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心得体会(15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15篇)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1
我家儿子还算是听话聪明的,但是偶尔也会有丢三落四的毛病。

我和孩子妈妈以前也多次责备,甚至气极了也打过,但都无济于事。

后来,耐着性子和孩子一起找,一起进步,终于改掉了孩子丢三落四的毛病。

当孩子的东西找不到了,家长先不要着急去骂,去责备。

而是先要陪着孩子不断地寻找,寻找的时候,要分区域找,不要东一头,西一头地找,否则永远也找不到,而且还越找越生气。

在寻找东西的过程中,不断地给孩子头口讲,丢东西是一件非常不好的习惯,你看现在需要的时候却找不到,你自己有多着急。

因此,平时要把自己的东西管理好,什么东西该放在什么地方,心中要有数。

后来,妈妈想到了一个方法,就是让儿子写备忘录,把自己的什么事,什么东西放在什么地方,都写在一个小本本上。

这样,即使是忘记了,查一下备忘录,就能想起来。

以前都是和我妈妈帮助儿子整理东西的,导致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的东西放在哪里。

甚至有时候他自己说自己放在某处的东西,经我们收拾后,他就找不到了。

我和妈妈终于意识到,是应该让儿子自己收拾他的东西的时候了。

这样他放在什么地方,自己自然是清楚的。

早晨上学,孩子找不到东西是非常头痛的。

因此,我和妈妈也不断地强迫他在睡觉前,一定要检查好自己的东西,把第二天该用的东西,都准备到书包里,并重复检查是不是都准备得当。

慢慢地,我家儿子养成了各种检查东西的好习惯,目前来看,丢三落四的毛病也逐渐消失了。

甚至他还能帮助妈妈记住好些东西,帮助妈妈整理一些东西。

对于儿子的这种进步,我和妈妈由衷表示开心,并针对儿子的进步,给予了充分肯定的同时,还给予了象征性的物质奖励。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2
要教育好一个学生,不能只靠班主任一个人,要调动一切可调动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领导、任课教师,学生家长及同学等都是直接参与转化学生工作的相关人员。

要形成一种“包围”的教育环境,学生家长的力量是最为重要的。

班主任一定要把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当作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来做。

因此,建立良好的家校联系制度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之一。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我在加强家校联系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与大家共享。

一、建立长效家访制度
班主任如果不习惯主动和家长取得联系,只是在学生出了问题时才会想到家长,长此以往会导致很多不良后果。

其一可能会导致一些家长一接到班主任电话或是约见通知,就会本能地担心,以为孩子一定在学校闯了祸,见面时,心理总是忐忑不安,处在这种心理状态下的家长,
很难与班主任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沟通。

其二联系沟通的范围只限于那些常犯错误的学生的家长,这种联系随意性大,家长大多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面对孩子出现的问题,常常情绪激动,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

我的做法是利用寒暑假与周末时间一学期至少到每个学生家中家
访一次。

与家长交流的话题很多,包括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与人相处、思想动向等。

家访,不仅仅是与家长的交流,更重要的是与学生的沟通,平日班主任与学生都是在学校里接触,突然改变了环境,学生的心理感觉与在校时完全不同。

班主任也可以换一种身份、换一种语气与学生交流,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家访活动的效果,可能比找学生谈话要好很多倍。

二、电话互访
班主任还要建立一本家校联系通讯录,以备不时之需。

现代社会,大多数家长事物繁忙,如果要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必须保持电话联系。

很多家长由于工作的原因,再加上孩子住校,与自己的孩子见面机会很少,有些学生甚至一年才见到父母一两次。

所以,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有些家长无从知晓。

而班主任与家长的电话联系是家长掌握自己孩子的一个重要纽带。

如我们班曾有一位成绩不错的学生,在家长眼里一直是个“乖宝宝”,所以父母对他很放心。

没想到这个学期他迷恋上了电子游戏机,精神萎靡不振,成绩直线下降。

我及时通知了家长,家长马上从外地赶回,帮忙教育、监督,学生总算回到原来的样子。

三、充分利用家长会与家长接待日
一学年一次的家长会必不可少,家长会上,班主任除了告诉家长成绩之外,还可以总结学生一学期的德育情况。

家长会虽好,但间隔时间较长,所以可设立若干家长接待日。

具体操作是:班主任根据自己的工作实际,以周为单位,确定家长接待日的具体时间、地点;在第一次家长会上,将家长分成若干个小组,以每个接待日接待一个小组计,定出一学期家长接待日的时间表,家长人手一份;要求家长按时间表到学校与班主任见面,交流孩子的情况。

