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管理
关于中国式管理的探讨
关于中国式管理的探讨中国式管理是指在中国特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形成的一种管理风格和理念。
在中国,管理方式与西方的管理理念有很大的不同。
中国式管理注重集体主义、官僚主义的特点,强调人际关系和社会地位,重视权威和秩序。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式管理一直被广泛应用于中国的企事业单位中,可以说已经成为了中国管理文化的一部分。
首先,中国式管理强调集体主义。
中国是一个重视集体的社会,人们倾向于将集体的利益放在个人的利益之前。
这种思维方式在中国的管理中得到了体现。
中国式管理注重团队合作,强调集体的意识和团队的精神。
在中国的企业中,许多决策是集体讨论和决定的,强调团队的力量和共同的目标。
这种集体主义的管理风格可以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
其次,中国式管理存在官僚主义的特点。
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官僚体制,这种体制给中国社会和企业管理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在中国的企业中,常常有严格的层级关系和繁琐的规章制度。
决策常常需要上级的批准和授权,层级关系复杂而严密。
一些决策的执行速度较慢,需要多次传达和确认,以确保没有犯错。
这种官僚主义的管理风格常常被批评为效率低下和难以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
此外,中国式管理也重视人际关系和社会地位。
在中国的企业中,个人的社会地位和人际关系往往对事业的成功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一些高层管理者通过自己的人脉和关系来获取资源和机会,这种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在中国的管理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个人的社会地位和声望也常常成为评价一个人能力和能否晋升的重要标准。
这种重视人际关系和社会地位的管理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导致不公正和不合理。
最后,中国式管理重视权威和秩序。
在中国的企业中,领导者通常被赋予较高的地位和权威。
员工对领导者的意见和决策往往采取服从和执行的态度。
中国式管理注重层次分明的领导和从属关系,强调员工的纪律和规范。
这种权威和秩序的管理方式有助于提高组织的执行力和管理效率,但也可能限制了员工的创新和发展空间,导致组织僵化和缺乏活力。
中国式管理
中国人的“还行”
当问及他们对某事或某人的看法时,得到的回答通常是“还行”。即使你想 方设法一再追问,他们也只是笑着说:“还行”。 咦· · · · · · · · · • “见机行事”、“看菜下饭”,这类用语反映出的 思维方式已深深融入中国人的意识之中。 咦· · · · · · · · · 咦· · · · · · · · · • 中国人生活与语言中的模糊性,有其深厚的哲学基础。 • 中国人强调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然而遗憾的是, 很多时候,他们对中庸的思考,更多地倾向于现实的需要 ,尚未达到中庸之“道”的境界,仅仅是根据现实情况, 权衡利弊得失的中庸之“术”。
2、安人:以人为本。 强调人的重要性。 a、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关系, 与人相处是一门艺术。 员工与企业的关系,员工忠诚度。 b、团建,员工福利。
• 2、推、拖、拉的太极管理手法 • 圆滑与圆通 • 推拖拉在中国式管理理念中并不是坏事。 • 运用到出神入化的地步就是真正的圆通
• 太极的理念,看起来是相让,其实是竞争, 只是争的比较斯文,柔软。
中国式管理
呆呆
目录
• 一、中国式管理的概念
• 二式管理的概念含义
• 曾仕强,中国式管理之父。 • 中国式管理 • 是指以中国管理哲学来妥善运用 西方现代管理科学,并充分考虑 中国人的文化传统以及心理行为特性 以达成更为良好的管理效果。
二、中国式管理的产生
中国式管理--势在必行
• • 成功的管理是把民族文化中优秀的品质发扬出来,而不是胡子眉毛一把 抓。 管理需要文化基石,没有文化的管理终将是“无根之象”。
•
因此,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 与当下先进的西方管理理念完美结合,势在必行。
三、中国式管理的理念
中国式管理
中国式管理中国式管理指什么中国式管理是指以中国管理哲学来妥善运用西方现代管理科学,并充分考虑中国人的文化传统以及心理行为特性,以达成更为良好的管理效果。
中国式管理其实就是合理化管理,它强调管理就是修己安人的历程。
中国式管理以“安人”为最终目的,因而更具有包容性;以易经为理论基础,合理地因应“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人事现象;主张从个人的修身做起,然后才有资格来从事管理,而事业只是修身、齐家、治国的实际演练。
21世纪,是中国管理哲学与西方管理科学相结合,并获得发扬的时代,两者缺一,都将跋脚难行。
[编辑]中国式管理提出的背景中国式管理模式,最早由台湾的曾仕强先生提出,一经提出,便引起了学界与业界的极大关注,成为过去几年里业界管理培训中的热点。
但是,随后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反对,认为根本不存在管理模式上的中外差别,认为中国式管理是一个假问题,批评的对象自然主要以曾仕强的观点为目标。
经过几年的讨论,至今仍未能在学界与业界形成共识。
探讨虽在不断在深化,却仍难以满足有效提升中国企业管理实践的要求。
应该看到的一点是,只有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水平到达了一个高度,中国企业作为整体,开始在国际市场上显现力量之后,人们才会开始探讨、思考支撑这种经济腾飞的主体---企业的管理模式的效力问题,这是中国式管理作为一个问题出现并被广泛争议的前提与背景,也只有从这个大背景下来探讨中国式管理问题,才能理清思路,孤立地就问题谈问题,则问题永远是问题--找不出答案来的问题。
从历史的发展过程来看,发展市场经济的国家,都会随着本国市场经济建设的过程,形成区别于他国的各自有效的企业管理模式。
最早进入市场经济的欧洲国家,相应于资本社会化的股份制形式,注重公司治理模式的完善问题,其典范是以OECD的公司治理原则为蓝本,推进企业管理的有效性。
20世纪初的美国,在欧洲文化基础之上,根据美国的历史经验,伴随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历史进程和管理学学科的独立,以职业经理人群体的培养与成长,推动了企业管理的制度化与规范化进程,这种管理学理论与管理学实践的相互促进,成为推动美国经济成长与美国竞争力的强大引擎,这是因为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具有竞争力,国家竞争力的实现便会成为可能。
中国式管理新版珍藏本-曾仕强著
《中国式管理新版珍藏本曾仕强著》一、中国式管理的核心思想1. 人本管理: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式管理强调,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成长,管理者应关注员工的需求,激发员工的潜能,实现个人与企业的共同进步。
