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必考知识点总结背诵版
政治考研知识点总结
![政治考研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2f7c30e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73.png)
政治考研知识点总结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它认为世界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辩证唯物主义首先肯定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和运动的客观规律性。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发展规律的基本原理,它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具体运用,并包含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一切基本原理。
2.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发展的驱动力是阶级斗争,这是因为阶级斗争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产物。
而社会革命则是解决这些矛盾的历史任务。
3.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强调历史是一个物质活动的历史,是由社会实践构成的。
这包括历史的主要内容、历史的基本规律等。
4.阶级斗争的历史条件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历史条件下的,主要是在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在进入社会主义以后的一个相当长时期内,经济文化落后的情况下,生产力水平不高,劳动者素质不高,生产关系不够成熟,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优越性不能充分发挥的特殊历史时期。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是指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现代化的目标。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地方性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性、文化性和市场经济性。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总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及把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统一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
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是党中央,全党要向党中央看齐,作出和党中央保持一致的决策,全党一定要毫无犹豫地信任党中央,不得有违背党中央决定的言行。
2.党的领导七项基本要求毛泽东思想落实到公司工作中的基本要求是:党的基本路线(道路、纲目、步骤)、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基本经验、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总路线。
3.党的先进性党的先进性是指党的领导核心在进行革命斗争、建设和改革的全过程中,始终保持着严格的党纪党风、自觉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取之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为纲、实现真正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基本领导理论现实体系的特点。
考研政治必考知识点总结背诵版
![考研政治必考知识点总结背诵版](https://img.taocdn.com/s3/m/8d5a0291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28.png)
考研政治必考知识点总结背诵版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一)实践的本质、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和实践观是统一的。
2、实践是指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其含义有二:(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具有物质的性质和形式,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这是实践活动区别于意识活动的一般本质;(2)实践又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实践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并把人的目的、理想、知识、能力等本质力量对象化为客观实在,创造出一个属人的对象世界,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这是实践区别于自然物质形态运动和动物本能活动的特殊本质。
3、实践有三个基本特征:(1)客观现实性;(2)自觉能动性;(3)社会历史性。
4、实践的基本形式:(1)生产实践;(2)处理和变革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实践;(3)科学实验;(4)精神文化创造实践。
5、实践的本质、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决定了实践在人类生活中具有基础和根本的地位,实践构成了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
(1)实践是人类生命的特殊运动形式;(2)实践创造了人的基本特征。
(二)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相互作用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与世界既对立又统一的基础,实践是人和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
2、主体是指从事着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
实践主体的能力结构包括:(1)人本身的自然力,是实践主体能力结构中的物质基础;(2)主体实际掌握、运用的知识和经验,是实践主体能力结构中的智力因素;(3)主体的情感和意志,是实践主体能力结构中的精神动力因素。
主体能力结构中的这些要素都是人的本质力量。
实践主体的社会结构可分为个人主体、集团主体、社会主体和人类主体四个层次,不同的主体之间也发生着相互关系。
3、客体是指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对于实践的客体要从两方面去理解:(1)客体首先是一种不以主体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这是客体自身的客观性方面;(2)客体又不是与客观事物相等同的概念,只有那些进入主体实践活动范围、与主体发生联系的客观事物才是现实的客体。
考研政治考试必备知识点归纳
![考研政治考试必备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2fa54a89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2b.png)
考研政治考试必备知识点归纳考研政治是考研科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考察学生对政治理论的掌握程度,还考察学生运用这些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考研政治考试的必备知识点归纳: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 唯物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 辩证法: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3. 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生产关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 毛泽东思想: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等。
2. 邓小平理论: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改革开放、发展是硬道理。
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 中国梦: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经济与政治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2.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 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
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1.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宪法为核心,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构成的体系。
2. 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保障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等权利,同时要求公民履行相应的义务。
3. 思想道德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时事政治1. 国内外重大政治事件:关注国家政策、国际形势等时事政治,理解其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结束语考研政治不仅仅是对知识点的死记硬背,更重要的是理解和运用。
希望以上的知识点归纳能够帮助考生们更好地准备考研政治,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考研政治必读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必读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f0ef969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a4.png)
考研政治必读知识点总结一、政治学基本概念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政治制度、政治行为和政治思想等方面的学科。
政治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国家、政权、政治制度、政治参与、政治行为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基本概念是理解政治学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也是考研政治的重要知识点。
1.1 国家国家是一个特定的社会政治组织形式,具有完整的领土、人民和政权。
国家是现代社会组织的核心,是政治学研究的重点对象。
1.2 政权政权是国家行使国家管理权和社会管理权的机构和权力,是国家的根本权力。
1.3 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是指国家政权组织的形式和规范,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机构等方面的规定和制度。
政治制度是实现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
1.4 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是指公民和群众在政治生活中发挥主体地位、参与政治决策和政治活动的过程和方式。