每个家长接待日上,班主任要认真备好和家长交流的内容,一定要让每个家长都能有所收获,只有这样,家长才会坚持到会,并认真对待与班主任的沟通交流。

四、让家长参与主题班会课
虽然每个家长都觉得对自己的孩子比较熟悉,但有时并未真正了解他。

有时候想去了解,孩子又不一定愿意开口。

我们可以邀请一些家长参加班会课,在课堂上听听自己孩子的心声。

比如,前不久,我们举行了“理想与立志”主题班会,邀请了一些家长参加。

在这堂课上,大家畅所欲言,雄心勃勃,大谈自己的志向与理想。

很多家长听了也热血沸腾,觉得不可思议,没想到自己的孩子还有这样的雄心壮志。

又比如,早恋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孩子们大多不愿与家长交流这个话题,由此我想到开一堂班会课把这个话题公开化,并邀请了很多家长参加。

在这堂课上,家长也是一个发言者,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向大家敞开心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和班主任一起引导学生走出青春的误区。

五、家长参与记录学生成长手册
每学期由学生、家长、教师共同填写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的表现,一个学期下来编辑成册,期末总结,根据学生的成长轨迹分析优缺点并做出评价。

在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学生把自己每一次的阶段反思和总结完整地记录下来,然后寄给家长或在家长会上交与家长。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3
家校携手,培养孩子良好习惯。

“萨克雷曾经说过,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

可见习惯在人的学习、生活中是多么重要。

”丁玉璞是复兴路小学一名班主任老师,她认为,教育好孩子,学校、家庭缺一不可。

首先,老师和家长要重视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培养良好习惯要有耐心,要循序渐进。

”丁玉璞说,班里一名男生做作业拖沓,她建议家长让孩子每天都减少十五分钟的做作业时间。

慢慢地,孩子就把坏习惯改了过来。

公明路小学的刘娜老师也非常注重学生的常规养成教育,每回接管一年级新生,她都会对孩子们提出要求,并争取家长的配合。

她要求孩子们养成9个学习好习惯:提前预习、专心听讲、爱提问题、及时改正错题、查资料、不磨蹭、仔细审题、勤于动笔、认真书写等;9个阅读好习惯:经常去书店和图书馆、手不释卷、专心致志、做摘抄画重点、读写思相结合、爱护书籍、善于使用工具书、姿势正确、善于交流心得。

每年开学第一个月,她都要花大量的精力严抓学生的习惯养成,并提醒家长及时督促。

福佑路小学的李宛忆老师讲述了自己在班里实施“阅读—百万富翁”项目的心得。

通过和家长携手营造书香氛围,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只有家校携手,才能筑就孩子的阅读之梦。

”李宛忆说。

家校需要沟通,更需要互动
成立家长学校,普及科学的家教知识,传播行之有效的家教方法,不断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已成为很多学校不约而同的做法。

蓝湾小学的曹敏霞老师说,学校定时举办家教交流会,对家长进行培训。

为增强家校互动,学校还邀请有特长的家长给孩子讲课外知识;组织家长和学生参加集体活动,如春游、趣味游戏等;举办校园开放日,邀请家长听课,查看孩子的作业,与任课教师对话,全面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

市七中的黄飒飒老师在研讨会上作了题为《在班级活动中增强彼此的信任和尊重》的发言,她说:“家校沟通,传统的家长会、成绩分析会不可或缺,我还尝试在活动中加强和家长的沟通,让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有多优秀。

