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民俗:摆手舞、撒尔嗬、哭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恩施民俗
摆手舞摆手舞是土家族最有影响的大型歌舞,带有浓烈的祭祀色彩。
摆手舞以讲述人类起源,民族迁徙,英雄事迹为主要内容。
祭祀仪式由梯玛或掌坛师带领众人进摆手堂或摆手坪跳摆手舞、唱摆手歌。
摆手歌长达数万行,堪称土家族民族史诗。
土家人跳摆手舞讲究时辰、场地和规模。
跳摆手舞不拘人数多少,少者数百,多则上万,摆手时,以击大锣、鸣大鼓呼应节奏,气势恢宏壮观,动人心魄。
主要特点是手脚呈同边动作,踢踏摆手,翩翩进退,成双成对,节奏鲜明生动。
摆手舞按其活动规模分为“大摆手”、“小摆手”两种。
大摆手是在摆手堂中举行的,以祭“八部大神”为主。
小摆手是土家族居住区普遍盛行的一种文化习俗活动,•在恩施流行于酉水流域。
过去,凡百户之乡,皆建有摆手堂,有的还建有排楼、戏台等。
来凤舍米湖、大河等地现有摆手堂遗迹。
西兰卡普西兰卡普是土家族最具代表性的手工艺品,西兰是人名,卡普是她织的花布,因此西兰卡普就是土家族的织布。
西兰卡普以红、蓝、黑、白、黄、紫等丝线作经纬,通过手织——后来用机械挑打交织而成。
主要用作被面、床罩、窗帘、桌布、椅垫、包袱、艺术壁挂、锦袋等,色彩对比强烈,图案朴素而富夸张,写实与抽象结合,极富生活气息。
关于西兰卡普的由来有个动人的传说:相传西兰是土家山寨最漂亮最聪明的姑娘,她把山里的百花都绣完了,就没见着半夜开花半夜谢的白果花(银杏)。
为了绣出白果花,她独自半夜爬上高高的白果树与白果花儿对话,不料被又丑又坏的嫂嫂发现了,哥哥听信嫂嫂谗言,用板斧砍断了白果树,西兰摔死了,她的绣花艺术却被土家人传下来了。
“跳丧”与“哭嫁”“跳丧”与“哭嫁”是极富当地土家族特色的风俗习惯,它与汉族地区传统的“红白”事的习俗不同。
“撒尔嗬”:聚居在清江流域的土家人,至今仍盛行以欢乐的歌舞来吊唁逝世的老人的传统习俗,当地土家人叫它“撒尔嗬”。
“撒尔嗬”即“跳丧”,又名打丧鼓,是土家人的祭祀歌舞,在鄂西民间有着极其久远的历史。
恩施野三关是“撒尔嗬”的发源地,是民间流传“跳丧”舞的故乡。
现在表演流行的有“燕儿含泥”、“凤凰扇翅”、“幺姑姐筛锣”、“牛擦痒”、“怀胎歌”、“香袋歌”等近20个品种。
其唱腔古老独特,其动作粗犷豪放,其鼓点明快、节奏感强。
“哭嫁”:土家女子婚前要唱哭嫁歌,即在婚前半月至一月开始哭唱,其形式有一人哭、二人对哭、多人一起哭。
哭唱的内容大多是:哭爹妈的养育之恩,兄嫂、姊妹别离之情,骂媒人和对封建婚姻礼教的不满等;乡邻则以劝嫁为主,内容以贺新婚、夸新郎、互祝愿、道吉祥为主。
与其说是哭,倒不如说是唱,其腔多为传统音调,口音,既伤感又抒情,充满了土家民族风情。
苗族傩戏傩戏是从苗族祭祖还愿的词曲中衍生而成的一个地方戏种,是旧时迎神赛会、驱逐疫鬼的一种仪式,又称地戏、傩堂戏、傩愿戏、还傩愿。
苗族先民“信鬼不信神”,认为人的灵魂不灭,祖先死后灵魂仍在,可以保佑子孙后代。
因此,苗民往往祈求祖先,助其实现心愿,一但酬愿便要祭祀祖先,俗称“还傩愿”。
还愿时举行的仪式就是傩仪。
还愿则必戏,演唱傩戏的班子称为“坛”,班主则称坛主或掌坛师。
演出时以三五人头戴木制面具,一人主唱,众人合之,随着锣鼓的伴奏且唱且跳,虽动作呆板而不失风趣诙谐,歌腔单调却也词粗理正。
目前既能演傩戏又能雕刻傩戏面具的民间艺人,尤以恩施三岔乡老艺人谭学朝最为出色。
他创作的傩戏面具作品曾于1987年入选全国首届民间艺术节,部分面具作品赴西欧16国巡回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