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用语不规范现象浅议

合集下载

大学生网络用语的不规范现象及措施

大学生网络用语的不规范现象及措施

大学生网络用语的不规范现象及措施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大学生在网络上的交流和沟通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少大学生在网络上使用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存在一些不规范的现象,甚至是不文明、不健康的,给网络交流和社会风气带来负面影响。

有必要对大学生网络用语的不规范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大学生网络用语的不规范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涉及不文明、不健康内容大学生在网络上的交流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不文明、不健康的用语和内容,例如粗口、低俗段子、黄段子等。

这些内容不但影响了网络交流的质量,也对大学生的道德风范和社会风气造成了不良影响。

2. 缩写、错别字、乱用标点符号在网络交流中,大学生常常使用缩写、错别字和乱用标点符号,导致表达不清晰、理解困难,甚至影响语言准确性和逻辑性。

3. 生造新词、流行语未规范使用大学生在网络上经常生造一些新词或者是跟风使用一些流行语,但是由于使用不规范,往往造成误解,甚至引起歧义。

针对以上不规范现象,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规范:1. 提高网络素质大学生应提高网络素质,尊重网络道德,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杜绝在网络上发布不文明、不健康的内容,积极营造健康、和谐的网络氛围。

2. 加强语言规范教育学校和社会应加强对大学生的语言规范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教导他们正确使用词语、标点符号等,提高网络交流的准确性和逻辑性。

3. 强调文明礼仪在网络交流中,大学生应强调文明礼仪,遵守网络公共道德规范,尊重他人,注意言行举止,维护网络社会风气。

4. 规范流行语使用针对流行语的使用,学校可以开设相关课程或讲座,教导大学生规范使用流行语,避免不规范使用造成的负面影响。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其网络用语的不规范现象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大学生自身都应共同努力,规范大学生网络用语,营造良好的网络氛围,为社会的和谐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网络语言规范化现状与优化对策探析

网络语言规范化现状与优化对策探析

网络语言规范化现状与优化对策探析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语言成为人们日常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

无论是社交媒体上的微博、朋友圈,还是文字类应用中的聊天对话,网络语言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网络语言的普及和使用,网络语言的乱象也日益严重,网络用语不规范、错别字、网络暴力等现象层出不穷,给人们的网络交流带来了困扰。

规范网络语言成为了当务之急。

本文将探讨网络语言规范化的现状和优化对策,以期为我们在互联网上的语言交流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

一、网络语言规范化的现状1.网络用语不规范随着网络的快速普及,网络用语不规范的现象也日益严重。

在网上阅读评论或者朋友圈的留言时,常常会看到一些不规范的网络用语,比如错别字、不恰当的用词等。

这些不规范的网络用语不仅影响了阅读体验,也有可能给读者传递错误的信息和价值观念,严重影响了网络语言的规范化和准确性。

2.错别字频发在网络语言中,错别字也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由于网络交流的快速性和碎片化特点,很多网友往往在输入的时候匆忙、马虎,导致错别字频发。

这些错别字不仅让阅读者感到困扰,也从侧面反映了网友们对于语言规范的忽视和不重视。

3.网络暴力现象严重除了网络用语不规范和错别字问题外,网络暴力现象在网络语言中也是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

在网络上,由于匿名性和宽松的交流环境,很多网友容易借助网络语言进行辱骂、谩骂、侮辱等行为,给他人带来心理上的伤害,甚至危害社会公序良俗。

二、优化对策探析1.加强网络语言教育网络语言教育是规范网络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校应在语文课程中加强对网络用语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规范使用网络语言的意识,增强对网络语言规范的重视。

家长也应该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树立规范使用网络语言的榜样,引导他们健康、规范地使用网络语言。

2.完善网络用语管理制度针对网络用语不规范、错别字频发、网络暴力等问题,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网络用语的管理,完善网络用语管理的制度。

鼓励网络平台加强对用户发布信息的审核和管理,杜绝不规范、不健康的网络用语的出现;加强对网络暴力现象的打击力度,严厉处罚侮辱、辱骂他人的行为,维护网络环境的健康和良好。

用语不规范现象

用语不规范现象

用语不规范现象在当前的社会中,语言的运用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尤其是用语不规范的现象,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变得越来越普遍。

这种现象不仅仅存在于口语和电子沟通当中,也在一些正式场合如写作、演讲以及公开场合变得越来越普遍。

那用语不规范的现象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1. 网络语言盛行今天的网络语言已经成为了一种流行文化。

年轻的一代尤其喜欢使用网络语言,这也就是新的词汇和语法单元形成的地方。

而一些网络语言可能会借鉴口语或方言,缩短或变形的语言结构可以在网络上快速传播。

尽管网络语言在日常生活中很有用,但其不规范性使许多人忽略了正规语言的使用。

2. 教育体制需要改善当前的教育体制并没有有效地改善语言问题。

在学校和大学中,使用错误的语法和拼写错误的单词是常见的现象。

如果这些错误不得到及时纠正和反复强化,给读者或听众留下的影响也可能是深远的。

3. 虚荣心和个性化语言使用一些人认为在用语方面使用个性化的风格会让他们更突出。

因此,他们采用更自由、更随意的用词、忽略正规语言的使用。

在一些人看来,这种风格可能会体现他们的独特个性,增加与众不同的优势。

针对这些问题,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呢?1. 加强语言教育制止用语不规范的最有效方法是要加强语言教育并设法增强公众对语言学习的重视。

在学校中,教育者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和提高话语标准。

而在社会上,也应该加强对语言规范化的宣传,鼓励人们使用正规语言。

2. 注重个性化和正规化的平衡虽然个性化的语言风格可以让人们在一定的场合下脱颖而出,但过多的个性化用语可能会影响一种稳定的社交性和专业性。

因此,对于个性化语言的使用应该注重平衡个性化和正规化的空间,以避免有益的个性化变成消极的个性化,从而影响到人们的沟通。

3. 发挥网络媒体的积极作用网络媒体在传播语言方面具有无限的可能性。

通过网络媒体的传播,我们可以发挥其作用,鼓励公正的言论,发扬正面的语言风范。

同时,需要引导并规范网络语言的使用,以防止语言的错误和误导的信息。

网络语言规范化现状与优化对策探析

网络语言规范化现状与优化对策探析

网络语言规范化现状与优化对策探析网络语言是指在网络上使用的语言,如微博、微信、论坛、聊天工具等。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语言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交流的重要部分。

