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考研之有机化学 第一章 绪论
(有机化学)第一章 绪论
在有机分析和合成发展的同时,有机结构理论得到 了迅速的发展和完善。
1857年凯库勒和库帕各自独立提出——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都是四价的, 相互结合成碳链 1861年布特列洛夫提出了化学结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可推出结构 1865年凯库勒提出了苯的构造式。 1874年范特霍夫和勒贝尔分别提出了碳的四面体结构,建立了分子的立 体概念,说明了旋光异构现象。 1885年拜尔提出了张力学说,至此,有机结构理论基本建立起来。 20世纪初建立了价键理论。
有机化学 (李景宁) (胡宏纹)
主讲:王素青
主要参考书
《基础有机化学(上、下册)》,邢其毅主编,高等教育出 版社。 《有机化学(上、下册)》,莫里森主编,科学出版社。 《有机化学命名原则》 ,中国化学会,科学出版社。 《有机化学》 ,王积涛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 《有机化学》 ,高鸿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有机化学例题与习题-解题与水平测试》 ,冯俊材编,高 等教育出版社 《有机化学例题与题解》 ,邢其毅,裴伟伟等主编,高等教 育出版社 《有机化学解题分析与习题》 冯金城,郭生主编(华北东北 等九所高等师范院校合编),科学出版社 《基础有机化学问答》 ,袁履冰,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有机化学》L. G. 韦德 JR著 万有志等译
有机化学中,有机合成占有独特的核心地位。 1989年美国Harvard大学kishi教授等完成海葵毒素(palytoxin)的全 合成。 21世纪,要实现“理想的”合成法。强调实用、环境友好、资源可 持续利用。“绿色合成”-“绿色化学” 简单原料、条件温和,经过简单步骤,快速、高选择性、高效地转 化为目标分子。 有机新材料(分子材料)化学。
20 世纪 30 年代建立了量子化学理论:化学键的 微观本质 诱导效应 、共轭效应、及共振论 20 世纪 60 年代将现代物理方法用到测定分子结 构上,确定了许多复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糖、蛋 白质、氨基酸、胆甾醇、血红素、叶绿素等 有机化学的各分支学科形成
《有机化学》第一章 绪论
Sp3杂化
2P
2S 6C
2P 跃迁 2S
杂化
Sp3杂化轨道
Sp2杂化
2P 2S 6C
2P 跃迁 2S
杂化
Sp2杂化轨道
Sp2和sp3杂化轨道的形状大体相似,只是由于s成分的 逐渐增多,形状较胖,电负性较大。
Sp杂化
2P 2S 6C
2P 跃迁 2S
杂化
Sp杂化轨道
判断杂化类型的方法(第2和3章重点讲)
第一节 有机化学(Organic chemistry)发展概况
Organic一词的意思是有机的、有生命的 , 因此,有机化合物的最初定义是指来源于 动、植物体的物质 。
甘蔗------制取蔗糖; 大米或果汁----酿制酒精 植物油和草木灰共融--------制成肥皂 米醋------乙酸等称为有机物,形成“生命力论”
共价键 C--C C=C C—O C—N C--Br
键能 347.3 611 359.8 305. 4 284.5
3、键角(bond angle) 有机分子中二个共价键之间的夹角,称为键角。
4、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
当两个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形成共价键时,由 于其电负性相同,因此成键电子云对称地分布 在两个原子周围,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重合, 这种键称为非极性共价键。
=dq 偶极矩的单位为德拜(Debye, Debye.Peter 荷兰物理学家), 简写为D。1D=10-8cm 10-10静电单位。
双原子分子的极性就是其键的极性,多原子分子 的极性是各个价键极性的矢量和。偶极矩是矢量,方向 从正电荷中心指向负电荷中心,可书写如下:
δ+
H
-
Cl
偶极矩 u=q•d
由于青霉素的发现和大量生产,拯救了千百万 肺炎、脑膜炎、脓肿、败血症患者的生命,及时 抢救了许多的伤病员。青霉素的出现,当时曾轰 动世界。为了表彰这一造福人类的贡献,弗莱明、 钱恩、弗罗里于1945年共同获得诺贝尔医学和生 理学奖。
有机化学第一章绪论1
C-H弯析
1000-800
>3000 (中)
烯烃
3100-3010
四取代
无
RCH=CH2 1645(中) 910-905强 995-985强 R2C=CH2 1653(中) 895-885强 顺RCH=CHR 1650(中 730-650弱且宽 ) 反RCH=CHR 1675 ( 980-965强 弱) 三取代 1680(中-弱 840-790强 ) 四取代 1670(弱-无) 无
九、在有机分子结构测定中常采用的 仪器分析方法简介
33
H H H HO OH H
图1 化合物 1 的红外光谱谱图
34
H H H HO OH H
图2 化合物1 的1H NMR谱图(500MHz)
35
H H H HO OH H
图3 化合物 1 的13C NMR谱图
36
H H H HO OH H
11
• 3 Hybridization orbit theory • 1)sp3 hybridization of carbon
Sp3
excitated