”上学期期末放假前,黄飒飒召开期末总结表彰大会,全体家长和学生一起参加。

会上,不仅对学生进行了表彰,还由孩子为家长颁发了“杰出贡献家长奖”。

“班里的大活动,我都会邀请家长来
做嘉宾。

”黄飒飒说,这样不仅能增强家长和老师之间的信任和尊重,还能增进家长和孩子彼此间的了解和理解。

作为班主任,市七中的李少丹一直坚持利用周末、节假
沟通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的桥梁,沟通是两个人倾听对方心声。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变少了,取而代之的是饭后的一声声震撼心灵的关门声,是我们和父母之间的沉默和争吵。

缺少了与父母之间的沟通自然也就和父母之间有了“代沟”,无形之间产生的隔阂。

有人说:“现在的老一辈永远不理解小一辈的所作所为,而小一辈永远也不理解老一辈所说的话。

”时代的不同,思想的不同,年龄的不同,使我们与父母产生了分歧,我想这一点大家都深有感触吧?
我的爸爸妈妈一直很看重我的学习成绩,其实,我知道他们也是为我好,可是有时候我也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

我想有一个自己的学习的时间,我想有一个自己的休息时间……可是,我的这些想法都只是藏在心里,并没有和爸爸妈妈说,说出来怕他们生气,又说我什么不想好好学习,什么翅膀长硬了,不听话……
爸爸妈妈,我已经学会安排自己的时间了,你们可以放心了,我知道自己的任务是什么,作为一名学生,我当然知道我的首要任务是学习,但是,我也需要休息,我也要玩耍,毕竟我还是一个小孩子……
爸爸妈妈,一次考试没考好并不代表我永远都考不好,考不好,我知道,我的心情也不好,所以你们不要再责备我了,不要在因为一次没考好就对我板着脸了,你们这样我的心情只会更加的低落,爸妈,不要再因为我一次没考好,你们就为我找补习班,我知道你们是希望我能够学的更好,但是,我希望你们能够听一听我的想法,我需要你们耐心的倾听……
爸爸妈妈,我会做一个好孩子,我会认真的做每件事情,我会好好的孝敬你们,只是爸爸妈妈,我希望你们对我多一点的信任,给我多一些机会,有足够的时间让我证明给你们看,让你们看看你们的孩子是多么的精彩……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4
没有天生成功的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从终身教育的角度来看,每一个人一生都在学习。

因此,家庭教育并不等同于父母如何教育子女,而是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如何在这个家庭当中自己去学习、终身去学习。

很多家长认为现在让孩子辛苦一点,牺牲眼前的幸福可以换得未来的幸福。

人生的幸福是完整的,你牺牲了他花季时代的幸福,就谈不上他有一个幸福的人生,而且成人没有权力替代孩子作出这种选择,牺牲他青少年时代的幸福。

不以自己的水准要求孩子。

有两个内容,一是你是个成功者,那么不能硬性要求孩子必须达到和超过自己的水平。

二是假设你的人生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你不能把孩子当成弥补自己人生缺陷的替补品。

这是中国教育一个最大的问题,核心是没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主体,一个有健全人格的完整人。

成绩只不过是虚荣的人用以吹嘘和慵懒的人所恐惧的无聊数字而已,而你既不虚荣也不慵懒。

不砸破核桃壳吃不到核桃仁,要让孩子适当吃苦受罪。

玩游戏不坏,关键是怎么玩。

孩子在学校老师说了算,在家里家长说了算,只有在游戏里他说了算,所以他有积极性。

游戏精神就是3个东西:活力、规则、创新,我们要培养这种游戏精神。

我也很热情地盼望将来我的孩子当副市长或者当市长,但事实上我认为这种可能性非常小,因为要走到这个岗位除了需要努力,也需要机遇,所以我要求我的`孩子有一颗平常心。

现在家长往往有一种想法,我自己在一个平台上非常好,我的孩子一定要超越我。

这样的定位有的时候是很难达到的,这样对于家长、对于孩子都非常痛苦。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5
在家庭教育环境中,父母的所做所为最为重要。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父母的言谈举止,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

父母在生活的每时每刻都可以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怎么料理自
己的事,怎么同别人说话,怎么对待朋友等,这一切都对孩子的教育有意义。

