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的故事

合集下载

华罗庚数学家的小故事(精选10篇)

华罗庚数学家的小故事(精选10篇)

华罗庚数学家的小故事(精选10篇)华罗庚是一名数学家,他的故事我想大家应该不怎么了解,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华罗庚数学家的小故事,希望有所帮助!数学家华罗庚故事1有一次正在看店的华罗庚在计算一道数学题,来了一位女士想买棉花,当她问华罗庚多少钱时,他完全沉醉于做题中,没有听见对方说的话,当他把答案算完随口说了一个数字,而女士以为他说的是棉花的价格,尖叫道:“怎么这么贵?”,这时华罗庚才知道有人过来买棉花,当华罗庚把棉花卖给女士后才发现刚才自己的算题的草纸被妇女带走了,这可把华罗庚急坏了,不顾一切的去追那位女士,最终还是被他追上了,华罗庚不好意思地说:“阿姨,请……请把草纸还给我”,那妇女生气地说:“这可是我花钱买的,可不是你送的”。

华罗庚急坏了,于是他说:“要不这样吧!我花钱把它买下来”。

正在华罗庚伸手掏钱之时,那妇女好像是被这孩子感动了吧!不仅没要钱还把草纸还给了华罗庚。

这时的华罗庚才微微舒了口气。

回家后,又开始计算起数学题来……数学家华罗庚故事2华罗庚是一位靠自学成才的一流数学家。

仅有初中文凭,因一篇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得到数学家熊庆来的赏识,从此华罗庚北上清华园,开始了他的数学生涯。

1936年,经熊庆来教授推荐,华罗庚前往英国,留学剑桥。

20世纪声名显赫的数学家哈代,早就听说华罗庚很有才气,他说:“你可以在两年之内获得博士学位。

”可是华罗庚却说:“我不想获得博士学位,我只要求做一个访问者。

”“我来剑桥是求学问的,不是为了学位。

”两年中,他集中精力研究堆垒素数论,并就华林问题、他利问题、奇数哥德巴赫问题发表18篇论文,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国数学家出众的智慧与能力。

1946年,华罗庚应邀去美国讲学,并被伊利诺大学高薪聘为终身教授,他的家属也随同到美国定居,有洋房和汽车,生活十分优裕。

当时,不少人认为华罗庚是不会回来了。

新中国的诞生,牵动着热爱祖国的华罗庚的心。

1950年,他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裕生活,回到了祖国,而且还给留美的中国学生写了一封公开信,动员大家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关于我国数学家的小故事5篇

关于我国数学家的小故事5篇

关于我国数学家的小故事5篇“迟序之数,非出神怪,有形可检,有数可推”。

--祖冲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我国数学家的小故事5篇,欢迎借鉴参考。

我国数学家的小故事一熊庆来(1893.09.11~1969.02.03),字迪之,出生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息宰村。

熊庆来热爱教育事业,为培养中国的科学人才,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熊庆来自幼养成勤奋好学的好习惯,非凡的记忆力与天才的语言接受能力,常令教育过他的中外教师惊叹不已。

他潜心于学术研究与著述,编写的《高等数学分析》等10多种大学教材是当时第一次用中文写成的数学教科书,创办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近代数学研究机构——清华大学算学研究部和国立东南大学、清华大学等3所大学的数学系,以及中国数学报。

他一直治学严谨,数学论文常常修改三五遍以上。

在任教授期间,他总是非常认真地批改学生的作业。

作业中的错误他用红毛笔仔细地逐本圈阅,改正。

好的作业,则用大笔书写一个“善”字,表示满意。

他经常废寝忘食,不顾病痛地工作。

据熊庆来的夫人回忆,在东南大学第一年,过度疲劳使他吐血,而且又犯痔疮,熊庆来竟顽强地伏在床上坚持编写教义。

熊庆来在“函数理论”领域造诣很深。

1932年他代表中国第一次出席了瑞士苏黎世国际数学家大会。

1934年,他的论文《关于无穷级整函数与亚纯函数》发表,并以此获得法国国家博士学位,成为第一个获此学位的中国人。

在这篇论文中,熊庆来所定义的“无穷级函数”,国际上称为“熊氏无穷数”,被载入了世界数学史册,奠定了他在国际数学界的地位。

我国数学家的小故事二杨辉,中国南宋时期杰出的数学家,他在我国古代数学史和数学教育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杨辉一生留下了大量的著述,其著名的数学书共五种二十一卷,这些著作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古代数学宝库,为数学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杨辉还画了一张表示二项式展开后的系数构成的三角图形,称做“开方做法本源”,现在简称为“杨辉三角”。

数学家的小故事欣赏(精选7篇)

数学家的小故事欣赏(精选7篇)

数学家的小故事欣赏数学家的小故事欣赏(精选7篇)数学家们的小故事里面也有不少让我们感兴趣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数学家的小故事欣赏(精选7篇),供大家欣赏。

