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苏教版小学音乐六上《丝绸之路》优质教案

苏教版小学音乐六上《丝绸之路》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苏教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第8课《丝绸之路》。
我们将学习该章节详细内容,包括歌曲《丝绸之路》欣赏与学唱,解丝绸之路历史背景,以及相关音乐文化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受和体验《丝绸之路》音乐魅力,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2. 学习歌曲《丝绸之路》,培养学生歌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3. 解丝绸之路历史文化背景,拓展学生知识视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丝绸之路》中节奏变化和音高跳跃。
2. 教学重点:歌曲情感表达和技巧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PPT、黑板。
2. 学具:音乐课本、笔、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丝绸之路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兴趣。
a. 向学生介绍丝绸之路起源、路线和意义。
b. 播放丝绸之路沿线风景图片,引导学生感受丝绸之路美丽。
2. 歌曲欣赏:播放《丝绸之路》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风格。
a. 提问学生:这首歌曲给你什样感觉?b. 分析歌曲节奏、旋律、音色等特点。
3. 歌曲学习:分句教唱《丝绸之路》,重点讲解难点和重点。
a. 教唱歌曲,指导学生掌握节奏、音准、音色等。
b. 针对难点,进行反复练习,确保学生掌握。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演唱,相互评价,提高歌唱技巧。
5. 知识拓展:介绍丝绸之路上音乐文化,拓展学生知识面。
a. 介绍丝绸之路上各种音乐形式。
b. 播放相关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不同地域音乐风格。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丝绸之路》2. 歌曲特点:节奏变化、音高跳跃、情感表达3. 丝绸之路音乐文化:各地音乐形式、音乐作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丝绸之路》,并对其进行创作改编。
a. 演唱:熟练演唱歌曲,注意情感表达。
b. 改编:为歌曲编配简单打击乐器伴奏。
2. 答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给出合理评价和建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歌曲掌握程度,以及教学方法适用性。
苏少版音乐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七彩桥《唱着跳着走近你》教学内容1.听:《迎宾曲》2.唱:《唱着跳着走近你》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唱着跳着走近你》。
能用朝气蓬勃的歌声表现热情友好的音乐形象,抒发热爱家乡、渴望友谊的美好情感。
2.能尝试运用已学过的音乐知识创造性地表现歌曲。
3.能专注地欣赏《迎宾曲》,了解歌曲背景,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乐曲所具有的中国民族音乐特点,初步理解音乐艺术在思想情感的表达及世界文化的交流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教学重点1.跨小节切分节奏和休止符的掌握以及歌曲休止处的修饰处理。
2.用轻快、跳跃的声音演唱,并表现出歌曲的现代感。
教学过程一、以乐激情1.这是新学期的第一节音乐课,教师播放《迎宾曲》,请学生们在热情欢快的音乐声中走进教室。
2.请学生说说对《迎宾曲》的初步感受。
3.教师介绍歌曲表现的主题及时代背景。
(1)教师出示《迎宾曲》曲谱,请学生再次欣赏歌曲,并从歌词中分析判断歌曲表现的内容是何时、何事、何地。
(2)观看影片《客从何来》片段,教师简介一年一度的“广交会”。
4.视唱教材中《迎宾曲》的旋律片段。
5.请学生聆听广东音乐《步步高》,感受《迎宾曲》中与之相似的旋律,并用铅笔在书上的乐谱中做记号。
6.请学生说一说作曲家为什么这样创作?目的何在?7.教师小结:歌曲吸收了广东音乐的音调,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生动有力地表现了中外朋友在广州交易会上欢聚的场景和喜悦的心情。
同时,广东音乐素材的使用起到了传播民族文化、宣传家乡等方面的作用。
二、以歌传情1.请学生再欣赏一首歌曲《唱着跳着走近你》。
分析歌曲表现的主题,说说情绪、内容等。
2.学唱歌曲(1)节奏练习:教师出示节奏卡片请学生读读、拍拍,注意连线的读法。
2/4 ××× | ×— || 2/4 ×.× | ×××× ||2/4 ××× | ×— || 2/4 ×× 0 | 0××× ||(2)合唱练习:先请高、低两声部的同学分别找出自己声部中有连线和休止符的乐句唱一唱、合一合,最后再连贯、完整地唱出合唱部分。
苏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第一单元七彩桥第一课《手拉手,地球村》教学目标:1、能用深情优美的歌声表现《手拉手,地球村》,合唱时基本做到二声部声音的和谐统一。
2、通过演唱歌曲,加强对环境保护的感性认识,更加关注绿色事业,爱护我们自己的家园。
教学重点:对歌曲《手拉手,地球村》歌词有较深的理解,演唱时声情并茂。
教学难点:二声部声音的初步和谐统一。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学生自制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同学们好:师:在我们的校园中一年四季都能欣赏到绿色。
绿色,代表生命的活力。
哪里有绿色哪里就有生活的情趣,哪里有绿色哪里就能显示出勃勃的生机。
生命赋予我们太多的激情,绿色给我们太多的遐想,太多的希望,太多的感悟。
不知是忙碌的生活让我们的心灵变的粗糙,还是粗糙的心灵让我们变的忙碌。
其实生活本可以如此享受,生命本可以如此丰富。
然而,我们自己却忘了留心身边的一草一木,一花一鸟。
给大地带来了更多的麻烦,甚至是灾难,地球在叹息!请看大屏幕(播放课件,这部分的课件老师通过flash动画的形式作出环境破坏前后的对比,引发学生的思索。
)师:通过播放课件大家最直观的印象是什么?生:由于人们对耕地的破坏造成土地沙化严重,由于对森林过度的砍伐造成了现在屏幕上的一幕,由于废气污染严重造成了气候变化恶劣,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归根结底:地球之敌是人类,人类之敌是自我!师:此时此刻你最想对全球人类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学生:(让我们快快行动起来救救地球吧,因为挽救地球就是挽救我们人类自己!)师:说的太好了,挽救地球就是挽救我们人类自己,我们大家都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家园中,那就是——地球!只有时时刻刻保护好我们的家园才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安定,更幸福。
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学习一首有关地球家园的歌曲——手拉手,地球村。
二、学唱歌曲:1、播放歌曲《手拉手,地球村》。
在听的过程中首先思考第一个问题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歌曲中的“地球村”你是怎样理解的?(播放音乐)学生:这首歌曲的情绪是稍快,热情的。
苏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通用19篇)

苏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通用19篇)苏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篇1一、学生情况及教材分析1、本册教材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对音乐书上的二声部歌曲能基本唱出。
这学期需要注重听音、创编练习。
欣赏时重点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特点,通过各种乐器的音色、力度的.表现来感受音乐的内容、情绪和情感的发展,达到感性欣赏和理性欣赏的统一。
2、学生知识能力学习习惯分析:六年级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比较扎实,识谱能力也较强,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两声部的合唱,但是对歌曲的声音统一、音准节奏的把握还存在一定问题。
针对学生喜欢流行音乐的现象,及时研究学生音乐学习心理,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增强音乐教育实效性。
二、教学措施(1)结经验。
认真备课,认真学习音乐教学大纲,全面了解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2)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
最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
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3)积极参加组里的教研活动,多听同行老师的课,吸取他们的长处,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和教学能力。
(4)积极地使用现代化的电教设备,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切联系学生,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经常征求学生对老师的意见,不断改进教法,提高教学效果,争取大面积的丰收。
(6)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苏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篇2一、教材分析:从教育理念上,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往的教材,往往从教师的“教”考虑较多,无论从教材内容的构件、教学方法的思路等等都强调以教师为主,很少考虑学生的学。
它的理念是建立在“教学中心论”上,强调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学生通过教师的教、传授去获取知识,因此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状态中学习。
2024年苏教版小学音乐六上《丝绸之路》教案