hybridization
12
• 2)sp2 • 3)sp
饱和碳原子均为sp3杂化。
13
双键的碳原子为sp2杂化
14
三键碳原子均为sp杂化
15
53
一、 基本知识
h E自 H0 2
+
Ho
+
h 辐 E自
外磁场
ms = +1/2 低能态 ms = -1/2 高能态
辐 H0 2
54
Energy Levels
S S S
N 电磁波辐射 (射频)
有机化学 第一章 绪 论
0.134 sp2
1 S 3
0.121 sp
1 S 2
30
四. 有机化合物分类
(Classification of Organic Compounds)
1. 按碳骨架分类 ①. 链状化合物(脂肪族化合物) 例: CH3CH2CH2CH3
CH3CH2CH2OH
CH3CH2CH CH2
②. 碳环化合物 特点:有环、环上原子都是由碳组成。
C C
C C
官能团 双键 叁键 卤素
化合物 烯烃
炔烃
X
羰基
醇 醛、酮 羧酸
COOH
羧基
本章结束
35
附录:
弗里德里希· 韦勒(Friedrich Wohler, 1800~1882, 德国化学家) 韦勒因首先在实验室里从无机物合成了有机物 —— 尿素而闻名于 世 。 韦勒1800年7月31日生于德国法兰克福附近的埃施耳斯亥姆。1814 年入中学后,成绩总是不太好。其原因是热衷于化学实验和矿物的采集 而忽视了课程的学习。他的启蒙教师是业余化学爱好者布赫医生,他经 常向布赫医生借书,并且在一起做实验。1820年考入玛尔堡大学医学院。 次年,由于对列奥波德·格梅林的崇敬而转学到海德尔堡大学。原来准 备当医生的维勒,在格梅林劝说下,1823年,跟瑞典著名学者柏齐利乌 斯学习一年,继续做他的氰基化合物问题的研究。1824年回国,1825年, 担任柏林工艺学校的教师,每周有8个小时的课,学校为他建立了一所
袜子、手套、衣服等,又可以制成传送带、渔
网、缆绳等。 合成橡胶:丁基橡胶、丁腈橡胶、丁苯橡胶等,制备它们 的单体都是有机化合物。合成的橡胶机械强度 远远超过天然橡胶,而且克服了天然橡胶受热 发粘、冷却变脆的缺点。
有机化学第一章绪论
虽应然当归指根出到:底象可C以O看、成CO碳2、氢碳化酸合盐物等甲这烷样的一衍些生化物合,物,
但是由于它们具有典型的无机化合物的性质,所以
一般把它们列入有机化合编物辑p中pt 。
4
二、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有机化学是化学的重要分支,为什么要把有机 化学作为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呢?其原因是: 1、有机化合物的数目庞大:
药物,他的名著《本草纲目》是世界闻名的一部规模 巨大的药物著作。
其它国家的民族如:古印度、埃及、希腊、罗马 也都在染色、酿造等方面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然而有 机化学在认识有机化合物内在规律的基础上逐步建立 有关的理论,发展成一门真正的学科确是近100多年 才开始的,它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编辑ppt
周期表中碳元素形成的有机化合物数目非常 庞大,而且迅速增长。其他的100多种元素形成的 无机化合物数目远比它少的多,从下面的一些数据 可以看出:
年
有机化合物的数目 (万种)
无机化合物的数目 (万种)
1880 1.2
1910 1940
15
50
编辑ppt
1961 175 50
今天 1000以上
5
造成碳化合物数目特别多的原因是:
a.碳化合物结构上的特点——同分异构现象特别普遍
分子式相同(组成相同),结构相异,表现 出不同的性质,因而是不同的化合物,这种现象 叫“同分异构现象”(ex:乙醇与二甲醚,n- 丁烷与iso-丁烷)。
可以预料:随C原子数增多,同分异构体迅速 增加。
编辑ppt
6
b.碳原子相互结合的能力特别强
一个有机分子中的C原子数,少可有一个、两个, 多则可有几百、几千甚至几十万个,这一点是周期表 中任一个元素的原子都无法比拟的。
《有机化学》第一章绪论
《有机化学》第一章绪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有机化学》第一章绪论。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有机化学反应类型以及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具体内容包括:1. 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和特点:介绍有机化合物的概念,解释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如碳氢化合物的存在、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等。
2.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介绍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等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特点,解释它们的结构差异和性质特点。
3. 有机化学反应类型:介绍加成反应、消除反应、取代反应等有机化学反应类型,解释反应机理和反应条件。
4.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介绍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如碳原子的四价键、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等,解释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规则。