1.5 政治行为政治行为是指公民、政党、政府和其他政治组织在政治领域内所进行的行为和活动,包括选举、游行、示威等形式的政治参与和政治争取。
以上是政治学基本概念的主要内容,对这些基本概念的理解将有助于考生深入理解政治学理论和实践,为考研政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政治学理论政治学理论是政治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包括政治学方法论、政治学思想、政治学学派等方面的内容。
了解政治学的理论框架和基本观点对于考研政治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2.1 政治学方法论政治学方法论是研究政治学实践和现象所采用的科学方法和研究手段。
常见的政治学方法论包括历史比较法、政治学模型法、实证研究法等。
2.2 政治学思想政治学思想是政治学家对于政治现象和问题的认识和观点,包括古典政治哲学、近代政治思想、现代政治理论等方面的内容。
2.3 政治学学派政治学学派是指在政治学理论和实践中形成的一些学术流派和观点,包括自由主义、实用主义、马克思主义等不同的学术思潮和观点。
政治学理论是政治学研究的基础和核心,对政治学方法论、政治学思想和政治学学派的了解将有助于考生更好地理解政治学理论和实践,为考研政治的学习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考研政治背诵(完整版)
![考研政治背诵(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d4f91453a8956bec0975e317.png)
成功在于坚持,优秀是种习惯马克思主义哲学1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社会化大生产同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3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
4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性。
5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阶级性、实践性。
6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7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8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
9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共产主义。
10哲学重大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物质和意识、自然界和精神)的关系问题。
1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第一,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划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派别;第二,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划分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12一元论:包括唯心主义一元论、旧唯物主义一元论和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
13二元论:认为物质和精神是平行的,同为世界的本原,但最终往往倒向唯心主义。
14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力图从某种具体的实物(金木水火土元气)中寻找世界的本原。
15近代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在解释世界物质本原时,以自然科学为依据,把基本粒子的构成、物质结构及其某种属性作为世界的本原。
近代唯物主义的历史局限性: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
16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而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17半截子的唯物主义: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的,在历史观上则陷入唯心主义(比如牛顿)。
18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看不到实践的重要性。
19主观唯心主义的主要特征:把主观精神(人的)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
20客观唯心主义的主要特征:把某种脱离物质、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上帝、理、宇宙精神、绝对观念、绝对精神等)视为独立自成的客观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的本原和万物的创造者。
考研政治知识点汇总
![考研政治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a0ddce80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72.png)
考研政治知识点汇总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条件- 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和特点2.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与意识的定义-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3.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内涵-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4. 社会发展规律- 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社会发展的动力和趋势5. 阶级斗争与社会革命- 阶级斗争的历史地位- 社会革命的理论与实践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和政策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 近代中国的历史背景-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过程2. 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实践-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意义3.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社会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经验4.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 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 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与挑战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2. 公民道德建设- 公民道德规范- 公民道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3. 法律基础知识- 法律的概念和作用- 法律的基本原则和体系4. 法律与公民生活- 法律与公民权利- 法律与公民义务五、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1. 当代世界经济体系- 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 世界经济体系的结构和特点2. 当代世界政治格局- 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和影响3. 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 国际关系的基本理论- 中国外交政策的原则和实践4. 全球问题与国际合作- 全球问题的类型和特点- 国际合作的机制和途径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大纲,具体的知识点需要根据最新的考试大纲和教材内容进行详细阐述和扩展。
2024考研政治必背考点
![2024考研政治必背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8478eeaf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78.png)
2024考研政治必背考点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哲学基本问题
2.物质观
3.意识观
4.实践观
5.运动观
6.矛盾观
7.真理观
8.社会历史观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
2.科学发展观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4.全面深化改革
5.全面依法治国
6.全面从严治党
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1.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理想信念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
3.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
4.家庭美德与个人品德
5.法律意识与法律制度
五、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
2.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历史进程和重要事件
3.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4.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
六、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1.当今世界面临的全球性问题
2.国际关系的基本理论和实践
3.世界主要大国的外交政策和发展战略
4.中国外交政策和发展道路
5.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的作用和影响。
考研政治必背的考点知识归纳
![考研政治必背的考点知识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6a041c9b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5e.png)
考研政治必背的考点知识归纳考研政治必背的考点知识归纳考研政治科目,是一个文科科目,在备考阶段,需要记忆大量的知识点,试题主要考察的也是考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考研政治考点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考研政治知识第一节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1.爱国主义的含义爱国主义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2.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1)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3)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4)爱自己的国家。