2024年苏教版小学音乐六上《丝绸之路》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苏教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第三章《美丽的丝路》中的《丝绸之路》。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学习歌曲《丝绸之路》的旋律和歌词,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高,了解有关丝绸之路的音乐文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感受丝绸之路的魅力。
2. 学会歌曲《丝绸之路》,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节奏和音高的掌握,以及学生对丝绸之路历史背景的了解。
2. 教学重点:歌曲《丝绸之路》的学唱和表演,以及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音乐课本、歌词单、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丝绸之路的历史故事,引发学生对丝绸之路的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a. 播放歌曲《丝绸之路》,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b. 分组讨论歌曲的节奏和音高特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c. 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学唱。
d.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3. 随堂练习:a. 学生分组演唱歌曲,互相评价,提高演唱水平。
b. 进行节奏和音高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扮演丝绸之路上的商人,用歌曲《丝绸之路》进行表演。
5. 例题讲解:讲解歌曲中的难点节奏和音高,并进行示范演唱。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歌曲《丝绸之路》的歌词。
2. 黑板右侧:歌曲的节奏和音高谱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为家人演唱歌曲《丝绸之路》,并讲述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
2. 答案:学生需在作业中体现出歌曲的演唱技巧和对丝绸之路的了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了解更多关于丝绸之路的历史和文化,激发学生对音乐和历史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歌曲《丝绸之路》的节奏和音高掌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听:《迎宾曲》2.唱:《唱着跳着走近你》■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唱着跳着走近你》.能用朝气蓬勃的歌声表现热情友好的音乐形象;抒发热爱家乡、渴望友谊的美好情感.2.能尝试运用已学过的音乐知识创造性地表现歌曲.3.能专注地欣赏《迎宾曲》;了解歌曲背景;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乐曲所具有的中国民族音乐特点;初步理解音乐艺术在思想情感的表达及世界文化的交流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教学重点1.跨小节切分节奏和休止符的掌握以及歌曲休止处的修饰处理.2.用轻快、跳跃的声音演唱;并表现出歌曲的现代感.■教学过程一、以乐激情1.这是新学期的第一节音乐课;教师播放《迎宾曲》;请学生们在热情欢快的音乐声中走进教室.2.请学生说说对《迎宾曲》的初步感受.3.教师介绍歌曲表现的主题及时代背景.(1)教师出示《迎宾曲》曲谱;请学生再次欣赏歌曲;并从歌词中分析判断歌曲表现的内容是何时、何事、何地.(2)观看影片《客从何来》片段;教师简介一年一度的“广交会”.4.视唱教材中《迎宾曲》的旋律片段.5.请学生聆听广东音乐《步步高》;感受《迎宾曲》中与之相似的旋律;并用铅笔在书上的乐谱中做记号.6.请学生说一说作曲家为什么这样创作?目的何在?7.教师小结:歌曲吸收了广东音乐的音调;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生动有力地表现了中外朋友在广州交易会上欢聚的场景和喜悦的心情.同时;广东音乐素材的使用起到了传播民族文化、宣传家乡等方面的作用.二、以歌传情1.请学生再欣赏一首歌曲《唱着跳着走近你》.分析歌曲表现的主题;说说情绪、内容等. 2.学唱歌曲(1)节奏练习:教师出示节奏卡片请学生读读、拍拍;注意连线的读法.2/4 ××× | ×— || 2/4 ×.× | ×××× ||2/4 ××× | ×— || 2/4 ×× 0 | 0××× || (2)合唱练习:先请高、低两声部的同学分别找出自己声部中有连线和休止符的乐句唱一唱、合一合;最后再连贯、完整地唱出合唱部分.(3)歌曲接龙演唱:教师唱第一乐段;学生唱合唱部分.教师领唱时;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说一说:在曲谱中有颜色的地方加入什么样的伴奏合适?(如拍手、声势、打击乐器、做动作等都可以)分别请学生尝试在演唱中加入伴奏;听听、看看谁创作的效果好.(学生在此过程中逐渐唱熟第一部分歌曲)选择较好的伴奏方式;完整地演唱歌曲.(4)歌曲处理请学生根据歌曲情绪;试着将以学过的断音记号、连音记号标注在歌曲中合适的地方;唱一唱;说说感觉如何.有感情、完整地演唱歌曲.三、以歌会友以歌曲《唱着跳着走近你》为蓝本进行歌词的改编;歌唱、赞美自己的家乡并以歌声热情地欢迎八方宾客的到来.四、下课.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听:《丝绸之路》《中国花鼓》2.动:集体舞:《唱着跳着走近你》■教学目标1.在《丝绸之路》、《中国花鼓》的欣赏中;初步感受中国民族音乐的风格及其魅力;知道“民族性即世界性”的道理;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2.通过创编集体舞《唱着跳着走近你》;使学生在载歌载舞中体验动人的旋律;交流情感、加深友谊.■教学重点通过对不同体裁音乐的欣赏;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教学过程一、欣赏《中国花鼓》、《丝绸之路》1.欣赏《中国花鼓》(1)简介弗里茨·克莱斯勒弗里茨·克莱斯勒(Fritz Kreisler;1875-1962);美籍奥地利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生于维也纳;四岁学习小提琴;七岁首次公开演出;同年考入维也纳音乐学院学习;十岁时因成绩优异得金质奖章.十二岁毕业后进巴黎音乐学院深造.1887年赢得小提琴演奏大奖;曾脱离音乐生活五年;后在莫斯科举行音乐会.1901年在伦敦作初次演出;1904年伦敦爱乐协会授于他贝多芬金质奖.1915-1924年移居美国;广泛演出;声誉日隆.二十世纪初多次在世界各地作旅行演奏.(2)唱一唱《中国花鼓》的主题旋律;并感受其中国音乐特点.(3)初听乐曲;根据教材提示的旋律变化;感受乐曲的活泼、热烈的气氛.(4)听一听;连一连(5)复听;引导学生说说乐曲的演奏形式、主奏乐器、伴奏乐器.教师小结:这是具有东方风格的小品曲.作者克莱斯勒对中国的民间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在美国西部城市旧金山旅行时;曾欣赏过当地中国移民表演的“华埠音乐”.克莱斯勒有感于中国艺人的演奏;于是选用了花鼓的前奏创作本曲. 一般西洋作曲家在用东方旋律作曲时;总是采用速度徐缓的曲调;亦即东方风格舞曲的“咚、嚓、咚、嚓”的平板.而这首曲子则突破“徐缓平板”的模式;而采用了急速、华丽的细腻旋律;以及快速的节奏;既充分发挥了小提琴的演奏技巧;又描绘了中国民俗中迎神大会上热闹、喧嚣的欢乐气氛.克莱斯勒曾在1923年访问中国;并在上海等大城市举行了个人演奏会;其主要演奏曲目正是这首《中国花鼓》.2.欣赏《丝绸之路》(1)激情导入出示丝绸之路的相关风景图片;配乐介绍:丝绸之路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被称为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的蛮荒之路;可是自汉代张骞冒死开拓之后;这条崎岖荒僻的道路上却出现了队队商旅;悠悠驼铃.从此;东方的文明古国和西方的许多国家便开始了不绝如缕的联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年来发起的“丝绸之路研究计划”;把丝绸之路意味深长地称作“对话之路”;当代的中国人称它为“开放之路”.为什么称它是“对话之路”“开放之路”呢?今天;我们就沿着这条丝绸之路;察看一番;感受一番.(2)初听;采用电视片段“配乐”的方式进行欣赏.(3)请学生说说乐曲的情绪、表现的内容、是哪个国家的音乐风格、由何种乐器演奏. (4)了解作曲家及音乐创作背景(5)复听二、集体舞:《唱着跳着走近你》1.复习歌曲2.分小组创编动作;教师巡视指导3.小组汇报;总结;选出优秀的动作组合.三、小结本课;下课.第三课时■教学内容1.奏:竖笛《茉莉花》2.动:采集与分享: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教学目标1.学习用竖笛吹奏江苏民歌《茉莉花》;并能与同学一起合奏.2.通过“采集与分享”活动;增强收集信息、查找资料的能力;并且能在信息交流中了解一些有关中外音乐文化交流的知识.■教学重点1.“高音孔”的开闭.2.四个音连奏要均匀、流畅.■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用亲切的音乐语言互致问候;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二、导入:投影展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找出江苏的位置.并指出江苏可以分为苏南和苏北两个部分.教师讲述:我们江苏山水秀丽、风光明媚;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千百年来江苏人民在这块富庶的土地上耕作、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歌曲.今天;我们来欣赏一组江苏民歌.听江苏民歌;说出歌名.1.《紫竹调》(教师用竖笛演奏)2.《拔根芦柴花》(听录音)3.《茉莉花》(师生齐唱)三、竖笛吹奏江苏民歌《茉莉花》1.分声部学唱旋律2.学习吹奏(1)做“无声”的手指练习;提示学生的同步性、协调性.(2)试一试;吹一吹.找出学习有困难的地方.学生讨论(3)重点难点解决“高音孔”的开闭;用左手拇指开闭.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四音连奏”的练习.找出乐曲中四音连奏的节奏、小节;进行反复练习.(4)分声部学习吹奏.让学生轮流演奏第一、第二声部;做重奏练习;合奏.要求每一声部的学生做到节奏整齐;配合默契;音量均衡;音色、音准和谐统一.四、采集与分享: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1.教师讲故事《三大男高音声援北京申奥》;中国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国民族音乐轰动维也纳金色大厅.2.