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治疗体会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78例治疗体会
【 关键词 】 腹部切 口;脂肪组 织 ;液化
【 中图分类号 】R6 6 5 【 文献标 识码 】B 【 文章 编号】 10 0 8—57 l0 0 6— 8 5— 2 9 1 2 1 )0 00 0
畅 ,2~ d后 无 分 泌 物 时 即 可拔 除 引流 管 。 5
2 结 果
应及渗 出液量差异均无显著性 ,具有可 比行 。
12 治 疗 方 法 . 根 据 不 同 的治 疗 方 法 ,将 患 者 分 为 两 组 。对 照 组 :拆 除 部 分 缝 线 ,用 09 氯 化 钠 溶 液 冲 洗 伤 口 ,清 除 坏 .%
有可能刺激脂 肪组 织发 生氧化 分解 反应 ,引起无 菌性炎 症反 应 ,导致液化 。此外 ,笔者体会到在老年伴发糖尿病 的女性患
用皮下置管持续 负压 吸引治疗 ,共 3 9例 ,作为试 验组 。两 组
病 例 男 女 比均 近 似 12 : ,年 龄 均 在 2 6 4~ 5岁 ,体 形 均 较 肥 胖 , 皮 下 脂 肪 厚 度 5~1 c 2 m,所 涉 及 手 术 类 型均 包 括 胆 囊 切 除 术 、
消 化 道 穿 孔 、 阑尾 切 除 术 、脾 切 除 术 。两 组 患 者 均 于 术 后 3~
者 中 ,如果 围手 术 期 血 糖 控 制 不 佳 ,使 本 身 血 运较 差 的肥 厚 脂 肪 组 织 血 液 供 应 进 一 步 发 生 障 碍 ,也 易诱 发脂 肪液 化 ,两 组 治 疗 方法 中均 有 此 类 患 者 6例 ,约 占患 者 总 数 的 2 % 。 2 3 3 术后 切 口液 化 的 预 防 . 除 了 术 中注 意 无 菌 操 作 、动 作 轻
液 ,渗液中可见 漂浮 的脂肪 滴 ,无异 味。 ( ) 切 口无红肿 、 2
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临床护理体会
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临床护理体会发布时间:2022-09-16T02:07:58.684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11期作者:杨晶[导读] 探讨将临床护理应用于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治疗中的干预价值。
杨晶丹阳市人民医院,江苏镇江,212300摘要:目的:探讨将临床护理应用于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治疗中的干预价值。
方法:研究病例选于2015.01-2021.10时间内,于我科行腹部手术后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的36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2组,在治疗期间分别辅以常规护理模式(对照组)及优质护理模式(观察组),统计组间施护效果。
结果: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t1=6.912,t2=5.650,)。
结论:通过以优质护理实施干预,可有效缩短患者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的同时,还能够增加患者满意度,对改善其预后起着积极意义,适宜深入研究与推广应用。
关键词:切口脂肪液化;腹部手术;优质护理;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满意度脂肪液化是造成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愈合较差的主要因素,其发生与患者机体脂肪较厚有关,促使机体血液循环能力较差、渗出较多,导致术后脂肪组织发生无菌性坏死情况,最终使得切口愈合较差,临床表现以术后腹壁处切口局部渗出淡黄色液体、挤压切口时可见黄色渗液表面漂浮有脂肪滴,且患者会出现程度不同切口疼痛情况,但外观无显著感染征象、切口处无明显的坏死组织存在、体温与皮温无上升[1]。
一旦患者术后发生脂肪液化并发症后,未得到及时救治,易延长患者住院时间的同时,还易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对其切口愈合造成不良影响,故而及时予以引流治疗则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在早期时实施引流将脂肪排处,对伤口予以局部加压包扎处理,以此来实现愈合伤口目的[2-3]。
但大部分患者对于治疗方法了解较少,且担忧预后质量,易出现一些不良情绪,不利于治疗顺利开展,故而及时辅以有效护理干预则显得尤为重要[4]。
1.资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对象为36例腹部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并发症的患者,组间分组选择随机数字表法,回顾性分析组内对象病例资料,对照组:年龄28~65岁,均龄46.1±12.0岁,男10例,女8例;观察组:年龄为30~67岁,平均46.5±12.4岁,男女占比12例与6例。
中药外敷治疗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体会
杂 志, 9 8 7 5 :4 2 4 7 19 , () 6 - 6 .
[] 中 华人 民共和 国卫 生部 . 2 中药 新药 临 床研 究 指 导原 则 ( 1辑 )s. 第 I]
1 9 . 5 — 1 1 2 5 2 7 93 18 6. 1 — 1.
本临床观察结果显示, 益肾回生汤可以明显降低 D 患者 N
一 步 发 生 障碍 。 述 所 述 原 因 均 可 使 术 后 脂 肪 组 织 发 生 无菌 性 上 坏 死 , 成 较 多渗 液 , 响切 口愈合 。 口脂 肪 液化 治疗 需行 扩 形 影 切
①剖宫产术后第 3 ~5日, 口局 部有淡黄色渗 出液, 切 挤压 切 口可见有淡黄色渗液并可见漂 浮的脂肪滴 。 切 口愈合 不 良, ② 无 红肿 , 分患者局部有硬结, 口边缘及皮下组织 无坏死迹 部 切 象 。③腹部切 口渗 出液涂片检查可见大量 的脂肪滴 。④B超检 查发现腹部切 口处低回声或无回声液状 暗区, 提示腹部切 口脂
[ 2 ]黎介寿. 围手术期处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9329 M. 19.1.