2. 和谐共生:追求企业与员工、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共生。
在中国式管理理念中,和谐是企业发展的基石,管理者要善于化解矛盾,营造和谐的企业氛围。
3. 中庸之道:讲究平衡,追求适中。
中庸之道是中国式管理的精髓,要求管理者在决策过程中,兼顾各方利益,实现平衡发展。
二、中国式管理的新特点1. 传承与创新:在新版珍藏本中,曾仕强教授提出,中国式管理要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2. 系统性与实用性:本书对中国式管理进行了系统梳理,既具有理论高度,又具备实用性,为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管理策略。
3. 案例丰富:新版珍藏本精选了大量具有代表性的案例,生动展示了中国式管理的智慧与实践成果。
4. 易懂易学:曾仕强教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深奥的管理理念讲解得清晰明了,使读者易于理解和掌握。
三、中国式管理的实践策略1. 情感投资:在人际交往中,中国式管理强调情感的重要性。
管理者应当注重与员工的情感交流,通过情感投资来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这种情感管理不仅体现在关心员工的生活,更在于尊重和信任员工,建立起一种心与心的连接。
2. 权变应对: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国式管理提倡权变应对。
管理者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管理策略,不拘泥于固定模式,以变应变,确保企业稳健发展。
3. 家文化:中国式管理倡导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家文化”,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温暖和归属感。
这种文化氛围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和工作积极性。
4. 教育培训:中国式管理强调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企业应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储备人才。
四、中国式管理的挑战与机遇1. 挑战: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式管理面临着外来管理理念的冲击。
中国式管理的含义
精心整理中国式管理的含义一中的意思,是合理。
凡事求合理,是中国人特质。
二中国式管理,便是合理化的管理,务求管得合理。
三应?管的才管,管的方式要合理,即中国式管理。
首先请教大家一个问题,贵公司是实施中国式管理?还是美国式管理?还是日本式管人任何数字拿出来都要很精确的时候,他不累吗?那我现在就问为什么他要这样呢?日本式管理就完全不一样了,日本人走的路子跟美国人不一样。
日本人也是长时间在公司,但他们不是在工作。
我不晓得各位有没有发现日本人是一个集体主义者,工作的时候一起工作,喝酒的时候一起喝酒,哪怕洗澡也不回家洗,而是与同事一起洗澡,所以各位要了解日本人家里很少有澡堂。
我想我们中国人很不习惯这样,我们工作跟这帮人在一起,打高尔夫球跟其他人在一起,打麻将又有我们的老搭子,干嘛整天只是与同事在一起呢?日本人尤其是日本的男人,摸黑上班,摸黑回家,小孩在干什么他完全不知道。
而且日本人要当到老总非常不容易,不晓得要本事不够高,我们做错了”。
道理怎么会错呢?错误的道理不会流传五千年。
凡是一句话会这样连续传承下来,它都有它的道理,只不过我们本事不够。
你看我没有讲能力,只有西方人才讲能力,中国人不讲能力,日本人也不讲能力。
所以我们要花很多时间把中、美、日的管理比较一下,比来比去你就会觉得很清楚。
中国人就讲本事,“哎,这个人很有本事啊”,西方人根本不懂得什么叫本事。
我们有我们自己的一套,而且我保证,只要你做得对,你一定会轻松愉快、长生不老。
我没有说不死,我只说不老而已。
其实我们今天一定要正本清源从头来做起,否则我们真的没有办法。
那么各位想想什么叫做中?你看要讲中国,第一个字就要讲中,什么叫做中?argue中国人最辛苦,因为我们处的环境最复杂,所以所有外国人都看不懂中国人,老觉得中国人鬼鬼祟祟的。
为什么西方的合理、不合理是固定的?因为他合法就合理。
西方人过着非常单纯的日子,就是合法就合理。
西方人在立法的时候,他想尽办法不让你通过。
什么是中国式管理 中国式管理有什么内容
什么是中国式管理中国式管理有什么内容中国式”究竟为何物?下面就是为大家的什么是中国式的经验,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觉得有用的朋友可以分享给更多人哦!科学无国界,从管理科学的层面来看,管理无所谓中式、美式、欧式、日式的区分。
各国应该应用相同的管理科学,譬如战略工具、生产管理、营销方法等。
但因文化的差异,各国管理哲学有很大的差异。
从管理哲学的层面来考察,大概谁也不会否认中国式管理的真实存在。
所以,从管理科学看,没有中国式管理;从管理哲学看,又有中国式管理。
中国式管理的奉献主要在管理思想、管理观念。
中华文化,以孔、孟为主流,掺以老、庄的自然思想。
而对管理最具影响的,在其注重‘务实’、‘中庸’,以及‘不执着’的态度。
这同时也是中国式的三大特征。
如果我们把一个企业大概划分为三个阶层,那么有:执行层首重‘务实’,只要大家脚踏实地,按部就班,实实在在遵照既定的方案去执行,便见成效。
管理层除了务实之外,尚须‘不执着’,因为企业内外环境不断变迁,如果凡事依例而行,固执以往的经验,必然无法因应时、空变化所产生的种种压力,为了权宜应变,以求制宜,就应该‘不执着’,这是中阶层主管最重要的一种素养。
决策层既务实又不执着,仍然缺乏以保证所有决策皆合理,必须切实把握‘中庸’的道理,务求在变化多端的各种状态中,达成其合理的决策。
可见‘务实’、‘不执着’、‘中庸’,一层比一层困难。
‘中庸之道’,代表中华文化的精华,可以说是儒家融合道家思想的的结晶。
中庸之道的管理,亦即‘中道管理’,就是现代所倡导的‘合理化管理’。
既然中国式管理即为‘中道管理’,我们不妨称之为M理论。
M即‘人’(Man)、‘中庸’(Medium)与‘管理’(Management)的字首。
中国式管理重人,也重视中庸之道,刚好都涵盖在内,尤其从字形看来,它更是左右均衡,十分切合‘中’的特性。
中国式管理强调变动性,或者说是弹性。
这很适合中特性,但它已经具有通用价值,超越了文化与传统。
中国式管理
第一讲什么叫做人性管理(1)中国式管理是人类解决21世纪全球化与本土化矛盾的唯一正确途径。
中国式管理究竟是什么呢?说到底,就是中国的管理哲学,即以人为本的人性管理。
管理不只是工具,也不只是方法,而是文化。
中国文化渊源于《易经》、太极思想,阴阳变化在中国人的头脑中根深蒂固,也渗透在管理哲学中。
人性管理,管与理不同。
管是管,人性不喜欢被管;理是理人性喜欢被尊重。
“敬人者,人恒敬之”,把管做到理,你就成功了。
人性管理是中国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说是核心部分。
那么,什么是中国式管理?为什么没有中国数学,也没有中国物理,但是在管理上却要讲中国式的管理呢?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一杯茹在全世界都叫一杯茶。
因而从管理科学方面来看,无所谓中国式管理,当然也兢无所谓美国式、日本式之分。
大家都一样,在不同的地区,应用着相同的管理科学。
哲学则不同,各地具有不同的风士人情,管理必须与当地的风士人情结合在一起,才能增强效果,所以,各地区的管理哲学不太一样。
从管理哲学的层面来考虑,谁也不舍否定中国营理哲学的真实性。
中国式管理原来只不过是中国式管理哲学,并束发展出一套不同于西方的管理科学。