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情况.3.分析判断指出“音乐桥”中相应的图片.五、总结本课;师生再见!第四课时■教学内容唱:《手拉手;地球村》听:《送别》■教学目标1.学生能用饱满的热情演唱《手拉手;地球村》来表达小朋友们对保护地球的强烈愿望.2.学生能意识到地球环境的危机;并在听赏活动中能进一步感受音乐所表达的“地球的美”;从而喜爱地球;愿意保护地球.3.在充满深情的《送别》旋律中;体会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教学重点(1)学生能用饱满的热情演唱《手拉手;地球村》 .(2)在各种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保护地球的热情;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教具准备课件、钢琴、■教学过程一. 地球的灾难——欣赏影片《后天》导入语: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地球就像一个美丽的村庄;但是这个村庄正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灾难;有可能即将毁灭;我们首先来看一个片断.1.看放映电影《后天》有关于地球上各种气候如龙卷风、洪水、冰川等气象给地球所带来的毁灭性的灾害这一片断.2.谈谈看完《后天》的感受;引导学生将话题转移到地球的灾难.3.想师:地球为什么会遭到这些灾害呢?观看有关于地球环境遭受破坏的录像片.二、保护地球——演唱歌曲《手拉手;保护地球》师: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我们不忍心看到自己温馨的家乡遭到灾害;甚至毁灭;面对这些局面;我们应该怎么做呢?难道我们等待这些灾害的到来吗?不;保护地球是我们神圣的使命;让我们一起齐心协力来保护地球吧!1. 说出我们的愿望——歌词教学说:激发学生说出自己保护地球的想法.编:以师生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将自己保护地球的想法说成第一部分歌词.念:以Rap的形式;师生合作念歌词(老师念括号里的部分)3/4 ×0 ×0 ×∣×.××××∣××× |生:弯弯腰丨捡.回一个希 | 望师:(真棒) |×0 ×0 ×∣×.××××∣××× |生:手拉手丨捡.出一个太丨阳(你真棒)| ××××0 | ×0 ×.×× | ××× |希望的太 | 阳就是我 | 们(真棒)|绿色的长 | 河就是我 | 们(真棒)| ×××××| ×0 ××× |×.××× |××××||我们把地球| 村;打扮得 |漂漂亮 |亮!(你真棒)||2. 歌唱我们的愿望——二声部学习听CAI播放全曲师:你能听出这是一首几个声部的歌曲吗?奏CAI播放两个声部的部分;请学生选择最喜欢的打击乐器和节奏给二声部伴奏.唱——第一声部随CAI唱第一声部旋律.师:请同学们跟着唱一唱;是否觉得声音太单薄;就像保护地球的小朋友力量不够;不够团结.编——二声部旋律师:地球村是我们共同的家乡;让我们用歌声唱出保护地球的决心;好吗?怎样让歌声更雄厚有力呢?老师有个提议;我们一起来创编“第二声部”好吗?a.CAI出示作曲秘诀两声部的节奏;大体上要求一致.两声部的旋律一般以协和的三、四、五度音程为主.结束时;一般要找到有终止感觉的音.b. 师生合作作曲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将全班同学分成四大组;每两组同学创编一乐句进行比赛.老师到各组分别指导创编四、五度和相同度数的音;学生创编括号里的音.第一组3/45 6 5 - | 12 3 - | 43 2 6 | 77 655 1 3 | 2 - - |(3)2 1 - |( 67 1 -)|(21 7 )6 |(55) 655 (6 1)| 7 - - |第二组3/45 6 5. 1 | 6 7 6 - | 4 3 2 6 | 77 655 23 | 1 - - ||(3)2 1 - |( 45 4 -)|(21 7 ) 6 |(55) 655 75 |(1 - - )||c.成果展示将优秀的作品输入电脑;说一说成功之处.唱——第二声部a.跟琴分组视唱.b.全班同学在二声部音乐里找到自己的声部视唱.c.用la跟琴演唱两声部;要求声音的高位置的演唱及声部的协调.3.实现我们的愿望——歌唱全曲倾听全曲师:请同学们感受一下这群小朋友对保护地球的热情.哼唱全曲跟CAI唱全曲.学唱全曲师:你觉得最难唱的是哪一句?注意指导学生八分休止、切分节奏、一拍附点节奏的演唱.演唱全曲用饱满的热情;有感情的演唱全曲.三、欣赏——《送别》1.导入今天我们首先来欣赏一首歌;请大家猜猜他的歌名.(放《童年》)这是大家喜欢的《童年》,它是流行于现代校园的一首校园民谣;那么我们思考一下;如果我们追溯到“五四”时期;那时学堂里又在唱些什么?那时人们把在学堂里唱的歌叫乐歌;因此就把20世纪初流行于学校的歌曲;叫学堂乐歌.学堂乐歌除向学生进行思想和知识教育外;还有反映人们要求“富国强兵”、“抵御外辱”的;还有宣传学习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学堂乐歌《送别》.2.介绍词曲作者学堂乐歌基本上是填词歌曲;其曲调大部分选自当时的日本和欧美的流行歌曲;因此它的曲作者为英国的奥待韦.它的词作者是我国近代音乐家李叔同.初听《送别》;说说对音乐的感受.朗诵《送别》的歌词;体会诗此与音乐内容表达的情感.复听;轻声跟唱四. 心中美丽的地球村——课外拓展师:小朋友们;地球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应该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去保护我们生活的家园;我相信;在同学们的保护下;我们的地球村会装扮得更加美丽;请你们将你们心中美丽的地球村画下来好吗?课后;请同学们将心中美丽的地球村用画笔画下来;且说出各自所画的地球村美在哪里.第二单元丝竹流韵第1课时教学课时:4课时教学准备:PPT、CD教学内容:听:《欢乐歌》、《紫竹调》、《卜算子.咏梅》、《小巷风韵》动:露一手——认识“江南丝竹”中的演奏乐器教材分析:《欢乐歌》:江南八大曲之一;旋律明快流畅;起伏多姿;表达人们在喜庆节日中的欢乐情绪.《紫竹调》:“紫竹调”是沪剧曲牌之一;由江南山歌、小调;经过长时间演化而逐步形成的;与江南丝竹的风格极为接近.《卜算子.咏梅》:这是一首由毛泽东诗词谱写的歌曲;旋律中融入了昆曲的元素;全曲舒展激昂;既有江南音乐的甜美、婉约的风格;又不失迎风奥霜的刚劲气势.《小巷风韵》:歌曲以苏州评弹的曲调为基础;并插以短小具有苏州评弹典型特点的间奏;从而赋有浓郁的江南韵味;勾勒出江南古城粉墙黛瓦、垂柳轻舟的秀美画卷.教学目标:通过欣赏《欢乐歌》、《紫竹调》、《卜算子.咏梅》、《小巷风韵》;领略江南风情;感受江南丝竹的音乐风格;初步了解江南丝竹的知识.感受民间戏曲与歌曲的完美结合;初步了解昆曲和苏州评弹这两种地方曲艺;激发学生对家乡江南悠久文化的热爱.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欣赏、感受“江南丝竹”:1.欣赏《紫竹调》欣赏乐曲;说出乐曲的情绪风格、主要演奏乐器.揭示曲名;简介“紫竹调”2.介绍“江南丝竹”:流传于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以及上海一带的丝竹音乐.主要乐器有笛、箫、笙、二胡、琵琶、三弦、扬琴等.3.师:下面我们来欣赏江南丝竹八大曲之一的《欢乐歌》.欣赏《欢乐歌》;留心听以上几种乐器的音色.4.完成P31/露一手三.欣赏、拓展“昆曲”、“评弹”1.师:江南的地方戏曲有很多;你们知道哪些?生回答(黄梅戏、越剧、昆曲等)师: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下昆曲.2.简介昆曲:起始于元末明初的昆山腔;迄今已有600年的历史;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是一种融诗、歌、舞、戏于一体的艺术形式.3.听赏昆曲《牡丹亭》选段【皂罗袍】4.欣赏《卜算子.咏梅》4.简介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与弹词的总称;产生于苏州;流行于江浙沪一带;用苏州方言演唱.5.听赏苏州评弹《笑中缘》6.欣赏《小巷风韵》四.课堂总结:第二单元丝竹流韵第2课时教学课时:4课时教学准备:PPT、CD教学内容:唱:《水乡歌儿多》教学目标:用欢快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水乡歌儿多》;了解赞美江南水乡的歌曲;激发学生对江南水乡音乐文化的热爱.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复习导入:1.播放《欢乐歌》(片段)请学生说出乐曲的名字、类别.说出乐曲的演奏乐器有哪些;巩固对民族乐器的认识.三.学唱体验:1.复习四年级时学唱的《忆江南》;说出歌曲的名字师:在你的印象中;江南是什么样的?回忆语文课文《水乡歌》;想一想:水乡(湾)多(船)多;(歌)多.师:今天我们来学唱歌曲《水乡歌儿多》2.听范唱;说出此时水乡孩子们的心情怎样?在歌词中;找到表达孩子们快乐心情的语句;有感情的读一读,感受歌词所描绘的美丽景色.3.学唱歌曲听辨歌曲中休止符的位置;感受歌曲前后乐段不同的情绪.反复听唱;指导有困难的乐句.完整演唱歌曲;指导学生从力度、速度等方面;表现水乡孩子细腻、含蓄的形象.四.课堂总结:师:水乡是美丽的;水乡孩子是幸福的.课后找一找歌颂水乡的音乐作品.第二单元丝竹流韵第3课时教学准备:PPT、CD教学内容:听:《外婆桥》、《姑苏风光》拓展:吴文化教材分析:《姑苏风光》(大九连环.码头调):民歌套曲《大九连环》中的一段;整套《大九连环》是用5首江南流行的时调联结而成的民歌套曲;歌唱了江南名胜苏州一年12个月的美妙景致和风情民俗.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具有民谣风格的歌曲《外婆桥》;感受水乡孩子眼中家乡的变化;心中盼望去外婆家的急切心情.2.通过欣赏《姑苏风光》;感受苏州方言的独特腔韵;品位吴越音乐文化的魅力.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欣赏《外婆桥》:1.全班齐唱《水乡歌儿多》;师:这首歌中;我们感受到江南水乡孩子的细腻、羞涩的性格.下面;我们来感受一下水乡孩子还有什么样的特点?2.欣赏《外婆桥》;学生跟音乐轻唱;然后回答师:这首歌中;我们感受到水乡孩子活泼可爱的个性;以及去外婆家的迫切心情.3.跟音乐轻唱歌曲三.欣赏《姑苏风光》1.简介歌曲:2.初听歌曲;留心歌词的读音.说说歌曲赞美了什么?3.复听歌曲;轻声哼唱.四.拓展了解——吴文化1.跟音乐轻声演唱《姑苏风光》;说出曲名2.师:苏州是江南有名的古城;古代时称为“姑苏”;苏州一带地区称为“吴”;我们今天来了解一下这一带的传统文化——吴文化3.简介吴文化:物质层面——有巧夺天工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典园林;有古朴凝重的“香山帮”建筑.有美轮美奂的丝绸——苏锦;有名列全国四大名绣之一的“苏绣”.有精细雅致的吴中工艺等.文化层面——有“百戏之祖”的昆曲.有被称为中国最美的声音的苏州评弹.有名家辈出的吴门画派;有历史上被称为“南桃北杨”的桃花坞木刻年画.4.在音乐声中;将图片与文字对应(写在作业纸上)五.课堂总结师:今天;我们欣赏了歌曲《外婆桥》;感受到水乡孩子对家乡的热爱.欣赏了歌曲《姑苏风光》;感受了苏州方言独特的魅力.下节课我们将接着学习.第三单元北国豪情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自主参与各项音乐活动;感受北方民歌的基本特点;并学会用不同的感情表达歌曲的思想内涵;再现北方民歌的特色与豪情2、通过学唱《对花》和《唱得幸福落满坡》感受人民当家作主人的幸福之情和生产劳动中的愉快情绪;并试着通过南、北方小调的对比;加深对北方民歌的认识3、在欣赏《跑旱船》《山村来了售货员》、《革命将士出征歌》《兰花花》、《掏洋芋》的过程中;感受北方民歌的独特风格和韵味.