网络语言的规范化现状并不理想,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优化对策。

网络语言的规范化现状存在词汇表达单一的问题。

由于网络上的文字输入方式的限制,人们往往采用简化拼音、缩略词、拆字等方式来表达意思。

这种方式虽然能够提高输入速度,但是也导致了网络语言的词汇表达单一、乏味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优化对策:一是鼓励人们多用全拼或简洁明了的词汇来表达,避免使用过多的缩略词和拆字;二是提倡使用网络流行词汇和新词创造,增加网络语言的丰富性和创造性。

网络语言的规范化现状存在语法错误和用词不当的问题。

由于网络语言普遍以口语化为特点,人们在表达时往往不注重语法准确性和词语使用的得当性。

这种情况导致了网络语言的不规范现象普遍存在。

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优化对策:一是加强网络语言的学习和教育,提高人们的语法和词汇素养;二是在网络平台上引入自动纠错和提醒功能,帮助用户及时纠正错误的语法和词汇使用。

网络语言的规范化现状存在含有敏感信息和不良内容的问题。

由于网络上的匿名性和传播速度,一些人往往在网络上发布敏感信息和不良内容,损害社会公共秩序和伦理道德。

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优化对策:一是建立完善的网络监管机制,严厉打击发布敏感信息和不良内容的行为;二是加强用户教育,引导人们文明上网,自觉遵守道德规范。

网络语言的规范化还需要与传统语言规范相结合。

虽然网络语言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交流的重要方式,但不能放任网络语言的自由发展,应该与传统语言规范相结合,充分发挥传统语言的优势。

网络语言和传统语言的相互融合和借鉴,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交流需求。

网络语言规范化现状并不理想,存在词汇表达单一、语法错误、含有敏感信息和不良内容等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通过鼓励多用全拼或简洁明了的词汇表达、加强网络语言的学习和教育、建立完善的网络监管机制以及与传统语言规范相结合等优化对策来推进网络语言的规范化。

不规范用语现象

不规范用语现象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不规范用语现象篇一:网络用语不规范现象浅议网络用语不规范现象浅议网络是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在当今世界很有影响力。

随着网络媒体的飞速发展,网络语言这一信息时代的产物,作为人们在网上进行信息交流和信息处理的交际符号,越来越受到关注。

网民们以bbs(电子公告栏)、网上论坛、聊天室等为主要载体在互联网上建立了独特的网络语言文化景观。

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在网络语言的应用中呈现出反传统化的趋势。

本文结合网络环境下的汉字使用情况,探讨了当前汉字应用的不规范问题及其危害。

一、网络用语不规范现象具体表现从1987年互联网进入中国到现在,短短24年间,互联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网络用语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从最初的传统文字间的交流,到字符表情符号、表情符号、动静态图片(在这里动态图片亦可理解为“动画”),到后来流行的火星文字,再到近几年随网络技术发展而日益普及的视频聊天。

而网络语言的发展过程中随之也呈现出反传统化的趋势:如许多常用汉字的形、音、义都背离了传统,生僻字、火星文大行其道。

这些都是网络用语不规范现象具体表现,也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

二、网络用语不规范现象所带来的诸多问题(一)认读危机网络用语不规范运用,导致了受众的认读障碍,从而产生了认读危机,具体表现为:1、汉字变异形成认读危机⑴汉子字形变异:受电脑输入环境的影响,网民为了追求方便快捷的输入方式,改变了汉字的表达形式。

传统的方块字形被各式字母、数字符号所代替。

①采用字母代替汉字。

如“j-姐,g-哥,m-妹,p-屁,u-你”等。

②采用纯数字形式。

如“1314(一生一世),520(我爱你),88(拜拜)”等。

③用错字、别字随意替代。

如“虾米-什么,灰常-非常,稀饭-喜欢”等。

④拆字变异。

源自古代汉民族的一种语言文字游戏。

像“言寸身”(谢)、“卯金刀”(刘)、“田力”(男)、“十八子”(李)等形式在古代也早已存在。

大学生网络用语的不规范现象及措施

大学生网络用语的不规范现象及措施

大学生网络用语的不规范现象及措施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普及,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离不开网络,网络用语成为他们日常交流的重要方式。

近年来一些不规范的网络用语现象也逐渐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

这些不规范现象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质量,甚至对网络文明和社会风气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有必要认真对待这一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

一、大学生网络用语不规范现象1. 口头语化网络用语的不规范现象之一就是口头语化。

很多大学生在网络上使用的用语表达不够规范,追求简洁而忽略了语言的规范性和正式性。

用“8”代替“吧”,用“哈哈哈”代替“笑笑”,用“爱了爱了”代替“我爱你”等。

这种口头语化的网络用语不仅给人带来阅读障碍,也严重影响了语言的正常表达和交流。

2. 低俗化在网络使用中,一些大学生为了追求幽默和搞笑效果,使用了一些低俗的网络用语。

在评论他人的时候使用一些带有侮辱性质的词语;在表达自己的情感时使用一些不雅的词句等。

这些低俗化的网络用语不仅失去了文明的基本要求,也给人带来了不良的心理影响。

3. 恶搞化一些大学生在网络交流时,为了增加趣味性,常常使用一些恶搞别人的网络用语。

在回复他人的评论时,常常使用一些夸张、扭曲的用语,甚至在语言中加入一些谐音、谐义、谐调等恶搞元素,使得语言表达失去了原本的真实性和正常性。

二、对策措施针对大学生网络用语的不规范现象,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对策措施,以改善现状,提高正常化的网络用语。

1. 强化教育学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网络用语的规范教育,培养他们正确使用网络用语的意识和能力。

