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初二物理知识点(全)
八年级物理教科版知识点总结归纳
八年级物理教科版知识点总结归纳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物质的性质、运动和相互关系,对于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认识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八年级物理教科版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的基础知识。
一、运动物体1.位置和位移:位置是物体所处的空间位置,位移是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改变量。
2.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
3.力的概念与力的计算: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计量单位是牛顿。
4.力的合成与分解:合力是多个力的矢量和,分解力是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部分力。
5.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速度恒定的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是速度不断变化的运动。
二、机械1.机械能与能量转化: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转化。
2.简单机械:包括杠杆、滑轮、轮轴和斜面四种简单机械。
3.摩擦、滑行与滑动:摩擦力会影响物体的运动,滑行是摩擦力较小的运动形式,滑动是摩擦力较大的运动形式。
4.斜面的力分析:斜面上的力可以分解为垂直方向力和平行方向力。
5.浮力与压力: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称为浮力,物体受到的力除以面积就是压力。
三、热与温度1.温度的概念与温度计:温度是描述物体冷热状态的物理量,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温度。
2.热的传导、对流和辐射:热的传导是指物体内部热量的传递,对流是指液体或气体的运动导致热量的传递,辐射是指通过辐射能量的传递。
3.物体的热膨胀:物体受热膨胀,受冷收缩,可以通过热膨胀的应用制作热敏器件等。
四、光学1.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会发生反射和折射。
2.平面镜、球面镜和透镜:平面镜是具有平滑反射面的镜子,球面镜是具有球形反射面的镜子,透镜是光线在透镜内折射和反射的光学元件。
3.凸透镜的焦距和物像关系:凸透镜具有两个焦点,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以及透镜的焦距决定了物体和像的关系。
4.色散与白光的组成:光在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色散,白光是由多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
八年级上册教科版物理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教科版物理知识点教科版物理是八年级上册的必修科目之一,也是八年级学生要掌握的重要知识点。
本文将从八年级上册教科版物理的知识点和学习方法两方面进行阐述,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教科版物理知识。
一、教科版物理知识点1、力和压力力是物体相互作用时产生的作用力,可以使物体运动或改变其形状。
压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压迫的程度。
学习力和压力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理学中的诸多实验和现象。
2、运动和力运动是物体改变位置的过程,而力则是影响运动的因素。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和方向,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常常需要利用力来控制物体的运动状态。
3、机械能机械能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物体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在物理学实验中,我们常常需要利用机械能来计算物体的运动状态,从而更好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4、压力和浮力压力和浮力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其中压力是物体对其他物体的压迫程度,而浮力则是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
学习压力和浮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和实验。
5、光学光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光的产生、传播、反射和折射等问题。
在现代科技中,光学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光纤通信、激光制造等。
二、学习方法掌握基本概念和公式学习物理需要先掌握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公式,并且要做好笔记和总结。
通过反复练习和记忆,增强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理论联系实际在学习物理知识时,要多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了解物理学知识在现实中的应用。
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举一反三学习物理需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从简单的问题推导出更复杂的问题。
在练习物理题目时,要注意分析、总结不同类型的题目,从而举一反三,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
练习常识题在物理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常识题。
这些题目不仅可以帮助巩固基本概念,也可以拓展物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总之,八年级上册教科版物理学科是一个需要认真学习和掌握的科目,通过不断学习和练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为我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科版初二物理(上、下册)知识框架
教科版初二物理(上、下册)知识框架上册第一章运动与力1.运动的概念和相对性2.运动的描述3.运动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4.等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5.作用力和力的分类6.牛顿第一定律——牛顿惯性定律7.牛顿第二定律——牛顿运动定律8.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9.对于物体入手运动的分析方法10.飞行器的飞行原理第二章声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声音的性质3.噪声的危害4.听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5.声音强度的单位——分贝6.声波反射、折射和干涉现象7.振动和波的关系第三章光的反射与折射1.光的传播方式2.光的直线传播3.光的反射定律4.平面镜成像规律5.全反射的条件和应用6.光的折射定律7.反射成像和折射成像的比较第四章光的色散与光的全反射1.光的色散2.光的全反射现象3.全反射的应用——光纤下册第五章电学基础1.电荷和电场2.电场强度的定义和计算3.静电场的性质4.电场的电力线和场线5.电场中涉及的电势能和电势差6.电势差的计算和应用7.静电场中的导体8.静电屏蔽和静电感应第六章电路基础1.电路的基础概念2.线路中电势差和电流的关系3.先验电流和瞬时电流的关系4.电阻器功率的计算和应用5.阻值的计算和应用6.奥姆定律7.欧姆定律的计算和应用8.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9.容抗电路第七章磁学基础1.磁性材料和磁场的基本概念2.磁场对带电粒子的作用和运动轨迹3.磁场的表示方法4.磁场的相互作用5.安培环路定理6.磁通量和磁通量的计算7.磁通量和磁通量密度8.洛伦兹力和电磁场第八章爬山涉水,机械优势1.力臂、角度、方向对杠杆的影响2.力的平衡与机械优势3.不同杠杆的机械优势4.滑轮组及其机械优势5.多轮组及其机械优势6.齿轮、简单机械及其机械优势以上就是教科版初二物理(上、下册)知识框架的全部内容。