同时;学会用秧歌步和着歌曲的节奏;参与“跑旱船”的表演;体验北国人民喜庆的心情;展示庆典的场面能熟练地用竖笛演奏几个变化音;通过三声部的简单合奏强化同学间相互配合的意思;达到声部间的和谐统一;气息、力度的一致.教学过程:一、导入(1)观看节日里群众跑旱船的录象;了解跑旱船这种民间艺术形式的起源及相关的知识. (2)初听《跑旱船》感受情绪(3)分解动作:秧歌步(4)请学生跟着音乐跳一跳;再次感受情绪(5)启发学生关注歌曲中滑音;任意延长音以及衬词的运用(6)再听全曲;请学生谈谈“哪些因素决定了歌曲的独特风格”(7)结合“露一手”活动;模拟欢庆的场面:请学生两个人一组;分别扮演一个角色.跟着音乐走秧歌步(请部分同学模拟锣鼓和群众的喝彩;增加欢庆的气氛)二、学唱歌曲《对花》1、先回忆以前学过的一首《对花》;想想它的演唱形式(对答)2、听新歌《对花》;感受他们不同的风格特点;3、练习:比一比南方北方小调的风格;用连线在下列词语中选择再听歌曲;注意歌曲中的几个装饰音及下滑音的地方;以及符点;分别唱一唱.4、跟琴分句学唱歌曲5、跟琴完整唱歌曲6、跟录音唱7、分各种演唱形式唱8、根据季节的变化创编新的歌词;并唱一唱;体会情绪三、总结第三单元北国豪情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自主参与各项音乐活动;感受北方民歌的基本特点;并学会用不同的感情表达歌曲的思想内涵;再现北方民歌的特色与豪情2、通过学唱《对花》和《唱得幸福落满坡》感受人民当家作主人的幸福之情和生产劳动中的愉快情绪;并试着通过南、北方小调的对比;加深对北方民歌的认识3、在欣赏《跑旱船》《山村来了售货员》、《革命将士出征歌》《兰花花》、《掏洋芋》的过程中;感受北方民歌的独特风格和韵味.同时;学会用秧歌步和着歌曲的节奏;参与“跑旱船”的表演;体验北国人民喜庆的心情;展示庆典的场面能熟练地用竖笛演奏几个变化音;通过三声部的简单合奏强化同学间相互配合的意思;达到声部间的和谐统一;气息、力度的一致.一、教学过程(一)欣赏《山村来了售货员》1、导入:出示民族器乐唢呐的图片;介绍唢呐的构造及吹奏姿势.2、感受唢呐的音色:听唢呐的声音(选取一小段)3、初听乐曲;启发学生凭借“标题”描述乐曲表现的情景乐曲分为:赶路、吆喝、山谷回声、山村活跃、选购、告别、继续前进4再听乐曲;在每个“标题“出现的地方加上代表性的动作5分组开展模拟表演活动;让学生扮演售货员和购货山民的角色;用动作、表情再现山村售货员的形象6、综合表演二、学唱歌曲《唱得幸福落满坡》1、初听歌曲;谈谈自己的感受及歌曲的情绪2、有感情到地朗读歌词3、运用图片或VCD;展示满山坡丰收的场景;感受农民丰收时的喜悦心情4、跟琴分句学唱歌曲5、注意切分音的唱法和后倚音的唱法6、教师范唱“同音变尾“的乐句;请学生找找特点;并唱一唱7、完整地跟琴演唱8、跟录音演唱三、总结第三单元北国豪情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能自主参与各项音乐活动;感受北方民歌的基本特点;并学会用不同的感情表达歌曲的思想内涵;再现北方民歌的特色与豪情2、通过学唱《对花》和《唱得幸福落满坡》感受人民当家作主人的幸福之情和生产劳动中的愉快情绪;并试着通过南、北方小调的对比;加深对北方民歌的认识3、在欣赏《跑旱船》《山村来了售货员》、《革命将士出征歌》《兰花花》、《掏洋芋》的过程中;感受北方民歌的独特风格和韵味.同时;学会用秧歌步和着歌曲的节奏;参与“跑旱船”的表演;体验北国人民喜庆的心情;展示庆典的场面。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
简介
本教案是针对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全册》编写的教学指导书,旨在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本教案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等方面的内容,以便教师能够有效组织教学活动,并对学生的研究效果进行评估。
教学目标
1. 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能够正确演唱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全册》中的歌曲;
3. 能够运用所学的音乐知识参与音乐表演和创作活动;
4. 培养音乐欣赏能力,提高美感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1. 歌曲的演唱技巧;
2. 音乐的基本概念和特征的理解;
3. 音乐表演和创作的参与。
教学内容
1. 音乐基本知识的研究,包括音符、节奏、音高等;
2.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全册》中的歌曲研究和演唱;
3. 音乐表演和创作的实践活动。
教学方法
1. 借助多媒体技术,使用音乐播放器等工具进行歌曲演唱示范;
2. 创设良好的音乐研究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3. 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4. 结合实践活动,提供机会让学生进行音乐表演和创作。
评价方法
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研究表现,包括歌唱技巧、音乐理
解和参与度等;
2. 组织小组合作活动,评价学生的音乐合作能力;
3. 设计音乐作业和考试,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估。
以上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的简要内容介绍,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希望本教案能够为老师们的教学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2024年秋季苏教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4篇)

2024年秋季苏教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音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2. 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对不同类型音乐的辨别能力和欣赏能力;3. 培养学生的歌唱和演奏技能,发展表现力和艺术创造力;4.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表达自己的能力;5.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长期良好的音乐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音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2周)1. 音乐的定义和特点;2. 音乐的要素:旋律、节奏、音色、动态、速度;3. 音符和记谱法的基本知识;4. 音阶和音程的基本知识。
2. 第二单元:音乐欣赏(3周)1. 不同类型音乐的辨别和欣赏;2. 名曲赏析,如《友谊地久天长》、《茉莉花》等;3. 了解音乐家和作曲家及其代表作品;4. 学会运用表情和肢体语言来表达音乐的感受。
3. 第三单元:歌唱和演奏技能(6周)1. 歌唱技巧:发声、呼吸和发音的正确操作;2. 歌曲的学习和演唱;3. 使用简单乐器演奏歌曲,如口琴、小型打击乐器等;4. 小组合奏演出。
4. 第四单元:音乐创作与表演(3周)1. 学习基本的创作方法和技巧;2. 小组合作完成一段简单的音乐创作;3. 准备小组舞台表演,展示自己的音乐作品;4. 学习舞台表演技巧,包括姿势、表情和动作的协调。
5. 第五单元:音乐实践(2周)1. 参观音乐会或音乐厅,体验真实的音乐表演;2. 参加校内外音乐比赛和演出;3. 开展音乐社团或小组活动,如合唱团、乐队等。
三、教学步骤:1. 第一单元:音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教学活动:进行音乐概念的引导和讲解,学生自由选择音乐作品进行欣赏,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了解学生对音乐的理解程度;通过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引导学生发现音乐的要素;作业:学生练习音符的书写和音阶的演奏。
2. 第二单元:音乐欣赏教学活动:播放不同类型音乐,让学生分析其特点和表达方式;作业:评价某首音乐作品,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苏教版六年级音乐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音乐教案【篇一:新教材苏教版六年级音乐教案上(新)】第一单元七彩桥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第三课时【篇二:苏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鼓乐传情教学目标:1、学生在欣赏《滚核桃》、《非洲鼓魂》的过程中,感受到“鼓乐”这种特殊音乐表现形式的独特魅力:体验到中国鼓乐和非洲鼓乐的风格差异。
进一步开阔音乐视野,对文化的多样性有初步的感受和了解。
2、学生能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流畅地演唱《敲起我的小木鼓》和《伊唷鳓拉》。
在学习歌曲时能够关注反复记号,准确掌握歌曲的演唱顺序。
3、学生能积极参与到“以羁大鼓方式表现特定情景”的创造性活动中,通过感受与体验,对我国传统的“锣鼓经”有初步的感性认识;节奏感与动作的协调性得到训练。
教学的重点、难点:感受到中国鼓乐和非洲鼓乐的风格差异;能听辩出前十六和后十六节奏的不同,掌握歌曲中鼓的节奏。
教时安排:3教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唱:敲起我的小木鼓动:露一手:节奏听辩与表现教学重点与难点:能听辩出前十六和后十六节奏的不同,掌握歌曲中鼓的节奏。
教学过程:1、师生问好:2、明确本学期教学任务,提出新的希望。
3、复习必唱歌曲:〈〈国歌〉〉——雄壮地、坚定地、进行曲风格。
4、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精神饱满地、有朝气地。
5、学唱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6、听范唱:让学生感受少数民族佤族的鼓乐风情。
7、再听:歌曲为单二段曲式,四二拍。
节奏多变,附点节奏、前十六分、后十六分节奏的运用使歌曲欢快并富有动感。
衬词“羊买啊塞罗”的反复出现,增添了歌曲的民族特色。
1、用”lu”哼唱歌曲旋律,难点重点范唱。
2、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3、轻声跟唱第一段歌词,可分组练唱。
4、一起学唱第二段歌词。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听:〈〈滚核桃〉〉。
唱:继续唱歌曲伊唷勒啦.动:以击鼓的方式表现特定的情景.教学的重点、难点:按节奏跺脚、击掌、身体的律动和歌唱结合起来。
教学过程:1 、师生问好:2、复习巩固歌曲:a.用“lu”哼唱歌曲旋律。
苏教版小学音乐六上《丝绸之路》教案(1)

