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必修3·种群》的教学设计

一、《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生物学必修3·种群》的叙述及分析

1.《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关于种群内容的叙述

2.确认课程价值

新生物课程的四个基本理念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而课标中关于种群的叙述非常简洁。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实现相应的课程价值,是一线老师努力所在。通过具体学习本内容后,应该实现以下课程价值:

①在观察具体生态系统过程中认识简单化研究种群问题的策略

②在不确定尝试过程中寻找建构种群概念、特征及变化的可能

③在探究性学习和数据获取、分析、转化、呈现(数学模型建构)过程中培养科学研究的相关能力,并在学习过程中体验过程乐趣

④在全体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引导全体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生物科学素养

3.选择学习内容

在日常生活、旅游过程及自然地理的学习过程,学生对生态系统有了初步的认识,也认识家乡的一些物种。但是对于具体的生态环境下的物种如何更加深入地了解?如何采取科学的研究办法理解某同一物种在当地存在的特征?如何认识此物种变化特点?有哪些运用价值?工业生产酒精等发酵产品过程是怎样的?如何实现工业效益和生态价值?学生有很大的兴趣,但是没有系统地学习过,相关的能力也不够。

而研究目前5套基于《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必修3•种群》教科书(见附录),发现教学内容增加了种群分布型、种群的存活曲线、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等内容,不同教科书的相应内容的难度要求有一定的差异,特别是知识的呈现方式和技能的训练方式有了一定的差异。如何选择性利用课程内容达到课程标准要求,是体现新课程选择性之所在。通过比较分析,选择以下教学内容,尝试实现课标要求:①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②种群数量的增长方式:种群增长“J”型曲线、种群增长“S”型曲线

③种群密度调节方式:密度调节(种内调节、种间调节和食物调节)、非密度调节(气候、污染等)

4.选择教材

研究目前5套基于《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必修3•种群》教材(见附录),结合**中学学生的实际,选择**主编的教材,更能好地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培养生物学素养。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们认识了一些物种,非常希望能多到大自然中了解种群相关问题,也渴望知道一些发酵产品的生产过程,但是学校出于种种问题,一直不提倡大量学生走出校园。此课程内容为此提供了契机。但是学生盲动性较大,观察、取样、获取数据、分析数据与曲线、提炼其中的内在原理和规律等等方面的能力有限,希望通过本课程的详细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综合探究能力和信息素养。

三、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①列举出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②在尝试建立“种群数量增长方式的曲线”过程中指出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特点

③说出种群密度调节方式:密度调节(种内调节、种间调节和食物调节)、非密度调节(气候、污染等)

2.能力目标

①初步学会利用样方法调查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利用标志重捕法(模拟实验)调查某动物的种群密度

②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初步学会使用血球计数板,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的

实验室操作,尝试建立“种群数量增长方式的曲线”

③利用数学方法分析处理数据、转化图表等方式加深对种群特征及增长方式的认识,建构认识种群变化的相关数学模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在观察和实验经历中逐步养成求真态度,训练科学研究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增强学习生物学的乐趣

②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增强协作观念,提高相互学习效果

③在主动建构“种群特征及增长方式”过程中,对自然界稳态加深理解,逐步养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

四、教与学的设想

1.教与学的重难点

(1)学习重点

①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生物的种群密度②实验探究酵母菌的种群增长方式,对比分析理想状态下种群增长方式与实际状况下的差异,寻找其中的启发和运用价值③列举种群的特征,说出种群增长方式的特点

(2) 学习难点

①样方法中取样及数据的获取、标志重捕法中取样及寻找解决问题的数学公式②数据与图表相互转化③实验探究某种生物的种群增长方式④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的实验中血球计数板的使用,实验时间的控制

(3)解决策略

①利用学校旁“人民公园”课程资源实地样方取样调查,利用模拟实验进行标志重捕法研究②实物投影传授血球计数板的使用方法,分组进行培养不同时间的酵母菌记数③小组合作尝试进行数据与图表、曲线等转化

2.教法选择

①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老师指点下让学生学会使用完全陌生的血球计数板等②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老师提出的问题引导下和提供的学习情境中不断尝试③留白教学,提供学习情境,让学习小组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老师提出学习目标和例题而不参与学习

3.学法指导

探究性学习

①老师引导式探究、学习小组自主式探究②侧重样方选取和数据获取的探究③侧重数据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数学公式或者变化曲线的探究④侧重一般探究性实验基本程序以及提高实验可操作性的探究⑤侧重新的猜想以及猜想推理分析的探究

合作学习

①侧重老师指导下的尝试合作②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分工合作③师生共同合作

4.学习时间四个课时(每节课40分钟)

5.学习评价

高中生物课学习的课堂评价表评价等级

1.知识目标:A.了解:能再认或回忆知识;能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能举出例子,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