数学家的小故事1韦达(1540—1603),法国数学家。

年青时学习法律当过律师,后从事政治活动,当过议会议员,在西班牙的战争中曾为政府破译敌军密码。

韦达还致力于数学研究,第一个有意识地和系统地使用字母来表示已知数、未知数及其乘幂,带来了代数理论研究的重大进步。

韦达讨论了方程根的多种有理变换,发现了方程根与分数的关系,韦达在欧洲被尊称为“代数学之父”。

1579年,韦达出版《应用于三角形的数学定律》,同时还发现,这是π的第一个分析表达式。

数学家的小故事2一天,法国数学家蒲丰请许多朋友到家里,做了一次试验。

蒲丰在桌子上铺好一张大白纸,白纸上画满了等距离的平行线,他又拿出很多等长的小针,小针的长度都是平行线的一半。

蒲丰说:“请大家把这些小针往这张白纸上随便仍吧!”客人们按他说的做了。

蒲丰的统计结果是:大家共掷2212次,其中小针与纸上平行线相交704次,2210÷704≈3。

142。

蒲丰说:“这个数是π的近似值。

每次都会得到圆周率的近似值,而且投掷的次数越多,求出的圆周率近似值越精确。

”这就是著名的“蒲丰试验”。

数学家的小故事31981年的一个夏日,在印度举行了一场心算比赛。

表演者是印度的一位37岁的妇女,她的名字叫沙贡塔娜。

当天,她要以惊人的心算能力,与一台先进的电子计算机展开竞赛。

工作人员写出一个201位的大数,让求这个数的23次方根。

运算结果,沙贡塔娜只用了50秒钟就向观众报出了正确的答案。

而计算机为了得出同样的答数,必须输入两万条指令,再进行计算,花费的时间比沙贡塔娜要多得多。

这一奇闻,在国际上引起了轰动,沙贡塔娜被称为“数学魔术家”。

数学家的小故事4华罗庚出生于江苏省,从小喜欢数学,而且非常聪明。

1930年,19岁的华罗庚到清华大学读书。

著名数学家的小故事精选13篇

著名数学家的小故事精选13篇

著名数学家的小故事精选11. 赫尔曼·维尔斯赫尔曼·维尔斯(Hermann Weyl,1885-1955)是一位著名的德国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他曾经是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教授。

他的主要贡献之一是建立现代几何学的基础。

他还致力于解决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一些基本问题。

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维尔斯成了一位游走的演说家,穿梭于世界各地的大学和学术机构,向广大学生和研究者们传授他的知识和智慧。

有一次,当他访问了大约一周的美国斯坦福大学后,一位学生来到了他的面前,向他询问一个问题:“教授,您认为数学的目标是什么?”听到这个问题,维尔斯沉思了一会儿,并回答说:“数学的目标是证明我们所相信的一切是错的。

”这句话让这位学生和旁听的学生们感到很惊讶,因为他们都被告知数学的目标是推理和证明正确性。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逐渐明白了维尔斯所说的意义:数学是一种有关证明真理或假设的学科,而证明真理或假设之前,我们必须先证明一切可能的思路和观点都是错误的,这样我们才能找到真理。

2. 加布里埃尔·克鲁克曼加布里埃尔·克鲁克曼(Gabriel Crone,1648-1730)是一位著名的荷兰数学家,他被誉为“经验主义数学”的开创者之一。

他的主要兴趣是实用的数学应用,例如测量、工程和天文学。

他还发展了新型积分方法,被称为“克鲁克曼法”。

在他的生命中,克鲁克曼经历了许多重大事件和变革,例如荷兰的“黄金世纪”,英国的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

尽管他在这些变革中保持了中立,但他的工作和成就在数学领域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据传说,有一次当克鲁克曼在路上行走时,他听到了两个青年在讨论数学问题。

他决定加入他们的讨论,但他不告诉他们他是谁。

两个青年提出了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你如何证明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克鲁克曼冷静地思考了几分钟,然后回答说:“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

如果你想证明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你需要说明它的三条边相等。

五位数学家的故事

五位数学家的故事

五位数学家的故事一、阿基米德的故事阿基米德那可是相当牛的数学家。

据说啊,他在洗澡的时候,突然发现了浮力定律。

当时他正琢磨着怎么判断国王的王冠是不是纯金的呢。

他一躺进澡盆,水就溢出来了,他那小脑袋瓜就像灯泡突然被点亮一样,大喊着“尤里卡(我发现了)”,光着身子就跑出去了,也顾不上什么形象了。

还有一次,罗马军队攻打他所在的城市,他老人家呢,就在那专心致志地研究几何图形呢。

罗马士兵冲进来让他跟他们走,他正沉浸在数学的世界里啊,就说等他把这道题解完。

那士兵哪管这个啊,直接就把他给杀了。

阿基米德死的时候还在地上画着他的几何图形呢,你说这对数学是多大的损失啊。

二、祖冲之的故事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成就那也是响当当的。

那时候计算圆周率可不容易啊,没有啥高级的计算器。

祖冲之就靠着他那聪明的脑袋和一双勤劳的手。

他把圆切割成好多好多小块,就像切饼一样,然后一点点计算。

三、高斯的故事高斯小时候就是个数学小天才。

他上小学的时候,老师为了让学生们安静会儿,就出了一道超级难的数学题,1 + 2+3 + ……+100等于多少。

老师本以为这些小屁孩得算上好长时间呢。

结果高斯很快就举手说他算出来了。

老师都惊呆了,问他咋算的。

高斯就说啊,1加100等于101,2加99等于101,这样两两组合,一共有50组,那答案不就是50×101 = 5050嘛。

老师当时就知道这孩子不是一般人,后来高斯果然在数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什么数论、代数、统计学等等方面都有他的身影,他就像数学界的一颗超级明星,闪闪发光。