苏教版小学音乐六上《丝绸之路》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苏教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丝绸之路》。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32页至34页的《丝绸之路》歌曲学习,理解歌曲背景及创作特点,学习相关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丝绸之路》的歌曲旋律,能熟练演唱。
2. 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感受音乐与历史文化的紧密联系。
3. 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丝绸之路》的旋律和歌词,理解歌曲背景。
难点:歌曲中的高音部分演唱,以及对音乐风格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
2. 学具:音乐书、笔、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丝绸之路的历史故事,引发学生对音乐与历史文化的兴趣。
2. 新课内容展示:播放《丝绸之路》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风格和特点。
3. 歌曲学习:a. 教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和节奏。
b. 分析歌曲的旋律和歌词,理解歌曲背景。
c. 针对难点部分,进行分组练习和指导。
4. 随堂练习:学生自主练习演唱《丝绸之路》,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丝绸之路》2. 歌曲背景:丝绸之路的历史故事3. 歌曲旋律:五线谱展示4. 歌词:重点歌词标注5. 课堂小结:强调学习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为家人演唱《丝绸之路》,并介绍歌曲背景。
2. 答案:正确演唱歌曲,介绍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了解更多关于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同时,推荐学生课后欣赏其他与丝绸之路相关的音乐作品,拓宽音乐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背景知识传授;2. 教学目标中关于音乐欣赏能力的提升;3. 教学难点中的高音部分演唱技巧;4. 教学过程中的新课内容展示和歌曲学习;5. 板书设计中的歌曲旋律和歌词展示;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中的学生个性化关注和历史文化拓展。
2023最新苏教版音乐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3最新苏教版音乐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目录1. 第一单元:音乐的魅力- 1.1 唱响青春- 1.2 乐乐足球场- 1.3 音乐说书人- 1.4 地久天长2. 第二单元:音乐之声- 2.1 小音乐家- 2.2 五彩音符- 2.3 音乐的天空- 2.4 温暖的音符3. 第三单元:音乐的旋律- 3.1 天籁之声- 3.2 音乐的发明家- 3.3 港湾- 3.4 音乐之友4. 第四单元:音乐剧欣赏- 4.1 海上音乐会- 4.2 音乐灯光秀- 4.3 冰雪奇缘音乐剧- 4.4 音乐的魔力5. 第五单元:音乐世界- 5.1 童年的乐园- 5.2 快乐的舞蹈- 5.3 音乐恋曲- 5.4 音乐的神奇6. 第六单元:音乐与生活- 6.1 音乐大众化- 6.2 音乐见证历史- 6.3 音乐的辅助- 6.4 音乐与世界教案内容第一单元:音乐的魅力1.1 唱响青春- 教学目标:通过研究唱歌,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
- 教学内容:熟悉歌曲《唱响青春》,学会合唱。
- 教学方法:集体合唱,个别指导,小组展示。
-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合唱水平和参与情况。
1.2 乐乐足球场- 教学目标:通过音乐和运动相结合,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体验。
- 教学内容:研究歌曲《乐乐足球场》,并进行舞蹈表演。
- 教学方法:舞蹈教学,集体展示,个别指导。
-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舞蹈表演技巧和参与度。
1.3 音乐说书人- 教学目标:通过故事和音乐的结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 教学内容:研究故事《音乐说书人》,并进行角色扮演和情感表达。
- 教学方法:故事讲解,角色扮演,情感表达。
-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表演技巧和情感表达能力。
1.4 地久天长- 教学目标:通过研究经典音乐作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 教学内容:研究经典音乐作品《地久天长》,并进行欣赏和分析。
- 教学方法:音乐欣赏,学生讨论,个别指导。
-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新教材苏教版六年级音乐教案上(新)

第一单元七彩桥第一课时教课容唱着跳着走近你教课目的1.学唱歌曲《唱着跳着走近你》。
能用生机蓬勃的歌声表现热忱友善的音乐形象,抒发热爱家乡、盼望友情的美好感情。
2.能试试运用已学过的音乐知识创建性地表现歌曲。
3.能专注地赏识《迎宾曲》,认识歌曲背景,感觉音乐所表达的感情和乐曲所拥有的中公民族音乐特点,初步理解音乐艺术在思想感情的表达及世界文化的沟通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教课要点用轻盈、跳跃的声音演唱,并表现出歌曲的现代感。
教课难点跨小节切分节奏和休止符的掌握以及歌曲休止处的修饰办理。
课前准备音响资料教学过程一、以乐激情二次备课1.这是新学期的第一节音乐课,教师播放《迎宾曲》,请学生们在热忱高兴的音乐声中走进教室。
2.请学生谈谈对《迎宾曲》的初步感觉。
3.教师介绍歌曲表现的主题实时代背景。
(1)教师出示《迎宾曲》曲谱,请学生再次赏识歌曲,并从歌词中剖析判断歌曲表现的容是何时、何事、何地。
(2)观看电影《客从何来》片段,教师简介一年一度的“广交会”。
4.视唱教材中《迎宾曲》的旋律片段。
5.请学生倾听音乐《步步高》,感觉《迎宾曲》中与之相像的旋律,并用铅笔在书上的曲谱中做记号。
6.请学生说一说作曲家为何这样创作?目的安在?7.教师小结:歌曲汲取了音乐的音调,拥有浓烈的地方色彩,生动有力地表现了中外朋友在交易会上欢聚的场景和愉悦的心情。
同时,音乐素材的使用起到了流传民族文化、宣传家乡等方面的作用。
二、以歌传情1.请学生再赏识一首歌曲《唱着跳着走近你》。
剖析歌曲表现的主题,说求情绪、容等。
2.学唱歌曲(2)合唱练习:先请高、低两声部的同学分别找出自己声部中有连线和休止符的乐句唱一唱、合一合,最后再连接、完好地唱出合唱部分。
(3)歌曲接龙演唱:教师唱第一乐段,学生唱合唱部分。
教师领唱时,请学生依据自己的感觉说一说:在曲谱中有颜色的地方加入什么样的伴奏适合?(如拍手、阵容、打击乐器、做动作等都能够)分别请学生试试在演唱中加入伴奏,听听、看看谁创作的成效好。
苏教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音乐教学设计使用教师:叶广军使用时间:2009.9第一单元七彩桥》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教学内容:听:《迎宾曲》、《唱着跳着走近你》、《送别》、《中国花鼓》、《丝绸之路》教学目标:通过欣赏一组反映中外音乐文化交流的作品,感受音乐超越语言、跨越国界的独特艺术魅力,和桥梁作用。
从《迎宾曲》、《唱着跳着走近你》中,了解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的情景,感受作品的象征意义;在《中国花鼓》、《丝绸之路》、《送别》的欣赏中,感悟中国民族音乐的风格及魅力,理解“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通过欣赏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感受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民族音乐元素对音乐创作的影响,理解音乐艺术在世界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欣赏、感受:1.欣赏《迎宾曲》、《唱着跳着走近你》1)播放《步步高》(广东音乐)片段,请学生说出曲名。
2)师:下面我们来听一首歌曲,听听这首歌曲来自何处?播放《迎宾曲》,指名回答,说出理由再次听赏,感受两首乐曲之间的联系,自读P2介绍,了解《迎宾曲》的创作背景。
3)欣赏《唱着跳着做近你》,感受歌曲的热烈欢快。
2.师过渡:假如你是个没有到过广东,不了解广东的外国商人,听了刚才的两首音乐作品,你还对广东一无所知吗?广东给留下什么印象?指名说。
师:而这所有的印象都来源于音乐,此时此刻,音乐仿佛成为了一座桥梁,一座广东与“外界”相互交流的桥梁,一座中国与世界相互交流的桥梁。
有一句话这样说:音乐无国界。
还有一句这样说: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
其实,要我们说:音乐是一座桥,一座超越时间、空间,让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相互认识、相互交流,拉近距离,增进友谊的桥。
下面,我们欣赏一组中外结合的音乐作品,从中我们会对音乐桥的作用有更深的体会。
3.欣赏《中国花鼓》、《送别》、《丝绸之路》1)师演奏《送别》旋律,师:这首乐曲你们熟悉吗?你感觉它的情绪风格怎样?2)师:这首乐曲原本是一首美国歌曲,那么它是怎么来到中国的呢?这里我们要来了解一下“学堂乐歌”。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表格式)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表格式)课程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六年级学生掌握以下音乐知识和能力:1. 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包括音高、音长、节奏等;2. 研究音乐的基本符号和乐谱阅读方法;3. 发展音乐的鉴赏能力,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4.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技巧和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第一课:音乐元素- 音高:了解音符与乐器音高的对应关系;- 音长:研究各种音符的音长及其标记;- 节奏:认识节拍和拍子,并进行基本的节奏练。
第二课:乐谱阅读- 研究基本的乐谱符号和标记;- 练阅读简单的乐谱,并进行歌曲演唱。
第三课:音乐鉴赏- 听取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并进行简单的分析;- 研究欣赏音乐中的情感表达。