日更换敷料 1 ~2次, 直至切口愈合。
( 收稿 日期 :2 1- 32 , 0 0 0 - 9 编辑:蔡德英)
加、改善微循环、改善血液高凝状态的作用 。另外,N易继发 D
感染 , 感染 多较 隐 匿, 且 白花蛇 舌草 、半枝 莲 、金银 花等 清热 解 毒 药有 较广 的抗 菌谱 , 能抑 制 病毒 , 高机 体 的非特 异 性免 疫力 。 提
・
i es J ur of nf r t o o T M I o m i n n C
Au .2 1 Vo1 7 o g 00 .1 N .8
中药外 敷 治疗 剖 宫产 术 后切 口脂 肪 液 化 体 会
腹部皮内缝合切口脂肪液化70例治疗体会
后 用 注 射 器 抽 取 02 .%甲硝 唑 液 2 n 并 溶 解 O 糜 蛋 白 酶 0r1 t 一 8 0 0U渗 出部位 局 部 注射 1次, , 入 前鞘 , 0 d深 以向 两侧 脂 肪
伤[ 其 呈现 进 行性 的低氧 血症 。 主要 治 疗 措施 为 要及 时纠 2 l , 其 正 患者 严 重 缺 氧圈, 复张 是 临 床 认 为较 好 的治 疗 本 病 的治 肺
l3 方 法 -
脂 肪 液 化如 按传 统 做法 间 断拆 除 切 口渗 出较 多 的 部分 缝 线 ,
敞开 切 口, 时换 药 , 易 全层 裂 开 , 采取 液 化部 位 局 部 注 定 容 现 射 一 蛋 白酶 80 0U 02 糜 0 + .%甲硝 唑液 2 l, 0Il 四层 无 菌 纱 布 l 上 覆盖 芒 硝纱 布 袋 方法 取 得 良好效 果 。现 报 道如 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一 般 资 料 .
选择 20 0 7年 1月 ~ 0 0年 1 21 2月 丰 润 区人 民 医 院妇 产 科 手 术 患 者 , 龄 2 — 4岁 , 部 切 口均 采 用 3 0可 吸 收线 年 16 腹 —
皮 内缝 合 后脂 肪 液 化 患 者 7 0例 , 中纵 切 口 4 其 5例 , 切 1 横 3
展[. J 中国全科医学, 1, ( ) 7 5 1 1. 】 2 0 31 : 1— 7 8 0 1 51 [ 2 】王书鹏, 秦英智. 呼吸窘迫综合征肺 复张策略的研究进展f. 急性 J 中国 】
29例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治疗体会论文
29例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体会【摘要】目的总结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原因及治疗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一2012年1月在妇产科手术后发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29例患者,并随机选择同期未发生脂肪液化的116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可能导致脂肪液化发生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影响因素,并总结治疗经验。
结果单因素x2检验的结果显示,年龄(x2=57.532,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2.1分析方法对两组共14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其年龄、是否肥胖、糖尿病史、吸烟史、切口类型、激素应用、合并基础疾病(是指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肝炎等慢性疾病)等6个项目,对其进行单因素x2检验,找出术后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
1.2.2脂肪液化的切口处理首先是积极治疗原发病和基础疾病,通过加强营养支持、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控制高血糖等症状。
根据患者的渗液情况采取对应的治疗措施:①对渗液较少、切口愈合情况稍差的患者,对其进行每日换药,并轻柔挤出渗液1-2次,加以每日1-2次的切口微波理疗[3];②对渗液较多范围较广、切口愈合不良的患者,先将缝线拆除,再将液化及坏死的脂肪组织进行切除,然后用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彻底清洗,每天1-2次,并将加以生理盐水纱条充分引流,加压包扎,必要时待肉芽组织长出后行二期缝合,便于缩短愈合时间。
注意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3讨论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逐年升高[4],已成为目前临床上,较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主要是由于患者手术切口的脂肪细胞受到损伤后破裂,或脂肪细胞坏死,从而导致切口出现脂肪液化[5]。
脂肪液化的发生极易引起切口愈合困难,从而使感染率升高,对患者造成较大的伤害。
在本次分析中,我们认识到年龄(x2=57.532,p<0.05)、糖尿病史(x2=30.517,p<0.05)、切口类型(x2=70.250,p<0.05)和肥胖(bmi)(x2=39.026,p<0.05)与患者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这是由于[6]:①年龄大于60岁,患者的恢复能力较差,切口愈合速度慢,血管末梢循环较差,这使液化的发生率升高。