通过学习上、下册的物理基础知识,学生可以掌握运动和力、声音、光的反射与折射、电学基础、电路基础、磁学基础、爬山涉水、机械优势等知识点。
八年级教科版物理知识点
八年级教科版物理知识点八年级教科版物理知识点国雄0由分享时间:2021-06-05 14:38:22 学好物理,关键问题是要尽快了解物理学科的特点,否则,就会“坐飞机”,云里雾里,穷于应付,失去学习主动性。
接下来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八年级教科版物理知识点,供大家学习和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教科版物理知识点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1、物理学史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2、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3、长度测量的工具是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m=1 000m lm=l0dm ldm=l0cm lm1mm=1 000μn lμm=1 000nm4、长度测量结果的记录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5、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误差。
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与测量的人有关;②与测量的工具有关。
任何测量结果都有误差,误差只能尽量减小,不能绝对避免;但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①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②采用更合理的测量方法;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6、测量时间的工具是秒表,时间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常用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等。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h=60min lmin=60s7、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指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第二章:声音与环境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就停止;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2、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传播最慢。
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
3、声音的三个特性:(1)音调:人耳感觉到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教科版--新初二物理知识点
初二物理知识点第一章:走进实验室第一节走进实验室1、物理学是研究光、热、力、声、电等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实验室是科学探究的基地。
物理实验的特点是,在一定条件下,物理现象可以有规律的重复出现。
3、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第二节测量1、长度测量的工具是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
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m=1 000m lm=l0dm ldm=l0cm lcm=l0mm 1mm=1 000μn lμm=1 000nm2、身体上的尺:一柞的长度约为20cm;人走一步约为50cm;脉搏一分钟跳动60—80次。
3、①、零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左端,尺的位置要放正或与被测物平行。
(厚刻度尺,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
)②、视线要正对刻度线或与尺面垂直。
③、对测量结果,既要记录准确值,又要记录估计值,还要注明单位。
④、读数时,要记录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误差。
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与测量的人有关②与测量的工具有关③与测量的方法有关任何测量结果都有误差,误差只能尽量减小,不能绝对避免;但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①多次测量取平均值②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③改进实验方法。
5、测量时间的工具是秒表,时间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
常用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等。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h=60min lmin=60s6、测一张纸的厚度:用刻度尺测出n张纸的厚度L,则每张纸的厚度为n/L。
测细铜丝直径: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n圈,用刻度尺测出线圈的长度L则细铜丝的直径为L/n。
测地图上的距离:取一段棉线用胶水沾湿,将棉线贴在地图上与铁路线重合,用笔在起点和终点做记号,取下棉线拉直,用刻度尺量出两点的距离。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知识点总结归纳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知识点总结归纳物理是一门研究物体运动规律、能量转化以及相互作用的科学,通过学习物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现象。
本文将对教科版物理八年级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
一、力、功与机械能1. 力及其分类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表现,常用符号为F,国际单位为牛顿(N)。
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2. 力的合成与分解多个力合成成一个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合成,一个力分解成多个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分解。
利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可以更好地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3. 功与功率当力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能量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称为功。