全世界的人都在用现代化管理,因为没有现代化管理,就不可能发展下去。
但是,为什么运用起来各有不同呢?就是因为其哲学不同,实际上也就是面对和管理的人不同,筒单一点儿说,就是脑袋瓜不同。
中国式管理什么是中国式管理提到人性管理,我们必须先概要地介绍一下中国式管理。
我们对“中”这个字一直都有误解,说“它是地球的中央”,或者“不偏不倚”,其实不是这样的。
“中”就是合理。
什么叫“中庸之道”?麓矗合理化主义。
所谓“管理”,就是你管褥合理,对方就接受;你管得不合理,不管你是谁,不管你用什么方法,都没有用。
所以,作为一个中国人,一定要了解什么叫做中国。
中国,就是任何事情都讲究合理的国家,要做到没有一件事情不合理,才有资格叫中国人。
如果再扩大一点,我们说,中国式管理会变成2l世纪的主流。
中国式管理
中国式管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管理方式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变化和创新,而中国式管理也应运而生。
中国式管理是指在中国这个特殊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环境下形成的一种独具特色的管理方式。
与传统的西方管理方式相比,中国式管理更注重“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尊重、关怀和信任,通过对员工的管理和激励来达到企业的目标。
一、中国式管理的起源和特点中国式管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中国古代社会。
在古代社会里,封建皇帝统治下的国家和官僚机构,采用的是家族式、官僚式、父母式的管理方式。
家族式的管理方式是以家庭作为单位,家族成员之间的管理关系和企业中员工之间的管理关系有着许多相似之处。
官僚式管理方式是以官僚机构为基础,在机构内部建立相应的层级和职能,以此来实现对员工的管理。
父母式的管理方式是建立在家族式和官僚式的基础上的,管理者在与员工沟通时会表现出亲切、关心、慈爱和理解的态度,从而使员工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管理者的意图。
中国式管理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国式管理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员工视为公司的宝贵资源,始终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和团队协作精神。
中国式管理不仅强调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关系,还强调员工之间的关系。
管理者会通过各种方式增强员工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帮助员工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从而改善企业的工作氛围。
2.注重道德和信任中国式管理更注重道德和信任的建立。
中国人一直注重自律和诚信,这种传统的道德准则在中国式管理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管理者会通过自己的榜样和其他方式来促进员工自律和诚信,通过这种方式建立起信任和相互理解的关系。
3.宽容和理解中国式管理更注重宽容和理解。
宽容是中国文化传统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者会以宽容的心态对员工的错误和失误进行处理,相信员工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学习改进不足之处。
理解是中国式管理的另一个核心概念,管理者会通过对员工的工作和生活状况的了解和关注,建立起彼此的感情和信任。
中国式管理
中国式管理中国式管理是指一种具有典型中国特色的管理方式,它以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和管理风格为基础,融合了中国传统的理念和现代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式管理不同于西方管理模式,更加注重人情味、关系网络和长期目标的追求。
在国内外的企业、组织以及政府部门中,中国式管理正逐渐崭露头角,成为国内管理领域独有的一种管理模式。
中国式管理强调的是权威和秩序,在组织内部中,领导者往往具有统治者的形象,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决策权。
领导者以身作则,通过榜样力量来引导员工的行为和价值观念,形成一种稳定的管理体系。
而在西方管理模式中,更加注重民主、自由和平等的价值观,更加注重员工的个人发展和权利保障。
在中国式管理中,关系网络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人际关系和网络关系的建立,领导者能够更好地获取资源、信息和支持。
这种关系网络的建立往往依赖于中国传统的“关系圈”,即凭借个人之间的熟人关系和人情味来建立的一种互惠互利的关系。
在中国企业中,这种关系网络往往通过“帮衬”、“照顾”、“包庇”等方式进行维系,使得组织内部更加和谐稳定。
中国式管理注重长期目标的追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家族的延续和传承,强调对未来的长远规划。
这种长期目标的追求也体现在中国式管理中,领导者通过设定长期目标和规划,来指导组织的发展和运营。
而在西方管理模式中,更加注重短期利益和即时回报。
中国式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权威和秩序的过度强调可能导致员工的创造力和创新力受到压抑,限制了组织的发展。
其次,关系网络的建立可能导致不公平和腐败的现象,在一些情况下,关系的力量可能大于能力和业绩。
此外,长期目标的追求也需要领导者具备足够的智慧和眼光,否则组织可能面临长期规划失误的风险。
因此,在中国式管理中需要注意权威与民主、关系与公平、长远与短视的平衡。
借鉴西方管理模式中的先进理念和经验,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管理风格,发展适合中国的一套独特管理模式,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国企业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式管理精要
1、中的意思,是合理。凡事求合理,是中国人特质。
2、中国式管理,便是合理化的管理,务求管得合理。
3、应该管的才管,管的方式要合理,即中国式管理。
二、首先要有共同认识
1、管理必须和自己的风土人情结合在一起,才有效。
2、对中国人、中国社会,要有深一层的体认和理解。
3、合乎中国人性格的管理,必须有更为优良的成果。
五、先孕育出合用制度
1、逐渐形成,需要多少建立多少,不必刻意求齐全。
2、由下而上,各单位自己去讨论,反正很快会调整。
3、保留弹性,以适应内外的变数,在法中衡情论理。
六、在团队中完成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有本事,才能够充分表现能力,使大家乐于接纳。
2、有理想,必须充分了解现况,才能够有效地实现。
3、能调整,在动态的环境中,适时应变求生生不息。
三、把自己的定位做好
1、基层员工,以“务实”为主,遵守规定照章行事。
2、中高干部,以“应变”为主,合理应变以求制宜。
3、企业总裁,以“前瞻”为主,随时抓住市场变化。
四、培养敏锐的第六感
1、总裁的主要职责,在领航、掌舵,方向感要准确。
2、五官的感觉会骗人,一切依据有形来判断会上当。
