/无脉搏病人,急性意识障碍病人,以及其他需要采取挽救生命干预措施病人,这类病人应立即送入急诊抢救室。
(二)2 级:危重病人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1 级,或可能导致严重致残者,应尽快安排接诊,并给与病人相应处置及治疗。
病人来诊时呼吸循环状况尚稳定,但其症状的严重性需要很早就引起重视,病人有可能发展为1 级,如急性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复合伤、心绞痛等。
急诊科需要立即给这类病人提供平车和必要的监护设备。
严重影响病人自身舒适感的主诉,如严重疼痛(疼痛评分≥7/10),也属于该级别。
(三)3 级:急症病人病人目前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征象,应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安排病人就诊。
病人病情进展为严重疾病和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很低,也无严重影响病人舒适性的不适,但需要急诊处理缓解病人症状。
在留观和候诊过程中出现生命体征异常(附录A)者,病情分级应考虑上调一级。
急诊分诊的分级标准
急诊分诊的分级标准急诊分诊是指将急诊病人按照病情的轻重缓急进行分类和排序,以便及时为患者提供合理、及时的医疗服务。
分级标准的制定对于急诊工作的开展和提高急诊工作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急诊分诊的分级标准。
首先,急诊分诊的分级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病情的轻重缓急、病情的稳定性、病情的危险性以及患者的个人情况等。
在实际操作中,医务人员需要根据这些方面综合考虑,对急诊病人进行合理的分级。
其次,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急诊病人可分为三级,一级急诊病人,指病情非常危急,需要立即进行抢救的病人,如突发性心脏病、中风、严重外伤等;二级急诊病人,指病情较为严重,需要立即进行治疗的病人,如急性心肌梗塞、严重呼吸困难等;三级急诊病人,指病情较轻,可以稍作等待的病人,如轻度外伤、发热、轻微呼吸道感染等。
再次,根据病情的稳定性,急诊病人可分为两级,稳定型急诊病人和不稳定型急诊病人。
稳定型急诊病人指病情相对较为稳定,可以稍作等待的病人,如轻微外伤、轻度发热等;不稳定型急诊病人指病情不稳定,需要立即进行治疗的病人,如休克、严重出血等。
最后,根据病情的危险性,急诊病人可分为两级,高危急诊病人和低危急诊病人。
高危急诊病人指病情非常危险,需要立即进行抢救的病人,如突发性心脏骤停、严重中毒等;低危急诊病人指病情相对较为稳定,可以稍作等待的病人,如轻度中毒、轻度外伤等。
综上所述,急诊分诊的分级标准是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病情的稳定性、病情的危险性以及患者的个人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的。
只有合理地进行分级,才能更好地为急诊病人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提高急诊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希望各位医务人员能够严格按照分级标准进行急诊分诊工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急诊手术分级标准四级
急诊手术分级标准四级
急诊手术分级标准四级包括以下情况:
1. 病情较急,需要及时诊治,如大出血、急性脑卒中等。
2. 病情一般,可以等待一段时间,比如无危险特征的轻微疼痛、不需要缝合的小的擦伤、稳定恢复期患者复诊、仅开具医疗证明等情况。
急诊科分级标准分为三个区域,每个区域又分为四个级别,具体标准如下:
1. Ⅰ级:病情紧急,需立即处理,危及生命,如心肺骤停、严重外伤等。
2. Ⅱ级:病情较急,需要及时诊治,如大出血、急性脑卒中等。
3. Ⅲ级:病情一般,可以等待一段时间,如急性哮喘、吸入异物、吞咽困难、持续呕吐、胸腹痛、轻中度外伤、轻中度出血等。
4. Ⅳ级:病情最轻,如无危险特征的轻微疼痛、不需要缝合的小的擦伤、稳定恢复期患者复诊、仅开具医疗证明等情况。