功等于力乘以力的方向位移。
功率是功对时间的比值。
4. 机械能与能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两个部分,系统的机械能守恒意味着系统的动能和势能之和不变。
能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的基本定律。
二、光与影1. 光的直线传播与反射定律光以直线传播,直线传播的路径叫做光线。
光线在界面上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 物体的反射与成像光线经物体反射后会形成我们看到的影像,影像可以是实像或虚像,物体与影像的大小、位置关系可以通过光线追迹法来确定。
3. 光的折射与折射定律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折射定律给出了光线折射的定量关系。
4. 光的色散与其它现象光的色散是指光在传播中不同波长的光被分离开来,形成七彩的光谱。
此外,光还会出现干涉现象、衍射现象等。
三、电与磁1. 电流、电压与电阻电流是指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数量,电压是指电荷做单位电荷的功所需的能量,电阻是电流与电压的比值。
2. 电阻与电阻定律电阻是材料抵抗电流流动的程度,欧姆定律给出了电阻与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
3. 平行电路与串联电路在电路中,电路元件可以是串联或并联连接。
串联电路中电流相等,电压相加;并联电路中电流相加,电压相等。
4. 磁、电磁与电磁感应电荷运动产生磁场,磁体静止产生磁场。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机械运动常考点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关键抓住五个字“位置的变化”)2.运动的描述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3.运动的分类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
4.比较快慢(方法):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5.速度(常考点)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单位:m/s、km/h;关系:1m/s=3.6km/h;1km/h=1/3.6m/s6.匀速直线运动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公式:v=s/t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7.描述运动的快慢平均速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公式:v=s/t8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v=s/t工具:刻度尺、秒表需测物理量:路程s;时间t注意:一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9.路程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象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常考点1、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阻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2、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3、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常考点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选择题)光现象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
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讨论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初二教科版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教科版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物理是一门关于自然现象和物质运动的科学,它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的特性以及物质与能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初二教科版物理教材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物理知识点,下面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力和运动1. 什么是力?- 力是使物体发生形变、运动或变化的原因。
- 力的单位是牛顿(N)。
- 力的三要素包括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 力的效果- 力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即改变物体的速度。
- 弹性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并恢复原状。
- 摩擦力可以阻碍物体的运动。
3. 运动中的力-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合外力为零。
-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作用力都有一个相等而反向的反作用力。
二、能量和功1. 什么是能量?- 能量是物体或系统由于运动、变形、热、辐射等而具有的能做功的能力。
- 常见的能量形式有机械能、热能、电能和核能等。
2. 能量转化和守恒- 能量转化指的是能量在不同形式之间的转换。
- 能量守恒定律:一个系统内的能量总量在没有外界能量输入和输出的情况下保持不变。
3. 功- 功是力对物体做的功。
- 功的大小等于力与物体位移的乘积。
三、光的传播和光的反射1. 光的传播方式- 光可以以直线形式传播。
- 光的传播速度是光速,约为30万公里/秒。
2. 光的反射- 光线遇到物体表面时发生反射。
- 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 有光滑表面的物体会产生镜面反射,而有粗糙表面的物体则产生diff 反射。
四、光的折射和光的颜色1. 光的折射- 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会因为介质的折射率不同而发生折射。
- 折射定律: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之比等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比。
- 全反射:当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会发生全反射。
2. 光的颜色- 白光是由不同波长的光混合而成的。
- 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 颜色的形成是因为物体对光的吸收和反射。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汇总
一、物理量
1、时间。
物理学的一种基本量,它一般以秒(s)为单位。
2、距离。
物理学的另一种基本量,它一般以米(m)计算。
3、加速度。
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速率,一般以米/秒的平方(m/s2)计算。
4、功率。
机械能量单位时间变换的速率,一般以瓦(W)计算。
5、速度。
物体运动的速率,一般以米/秒计算。
二、力学
1、力的效应力可以改变物体的位置和运动状态。