2. 学生能够了解有机化学反应的类型和机理,理解反应条件和反应产物的关系。
3. 学生能够分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运用有机化学的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特点、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和机理、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难点: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的理解和应用、有机化学反应机理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具、有机化合物的模型或图示。
学具:笔记本、笔、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模型或图示、有机化学反应机理的图示。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有机化合物的实际例子,如糖类、脂肪、蛋白质等,引起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在黑板上用粉笔写出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和特点。
然后,通过图示和模型,讲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结构特点,如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等。
3. 示例:通过具体的有机化学反应实例,讲解加成反应、消除反应、取代反应等有机化学反应类型,解释反应机理和反应条件。
4. 练习:给出一些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的题目,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回答题目,巩固对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的理解。
有机化学:1绪论2
碳原子的6个核外电子运动于各自的原子轨道中:
1s
2s
2px z 2py
2pz
C:1s2 2s22p2
价电子层:
x
2s2 + 2px1+ 2py1 + 2pz0
y
在有机化合物中, 碳并不直接以 原子轨道参与形成共价键, 而是先 杂化, 后成键。碳原子有3种杂化形 式 — sp3、sp2 和 sp 杂化。
十九世纪中期---至今
标志性成果 维生素B12 牛胰岛素 紫杉醇
NHBz O
Ph
O
OH
AcO O
HO OBz AcO O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的现代定义:
有机化合物(organic compounds) — 含碳的化合物 有机化学(organic chemistry)是研究有机化合物 的结构、性能和合成方法的一门科学。
有机化合物大多是从动植物中得 到,人们认为有机物是与生命有关的, 是受动植物体内生命力作用产生的, 不能人工合成,有机物与无机物是完 全对立的,不能相互转化————以 瑞典化学家J.Berzelius(贝采里乌斯)为 代表的“生命力”学说。
生命力学说使有机合成成为禁区,阻碍有机化学的发展。
1828年, 德国化学家F.Wohler在制 备氰酸铵得到了尿素——公认的有机化 合物(他对J.Berzelius说“我必须告诉你, 我制造出尿素, 而且不求助于肾或动 物—无论是人或犬”但没有得到重视):
H H ····C····H
H
HH H····C······C····H
HH
❖在有机分子中,碳原子互相结合形成分子的骨架。
CCCCC
C CC
CC
CCCC C
有机化学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 绪论● 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及其重要性;2、在复习价键理论的基础上,初步掌握有机结构理论的基本要点;3、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4、初步掌握电子效应。
● 教学重点有机结构理论的基本要点。
● 教学难点有机结构理论的基本要点。
● 教学时数:● 教学方法与手段1、讲授与练习相结合;2、传统教学方法与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3、启发式教学。
● 教学内容第一节 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有机化学作为一门学科诞生于19世纪初期,是化学最早的两个学科之一。
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是有机化合物。
1.1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1、有机化合物的定义◆ 本来含义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有机物的本来含义是“有生机的物质”或“有生命的物质”。
当时人们普遍认为,人工能合成的只是无机物,植物和动物体内存在的化合物即有机物是在生命力的作用下形成的,是不能由人工方法合成的。