二、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1.热爱祖国,矢志不渝。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位卑未敢忘忧国”;“报国之心,死而后已”等名言,都寄托了对祖国矢志不渝的热爱和一片赤诚之心。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思想深刻表达了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怀。
3.维护统一,反对分裂。
4.同仇敌忾,抗御外侮。
第二节新时期的爱国主义一、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2)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
(3)爱好和平。
爱好和平表现在对内对外两个方面,对内:中华民族各兄弟民族之间以和为贵、携手共进等方面;对外:表现在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友好交往、休戚与共上。
(4)勤劳勇敢鲜明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和道德精神。
(5)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
自强不息具体体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坚贞刚毅品质,“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不屈不挠的精神,“因时而变”、“随时而制”、“与时偕行”、“与日俱新”等与时俱进的精神。
四、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1.时代精神的内涵(1)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考研政治80个必会知识点
![考研政治80个必会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3a6e362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b9.png)
考研政治80个必会知识点1)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中英《南京条约》《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破产原因:列强间矛盾制约,中华反侵略。
义和团失败原因:盲目排外,蒙受统治者欺骗,小生产者局限,迷信落后倾向。
近代以来反侵略失败原因:社会制度腐败,经济技术落后。
2)魏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郑观应《盛世危言》提出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君主立宪”等主张。
严复翻译了《天演论》。
3)《天朝田亩制度》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土地制度,《资政新篇》是一个统筹全局的改革方案,是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太平天国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是因为它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政治纲领。
4)太平天国意义:打击封建统治撼动清政府,旧式农民战争最高峰,冲击儒家统治,打击侵略者,亚洲解放运动一起撼动殖民统治。
太平天国教训:农民不先进,宗教发动,未正视儒学,未区分侵略者和人民。
5)洋务运动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来自冯桂芬的《校X庐抗议》。
洋务派事业:兴办近代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建新学堂派留学生。
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崇厚,张之洞。
洋务运动作用:奠定近代工业基础,近代教育开端,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开始转变。
失败原因:封建性,依赖外国,管理腐朽。
6)甲午战争促进新的民族觉醒。
维新派代表:康、梁、谭、严。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梁启超《时务报》《变法通议》,严复《国闻报》《湘报》,谭嗣同《仁学》。
维新派和守旧派的论战时资产阶级思想和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交锋。
戊戌变法是爱国救亡运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思想启蒙运动,是民族资产阶级第一次登台表演。
它的失败在于:民族资产阶级弱小,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惧怕人民。
7)1894年11月孙中山成立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力图“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联合政府”。
1904年发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号召武力推翻清政府统治。
政治考研知识点总结大全
![政治考研知识点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cffcfa6c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5e.png)
政治考研知识点总结大全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是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其科学内涵主要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个方面。
辩证唯物主义是指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认识论是以客观实在性、运动性和无限发展性为特征,强调事物的物质性和客观性,承认人类思维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的反映。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主张事物是运动发展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否定之否定是事物运动的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理论,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决定上层建筑。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人类社会的本质是阶级斗争,人类社会的发展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2.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是工人阶级的立场,其观点是工人阶级的观点,其方法是批判的方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总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位一体”的经济体制,以及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显著提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和本领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其本领域是中国大陆地区。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健全。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基本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法治、人民民主专政。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基本特征是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构建生态宜居的中国、推动形成绿色生产和消费方式、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考研政 治必考知识点归纳
![考研政 治必考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abb15fe0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6d.png)
考研政治必考知识点归纳考研政治是众多考研学子需要攻克的重要科目之一。
以下为大家归纳了一些必考的知识点,希望能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这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4、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
(2)质量互变规律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但过程是曲折的。
5、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取得成功,错误的认识则会导致实践失败。
6、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具有客观性,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
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其主要内容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等。
2、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主要创立者、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
2024考研政治思修核心考点(背诵版)
![2024考研政治思修核心考点(背诵版)](https://img.taocdn.com/s3/m/4eaeaa0c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ed.png)
2024考研政治核心考点思想道德与法治目录第一部分选择题考点 (1)第二部分分析题考点 (7)(一)“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写在农民的钱袋里” (7)(二)“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 (7)(三)“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 (8)(四)“雷锋精神永不过时” (9)第一部分选择题考点1.思想道德为法治建设提供思想指引和价值基础,法治建设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制度支撑和法律保障。
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认识和处理人生问题的重要着眼点和出发点。
3.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
人生态度回答“人应当如何活着”的问题。
4.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衡量标准是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
自我价值以怎样的方式和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取决于社会价值。
5.评价人生有无价值或价值大小,最根本的是看他对社会是否作出贡献及贡献大小。
评价人生价值既要看贡献的大小,也要看尽力的程度;既要尊重物质贡献,也要尊重精神贡献;既要注重社会贡献,也要注重自身完善。
6.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是精神上的“钙”。
理想信念昭示奋斗目标,催生前进动力,提供精神支柱,提高精神境界。
7.在整个理想体系中,社会理想是最根本的、最重要的。
8.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首先表现为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互关系的独到理解。