在家庭教育实践中,我觉得应用最成功的教育方法是正向成功策略。

正向手段包括表扬,鼓励,夸奖,赞美,符合人的天性。

那是孩子上小学1年级时,刚开始有正规的家庭作业,孩子做完作业,我总是要求太高,说这个字不好,那个地方太脏,没几天孩子的积极性就没了,做作业拖拖拉拉不想做。

后来我的母亲到我家一段时间,老人看到我总是训孩子,说了一句;“孩子刚开始学,一放学就自觉做作业很不错了,不要总是要求孩子太高。

”从那以后,我听从了老人的建议。

老人这一句认可的话,使孩子一直保持一放学先做作业的好习惯。

解决缺点,有时很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不要当着别人批评自己的孩子,不要在别人表扬孩子说负面的话。

这方向自己也深有体会,父背教育自己时就是这种方法,伤害了我的自尊心。

当时,如果父亲当着别人的面说我不行,虽然我没有表现出来,但是内心里很难过,而且产生了逆反心理,造成自己自信心不足。

这方面有可能对孩子的一生造成不良影响。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6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其中家庭教育是重要的起点和基石。

多年来,北京市顺义区牢固树立大教育理念,打
破传统教育格局,创新推进社区教育与基础教育深度融合,构建了“共谋、共建、共育、共升”的家校社新型关系。

家校社协同育人反映的不仅是一个区域教育的发展理念,还是促进区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发展理念。

系统思考,注重一个“谋”字,整体布局家校社协同育人。

顺义区从区、校、班三级层面进行统一规划,为家校社协同育人做好顶层设计。

在区级层面,区教委整体谋划,将家庭教育写进教育发展规划,形成了区社区教育中心牵头,以家庭为基础,以学校为主体,以社区为枢纽“三位一体”的全过程、全方位协同育人模式;在学校层面,以家长学校规范化建设为抓手,提出“十有”标准,即有挂牌标识、有章程制度、有师资队伍、有教学计划总结、有教室、有教材、有活动开展、有活动经费、有考核评估、有档案资料,三年为一轮,两轮覆盖全区并全部达标;在班级层面,以家委会建设为突破口,通过指导学校发挥校级、年级、班级三级家委会作用,建立良好的家校沟通渠道,形成“家长教育家长”的良性循环。

明确职责,关键一个“建”字,创新机制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

与其他地区家庭教育由妇联或教育行政部门牵头不同的是,顺义区注重整合与借势,充分发挥区社区教育中心在家校社协同中的优势,强化枢纽功能,将家长和教师两类人群作为服务对象,既符合社区教育中心的职能定位又为其赋予新的职责。

顺义区社区教育中心成立家庭教育研究指导办公室,将其作为全区家庭教育工作的组织地、教师家庭教育专业的
培训地、家长学习咨询的根据地。

在此职能基础上,顺义区家长学校总校、顺义区家庭教育咨询服务中心均落地于此。

协同推进,抓住一个“育”字,多方共促家校社协同育人。

家校社协同体现的是家校社三方的合力。

顺义区社区教育中心作为“社”的代表,发挥资源整合和纽带链接的双重作用。

不管是面向家长的讲座活动、咨询服务,还是面向教师的专业培训,都整合了全国高校专家、教育系统骨干、社会知名人士、家庭教育机构四类资源,使活动体现出专家知名度高、主题贴合度高、现场互动性高的特点。

区社区教育中心对外与妇联、关工委、首都高校、社会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从区级层面整合协调软硬件资源;对内将外部资源输送到每所学校、每个社区、每个家庭,发挥了纽带作用。

指导服务,体现一个“准”字,助力家校社协同精准施策。

顺义区从活动开展、队伍建设、资源开发、典型培育四个方面开展家校社协同。

家长教育大讲堂、家教名师校园行、家长教育沙龙、亲子绘本领读四项品牌活动,持续六年保证每月一讲,家长满意度95%以上,体现了活动专家和主题选得准;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每年一次、家庭教育志愿者培训每年两次,每年培训量保持200人以上、参训人员满意度95%以上,体现了队伍建设内容和形式安排得准;顺义家长在线微信公众号建立三年来,通过非行政手段积累了7万粉丝,自建资源3000余个,阅读点击量超百万次,体现了资源建设建得准;坚持挖掘学校特色,培育各类型试点学校,宣传优秀家长事迹,体现了典型样板找得准。