当时坚持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之一就是德国化学家贝齐利乌斯(Berzelius)。
然而,1828年,德国化学家弗里德里希·维勒用人工方法从无机物成功合成出有机物尿素,推翻了当时的“生命力论”,从而拉开了天然产物合成的序幕在1828年,德国化学家武勒(Wohler),这位他的学生,通过使用无机物质氰酸铵,成功地从蒸发其水溶液的过程中得到了动物代谢产物——尿素。
这一发现打破了人们长期以来关于无机物无法转化为有机物的误解,从而首次在实验室的玻璃器皿中实现了无机物到有机物的制造,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在实验室的玻璃器皿中从无机物制得有机物。
Wohler Kekule 此后,人们相继由无机物合成了许多有机物。
从此,有机物的合成再也不需要生命力了,人工的方法也能合成有机物,有机物不再具有传统的意义了。
NH 4OCNO H 2N -C -NH 2AgOCN +NH 4Cl 4OCN +AgCl既然有机物和无机物都可由人工来制备,那么怎样来重新定义有机物呢?这便成了人们研究的课题。
有机化学第1章 绪论简介
1.2 Character of organic compound 有机化合物的特性
结构上
1、碳通常以共价键与其它原子相连 C N C O C Cl C I
C S C F C Br 2、自身成键能力强
CC CC CC 3、同分异构现象普遍存在
CP
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Initiation of stereochemistry By J.A.Le Bel 1917 Lewis acid and Lewis base theory
1931
Milestone of structural theory By Lewis Huckel rules The Frontier-orbital theory The principle of conservation of orbital symmetery
“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Hint
分类的关键: “性质”! 而不是“组成”
H HNH
BB NN HBH
H
1. Organic compounds and organic chemistry 第一部分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1.1 Introduction and a brief history
有机化学历史简介
比重一般比水小
1. Organic compounds and organic chemistry 第一部分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1.1 Introduction and a brief history
有机化学历史简介
1.2 Character of organic compound
有机化合物的特性
O HH
有机化学 第一章 绪论共40页文档
有机化学绪论
22
五、有机化合物的一般特点
1、有机物中液体较多,固体有机物的晶体也较 软、熔点较低、水溶性较差。
晶体较软、熔点较低的原因:
质点(分子)间的作用力,克服起来比离子型 化合物容易。
2020/5/27
有机化学绪论
23
水溶性差的原因: 物质溶解的经验规律是:相似者相溶。非极性 有机物与水的分子结构相差甚远,分子与水的 结合力差。
2020/5/27
有机化学绪论
24
2、有机反应速度慢,反应副产物多
在有机反应中主要涉及断裂旧键形成新键,这 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有机物的结构比较复杂, 在同样的条件下可断裂的键不止一处,组成新 键也其不确定性。所以有许多副产物生成。
共价键断裂和形成不象离子键那样快,故其反 应速度往往进行是很慢。
2020/5/27
的氢带强正电,H原子与带孤对电子的原子形成的特殊 作用,被称为氢键。
2020/5/27
21
氢键实际上也是偶极-偶极间作用力,它是分子 间作用力最强的,但最高不过约25kJ•mol-1。 在特定的情况下也能形成氢键。
H FH FH F
三种作用力的大小比较:
氢键>偶极-偶极间的作用力>色散力
2020/5/27
19
分子间的作用力本质上说都是静电作用力。主 要来自于分子的偶极间的相互作用。分成三种:
2020/5/27
有机化学绪论
20
偶极-偶极作用力;具有极性的分子间主要作用力,又
叫做定向力。
色散力;非极性分子间的瞬间偶极产生的作用。极性
分子也存在着色散力。
氢键。O、N、F等原子的强拉电子作用,使与其结合
2020/5/27
有机化学第一章绪论
二、克库勒 (Kekule)结构理论:
——为解决原子在分子中的排布顺序或关系而提出。 内容: 1、原子在分子中按他们的化合价依一定顺序连接起来。 2、每一种元素有一定数目的化合价。 3、碳为四价,碳碳之间可相互成键。
Van’t Hoff 提出了碳为四面体的学说:增加了原子在空间 排列方式 .
甲烷的立体结构
J. Am. Chem. Soc.1989, 111, 7530-7533. •哈佛大学Kishi 1989年合成成功 •“有机合成的珠穆朗玛峰” --------20世纪有机合成工作的标志
我国的重大成就: 牛胰岛素的合成 1945-1955 英F.Sanger 测定出牛胰岛素的结构(氨基 酸排列次序)
1861年 布特列洛夫 合成了糖类
标志性成果:维生素B12 牛胰岛素 海葵毒素
R.B.Woodward(1917-1979)向最复杂的天然产物挑战:
• 奎宁(1944年) • 马钱子碱(1954) • 叶绿素(1960) • 头孢菌素C(1965) • 维生素B12 (1973) 可的松(1951) 利血平 (1958) 四环素(1962) 前列腺素F2α(1973) 红霉素(1981)
基本要点:
(i) 形成共价键的两个电子,必须自旋方向相反; (ii) 元素原子的共价数等于该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共价键 具有饱和性); (iii) 最大重叠原理(电子云重叠越多,形成的键越强; 共价 键具有方向性)。
C
+ 4H
H H C H H 路易斯结构式
H H C H 开库勒结构式 H
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C: 1S22S22Px12Py1
SP
SP
sp3杂化
甲烷分子中的碳原子采取sp3杂化。杂化的结果:
有机化学第一章绪论
有机化学概念 第一节有机化学的地位和重要性 第二节有机化学的相关理论和概念第三节有化合物的表示方法第四节有机化合物中得酸碱概念 第五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第六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程序和方法有机化学的地位和重要性1、有机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和理论性均很强的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为继续学习相关的专业课程如:高分子、精细化工、制糖、制药、造纸、食品、生物工程等众多学科打下扎实的基础。
毕业后从事科学研究和产品开发、相关技术管理等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有机化学也是上述专业报考研究生的必考基础课。
有机化学的地位和重要性2、涵盖面广,有机化学是化学、化工、生物、食品、农学、植保等专业的基础课。
有机化学的相关理论和概念一、有机化学的概念二、有机化学中的共价键理论三、共价键的类型四、共价键的参数五、键的断裂方式有机化学的概念一、有机化学的概念“有机”这个词是指“有生命”,之所以叫有机化学,是在这门学科未形成之前,人们认为有机物只能在有机体中产生,而不能用人工合成。
但在1824年,德国化学家维勒在研究氰酸与水作用时,竟得到了一种有机物尿素:因为当时的分析手段还很落后,所以,维勒对这种物质又进行了4年的细心研究,确证无误之后,才于1828年HOCN+NH4OH NH4OCN+OH2CO(NH2)2加热有机化学的概念发表了《论尿素的人工合成》。
打破了有机物只能在有机体中产生的理论。
从那以后,通过化学家们的艰苦研究,大量的有机物相继合成而出,形成了有机化学者们学科。
但“有机”这名词虽然内涵以改变,但因其历史原因,一直引用至今。
由于有几分析技术的发展,通过对已知的有机物进行研究,知道这些化合物含量最多的是碳、氢,还含有氧、氮、硫、磷、卤素等,所以说,有机化学就是研究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的一门科学。
有机化学中的共价键理论二、有机化学中的共价键理论在普化中,已经学过了,在这里只作简单的叙述(电子云、离子键、共价键):目前对共价键本质解释的理论有现代价键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和杂化轨道理论。
有机化学-第一章绪论
4. 有机化合物结构测定
[化学方法] 官能团分析、化学降解及合成
[物理方法] 红外(IR)、紫外(UV)、核磁(NMR)、质谱 (MS)、气液色谱和X衍射等。
非常重要,先自学
如何学习有机化学
• 1 . 理解与记忆相结合,学好前几章的基础 内容,打好基础。
• 2 . 多作习题,多练习,多思考。 • 3 . 课后及时复习,巩固所学内容。 • 4 . 及时总结、比较前后所学内容之异同,
迄今已知的化合物已达几千万种(主要通过 人工合成 ),其中绝大多数是有机化合物。
4、有机化合物的特征
1)同分异构现象 2)分子组成复杂 VB12:C63H90N14PCo
C63H90N14PCo
4、有机化合物的特征
1)同分异构现象 2)分子组成复杂 VB12:C63H90N14PCo 3)熔、沸点低,易燃 4)难溶、反应速度慢 5)副反应多
以减少记忆量。 • 5 . 记化学反应式时,重点记忆官能团的转
化。
lewis酸碱反应形成配位键,产生加合物。
lewis 酸 + lewis 碱
加合物
BF3 + O(CH2CH3)2
F CH2CH3 F BO
F CH2CH3
B(CH3)3 + NH3
H3C H CH3 B N H
H3C H
•lewis酸具有亲电性,lewis碱具有亲核性。
常见的lewis酸:
BF3 AlCl3 SO3 FeCl3 SnCl4 ZnCl2 H+ Ag+ Ca2+ Cu2+ . . . . . .
2、机体的代谢过程,同样遵循有机化学 反应的活性规律。
有机化学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 绪论1.1有机化合物的特性1.1.1有机化合物的种类繁多1.1.2分子组成和结构复杂同分异构体:两种或多种有相同的分子式,但结构不同的化合物。
同分异构现象:具有同分异构体的现象称为同分异构现象。
1.2.3 有机化合物性质上的特点(1) 容易燃烧 (2) 热稳定性差 (3) 熔点、沸点低(4) 难溶于水 (5) 反应速率比较慢(6) 反应复杂、副反应多1.2分子结构和结构式1.3 共价键1.3.1共价键的形成价键理论 和分子轨道理论①共用电子对理论离子键:稳定的正、负离子通过静电引力而形成。