可以通过组织演讲比赛、举办网络用语规范化知识竞赛等形式,引导大学生树立规范使用网络用语的理念。

2. 规范现状学校可以建立网络用语的规范范本,发布规范用语指南,提示大学生在网络交流时要尊重语言规则和文明意识,提醒他们不要使用低俗、口头化等不规范网络用语。

3. 引导正能量在日常的网络交流中,学校、学生会等组织可以引导大学生发布更多的正能量内容。

浅谈网络语言中非规范现象

浅谈网络语言中非规范现象

浅谈网络语言中非规范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网络也迅速的普及到千家万户。

上网逐渐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语言也逐渐成为现代人掌握的多种表达方式之一。

网络语言,通俗地讲,就是网民与网民之间在上网聊天时所使用的一种语言,它和我们所熟知的新闻媒体上使用的书面语有很大的不同,和我们日常生活中交际语言也不同,也就是说它于日常生活的交际语言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

网络语言是对现代人的人际交往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有人说过:“网络语言是一种另类语言现象。

”①因为网络语言在成词过程有一些不规范的现象。

现在我就简单的谈一谈我自己对于网络语言的不规范认识。

一、网络语言非规范现象的具体表现网络语言的非规范现象,已经有目共睹,那么网络语言的非规范现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呢?下面我就从语音、语义等方面来分析,总结一下。

(一)语音方面网络语言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数字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由于易于输入和谐音的关系,一些数字组合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

另一方面,网络交际过程中为了加快交流的速度,在用汉语拼音输入法进行汉字输入时,往往是在当前输入法默认的情况下就按了回车键,于是导致了一些有趣的谐音怪词的诞生,在网络这个特定的环境中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而广发流传开来。

1.汉字谐音:就是用汉语中那些字音相同,或者字音相近的词来代替网民在输入时想要使用的词。

网络语言中的谐音词语普遍具有形象生动或带有调侃的色彩。

像“大虾”就是“大侠”的谐音词,它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指某些电脑水平很高的电脑爱好者,因长期沉迷于电脑而弯腰驼背,身体的形状酷似“大虾”;二是网友通常采用拼音输入法称呼这些人,由于“大虾这个词使用的频率高,更具有生活性,而且又诙谐幽默,所以用谐音的“大虾”来代替“大侠”这个词,如WINDOWS的译名“瘟到”,就带有很强的戏谑夸张色彩,提起瘟疫谁不谈之色变啊,都知道它具有很快的传播速度,具有很强的杀伤力,但在这里却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电脑像瘟疫一样传播迅速;再如“版主”原义指论坛的管理人员,但由于输入出现的谐音就称“斑竹” 、“斑猪”、“这样子”称“酱紫”。

不规范用语用语

不规范用语用语

不规范用语用语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

不管是在网络上还是现实生活中,语言的表达都是人们交流的主要方式。

但是,在交流中,有时候人们会用一些不规范的语言,这不仅会影响交流效果,还会引起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

因此,我们应该注意避免不规范的用语。

一、错误的语法结构有些人在表达的时候会使用错误的语法结构,例如语序颠倒、主谓不一致等。

一些语法错误可能只是一些小问题,但是如果频繁出现,就会影响正常交流。

同时,还有一些人在表达时会出现口吃等语言障碍,这也会影响交流效果,让听众难以理解发言人的意思,更不要说接受和反馈信息了。

二、谩骂和诋毁在网络上或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使用不文明的语言进行攻击或谩骂他人。

这种行为会导致严重的沟通障碍,并引发不必要的争吵和冲突。

相反,如果我们用友善的语言交流,不但可以表达自己的意见,还能让对方更加愿意倾听和接受我们的观点。

三、过度使用短信语言和带有口语特点的用语在网络上,人们常常会使用短信语言和带有口语特点的用语,这使得人们在写作和正式交流中出现诸如缩写和错别字等错误,给交流造成了很大影响。

使用简写符号或单词可能会让我们节省时间和精力,但他们并不总是适合正式的交流场合。

如果我们在正式的场合使用口语化的用语,则可能造成不良的印象。

同样的,如果我们在全球性的交流中使用口语化的语言,也会造成错误和误解。

因此,我们应该尽量避免使用口语化的用语,使用更为规范、清晰、得体并普遍接受的语言,这样我们的交流才会更有意义和达到期望的效果。

四、过度使用外来语随着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和全球经济交流的加深,一些外来词汇已经成为我们日常语言的一部分。

借鉴一些外来词汇及其用法,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并更便于理解或传达信息。

但是,过度使用外来语言则会使得语言变得笨重,难懂,降低交流效率,甚至产生滑稽的效应。

因此,我们应该适度地使用外来词汇,根据交流场合判断出什么样的语言表达方式与紧凑、有效及得体的表达方式相符,这样更能让我们的语言表达更加准确、得体和流畅。

不规范用语的现象

不规范用语的现象

不规范用语的现象当你和他人交流时,你是否注意到一些不规范的用语呢?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社交场合。

不规范用语的含义是指使用错误的语法、拼写不正确、甚至是词意误用的语言现象。

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和网络语言的兴起,这种现象变得更加普遍了。

不规范用语具有很多不好的影响。

首先,它让你在交流中显得十分不专业。

在商业场合,错误的用语会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甚至可能导致商业失误和严重的后果。

其次,不规范的用语可能会带来误解和纠纷。

如果你的用语不够清晰和明确,别人可能无法理解你的意思,这可能会导致错误的决策和不必要的麻烦。

不规范用语既有语法方面的问题,也有拼写问题。

语法错误往往是由于对语言规则的不了解。

比如说,在使用动词时,有些人会忘记加上谓语,或者使用了不正确的时态。

这些常见的错误会让你的交流显得粗糙和不专业。

另一方面,拼写错误也很常见。

写错常见单词和词组可能会导致烦恼和尴尬。

这就是为什么在社交媒体上出现错误用法让人无视你的原因。

此外,网络语言的兴起也使得不规范用语的现象变得更加普遍。

网络社交媒体上的用语包括各种缩写和简略语言,很多时候它们不是标准语法,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也不是很容易理解。

这种语言形式在日常交流中并不适用,因此需要谨慎使用。

为了尽可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需要了解和使用正确的语法、拼写规则、单词用法以及行话。