第四课:音乐表演- 研究基本的音乐表演技巧,例如音乐节奏的掌握和声部的配合;- 进行小组合作,准备并表演一首简单的合唱曲。
教学活动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引发学生的兴趣;2. 练唱歌并配合简单的乐谱演唱;3. 让学生分组进行音乐表演的准备和排练;4. 定期进行音乐鉴赏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教学评估1.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估其对音乐元素的掌握程度;2. 观察学生在乐谱阅读和歌曲演唱中的准确性和自信程度;3. 评估小组合作的成果,包括表演技巧和团队合作表现;4. 鉴赏活动后,进行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表达和思考的评估。
教学资源- 多媒体设备:播放音乐作品和示范演奏;- 乐器:提供学生尝试弹奏的机会;- 乐谱:准备适合学生水平的乐谱;- 合唱曲:选择一首简单的合唱曲供学生表演。
以上即为最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的表格式文档。
根据这个教案,学生将通过学习音乐元素、乐谱阅读、音乐鉴赏和音乐表演等活动,全面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和表演能力。
2024年苏教版小学音乐六上《丝绸之路》教案

2024年苏教版小学音乐六上《丝绸之路》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苏教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丝绸之路》。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学习《丝绸之路》歌曲,了解其创作背景和意义;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元素;学习相关的音乐知识,如音色、力度、速度等。
具体章节内容:1. 歌曲《丝绸之路》的演唱与欣赏;2. 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元素;3. 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丝绸之路》的演唱技巧,提高音乐表现力;2. 培养学生对音乐元素的感知和分析能力,提高音乐素养;3. 通过学习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部分旋律和节奏的掌握,以及音乐元素的分析;2. 教学重点:歌曲的演唱技巧,以及对丝绸之路历史背景的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丝绸之路地图;2. 学具:音乐教材、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丝绸之路地图,引导学生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歌曲学习:教授《丝绸之路》歌曲,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元素,并注意演唱技巧;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让学生演唱歌曲,并进行互评,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4. 例题讲解:分析歌曲中的音乐元素,如音色、力度、速度等,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歌曲旋律,自行创作一段简单的音乐旋律;六、板书设计1. 歌曲《丝绸之路》的歌词;2. 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元素分析;3. 丝绸之路地图及相关历史背景。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创作一段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音乐旋律;2. 答案要求:旋律要求简洁、富有创意,能够体现出丝绸之路的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了解更多关于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新教材苏教版六年级音乐教案上册

第一单元七彩桥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第三课时第四课时第二单元丝竹流韵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第三课时第三单元北国豪情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第三课时洋芋:又叫土豆、马铃薯、山药蛋,既是粮食、又是蔬菜头:类似我们这里的锄头,是一种刨土用的工具掏洋芋就是掘洋芋3.学生模仿掘地,在模仿中体验掘地的辛苦和快乐。
学生模仿掘地,在模仿中体验掘地的辛苦和快乐跟着口令(节拍)一、二、一、二做动作。
4.歌曲中念白部分(出示歌谱)注意节奏边掘地边念念白 4句5.刚才我们练习的念白在歌曲中什么时候出现的?我们同学一起再听歌曲,当出现念白的部分,我们一起边学边做“你能在念白出现时,做掘地的动作吗?”6.师生合作完成歌曲(师唱,生念白)练习节奏,正确区别前、后、全十六分注意进入的拍点7.跟着琴声学唱第一声部(1)初步学会高音大跳6 3 2 6 2 3 1 3两个不同结束音 5556 3216 2 –5556 3216 6 –(观察观察两个乐句相同处和不同处)(2) 唱好切分节奏这首歌曲中多次出现了×××节奏,后两个音符合二为一,这也是一种切分音节奏,板书(×××→×××)它改变了原来的前强后弱的规律,突出强调后边一个字,如第二“头”的“头”、第三乐句中的“下去”,还有第一乐句中的“蚂蚱儿”是一个“儿化音”,也是唱出切分的感觉,强调的是“蚂蚱”的“蚱”,使歌曲的重音突出,充满了动感,好像在劳动的过程中正好在这个节骨眼上用力,你看“提起那个头”,“一头那个下去”。
我们跟着琴再来唱一遍,感觉一下是不是这样?特殊的切分节奏×××一头那个下去蚂蚱儿(3)跟琴唱,感觉一下是不是这样?(伴奏时左手强调一下切分音)9、完整演唱歌曲,把握歌曲情绪、情感,表现出民歌的风格《掏洋芋》是一首风格独特的山西民歌,表现了农民丰收时候的喜悦情景。
歌曲中演唱和念白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歌曲充满生活气息。
【打包】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汇总) 教学设计全集整理版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七彩桥第|一课时■教學内容1.听:?迎宾曲?2.唱:?唱着跳着走近你?■教學目标1.学唱歌曲?唱着跳着走近你? .能用朝气蓬勃的歌声表现热情友好的音乐形象 ,抒发热爱家乡、渴望友谊的美好情感 .2.能尝试运用已学过的音乐知识创造性地表现歌曲 .3.能专注地欣赏?迎宾曲? ,了解歌曲背景 ,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乐曲所具有的中国民族音乐特点 ,初步理解音乐艺术在思想情感的表达及世|界文化的交流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教學重点1.跨小节切分节奏和休止符的掌握以及歌曲休止处的修饰处理 .2.用轻快、跳跃的声音演唱 ,并表现出歌曲的现代感 .■教學过程一、以乐激情1.这是新学期的第|一节音乐课 ,教师播放?迎宾曲? ,请学生们在热情欢快的音乐声中走进教室 .2.请学生说说对?迎宾曲?的初步感受 .3.教师介绍歌曲表现的主题及时代背景 .(1 ) 教师出示?迎宾曲?曲谱 ,请学生再次欣赏歌曲 ,并从歌词中分析判断歌曲表现的内容是何时、何事、何地 .(2 ) 观看影片?客从何来?片段 ,教师简介一年一度的 "广交会〞 .4.视唱教材中?迎宾曲?的旋律片段 .5.请学生聆听广东音乐?步步高? ,感受?迎宾曲?中与之相似的旋律 ,并用铅笔在书上的乐谱中做记号 .6.请学生说一说作曲家为什么这样创作 ?目的何在 ?7.教师小结:歌曲吸收了广东音乐的音调 ,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生动有力地表现了中外朋友在广州交易会上欢聚的场景和喜悦的心情 .同时 ,广东音乐素材的使用起到了传播民族文化、宣传家乡等方面的作用 .二、以歌传情1.请学生再欣赏一首|歌曲?唱着跳着走近你? .分析歌曲表现的主题 ,说说情绪、内容等 .2.学唱歌曲(1)节奏练习:教师出示节奏卡片请学生读读、拍拍 ,注意连线的读法 .2/4 ××× | ×- || 2/4 ×.× | ×××× ||2/4 ××× | ×- || 2/4 ×× 0 | 0××× || (2)合唱练习:先请高、低两声部的同学分别找出自己声部中有连线和休止符的乐句唱一唱、合一合 ,最|后再连贯、完整地唱出合唱局部 .(3 )歌曲接龙演唱:教师唱第|一乐段 ,学生唱合唱局部 .教师领唱时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说一说:在曲谱中有颜色的地方参加什么样的伴奏适宜 ? (如拍手、声势、打击乐器、做动作等都可以 )分别请学生尝试在演唱中参加伴奏 ,听听、看看谁创作的效果好 . (学生在此过程中逐渐唱熟第|一局部歌曲 )选择较好的伴奏方式 ,完整地演唱歌曲 .(4 )歌曲处理请学生根据歌曲情绪 ,试着将以学过的断音记号、连音记号标注在歌曲中适宜的地方 ,唱一唱 ,说说感觉如何 .有感情、完整地演唱歌曲 .三、以歌会友以歌曲?唱着跳着走近你?为蓝本进行歌词的改编 ,歌唱、赞美自己的家乡并以歌声热情地欢送八方宾客的到来 .四、下课 .第二课时■教學内容1.听:?丝绸之路? ?中国花鼓?2.动:集体舞:?唱着跳着走近你?■教學目标1.在?丝绸之路?、?中国花鼓?的欣赏中 ,初步感受中国民族音乐的风格及其魅力 ,知道"民族性即世|界性〞的道理 ,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2.通過创编集体舞?唱着跳着走近你? ,使学生在载歌载舞中体验动人的旋律 ,交流情感、加深友谊 .■教學重点通過对不同体裁音乐的欣赏 ,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教學过程一、欣赏?中国花鼓?、?丝绸之路?1.欣赏?中国花鼓?(1 )简介弗里茨·克莱斯勒弗里茨·克莱斯勒 (Fritz Kreisler ,1875-1962 ) ,美籍奥地利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 .生于维也纳 ,四岁学习小提琴 ,七岁首|次公开演出 ,同年考入维也纳音乐学院学习 ,十岁时因成绩优异得金质奖章 .十二岁毕业后进巴黎音乐学院深造 .1887年赢得小提琴演奏大奖 ,曾脱离音乐生活五年 ,后在莫斯科举行音乐会 .1901年在伦敦作初次演出 ,1904年伦敦爱乐协会授于他贝多芬金质奖 .1915 -1924年移居美国 ,广泛演出 ,声誉日隆 .二十世纪初屡次在世|界各地作旅行演奏 .(2 )唱一唱?中国花鼓?的主题旋律 ,并感受其中国音乐特点 .(3 )初听乐曲 ,根据教材提示的旋律变化 ,感受乐曲的活泼、热烈的气氛 .(4 )听一听 ,连一连(5 )复听 ,引导学生说说乐曲的演奏形式、主奏乐器、伴奏乐器 .教师小结:这是具有东方风格的小品曲 .作者克莱斯勒对中国的民间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在美国西部城市旧金山旅行时 ,曾欣赏过当地中国移民表演的 "华埠音乐〞 .