3、第六感最可靠,但是很不容易运用,要多多磨练。
十一、凡事务求慎始善终
1、慎始,指谋定而后动,必须和干部互动、好商量。
2、让干部先开口,才听得见不一样的声音、好意见。
3、慎始不一定善终,必须重视过程中阶段性的调整。
十二、无为才能够无不为
1、 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管,而是让员工能全力发挥。
2、 无不为才有效果,必须有目标、有计划、有方法。
中国式管理89个关键
中国式管理89个关键
第一章中国式用人管人
1.企业最大的资产是人
2.得人才得天下,失人才失天下
3.善于做慧眼识才的伯乐
4.求才若渴,千方百计招徕人才
5.惟才是举,网罗一流人才
6.善于用比自己强的人
7.大胆启用对手的下属
8.英雄不问出处,用人只看重人才的能力学识
9.任人唯贤,将人才放在重要的位置
10.以真诚征服下属
11.择人切忌以貌取人
12.从人的行为举止发掘人才
13.有效拓宽人才选拔的范围和渠道
14.发挥人才的长处,避开人才的短处
15.从员工的短处挖掘出长处
16.把合适的人才防止最恰当的位置上
17.用人不要求全责备
18.注重对人才的培养
19.用人不疑,信任是用人的第一标准
第二章中国式人性化管理
20.关爱员工,以心换心
21.爱员工,企业才会被员工所爱
22.收人心才能收服人才
23.尊重每一个员工
24.天时地利不如人和
25.实行管理亲情化,自始至终对员工进行感情投资
26.比刚性管理更有效的柔性管理
27.以真诚感性的方式来表达对部署的关怀
28.把下属的疾苦放在心上
29.与下属同甘苦、共患难
第三章中国式激励
30.把及时激励放在第一位
31.激励适度,要把握分寸和力度
32.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员工
33.宽容是最好的激励
34.请将不如激将,有效使用激将法
35.重奖有功之臣
36.利用赞美来满足下属的荣誉感和成就感
37.将批评融入赞美中
38.分享是最大的激励
39.激励员工为企业愿景奋斗。
《中国式管理曾仕》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情、关系和面子,这可能影响管理方 式的实施,需要管理者在维护制度与照顾人情之间取得平 衡。
跨文化管理的挑战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国际竞争 中,需要面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这对中国式管 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管理方式的挑战
1 2 3
管理体制的僵化
人才流失的挑战
人才外流现象严重
01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素质人才流向海外或
其他行业,这给中国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人才缺口。
人才结构不合理
02
中国企业的人才结构往往存在不合理之处,缺乏具有国际视野
和创新能力的领军人才,这可能制约企业的长远发展。
人才竞争加剧
03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对人才的争夺也愈加激烈,如何吸
国际化视野
中国式管理需要具备国际化视野,关注全球经济发展趋势,了解国际 市场和消费者需求,以制定出更具竞争力的管理策略。
技术创新对中国式管理的影响
01 02
数字化转型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转型将成为中国企业的重要趋势,中国式 管理需要适应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利用信息技术提升管理效率和决策质 量。
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成为中国式管理面临的重要挑战。
05
中国式管理的未来展望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式管理
全球化趋势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中国企业将面临更多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机会, 中国式管理将需要适应全球化环境,吸收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实 践。
跨文化交流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式管理需要注重跨文化交流,理解不同文 化背景下的管理理念和习惯,以实现更好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特点
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和为贵 、以柔克刚、以整体利益为重。
什么是中国式管理?中国式管理有什么内容
什么是中国式管理?中国式管理有什么内容什么是中国式管理?中国式管理有什么内容什么是中国式管理?中国式管理有什么内容1“什么是中国式管理?科学无国界,从管理科学的层面来看,管理无所谓中式、美式、欧式、日式的区分。
各国应该应用相同的管理科学,譬如战略工具、生产管理、营销方法等。
但因文化的差异,各国管理哲学有很大的差别。
从管理哲学的层面来考察,大概谁也不会否定中国式管理的真实存在。
所以,从管理科学看,没有中国式管理;从管理哲学看,又有中国式管理。
中国式管理的贡献主要在管理思想、管理观念。
中华文化,以孔、孟为主流,掺以老、庄的自然思想。
而对管理最具影响的,在其注重‘务实’、‘中庸’,以及‘不执着’的态度。
这同时也是中国式企业管理的三大特征。
如果我们把一个企业大略划分为三个阶层,则有:执行层首重‘务实’,只要大家脚踏实地,按部就班,实实在在遵照既定的计划去执行,便见功效。
管理层除了务实之外,尚须‘不执着’,因为企业内外环境不断变迁,如果凡事依例而行,固执以往的经验,必然无法因应时、空变化所产生的种种压力,为了权宜应变,以求制宜,就应该‘不执着’,这是中阶层主管最重要的一种素养。
决策层既务实又不执着,仍然不足以保证所有决策皆合理,必须切实把握‘中庸’的道理,务求在变化多端的各种状态中,达成其合理的决策。
可见‘务实’、‘不执着’、‘中庸’,一层比一层困难。
‘中庸之道’,代表中华文化的精华,可以说是儒家融合道家思想的的结晶。
中庸之道的管理,亦即‘中道管理’,就是现代所倡导的‘合理化管理’。
既然中国式管理即为‘中道管理’,我们不妨称之为M理论。
M 即‘人’(Man)、‘中庸’(Medium)与‘管理’(Management)的'字首。
中国式管理重人,也重视中庸之道,刚好都涵盖在内,尤其从字形看来,它更是左右均衡,十分切合‘中’的特性。
什么是中国式管理?中国式管理有什么内容2中国式管理强调变动性,或者说是弹性。
曾仕强《中国式管理》
三、 把自 己的 岗位 做好
员工,数字都是可以调整的。 老板有数字和没数字一个样。
一个干部表现的好,好好好好你就很 惨,一个会做干部的人,就得到大家 的欢送,一直好好,别人都看你不顺 眼,就合起伙来把你干掉。
中国人最有兴趣的就是我们同心协 力来证明老总认为很优秀的人,原来 也不怎么优秀,这也是企业文化。
中国人是世界报仇期最长,报仇心最 强的人。
我们是不要得罪人,而不是做错了才 道谦。
管理最好的方法就是一开始就做对, 而不是做错了再来懊悔,再来想方法, 道谦,那都是浪费本钱,不要存心讨 好任何人,不要无意得罪人。
管理一定要和当时的风土人情结合 在一起,要因地制宜,才有很好的效 果,人情事故,在管理上是非常重要 的。
一、 中国 式管 理的 含义
中国人讲的“合理就合法〞的意思 是:如果合理而居然不合法,就表示 此法根本不合理,那不合理的法还要 遵守吗?