每当我们犯错误时应尝试纠正它们并避免再次犯。

即使我们在网络上交流时,也应该尽可能地使用正式语言和严谨表达方式,因为这样做有助于提升我们的交流和表达能力。

总的来说,不规范用语是一种让交流变得困难和不专业的现象。

不管是在什么情况下,正确的语法和拼写都很重要。

每个人都应努力地避免这种不良语言习惯的发生,用正确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大学生网络用语的不规范现象及措施

大学生网络用语的不规范现象及措施

大学生网络用语的不规范现象及措施1. 引言1.1 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大学生群体在网络上的活动也日益频繁。

随之而来的是一些网络用语的不规范现象,如网络暴力、造谣传谣等行为屡见不鲜。

这些不规范现象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群体的网络文化和社会形象,亟需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规范和引导。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深入探讨大学生网络用语不规范现象的原因和解决办法,以期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网络文化,提升网络素养水平,共同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2. 正文2.1 网络用语的不规范现象1. 涉及敏感话题或词汇。

有些大学生在网络上使用不当的言论或词汇,涉及敏感话题,容易引起争议或冲突。

比如一些辱骂性词汇、歧视性言论等。

2. 青少年用语滥用。

大学生在网络上过分使用一些偏向青少年的网络用语,有时候过于幼稚或不正经,不利于正常的交流和表达。

3. 缺乏礼貌与尊重。

有些大学生在网络上口无遮拦,缺乏基本的礼貌和尊重他人的态度,容易引发争吵和冲突。

4. 污秽低俗的语言。

有些网络用语过于污秽低俗,不符合社会公德,对其他网友造成不良影响。

5. 错误使用网络用语。

有些大学生在网络上使用网络用语时出现错误,用词不当或语法有误,影响了交流的效果。

以上是网络用语的不规范现象的一些主要表现,大学生们需要注意避免这些不良的网络用语现象,提升网络交流的素质和礼仪水平。

2.2 原因分析大学生网络用语不规范的现象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 社交平台的影响:大学生广泛使用社交平台,如微信、微博等,这些平台上存在大量网络用语和网络流行语。

部分大学生模仿网络上的语言习惯,导致不规范用语的传播和流行。

2. 缺乏正确导向:在大学生群体中,存在一部分人对于正确的语言表达规范缺乏敏感性和重视,对于网络用语的选择和使用没有明确的规范要求,导致出现了不规范用语的现象。

3. 个人习惯养成:部分大学生在平时的交流中习惯使用网络用语,久而久之养成了不规范用语的习惯。

他们觉得这样更容易引起他人注意,以及更具有轻松愉快的氛围。

网络语言规范化现状与优化对策探析

网络语言规范化现状与优化对策探析

网络语言规范化现状与优化对策探析随着互联网发展的不断深入,网络已经成为人们重要的信息获取和交流平台。

网络语言也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交流的一种主要方式,但是网络语言的大量使用却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网络语言的多变、不规范,给人们带来了诸多阅读、交流和沟通的不便,同时也损害了社会文明形象和传统文化的底蕴。

本文将从规范化现状及其危害、原因分析和优化对策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规范化现状及其危害网络语言的不规范和乱用已经成为人们心中的痛点之一,例如“8+1”、“666”,这些网络新词语虽然富有趣味性,但是却违背了语言规范和文明用语的原则,甚至变成了低俗之词,损害了网络交流的文明化程度。

网络语言不规范的现象不仅存在于网络语言的新词语中,更体现在拼音、汉字、语法等方面。

例如网络语言并没有对拼音规则进行限制,大家可以随意发表自己的看法,导致了很多拼音错误。

其次,网络语言的缺乏规范化给有效交流带来了挑战。

当人们想要准确地传达信息、感情和想法时,网络语言的词汇和表达方式的不确定性会与这种传达产生冲突。

这种情况尤其严重在涉及敏感话题、政治观点和文化价值观等问题上。

在这些情况下,网络语言的表达不仅不能传达正确信息,而且还可能误导读者,甚至造成社会不稳定。

二、原因分析网络语言规范化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1. 缺乏理念的意识许多人对网络语言的使用缺乏意识,在传递信息时不注意使用规范化的语言。

一些人甚至通过以低俗或暴力的形式引起别人的注意,从而陷入过度娱乐的陷阱,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2. 差别化的文化习惯网络世界的虚拟化和全球化,使人们在信息交流时面临来自不同地域、文化和语言习惯的挑战。

这就需要网络语言使用者在信息传播中更注重语言共性,并以合适的方式传递各自的想法和观点。

3. 技术的创新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创新和优化,社交媒体和手机应用的普及,人们对于语言的表达形式需求也日益多样化。

网络语言的语法和用词不规范,是一些不规范化技术工具的产物,这也进一步加重了网络语言规范化的问题。

网络不规范用语

网络不规范用语

网络不规范用语网络不规范用语是指在网络上使用不文明、不健康、侮辱性、歧视性或其他不合适的语言和词语。

这些不规范用语不仅影响网络环境的健康,也容易引发争议和冲突。

在网络时代,我们应该倡导文明、健康的网络行为,避免使用不规范用语,并积极监督他人的网络言行。

首先,网络言论的不规范使用容易给他人造成伤害。

网络是虚拟的世界,但言论的伤害却是真实存在的。

使用不规范用语可能会侮辱、羞辱他人,轻则引发口角争论,重则严重影响他人心理健康。

特别是对弱势群体和受害者,使用不规范用语更容易引发歧视和仇恨心理,给他们带来更大的伤害。

因此,为了维护网络环境的和谐与健康,我们应该避免使用不规范用语,尊重他人的尊严与权益。

其次,网络不规范用语容易制造争议和冲突。

在网络上,人们的身份变得更加模糊,表达和沟通的方式可能更加直接和冲突。

使用不规范用语容易激起他人的不满和愤怒,引发激烈的言辞争论。

这些争论不仅会破坏网络交流的氛围,也可能导致网络暴力和人身攻击。

因此,我们在网络中应该保持理性和冷静,避免使用不规范用语,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再次,网络不规范用语对青少年的影响尤为严重。