9.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10.骨肉同胞之爱,是检验一个人对祖国忠诚程度的试金石。
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国家。
11.当代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2.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根本政治属性和政治方向。
13.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就是要树立突破陈规的思想观念,培养奋勇争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保持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
1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显著特征:反映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价值理念、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因真实可信而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
考研政治背诵清单
![考研政治背诵清单](https://img.taocdn.com/s3/m/457b9423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91.png)
考研政治必背知识点大革命时期——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一、《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毛泽东最早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文章1.革命的首要问题——分清敌友。
2.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是中国革命的敌人。
3.资产阶级分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既有革命性又有软弱性、妥协性4.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最接近的朋友,农民是最可靠的同盟军。
5.工业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中共领导农民运动的伟大纲领1.肯定农民的作用及党领导农民革命的重要性。
2.论述了建立农民革命领导权和农民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3.分析了富农、中农、贫农三个阶层,认为贫农是农民中最革命的力量。
4.相信群众、依赖群众、放手发动群众。
土地革命时期三、《井冈山斗争》《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年10、11月)——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1.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的特征。
2.阐述了共产党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与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探索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新道路1.阐述了建立红色政权的重要性及其在中国革命的作用。
2.阐述了中共领导的红军和小块红色区域存在发展的可能性。
3.明确地提出巩固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路线与政策。
4.回答了“红旗到底打多久”的疑问。
4.提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五、《反对本本主义》(1930)——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思想1.是中共党内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文献。
2.是中共党内第一篇提出“思想路线”的文章。
3.第一次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强调调查研究的重要性)4.提出从实际出发的思想,“中国革命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标志着党的独立自主思想的初步形成,提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形成了明确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5.阐明了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及调查方法即阶级分析方法。
今年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
![今年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eb5003e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f5.png)
今年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辩证唯物主义(1)辩证法的基本原理(2)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2.唯物辩证法对中国发展的指导意义(1)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2)唯物辩证法对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启示3.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对辩证唯物主义的新挑战(1)科学技术对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挑战(2)科学技术发展对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和认识论的挑战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1.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体系和实践创新(1)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历史贡献(2)毛泽东思想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实践要求(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实践要求3.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成果(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理论创新(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成果和现实启示三、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1.党的基本理论(1)党的基本理论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22.党的基本路线(1)党的基本路线的形成和作用(2)党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和实践要求3.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1)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理论内涵和现实意义(2)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主要内容和实践要求四、党的领导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历史成就和历史贡献(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的科学内涵和现实意义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科学内涵和实践启示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实践要求(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历史地位和历史贡献(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实践要求五、党的十九大以来党的建设1.党的十九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总体要求和总体布局(1)党的十九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总体要求(2)党的十九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总体布局2.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要求的思想来源和实践基础(1)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要求的思想来源(2)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要求的实践基础3.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要求的主要内容和实践要求1(2)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要求的主要内容和实践要求六、国家政治制度1.国家政治制度的历史演进和现代意义(1)国家政治制度的历史演进和科学内涵(2)国家政治制度的现代意义和时代价值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实践要求(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实践要求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历史地位和战略作用(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在国家治理中的主要实践成果以上知识点总结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党的领导、党的十九大以来党的建设和国家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梳理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
![梳理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c91237a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5a.png)