我们不讲这样才有情,我们讲这样才 合情合理,合情的目的是为了合理, 把合理再和情跟法拉在一起叫情理 法,这是非常好用的东西。
中国是凡事都讲合理的国家。
合理可以用一个字代替“安〞
员工走要深入问五个为什么,一般人 问两个为什么就不问了。
养成彻底了解事情,这是一种企业文 化,只要老总讲一个话,底下的人会 一而再再而三的去追。
二、 首先 要有 共同
的 认识
追到最根本的东西再回报你,你这企业文 化就非常的优良。
中国人的性格就三个字:不一定。
不一定,不一定,马上变一定,作一个中国人, 当听到YES的时候,赶快去想NO,中国人 YES,NO是分不开的。
三、 把自 己的 岗位 做好
中国人能分工,很难合作,一分工就 有三不管地带。
务实——应变——乱做乱对就可以 做老总了。
中国式管理读后感
中国式管理读后感引言《中国式管理》是由黄仁宇所著的一本关于中国传统管理模式的书籍。
书中描述了中国管理的特点、历史背景以及对现代管理理论的思考。
通过阅读本书,我加深了对中国式管理风格的理解,并体悟到了其中的优缺点。
在这篇读后感中,我将分享我对中国式管理的观点,并对其与现代管理理念的关系进行探讨。
中国式管理的特点《中国式管理》一书中提到的中国式管理主要特点包括:权威性、等级制度、人情关系和稳定性。
首先,中国式管理倾向于权威性,特别是在政府和大型企业中。
权威性管理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管理效率,但可能会限制员工的创造力和自主性。
其次,中国式管理的另一个特征是等级制度。
等级制度在中国组织中非常普遍,高层管理人员通常拥有更高的权力和决策权,而下层员工则要服从上层指示。
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组织的稳定性和层级清晰度,但也可能导致创新能力的受限。
此外,中国式管理注重人情关系。
在中国文化中,人际关系非常重要,这在管理中也有所体现。
通过建立好人际关系,管理者可以提高组织的凝聚力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然而,这种依赖于人际关系的管理方式也可能导致不公平和不透明的问题。
最后,中国式管理十分注重稳定性。
尽管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变化日益成为现代管理的主要挑战,但中国式管理仍然偏向于维持现状和保持稳定。
这有利于解决一些社会问题,但也可能阻碍组织和员工的创新和发展。
中国式管理与现代管理理念的关系虽然中国式管理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但它也与现代管理理念存在一定的冲突。
首先,现代管理理念强调员工的参与和自主性。
与中国式管理中权威性和等级制度相对应的是现代管理中平等和合作的价值观。
现代管理更加强调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在决策过程中赋予他们更多的自治权。
这种平等和合作的管理风格对于激发员工的创新能力和积极性非常重要。
其次,现代管理理念强调灵活性和变革能力。
中国式管理倾向于保持现状和稳定,但现代管理认为组织必须适应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
适应变化需要管理者具备灵活性和创新能力,以及组织中员工的积极配合和学习能力。
中国式管理——娜整理
中国式管理概念:台湾的曾仕强先生最早提出“中国式管理模式”一词,即以中国管理哲学来妥善运用西方现代管理科学,并充分考虑到中国人的文化传统及心理行为特性,从而达到良好管理效果的管理模式。
中国式管理是真正以人为本的管理,具体地说就是在以人为本的管理活动过程中,通过人性化的管理艺术和方法,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优化配置人力、财力、物力资源,不断提高管理效率,有效实现预期的管理目标,并且使人的知识、品格、体力得到全面发展。
中国式管理的内涵可以用四个关键词来概括:人本、整合、创新、和谐。
1.人本:人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也是组织产生成长的基础,也是管理的基本对象。
为此,以人的现实性出发,才能构建有效的管理。
中、西方之间企业管理逻辑“原始起点”的根本性不同在于——西方人管理逻辑的起点是“组织”、而中国人管理逻辑的起点却是“人”。
西方人从“组织”这个起点出发后,由此展开的管理逻辑也就自然成了组织战略——组织计划——组织结构——组织绩效等等管理问题,所形成的是“企业管理学”。
而当中国人从“个人”这个起点出发,它所由此展开的管理逻辑,就成了品德修养——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凝聚和谐等等管理问题,所形成的是“管理者个人的修养学”。
2.整合:对于一个具有人的集合体而言,通过管理的作用,设计适合人发展的组织架构,实现人与人之间力量的“耦合”,而不是相互之间的对立甚至是对抗,关键在于发挥组织的整合功能。
在管理实践中,组织建设与发展,能够影响与制约管理发展的状况。
但是,关键在于要找到一个借以实现这个方向的途径。
而中国式管理所提供的途径是学习。
中国式管理是一种面向个人之间协调发展的组织模式,也是一个支撑、帮助、倡导个体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模式。
3.创新:创新就是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新的生产方式,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
创新对于组织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首先是因为创新是组织发展的基础,是组织获取经济增长的源泉。
中国式管理
中国式管理1、美国式忙忙碌碌,日本式团体主义,中国式轻松自由。
2、安股东,安员工,安顾客。
3、管理就是管的合理,应该自己管的管,不该自己管的不要管。
4、中国人有很多话是讲不清楚的,因为很多事情是随时在变动的。
5、在中国法律永远管不上实际的需求。
中庸之道就是合理和法。
6、人会吵架是因为立场不同,而不是因为感情。
时空一旦改变,合理的标准就随着改变。
7、资源不足,机会有限,不可能公平,所以我们要追求合理的不公平。
