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推荐】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之课内外阅读练习题6套含答案(人物描写主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师的腰围
在一所小学听数学课。

老师是个女的,40来岁,胖胖的。

讲完厘米、分米和米的概念后,她让学生们测量桌子、铅笔和手臂的长度。

两分钟后,被点名的同学报出答案,都得到了表扬。

老师说,我们再找找别的东西测量一下。

老师的话刚完,一个男孩“噌”地站起来:“老师,我想测测你的腰围。


教室里一下静了。

老师低头看了一下自己的腰,然后笑道:“好哇,你来量吧。


小男孩拿着尺子,飞快地跑到老师前面,随后他说出了一个答案:“87厘米。

”“不错,答案比较接近。

其他同学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测得更准确一些?”她的话音刚落,一个胖乎乎的女孩站起来说:“老师,我有,我用手。

我一掌是11厘米,我看是几掌就知道了。

”老师笑了。

小女孩的手在老师的腰上爬了一圈之后,报出了答案:“89厘米。


“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笑容在老师的脸上绽放。

片刻之后,前排的一个小孩站起来:“老师,你把腰带解下来,我们一量就知道了。


我没想到这个小小的孩子会想到这种聪明的办法。

老师肯定也没想到,老师一边笑,一边真的解下了腰带。

小同学量出的是90厘米,这当然是最准确的一个答案。

老实说,那位老师并不算漂亮,但这节课却是我听过的最漂亮的一节课。

1.短文中介绍了、、这三种测量腰围的方法。

2.短文多次描写到了老师的一个神态,那就是,这个神态表现了老师的特点。

3.读一读短文中的画线句子,想一想:为什么这是最漂亮的一节课?
4.你觉得这位数学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
答案:
1.用尺测量用手量测量腰带的长度
2.笑平易近人
3.因为老师引导学生主动地解决了问题,而且教学方法富有创造性。

4.我觉得这是一位和蔼可亲、关爱学生的老师。

普通人(节选)
父亲被选去当群众演员,毫无疑问地最初是由于他那十分惹人注目的胡子。

父亲的胡子留得很长,长及上衣第二颗纽扣。

总体银白。

谁见了都对我说:“梁晓声,你老父亲的一把大胡子真帅。


父亲第一次当群众演员,在《泥人常传奇》剧组。

导演是李文化。

副导演先找了父亲。

父亲说得征求我的意见。

父亲大概将当群众演员这回事看得太重,以为便等于投身了艺术。

所以希望我替他做主,判断他到底能不能胜任。

我替父亲拒绝了。

那时群众演员的酬金才2元。

我之所以拒绝不是因为酬金低,而是因为我不愿我的老父亲在摄影机前被人呼来挥去的。

李文化亲自来找我——说他这部影片的群众演员中,少了一位长胡子老头儿。

“放心,我吩咐对老人家要格外尊重,像尊重老演员们一样还不行吗?”——他这么保证。

无奈,我只好违心同意。

从此,父亲便开始了他的“演员生涯”,在他74岁的时候……
父亲演的尽是迎着镜头走过来或背着镜头走过去的“角色”。

说那也算“角色”,是太夸大其词了。

不同的服装,使我的老父亲在镜头前成为老绅士、老乞丐、摆烟摊的或挑菜行卖的……不久,便常有人对我说:“哎呀晓声,你父亲真好。

演戏认真极了!”但那也算“演戏”吗?我每每地一笑置之。

然而听到别人夸奖自己的父亲,内心里总是高兴的。

一次,我从办公室回家,经过北影一条街——就是那条旧北京假景街,见父亲端端地坐在台阶上,而导演们在摄影机前指手画脚地议论什么,不像再有群众场面要拍的样子。

时已中午,我走到父亲跟前,说:“爸爸,你还坐在这儿干什么呀?回家吃饭吧。

”父亲说:“不行。

我不能离开。

”我问:“为什么?”父亲回答:“我们导演说了——别的群众演员没事儿了,可以打发走了。

但这位老人不能走,我还用得着他?”父亲的语调中,很有一种自豪感似的。

父亲坐得很特别,
那是一种正襟危坐。

他身上的演员服,是一件褐色绸质长袍。

他将长袍的后摆,掀起来搭在背上。

而将长袍的前摆,卷起来放在膝上。

他不依墙,也不靠什么。

就那样子端端地坐着,也不知已经坐了多久。

父亲不肯离开,我只好去问导演。

导演却已经把我的老父亲忘在脑后了,一个劲儿地向我道歉……
——梁晓声《普通人》节选
1.标题的“普通人”指的是()
A.“我”
B.李文化
C.父亲
D.导演
在短文中画出来。

3.父亲的端坐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4.文章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请你找出一处加以分析。