共价键:两个带正电的原子核对共用电子对的吸引,使两原子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化学键。
②原子轨道交盖理论:原子轨道:原子中,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
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必须带有自旋方向相反的未成对电子,并且它们的能量相差不大,由于引力而互相靠近,两个原子轨道彼此交盖,交盖的部分电子云密度较大,把两个原子核吸引在一起,使两个原子结合起来,形成共价键。
共价键的形成可看成是电子云的重叠,电子云重叠越多,共价键就越牢固。
由原子轨道组成分子轨道,必须符合三个条件:(1) 对称匹配(位相相同)(2) 最大重叠(3)能量相近。
共价键的饱和性:原子的价键数等于其未成键电子数。
共价键的方向性:原子轨道必须最大重叠。
σ轨道:以H2为例,s 轨道重叠生成的轨道是呈圆柱形对称,键轴是它的对称轴,这样的轨道叫σ轨道。
σ键:生成σ轨道的重叠方式叫做σ重叠, σ轨道上的电子叫做σ电子,形成的键叫做σ键。
1.3.2共价键的属性(1) 键长:原子核之间的距离。
C-H 键的键长0.109 nm, C-C 键的键长0.154 nm,(2) 键能:当A 和B 两个原子(气态)结合生成A-B 分子(气态)时,放出的能量,此时∆E 为负值。
键能单位:KJ/mol使1 mol A-B 双原子分子(气态)离解为气态原子所需要的能量,为离解能。
此时∆H 为正值。
有机化学 第一章 绪论(lb)
化合物 H3C—CH3
键长(nm) 0.1530
sp3-sp3 sp3-sp2
sp2-sp2
H3C—CH2CH3 H3C—CH=CH2
H2C=HC—CH=CH2
0.1540 0.1510
0.1466
2. 键角——两个共价键之间的夹角
键长、键角决定着分子的立体形状。 注意: 不同分子有“同一种”的键角,差别很大
“有机化学”是由当时在世
界上享有盛名的瑞典化学家贝
采利乌斯(Berzelius. J. J. 19791848)于1808年首先引用,以区 别于矿物的化学——无机化学。 其引用有机化学这个名词并将
有机化学与无机化学绝对分开
是基于“生命力论”。
■ 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 (F. Wohler)由氰酸铵(典型 无机物)制成尿素(典型有 机物)
生物化工、功能材料、生物科学与有机化学 结合,形成新的产业部门。
• 有机化学是一门迅速发展的学科
有机合成化学 天然有机化学 生物有机化学 金属与元素有机化学 物理有机化学 有机分析化学 药物化学 香料化学 农药化学 有机新材料化学 ...... 等学科 生命科学 材料科学 环境科学 化学生物学 能源、工业、农业 ...... 等方面
1901~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共90项,其中有机化学方面的 化学奖55项,占化学奖61%
1.1、有机化学及其研究对象
有机化学(organic chemistry)是研究 有机化合物(organic compound )的来源、 制备、结构、性能、应用以及有关理论和方 法学的科学。 传统误区: 有机化合物:来自有生机生物体的化合 物;生物所具有的生命力是制造或合成有机 物质的必要条件。
有机化学第一章绪论(2)
D 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 溶剂。
E 有机反应速率慢。常常通 过搅拌、加热、光照或催化 剂来加快反应速率。
F 有机反应复杂。存在主反 应和副反应。
这些性质特征适用于绝 大多数有机物,但也有个别 有机物例外。如CCl4不仅 不燃,而且可用于灭火;乙 醇、甲酸等可以与水混溶; 烯烃使溴水和高锰酸钾褪色 瞬间就可以完成等。
HH
11
举例:构造式的表示方法
.H.
H H
: :
C. . .. ..C C .. .. C. .
.. C.. ..
.. C
:H :H
H
电子式
例3:苯 H
C HC CH
HC CH C
H 短线式
CH CH CH CH CH
CH
缩简式
键线式
例4:丁酸
.. .H. .H. H.. ..O..: .. H : .C. : .C. : .C. : C : O.. : H HHH
官能团名称 碳碳单键 碳碳双键 碳碳三键 卤原子 羟基 醚键
官能团结构 化合物名称
CC
烷烃 环烷烃
CC CC
烯烃 炔烃
X(F Cl Br I) OH
卤代烃 醇酚
(C) O (C)
醚
官能团名称 醛基 酮基 羧基 氨基 硝基
磺(酸)基
官能团结构
O CH O (C) C (C) O C OH
NH2
化合物名称 醛 酮
HHH
H— C— C— C— O — H
H
H
HCH
H 短线式(较麻烦)
CH3CHCH2OH或 ( C H 3 ) 2 C H C H 2 O H
OH
CH3
缩简式(较为常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有机化学是化学的一个分支,它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来源、制备、结构、性能、应用以及有关理论和方法学的科学。
有机化合物的主要特征是含有碳原子,即都是含碳化合物,因此有机化学就是研究碳化合物的化学。
但少数碳的氧化物(如二氧化碳、碳酸盐等)和氰化合物(如氢氰酸、硫氰酸等),仍归属无机化合物范畴。
一、有机化学的发展有机化学作为一门科学是在十九世纪产生的,但有机化合物在生活中和生产中的应用由来已久。
最初是从天然产物中提取有效成分。
例如:从植物中提取染料、药物、香料等。
在十八世纪末,已经得到了许多纯粹的化合物如酒石酸、柠檬酸、乳酸、尿素等。
这些化合物有许多共同性质,但与当时从矿物来源得到的化合物相比,则有明显的区别。