请注意,分级后将动态评估病人病情,患者将到不同的就诊区域候诊,急诊的分诊系统将与排队候诊叫号系统联动,同时医护人员也会对候诊患者定期巡视,保证患者及时就诊。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指导原则
附件2:急诊病人病情分级指导原则一、分级适用范围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急诊医学科及其医务人员,各医疗机构按《指导原则》规范地进行诊疗活动。
二、分级依据(一)急诊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决定病人就诊及处置的优先次序。
(二)急诊病人占用急诊医疗资源多少:急诊病人病情分级不仅仅是给病人排序,而是要分流病人,要考虑到安置病人需要哪些急诊医疗资源,使病人在合适的时间去合适的区域获得恰当的诊疗。
三、分级原则根据病人病情评估结果进行分级,共分为四级:注:“需要急诊医疗资源数量”是急诊病人病情分级补充依据,如临床判断病人为“非急症病人”(D级),但病人病情复杂,需要占用2个或2个以上急诊医疗资源,则病人病情分级定为3级。
即3级病人包括:急症病人和需要急诊医疗资源≥2个的“非急症病人”;4级病人指“非急症病人”,且所需急诊医疗资源≤1。
(一)1级:濒危病人病情可能随时危及病人生命,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急诊科应合理分配人力和医疗资源进行抢救。
临床上出现下列情况要考虑为濒危病人:气管插管病人,无呼吸/无脉搏病人,急性意识障碍病人,以及其他需要采取挽救生命干预措施病人,这类病人应立即送入急诊抢救室。
(二)2级:危重病人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1级,或可能导致严重致残者,应尽快安排接诊,并给与病人相应处置及治疗。
病人来诊时呼吸循环状况尚稳定,但其症状的严重性需要很早就引起重视,病人有可能发展为1级,如急性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复合伤、心绞痛等。
急诊科需要立即给这类病人提供平车和必要的监护设备。
严重影响病人自身舒适感的主诉,如严重疼痛(疼痛评分≥7/10),也属于该级别。
(三)3级:急症病人病人目前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征象,应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安排病人就诊。
病人病情进展为严重疾病和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很低,也无严重影响病人舒适性的不适,但需要急诊处理缓解病人症状。
在留观和候诊过程中出现生命体征异常(附录A)者,病情分级应考虑上调一级。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分区
急诊分级、分区急诊科从功能结构上分为“三区”,将病人的病情分为“四级”,从而提高急诊病人分诊准确率,保障急诊病人医疗安全。
一、急诊分区:急诊诊疗区域分为三大区域:红区、黄区和绿区。
红区既抢救监护区,适用于一级和二级病人处置。
黄区即密切观察诊疗区,适用于三级病人,原则上按照时间顺序处置病人,当出现病情变化或分诊护士认为有必要时可考虑提前应诊,病情恶化的病人应被立即送入红区。
绿区即四级病人诊疗区。
二、急诊分级:急诊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决定病人就诊及处置的优先次序。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不仅仅是给病人排序,而且要分流病人,使病人在合适的时间去合适的区域获得恰当的诊疗。
根据病人病情评估结果分为四级:一级是濒危病人,二级是危重病人,三级是急症病人,四级是非急症病人。
濒危病人是指病情可能随时危及病人生命,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急诊科应合理分配人力和医疗资源进行抢救。
临床上出现下列情况要考虑濒危病人:气管插管病人、无呼吸或无脉搏病人、急性意识障碍病人以及其他需要采取挽救生命干预措施病人。
这类病人应立即送入急诊抢救室。
危重病人是指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一级,或可能导致严重残疾者,应尽快安排接诊,并给予病人相应处置及治疗。