关于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体会
以免造 成大量脂 肪组织破坏 。( 2 ) 以大量生理盐水 冲洗切 口, 将 已坏死脂 肪组织冲洗掉 , 减少术后坏死组织的量 。( 3 ) 缝 合时应将皮下组织 全层缝 合, 不 留死腔。打结时 , 动作应 轻柔以免切割脂 肪组 织造成 死腔形成。若
今 日健康
・
2 0 1 4年 7月
第 1 3卷 第 7期
58 ・
J I N RI J I AN KANG
J u l y 2 01 4 Vo 1 . 1 3 No . 7
关于切 口脂肪液化 的治 疗体 会
俞 磊 西安 , 7 1 0 0 8 9 ) ( 西安 6 3 0医 院 , 陕西
3 关于切 口脂肪液化的预防
3 . 1 加强手术前后管理 , 加强营养提高抵抗力,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 3 . 2 手 术操 作轻柔精细 : ( 1 )作腹 壁切 口时尽量一 次性切开皮 下脂肪全 层, 避 免反复 多次切割脂肪层 。 ( 2 ) 且 旨 肪层止血时避免过度使用 电凝 。 ( 3 ) 手 术 时注意用盐水纱 布保 护脂肪层 。( 4 ) 缝合脂肪层 时应对 合 良好 , 避免错
剪去 1~2根缝线 ,内置 以盐水纱 条引流 ,通过换药就可 使切 口顺利愈 合, 不 要轻易 敞开全 部切 口 , 以免延 长切 口愈合 时间 , 增 加病人 住 院时 间, 从而加重病人 的经济负担 。 我们 以往的处理方法是 : 发现切 口脂 肪液化是在敷料 上有 “ 湿” 的痕 迹, 而切 口局 部表面有 “ 湿迹” , 但局 部不红 、 不肿、 无压痛 、 质地不硬 , 此 明显有异于切 口感染 。一旦发现脂肪 液化后 , 即在无菌条件 下将液化 区 ( 切 口全段脂肪 液化 , 我们 尚未发现过 ) 挤尽——至无 液体 流 出, 边 挤边 用无菌敷料吸除 , 挤尽后及时换药 , 常规用 2 %碘伏消毒后用 7 5 %酒精纱 布湿 敷 , 外 敷干纱 布 3 —4层 , 渗 出较 多时 , 每 日两次 , 同时加 用微 波理 疗, 2次, 日, 一般 l 一3天 即不再有渗 出 , “ 脂肪液化 ” 消失 , 愈合 伤 口外 观无明显差异 , 仅延长拆线时间 1 — 3日。 过去我们敞开伤 口, 自敞开之 E l 起, 自然愈合或 Ⅱ期缝合后愈合 时间需 1 5 —2 5日, 明显延长住 院时间 。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体会
2 结 果
6 腹 部 手 术 切 口发 生 脂肪 液化 患者 的临 床 资 料 , 结 脂 肪 液 5例 总
化 发 生原 因、 治疗 经 验 及 预 防措 施 。 结 果 造 成 手 术 切 口脂 肪
液 化 的 主 要 原 因为 肥 胖 、 尿 病 、 蛋 白血 症 、 频 电 刀使 用 及 糖 低 高
不 良易诱发脂肪 液化 ;③高频 电切和 电凝 时 ,局部温度 可达
20 1 0 0 ~ 0℃, 0 高频 电刀长 时间、 反复 、 大功率灼烧 , 可灼烧皮下
脂 肪 , 成 脂 肪 细胞 因 热 损 伤 发 生 变 性 , 致 无 菌 性 坏 死 , 成 造 导 形
液 化科 ④术 中操作不 当 , 度牵拉 、 口暴露 时间过长及 缝合 ; 过 切 时对 位不 良或缝扎血 管等 , 均可造成脂肪 细胞损伤坏 死 , 发生
腹部切 口脂肪液化 的原因 : ①肥胖患者 由于腹部脂肪组织 血供较差 , 术后易发生脂肪液化 , 是脂肪液化 的主要原因。 本组
约 占全部发 病原 因的 5 . ②合并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尿病 、 蛋 白血症 的老 23 %; 低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46例治疗体会
20 19 2 0 6, 0 ~1 0
4 汪复 ,张婴元 .实用 抗感染 治疗学 『 .北京 :人 民卫生 出版社 . M]
2 0 4 N4 6 0 5, 71 7
作者简介 : 国伟 , 4 柴 男, 3岁, 大专 学历 , 9 5年毕 业于晋东 南医 18
专 , 治 医师 。 主
发生脂肪液化 明显高于 中间部 位 , 口缝合不严密 , 切 留有死腔 ,
( 收稿 日期 : 0 — 2 2 ) 2 7 1— 1 0
下。
刀的使用时 间 ,缝合前要 彻底清 除脱 落 的脂肪 组织 ,并 剪除
之; 皮下脂 肪组织 缝合 时 , 不能 留有死 腔 , 于过于 肥胖 的患 对 者可分层 缝合 , 后加 压包 扎 , 口液 化 的患者经 引流 , 术 切 一般 渗液 3d 5d即可停 止或明显减 少 ,必要 时可试用 o 糜蛋 白 - . /
形成较多溶液 。
切 口脂 肪液化 , 口延 迟愈合 , 切 给术 后患者造 成不必要 的
精神和经 济负担 , 长住 院时间 , 延 同时也 降低 了外科 病房的床
腹部 切 口脂肪 液化 4 6例 治疗 体 会
王 伟
( 山县人 民医 院, 鲁 河南 鲁山 4 7 0 ) 6 3 0
位周转率。 根据切 口的明显体征及全身表现 , 特别是肥胖患者 , 要及时作 出准确 的诊 断 ,在排除 全身性疾 病如糖尿病 的情况 下, 采取切 口渗液进行培养 ( 备药敏试验用 )送显微镜下观察 , , 发现大量脂肪滴 , 治疗应把清创 、 引流放在首位 。对继发感染 , 引起全身 中毒症状 者 , 应积极给予 药物治疗 , 可适 当给予 肾上 腺盐皮质激素 , 促进 切 口愈合 。 切 口脂肪液化延迟愈合 的症结 在于手术 操作 , 尤其是 中年 肥胖者 的腹部手术 , 皮下脂肪组织较厚 , 为了充分暴露 术野 , 术 后会动用各种金属器械牵拉 , 临床上常用 的方法是在切 口周 围 置纱布或棉垫 , 在开腹过程中 , 绝对禁止反 复切 割 , 尽量减 少 电
