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材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园地三》教材解析
本单元语文园地安排了3个板块的内容。

“交流平台”与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有关。

这一板块呈现的是《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两篇课文中的三段精彩语句。

三段话体现了观察的三个层次,是逐步提升的。

第一段话,作者精准地抓住了“用钳子搬掉、后足踏地、推到、倾斜地铺开”等表示动作的词语,描写了蟋蟀是如何运用身体各个部分建造住宅的。

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动词,体会作者能将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写得如此详细准确,让读者一读就明白,凭借的是细致的观察。

第二段话,通过“不几天、后来、逐渐”等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告诉学生,作者观察爬山虎不是一蹴而就的。

植物的成长是有过程的,一时半会儿的观察不准确,也表达不出爬山虎的变化,所以观察植物是需要时间的。

从而告诉学生,观察一些事物,仅仅细致是不够的,还需要时间。

第三段话,作者不仅写出了看到的蟋蟀的平台,还写出了听到的蟋蟀的歌声。

提醒学生:观察不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耳朵听,用心想。

学生在领悟了观察的重要性之后,交流感悟第三段话,其中观察的奥妙和感受也就呼之欲出了。

通过交流感悟三段话,学生能明白并且习得观察的三个层次即方法,进而运用到实际学习中去。

同时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学习作者精准的表达和文字运用能力,能够运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的观察所得。

“词句段运用”指向实践运用,包括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连一连,为动物找到家。

动物是学生感兴趣的,因此学生积极性会比较高。

但生活在城市的学生,对于家禽和牲畜的接触比较少,对于它们的生活环境和住所的见闻也不多。

所以,首先要解决的是把动物的家找对。

教学时,可以与学生一起分享相关动物住所的照片,让学生有所了解。

在此基础之上,再去连线。

其次,通过读一读,理解词语,例如:厩、塘、圈,以及鸟巢和鸟窝的通用,引导学生去感受表达的严谨性和准确性,同时明白表达也具有多样性。

第二部分是对比两组语句,体会每组句子意思的不同。

“逐渐”“最多”有或无,表达意思就完全发生了变化。

通过对比朗读,让学生感受表达效果的不同,
谈出自己的体会,从而感受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一字之差,意思会相差甚远。

我们在表情达意时,要注意用词的严谨和准确。

“日积月累”指向知识积累,编排的是有关秋天的六句俗语。

俗语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固定语句,口语性强,通俗易懂,而且一般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两个短句。

这些语句与天气、时节有关,旨在让学生积累经典语段,感悟观察的重要性。

这些语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内容也通俗易懂,符合学生的语言习惯。

教学时,可让学生大声朗读,感受俗语读起来的流畅上口,并且谈谈自己的理解。

激发学生积累兴趣之外,让他们感受这些有关天气、时节的俗语的形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是经过民间长期观察形成的,再次回归单元主题“处处留心皆学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