克莱斯勒有感于中国艺人的演奏 , 于是选用了花鼓的前奏创作本曲 . 一般西洋作曲家在用东方旋律作曲时 ,总是采用速度徐缓的曲调 ,亦即东方风格舞曲的 "咚、嚓、咚、嚓〞的平板 .而这首|曲子那么突破 "徐缓平板〞的模式 ,而采用了急速、华美的细腻旋律 ,以及快速的节奏 ,既充分发挥了小提琴的演奏技巧 ,又描绘了中国民俗中迎神大会上热闹、喧嚣的欢乐气氛 .克莱斯勒曾在1923年访问中国 ,并在上海等大城市举行了个人演奏会 ,其主要演奏曲目正是这首|?中国花鼓? .2.欣赏?丝绸之路?(1 )激情导入出示丝绸之路的相关风景图片 ,配乐介绍:丝绸之路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被称为是 "上无飞鸟 ,下无走兽 ,复无水草〞的蛮荒之路 ,可是自汉代张骞冒死开拓之后 ,这条崎岖荒僻的道路上却出现了队队商旅 ,悠悠驼铃 .从此 ,东方的文明古国和西方的许多国|家便开始了不绝|如缕的联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年来发起的 "丝绸之路研究方案〞 ,把丝绸之路意味深长地称作 "对话之路〞 ,当代的中国人称它为 "开放之路〞 .为什么称它是 "对话之路〞 "开放之路〞呢 ?今天 ,我们就沿着这条丝绸之路 ,观察一番 ,感受一番 .(2 )初听 ,采用电视片段 "配乐〞的方式进行欣赏 .(3 )请学生说说乐曲的情绪、表现的内容、是哪个国|家的音乐风格、由何种乐器演奏 .(4 )了解作曲家及音乐创作背景(5 )复听二、集体舞:?唱着跳着走近你?1.复习歌曲2.分小组创编动作 ,教师巡视指导3.小组汇报 ,总结 ,选出优秀的动作组合 .三、小结本课 ,下课 .第三课时■教學内容1.奏:竖笛 ?茉莉花?2.动:采集与分享: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教學目标1.学习用竖笛吹奏江苏民歌?茉莉花? ,并能与同学一起合奏 .2.通過 "采集与分享〞活动 ,增强收集信息、查找资料的能力 ,并且能在信息交流中了解一些有关中外音乐文化交流的知识 .■教學重点1. "高音孔〞的开闭 .2.四个音连奏要均匀、流畅 .■教學过程:一、组织教學:师生用亲切的音乐语言互致问候 ,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學气氛 .二、导入:投影展示中国地图 ,让学生找出江苏的位置 .并指出江苏可以分为苏南和苏北两个局部 .教师讲述:我们江苏山水秀丽、风光明媚 ,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 ,千百年来江苏人民在这块富庶的土地上耕作、生息 ,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歌曲 .今天 ,我们来欣赏一组江苏民歌 .听江苏民歌 ,说出歌名 .1.?紫竹调? (教师用竖笛演奏 )2.?拔根芦柴花? (听录音 )3.?茉莉花? (师生齐唱 )三、竖笛吹奏江苏民歌?茉莉花?1.分声部学唱旋律2.学习吹奏(1 )做 "无声〞的手指练习 ,提示学生的同步性、协调性 .(2 )试一试 ,吹一吹 .找出学习有困难的地方 .学生讨论(3 ) 重点难点解决"高音孔〞的开闭 ,用左手拇指开闭 .教师示范 ,学生练习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 "四音连奏〞的练习 .找出乐曲中四音连奏的节奏、小节 ,进行反复练习 .(4 ) 分声部学习吹奏 .让学生轮流演奏第|一、第二声部;做重奏练习;合奏 .要求每一声部的学生做到节奏整齐 ,配合默契 ,音量均衡 ,音色、音准和谐统一 .四、采集与分享: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1.教师讲故事?三大男高音声援北京申奥?;中国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国民族音乐轰动维也纳金色大厅 .2.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情况 .3.分析判断指出 "音乐桥〞中相应的图片 .五、总结本课 ,师生再见 !第四课时■教學内容唱: ?手拉手 ,地球村?听:?送别?■教學目标1.学生能用饱满的热情演唱?手拉手 ,地球村?来表达小朋友们对保护地球的强烈愿望 .2.学生能意识到地球环境的危机 ,并在听赏活动中能进一步感受音乐所表达的 "地球的美〞 ,从而喜爱地球 ,愿意保护地球 .3.在充满深情的?送别?旋律中 ,体会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教學重点(1 )学生能用饱满的热情演唱?手拉手 ,地球村? .(2 ) 在各种教學活动中 ,激发学生保护地球的热情 ,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教具准备课件、钢琴、■教學过程一. 地球的灾难 - -欣赏影片?后天?导入语:同学们 ,我们生活的地球就像一个美丽的村庄 ,但是这个村庄正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灾难 ,有可能即将消灭 ,我们首|先来看一个片断 .1.看放映电影?后天?有关于地球上各种气候如龙卷风、洪水、冰川等气象给地球所带来的消灭性的灾害这一片断 .2.谈谈看完?后天?的感受 ,引导学生将话题转移到地球的灾难 .3.想师:地球为什么会遭到这些灾害呢 ?观看有关于地球环境遭受破坏的录像片 .二、保护地球 - -演唱歌曲?手拉手 ,保护地球?师: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 ,我们不忍心看到自己温馨的家乡遭到灾害 ,甚至|消灭 ,面对这些局面 ,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难道我们等待这些灾害的到来吗 ?不 ,保护地球是我们神圣的使命 ,让我们一起齐心协力来保护地球吧 !1. 说出我们的愿望 - -歌词教學说:激发学生说出自己保护地球的想法 .编:以师生合作的方式 ,引导学生将自己保护地球的想法说成第|一局部歌词 .念:以Rap的形式 ,师生合作念歌词 (老师念括号里的局部 )3/4 ×0 ×0 ×∣×.××××∣××× | 生:弯弯腰丨捡.回一个希 | 望师: (真棒 ) |×0 ×0 ×∣×.××××∣××× |生:手拉手丨捡.出一个太丨阳 (你真棒 )| ××××0 | ×0 ×.×× | ××× |希望的太 | 阳就是我 | 们 (真棒 )|绿色的长 | 河就是我 | 们 (真棒 )| ×××××| ×0 ××× |×.××× |××××||我们把地球| 村 , 打扮得 |漂漂亮 |亮 ! (你真棒 )||2. 歌唱我们的愿望 - - 二声部学习听CAI播放全曲师:你能听出这是一首|几个声部的歌曲吗 ?奏CAI播放两个声部的局部 ,请学生选择最|喜欢的打击乐器和节奏给二声部伴奏 .唱 - -第|一声部随CAI唱第|一声部旋律.师:请同学们跟着唱一唱 ,是否觉得声音太薄弱 ,就像保护地球的小朋友力量不够 ,不够团结 .编 - -二声部旋律师:地球村是我们共同的家乡 ,让我们用歌声唱出保护地球的决心 ,好吗 ?怎样让歌声更雄厚有力呢 ?老师有个提议 ,我们一起来创编 "第二声部〞好吗 ?两声部的节奏 ,大体上要求一致 .两声部的旋律一般以协和的三、四、五度音程为主 .结束时 ,一般要找到有终止感觉的音 .b. 师生合作作曲以分组讨论的形式 ,将全班同学分成四大组 ,每两组同学创编一乐句进行比赛 .老师到各组分别指导创编四、五度和相同度数的音 ,学生创编括号里的音 .第|一组3/45 6 5 - | 12 3 - | 43 2 6 | 77 655 1 3 | 2 - - |(3 )2 1 - | ( 67 1 - )| (21 7 )6 | (55 ) 655 (6 1 )| 7 - - |第二组3/45 6 5. 1 | 6 7 6 - | 4 3 2 6 | 77 655 23 | 1 - - ||(3 )2 1 - | ( 45 4 - )| (21 7 ) 6 | (55 ) 655 75 | (1 - - )||c. 成果展示将优秀的作品输入电脑 ,说一说成功之处 .唱 - -第二声部a. 跟琴分组视唱 .b. 全班同学在二声部音乐里找到自己的声部视唱 .c. 用la跟琴演唱两声部 ,要求声音的高位置的演唱及声部的协调 .3.实现我们的愿望 - -歌唱全曲倾听全曲师:请同学们感受一下这群小朋友对保护地球的热情 .哼唱全曲跟CAI唱全曲 .学唱全曲师:你觉得最|难唱的是哪一句 ?注意指导学生八分休止、切分节奏、一拍附点节奏的演唱 .演唱全曲用饱满的热情 ,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三、欣赏 - -?送别?1.导入今天我们首|先来欣赏一首|歌 ,请大家猜猜他的歌名 . (放?童年? )这是大家喜欢的?童年?,它是流行于现代校园的一首|校园民谣 ,那么我们思考一下 ,如果我们追溯到 "五四〞时期 ,那时学堂里又在唱些什么 ?那时人们把在学堂里唱的歌叫乐歌 ,因此就把20世纪初流行于学校的歌曲 ,叫学堂乐歌 .学堂乐歌除向学生进行思想和知识教育外 ,还有反映人们要求 "富国强兵〞、 "抵御外辱〞的 ,还有宣传学习科学 ,反对封建迷信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学堂乐歌?送别? .2.介绍词曲作者学堂乐歌根本上是填词歌曲 ,其曲调大局部选自当时的日本和欧美的流行歌曲 ,因此它的曲作者为英国的奥待韦 .它的词作者是我国近代音乐家李叔同 .初听?送别? ,说说对音乐的感受 .朗诵?送别?的歌词 ,体会诗此与音乐内容表达的情感 .复听 ,轻声跟唱四. 心中美丽的地球村 - -课外拓展师:小朋友们 ,地球的生命只有一次 ,我们应该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去保护我们生活的家园 ,我相信 ,在同学们的保护下 ,我们的地球村会装扮得更加美丽 ,请你们将你们心中美丽的地球村画下来好吗 ?课后 ,请同学们将心中美丽的地球村用画笔画下来 ,且说出各自所画的地球村美在哪里 .第二单元丝竹流韵第1课时教學课时:4课时教學准备:PPT、CD教學内容:听:?欢乐歌?、?紫竹调?、?卜算子.咏梅?、?小巷风韵?动:露一手 - -认识 "江南丝竹〞中的演奏乐器教材分析:?欢乐歌?:江南八大曲之一 ,旋律明快流畅 ,起伏多姿 ,表达人们在喜庆节日中的欢乐情绪 .?紫竹调?: "紫竹调〞是沪剧曲牌之一 ,由江南山歌、小调 ,经过长时间演化而逐步形成的 ,与江南丝竹的风格极为接近 .?卜算子.咏梅?:这是一首|由毛泽东诗词谱写的歌曲 ,旋律中融入了昆曲的元素 ,全曲舒展激昂 ,既有江南音乐的甜美、婉约的风格 ,又不失迎风奥霜的刚毅气势 .?小巷风韵?:歌曲以苏州评弹的曲调为根底 ,并插以短小具有苏州评弹典型特点的间奏 ,从而赋有浓郁的江南韵味 ,勾勒出江南古城粉墙黛瓦、垂柳轻舟的秀美画卷 .教學目标:通過欣赏?欢乐歌?、?紫竹调?、?卜算子.咏梅?、?小巷风韵? ,领略江南风情 ,感受江南丝竹的音乐风格 ,初步了解江南丝竹的知识 .感受民间戏曲与歌曲的完美结合 ,初步了解昆曲和苏州评弹这两种地方曲艺 ,激发学生对家乡江南悠久文化的热爱 .教學教學 ,师生问好:二.欣赏、感受 "江南丝竹〞:1.欣赏?紫竹调?欣赏乐曲 ,说出乐曲的情绪风格、主要演奏乐器 .揭示曲名 ,简介 "紫竹调〞2.介绍 "江南丝竹〞:流传于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以及上海一带的丝竹音乐 .主要乐器有笛、箫、笙、二胡、琵琶、三弦、扬琴等 .3.师:下面我们来欣赏江南丝竹八大曲之一的?欢乐歌? .欣赏?欢乐歌? ,留心听以上几种乐器的音色 .4.完成P31/露一手三.欣赏、拓展 "昆曲〞、 "评弹〞1.师:江南的地方戏曲有很多 ,你们知道哪些 ?生答复 (黄梅戏、越剧、昆曲等 )师:今天 ,我们来认识一下昆曲 .2.