青少年是网络的主要使用群体,他们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网络影响。

如果网络上普遍存在不规范用语,青少年容易误以为这是正常的言语表达方式,从而影响他们的语言和道德素养。

此外,不规范用语还可能引发青少年之间的冲突和欺凌行为。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树立正确的言行准则。

最后,应该加强监督和管理网络不规范用语。

网络空间是虚拟的,但在其中言论的伤害是现实生活中的。

为了维护网络环境的秩序,应该倡导文明上网,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并对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罚。

此外,网络平台也应该加强对不规范用语的监测,及时清理有害信息,营造良好的网络氛围。

同时,广大网民也应该积极举报不规范用语,共同呵护网络环境的纯净与健康。

总之,网络不规范用语对网络环境的健康、互联网的发展和个人的心理健康都带来负面影响。

大学生网络用语的不规范现象及措施

大学生网络用语的不规范现象及措施

大学生网络用语的不规范现象及措施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普遍性,大学生在网络上的交流日益频繁,他们使用网络用语进行交流和表达。

随之而来的是一些不规范的网络用语现象,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和社会交往能力。

需要采取措施来规范大学生的网络用语,引导他们健康、文明地使用网络语言。

一、不规范网络用语的现象1. 缺乏礼貌用语:在网络交流中,很多大学生缺乏基本的礼貌用语,比如“你好”、“谢谢”等,直接发问或要求别人帮助,缺乏尊重和礼貌。

2. 随意造词:有些大学生在网络上为了追求潮流和独特,随意造词,并将其作为网络用语使用,这些词语往往难以理解,甚至有时会产生歧义。

3. 涉嫌不文明用语:部分大学生在网络交流中使用不文明语言,包括骂人、侮辱、谩骂等行为,严重伤害了他人的感情。

4. 过度使用网络用语缩写:为了追求快捷和方便,有些大学生过度使用网络用语缩写,导致信息表达不清楚,难以理解。

5. 随意截取网络热词:很多大学生为了显得时髦和有品味,随意截取网络上的热词,并未能真正理解词义,使用时显得不够恰当。

1. 提倡礼貌用语: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共同提倡大学生在网上交流时使用礼貌用语,引导他们增强对他人的尊重与关爱。

2. 强化网络用语教育:学校应该在现有语文教育的基础上,加强网络用语教育,让学生了解网络用语的规范和不规范,引导他们健康地使用网络语言。

3. 加强网络用语规范引导:学校和社会应该利用网络平台和媒体资源,及时向大学生传递规范网络用语的重要性和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

4. 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学校和家庭应该通过朗读、写作等多种形式的语言表达训练,培养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文化传统的尊重。

5. 加强道德教育:学校和社会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让他们懂得尊重他人,善待他人,用文明的网络用语和行为来影响他人。

6. 注重榜样引领:学校和社会应该重视网络用语的规范和不规范,通过树立良好的榜样,引导大学生正确地使用网络语言,树立良好的网络文化风尚。

大学生网络用语的不规范现象及措施

大学生网络用语的不规范现象及措施

大学生网络用语的不规范现象及措施大学生是网络用语的主要使用者之一,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网络来沟通、学习和娱乐。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手机的普及,一些不规范的网络用语也逐渐流行起来。

这些不规范的网络用语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文明素养,还可能导致沟通误解和传播不良信息。

我们有必要认真对待这一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不规范的网络用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大学生在网络上使用的语言不够规范,存在着大量的错别字、网络用语和口头语。

这些语言不规范不仅影响了阅读体验,还可能导致误解和沟通不畅。

一些大学生在网络上经常使用一些不雅的词语和表达,这不仅影响了自身的形象,还可能给他人带来不良影响。

一些大学生在网络上使用暴力、激烈的语言,甚至恶意攻击他人,这种行为不仅破坏了网络环境,还可能引发纷争和矛盾。

一些大学生在网络上散布虚假信息、不实言论,给他人带来困扰和误导。

针对以上不规范的网络用语现象,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学校和家长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网络用语习惯和规范的网络文明素养。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相关课程或举办相关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网络素养,教育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语言。

家长也应该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监督其网络行为,防止不良行为的发生。

大学生自身应该自觉遵守网络规范,提高自我约束能力,不使用不雅、暴力的词语和表达,尊重他人,保持良好的网络交往氛围,自觉传播正能量。

大学生可以加入一些网络道德组织或志愿者团体,共同维护网络环境。

社会应该加强对网络语言乱象的监督和管理,及时清除虚假信息,镇压不良言论和行为。

网络运营商和平台应该制定严格的使用规范,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加强审核和监督,提高网络社交平台的信息安全和规范度。

大学生应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增强对网络用语的认识和把握,形成正确的用语习惯和规范的网络交际方式。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大学生的网络文明素养,为建设和谐美好的网络环境做出积极贡献。

网络语言规范化现状与优化对策探析

网络语言规范化现状与优化对策探析

网络语言规范化现状与优化对策探析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语言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

网络语言的不规范化现象也日益突出,比如语法错误、错别字、简化字等。

这不仅影响了信息传达的准确性,还可能导致语言的贬值和误解。

对于网络语言规范化的研究和优化对策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网络语言的规范化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语法错误普遍存在。

许多网友在快速输入时常常忽略了语法规则,例如大写字母、标点符号等。

这导致了语句的流畅性和准确性下降。

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传统书面语言的语法规则,例如标点符号、连词的正确使用等,以提高网络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错别字现象相当普遍。

由于网络交流的实时性和快速性,很多网友在输入时会忽略检查错别字。

导致信息的传达不准确。

要改善这一问题,除了提醒网友注意拼写,还可以开发一些自动纠错功能的软件或插件,以帮助网友在输入时及时发现并纠正错别字。

网络语言中还常常出现简化字。

由于网络通信的特殊性,很多网友倾向于用简化字来表达,以节约时间和空间。

这容易造成误解和理解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教育和宣传的方式,提醒网友在网络交流中应尽量使用标准化的字词,避免简化字的使用。