2、牛顿第三定律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它的加速度。
3、物理学中的摩擦力摩擦力是一种抗力,它能够减缓物体的运动和停止物体的运动。
4、压力压力是每平方米收到的压力,一般以帕斯卡(Pa)计算。
三、电学
1、电容电容是一种电介质,它可以储存电能。
2、电压电压是电动势,它可以用伏特(V)来表示。
3、电流电流是电荷流动的量,可以用安培(A)表示。
4、导电性导电性是指电荷能够在物体表面得以发挥作用。
5、电阻电阻是抗电流作用的量,可以用欧姆(Ω)来表示。
四、声学
1、振动振动是物体处于有序或无序运动状态的一种态度。
2、声音声音是一种由振动产生的有音调的波,可以用分贝(dB)表示。
3、声压声压是振动产生的压力,它可以使物体的一些部位振动。
八年级教科版物理知识点大全
物理是一门探索物质世界和自然规律的学科,它研究物质的本性、运动和相互作用。
以下是八年级教科版物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元素与化合物
-原子和分子的结构
-物质的三态和相变
2.运动和力学:
-力的作用与效果
-力的分解与合成
-牛顿三定律
-物体的平衡与非平衡
-动量与动量守恒
3.机械波与声音:
-波的概念与传播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特性与应用
4.光的传播与光的特性:
-光的传播和反射
-光的折射和色散
-光的成像和光学仪器5.电学基础知识:
-电荷和电流
-电压和电阻
-串联与并联电路
-电功和电能
6.磁学基础知识:
-磁场和磁力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电磁感应与发电原理7.热学基础知识:
-热量和温度
-内能和热传递
-热能与功的转化
8.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流体的性质和压强
-物质的密度与浮力
-物质的导热性和传导性9.环境与资源的利用:
-能源与能源转换
-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
10.科学实验与实践:
-实验步骤和数据处理
-实验设计和分析
这些知识点覆盖了八年级教科版物理的主要内容。
通过学习和理解这
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物理世界的基本认识,并培养科学思维
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当然,在实际的教学中,还应结合实际生活、思维锻
炼和动手实验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点。
完整版)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完整版)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要点第一章走进实验室长度测量:1.长度的国际主单位是米,其它单位包括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和纳米。
换算时,将数字乘以进率,再带上换算后的单位。
2.在使用刻度尺前,要了解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数字包括准确值和估计值。
3.误差是测得数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只能减少不能避免,错误可以避免。
减小误差的方法包括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但要先去掉错误数据,平均值不能认为除尽的数值最准确,也不能认为小数点后面位数越多越好,所取位数要和测量位数相同。
4.特殊的测量方法包括累积法、平移法、替代法和滚轮法。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测量是实验的重要环节。
5.长度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时间的测量工具是停表,质量的测量工具是天平,温度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
6.实验探究的环节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制定计划、进行试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一、运动1.物理学中将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分为宏观运动(机械运动)和微观运动(分子运动);按运动的路线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物质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二、参照物1.参照物是研究物体运动时被选择成标准的物体。
参照物的选取具有任意性和特殊性,但不能选择研究对象本身,具有隐含性。
2.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需要选取参照物,并判断研究对象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关系。
如果有位置变化,说明它运动;如果没有位置变化,该物体静止。
3.同一物体运动情况不同是因为选择的参照物不同。
4.相对静止的条件是物体与参照物速度相等,方向相同。
三、速度1.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是相同路程比时间(裁判计时)和相同时间比路程(观众看谁在先)。
2.速度的定义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速度是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速度的公式可以表示为v=s/t,也可以通过s=v×t推导出来。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一、力与运动1. 力的概念力是指物体相互作用时,能够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或形状的原因。
力的单位为牛顿(N)。
2. 力的效果力的效果有两种:使物体产生加速度(使物体改变速度)或使物体发生形状变化。
3. 力的合成当多个力作用于同一个物体时,可以通过力的合成得到一个合力。
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原来力的大小和方向决定。
4. 常见力的类型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拉力、推力等。
5.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出物体受力为零时,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6.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受力时,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公式为 F = ma,其中 F 表示力,m 表示质量,a 表示加速度。
7.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任何力的作用必然伴随着同等大小、反向的反作用力。
即对于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每个物体所受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压力1. 压力的概念压力是指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是标量量值。
压力的单位为帕斯卡(Pa)。
2. 压强压强是指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大小。
公式为 P = F/A,其中 P 表示压强,F 表示力,A 表示面积。
3. 海伦公式海伦公式用于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其公式为 S = √p(p-a)(p-b)(p-c),其中 S 表示三角形的面积,p 表示半周长,a、b、c 表示三角形的边长。
4. 浮力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5. 原子分子与表面压力原子分子与表面压力是指物体表面上的分子对周围分子的压力。