四、欧几里得的故事欧几里得就一门心思地研究几何,把几何的知识整理得井井有条。

他从一些基本的定义、公理出发,一步步推导出各种各样的定理。

就像搭积木一样,一块一块地把几何的大厦给建立起来了,后世的几何学习都离不开他打下的基础。

五、华罗庚的故事华罗庚可真是个传奇人物。

他家里穷得叮当响,初中都没读完就辍学了。

但是他对数学那是爱得深沉啊。

他就自己在家自学数学,靠着几本数学书,像着了魔一样整天研究。

名人数学家的故事

名人数学家的故事

以下是一些关于名人数学家的故事:
1. 阿基米德: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在洗澡时发现了浮力原理,他兴奋地跳出澡盆,裸身跑回家中,一路高喊:“我发现了!我发现了!”这个故事说明了阿基米德对于科学的热爱和执着。

2. 牛顿:英国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牛顿在苹果树下休息时,被掉落的苹果砸中头部,从而启发了他对万有引力的思考。

这个故事展示了牛顿的观察力和对于自然现象的敏锐感知。

3. 高斯:德国数学家高斯在小学时,老师要求全班同学计算从1 加到100 的总和。

高斯很快就想出了一种简单的方法,他将数字从 1 到100 分成50 对,每对的和都是101,因此总和为5050。

这个故事展示了高斯的数学天赋和创新思维。

4. 陈景润:中国数学家陈景润在研究哥德巴赫猜想时,花费了数年时间,用了几麻袋的草稿纸,最终证明了这个猜想。

这个故事展示了陈景润的毅力和对数学的执着追求。

这些故事展示了这些数学家在探索数学领域时的独特思维和创新精神,他们的贡献对数学和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0个中国数学家的故事

10个中国数学家的故事

10个中国数学家的故事
1.赵爽:东汉末年,赵爽发明了“勾股圆方图”,即利用该图证明勾股定理,
为人类发展做出了贡献。

2.刘徽:魏晋时期,刘徽用“割圆术”计算圆周率,这一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3.祖冲之:南北朝时期,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这一成果领
先世界近千年。

4.王孝通:唐代数学家王孝通提出“缉古算经”,擅长天文历算,并首次提出
“十进位值制记数法”。

5.沈括:北宋时期,沈括在数学、天文历法、物理、化学、工程技术、军事、
经济学、音乐、文学等方面都有研究。

6.贾宪:北宋数学家贾宪发明“贾宪三角”,即二项式系数表,并提出了“贾宪
求积公式”。

7.杨辉:南宋数学家杨辉发现了“杨辉三角”,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给出完整表
达二项式定理的系数规律的三角形。

8.秦九韶:南宋时期,秦九韶提出“秦九韶算法”,这是一种高效计算多项式
的方法。

9.徐光启:明代科学家徐光启翻译了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并提出了“徐
光启算法”,用于计算π的值。

10.李善兰:清代数学家李善兰创立了“李善兰恒等式”,这是第一个用中文表
述的等式。

数学名人故事(12篇)

数学名人故事(12篇)

数学名人故事(12篇)数学名人故事篇1女数学家王贞仪(1768-1797 ),字德卿,江宁人,是清代学者王锡琛之女,著有《西洋筹算增删》一卷、《重订策算证讹》一卷、《象数窥余》四卷、《术算简存》五卷、《筹算易知》一卷。

从她遗留下来的著作可以看出,她是一位从事天文和筹算研究的女数学家。

算筹,又被称为筹、策、筹策等,有时亦称为算子,是一种棒状的计算工具。

一般是竹制或木制的一批同样长短粗细的小棒,也有用金属、玉、骨等质料制成的,不用时放在特制的算袋或算子筒里,使用时在特制的算板、毡或直接在桌上排布。

应用“算筹”进行计算的方法叫做“筹算”,算筹传入日本称为“算术”。

算筹在中国起源甚早,《老子》中有一句“善数者不用筹策”的记述,现在所见的最早记载是《孙子算经》,至明朝筹算渐渐为珠算所取代。

17世纪初叶,英国数学家纳皮尔发明了一种算筹计算法,明末介绍到我国,也称为“筹算”。

清代著名数学家梅文鼎、戴震等人曾加以研究。

戴震称其为“策算”。

王贞仪也从事研究由西洋传入我国的这种筹算,并且写了三卷书向国人介绍西洋筹算。

她在著作中对西洋筹算进行增补讲解,使之简易明了。

王贞仪介绍的纳皮尔算筹乘除法,当时的读者认为容易了解,但与当时我国的乘除法筹算的方法相比,显得较繁杂,因此,数学家们没有使用西洋筹算,一直使用中国筹算法。

今天的读者把中外筹算乘除法视为老古董,采用的是由外国传入的笔算四则运算,这种笔算于1903年才开始被使用,故我国与世界接轨使用笔算的历史只有100年。

数学名人故事篇2陈景润出生在福建省福州市的闽侯镇,他的父亲陈元俊是一个邮电局的小职员。

陈景润到了上学的年龄,父母给他找了一所离家近的小学,送他去读书。

在所有的学科中,他特别喜欢数学,只要遨游在代数、几何的题海中,他就能够忘却所有的烦恼。

陈景润平时少言寡语,但非常勤学好问,他总是主动向老师请教问题或借阅参考书。

一个中午,最后一节课下了,陈景润走出教室,回家吃饭。

数学名人故事7篇

数学名人故事7篇

数学名人故事7篇数学名人故事范例(精选篇1)华罗庚一生都是在国难中挣扎。

他常说他的一生中曾遭遇三大劫难。

自先是在他童年时,家贫,失学,患重病,腿残废。

第二次劫难是抗日战争期间,孤立闭塞,资料图书缺乏。

第三次劫难是“文化大路程”,家被查抄,手槁散失,禁止他去图书馆,将他的助手与分配到外地等。

在这等恶劣的环境下,要,做出成就,需付出何等,需怎样坚强的毅力是可想而知的.早在40年代,华罗庚已是世界数论界的领袖家之一。

但他不满足,不停步,宁肯另起炉灶,数论,去研究他不熟悉的代数与复分析,这又需要何等的毅力寻!华罗庚善于用几句形象化的语言将深刻的道理说出来。

这些语言简意深,富于,令人难忘。

早在SO年代,他就提出“天才在于积累,在于勤奋”。

华罗庚虽然聪明过人,但从不提及的天分,而把比聪明重要得多的“勤奋”与“积累”作为的,反复教育年青人,要他们学数学做到“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经常锻炼自己。