网络新词汇和网络流行语的快速传播也对网络语言的规范化带来了挑战。

这些新词汇往往是根据特定的场景和需求创造出来的,往往没有经过严格的语言审查。

为了规范网络语言,我们可以建立一个网络语言审查机构,负责审核和规范网络新词的使用。

网络语言的规范化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了提高网络语言的规范化水平,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加强语法教育、发展自动纠错软件、强调简化字的不适用性、建立网络语言审查机构等。

只有通过综合措施的实施,才能逐步解决网络语言规范化的问题,提高网络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网络用语不规范

网络用语不规范

网络用语不规范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网络进行交流和沟通。

网络的便捷和高效让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受益匪浅。

但是,网络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网络用语不规范。

网络用语不规范既会影响交流效果,也会影响人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一、网络用语的不规范表现1. 拼音输入法:拼音输入法是很多人在聊天软件上使用的输入方式。

但是,很多人在使用拼音时常常出现错别字或者音误的情况,这不仅会影响信息的传达,也会降低双方沟通的效率。

2. 非法字符:很多人在网络交流中为了表达情感或者强调某个词语,会使用一些非法字符,如过度使用感叹号、问号、各种符号等。

这种表现方式不仅体现了网络素养的低下,还会给他人带来不必要的干扰。

3. 简化词语:在网络交流中,很多人都喜欢使用简化词语。

比如,“好的”简化成“好”,“谢谢”简化成“3Q”,这些简化词语虽然能够节省时间,但是也会让人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越来越差,缺乏大局观和整体思维。

4. 表情符号:在网络交流中,很多人为了表达情感会使用表情符号,但是如果使用过度,就会让人感到烦躁和无聊。

而且一些表情符号也很容易引起误解,影响信息的传达效果。

二、网络用语不规范的影响1. 影响沟通效果:网络用语不规范会让信息的传达效果大打折扣,甚至会导致误解和争端。

比如,“好的”简化成“好”,容易让人误解为对方不同意或者不屑一顾。

2. 降低语言表达能力:网络用语不规范会让人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越来越差,缺乏全面和深入的表达能力。

这对于职场人士和学生来说都是一种不利的情况。

3. 影响文化素养: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用语不规范会让人们对于语言的文化素养下降,失去传统文化底蕴和历史感。

三、如何规范网络用语1. 使用正确的语法和拼写:在网络交流中,使用正确的语法和拼写是最基本的要求。

这不仅能够提高信息的传达效果,还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和文化素养。

2. 避免使用非法字符和过于简化的词语:尽可能使用规范的表达方式,避免非法字符和过于简化的词语,这样能够提高信息的传达和理解效果。

网络语言规范化现状与优化对策探析

网络语言规范化现状与优化对策探析

网络语言规范化现状与优化对策探析网络语言规范化指的是在网络交流中,使用一定的约定和规范,使信息传递更加准确、高效、规范化。

当前网络语言的规范化程度还有待提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优化对策。

一、现状分析:1. 字母、数字、符号的滥用。

在网络交流中,很多人习惯使用大量的字母、数字和符号来表达情感或强调,导致信息的传递不够准确和规范。

2. 短语、词汇的简化和拼写错误。

为了追求速度和简洁,一些网络用户会对词语进行简化或简写,甚至出现拼写错误,给信息的理解和传递带来了困难。

3. 表达方式的不规范。

网络交流中经常使用语气词、口语化的表达方式,这种表达方式不准确、不规范,容易导致误解。

二、优化对策:1. 倡导规范用语。

网络平台可以通过发布规范用语指南,呼吁用户使用规范、准确的语言表达,提高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2. 加强网络素养教育。

学校和社会应加强网络素养教育,培养人们正确的网络交流意识和规范用语意识,提高网络语言的规范化程度。

3. 引导正确表达。

网络平台可以在用户发布内容时提供常用短语、词汇的选择,引导用户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并提供矫正错别字的功能。

4. 设立网络语言监管机构。

建立专门的网络语言监管机构,对网络平台上的语言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及时纠正不规范的用语和表达方式。

5. 提倡文明网络用语。

广大网络用户应自觉遵守文明网络用语,自觉抵制粗鲁、低俗的用语和表达方式,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

网络语言的规范化对于网络交流的质量和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只有通过加强规范管理和提高网络用户的文化素养,才能有效地优化网络语言的规范化,提高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高效性,为网络交流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网络用语不规范现象浅议

网络用语不规范现象浅议

网络用语不规范现象浅议网络是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在当今世界很有影响力。

随着网络媒体的飞速发展,网络语言这一信息时代的产物,作为人们在网上进行信息交流和信息处理的交际符号,越来越受到关注。

网民们以BBS(电子公告栏)、网上论坛、聊天室等为主要载体在互联网上建立了独特的网络语言文化景观。

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在网络语言的应用中呈现出反传统化的趋势。

本文结合网络环境下的汉字使用情况,探讨了当前汉字应用的不规范问题及其危害。

一、网络用语不规范现象具体表现从1987年互联网进入中国到现在,短短24年间,互联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网络用语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从最初的传统文字间的交流,到字符表情符号、表情符号、动静态图片(在这里动态图片亦可理解为“动画”),到后来流行的火星文字,再到近几年随网络技术发展而日益普及的视频聊天。

而网络语言的发展过程中随之也呈现出反传统化的趋势:如许多常用汉字的形、音、义都背离了传统,生僻字、火星文大行其道。

这些都是网络用语不规范现象具体表现,也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

二、网络用语不规范现象所带来的诸多问题(一)认读危机网络用语不规范运用,导致了受众的认读障碍,从而产生了认读危机,具体表现为:1、汉字变异形成认读危机⑴汉子字形变异:受电脑输入环境的影响,网民为了追求方便快捷的输入方式,改变了汉字的表达形式。