在十九世纪初曾认为这些化合物是在生命力的作用下生成的,有别于从无生命中的矿物中得到的化合物。
因此叫做有机化合物,后者叫做无机物。
有机化合物早期的定义是“来自有生命机体的物质内”简称“有机物”。
这是因为,在化学发展的前期,无机物被大量合成,而有机物只能从动植物体获得。
如1769年从葡萄汁中取得纯的酒石酸;1773年从尿中取得尿素;1780年从酸奶中取得乳酸;1805年从鸦片中取得吗啡等。
因此,人们认为有机物是与生命现象密切相关的,是生物体内一种特殊的、神秘的“生命力”作用下产生的,只能从生物体内得到,不能人工合成。
这就是瑞典化学权威Berzelius为代表的“生命力”学说的观点。
由于人们认识局限性和对权威的迷信,“生命力”学说统治化学界达半个世纪之久,严重阻碍了有机化学的发展。
1828年德国化学家韦勒(F.W hler)将氰酸铵的水溶液加热得到了尿素:氰酸铵可以从无机物NH4Cl和氰酸钾(或银)反应生成。
此后,许多化学家也在实验室用简单的无机物做为原料,成功地合成了许多其他有机物。
如1845年colbe合成了醋酸;1854年Berthelot合成了油脂类物质等。
在大量的科学事实面前,化学家摒弃了“生命力”学说,加强了有机化合物的人工合成实践,促进了这门科学的发展。
19世纪下半叶,有机合成研究工作取得了迅猛发展,在此基础上,于20世纪初开始建立了以煤焦油为原料,生产合成染料、药物和炸药为主的有机化学工业。
20世纪40年代开始的基本有机合成的研究又迅速地发展了以石油为主要原料的有机化学工业,以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树脂和塑料为代表。
这些有机化学工业促进了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现在,许多天然有机化合物都可以在实验室中合成,如维生素、叶绿素和蛋白质等。
我国于1965年在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牛胰岛素。
又于1981年合成了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6000、其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与天然转移核糖核酸完全相同的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有机化合物早已进入了合成的时代,有机化学的研究工作也正借助于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以日新月异的变化飞速向前发展。
二、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所有的有机化合物中都含有碳元素,绝大多数有机化合物中含有氢元素,许多有机化合物除含碳、氢元素外,还含有氧、氮、硫、磷和卤素等元素。
从化学组成上看,有机化合物可以看作是碳氢化合物,以及从碳氢化合物衍生而得的化合物。
因此,有人(1874,德国化学家肖莱马)把有机化合物定义为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有机化学就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化学。
它主要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来源、制法、相互之间的转化关系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三、有机化合物的特点绝大多数有机物只是由碳、氢、氧、氮、硫、磷、卤素等少素元素组成,而且一个有机化合物只含有其中少数元素。
但是,有机化合物的数量却非常庞大,已知的有机化合物已达一千多万种,它们的性质千变万化,各不相同。
总数远远超过了无机化合物的总和(所有非碳元素化合物估计只有几十万种),因此完全有必要把有机化学单独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
(一)有机化合物结构上的特点——同分异构现象有机化合物数量如此之庞大,首先是因为碳原子成键能力强的缘故。
碳原子可以互相结合成不同碳原子数目的链或环。
此外,即使碳原子相同的分子,由于碳原子不之间的连接方式有多种多样,因此又可以组成结构不同的许多化合物。
分子式相同而结构相异因而性质也各异的化合物,称为同分异构体,这种现象叫同分异构现象。
在有机化学中,化合物的结构(structure)是指分子中原子间的排列次序,原子相互间的立体位置、化学键的结合状态以及分子中电子分布状态等各项内容在内的总称。
(二)有机化合物性质上的特点与无机化合物相比,有机化合物一般有如下特点:(1)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可以燃烧。
(2)一般有机化合物热稳定性差,易受热分解,许多有机化合物在200—300℃即逐渐分解。
(3)许多有机化合物在常温下是气体、液体。
常温下为固体的有机物,他们的熔点一般很低,超过300℃的有机物很少。
(4)一般有机化合物的极性较弱或完全没有极性,而水是强极性,因此一般有机化合物难或不溶于水。
(5)有机化合物的反应,多数不是离子反应,而是分子间的反应,除少数(自由基反应)反应较快,大多数有机反应需一定时间完成。
(6)有机反应往往不是单一的反应,反应除主反应外,还有副反应。
四、有机化合物中共价键的形成和性质(一) 有机化合物中共价键的形成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取决于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要说明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必须讨论有机化合物中普遍存在的共价键。