梳理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一、政治理论基本知识1.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基本原理2.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4. 当代世界的主要政治体制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道路和理论成果1. 辛亥革命和中国近代史重要事件2.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3.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4.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道路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三、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理论2.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理论创新3.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四、党的建设1. 党的性质和宗旨2. 党的组织原则和政治原则3. 党的基本路线和工作任务4. 党的领导体制和民主集中制5.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 我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和显著优势2. 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国家治理体系3.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六、中国法制建设的改革与发展1. 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2. 宪法的发展3. 法治国家建设4. 国家监察体系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1. 国家根本制度2. 国家机构改革3. 国家对外关系4. 基层政权建设八、中国政府决策程序1. 国家决策的基本程序和原则2. 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内容3. 政府的动员和社会参与机制九、中国特色大国外交1. 总体外交布局和战略规划2. 国家安全战略3. 和平发展道路和建设性外交政策十、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共产主义运动1. 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主要历史事件和理论成果2. 党际关系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十一、当代世界的重大政治问题1. 当代大国关系2. 国际安全3. 全球化和跨国公司4. 联合国与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以上是对考研政治知识点的梳理和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口诀
![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口诀](https://img.taocdn.com/s3/m/73cae077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cd.png)
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口诀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实践基本法,辩证唯物主义不可少。
历史唯物主义教导我们,阶级斗争驱动历史潮。
社会制度被认识,由生产力决定着。
上层建筑体现着经济基础,这是马克思的思想体统。
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导向着我们的理想和信念。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带领我们,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历史选择,经济建设是根本任务。
革命和建设一起加强,全面深化改革不放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目标要坚定。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要持续,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最终目标。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理论创新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我们很骄傲。
发展是第一要务,解决问题不能靠感觉。
德政理论是我们的理念,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飞跃。
四、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解放中国人民是目标。
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集中制是我们的制度标配。
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远与人民同呼吸。
执政考验着党的能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义不容辞。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守我们的理念信念。
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向着我们的目标前进。
崇尚科学精神,文化自信凝聚力量。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向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行。
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关乎世界的未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是我们的追求。
坚持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是我们的任务。
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绿色发展是我们的宗旨。
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坚持党的领导是基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的根本政治制度。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的治国理政基本原则,依法治国是我们的治国理政方法。
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全国政治局势是我们的责任。
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坚守我们的精神家园。
考研政治必考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必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047b701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81.png)
考研政治必考知识点总结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是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其核心思想是辩证法。
历史唯物主义是指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的哲学。
它是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社会的理论根据。
2.实践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实践性和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的关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鲜明标志;科学性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特征。
3.主体性和历史性的统一主体性和历史性的统一是指实践主体,指导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基本原则。
实践主体是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要力量。
4.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有机结合,要了解社会意识的特点,就必须了解社会存在的特点;要了解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还必须了解社会意识是相对独立的。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物质基础,是生产关系的物质支撑。
生产关系是生产力活动中人们相互关系的总和。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驱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上层建筑是对经济基础的反映和表现。
上层建筑是在经济基础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3.阶级及阶级斗争阶级是指社会上由于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不同而产生的人们之间的社会集团。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中的基本矛盾,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动力。
4.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任务是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马克思主义思想强调人民的创造力,人民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创造性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到当代中国的最新成果。
考研政治知识点背诵
![考研政治知识点背诵](https://img.taocdn.com/s3/m/f87057fd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37.png)
考研政治知识点背诵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 马克思主义哲学-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 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3. 科学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二、毛中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 毛泽东思想-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持久战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布局 -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三、中国革命史和中国共产党历史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成立2.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社会主义改造和经济建设- 文化大革命- 改革开放的决策和实施3.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 思想道德修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公民道德建设- 个人品德修养2. 法律基础- 宪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法律的一般原理-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五、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1. 世界经济-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国际经济组织和区域经济合作- 国际贸易和金融体系2. 世界政治- 国际关系的基本理论- 国际政治经济格局- 国际安全与合作3. 中国与世界- 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一带一路”倡议和国际合作附录:重要时间节点和历史事件- 1919年:五四运动-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2012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后记本文档旨在为考研学生提供一个关于政治知识点的复习框架。