50年代中期,针对当时数学研究所有些,做出一些成果后,产生自满情绪,或在同一水平上写论文的倾问,华罗庚及时提出:“要有速度,还要有加速度。

”所谓“速度”就是要出成果,所谓‘加速度”就是成果的质量要不断提高。

“文化大路程”刚结束的,一些人,特别是青年人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某些部门,急于求成,频繁地要求报、评奖金等不符合科学规律的做法,导致了学风败坏。

表粗制滥造,争名夺利,任意吹嘘。

1978年他在中国数学会成都会议上语重心长地提出:“早发表,晚评价。

”后来又进一步提出:“努力在我,评价在人。

”这实际上提出了科学发展及评价科学工作的客观规律,即科学工作要经过历史检验才能逐步确定其真实,这是不依赖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华罗庚从不隐讳自己的弱点,只要能求得学问,他宁肯暴露弱点。

在他古稀之年去英国访问时,他把成语“不要班门弄斧”改成“弄斧必到班门”来自己。

实际上,前一句话是要人隐讳缺点,不要暴露。

华罗庚每到一个,是讲专长的,从而得到呢,还是对别人不专长的,把讲学变成形式主义走过场?华罗庚前者,也就是“弄等必到班门”。

有关数学家的故事(通用12篇)

有关数学家的故事(通用12篇)

有关数学家的故事(通用12篇)有关数学家的故事(通用12篇)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关数学家的故事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数学家的故事篇1苏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里。

虽然家境清贫,可他父母省吃俭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学。

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

可是,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

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

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

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

”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

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

”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杨老师的课深深地打动了他,给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能量。

读书,不仅为了摆脱个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国广大的苦难民众;读书,不仅是为了个人找出路,而是为中华民族求新生。

当天晚上,苏步青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

一迷上数学,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

现在温州一中(即当时省立十中)还珍藏着苏步青一本几何练习薄,用毛笔书写,工工整整。

中学毕业时,苏步青门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

17岁时,苏步青赴日留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

为国争光的信念驱使苏步青较早地进入了数学的研究领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写了30多篇论文,在微分几何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并于1931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五位数学家的故事

五位数学家的故事

五位数学家的故事一.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生于江苏省金坛县。

他家境贫穷,决心努力学习。

华罗庚小时侯很爱动脑筋,下课了,小伙伴们都出去玩了,他还在教师里想老师讲的问题,有时候思考问题过于专心,同学们叫他都听不见。

久而久之,同学送他一个外号,叫他“罗呆子”。

老师打开华罗庚的数学作业,发现许多地方都有涂改,一点也不整洁。

老师开始很不满意,后来,发现华罗庚是在不断改进和简化自己的解决方法。

他的数学才能被老师发现后,就尽心培育他。

初中毕业后,华罗庚考进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到最后一个学期,家里实在拿不出50元食宿费,只好退学,所以他的一生只有初中毕业文凭。

他失学回家后一边自学数学,一边帮助父亲照顾小店,华罗庚一钻进数学题就好象如了无人之境,不是忘记接待客人,就是把客人气走了;就是算错了帐,多找了钱。

父亲气极了,有一次,他把华罗庚的数学书烧了,华罗庚心疼得晕到在地。

就是这样,华罗庚不放弃研究数学,所以他成了另人敬仰的数学大师,一生研究硕果累累。

二.1.阿基米德是整个历史上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后人对阿基米德给以极高的评价,常把他和牛顿、高斯并列为有史以来三个贡献最大的数学家。

公元前212年罗马军队攻入叙拉古,并闯入阿基米德的住宅,看见一位老人在地上埋头作几何图形,士兵将图踩坏。

阿基米德怒斥士兵:『不要弄坏我的图!』士兵拔出短剑,刺死了这位旷世绝伦的大科学家,阿基米德竟死在愚蠢无知的罗马士兵手里。

他的生平没有详细记载,但关于他的许多故事却广为流传。

他确立了力学的杠杆定理之后,曾发出豪言壮语:『给我一个立足点,我就可以移动这个地球!』,被誉为『力学之父』。

2.另一个着名的故事是:叙拉古的亥厄洛王叫金匠造一顶纯金的皇冠,因怀疑里面掺有银子,便请阿基米德鉴定一下。

当他进入浴盆洗澡时,水漫溢到盆外,于是悟得不同质料的物体,虽然重量相同,但因体积不同,排去的水也必不相等。

根据这一道理,就可以判断皇冠是否掺假。

阿基米德高兴得跳起来,赤身奔回家中,口中大呼:『尤里卡!尤里卡』,意思是『我找到了』〕他将这一流体静力学的基本原理,即物体在液体中的减轻的重量,等于排去液体的重量,总结在他的名着《论浮体》中,后来以『阿基米德原理』着称于世。