简介昆曲:起始于元末明初的昆山腔 ,迄今已有600年的历史 ,有 "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 ,是一种融诗、歌、舞、戏于一体的艺术形式 .3.听赏昆曲?牡丹亭?选段【皂罗袍】4.欣赏?卜算子.咏梅?4.简介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与弹词的总称 ,产生于苏州 ,流行于江浙沪一带 ,用苏州方言演唱 .5.听赏苏州评弹?笑中缘?6.欣赏?小巷风韵?四.课堂总结:第二单元丝竹流韵第2课时教學课时:4课时教學准备:PPT、CD教學内容:唱:?水乡歌儿多?教學目标:用欢快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水乡歌儿多? ,了解赞美江南水乡的歌曲 ,激发学生对江南水乡音乐文化的热爱 .教學教學 ,师生问好:二.复习导入:1.播放?欢乐歌? (片段 )请学生说出乐曲的名字、类别 .说出乐曲的演奏乐器有哪些 ,稳固对民族乐器的认识 .三.学唱体验:1.复习四年级|时学唱的?忆江南? ,说出歌曲的名字师:在你的印象中 ,江南是什么样的 ?回忆语文课文?水乡歌? ,想一想:水乡 (湾 )多 (船 )多 , (歌 )多 .师:今天我们来学唱歌曲?水乡歌儿多?2.听范唱 ,说出此时水乡孩子们的心情怎样 ?在歌词中 ,找到表达孩子们快乐心情的语句 ,有感情的读一读,感受歌词所描绘的美丽景色 .3.学唱歌曲听辨歌曲中休止符的位置 ,感受歌曲前后乐段不同的情绪 .反复听唱 ,指导有困难的乐句 .完整演唱歌曲 ,指导学生从力度、速度等方面 ,表现水乡孩子细腻、含蓄的形象 .四.课堂总结:师:水乡是美丽的 ,水乡孩子是幸福的 .课后找一找歌颂水乡的音乐作品 .第二单元丝竹流韵第3课时教學准备:PPT、CD教學内容:听:?外婆桥?、?姑苏风光?拓展:吴文化教材分析:?姑苏风光? (大九连环.码头调 ):民歌套曲?大九连环?中的一段 ,整套?大九连环?是用5首|江南流行的时调联结而成的民歌套曲 ,歌唱了江南名胜苏州一年12个月的美妙景致和风情民俗 .教學目标:1.通過欣赏具有民谣风格的歌曲?外婆桥? ,感受水乡孩子眼中家乡的变化 ,心中盼望去外婆家的急迫心情 .2.通過欣赏?姑苏风光? ,感受苏州方言的独特腔韵 ,品位吴越音乐文化的魅力 .教學教學 ,师生问好:二.欣赏?外婆桥?:1.全班齐唱?水乡歌儿多? ,师:这首|歌中 ,我们感受到江南水乡孩子的细腻、羞涩的性格 .下面 ,我们来感受一下水乡孩子还有什么样的特点 ?2.欣赏?外婆桥? ,学生跟音乐轻唱 ,然后答复师:这首|歌中 ,我们感受到水乡孩子活泼可爱的个性 ,以及去外婆家的迫切心情 .3.跟音乐轻唱歌曲三.欣赏?姑苏风光?1.简介歌曲:2.初听歌曲 ,留心歌词的读音 .说说歌曲赞美了什么 ?3.复听歌曲 ,轻声哼唱 .四.拓展了解 - -吴文化1.跟音乐轻声演唱?姑苏风光? ,说出曲名2.师:苏州是江南有名的古城 ,古代时称为 "姑苏〞 ,苏州一带地区称为 "吴〞 ,我们今天来了解一下这一带的传统文化 - -吴文化3.简介吴文化:物质层面 - -有巧夺天工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典园林 ,有古朴凝重的 "香山帮〞建筑 .有美轮美奂的丝绸 - -苏锦 ,有名列全国四大名绣之一的 "苏绣〞 .有精细雅致的吴中工艺等 .文化层面 - -有 "百戏之祖〞的昆曲 .有被称为中国最|美的声音的苏州评弹 .有名家辈出的吴门画派 ,有历史上被称为 "南桃北杨〞的桃花坞木刻年画 .4.在音乐声中 ,将图片与文字对应 (写在作业纸上 )五.课堂总结师:今天 ,我们欣赏了歌曲?外婆桥? ,感受到水乡孩子对家乡的热爱 .欣赏了歌曲?姑苏风光? ,感受了苏州方言独特的魅力 .下节课我们将接着学习 .第三单元北国豪情第|一课时教學目标:1、能自主参与各项音乐活动 ,感受北方民歌的根本特点 ,并学会用不同的感情表达歌曲的思想内涵 ,再现北方民歌的特色与豪情2、通過学唱?对花?和?唱得幸福落满坡?感受人民当家作主人的幸福之情和生产劳动中的愉快情绪 ,并试着通過南、北方小调的比照 ,加深对北方民歌的认识3、在欣赏?跑旱船??山村来了售货员?、?革命将士出征歌??兰花花?、?掏洋芋?的过程中 ,感受北方民歌的独特风格和韵味 .同时 ,学会用秧歌步和着歌曲的节奏 ,参与 "跑旱船〞的表演 ,体验北国人民喜庆的心情 ,展示庆典的场面能熟练地用竖笛演奏几个变化音 ,通過三声部的简单合奏强化同学间相互配合的意思 ,到达声部间的和谐统一 ,气息、力度的一致 .教學过程:一、导入(1 )观看节日里群众跑旱船的录象 ,了解跑旱船这种民间艺术形式的起源及相关的知识 .(2 )初听?跑旱船?感受情绪(3 )分解动作:秧歌步(4 )请学生跟着音乐跳一跳 ,再次感受情绪(5 )启发学生关注歌曲中滑音 ,任意延长音以及衬词的运用(6 )再听全曲 ,请学生谈谈 "哪些因素决定了歌曲的独特风格〞(7 )结合 "露一手〞活动 ,模拟欢庆的场面:请学生两个人一组 ,分别扮演一个角色 .跟着音乐走秧歌步 (请局部同学模拟锣鼓和群众的喝彩 ,增加欢庆的气氛 )二、学唱歌曲?对花?1、先回忆以前学过的一首|?对花? ,想想它的演唱形式 (对答 )2、听新歌?对花? ,感受他们不同的风格特点 ,3、练习:比一比南方北方小调的风格 ,用连线在以下词语中选择再听歌曲 ,注意歌曲中的几个装饰音及下滑音的地方 ,以及符点 ,分别唱一唱 .4、跟琴分句学唱歌曲5、跟琴完整唱歌曲6、跟录音唱7、分各种演唱形式唱8、根据季节的变化创编新的歌词 ,并唱一唱 ,体会情绪三、总结第三单元北国豪情第二课时教學目标:1、能自主参与各项音乐活动 ,感受北方民歌的根本特点 ,并学会用不同的感情表达歌曲的思想内涵 ,再现北方民歌的特色与豪情2、通過学唱?对花?和?唱得幸福落满坡?感受人民当家作主人的幸福之情和生产劳动中的愉快情绪 ,并试着通過南、北方小调的比照 ,加深对北方民歌的认识3、在欣赏?跑旱船??山村来了售货员?、?革命将士出征歌??兰花花?、?掏洋芋?的过程中 ,感受北方民歌的独特风格和韵味 .同时 ,学会用秧歌步和着歌曲的节奏 ,参与 "跑旱船〞的表演 ,体验北国人民喜庆的心情 ,展示庆典的场面能熟练地用竖笛演奏几个变化音 ,通過三声部的简单合奏强化同学间相互配合的意思 ,到达声部间的和谐统一 ,气息、力度的一致 .一、教學过程(一 )欣赏?山村来了售货员?1、导入:出示民族器乐唢呐的图片 ,介绍唢呐的构造及吹奏姿势 .2、感受唢呐的音色:听唢呐的声音 (选取一小段 )3、初听乐曲 ,启发学生凭借 "标题〞描述乐曲表现的情景乐曲分为:赶路、吆喝、山谷回声、山村活泼、选购、辞别、继续前进4再听乐曲 ,在每个 "标题 "出现的地方加上代表性的动作5分组开展模拟表演活动 ,让学生扮演售货员和购货山民的角色 ,用动作、表情再现山村售货员的形象6、综合表演二、学唱歌曲?唱得幸福落满坡?1、初听歌曲 ,谈谈自己的感受及歌曲的情绪2、有感情到地朗读歌词3、运用图片或VCD ,展示满山坡丰收的场景 ,感受农民丰收时的喜悦心情4、跟琴分句学唱歌曲5、注意切分音的唱法和后倚音的唱法6、教师范唱 "同音变尾 "的乐句 ,请学生找找特点 ,并唱一唱7、完整地跟琴演唱8、跟录音演唱三、总结第三单元北国豪情第三课时教學目标:1、能自主参与各项音乐活动 ,感受北方民歌的根本特点 ,并学会用不同的感情表达歌曲的思想内涵 ,再现北方民歌的特色与豪情2、通過学唱?对花?和?唱得幸福落满坡?感受人民当家作主人的幸福之情和生产劳动中的愉快情绪 ,并试着通過南、北方小调的比照 ,加深对北方民歌的认识3、在欣赏?跑旱船??山村来了售货员?、?革命将士出征歌??兰花花?、?掏洋芋?的过程中 ,感受北方民歌的独特风格和韵味 .同时 ,学会用秧歌步和着歌曲的节奏 ,参与 "跑旱船〞的表演 ,体验北国人民喜庆的心情 ,展示庆典的场面能熟练地用竖笛演奏几个变化音 ,通過三声部的简单合奏强化同学间相互配合的意思 ,到达声部间的和谐统一 ,气息、力度的一致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教案标题:探索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教案目标:
1. 了解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材的内容和学习目标。
2. 制定适合学生学习音乐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技巧。
教学重点:
1. 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和要素。
2. 学习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材中的歌曲和音乐作品。
3. 培养学生的合唱和表演能力。
教学准备:
1.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材。
2. 音乐播放设备和音乐作品录音。
3. 合唱指挥棒和乐器(如钢琴、小提琴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制作一份音乐小测验,让学生回顾上学期学过的音乐知识。
2. 引导学生回忆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二、学习音乐基本概念和要素(15分钟)
1. 通过展示图片和演示,介绍音乐的基本概念,如节奏、旋律、音高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音乐作品中的要素,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三、学习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材中的歌曲和音乐作品(30分钟)
1. 选择一首适合学生年龄和水平的歌曲,播放音乐录音,并让学生跟唱。
2. 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歌词、旋律和节奏,并进行讨论和理解。
3. 学习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材中的其他歌曲和音乐作品,通过合唱和表演的方式加深学习效果。
四、培养学生的合唱和表演能力(30分钟)
1. 分组让学生进行合唱练习,指导他们注意合唱的节奏和和声。
2.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表演,可以选择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材中的乐曲或自选乐曲。
3. 提供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改进合唱和表演技巧。
五、总结和评价(10分钟)
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经验,总结学习心得。
2. 提供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升音乐能力。
教学延伸:
1. 带领学生参观音乐演出或音乐展览,拓展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鼓励学生参加学校音乐比赛或社区音乐活动,展示他们的音乐才华。
教学评估:
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
2. 学生完成的练习和作业。
3. 学生的合唱和表演效果。
教学反思:
1.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2.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音乐学习指导。
3. 不断更新教学资源和音乐作品,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和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