疫情期间,顺义区在全北京市首先开通“见号如面”线上咨询室,累计接到家长提问1万余条,通过线上文字答疑、线上专场咨询、线上一对一问诊的工作模式,在特殊时期为家长开辟了一条通道。

督导评价,落脚点在“生”字,助力家校社协同科学运营。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家庭教育不再是妇联或教育行政部门的事,而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事要事。

家庭教育被顺义区政府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为抓手,纳入镇街、社区考核,区教委以全国规范化家长学校实践活动实验区创建为抓手,纳入学校督导评价范围。

同时,每次讲座、每次培训、每个项目完成后都建立了满意度评价表,也正在探索建立包括区教委、学校、社会及学生、教师、家长的综合监控与评价体系,对家校社协同全程跟踪督导、及时诊断评价,在“生”上下功夫,创生机勃勃、持续发展的良好教育生态。

顺义区社区教育中心通过开展家庭教育,既成了学校的好助手,为学校搭建展示平台,也成了家长的好朋友,为家长解决了诸多普遍性和个性化问题,提供了专业可信的学习资源。

未来,顺义区还将根据“双减”等新政策,开展更加符合学校和家庭需求的家庭教育工作,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格局。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7
今天观看了——幼教365关于《“幼小衔接,家庭在行动”之学习准备》的专题知识讲座,很受启发!
讲座就幼小衔接应做的学习准备每个方面又通过列举实例逐一分析!给家长朋友以明确的指导!消除焦虑的同时又找到了具体的方法!
其实,幼小衔接的过程,家长的陪伴和正确引导重要!首先,引导并激发孩子对小学的向往!带领参观附近小学,讲述小学知识的奇妙!让孩子从内心喜欢并渴望成为小学生!其次,引导孩子正确的情绪表达和宣泄方式,并以身作则,用适合的方式表达情绪!引导孩子科学管理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多观察情绪变化,多倾听和接纳其内心感受。

第三,让孩子多参加室外运动!比如,通过体验花样跳绳的乐趣,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增强合作意识。

幼儿入学前的“学习准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家长朋友应配合学校实现家园共育!树立科学育儿理念,在生活中给予孩子们科学、适宜的帮助以及温暖的陪伴,减缓衔接的坡度,帮助孩子们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8
我一向觉得孩子就应在简单的环境中成长,享受她无忧无虑的童年。

玩,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方式,也是我们认为的教育方式,在玩的过程中不仅仅能够让她们获得无尽的乐趣,还能够学到各种知识,透过游戏还能够让她们感受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苦恼。

我不看重她此刻能学多少文化知识,我们平常关注的是她的身心健康,让她懂得自尊、自强、自立,我期望我的孩子能做一个富有爱心、懂得宽容团结的孩子。

平时
期望她能多参加集体活动,能和小朋友玩到一块儿,从平时的沟通和交往中来激发她的社会交往潜力、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处理事情的应变能力。

能及时告诉老师自己的需求,在课间能大胆发言。

我觉得这个阶段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期,融入集体对她完整性格的形成是很有帮忙的。

在家里,我们会有意识地给她营造一个宽松自主的生活氛围,平常也把她当作朋友一样来沟通,不会拘束于某种特定的形式来教育她,而是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进行,其实我们就是她的参照物,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她产生影响,因此在要求她的同时我们更严格地要求自己。

在家里,我们会给她一点独立的空间,让她学会自己管理。

比如我们房间的一个角落是专门给她置放玩具的,那里的所有物件需要她自己来整理。

这个效果很好,这样让她体会到了妈妈平时整理家务的辛苦,还有物件需摆放整齐,从哪里取来就要放回哪里。

平常在处理问题时,我们都会征求她的想法,比如在给她买衣服的时候,会征求一下她喜欢哪个颜色,这样会让孩子觉得我们很尊重他,那么以后她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也会思考到别人的感受,多替别人着想。

平常我们会尽可能抽出多的时光去与她沟通,耐心倾听她的心声,允许她发表不一样的意见,营造能让她充分吐露心声的气氛,对于正确的观点,我们会鼓励,对于不妥当的想法,我们会跟她讲道理,她仍然不明白的,我们再适时地加以引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