8、无为是最高的境界,层次越低越需要有为。
9、人生就是自做自受。
10、不要有心讨好任何人,不要无意得罪任何人。
11、管理就是要一开始就做好,不是做错再改正。
12、看的见摸的着的就不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隐隐约约存在的。
13、老总只要抓两手,一手抓人事权,一手抓财务权,要人财两得。
老总要有最终裁决权。
14、全世界的管理都是心腹知己的管理。
权只能交给可以信任的人。
15、老总是活在未来,而不是活在现在,老总要常常不在公司,但干部要留在公司。
16、最好的管理是让每个人都把自己管好(自觉),给他面子他就会自觉。
要以退为进。
中国是让来让去的国家。
会让的人比会争的人高明太多了。
管的越严风气不会好,管理要以人为本。
17、员工爱打小报告,是因为老总爱听小报告。
18、员工走,要知道她为什么走,还要了解不走的人为什么不走。
要连续问五个为什么?追根到底。
19、要把把正确的管理方法养成习惯。
20、老总讲一句话,员工就会去追根到底,把最终的原因回报给自己,这就是一个企业文化。
21、中国人是阴阳家,是有原则的应变,即外圆内方。
全世界最会变的就是中国人。
懂都会说成不懂。
要想改变一个中国人,必须让他自己去改变。
中国式管理的含义
1、中国式管理的含义1.中的意思,是合理。
凡事求合理,是中国人特质2.中国式管理,便是合理化的管理,务求管得合理3.应该管的才管,管的方式要合理,即中国式管理二、首先要有共同认识1.管理必须和自己的风土人情结合在一起,才有效2.对中国人、中国社会,要有深一层的体认和理解3.合乎中国人性格的管理,必须有更为优良的成果三、把自己的定位做好1.基层员工,以"务实"为主,遵守规定照章行事2.中高干部,以"应变"为主,合理应变以求制宜3.企业总裁,以"前瞻"为主,随时抓住市场变化四、培养敏锐的第六感1.总裁的主要职责,在领航、掌舵,方向感要准确2.五官的感觉会骗人,一切依据有形来判断会上当3.第六感最可靠,但是很不容易运用,要多多磨练五、先孕育出合用制度1.逐渐形成,需要多少建立多少,不必刻意求齐全2.由下而上,各单位自己去讨论,反正很快会调整3.保留弹性,以适应内外的变数,在法中衡情论理六、在团队中完成自我1.有本事,才能够充分表现能力,使大家乐于接纳2.有理想,必须充分了解现况,才能够有效地实现3.能调整,在动态的环境中,适时应变求生生不息七、把能干团队带出来1.第一圈最要紧,多费心神培养彼此的共识和默契。
2.由第一圈去带第二圈,依此类推,务求彼此呼应3.大圈圈中有小圈圈,不要公而无私,就有利无害八、维持合理的不公平1.对待员工,公正合理,基本上很不容易做到公平2.因为机会有限,资源不足,不可能公平,做不到3.最好以合理的不公平来取代不合理的公平、合理九、让干部去从事管理1.作业是基层员工的职责,干部最好订规范少干扰2.管理是干部的工作,总裁最好多支持少直接参与3.总裁的主要职责在经营,知人善任才是首要任务十、把人安顿好最要紧1.识人、知人、留人、用人一连串都和人心有关系2.关心、用心、交心、绑心是领导员工的主要过程3.把人安顿好,是总裁的首要任务,人不安事不行十一、凡事务求慎始善终1.慎始,指谋定而后动,必须和干部互动、好商量2.让干部先开口,才听得见不一样的声音、好意见3.慎始不一定善终,必须重视过程中阶段性的调整十二、无为才能够无不为1.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管,而是让员工能全力发挥2.无不为才有效果,必须有目标、有计划、有方法3.总裁无为,干部无不为,依此类推,才能总动员系列之一:组织三阶层的高效运作1.不必多讲,大家便能用心体会,要靠平日少说话2.不必多做,大家便能各尽所能,要能够知人善任3.不必多管,大家便能自动自发,要有一套捆仙术系列之二:优秀的基层干部1.基层员工的直接或间接主管,能掌握现场的动态2.负责产品或劳务的完成,数量和品质都合乎规格3.奠定良好作业基础,支撑上级做出有效经营管理系列之三:出色的中层主管1.中坚并非中间,而是夹在上下之间,坚韧又稳固2.承上启下,为关键性的枢纽所在,确保永不断层3.上承经营策略,下有作业完成责任,为运转轴心系列之四:卓越的高层经理1.领导心目中的高层经理,才能够真正有名也有实2.成为领导的支柱,却能够把面子做给领导才可靠3.获得部属的全力配合,能及时表现实力把事做好。
中国式管理
中国式管理一、中国式管理的含义中国式管理最重要的一个字就是——中,也就是合理;动情也要合理,讲法也要合理,合情合理,合理合法才会使中国人心悦诚服。
做企业的四个责任:安股东,安员工,安顾客,安社会大众。
做决定之前先考虑这样做会不会让股东不安以至于撤股;员工不安以至于走人(比如说你做一个决定会让员工太累,那么你可以多找几个人来分担),导致好人都走了,坏人却留下来了;顾客不安翻脸无情;左邻右舍不安以至于你不得不搬走,企业搞好形象也是为了安社会大众。
时空不一样,合理化的标准就不一样。
比如说太太问老公请客花了多少钱,老公说很便宜才三百块,太太就说一百块就好了嘛,干嘛请三百。
这样老公觉得很合理,而太太觉得不合理,这是因为两个人立场不一样,但是如果换成她自己出去可能请五百块。
公司应该建立合乎自己公司的企业文化(公司员工达成的共识),换成其他公司就未必适用。
做好定位,老板像老板的样子,干部像干部的样子,员工像员工的样子资源不足,机会有限,不可能做到完全公平。
我们只能做到合理的不公平。
职位越高越需要无为,职位月底越需要有为。
二、首先要有共同的认识管理要和当地的风土人情结合在一起,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广东有广东的一套,上海有上海的一套,要适合当地的风土人情。
企业是少数几个人在维持,由老板和他的心腹知己在管理。
而绝大部分是由干部在管理,老总两手空空,但一手要抓人事权,一手抓财务权。
企业文化是高层的企业文化,我们创建一种企业文化,让高层去贯彻,基层员工自然会认同,员工让他去过比较单纯的日子,让他踏踏实实工作就好了。
企业文化是隐隐约约说不清楚,好像感觉得到,但看不见摸不着的。
没有企业文化,办事情乱糟糟。
有企业文化,大家才知道,有些事情要先请示才可以横着沟通;有些事情要先横着沟通才可以向上请示。
事情的性质不一样,做不同的处理。
企业文化要靠公司的运作,公司的互动,而形成的一种——风气。
像要不要放假,要不要旅游,要不要给奖金,要不要加薪,老板有这个意思,你们才可以讨论。
曾仕强:中国式管理
中国式管理曾仕强中国式管理一、中国式管理的含意。
二、首先要有共同的认识。