关于数学家的小故事5篇

关于数学家的小故事5篇

关于数学家的小故事5篇数学家是指一些对数学有深入了解的人士,将其所学知识运用于其工作上(特别是解决数学问题)。

数学家专注于数、数据、集合、结构、空间、变化。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数学家的小故事5篇,欢迎借鉴参考。

数学家的小故事一德国著名大科学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

高斯在还不会讲话就自己学计算,在三岁时有一天晚上他看着父亲在算工钱时,还纠正父亲计算的错误。

有一天高斯的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

对同学们说:“你们今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

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

”结果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

“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老师头也不抬,挥着那肥厚的手,说:“去,回去再算!错了。

”高斯却站着不动,把石板伸向老师面前:“老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

”数学老师本来想怒吼起来,可是一看石板上写了这样的数:5050,他惊奇起来,这个8岁的小鬼怎么这样快就得到了答案呢?高斯解释他发现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古时希腊人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1+2+3+…+n的方法。

高斯的发现使老师觉得羞愧,觉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轻视穷人家的孩子的观点是不对的。

他以后也认真教起书来,并且还常从城里买些数学书自己进修并借给高斯看。

在他的鼓励下,高斯以后便在数学上作了一些重要的研究了。

数学家的小故事二罗庚(1910——1982)出生于江苏太湖畔的金坛县,因出生时被父亲华老祥放于箩筐以图吉利,“进箩避邪,同庚百岁“,故取名罗庚。

华罗庚从小便贪玩,也喜欢凑热闹,只是功课平平,有时还不及格。

勉强上完小学,进了家乡的金坛中学,但仍贪玩,字又写得歪歪扭扭,做数学作业时倒时满认真地画来画去,但像涂鸦一般,所以上初中时的华罗庚仍不被老师喜欢的学生而且还常常挨戒尺。

金坛中学的一位名叫王维克的教员却独有慧眼,他研究了华罗庚涂鸦的本子才发现这许多涂改的地方正反映他解题时探索的多种路子。

一次王维克老师给学生讲[孙子算经]出了这样一道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其二,五五数剩其三,七七数剩其二,问物几何?“正在大家沉默之际,有个学生站起来,大家一看,原来是向来为人瞧不起的华罗庚,当时他才十四岁,你猜一猜华罗庚他说出是多少?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精力,把圆周率算到小数后35位,后人称之为鲁道夫数,他死后别人便把这个数刻到他的墓碑上。

数学家的故事

数学家的故事

数学家的故事世界著名数学家的故事推荐度:数学家高斯的故事推荐度:数学家的名人故事推荐度:数学家的小故事推荐度:数学家小故事推荐度:相关推荐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家的故事1李冶(1192-1279)是中国古代数学家,原名李治,字仁卿,号敬斋,金代真定府栾城县(今河北省栾城县)人。

李冶生于大兴(今北京市大兴县),父亲李通为大兴府推官。

李冶自幼聪敏,喜爱读书,曾在元氏县(今河北省元氏县)求学,对数学和文学都很感兴趣。

《元朝名臣事略》中说:“公(指李冶)幼读书,手不释卷,性颖悟,有成人之风。

”1230年,李冶在洛阳考中词赋科进士,任钧州(今河南禹县)知事,为官清廉、正直。

1232年,钧州城被蒙古军队攻破。

李冶不愿投降,只好换上平民服装,北渡黄河避难。

经过一段时间的颠沛流离之后,李冶定居于崞山(今山西崞县)之桐川。

1234年初,金朝终于为蒙古所灭。

金朝的灭亡给李冶生活带来不幸,但由于他不再为官,这在客观上使他的科学研究有了充分的时间。

他在桐川的研究工作是多方面的,包括数学、文学、历史、天文、哲学、医学。

其中最有价值的工作是对天元术进行了全面总结,写成数学史上的不朽名著--《测圆海镜》。

他的工作条件是十分艰苦的,不仅居室狭小,而且常常不得温饱,要为衣食而奔波。

但他却以着书为乐,从不间断自己的写作。

据《真定府志》记载,李冶“聚书环堵,人所不堪”,但却“处之裕如也”。

他的学生焦养直说他:“虽饥寒不能自存,亦不恤也”,在“流离顿挫”中“亦未尝一日废其业”。

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李冶的《测圆海镜》终于在l248年完搞。

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系统讲述天元术的著作。

1251年,李冶的经济情况有所好转,他结束了在山西的避难生活,回元氏县封龙山定居,并收徒讲学。

1257年在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接受忽必烈召见,提出一些进步的政治建议。

l259年在封龙山写成另一部数学著作-一《益古演段》。

1265年应忽必烈之聘,去燕京(今北京)担任翰林学士知制洁同修国史官职,因感到在翰林院思想不自由,第二年辞耿还乡。

中国数学家的故事12篇简短

中国数学家的故事12篇简短

12篇关于中国数学家的简短故事
1.祖冲之:在计算圆周率方面取得了突破,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
这比欧洲数学家计算圆周率早了一千年。

2.刘徽:提出了“割圆术”方法,用极限思想逼近圆周率,为计算圆周率做出
了重要贡献。

3.赵爽:利用“勾股圆方图”证明了勾股定理,并取得了重要的数值计算成果。

4.华罗庚:自学成才,在解析数论、矩阵几何等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并推
广了优选法等数学方法。

5.陈景润: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命题,为哥德巴赫猜想的最终解
决奠定了基础。

6.熊庆来:在函数论、代数学等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培养了一批杰出的数
学家。

7.陈省身:在微分几何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创立了国际数学联盟。

8.吴文俊:在拓扑学、几何定理机械化等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并提出了“吴
公式”。