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98例治疗体会
1一 般 资料 9 8例 , 3 男 8例 , 6 女 O例 , 龄 2 ~ 6 年 3 8
岁。腹部手术 8 例 ( 9 包括胆囊切 除术 5 、 肠吻合术 2例 胆一
4例 、 胃大 部 切 除术 6例 、 胃癌 根 治 术 3 、 脉 高 压 手 术 例 门 2例 、乳腺 癌 3 、阑 尾 切 除 术 1 例 ) 四肢 手 术 9例 。 例 9 , 体 形 较 肥 胖 , 下 脂 肪 厚 度 5 1 c 。本 组 病 人 于 手 术 后 3 皮 ~ 4m
标 准。一般 认为有 以下临床表 现者应诊 断为切 口脂 肪液
化 [ ;1 多 发 生 在 术 后 3 8 , 部 分 病 人 除诉 切 口有 较 () ] ~ d大 多 渗 液 外 , 其 它 自觉 症 状 } 分 病 人 于 常 规 检 查 切 口时 无 部 发 现敷 料 上 有 黄 色 渗 液 , 压 切 口皮 下 有 较 多 渗 液 。 () 按 2
19 9 4年 1 至 2 0 年 1 月 06 2月 , 我 院 发 生 腹 部 手术 在 后 切 口脂 肪液 化 9 8例 , 现将 诊 治 体 会 报 告 如 下 。
临 床 资料
军 王红 萍
第 3 注 意 观 察 切 口变 化 , 旦 发 现 有 黄 色 渗 出液 后 应 天 一 及 时处 理 。关 于 切 口脂 肪 液 化 的诊 断 原 则 , 目前 尚无 统 一
2 积 极 的局 部 处 理 , 供 良好 的 修 复 环 境 是 加 速 愈 提
8 d切 口 出现 较 多 黄 色 渗 出 液 , 内混 有脂 肪 滴 、 血 及 坏 积
死 组 织 , 口边 缘 平 整 , 红 、 、 、 等 炎 症 反 应 , 口 切 无 肿 热 痛 切 愈 合 不 良 。渗 液 涂 片 镜 检 见 红 细 胞 和 较 多 脂 肪 滴 , 标 本 送
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体会
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体会切口脂肪液化是一种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它的发生会导致术后愈合不良,甚至会影响手术效果。
对于这种并发症的防治,医生和护士们需要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本文将分享本人在临床工作中的体会和心得,希望能对广大医务工作者有所帮助。
切口脂肪液化的定义切口脂肪液化指的是手术后,切口周围的脂肪组织出现液化现象。
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手术部位旁边的组织中,这些组织通常在手术时需要被移动以便医生完成手术。
脂肪液化通常是由于局部组织供血不足、组织缺氧、感染等因素引起的。
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表现包括:切口周围肿胀,疼痛、渗出物增多等症状。
如果未及时治疗,液化的脂肪会引起切口愈合延迟,术后疤痕明显,影响美观,甚至会使手术部位感染。
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1. 术前准备手术前,医生应该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对于一些高危人群,如减肥手术、重度肥胖、代谢性疾病等,应该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手术过程中的切口脂肪液化风险。
同时,术前还应注意加强手术部位的血液供应和营养供应,缓解组织缺血缺氧的状况。
2. 术中措施手术中,医生应尽量保持手术处的清洁,注意术中污染,必要时采取抗感染措施。
在切割脂肪时,医生应该注意控制力度,避免过度损伤组织,同时还应根据不同患者的体型、脂肪厚度等因素,采取相应的手段。
3. 术后护理术后护理是防治切口脂肪液化最为关键的一环,主要应该从局部清洁消毒、伤口旁血肿的清除、局部冷敷、避免感染等方面入手。
根据患者术后情况,护理人员还需要及时观察切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向医生汇报,保障切口处的良好愈合。
4. 个人护理患者也应该在术后进行适当的个人护理,如保持休息、避免身体过度活动等。
患者还可以通过饮食调理、增加身体锻炼以及定期进行体检等方式,提高免疫力,降低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
结语切口脂肪液化是一种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其防治措施应该从术前、术中、术后和个人护理四个方面入手,特别是术后护理应该重点加强。
通过加强宣传、提高医务工作者的专业素养以及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相信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
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诊治体会
譬 | l一 f| 一 j _ 。簟 | 1 I l
|. 床 探 讨 。 |、 .