三、机械能守恒定律1. 机械能的概念机械能是指物体由于位置或运动产生的能量,包括动能和势能。
2. 动能动能是指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公式为 K = 1/2mv^2,其中 K 表示动能,m 表示质量,v 表示速度。
3. 势能势能是指物体在重力或弹性力的作用下所具有的能量。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梳理
初中物理知识梳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走进实验室第一节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1.测量是物理实验的基本内容,物理实验的结果都需要测量才能得到。
2.物理实验室常用的测量仪器有:测量长度的仪器(刻度尺)、测量质量的仪器(天平)、测量时间的仪器(机械停表)、测量体积的仪器(量筒)、测量力的仪器(弹簧测力计)等。
3.科学探究一般经历以下几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和制定计划、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节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1.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1)长度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符号为m,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2.单位换算:1m=10dm=100cm=103mm=106=109nm。
2.长度的测量(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刻度尺(2)用刻度尺测长度的方法测量时,要使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使它的刻度线紧靠被测量的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测量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录时,既要记录数据,又要记录单位。
(3)长度的特殊测量①积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积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以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②化曲为直法(替代法):有些物体的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就可以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③平移法:测量乒乓球的直径、硬币的直径、圆锥的高度都采用了平移法。
④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的长度的方法。
3.时间及其测量(1)时间:国际单位是秒,符号是s。
时间单位的换算1h=60min1min=60s注意:光年是长度单位不是时间单位。
(2)用停表测时间:观察右上图,停表的量程是0~15min,大盘的分度值是0.1s,小盘的分度值是30s。
4.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减小误差的方法:①多次测量求平均值;②选用较精密的测量工具。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知识要点全面复习提纲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知识要点全面复习提纲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m,课桌的高度约0.75m。
3.相邻长度单位之间的进制是:km 103 m 10 dm 10 cm 10 mm 103 um 103 nm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刻度尺要紧贴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2)平移法:(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如(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第二章简单的运动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3.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4.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5.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6. 速度的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t s v = 速度的国际单位是:m/s ;常用单位:km/h 1m/s=3.6km/h7.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八年级物理 教科版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教科版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教科版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阶段,也是重要的基础阶段。
在这个学段,学生们将学习各种基本物理知识,例如运动、力、能量等,这将有助于他们在更高的学术层面上理解物理学的原理和概念。
以下是几个八年级物理教科版知识点的介绍。
力、运动和力的相关知识点:
在物理学中,力是影响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当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它将出现加速度,并且当两个物体之间的接触面受到了一定的压力时,弹力也会出现。
在运动学中,学生将学习到各种与力有关的知识点,例如质点的平均速度、加速度、自由落体、作图等。
能量、功率和机械能的转化:
能量是一个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涉及到各种机械运动状态和变化。
在八年级物理教科版中,学生将学习到各种与能量有关的知识点,例如动能和势能、机械能的转化、动能定理等。
静电学、电路和磁场:
在八年级物理教科版中,学生将学习到各种与电学和磁学有关的知识点。
电学知识点包括静电学、电场、电势差、电流和电路等;磁学知识点包括磁场、磁感应强度、电磁感应和电磁波等。
光学、波动和光的传播:
在八年级物理教科版中,学生还将学习到各种与光学和波动有关的知识点。
光学知识点包括反射、折射、透镜和成像等;波动知识点包括波长、频率、波速和干涉等。
总结:
八年级物理教科版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学段,学生将学习到各种与力、运动、能量力学、静电学、电路、磁场、光学和波动有关的知识点。
这将为他们理解更高层次的物理学原理和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讲解
振动发声, 空气可以传声
水蒸发吸热, 杠杆平衡
三、像科学家一样探究
• 提出问题 • 猜测与假设 • 设计实验、制订方案 • 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 分析论证 • 交流合作 • 评估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
2、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
十进制
1m=10dm 1dm=10cm 1cm=10mm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该金属片的长度是 2.45 cm。
2cm 4mm
准确值
估计值:分度值的下一位
该木块的长度是 2.00cm
练习
哪个使用方法正确?
