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让语文课堂如此精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话,让语文课堂如此精彩
发布时间:2022-11-09T08:44:16.533Z 来源:《素质教育》2022年9月总第427期作者:陈少石
[导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这句话不仅道出了阅读教学的本质,同时也指出了阅读教学的途径,即通过教师、学生、文本的对话实现。

这种“对话”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在彼此平等、彼此倾听、彼此接纳、彼此敞开心扉的基础上达成双方视野的交融,是一种致力于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相互激发,共同创造的精神或意识。

如何领会对话教学的实质并在阅读教学中实施有效对话,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探索。

笔者在实践中不断思考,努力探索出一些教师在对话教学中有效引领的策略。

陈少石江苏省淮安开放大学22300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这句话不仅道出了阅读教学的本质,同时也指出了阅读教学的途径,即通过教师、学生、文本的对话实现。

这种“对话”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在彼此平等、彼此倾听、彼此接纳、彼此敞开心扉的基础上达成双方视野的交融,是一种致力于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相互激发,共同创造的精神或意识。

如何领会对话教学的实质并在阅读教学中实施有效对话,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探索。

笔者在实践中不断思考,努力探索出一些教师在对话教学中有效引领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在平等互动中对话
对话,首先要建立起师生之间平等的关系,教师在课堂中要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还学生对话的主动权和参与权。

更为关键的是,生生之间也应是平等的,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用智慧引领,使所有学生都有对话的欲望,享受到交流的权利。

其中,利用对话教学的人文环境来熏陶就是切实可行的办法。

首先,甜蜜“演变”,激发对话情趣。

在教学中,我们要学会用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听出他们的情绪、好恶、心情。

用赏识的目光寻找他们的闪光点,用真诚的话语鼓励他们大胆表达,用宽容的心理解他们、赞赏他们。

使学生在甜蜜中前进,从而开放心态,充满交流的欲望,为对话蓄积饱满的感情。

其次,逼上“梁山”,捕捉对话契机。

学生的个性不同,每个班级总会出现几个精神爱“出游”的学生,对于他们,“逼一逼”往往效果更好。

教学中,笔者会及时捕捉对话的契机,打开对话的通道,为他们搭建对话的平台。

二、优化预设,留出“空白”激发对话
孙悟空纵然有翻越十万八千里的本领,没有广阔的天空又如何施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为“孙悟空”们提供广阔的自由学习空间,让学生敞开封闭的心门、开放胆怯的心态,解放他们禁锢的思想。

这就要求每一位授课者在文本设计时要充分预留给学生对话的时空,激发学生的对话兴趣,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对话。

《三顾茅庐》是苏教版语文第八册中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一篇课文,故事较为简单,但所涉及的历史文化却很丰厚。

经过反复琢磨,我把目光集中在刘备的人物形象上,确定以突出人物形象为主线,课堂设计为四个环节:看录像,整体感知形象——默读课文,初步包装形象——再读课文,立体丰满形象——深化感知,自我迁移形象。

在这几个环节中,分别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第一环节:初次见面,他们分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第二环节:结合课文,说说他们的身份?第三环节:你最想和谁结交?结合课文谈谈理由。

第四环节:当今社会还需要三顾茅庐吗?
第三环节中,笔者精心预设问题,抓住刘备的“我得到诸葛亮,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引导学生充分解读、循循善诱、层层剥笋。

“这句话可真妙,妙在哪里呢?”“想象一下他们亲密的情境。

”“刘备说这句话也是强调这个意思吗?”使人物形象由陌生变得亲切、由平面变得立体。

特别是“再往深一点思考,这句话还有什么潜台词?”促使学生打开思维,到达一个精神自由飞翔的境地。

正是由于前面的铺垫,才有了后面学生精彩纷呈的表述。

这样的设计搭建起了学习主体和作品沟通的桥梁,从而使学生对人物多了一份亲切,表达中也多了一份激情。

三、重视生成,对话逐步走向高潮
学生在课堂上的不同角度、不同思路、不同方式、不同答案甚至错误的话语,都是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

如果教师能够及时地抓住这些生成性资源并加以开发和利用,就能实现师生双方高质量的互动,实现学生的语言发展。

因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抓住课堂生成性资源,做一个推波助澜的“弄潮儿”,使对话逐步走向高潮、走向深刻。

四、因势利导,畅通课堂对话渠道
在实际教学中多数教师能够基于课程标准,想方设法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展开对话,但由于个人经验以及其他因素,在操作层面上又不知道从何处着手,阻碍了课堂对话交流的进行。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取适当的措施,畅通课堂对话的渠道。

其一,打开思维之“窗”。

教师在引导对话时要基于学生的既有经验和知识水平,打开对话的思维窗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倡首创问题。

其二,开启自读之“锁”。

学生只有在自主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才有与文本对话的底气、与他人对话的筹码。

因此,教师应带领引导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走进文本、深入文字,学会与文本对话,在理解的基础上开展对话交流。

其三,激活言说之“码”。

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对话如果走入死胡同,对话就无法展开。

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激活话题,找到学生言说的密码,巧妙地引导。

其四,体验文本之“境”。

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创设与文本相近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体验文本角色,想象文本描述的画面,与文本中的人同呼吸、共悲欢。

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对话,对话的质量会有很大的提高。

总之,对话是阅读教学在新课程指导下的全新理念,让我们的师生学会对话、善于对话、乐于对话,在心灵的对话中享受学习享受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