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课堂笔记(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心理学课堂笔记(5)
第五章幼儿心理的发展
第一节幼儿神经系统的发展
儿童出生后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最快,成熟最早,幼儿期末已接近成人水平。
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提供了自然物质基础。
一、大脑结构的发展
(一)脑重量继续增加
新生儿:390g达到人脑中的25%
3岁儿童:1011g达到人脑中的75%
7岁儿童:1280g基本接近成人脑重
(二)大脑皮层结构日趋复杂化
儿童脑重的增加并不是神经细胞大量增殖的结果,而是由于神经细胞结构的复杂化和神经纤维分支增多、增长。
2、额叶表面积增大
额叶表面积的增长率继2岁左右的增长高峰后,在5-7岁时又有明显加快.
额叶是脑皮质成熟最晚的部位,7岁基本发育成熟,大脑皮质各区基本接近成熟水平.3、神经纤维的髓鞘化也逐渐完成
髓鞘化:神经纤维必须要经过髓鞘化,它可以保护信息(神经冲动)沿着一定的通路迅速传导而不致蔓延泛滥,使传递的速度又快、又准确。到6-7岁时,神经纤维的髓鞘化已基本完成,整个大脑皮质的成熟程度接近于成人。
(三)脑电波的变化
脑电频率是脑发育过程的又一重要参数。
脑电发展存在两个明显的加速时期,5-6岁、13-14岁。
幼儿大脑结构的相对成熟为幼儿智力活动的迅速发展和新的、复杂行为的形成提供了生理上的保证。
二、皮质抑制机能的蓬勃发展
皮质抑制机能的发展是大脑皮质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它既可使反射活动更精确、更完善,又可使脑细胞受到必要的保护,是儿童认识外界事物和调节控制自身行为的生理前提。
1.兴奋和抑制的神经过程不断增强
3岁以前儿童的内抑制发展很慢,约从4岁起有了较快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幼儿可以逐渐学会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减少冲动性。
与此同时,幼儿的兴奋过程也比以前增强,表现在儿童的睡眠时间逐渐减少,清醒时间相对延长。
2.较弱的抑制机能
尽管幼儿的兴奋和抑制机能都在不断增强,但是相比之下,抑制机能还是较弱。
因此,对幼儿过高的抑制要求,往往会引起高级神经活动的紊乱。
第二节幼儿的游戏
游戏的作用和意义:
促进运动能力的发展
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
促进社会性的发展
促进情感的发展
游戏的特点:
社会性
是想象与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结合
深受儿童喜爱
一、游戏的理论
我国古代教育家对儿童游戏的认识:
严教——强调对儿童游戏进行干预
乐学——益智,主张对儿童教学要游戏化
游戏的理论:
探讨关于游戏的实质是什么、儿童为什么喜爱游戏、游戏在儿童发展中有何作用、游戏的种类有哪些等。
(一)早期的传统理论
1.霍尔(Hall)的“复演说”
个体再现祖先的动作和活动,重演人类种族进化的历史,通过游戏的重演,使个体逐步摆脱原始的本能动作,为当代的复杂活动做准备.
2.格罗斯的“生活准备说”
也称“预演说”,把儿童游戏看成是未来生活的预先练习。新生儿继承的一些不完善的本能不能适应复杂的、充满竞争的环境,而游戏则是对这种本能的无意识的训练和准备,帮助儿童加强日后所需的本能。
3.席勒、斯宾塞的“精力过剩说”
当个体生存需要满足之后,若还有剩余的能量,那就是多余的精力。多余的精力积累起来会造成压力,所以必须消耗掉。游戏是消耗剩余能量的一种方式。
由于幼童不必为自己的生存而操心,他们的总体精力总有过剩,因此便更多地通过游戏活动来消耗剩余精力。
4.拉扎鲁斯、帕特瑞克的“娱乐放松说”
有机体在持续工作以后丧失了大量精力,需要有一种能使机体放松、使失去的精力得以重新恢复的活动,这个活动就是游戏。
工作:消耗精力
游戏:储存精力
四种传统的游戏理论:
预演说和复演说:把游戏解释为本能,预演过去或预演未来
精力过剩说和娱乐放松说:将游戏视为能量的调节,精力过剩或精力亏空
着重于从游戏与人类的关系来解释游戏的原因和目的,对游戏的解释有生物化倾向。(二)当代的游戏理论
1.精神分析理论:游戏与儿童的人格和情绪发展
把游戏看成是一重调节机制
能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愿望和克服创伤性事件,使儿童能逃脱现实的强制和约束,发泄在现实中不被接受的危险冲动,缓和心
理紧张,发展自我力量以应付现实的环境。2.认知动力说:游戏与儿童的认知发展
是儿童认识新事物的方法,是巩固和扩大概念、机能的方法;
是同化过程而非顺应过程:通过游戏努力使自己的经验适合于先前存在的结构;
受儿童认知发展特点的影响。
皮亚杰:三种主要游戏
练习性游戏(感知动作阶段,0-2岁):重复偶然习得的动作图式,通过身体动作和摆弄、
操作具体物体来进行游戏;
象征性游戏(前运算阶段,2-7岁):把眼前不存在的东西假想为存在的,练习把符号和被表示的对象进行联合的游戏方式;
规则型游戏(具体运算阶段,7-12岁):游戏受规则制约、以小组活动为主要形式。
3.学习理论
游戏是一种学习行为
遵循效果律和练习律
受社会文化和教育要求的影响
上述游戏理论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解释了游戏的实质和功能,对全面认识游戏现象有一定启示。
二、游戏的发展
随着儿童身心的发展,游戏在内容、组织形式、时间长短以及参加成员的多少等方面都显现出明显的年龄特征。
游戏的内容:由幼儿熟悉的家庭、幼儿园日常生活逐渐扩大到生产劳动、社会生活;由简单、自由到较复杂、有特定内容等。
游戏的形式:从模仿性游戏发展到角色游戏、表演游戏,进而到有规则的游戏。
游戏的时间:由几分钟或十几分钟延长到40-50分钟,甚至更长。
游戏的社会性发展
非社会性游戏:独自游戏或旁观游戏,婴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