病人来诊时呼吸循环状况尚稳定,但其症状的严重性需要很早就引起重视,病人有可能发展为一级,如急性意识模糊或定向力障碍、复合伤、心绞痛等。
急诊科需要立即给这类病人提供平车和必要的监护设备。
严重影响病人自身舒适感的主诉,如严重疼痛,也属于该级别。
急症病人是指病人目前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征象,应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安排病人就诊。
病人病情进展为严重疾病和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很低,也无严重影响病人舒适性的不适,但需要急诊处理缓解病人症状。
在留观和候诊过程中出现生命体征异常者,病情分级应考虑上调一级。
非急症病人是指病人目前没有急性发病症状,无或很少不适主诉,且临床判断需要很少急诊医疗资源的病人。
急诊病情评估分级管理制度
急诊病情评估、分级管理制度根据我院情况,制定我院急诊病情评估、分级管理制度,以指导急诊医护人员规范进行诊疗活动。
1、病情评估分级依据⑴患者病情评估严重程度:决定患者就诊及处置的优先次序⑵患者占用医疗资源多少:评估患者需要占用的医疗资源,使患者能够在合适的时间至合适的区域获得恰当的诊疗。
2、分级标准⑴1级:濒危患者病情可能随时危及患者生命,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
临床上下列情况要考虑为濒危患者:气管插管患者,无呼吸/脉搏患者,急性意识障碍患者,以及其他需要采取挽救生命干预措施患者,这类患者应立即送入急诊抢救室。
⑵2级:危重患者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1级,或可能导致严重致残者,应尽快安排接诊,并予患者相应处置及治疗。
患者来诊时呼吸循环状况尚稳定,但其症状的严重性须及早予以重视;患者病情有可能发展为1级,如急性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复合伤、心绞痛等。
严重影响患者自身舒适感的主诉,如严重疼痛(疼痛评分≧7/10),也属于该级别。
急诊科须立即予这类患者提供平车和必要的监护设备。
⑶3级:急症患者患者目前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征象,患者病情进展为严重疾病和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很低,也无严重影响患者舒适感的不适,但需要急诊处理缓解患者症状。
急诊科应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安排此类患者就诊。
在留观和候诊过程中出现生命体征异常者,病情分级时应考虑上调一级。
⑷4级:非急症患者患者目前没有急性发病症状,无或很少不适主诉,且临床判断需要很少急诊医疗资源(≦1个)的患者。
如需要急诊医疗资源≧2个,病情分级上调1级,定为3级。
3、分区情况从空间布局上将急诊诊治区域分为三大区域:红区、黄区、绿区。
⑴红区:急诊抢救室、监护室。
适用于1级和2级患者处置,快速评估和初始化稳定。
⑵黄区:危重症专用诊室、危重症观察室适用于3级患者,原则上按照时间顺序处置患者,当出现病情变化或者分诊护士认为有必要时可考虑提前应诊,病情恶化的患者应被立即送入红区。
急诊分区
急诊分区救治
为推动急诊科规范化建设、提高急诊病人分诊准确率、保障急诊病人医疗安全,按照卫生部《急诊病人病情分级试点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要求,我院采取急诊分区医疗的方法,病人病情评估结果分为四级:一级是濒危病人,二级是危重病人,三级是急症病人,四级是非急症病人。
分为“抢救区、危重病就诊区”(红区)、“密切观察诊疗区”(黄区)、“普通区即非急症病人诊疗区”(绿区)三个区域进行救治。
并且为每一个功能区均预留一定的发展空间。
这样减少了危重病人抢救的中间环节,节省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一是合理安排急诊力量,配备经过专业培训、胜任急诊工作的医务人员,标化配置急救设备和药品。
二是落实首诊负责制,与“120”建立联动协调制度,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建立急诊、急救转介服务制度。