传统的方块字形被各式字母、数字符号所代替。

①采用字母代替汉字。

如“j-姐,g-哥,m-妹,p-屁,u-你”等。

②采用纯数字形式。

如“1314(一生一世),520(我爱你),88(拜拜)”等。

③用错字、别字随意替代。

如“虾米-什么,灰常-非常,稀饭-喜欢”等。

④拆字变异。

源自古代汉民族的一种语言文字游戏。

像“言寸身”(谢)、“卯金刀”(刘)、“田力”(男)、“十八子”(李)等形式在古代也早已存在。

在网络语言中也出现了这种拆字式的书写形式,如“弓虽—强,马叉虫—骚”等。

不规范网络用语

不规范网络用语

不规范网络用语随着网络的普及,人们的交流也越来越多地依靠网络。

然而,网络用语的规范化水平却令人堪忧。

网络用语的不规范化问题,既影响了网络环境的整洁,也伤害了网民的言论品质。

在这里,我们来探讨一下不规范网络用语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一、不规范网络用语的危害1.影响意思的传达网络用语的混乱是导致意思难以传递的主要原因之一。

许多人使用不正确、不规范的网络用语,导致信息传达中产生了大量的误解,这会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正常沟通。

带有疑问符号的句子,常常意味着“我真的很糊涂,我没有认真想过这个问题”。

如果这种不规范的网络用语成为大众化的交流方式,那么,我们之间的沟通将特别困难。

2.伤害言辞的质量在网络世界里,由于匿名性等因素的影响,大量的网络煽动言论、激进言论涌现出来,这些言论往往给人留下较为糟糕的印象。

由于大家的言辞质量参差不齐,许多人很快就变得无所适从。

这种短暂的胜利引导了更多人发表了更多言论,其中的诽谤与攻击只会让我们的网络环境愈发恶劣。

二、如何规范网络用语1.正确用语我们要尽可能地使用正确的用语,这不只是在网上,也是在现实生活中同样重要。

要避免使用太过夸张、太过敏感的用语,因为这可能会引起他人反感。

2.尊重他人网络环境最需要的可能就是尊重了。

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观点,尊重他人的权利,不要发表会引起不必要争端的言论或贬低词汇。

我们要以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互联网。

3.坚持品质我们应该坚持自己的品质。

当我们使用网络用语时,应该时刻记得,我们一定要遵守基本的道德准则。

无论你在网络上说出什么话,你都应该有品位,我们要保持我们的言论是高质量的。

4.抵制误解作为一个网络公民,我们需要对不规范的网络用语进行合理的抵制。

我们要尽自己的努力尽可能地用正确规范的语言去传达信息。

在我们阅读到不规范的网络用语时,我们要快速差错,及时改正,以便表明我们拒绝了这种不雅和不合理的交流。

总之,在网络上我们要保持正常的态度,正确的用语会使传达信息迅速而清晰,如果把网络当作一个整洁的语言交流工具,抵制不规范的用语,我们才能更好地利用网络这个全球化信息资源。

不规范的网络用语

不规范的网络用语

不规范的网络用语在当今社交媒体和互联网普及的时代,网络用语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网络用语的不断涌现和普及,一些不规范的甚至是低俗的网络用语也开始在网络世界中蔓延,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和反感。

首先,不规范的网络用语容易误导人们的价值观和态度。

在很多情况下,网络用语不仅局限于交流的工具,而是成为了表达喜怒哀乐以及心情的方式。

而一些不规范的网络用语恰恰是低俗、恶意和侮辱性的,这些用语会误导人们的价值观和态度,使得人们对于应该尊重和呵护的事物产生不恰当的态度,甚至影响到人们的行为举止。

其次,不规范的网络用语会影响人们的文化素养和交流能力。

现如今,许多人在使用网络用语的时候都会忽略掉一些最基本的语法规则和用语准确性,使得网络用语的表达效果大打折扣。

而且,在日复一日的网上交流中,人们也逐渐丧失了与人交往、沟通和交流的能力,对于表达的方式和语气也变得越来越单一,并且习惯于使用不规范的网络用语来实现表达意图。

第三,不规范的网络用语会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和歧义。

在网络用语中,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这个问题尤其在不同地域和不同文化背景之间更为突出。

因此,在网络交流中,一些不能贯彻通用常识的用语或词汇常常会引起不必要的误解和歧义,并影响到双方的交流和沟通。

综上所述,不规范的网络用语既会误导人们的价值观和态度,同时也会影响人们的文化素养和交流能力,最终可能也会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和歧义。

因此,我们有必要让自己时刻警惕,尽可能保持适当的网络用语,而不是片面追求速效和简单的网络用语。

只有这样,网络世界才能够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交流更加清晰、友好和有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用语不规范现象浅议
网络用语不规范现象浅议
网络是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在当今世界很有影响力。

随着网络媒体的飞速发展,网络语言这一信息时代的产物,作为人们在网上进行信息交流和信息处理的交际符号,越来越受到关注。

网民们以BBS(电子公告栏)、网上论坛、聊天室等为主要载体在互联网上建立了独特的网络语言文化景观。

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在网络语言的应用中呈现出反传统化的趋势。

本文结合网络环境下的汉字使用情况,探讨了当前汉字应用的不规范问题及其危害。

一、网络用语不规范现象具体表现
从1987年互联网进入中国到现在,短短24年间,互联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网络用语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从最初的传统文字间的交流,到字符表情符号、表情符号、动静态图片(在这里动态图片亦可理解为“动画”),到后来流行的火星文字,再到近几年随网络技术发展而日益普及的视频聊天。

而网络语言的发展过程中随之也呈现出反传统化的趋势:如许多常用汉字的形、音、义都背离了传统,生僻字、火星文大行其道。

这些都是网络用语不规范现象具体表现,也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

二、网络用语不规范现象所带来的诸多问题
(一)认读危机
网络用语不规范运用,导致了受众的认读障碍,从而产生了认读危机,具体表现为:
1、汉字变异形成认读危机
⑴汉子字形变异:受电脑输入环境的影响,网民为了追求方便快捷的输入方式,改变了汉字的表达形式。