三、把自己的岗位做好四、培养敏锐的第六感五、先孕育出合用制度六、在团队中完成自我七、把能干团队带出来八、维持合理的不公平九、让干部去从事管理十、把人安顿好最要紧十一、凡事务求善始善终十二、无为才能够无不为一、中国式管理的含义美国式管理:紧张忙碌.日本式管理:集体主义.全世界最好面子的是日本人.中国式管理轻松愉快.中:即合理之意,中庸之道即合理主义.管理的全部意义是管的合理.美国人在会议上会不停的讨论,日本人会一而再再而三的把文字用口头让上司了解他,中国人和上司讲不通,就不哼声,然后把你活活气死.一、中国式管理的含义合理不合理是变动的,不是固定的,西方人合理不合理是固定的,日本人也是变动的。
西方合法就是合理。
西方人对法是没通过以前想尽办法干扰你,想尽办法找到一条我可以接受的东西,但一旦通过,就全力配合,非常守法。
中国人绝对不遵守不合理的法。
一、中国式管理的含义中国人讲话先说不重要的,把重要的留在后面,所以听到最后,不知在讲什么。
中国人的法律永远少一条,就是差你要的那一条。
中国人绝对不违法,只是做法律没有规定的事情。
中国人,中国制,中国化都是很宽松的,很有弹性,没什么文法结构的。
中国人是世界上最会找理由的人,叫理由专家。
最后找不到理由就不好意思,我忘了☺。
一、中国式管理的含义中国人讲的合理就合法的意思是:如果合理而居然不合法,就表示此法根本不合理,那不合理的法还要遵守吗?我们不讲这样才有情,我们讲这样才合情合理,合情的目的是为了合理,把合理再和情跟法拉在一起叫情理法,这是非常好用的东西。
中国是凡事都讲合理的国家。
合理可以用一个字代替“安”一、中国式管理的含义无一事不合理叫中,没有一项不合理才叫中,样样都合理,中国人是什么事情都要做到合理的地步,这就叫中国人。
企业管理在做四件事:1、安股东(为资本主创造利益)2、安顾客(为消费者谋求品质)3、安员工(为员工谋求福利)4、安社会大众(为社会谋求就业)怕了解自己的人,不怕并不了解自己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式管理原标题:“中国式管理”,这篇文章说透了在管理的“洋务运动”之后,中国的企业家们开始从流程再造、KPI 管理中醒悟过来。
无数破解科层制难题的尝试无疾而终,让他们相信,用外国的工具管理中国人是不现实的。
从逻辑上看,管理是针对具体对象的“权变”,不同的人显然适用不同的管理方式。
顺着这条思路往下想,面对特殊文化下长成的中国人,会不会有一种“中国式管理”呢?而中华民族的历史宝库里,难道就没有破解科层制的办法?就是看似严密的逻辑,加上一些偷换、拔高的概念,把不少人带到了“沟”里。
究竟是谁提出了“中国式管理”,已经无从考证了。
但是,向这个方向前进的人大概有三类:第二类是培训师。
中国式管理更像是他们课程里的点缀,时不时来一句《论语》、《易经》会瞬间提升课程的档次,试图让受众瞬间服气。
这群人依然无法为企业提供体系的方法论,但却好像一个个的“接引者”,将企业家引到了“经典古籍”里。
改革开放之后,培训师随着经济的上行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他们覆盖了大量“分散市场”,满足了无数体量不到一定规模的企业家的自我提升需求。
显然,这类“中国式管理”的喊话起到了一定作用。
第三类是企业家。
MBA、EMBA课程里的工具失效让他们更愿意独辟蹊径。
说起来,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确实试过管理工具,也发现了这些工具的漏洞,迷惘之下走向“中国式管理”。
另一种则可能是根本没有尝试过管理工具,基于对自己过去成功的自信,本能地希望“摸着石头过河”。
现实情况是:一方面,学者们对于中国式管理的思考既没有替代管理学的旧范式,也没有渗透到应用层面,依然是在学术细分领域内的孤独舞蹈。
另一方面,实战主义情节的老板们忙于市场,埋头前行,笃信自己,所以才有若干自以为的“中国式管理”冒出来。
一个典型事例是,企业家都喜欢对外界说,“我们的管理方式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人能看懂我们。
”而培训师们在学界和企业界的鸿沟中游刃有余,学术界无法也无暇去证伪他们的内容,企业家还真有自己的需要,所以培训师赚到大钱的并不在少数。
但是,随着一些标杆企业的成功,中国式管理开始异军突起,大有成为主角的趋势。
这些耳熟能详的“现象级企业”包括海底捞、德胜洋楼、胖东来、苏州固锝等。
他们的管理普遍都有如下特点:●或多或少从中国传统的文化中借力,有高举高打的“善念文化”;●“善念文化”大多以儒家哲学为基础,强调秩序和伦理;●老板秉持这种善念,拥有大爱,疯狂释放激励,威信极高;●而员工不仅训练有素,而且不计代价地投入;●企业内人际关系和谐,员工普遍感到特别“幸福”;●企业的产品是细分市场内的王者。
大爱无疆的老板、不计代价的激励、无限投入的员工、两眼的业绩……这类“反常”的现象最容易点燃媒体的热情。
因此,这类企业也成为了明星,其管理更被包装为“中国式管理”的范本。
到了这一步,似乎大道至简,管理上的工具完全可以让位于“善念”了。
2、失效的人间大义严格意义上说,中国式管理的内涵是“善念+行为标准”。
说穿了,就是基于高度统一的价值观基础上的一致行动。
这里的价值观是与老板的个人形象高度贴合的,对于价值观的认同依附于老板的人格魅力。
也就是说,一旦认同老板提倡的善念,员工就会有无限的动力。
但是,这样的管理模式并非滴水不漏,有可能出现若干问题:首先,价值观有可能崩溃。
当员工基于老板的具象来认可其价值观时,尽管有着强烈的感知,却面临另一个风险,即员工会通过不断观察老板的行为修正自己的认知。
老板并非圣人,一旦老板声望受损,价值观的影响力就容易受到削减,甚至崩溃。
也就是说,老板应成为更经得起考验的“圣人”。
上述“中国式管理”的企业中的老板们普遍都有穷苦的童年,这使得他们对于员工有一种传统儒家的朴素爱人情怀,并以爱的方式实现对员工的“仁义”。
但是,圣人的境界不应仅仅是朴素主义,而更应该是对道德的至高追求。
否则,前者经不起仔细推敲,更不足以长期凝聚员工。
即使老板是圣人,其影响力又大到可以传播到企业的每一个角落,这种管理模式就能延续吗?显然不能。
这种出色的老板都面临一个传承的问题。
现在,他们处于当打之年,这一问题尚不明显,但等数十年之后,谁又能保证企业一直坚守的优秀价值观不会随着老板的退隐而消失?谁能想象没有张勇的海底捞、没有聂圣哲的德胜洋楼、没有于东来的胖东来会是什么样?再者,企业价值观有可能发生偏离。
中国式管理的样本企业中,老板们无一例外都将平等、关爱等普世价值作为企业文化的内核。