三是加强和改进执行急诊分区救治、绿色通道进入住院救治和手术救治。
改善急诊“绿色通道”,建立创伤、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等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密切科室间协作,确保患者获得连续医疗服务。
四是加强急诊检诊、分诊,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
修订完善急诊标准,有效分流非急危重症患者。
五是对全体医师、护士进行急救技术操作规程的全员培训,实行定期培训、合格上岗制度。
每周都安排业务学习,以及急诊应知应会
医疗技术操作演练,交流工作中的心得,提出意见,推动医技科室医疗技术稳步向前发展。
红色---抽搐、气道阻塞、不能正常呼吸、意识不清、休克
严重疼痛、未控制的大出血、意识变化、高热黄色---持续呕吐、未控制小出血、中等程度疼痛、发热
绿色---疼痛、发热、呕吐等普通门诊病人。
急诊分诊病情分级标准
文件编号:
页码/页数:1/1
主管部门:急诊科
修订年限:必要时
文件类别:制度
适用范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全院
发行日期:
已修订次数:次
最近修订日期:
版次:版
急诊分诊病情分级标准
分级范畴
特征描述及处理
危急立即进入抢救室
如果得不到紧急救治,很快会导致生命危险,如心跳呼吸骤停、剧烈胸痛、严重心律失常、严重呼吸困难、重度创伤大出血、中毒、老年复合伤等
急诊分诊病情分级标急诊分诊病情分级标准分级范畴特征描述及处理危急立即进入抢救室如果得不到紧急救治很快会导致生命危险如心跳呼吸骤停剧烈胸痛严重心律失常严重呼吸困难重度创伤大出血中毒老年复合伤等危重小于30分钟立即监护重要生命体征潜在性危及生命的可能如心脑血管意外严重骨折腹痛持续36小时以上突发剧烈的头痛开放性创伤儿童高热等紧急小于60分钟安排急诊流水优先诊治急诊症状不能缓解病人如高热寒颤呕吐闭合性骨折精品不紧急大于2h安排急诊流水顺序就诊慢性疾病急性发作的病人如哮喘持续状态小面积烧伤感染轻度变态反应等
危重小于30分钟立即监护重要生命体征
潜在性危及生命的可能,如心、脑血管意外、严重骨折、腹痛持续36小时以上、突发剧烈的头痛、开放性创伤、儿童高热等
紧急小于60分钟安排急诊流水优先诊治
急诊症状不能缓解病人,如高热、寒颤、呕吐、闭合性骨折
不紧急大于2h安排急诊流水顺序就诊
慢性疾病急性发作的病人,如哮喘持续状态、小面积烧伤感染、轻度变态反应等。
非紧急4-6h解释
非急诊病人,如低热、感冒、便秘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pO2:>97﹪
收缩压:90-180mmHg
急诊科病情四级分级标准
分级范畴及处理
特征描述
生命体征ⅠLeabharlann 危急立即立即进入抢救室
危及生命,如果一来到急诊科未得到紧急的救治,病人可能死亡。
心跳呼吸骤停、严重呼吸困难、休克、昏迷(GCS<9)、惊厥、复合伤、急救车转来明确心梗、血糖<60mg/dL。
心率:停止或≧180次/min
呼吸:停止或暂停﹤10次/min
心率:P 120-150次/min心律失常
呼吸:R≧25次/min或R﹤30次/min
SpO2:在93﹪—97﹪之间
收缩压≧180mmHg或≦210 mmHg
舒张压>110mmHg
Ⅳ级不紧急
120分钟内
安排急诊流水顺序就诊
有潜在危险性低紧急度
护士每30分钟评估候诊患者病情。除非病情变化。
心率:50-120次/min
心率:P≧150次/min或P﹤50次/min不规则的脉搏
呼吸:R≧30次/min
SpO2:在85﹪—93﹪之间
收缩压:﹤90mmHg或≧210mmHg
舒张压>120mmHg或≦30mmHg
Ⅲ级紧急
30分钟内
安排急诊流水优先诊治
可能危及生命或情况紧急,生命体征稳定,有状态变差的危险。
急性哮喘、剧烈腹痛、心,脑血管意外、严重骨折、腹痛持续36小时以上、开放性创伤、儿童高热
SpO2:﹤85﹪
收缩压:﹤75mm/Hg
舒张压:无
Ⅱ级危重
10分钟内
立即监护重要生命体征
生命体征不稳定,有潜在生命危险状态
如果未在到达后10分钟内得到救治,病人的情况会很严重或短时间内恶化或危及生命,或导致器官功能衰竭。
内脏性胸痛,气促,含服硝酸甘油不缓解;ECG提示急性心肌梗死;呼吸窘迫、非COPD患者SaO2<90%、活动性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