9.杨乐和张广厚:在函数论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数学
人才。

10.谷超豪:在偏微分方程、几何光学等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并培养了一批
杰出的数学家。

11.丘成桐:在微分几何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并获得了菲尔兹奖。

12.袁隆平:利用统计学方法在农业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并被誉为“杂交水
稻之父”。

这些数学家的故事展示了他们在数学领域中的卓越成就和为人类进步做出的贡献。

关于数学家的故事

关于数学家的故事

关于数学家的故事学生可以通过数学家的故事了解数学的发生和发展,有助于培养兴趣、开阔视野、开拓创新,更深刻体会数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数学家的故事大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数学家的故事(一)泰勒斯(古希腊数学家、天文学家)来到埃及,人们想试探一下他的能力,就问他是否能测量金字塔高度.泰勒斯说可以,但有一个条件——法老必须在场.第二天,法老如约而至,金字塔周围也聚集了不少围观的老百姓.秦勒斯来到金字塔前,阳光把他的影子投在地面上.每过一会儿,他就让人测量他影子的长度,当测量值与他身高完全吻合时,他立刻在大金字塔在地面上的投影处作一记号,然后再丈量金字塔底到投影尖顶的距离.这样,他就报出了金字塔确切的高度.在法老的请求下,他向大家讲解了如何从“影长等于身长”推到“塔影等于塔高”的原理.也就是今天所说的相似三角形定理.一些数学家生前献身于数学,死后在他们的墓碑上,刻着代表着他们生平业绩的标志。

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死于进攻西西里岛的罗马敌兵之手(死前他还在主:“不要弄坏我的圆”。

)后,人们为纪念他便在其墓碑上刻上球内切于圆柱的图形,以纪念他发现球的体积和表面积均为其外切圆柱体积和表面积的三分之二。

德国数学家高斯在他研究发现了正十七边形的尺规作法后,便放弃原来立志学文的打算而献身于数学,以至在数学上作出许多重大贡献。

甚至他在遗嘱中曾建议为他建造正十七边形的棱柱为底座的墓碑。

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精力,把圆周率算到小数后35位,后人称之为鲁道夫数,他死后别人便把这个数刻到他的墓碑上。

瑞士数学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对螺线(被誉为生命之线)有研究,他死之后,墓碑上就刻着一条对数螺线,同时碑文上还写着:“我虽然改变了,但却和原来一样”。

这是一句既刻划螺线性质又象征他对数学热爱的双关语数学家的故事(二)丘成桐丘成桐1949年出生于广东汕头,老家在梅州蕉岭,在香港长大。

数学家小故事10篇最简短的

数学家小故事10篇最简短的

数学家小故事10篇最简短的1、陈景润:陈景润是我国有名的数学家。

他不爱逛公园,不爱遛马路,就爱学习。

他学习起来,常常忘记了吃饭睡觉。

有一天,陈景润在吃中饭的时候,摸摸脑袋发现头发太长了,应该快去理一理,要不,人家看见了,还当他是个大姑娘呢。

于是,他放下饭碗,就跑到理发店去了。

理发店里人很多,大家挨着次序理发。

陈景润拿得牌子是三十八号。

他想:轮到我还早着哩,时间是多么宝贵啊,我可不能白白浪费掉。

他赶忙走出理发店,找了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个小本子,背起外文生字来。

他背了一会,忽然想起上午读外文的时候,有个地方没看懂。

不懂的东西,一定要把他弄懂,这是陈景润的脾气。

他看了看表,才十二点半。

他想:先到图书馆去查一查,再回来理发还来得及,站起来就走了。

谁知道,他走了不多久,就轮到他理发了。

理发员大声地叫:“三十八号!谁是三十八号?快来理发!”你想想,陈景润正在图书馆里看书,他能听见理发员喊三十八号吗?2、高斯:高斯在哥廷根大学时,有次有事迟到,赶到教室时几乎都已经下课了。

高斯走进教室后,发现教师不在,黑板上写着几道题。

高斯以为这些题目是今天的作业题,便把题目记下来。

当晚,他花了一整夜时间去研究这些数学题,没想到的是,这些题目异乎寻常地难。

高斯直到天亮也只解决了一道题,第二天他很沮丧地找到老师,把这些都告诉了他。

他的老师异常震惊:“这些可都是数学史上最著名的难题啊,你竟然只花一个晚上就解决了一道?”而高斯解决的这道难题,就是困扰了数学家两千年之久的正十七边形尺规作图问题。

那一年,高斯只有19岁!3、华罗庚:有一次正在看店的华罗庚在计算一道数学题,来了一位女士想买棉花,当她问华罗庚多少钱时,他完全沉醉于做题中,没有听见对方说的话,当他把答案算完随口说了一个数字,而女士以为他说的是棉花的价格,尖叫道:“怎么这么贵?”。

这时华罗庚才知道有人过来买棉花,当华罗庚把棉花卖给女士后才发现刚才自己的算题的草纸被妇女带走了,这可把华罗庚急坏了,不顾一切的去追那位女士,最终还是被他追上了,华罗庚不好意思地说:“阿姨,请……请把草纸还给我”。

[优秀]数学家的故事15篇

[优秀]数学家的故事15篇

[优秀]数学家的故事15篇世界著名数学家的故事推荐度:数学家的名人故事推荐度:数学家高斯的故事推荐度:数学家的小故事推荐度:数学家小故事推荐度:相关推荐[优秀]数学家的故事15篇数学家的故事1公元1902年9月23日,那是一个普通的日子,可对祖辈从福建同安逃荒到浙江平阳带溪村的父亲苏祖善家来说,那是一件难得的大喜、大吉的日子。