可缺 少的原料 , 别是 维生 素 c疗效 肯定 。( ) 肪液化 属 无 特 3脂
菌性炎症反应 , 般不需 使用抗 生素 ; 对 脂 肪液化 发现 晚 , 一 但 渗 液 较 多 , 部 引 流 时 间 长 的 切 口 . 本 培 养 有 细 菌 q 长 者 , 张 局 标 二 主
ls e tiiy k f f l t ik s utr sn tt oc o e,la i ode d s a e,i ls i ot e p ncp eo d r t n,h rma y d s a e e selcrc t nie,ul— hc ne s s u e o o ls e vng n a p c teea t t h r il fmo e ai t e p i r- ie s c i o a d a g e s v ra me twih die s e ry itr e in, d qu t r i a e,h ai n l s fdr g uti e An n r rd rdito a r a — n g r s ie te t n t s a e, a ne v nt l o a e ae d a n g te r to a u e o u so sd d ifae a ai n, nd te t
3 1 腹部手术切 口脂 肪液化 的原 因 ( ) 口脂肪 液化 与体 . 1切 形肥胖 、 中是否使 用高频 电刀切 开腹壁 有一定 的关 系。由于 术 电切所产生 的高温造成皮下脂肪组织 的浅表性烧伤 及部分脂肪
细 胞 因热 损 伤 发 生变 性 , 时 脂 肪 组 织 内毛 细 血 管 由于 热 凝 吲 同
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诊治体会
切 口脂 肪 液 化 是 腹 部 手 术 后 常 见 的 并 发 症 之 一 。
1. 0 6天 。本 组 有 2例 患 者 出现 脂 肪 液 化 导 致 切 口感 染 , 用抗 生 素治疗 及切 口换 药 后 治愈 。5例 患 者经 换 经 药处 理 3 ~5天至 术 口无 渗 液 后 作 Ⅱ期 缝 合 , 后 行 1周
织液化 。⑦病 人 的年老 体 弱 、 蛋 白血 症 、 低 免疫 力低
本组 所有 病例 术后 均予 微波 治疗 , 脉输 注抗 生素 静
预 防感染 , 积极 治疗 合 并 症 : 糖 尿 病 患 者积 极 降糖 并 ① 治疗 , 控制 血 糖在 7 49mmo/ lL之 间 ; 有输 血 或输 人 ② 血 白蛋 白指征 患者 予输 血 、 人 血 白蛋 白等 相 应 治 疗 。 输
口周 围红 肿 ; 出液培 养无 细菌 生长 。 渗
治 疗 方 法
循 环灌注差 , 血运 较差 的脂肪 组织 血液 供应 进 一 步发 使
生障碍 , 易诱发 和加重脂肪 液化 。④ 电刀 : 中高频 电刀 术
的广泛 使用 。切 割组 织 时 除产生 线 状损 伤 , 时电凝 止 同
血时电流可沿 切缘 呈 辐射 状分 布 , 得皮 下 脂 肪组织 因 使 电凝止血造成 切 缘组 织坏 死 、 变性 、 管 闭塞 , 血 电凝 止血 灼点尽可能地 准确 , 不应 在 钳夹 组织 较 多 的血管 钳 上长 时间 电凝 , 成大 块 组织 灼 伤坏 死[ 。⑤切 口暴 露 时 间 造 4 ] 较长 , 脂肪组织 表 面干燥 损 伤 坏死 , 在挤 压 、 夹 等机 或 钳 械作 用下极 易发 生脂 肪组 织创 伤性 坏死 , 引起 无 菌性 炎 症反应 , 使脂 肪组 织发 生液 化 。⑥术 中严 重 挤压 及过 多 钳夹脂肪 组织造成损伤 及打结过 紧均易造 成皮下 脂肪组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30例诊治体会
生,0 8 63 ) 96 . 2 0 , (0 : —6 4 5
1. .4营养 支持 :为患者 制定合 理的营养 支持方 案 ,要 保证糖 、蛋 白 2 质 、氨基酸 、脂肪 乳、维生素 的合理搭配及供 给 。在 胃肠道 蠕动恢 复
化跟 妇 女 的肥 胖 、 贫血 、 糖尿 病 、术 前不 使 用抗 生素 、术后 切 口暴 露 太久 等 有治疗 措施 ,
这 样 才能有 效 减轻妇 产科 腹部 手 术切 口脂 肪液化 、加 速伤 口的愈合 。
【 键 词】 妇产 科 ;腹 部 手术 ;脂 肪液 化 ;措 施 关 中图分 类号 :R 1 . 798 文 献标 识码 :B 文 章编 号 :1 7- 14 (0 2 0 0 2- 2 6 1 89 2 1 )2- 5 5 0
21 0 2年 7月第 1 0卷 第 2 O期
例 ,暴饮 暴食 l例 ,原 因不 明1例 。 1 5 ’
1 方法 . 2 1 . ①严 密监测 患者的心 、肺 、肾等重要 组织器 官的功 能 ;②动态 .1 2
・
临床研究 ・ 5 2 5
腺 或胰周 继 发细 菌感染 形 成脓 肿才 给予 中转手 术治 疗 。早 期手 术 因 代谢 紊 乱和 手术对 循环 的破坏 而有 较高 的手术 并发 症和病 死率 ,非 手 术治疗 时 禁食 及 胃肠减 压是 治疗 急性 重症胰 腺炎 的一 个必要 的基 础 手段 。生 长抑 素 的有效 运用 ,减 少胰 腺 的内外分 泌 ,降低 胰管 内 压 力 ;还能 清 除坏死 性毒 物 ,保护 胰腺 细胞 。 明显减 少 内脏器 官 的 血 流量 ,而又不 引起 体循 环动 脉血压 显 著变 化 ,是 治疗 急性 重症胰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诊治体会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诊治体会发表时间:2013-01-04T14:25:59.26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0期供稿作者:张玥玲[导读] 目的探讨微波疗法治疗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疗效观察。