传统的方块字形被各式字母、数字符号所代替。

①采用字母代替汉字。

如“j-姐,g-哥,m-妹,p-屁,u-你”等。

②采用纯数字形式。

如“1314(一生一世),520(我爱你),88(拜拜)”等。

③用错字、别字随意替代。

如“虾米-什么,灰常-非常,稀饭-喜欢”等。

④拆字变异。

源自古代汉民族的一种语言文字游戏。

像“言寸身”(谢)、“卯金刀”(刘)、“田力”(男)、“十八子”(李)等形式在古代也早已存在。

在网络语言中也出现了这种拆字式的书写形式,如“弓虽—强,马叉虫—骚”等。

⑤混写变异。

网络语言中,由于英语的普及,计算机键盘中英语输入便捷等特点,使得汉字与拉丁字母、情意符号、数字等多种语言符号的混写混用成为普遍现象,成为字形变异的一种形式。

如“e网情深、3X(谢谢)、K4(吻)”等。

⑵字音变异:受方言或连读的影响,常用字词的读音发生了变化。

如:合音变异:酱紫(这样子)、酿紫(那样子)表(不要)等,音素变异:粉(很)、稀饭(喜欢) 、偶(我)、银(人)等。

⑶字义变异。

汉字是表意符号体系,传统汉字具有表意功能。


在网络语言中,字母化、数字化以及错别字大行其道,汉字的固有意义在网络语言中已变得面目全非。

如“闪—离开,顶—同意,雷—惊吓、吓倒,表—不要,汗—表示惭愧”等。

2、古字新用增加了人们的认知难度。

如“囧”:(读jiǒng),原意是“窗户,光明”,网络语言中用来表达郁闷、悲伤、无奈等心情。

如果把“囧”字看成是一张人脸,那么“八”就是两道因悲伤和沮丧而下垂的眉毛,“口”则表示“张口结舌”状。

它的内涵就是:作为头,表达沉重的思想;作为脸,表达浪漫与激情。

也常常表示郁闷的表情。

孖:(读mā),如同字形所示:双生子。

意义是克隆,拷贝,复制。

槑:(读méi),这个“槑”字由两个“呆”组成,于是在网络语言里被用来形容人很天真、很傻、傻到家了
3、火星文自成体系。

火星文, 通常指的是在网上聊天室、论坛、贴吧、个人空间等语境中所使用的, 由繁体字、别字、偏旁、字母、数字、外文、图符及部分
简体字等组成的一种特殊的表意形。

从“文字”构成形式上看,“火星文”的构成以汉字为主流, 其次是英文, 汉语拼音及数字符号只是辅助性的符号。

具体来说是由繁体字、别字、偏旁、数字、字母、拼音、外文、图符、构字部件及部分简体字等构成的。

这类符号的主要特征是汉字使用的反标准化。

数字谐音、字母谐音、同音别字、混合谐音、混合语言用语(闽南语客家话、港式用语、台语、日文用语、英文用语、注音符号)在“火星文”中大行其道。

是最新颖、最典型的网络语言。

如:切斗4幻j,↓b倒挖d!(一切都是幻觉,吓不倒我
的!)王釨來暸嗎?(王子来了吗?)等。

火星文由奇奇怪怪的符号、怪字、日文、繁体汉字等构成,这样的用字习惯严重阻碍了正常的文字交流。

(二)理解危机
语言文字是为表情达意服务的。

在网络语言里,字音字形的混乱,字义的悖离,古字新用,火星文盛行,使人们在理解网络语言时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从而导致汉字的解读危机。

中小学老师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文字片段:“偶8素米女,木油虾米太远大的理想,只稀饭睡觉、粗饭,像偶酱紫的菜鸟……”;“昨晚,偶GG带着他滴GF到偶家来7饭,那个MM在吃饭时一直向偶妈妈PMP,那样子真是好BT,实在是让偶粉寒,偶粉8稀饭她的话……”;“饭不?”“嫑……”;“木有哇,偶这几天就素觉滴很累……神哇,让偶穿越啦吧。

”……网络流行语言已经渗透到了中小学生的日常口语和作文里,加剧了汉字使用混乱的局面,这些文字在很多人看来如同天书,辨认尚难,更不用谈理解了。

(三)书写危机
随着电脑“走进寻常百姓家”及电脑文字录入技术的广泛应用,书写汉字已经演变成一种简单的选择并点击确认的过程。

书写机会的减少,天长日久,熟悉的字生疏了,记得清的字混淆了,会写的字不会写了,汉字的文化意蕴也自然会被弱化直至消失。

没有了书写时的遣词造句、推敲琢磨和逻辑推理,汉字会变成被“嫁接”的符号,它的生命意义会由于不被认知和理解而大大削弱。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
电脑的进一步普及和电脑使用的低龄化,使没有完成识字、写字任务的中小学生也加入到了大量使用电脑进行“文字处理”的大军。

见到的是离开电脑不会写字、提笔忘字、写错别字、书写潦草等各种日趋严重的书写问题。

“握着鼠标忘了笔杆”“提笔忘字”现象比较普遍,已形成了汉字的书写危机。

(四)汉字的文化传承危机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云:“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

古曰:‘本立而道生。

’知天下之至啧而不可乱也。

”许慎认为文字是经史的根本,是治理国家的基础,是前人将文化传给后人的载体,是后人用来认识古代文化的工具。

许慎对文字价值的阐述简明而深刻。

汉字不仅是书写汉语的符号,同时也是汉文化的承载者,其本身也是一种文化。

然而,在信息时代,电脑成为书写工具后,汉字书写似乎逐渐失去了其实用价值。

汉字书写从形式到内容都被空前颠覆了。

语言文字的应用,总体呈现出了“草率化、朦胧化、粗鄙化、游戏化”的倾向,汉字传统文化的审美意蕴有所消弱。

“提笔忘字”不仅会弱化汉字的文化内涵,也会使汉字文化陷入危险的境地。

避免汉字文化危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肃命题。

三、对网络用语不规范现象正确认识
网络用语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逐渐普及推广的,其产生与发展存在着内在的必然性。

客观的说,网络用语的简洁性、生动性、互动性等特点,使得网络交流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

但同时我们也要正确的认识到,网络用语作为一种反传统的表达方式,并不能完全替代文字在表达中的功用。

网络用语所存在的不足以及所引发的社会问题也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同时采取积极的措施趋利避害,实现网络用语与传统文字健康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