原子成键时,采用各出一个电子配对而形成的共用电子对。
这样生成的化学键叫做共价键。
例如,碳原子和氢原子形成四个共价键而生成甲烷。
由一对共用电子来表示一个共价键的结构式,叫做路易斯结构式。
用一根短线代表一个共价键的结构式叫做凯库勒结构式。
按照量子化学中价键理论的观点,共价键是两个原子的未成对而又自旋相反的电子偶合配对的结果。
共价键的形成使体系的能量降低,形成稳定的结合,一个未成对电子既经配对成键,就不能再与其他未成对电子偶合,所以共价键有饱和性。
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一般就是它的化合价数或价键数。
两个电子的配合成对也就是两个电子的原子轨道的重叠(或称交盖)。
因此也可以简单的理解为重叠部分越大,形成的共价键就越牢固。
某些电子的原子轨道,例如p原子轨道,具有方向性。
因为原子轨道只有在一定方向,即在电子云密度最大的方向,才能得到最大的重叠而形成键,所以共价键也有方向性。
例如,1s原子轨道和2px原子轨道的结合,只有在x轴方向处,即2Px原子轨道中电子云密度最大的方向处,与s 原子轨道重叠最大,这样才可形成成键的分子轨道,也就是可以结合成稳定的共价键。
可以用最简单的碳氢化合物甲烷(CH4)为例来说明碳原子形成的碳氢共价键的结构。
碳原子在基态的电子构型为1s2s2PX2Py。
其外层有四个电子,其中两个电子位在2s 轨道,且已成对,另两个电子则分别处于不同的p轨道(2Px 和2Py),既然碳原子有两个未成对的外层电子,为什么不是与两个氢原子结合成CH2,而却与四个氢原子结合成CH4呢?这可用杂化轨道理论来解释。
甲烷四个sp杂化轨道的能量是相等的,每一轨道相等于s成分和p成分。
从sp原子轨道的图形可以看出大部分电子云偏向在一个方向。
碳原子的四个sp杂化轨道在空间的排列方式是:以碳原子核为中心,四个杂化轨道则对称地分布在其周围,即它们的对称轴分别指向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
因此,这四个杂化轨道都有一定的方向性。
杂化轨道之间都保持109.5°的角度,所以sp杂化碳原子具有正四面体模型,下图标出甲烷碳原子的四个sp杂化轨道在空间的排布。
(二)有机化合物中共价键的性质1.键长共价键的形成,使两个原子有了稳定的结合,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的原子核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个距离称为键长(键距)。
不同的共价键具有不同的键长。
但应注意,即使是同一类型的共价键,在不同化合物的分子中它的键长也可能稍有不同。
因为由共价键所连接的两个原子在分子中不是孤立的,它们受到整个分子的相互影响。
2.键角共价键有方向性,因此任何一个两价以上的原子,与其他原子所形成的两个共价键之间都有一个夹角,这个夹角就叫做键角。
例如,甲烷分子中四个C-H共价键之间的键角都是109.5°。
3.键能共价键形成时,有能量释出而使体系的能量降低。
反之,共价键断裂时则必须从外界吸收能量。
气态时原子A 和原子B结合成A-B分子(气态)所放出的能量,也就是A-B分子(气态)离解为A和B两个原子(气态)时所需要吸收的能量,这个能量叫做键能。
一个共价键离解所需的能量也叫做离解能。
但应注意,对多原子来说,即使是一个分子中同一类型的共价键,这些键的离解能也是不同的。
因此,离解能指的是离解特定共价键的键能,而键能则泛指多原子分子中几个同类型键的离解能的平均值。
(4)键的极性和元素的电负性——分子的偶极矩对于两个相同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来说(例如H-H、Cl-Cl),可以认为成键电子云是对称分布于两个原子之间的,这样的共价键没有极性。
但当两个不同的原子结合成共价键时,由于这两个原子对于价电子的引力不完全一样,这就使分子的一端带电多些,而另一端带电少些。
我们就认为一个原子带一部分负电,而另一个原子则带一部分正电。
这种由于电子云的不完全对称而呈现极性的共价键叫做极性共价键。
可以用箭头来表示这种极性键,也可以用δ和δ来表示构成极性共价键的原子的带电情况。
例如:键的极性决定于组成这个键的元素的电负性,而分子的极性与分子中各个键的偶极矩有关。
五、有机化学中的酸碱理论(一)布朗斯特酸碱理论在有机化学中,酸碱一般是指布朗斯特(J.N.Brφnsted)所定义的酸碱,即凡是能给出质子的叫做酸,凡是能与质子结合的叫做碱。
例如:从上面的几个反应式中可以看出,一个酸给出质子后即变为一个碱(例如HCl为酸,Cl为碱),这个碱又叫做原来酸的共轭碱,即Cl为酸HCl的共轭碱。
反之,一个碱(如Cl)与质子结合后,即变为一个酸(HCl),这个酸HCl就叫做原来碱Cl的共轭酸。
给出质子能力强的酸就是强酸。
接受质子能力强的碱就是强碱。
以HCl而言,它在水中可以完全给出质子(给予H2O),所以HCl作为一个酸,它是个强酸;H2O作为一碱,在此它是一个强碱,它的碱性比Cl强得多,所以Cl是个弱碱。
(二)路易斯酸碱理论有机化学中也常用路易斯所提出的概念来理解酸和碱,即凡是能接受外来电子对的都叫做酸,凡是能给予电子对的都叫做碱。
按此定义,路易斯碱就是布朗斯特定义的碱。
例如(5)式中的NH3,它可以接受质子,所以是布伦斯特定义的碱;但它在和H结合时,是它的氮原子给予一对电子而和H成键,所以它又是路易斯碱。
路易斯酸则和布朗斯特酸略有不同。
例如质子H,按布朗斯特定义它不是酸,按路易斯定义它能接受外来电子对所以是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