张玥玲(白银市白银区妇幼保健站甘肃白银 730900)【中图分类号】R71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0-0196-02【摘要】目的探讨微波疗法治疗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疗效观察。
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6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传统治疗法,观察组给予新型微波治疗。
结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切口愈合时间与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
结论使用新型的微波疗法治疗腹部手术切口的脂肪液化效果显著,应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关键词】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并发症随着女性肥胖率与剖宫产率的不断增加以及高频电刀在临床上广泛使用,腹部手术切口发生脂肪液化呈逐年上涨趋势。
腹部手术切口液化是妇产科中常见的一种术后并发症之一,常因切口脂肪细胞受损,引起继发感染[1]。
若是切口一旦出现脂肪液化现象,不仅影响了伤口的愈合时间,还延误患者康复进程,加大患者的痛苦,同时也增加了经济压力。
现对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的36例脂肪液化患者析,给予微波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的36例脂肪液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4~45岁。
临床表现:患者均无明显的异常反应,在术后2~8d腹部切口部位有淡黄色的液体溢出,切口面出现红、肿、痛,切口未愈合或愈合缓慢,渗出的液体细菌培养呈阴性,部分患者伴有发热症状。
出现异常的时间:10例在术后2d,12例术后4d,8例发生在术后7d,余下6例在术后10d。
在36例患者中,妇科8例,合并肥胖者6例、合并贫血者2例;产科28例,合并肥胖者12例,合并糖尿病6例,肥胖伴糖尿病10例。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70例诊治体会
结论 了解 腹 部 切 口脂 肪 液化 的发 生原 因 , 早 预 防 , 期 发 现 并 积极 对症 治疗 , 缩短 切 1愈 合 时 间。 及 早 可 7 :
[ 关键 词 ] 腹 部 切 口 ; 肪 液 化 脂 [ 图分 类 号 ] R 69 7 中 0 1 . [ 献标识码] B 文
现代 中西 医 结 合 杂 志 Mo e orao It rt rd i a C i s adW e enMein 0 0Ma, 9 9 dr Junl f ne a dT aio l hn e n s r dc e2 1 r 1 ( ) n g e tn e t i
腹 部切 口脂 肪 液 化 7 0例 诊治体 会
有 患者 均 于 术 后 5 切 口发 现 较 多 黄 色 渗 液 , 有 少 许 脂 ~7d 内 肪 滴及 坏 死 组 织 , V边 缘 无 红 、 、 、 , 口愈 合 不 良。 切 I 肿 热 痛 切 渗 液涂 片镜 检 见 较 多 脂肪 滴 , 续 3 细菌 培 养 无 细 菌 生 长 。 连 次 12 治疗 方 法 . 根 据 切 口渗 液 情 况 : 口渗 液 较 少 、 分 愈 切 部
除 渗 液及 坏死 组 织 。待 肉芽 组 织 新鲜 后 及 时 行 Ⅱ期 缝合 。脂 肪 液化 腔 内注 射 泼 尼 松 治 疗 , 使 疗 程 缩 短 至 平 均 8 8d ; 可 . … 如使 用过 氧化 氢胰 岛素生 理盐水 冲洗 , 平均疗 程缩 短约 4d3 _ 。 J
34 术 后 切 口脂 肪 液 化 的预 防 除 了 术 中注 意 无 菌 操 作 及 . 动 作 轻柔 外 , 者认 为 采 取 以下 措 施 有 利 于 减 少 脂 肪 液 化 的 笔 发 生 : 谨 慎 及 合理 使 用 电刀 , 将 电 刀 的强 度 调 到 以 刚好 能 ① 应
综合治疗妇科手术切口脂肪液化30例的体会
用外科学杂志 ,99 1( )14 19 ,9 3 :4 .
全层均不愈合 , 皮下 组织 游离 , 拆除 全部缝线 , 上述方 法 治 用
疗至切 口肉芽组织新鲜无 渗液后 行二 期缝合。患者均 口服抗
针缝线 , 消毒切 1后 , 无菌 橡胶手套 , 2 戴 1 分别 用 两手拇 指及食 指 自切 1两侧 自非液化 区 向液化 区渐序充分 挤压 , 出液化 2 1 挤 脂肪组织 , 干纱 布 吸干 水分 , 贝复 剂喷 至切 口皮下 组织 用 将 (5A /m )作用 3m n 10 u e  ̄ , i。用 5 %高 渗糖纱 布条 填 塞裂 1 , 0 22 1 次/ , 日换药 , d每 待渗液减少后 , 日换药 , 隔 直至新生 肉芽组织 后即将切 1行蝶型胶 布拉 闭切 1愈 合。切 1 有大 量渗 出液 , 2 1 2 1 2 1
例 。均用 4号丝线缝合 皮肤 。发 现切 1 渗液 时 间 : 部病 例 2 1 全
均在术后 2— 6d开始 渗液 , 中术后 2 液者 2 例 , 其 —4d渗 1 术
后 5 液 者 8例 。 —6d渗 12 处 理 方 法 . 术 后 第 2—6天 检 查 切 口 , 切 口两 侧 向 中 由 央挤 压 , 旦 发 现 切 口处 有 液 化 的脂 肪 溢 出 , 即 拆 除 1 2 一 立
生 索 预 防感 染 。
13 结果 .