秉持普世价值是基业长青的基础,他们打造出的现实主义乌托邦中充满了正能量。
但是,这种以老板为精神偶像的管理模式赋予了老板更大的权力,另外,老板们引入某种价值观的第一目的也是为了“经营”并非为了“传道”,因此“效率”可能是其率先考虑的。
一旦拥有强权的老板一味追求“效率”,就可能扭曲“公平”,陷入功利主义的陷阱。
例如:为了方便控制员工,老板就极有可能提倡一种“忠诚”的“德”,实际上是将员工代入一种君臣关系,压制他们的正常诉求。
再如:老板有可能提倡一种“感恩”的“德”,提倡感恩企业、感恩顾客,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为名,令员工无底线地付出(超预期服务)和利益让渡变得理所当然。
这些都是假“德行”之名,行“剥削”之实,显然不是普世价值。
就连以关爱员工闻名的海底捞也陷入了这种“道德困境”。
《海底捞你学不会》一书中就记录了员工的抱怨:“我每天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一天上12个小时班,如果还嫌不够,那要怎么办?海底捞没有哪个服务员是睡够觉的。
一天12小时上班,哪有自己的时间?难怪婚姻大事推荐内部消化。
这算是为员工着想吗?休假了,都是在宿舍补充睡眠呢。
你们养的不是员工,是机器人。
”相比价值观无法延续和可能耗散,价值观的偏离可能是更大的风险。
当员工发现了老板光辉形象背后可能的私心以后,其信仰就会崩塌,于是,这种“中国式管理”的逻辑体系就将被彻底打破。
可以说,在儒家文化的语境下,这类“中国式管理”中的“阿喀琉斯之踵”在于老板“不仁”(“仁”即替人着想,是儒家文化“仁义礼智信”五常的核心)。
但当他们拥有了太多的权力空间,效率的诱惑又具有十足的吸引力,他们就有很大机会去“不仁”,“不仁”也让他们在短期内获利丰厚,但这更让“中国式管理”成为昙花一现。
3、强权管理不合适宜强力整合价值观的模式更像企业文化管理的延续,只不过,中国式管理中的价值观整合更多寄托于一个充满魅力的企业领袖。
正是因为这种特点,其更像一种“宗教式管理”。
严格意义上说更像一种“家庭式管理”或“部落式管理”,因为老板们不太可能成为“商佛”(虽然他们不愿承认这一点),他们更像“家长”或“酋长”。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从儒家文化的背景中寻找这种管理模式的根源,几个善良的企业家用自己的父爱主义情节为员工构筑了一个家,照顾所有的成员,而家里的人基于对家长的权威的认同,全情投入为家奉献,于是,整个家庭欣欣向荣、和和美美。
如果老板们坚持自我修炼(确保价值观不崩溃),保持企业规模(确保价值观不耗散),守住善念底线(确保价值观不偏离),那么,这种“家长式管理”是否就能延续辉煌?“家长式管理”中的核心要素是“父爱主义情节”,也就是“我告诉你做什么,做了肯定是为你好”。
表现在管理上,就是强力的过程控制,例如海底捞的员工认为,在海底捞做长的人,都养成半夜三更回家的习惯,感觉半夜三更回家才是对的,早回心里就有愧,总觉得有双眼睛在盯着你,就觉得对不起公司,对不起这份工作。
再如:德胜洋楼的《员工手册》从个人卫生到工作流程,内容多达268页,而为了配合制度的执行,还要求员工每天默背手册,进行以老带新的行为同化,对不遵守纪律员工实施类似“克格勃”的暗中监督,甚至会罚坐“冷板凳”(罚静坐)。
甚至,他们的部门设置,翻译过来就是一套公检法。
但是,互联网时代,用户需求千人千面、长尾分布、快速迭代、极致个性,需要企业变得更加灵活,去感知市场的变化,并快速组织资源作出反应,而这类“家长式管理”却是高度管控过程,本质上是对科层制的强化。
一方面,这类组织中的决策中心依然在顶层,反应自然会“慢几拍”。
正如杰克·韦尔奇所说,当企业的管理层级越多,领导者就像被穿上了厚厚的毛衣,无法感知市场的温度。
在简单需求的市场里,这样的管理模式成立,但在互联网时代的复杂市场里,这样的管理模式还成立吗?另一方面,老板们对于一线的管束,将员工变成过程中的“人肉零件”,往往会让员工丧失了发挥创造力的热情。
说夸张一点,就是员工被“管傻了”。
比比皆是的例子是,对于领袖的崇拜并不能带来创新的思想,创新一定不是来自整齐划一的队列,而是来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平台。
其实,“严格管理”和“释放个性”本来就是一对矛盾体,前者带来“秩序”,后者带来“创新”,但你不可能既“严格管理”,又“释放个性”。
所以,理性的组织管理的设计者都会根据商业模式和战略的要求,把握“秩序”与“创新”之间的平衡,当企业的业绩更多来自秩序,组织就应该是“强科层”的;反之,当企业业绩更多来自创新,组织就应该是“弱科层”的。
工业经济时代,企业成功是因为企业领袖的强大号召力,但互联网时代,企业发展受限也是因为企业领袖的强大号召力。
正如在一个强势的父权下,往往很难有同样优秀的“二代”。
所以,如任正非、张瑞敏一样的强势老板开始弱化自己的“父爱主义情结”,转而强化自己的一种“平台领导力”,把企业变成平台,让员工成为创客(决策的主角)。
4、中国式管理的本质所谓“中国式管理”的成功,更像针对特定人群、特定文化、特定市场中的个案。
仔细研究这些案例,就会发现这类“中国式管理”能够脱颖而出,都离不开三个现实条件:一是员工的苦难经历。
大量出生自农村的年轻人拥有苦难的成长经历,无法获得社会发展带来的物质享受,伴随其经济地位的是他们的社会地位也似乎“低人一等”,所以,他们渴望改变命运,渴望获得尊重,他们愿意为此付出,愿意承受奋斗过程中的艰辛。
据说,海底捞董事长张勇曾经用一句话就做通了员工的工作——“你是不是还想祖祖辈辈当农民?”所以,当老板用实实在在的成本为员工筑起“城市的生活”,勾勒出一个简单的愿景(改变自己的阶层)时,员工自然会被触动;而老板也自然成为了跨越阶层的“引路人”,员工自然会充分信任;如果老板本人再对员工施加一些关怀,员工自然会对老板报恩,甚至会为企业鞠躬尽瘁。
一句话,这些年轻人的心理预期太低了,以至于简单施惠就足以让他们感动。
二是市场的简单需求。
所谓奉行“中国式管理”的企业无一不是战略目标明确,市场需求简单。
海底捞所在的餐饮业自不用说,德胜洋楼的美式木结构别墅也是切入了一个空间巨大的利基市场。
换句话说,这些行业并不需要员工保持独立思考,成为市场信息的触手,进行独立决策,跟着大部队前进,保持行动一致,保持昂扬斗志,完成单纯的工作即可。
所以,这类中国式管理才能够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