真是老天有眼,天官赐福。

父亲苏祖善家添了一丁,夫妻俩笑得合不拢嘴,终于有了世代务农的“接班人”。

可父亲苏祖善夫妻俩从未上过学,尝够没有文化的苦,望子成龙心切,于是给儿子选取“步青”为名,算命先生还说上一番好话,以“步青”为名,将来定可“平步青云,光宗耀祖”。

名字毕竟不是“功名利禄”的天梯。

正当同龄人纷纷背起书包上学的时候,父亲苏祖善交给儿子的却是一条牛鞭。

从此,苏步青头戴一顶父亲编的大竹笠,身穿一套母亲手缝的粗布衣,赤脚骑上牛背,鞭子一挥,来到卧牛山下,带溪溪边。

苏步青家养的'是头大水牛,膘壮力大,从不把又矮又小的牧牛娃放在眼里。

有一次,水牛脾气一上来,又奔又跳,把苏步青摔在刚刚砍过竹的竹园里。

真是老天庇佑,他跌在几根竹根中间,未有皮肉之苦,逃过一劫。

放牛回家,苏步青走过村私塾门口,常被琅琅的书声所吸引。

有一次,老师正大声念:“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他听后,就跟着念了几遍。

此后,他竟记住了顺口溜,放牛时当山歌唱。

老师父亲苏祖善常听儿子背《三字经》、《百家姓》,心存疑惑。

有一次,正好看见儿子在私塾门口“偷听”,为父的心终于动了,夫妻一合计,决定勒紧裤带,把苏步青送进了私塾。

数学家的故事28、陶泽轩:8岁上中学,12岁IMO金牌陶哲轩是澳大利亚的华裔数学家,20某某年菲尔兹奖得主。

兴趣广泛,对调和分析、偏微分方程、组合数学、解析数论等领域都要重要贡献,被誉为“数学界莫扎特”。

陶哲轩的爸爸妈妈都是在香港大学毕业的.。

母亲还是数学和物理专业的高材生。

陶哲轩实在太聪明了,很长时间找不到合适的学校。

十位数学名人故事

十位数学名人故事

十位数学名人故事十位数学名人故事导语: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有着精深的智慧,远大的抱负,无比坚强的毅力。

他们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为后世的人们作出了表率,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些名人故事,欢迎查阅,供参考。

1、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死于进攻西西里岛的罗马敌兵之手(死前他还在主:“不要弄坏我的圆”。

)后,人们为纪念他便在其墓碑上刻上球内切于圆柱的图形,以纪念他发现球的体积和表面积均为其外切圆柱体积和表面积的三分之二。

2、伽罗华生于离巴黎不远的一个小城镇,父亲是学校校长,还当过多年市长。

家庭的影响使伽罗华一向勇往直前,无所畏惧。

1823年,12岁的伽罗华离开双亲到巴黎求学,他不满足呆板的课堂灌输,自己去找最难的数学原著研究,一些老师也给他很大帮助。

老师们对他的评价是“只宜在数学的尖端领域里工作”。

3、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出生在意大利半岛南端西西里岛的叙拉古。

父亲是位数学家兼天文学家。

阿基米德从小有良好的家庭教养,11岁就被送到当时希腊文化中心的亚历山大城去学习。

在这座号称"智慧之都"的名城里,阿基米德博阅群书,汲取了许多的知识,并且做了欧几里得学生埃拉托塞和卡农的门生,钻研《几何原本》。

4、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精力,把圆周率算到小数后35位,后人称之为鲁道夫数,他死后别人便把这个数刻到他的墓碑上。

瑞士数学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对螺线(被誉为生命之线)有研究,他死之后,墓碑上就刻着一条对数螺线,同时碑文上还写着:“我虽然改变了,但却和原来一样”。

这是一句既刻划螺线性质又象征他对数学热爱的双关语5、20世纪最杰出的数学家之一的冯·诺依曼。

众所周知,1946年发明的电子计算机,大大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大促进了社会生活的进步。

鉴于冯·诺依曼在发明电子计算机中所起到关键性作用,他被西方人誉为"计算机之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家的故事
数学家的故事50字(精选14篇)
数学家是对世界数学的发展作出创造性工作的人士,将其所学知识运用于其工作上(特别是解决数学问题)。

小编今天就为大家带来数学家的故事50字(精选14篇),欢迎阅读。

数学家的故事篇1
瑞士数学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对螺线(被誉为生命之线)有研究,他死之后,墓碑上就刻着一条对数螺线,同时碑文上还写着:“我虽然改变了,但却和原来一样”。

这是一句既刻划螺线性质又象征他对数学热爱的双关语。

数学家的故事篇2
1979年,陈景润应美国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的邀请,去美国作短期的研究访问工作。

普林斯顿研究所的条件非常好,陈景润为了充分利用这样好的条件,挤出一切可以节省的时间,拼命工作,连中午饭也不回住处去吃。

有时候外出参加会议,旅馆里比较嘈杂,他便躲进卫生间里,继续进行研究工作。

正因为他的刻苦努力,在美国短短的五个月里,除了开会、讲学之外,他完成了论文《算术级数中的最小素数》,一下子把最小素数从原来的80推进到16。

这一研究成果,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

数学家的故事篇3
高斯7岁那年,父亲送他进了耶卡捷林宁国民小学,读书不久,高斯在数学上就显露出了常人难以比较的天赋,最能证明这一点的是高斯十岁那年,教师彪特耐尔布置了一道很繁杂的'计算题,要求学生把1到100的所有整数加起来,教师刚叙述完题目,高斯即刻把写着答案的小石板交了上去。