几位同学利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分别测量同 一物理书的长和宽,得到的数据如下:
长(cm) 宽(cm)
小聪 26.05 18.43
小明 26.06 18.42
小华 26.04 18.45
1h=
1min=
注意:60光m年in是长度单6位0而s 不是时间单位
1光年=9.46 × 1015m
小盘: 分度值0.5min 大盘: 分度值0.1s 时间: 3min 38.3s
每一个影响探究结果的因素,都可 以叫做一个变量。
在有多个变量影响探究结果的情况
下,进行实验时,每次只让某一个变 量改变数值,保持其它的变量值不变, 以便确定这个变量对探究结果的影响, 这种方法叫控 18.43
教科版八年物理全册知识点归纳
教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一、长度及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m)”。
常用的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µm)”、“纳米(nm)”等。
它们之间的关系为:1km=103m;1m=10dm;1dm=10cm;1cm=10mm;1mm=103µm;1µm=103nm。
(2)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卷尺等。
(3)正确使用刻度尺:为了便于记亿,这里将刻度尺的使用总结为六个字:认、放、看、读、记、算。
①“认”清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②“放”尺要沿着所测直线、刻度部分贴近被测长度放置。
③“看”读数看尺视线要与尺面要垂直。
④“读”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
⑤“记”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⑥“算”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4)长度的估测:受条件的限制,有时需要对长度进行估测,此时可以借助身边的物品进行估测,比如指头的宽度大约为1cm,拳头的宽度大约为10cm等。
2.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问的单位是“秒(s)”。
其他的单位还有“时(h)、”“分(min)”、“毫秒(ms)”、“微秒(µs)”等。
它们之间的关系为:1h=60min;1min=60s;1s=103ms;1ms=103µs。
(2)时间的测量工具:秒表、停表、时钟等。
(3)时间的估测:可以借助脉搏的跳动次数等对时间进行估测。
3.误差(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在测量中误差总是存在的。
误差不是错误,误差不可避免,只能想办法尽可能减小误差,但不可能消除误差。
(2)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二、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2.微观世界的运动(1)宁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体”与“物质”的区别和联系:物体是指具有一定形状、占据一定空间,有体积和质量的实体。
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教科版
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教科版一、物理的定义和基本概念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的基础科学。
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包括力、能量、功、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二、运动的描述和分析1. 运动状态的描述:位置、速度、加速度。
2. 运动的分析:匀速直线运动、加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斜抛运动等。
三、力的基本概念和力的作用1. 力的基本概念:物理学中的力指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常见的力有重力、弹性力、摩擦力等。
2. 力的作用: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改变物体的速度和方向。
四、压力和浮力1. 压力的概念:由于物体受到的力的分布不均匀,导致物体某一部分承受的压力较大。
2. 浮力的概念:物体受到的向上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量。
五、机械能和能量守恒定律1. 机械能定义:机械能等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和。
2. 能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内,能量总量不变。
当能量转化形式时,转化前后的总能量相等。
六、简单机械1. 杠杆:杠杆作用时,两个力分别作用于杠杆的两端,使得杠杆产生旋转。
2. 滑轮:使用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并且可以减小力的大小。
3. 斜面:斜面使得施力方向与重力方向不一致,因而需要施加较小的力来移动物体。
七、电学基本概念和电路分析1. 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相互吸引,正电荷之间或负电荷之间相互斥。
2. 电路分析:包括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
总结以上是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教科版的详细介绍,其中包括了物理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运动的描述和分析、力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压力和浮力、机械能和能量守恒定律、简单机械以及电学基本概念和电路分析等内容。
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初二物理知识点(上下)第一章走进实验室1、常用实验的测量工具有:长度;质量;时间;温度;力;体积;电流;电压,气压,电能。
2、实验探究的环节是: --- --- ------ --- --- 。
3、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单位是:,符号。