本组 3 采用 上述综合 方法 治疗 , 一例 继发 O例 无
切 1感染 。换药时 间最 长为 1 ( 2 1 0d 行二 期缝 合病 例 )平 均换 , 药天数为 52d . 。非二期缝 合病例 住院 时问与 非脂肪 液化病 例住 院时 问无差别 , 切 口撑开 愈合的疤 痕与 同期 同类 手术 行 相 比, 无明显增宽增大。经积极处理 , 4例 因为大量渗 出液 仅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防治体会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防治体会目的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防治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自2010年1 月— 2012年1月60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原因。
结果60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经治疗后恢复良好。
结论控制基础疾病、规范手术操作、术后密切观察、早期处理是预防手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主要手段。
标签: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电刀;微波理疗腹部手术后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是普外科工作中常见的切口并发症,导致切口延迟愈合,并发切口感染,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同时切口愈合不良也易引起切口疝的发生。
现探析2010年1月—2012年1月来该科腹部手术患者切口脂肪液化的形成原因,总结影响切口脂肪液化的各种因素,并给出了相关的预防和治疗建议。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患者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13~82岁,平均48.6岁,身体状况良好,均不伴有营养障碍。
切口类型:正中切口8例,旁正中切口12例,经腹直肌切口16例,斜切口13例,麦氏切口1例,横切口4例,复杂切口7例。
肥胖者42例,糖尿病者26例,肥胖合并糖尿病者17例,患高血压心脏病及其他疾病者8例,无肥胖及糖尿病等其他疾患者6例。
均使用高频电刀。
术后伤口未予热敷12例,给予热敷48例。
以上患者均未出现切口感染征象。
1.2 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多有以下临床表现:①术后3 d左右切口处有黄色渗液或挤压切口局部可流出黄色渗液,无明显异味,一般不伴切口红肿、发热;②渗出液呈淡黄色,可见有脂肪滴;③切口局部皮肤无坏死征象,血运良好;④各项辅助检查无明显感染征象;⑤渗出液涂片见大量红细胞及脂肪滴,培养无细菌生长;⑥体温及局部皮温正常;⑦切口表面虽愈合良好,但皮下有空虚感,患者常诉有疼痛感,其程度较正常切口重。
1.3 切口脂肪液化治疗方法首先应密切注意切口变化,每次换药都要仔细:第一要视,一般来说,脂肪液化的伤口早期周围稍红,敷料上有少量渗出,可见脂肪滴(渗出部位就是液化部位);第二要触,脂肪液化的伤口在缝线间有空虚感,由切口两边向中央挤压,可见带有脂肪滴的渗液;第三要听,脂肪液化的病人,手术切口会有较正常伤口更重的疼痛,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发现脂肪液化,尽早处理。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_外科术后切口脂肪液化52例治疗体会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_外科术后切口脂肪液化52例治疗体会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人群逐渐增加,手术中电刀的广泛应用,外科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脂肪液化切口难以愈合已成为外科医师们在临床工作中棘手的问题,现将应用康复新治疗外科切口脂肪液化52例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52例,年龄30~68岁。
胆囊手术32例,阑尾手术13例,妇产科手术7例。
均为肥胖患者,皮下脂肪厚度6~10cm,平均8cm。
所有患者均为术后5~7d切口出现黄色渗液,内混有少许脂肪滴,细菌培养连续3此无细菌生长。
1.2 方法根据切口渗液情况,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28例,切口渗液较少,部分愈合不良,拆除部分缝线,以2%甲硝唑注射液冲洗后置盐水纱布条引流,每日1次,直至愈合。
B组,24例,切口渗液较多,全层愈合不良,拆除全部缝线,以2%甲硝唑注射液冲洗后,填塞康复新纱布条引流,每日1次,直至切口肉芽长满后行Ⅱ期缝合,两组患者均口服或静滴抗生素预防感染。
1.3 结果 A组患者切口均于术后11~16d愈合,无需Ⅱ期缝合,B组患者一般换药2~6d后可行Ⅱ期缝合,7~10d拆线,平均12d,两组患者切口无一例院内感染。
2 讨论2.1 对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常规使用的生理盐水冲洗和2%甲硝唑液冲洗,方法单一,仅仅起到清洁切口预防感染的作用。
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二者治疗效果区别不大,而在治疗切口脂肪液化的过程加用康复新治疗效果较为明显,康复新为美洲大蠊干燥虫提取物,性状为深棕色粘稠液体,气微腥,有吸湿性,按干燥品计算含氨基酸不得小于0.7%,具有通利血脉,养阴生肌的作用,主要用于金疮、外伤、溃疡、瘘管、烧伤、烫伤、褥疮等创面,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康复新具有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促进创面坏死组织脱落,增强免疫力功能等作用,另外有增强小鼠体液免疫功能和细胞免疫功能等作用,对于脂肪液化的切口有促进愈合的作用,机制同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体会;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中进行腹部手术的患者,对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与症状进行回顾探究,找出引起切口脂肪液化的主要原因。
结果:在2011年6月到2013年6月之间产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有50例,其发生的原因与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以及患者的胖瘦有关,在进行治疗之后50例患者均能愈合,并且没有继发感染现象;结论:发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有很多,在手术之前要对患者进行积极干预护理,在术中在注意操作的技巧,减少挤压或者牵拉到伤口的情况,在术后要进行有效的对腹部切口脂肪液化进行预防干预,通过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患者快速的恢复,缩短治疗与住院的时间。
标签: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治疗体会
切口脂肪液化为大量脂肪细胞破裂后,细胞内脂肪颗粒外溢、分解,形成液状油脂,积留于切口内的现象。
对于腹部切口,此种情况多发生于皮下脂肪层。
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和抗生素的应用,切口感染发生率已降到较低的水平。