彪特耐尔起初并不在意这一举动,心想这个小家伙又在捣乱,但当他发现全班唯一正确的答案属于高斯时,才大吃一惊。

而更使人吃惊的是高斯的算法,他发现:第一个数加最后一个数是101,第二个数加倒数第二个数的和也是101,……共有50对这样的数,用101乘以50得到5050。

这种算法是教师未曾教过的计
算等级数的方法,高斯的才华使彪特耐尔十分激动,下课后特地向校长作了汇报,并声称自己已经没有什么可教高斯的了,还特地从汉堡买来数学数送给高斯
数学家的故事篇4
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生于江苏省金坛县。

他家境贫穷,决心努力学习。

上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著名的难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余二,五五数之余三,七七数之余二,问物几何?”大家正在思考时,华罗庚站起来说:“23”他的回答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老师的表扬。

从此,他喜欢上了数学。

数学家的故事篇5
瑞士数学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对螺线(被誉为生命之线)有研究,他死之后,墓碑上就刻着一条对数螺线,同时碑文上还写着:“我虽然改变了,但却和原来一样”,这是一句既刻划螺线性质又象征他对数学热爱的双关语。

数学家的故事篇6
塞乐斯是古希腊第一位闻名世界的大数学家。

他原是精明商人,靠卖橄榄油积累了相当财富后,塞乐斯便专心从事科学研究和旅行。

他勤奋好学,勇于探索。

他的家乡离埃及不太远,所以他常去埃及旅行。

他游历埃及时,曾用一种巧妙的方法算出了金字塔的高度,使古埃及国王阿美西斯钦羡不已。

数学家的故事篇7
哥德巴赫是一个德国数学家,生于1690年,从1725年起当选为俄国彼得堡科学院院士。

在彼得堡,哥德巴赫结识了大数学家欧拉,两人书信交往达30多年。

他有一个著名的猜想,就是在和欧拉的通信中提出来的。

这成为数学史上一则脍炙人口的佳话。

数学家的故事篇8
陈景润一个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著名的“陈氏定理”,所以有许多人亲切地称他为“数学王子”。

课余时间他最爱到图书馆,不仅仅读了中学辅导书,这些大学的数理化课程教材他也如饥似渴地阅读。

因此获得了“书呆子”的雅号。

兴趣是第一老师。

正是这样的数学故事,引发了陈景润的兴趣,引发了他的勤奋,从而引发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

数学家的故事篇9
陈景润不爱玩公园,不爱逛马路,就爱学习。

学习起来,常常忘记了吃饭睡觉。

有一天,陈景润吃中饭的时候,摸摸脑袋,哎呀,头发太长了,就应快去理一理,要不,人家看见了,还当他是个姑娘呢。

于是,他放下饭碗,就跑到理发店去了。

数学家的故事篇10
1981年的一个夏日,在印度举行了一场心算比赛。

表演者是印度的一位37岁的妇女,她的名字叫沙贡塔娜。

当天,她要以惊人的心算能力,与一台先进的电子计算机展开竞赛。

工作人员写出一个201位的大数,让求这个数的23次方根。

运算结果,沙贡塔娜只用了50秒钟就向观众报出了正确的答案。

而计算机为了得出同样的答数,必须输入两万条指令,再进行计算,花费的时间比沙贡塔娜要多得多。

数学家的故事篇11
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死于进攻西西里岛的罗马敌兵之手(死前他还在主:“不要弄坏我的圆”。

)后,人们为纪念他便在其墓碑上刻上球内切于圆柱的图形,以纪念他发现球的体积和表面积均为其外切圆柱体积和表面积的三分之二。

德国数学家高斯在他研究发现了正十七边形的尺规作法后,便放弃原来立志学文的打算而献身于数学,以至在数学上作出许多重大贡献。

甚至他在遗嘱中曾建议为他建造正十七边形的棱柱为底座的墓碑。

数学家的故事篇12
华罗庚不仅对数学肯动脑筋,对语文也很用心。

有一次,老师把自己收藏的文学大师胡适的书分给学生,让每人看完后写一篇读后感。

华罗庚分得的是《尝试集》,书中流露出作者提倡白话文的得意,认
为自己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于是在扉页上写了一首《序诗》:“尝试成功自古无,放翁这话未必是。

我今为下一转语,自古成功在尝试。

数学家的故事篇13
华罗庚特别爱动脑,对于一些别人看来司空见惯的事,往往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提出一些似乎希奇的问题。

有一次,他同别人一块去城郊玩耍,见一座荒坟旁有石人石马,就问比他大的同伴:“这些石人石马有多重?”同伴回答说:“这怎么能知道呢。

”华罗庚却不甘心,沉思片刻,说:“以后总会有方法知道的。


数学家的故事篇14
英军船队在大西洋里航行时,经常受到德军潜艇的攻击。

而英国空军的轰炸对潜艇几乎构不成成胁。

英军请来一些数学家专门研究这一问题,结果发现,渗艇从发现英军飞机开始下潜到深水炸弹爆炸时止,只下潜了7.6米,而炸弹却已下沉到21来处爆炸。

经过科学论证,英军果断调整了深水炸弹的引信,使爆炸深度从水下21米减为水下9.1米,结果轰炸效果较过去提高了4倍。

德军还误以为英军发明了新式炸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