常用单位还有km、dm、cm、mm、um、nm 换算:1km=103m,1m= dm= cm= mm,1m= mm= um= nm4、测量长度的工具是。
测量仪器的最小刻度值叫,它的最大示数叫。
测量长度读数时要估读到的下一位,读数的倒第二位就是该工具的分度值。
5、使用刻度尺:根据实验需要达到的准确程度选择恰当的分度值和量程的刻度尺,尽量一次测完。
测量前,先观察、和;测量时,物体的一端与零刻度线对齐并紧贴被测物边缘。
读数时,视线应尺面且要估读到分度值的。
6、误差是与之间的差异,不能,只能。
减小误差的方法:提高测量工具精度,改进测量方法,选用精密的仪器以及多次测量求取平均值。
求取平均值时,平均值的位数与相同。
7、使用仪器时,先要对仪器调零(调整指针到零刻度),不能调零的,要记录初始读数,再修正。
测量的特殊方法:测多算少、测少算多、平移法、替代法。
8、测细铜丝直径的方法:①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上n圈,②用刻度尺测出排绕的长度L,③算出细铜丝的直径:d=L/n测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的方法:①用刻度尺测出整本书的厚度h,②数=h/n出纸的张数n,③算出一张纸的厚度:h1第二章运动与能量1、一切物质都在,与能量密不可分,能量的形式在不断改变。
2、物质是由组成的,分子由组成,原子由中心的和构成,原子核由和构成,质子和中子又由组成。
3、运动是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运动是绝对的。
静止是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
事先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如果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发生了位置改变,那么这个物体就是运动的,否则就是静止的。
4、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
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运动状态可能不同。
5、经过的路线是的运动就是直线运动,是的运动叫曲线运动。
相对静止的条件是:①②③。
6、运动的快慢用路程和时间两个因素来衡量。
速度是表示物体的物理量,其定义是:运动物体在内通过的。
7、匀速直线运动就是的直线运动,在任何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始终 ,任何时间的速度都。
8、速度的符号:v ,时间国际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有:小时(h)、分(min),速度国际单位是:,读作,常用单位有:km/h,读作,换算:1m/s=3.6km/h。
定义式: (v是速度,s是路程,t是时间)公式理解为: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不变,速度v与s、t无关,s与t成正比,变形式:s=vt,t=s/v9、在速度有关的计算时,要注意:A必须是同一物体的v,s,t;B单位要统一; C必须写出计算公式 D计算过程要代入单位。
10、的直线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是表示运动物体在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的,其公式为:v=s/t (s为总路程,t为总时间,包括中途停止或休息的时间)11、相同时间的平均速度:v=(v1+v2)/2 往返的平均速度:v=2v1v2/(v1+v2)12、一切物体都具有能量,能量与运动不可分,有运动就有能量,不同的运动形式就有不同的能量形式。
能量只能转化和转移,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
第三章声现象1、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的;声音以的形式依靠传播。
介质有:固体、液体、气体。
真空不能传声。
2、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性质,介质的温度有关。
在固体中的速度,液体中的速度,气体中的速度,在常温(15℃)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物体在1秒钟内叫做频率。
频率的单位是,简称赫,符号是。
人耳能听到20Hz-- 20000Hz的声音,低于的声音叫做次声,高于的声音叫做超声。
次声和超声人都听不到。
人耳能分辨的声音的频率差别大约是3‰,人耳最敏感的频率为1000Hz。
4、乐音是。
,,是乐音的三个特征。
响度是指声音的,也叫音量。
响度与有关,越大,响度越大,还与声源的距离有关。
音调是声音的,音调与有关,越高,音调越高。
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它与物体的材料有关。
5、人耳能区分开时间相差0.1s以上的两个声音。
两个振动的物体,当一个发声时,另一个会产生共鸣。
声音在传播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叫回声。
6、物理学角度,噪声是。
环境保护角度,噪声是,人们以分贝(dB)来表示声音的强弱。
30dB—40dB 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噪声与废气、污水、有毒的固体废物并称四大污染源。
7、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分为三个阶段:声源振动产生声音→在空气等介质中传播→耳膜振动。
据此,减弱噪声在处(消声)、中(隔声)、处(吸声)三个环节,最根本的是消除或降低声源噪声。
8、在水中,超声波比光波和电磁波传播得要远得多,超声波还能穿透过几米厚的金属,B超是利用的超声波。
次声传播时能量损失小,传得远,核试验监测和自然灾害预测就是利用次声的特性,地震、核爆炸、风暴,火山爆发,泥石流都会产生次声。
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1、光在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小孔成像、影子、日食、月食、皮影戏、树林地上的圆形光斑等都是光直线传播的现象。
2、真空中光的速度为c=3×108m/s=3×105km/s ,其他介质中的光速都比真空中小,在水中约为真空中的四分之三,玻璃中约为真空中的三分之二。
3、光源就是能发光的物体,如:太阳、恒星、萤火虫、发光的电灯、点燃的蜡烛等。
光传播能量和信息。
4、我们能看见物体是因为我们的眼睛,一种是物体发光,一种是物体反射光。
5、光射到物体表面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叫。
如倒影、水中的月亮、平面镜成像等。
