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情的教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注学情,因材施教

听黄美丽老师执教《浅水洼里的小鱼》一课有感听完了黄美丽老师执教的《浅水洼里的小鱼》一课,感受颇多。本节课,学生学习兴趣很高兴,学得也很主动。老师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整堂课教学过程流畅,教学思路清晰。黄老师在课前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预设好教学的多种准备。同时,黄老师在课堂上充分关注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反映能够很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正是由于学生多姿多彩的表现,使教学活动呈动态向前推移。

由此我想到,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死板地抠住自己的教学思路,而应该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关注学生的阅读情感,关注学生的学习疑问,关注学生的意外之言,使教学生动活泼,充满生机和活力,充满智慧和创新。但是,现在我们的很多语文教师很多时候喜欢将自己的思维方式强加给学生。一篇课文的重难点由教师说了算,学生一读就懂的地方偏要喋喋不休,学生真正不明白的地方,教师反倒一带而过。教师备课钻研教材天经地义,真正去进行学情调查研究的却少而又少,于是我们的课堂就只能“见物不见人”,我们的旧教案也便成了“以静制动”的传教之宝,“任凭学子轮换,我自岿然不动。”这样,教师跟着教案走,学生只能是跟着教师走,不允许出现一点偏差,课堂当中哪来活力?哪里还有创造性思维?因此我们必须关注学情,研究学情,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更为精彩。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新课程中的教学行为应从对“教”的关注转向对“学”的关注,从对“学”的关注进一步转向对“人”的关注,也即不仅重视教,更应关注学;不仅重视学,更应关注人,更多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充分发展和个性发展。“学情”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能力差异和特点的具体情状,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最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因材施教”的理论主张,这与我们今天的“学情理论”一脉相承。我们施教的对象——学生,与生俱来就各不相同,他们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知识经验、思维方式、性格特点和情趣爱好。在语文学习中,更是有着“独特的个性化的理解”,因此,教学必须关注、了解学情,尊重、适应学情,从学生认知水平和发展可能出发,调整或

优化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实际需要出发,调整学习内容的广度、深度和难度,从学生的认识能力出发,调整教学的起点、坡度和速度;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出发,设计或调整自己的教法,使学生能适应新教法。

那如何实施呢?我觉得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与各位老师探讨。

一、关注起点--有的放矢

走进课堂,我们还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上课一开始,学生似乎都会了,都懂了,但教师由于事先已辛辛苦苦地备了很详尽的教案,只好生拉硬扯地把学生拉回来,让学生“懂装不懂”。有时教师认为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学生却答不上来。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对学生的起点估计不足。如果课堂中获取的反馈与预先估计有不一致时,我们应该对教学作出调整,从学生的认知起点来把握教学起点,增加教学的体验性和生成性。

二、关注学生自学--俯身侧耳

叶圣陶先生说过:“凡为教者必须达到不须教。教师所务为在启发导引,使学生逐步增益其知能,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这不正是告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给学生充分的空间与时间让学生自学。但在自学过程中,如果教师不闻不问,放任自流,那将会存在不少问题,对于一些基础差的孩子或自制能力不强的孩子来说,这种自学将成为无效的自学。教师应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时刻关注学情,靠近学生俯身侧耳,对学生自学情况进行全面了解,重点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随时指导,点拨思路,及时反馈,推广学生好的经验,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自学的有效性。

三、关注学生的合作--参与其中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已在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得到运用。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不是等待,不是观望,也不是干自己的其他事情。教师应成为小组讨论的一员,充当伙伴,参与其中,关注他们的合作情况,并对小组学习的过程做必要的指导。教师在巡视过程中,要关注讨论的进程,关注小组合作的成效,了解各组讨论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及时点拨,适时调控。

四、关注学生的读书--相机指导

我们不能把朗读仅看作是一种单纯的手段和技巧,而忽视了朗读的整体功

效。老师要帮助学生理解、感悟语言文字的优美,引导学生借助想象进入角色,使自己的情感能和文章表现的情感相吻合,使朗读能起到表情达意的效果。

当学生读不出来,或读不好的时候,教师就有必要作些技巧上的讲解和指导。

五、关注“错误”--开拓资源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我们要重新确立教育资源关:教育资源无处不在,学生的“错误”中亦蕴涵着宝贵的教学资源。思考错于可以暴露学生的真实思维,反映出学生建构知识时的障碍。教师要将错就错,因势利导,从伴随着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想法出发,进行引导点拨,引出正确的想法,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六、关注灵感--顺学而导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有时会出现一些“胡思乱想”,这往往得学生思维的灵感,或许是一种“奇思妙想”,教师应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灵感,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只有一点点新意,都应及时给予肯定。

可见,如果教师只是在课堂上展示编制十分细致的教案,把课堂教学理解为只是演示教案的过程,就一定上不出鲜活的好课,就不能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吕叔湘先生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因此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灵感,把其变成自己教学的资源,顺学而导,才能把课上活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