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大全
![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d0bf5e9e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ab.png)
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大全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指对世界的观察和认识要以辩证的方法来进行,这就是要看到事物的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和否定之否定等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则是强调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均根源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认识论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要求我们既要看到事物的外部,也要看到事物的内部,既要看到表象又看到本质,看到事物的常态又看到事物的变态,不断地从事物的表面现象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不断地用辩证法的观点看待和研究事物。
3.物质观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认为,存在决定意识,物质是实在的基础,而意识则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这就要求我们要辩证地认识和对待事物,要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
4.社会历史观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历史的观点是一种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它立足于社会自身的发展规律。
社会历史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它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所推动,是由人们的阶级斗争所推动的。
因此,在研究社会历史过程时,要重视阶级斗争和生产力的作用。
5.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观点是关于社会的基本结构问题的。
它是指社会的生产方式制度即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了社会的政治、法律、意识形态等上层建筑。
6.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阶级斗争是社会存在的基础而又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在马克思看来,历史就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社会发展的动力就是阶级斗争。
二、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和基本路线1.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2. 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统一性道路。
这一基本路线是由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实践检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障。
政治背诵大题知识点总结
![政治背诵大题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31085a1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40.png)
政治背诵大题知识点总结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概述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它是关于无产阶级和其他被压迫阶级的解放的理论和实践,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使之为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立场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应对国际和国内形势新变化而加以涵养和发展,是党的科学理论的集中体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容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以下数个方面进行内容的拓展和发展:1.关于社会主义理论:主要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实行四项基本原则、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等。
2.关于政治理论:主要是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3.关于经济理论:主要是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
4.关于文化理论:主要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5.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理论:主要是坚持中国特色的军事战略方针、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依法治军、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建设强大人民军队。
6.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主要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奋斗经验的理论总结。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一直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进行探索、实践与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二、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和阶段性的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和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政治必考知识点总结背诵版
考研政治必考知识点总结背诵版:人类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
实践的本质、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和实践观是统一的。
实践是指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具有物质的性质和形式,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实践有三个基本特征:客观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生产实践、处理和变革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和精神文化创造实践。
实践的本质、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决定了实践在人类生活中具有基础和根本的地位,构成了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
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相互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与世界既对立又统一的基础,实践是人和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
实践主体是指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包括个人主体、集团主体、社会主体和人类主体四个层次。
实践主体的能力结构包括人本身的自然力、掌握和运用的知识和经验、情感和意志等。
客体是指实践活动和
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既是客观存在的,又需要进入主体实践活动范围、与主体发生联系。
在主体和客体之间还有一中介,就是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纵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理论意义在于,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系列原理和原则都是以此为根据和前提的,从而成为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世界观。
它可以有效地反对二元论、多元论、唯心主义一元论以及宗教神学世界观。
实践意义在于,它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立足点。
它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中找出其固有的规律性即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解放思想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破除一切不符合客观实际的传统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也就是实事求是。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联系是客观的,包括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主要联系和次要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
联系既是客观的,又是普遍的。
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要素、部分、方面及其发展的各个阶段、过程都是相互联系的。
每一事物都与其他事物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成分或环节,并通过它表现出联系的普遍性。
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来实现的,所谓中介就是事物相互联系的媒介、环节或桥梁。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的主要特征包括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整体观认为“物无孤立之理”,并提出了“阴阳”、“八卦”之说、古代哲人“五行”说以及在老子和XXX哲学中的“道”。
唯物辩证法不仅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也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
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又一个基本观点和总特征。
世界是联系的,又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联系
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运动、变化、发展是三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
唯物辩证法过程论的内容和意义是研究事物的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