6、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以及法线在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反射角入射角。
(三线同面,两线居两侧,两角相等)光的反射作图的方法:(如右图)⑴过入射点O做垂线ON(法线),⑵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做BO,⑶在BO上标上箭头。
7、光在反射中,光路是的。
8、光的反射可以分为和。
镜面反射是指光滑表面的反射,平行光经过镜面反射后仍射出。
漫反射是粗糙表面的反射,平行光经漫反射就射向了,正是因为漫反射,我们才能从各个方向看到不发光的物体。
9、平静的水面、玻璃、平滑的金属面,都能看做是。
平面镜的作用:,。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像与物体,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这个像不是实际光线形成的,而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所以是虚像。
归纳为:像物等大,像物等距,虚像。
平面镜成像的作图:(1)过物体AB的A点做平面镜MN 的垂线AE,并延长至EA’,使EA’=AE,(2)过B点做BF垂直于MN,延长至B’,使BF=FB’(3)用虚线连接A’B’。
10、光从一种介质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折射规律是: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折射角入射角,其他介质射入空气,折射角入射角,当光线垂直射入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四线合一,三角相等)。
光的折射作图方法:(如上图)⑴过入射点做垂线NN’(法线),⑵延长入射线AO至D(虚线),⑶根据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做OC,标上箭头。
11、光的折射现象有:水池变浅、水中的筷子向上折,彩虹、海市蜃楼。
12、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的。
13、的透镜叫做凸透镜。
的透镜叫做凹透镜。
平行光经凸透镜形成的一个点叫焦点,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焦点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叫焦距。
13、光从空气射入透镜,凸透镜对光有作用,凹透镜对光有作用。
14、凸透镜的作用:,。
成像原理成像情况物距u像的情况倒立正立放大缩小实像虚像u>2f 倒立缩小异侧实像u=2f 倒立等大异侧实像f<u<2f 倒立放大异侧实像u<f 正立放大同侧虚像、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视网膜相当于,成像原理:当u>2f 时,成像。
远眺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变薄,近看时相反。
近视眼是远眺时睫状肌不放松,晶状体不能变薄,成像在视网膜前,用矫正;远视眼则相反,用矫正。
16、白光是由折射性能不同的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白光被分解成多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七种色光组成的光带叫光谱。
光的三原色是、、。
颜料的三原色是、、。
17、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有色的不透明体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的色光。
第五章物态变化1、物质由一种形态变为另一种形态的过程,叫。
物质的形态有三种, 分别为固态、液态、气态。
物态变化如下图:2、固体分为和,分子按一定规则结构排列的固体叫晶体,晶体有:水晶,金刚石,食盐、冰糖、金属。
非晶体如:塑料、玻璃、松香、蜂蜡、沥青等。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从外界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反之,液体在凝的过程中,要不断向外界放出热量,温度也不变。
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非晶体没有熔点、凝固点。
3、熔化是。
熔化的实例有:,晶体的熔化过程:AB段,,BC段,,()CD段,,。
熔化要从外界,吃冰糕解热就是利用冰糕。
4、凝固是。
凝固的实例有:, ,晶体的液体凝固过程:DE段,,,EF段,,(),FG段,,。
凝固要向外界,北方的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水,温度不致太低,冻坏蔬菜。
5、汽化是,汽化的方式有和。
汽化现象有:,,,液体汽化从外界。
如:扇扇子感到凉快,给中暑的病人擦酒精,利用汽化吸热。
蒸发是在在液体发生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在在液体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
液体的沸腾过程:AB 段:,,,BC段; , , ,( 沸腾过程) 液体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气压减小,沸点降低;气压增大,沸点升高。
6、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液体,液面上方空气。
蒸发有吸热降温的作用。
7、液化是,液化现象有,,,,液化要向外界,如:相同温度的水蒸气比水烫伤更厉害,是因为水蒸气,使皮肤的温度更高。
8、升华是,升华现象有:,,,,,升华要从外界。
9、凝华是,凝华现象有:,,,,,凝华要向外界。
10、判断物态变化的方法:(1)弄清变化前的物态,(2)弄清变化后的物态(3)根据六种物态变化确定是哪种物态变化。
如:窗玻璃上的冰花:原来是气态,变成固态,是凝华。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某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密度的定义式:(推导公式m=ρVV=m/ρ)国际单位有:kg/m³读作:千克每立方米常用单位: g/cm³(克/第七章力1、力是的作用,力的作用有推,拉,提,压,举,碰撞,摩擦,吸引,排斥等,力的种类有,,,,,力的作用是,有施力物体,就一定有,如:书对桌面的压力: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的的改变,运动的的改变,以及运动的和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