但因肥胖人群的增加和电刀的不当使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日益增多。
它不仅增加切口感染机会、延长住院时间、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身心痛苦。
对此,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情况制订相应的措施,减少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选择的本院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的进行腹部切口手术的50例患者中,这50例患者发生了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现象,其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在29岁至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岁,这些患者所患的疾病主要有原发性的高血压病、糖尿病等,进行的手术主要有上腹部的胆囊切除手术、下腹部的阑尾炎切除手术、腹股沟斜疝的修补手术、卵巢囊肿的切除手术以及子宫下段的剖腹产手术等。
1.2方法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主要表现为:发生的时间大多是在进行手术后的4~7天,大多数患者并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進行常规身体检查的时候发现在切口敷料处有黄色的渗液,在按压的时候皮下的渗液会增多;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不乐观,皮下的组织游离,在渗液中可以看见有漂浮的脂肪滴与游离的坏死组织;患者的切口没有红肿与热痛的炎症表现;患者的渗出液在涂片镜检查的时候可以看见大量的脂肪滴,而细菌培养呈现阴性。
因此。
根据病人在进行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渗液量与切口的实际情况的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如果切口的渗液量比较少就可以把切口缝合线的部分拆除掉,使用橡皮片护着纱条来进行引流,每天
都要换药,直到切口愈合为止;如果患者切口的渗液量比较多,就要对患者的皮下组织充分的进行分离,在拆除缝合线之后还要使用浸润的盐水纱布来覆盖切口,同时还要每天进行一次红外线的照射治疗,一次治疗半个小时,当切口有新鲜的肉芽组织产生之后进行再次缝合,倘若渗液持续出现的时间比较长,就要采用抗生素来预防伤口感染。
除此之外,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要注意对病人的原发病进行及时的治疗,控制患者有高血糖与贫血等疾病对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产生的影响[2]。
2.结果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症状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以及胖瘦等因素相关,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以及胖瘦合并其它的基础疾病以及高频电刀的应用强度与应用频率呈现正相关,患者的年龄越大,手术的时间越长,并且体型越胖发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几率越高,本院的50例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基本都可以愈合,并且没有继发性的感染患者。
在2011年6月到2013年6月的50例产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中,有26例患者的渗液量比较少,在切口的部分愈合的不是很理想,但是患者的渗液少、脂肪液范围小,就不需要拆除缝线,在日常中每天都在不同的方向向伤口挤压,在引流通畅并且排出渗液之后,就要加强药物的更换,一般可以在手术后的10天至14天愈合;有24例患者在手术后切口处有大量的渗液,并且皮下组织也处于游离状态,这时就要给他们拆除所有的缝线,进行充分的引流与冲洗,知道渗液明显的减少,新生肉组织的时候,在手术进行的3天至五天进行二期的缝合,平均的愈合时间为两周至三周。
在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的50例患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经过治疗后均能愈合,并且没有后期感染现象[3]。
3.讨论
切口脂肪液化产生的因素是多方多面的,主要的形成因素有:第一,脂肪层相对一般人要厚的肥胖者,他们的血运往往会比较差;第二,在手术中使用了高频电刀进行手术的,会因电刀产生的高温导致皮下组织的热损伤,使得脂肪因发热而发生了变性,除此之外,脂肪组织里的毛细血管受到热凝固的作用而发生了栓塞,造成自身血运比较差的肥胖脂肪组织的血液供应发生了障碍,在手术后的脂肪组织由于无菌性坏死,从而形成了比较多的渗液,并使切口愈合受到影响;第三,在手术的过程中长时间的牵拉到切口与挤压到皮下脂肪,就会使得切口缺血与坏死,在手术中切口所暴露的时间比较长,受到机械的刺激与大块钳夹以及结扎或者挤压脂肪组织而产生的脂肪组织等无菌性坏死与液化;第四,病人所患有的慢性贫血、肝功能破坏、低蛋白血症以及凝血功能的异常也是引起切口愈合不好的重要原因[4]。
根据发生脂肪液化的主要特点,可以在术前与术中以及术后分别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治疗防护措施,在术前要重视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症状评估,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在术中要加强操作,减少对腹部切口的挤压与牵拉,在术后要加强对患者切口部位进行严密的观察,在换药的时候要严格的进行无菌操作,要及时发现切口脂肪液化的产生,同时要保持患者治疗环境的干净整
洁,定时消毒以减少对切口的污染。
总而言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在医学上是可以进行防治的,对肥胖的患者进行手术的时候更要重视微创化的治疗原则,尽量避免使用电刀与钳夹等进行手术,减少脂肪组织损伤,在手术之后还要进行严密的护理,保证患者的腹部切口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愈合,并且防止切口发生液化,一旦患者腹部切口有脂肪液化的现象产生就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护理,从而使患者减轻痛苦,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张玲.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03(04):568-326
[2]蒋强,黄祥,文家勇,何如.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诊治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1,06(05):568-215
[3]严诗伟,任柏勇,黄自生.浅析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J].中国实用医药.2011,06(04):458-569
[4]刘懋春.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治分析[J].家庭医药(医药论坛).2010,05(11):25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