答案:
1.C
2.画:那是一种正襟危坐。

他身上的演员服,是一件褐色绸质长袍。

他将长袍的后摆,掀起来搭在背上。

而将长袍的前摆,卷起来放在膝上。

他不依墙,也不靠什么。

就那样子端端地坐着,也不知已经坐了多久。

3.做事情认真、一丝不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为他人着想。

4.便常有人对我说:“哎呀晓声,你父亲真好。

演戏认真极了!”
分析:通过写旁人对父亲的评价,使父亲的性格更加真实可信。

送报的少年
放暑假的时候,给我家送报的换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

我家住六楼,每天清早8点多钟的时候,便有一阵轻捷的脚步声急急地上楼来了。

不论晴天雨天,他都来得很准时。

门没开的时候,他就轻轻地把报纸塞进报筒。

门虚掩着的时候,他便会礼貌地喊一声:“万老师,报纸来了!”
我曾与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凌晨5点钟就起床,每天要为二百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住户,他每天要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

骄阳似火,送报少年每天大汗淋淋地骑着车子穿街过巷,一大早,他的短袖衬衣就湿透了一大截,但他的车铃却拨弄得很快活。

7月下旬的一天,少年送报来时对我说:“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我说了声谢谢。

少年便下楼去了。

这时,我那儿子闻声从床上翻起,接过报纸急匆匆地翻阅,高兴地说:“妈,我可以上邮电大学了!”
我既高兴,又对儿子的那种少爷做派很不满意。

8点多钟了还穿着睡衣,卧室里空调还在呼呼作响。

每天几乎都是这样,千呼万唤才起床洗漱,然后,打开电视,靠在沙发上一边啜饮牛奶,一边不停地换电视频道……我说:“高考完了可以休整休整,但不能天天这样睡
懒觉,一个青年有没有志气抱负,就看他能不能早起床!”
儿子不屑地说:“你那观念早过时了!”
我说:“你看看人家那送报的少年,每天5点就起床了!”
儿子笑得更嚣张:“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么的?我是新世纪的第一代天之骄子,我进了大学,还要攻读硕士、博士、还要出国留学!”
转眼到了8月底,儿子接到邮电大学的入学通知书,高高兴兴地清点行囊准备上学了。

这天8点刚过,送报的少年准时出现在门口了,他把报纸交给我后,笑吟吟地说:“万老师,从明天起,这报纸还是由我爸爸送。


我随口问:“那你呢?”少年说:“我被北京大学录取了,明天去上学。


我惊得不知说什么,那少年又补充道;“我爸是个下岗工人,身体不太好,以后若送迟了,您多包涵!”
少年深深地朝我鞠了一躬,便下楼去了。

1.本文的主人公是()。

A.送报少年
B.“我”的儿子
C.“我”
2.对画线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送报少年工作很认真负责,对人很有礼貌
B.“我”并不十分了解送报少年的情况
C.送报少年的工作强度大,任务重
3.“我爸是个下岗工人,身体不太好,以后若送迟了,您多包涵!”
这句话表明送报少年()。

A.他上学去,不送报的原因
B.他了解爸爸的情况,体贴爱护爸爸
C.他对爸爸身体差的情况十分了解,所以不送报
4.短文通过描写、描写、描写来
塑造人物形象。

5.文章的题目是“送报少年”,为什么用大量的笔墨去写“我”的
儿子?
1.A
2.B
3.B
4.语言动作神态
5.反衬,突出送报少年
的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丰满。

剃头周的平庸人生
剃头周的门面虽小且破,但很整洁,碎发是随手清扫的。

笨重的黑皮转椅,角落里绽开细缝,露出细密的衬布甚至微黄的海绵来,但踩着脚踏板调整高度时,照样灵活得很。

三五把闪亮的小剪子,尖尾巴的细齿梳子,几瓶印着明星头像的发胶,一盒儿童痱子粉,方块的海绵,摆在镜子前窄窄的台面上,像一排待画的静物,在明亮的光线里,闪烁着细碎的金光,暖调子,慢慢地流淌。

剃头周没有一般手艺人的愁苦气。

首先他不瘦,圆鼓鼓的脸蛋洋溢着很有营养的光泽,壮实的身材,微腆的肚子,头发也梳得整齐。

他还善谈,对客人的每句话都报以认真的倾听和体贴的应和。

谈笑归谈笑,他剃起头来一丝不苟,哪怕椅子上已坐了一排人,必须不时点着各人名号,安抚大家。

到这里来剃头的,以男人和小孩居多,墙角并没有一般美发店必备的宇航员头盔式的烫发设备——讲究的女人不来这里,小孩愿意来,是因为剃头周会制造出动画片里人物的声调,有效抵消了电推子在其后颈上行驶的惊恐。

虽说男人们的发型大同小异,但不能因此质疑剃头周的手艺,像我弟,一个时髦青年,凡事注重品质,也时常光顾他的小店。

人活一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有的人喜欢哼哼唧唧地抱怨,有的人天生精气神十足,剃头周便是后一类人。

他从早站到晚,嘴也不闲着,累是肯定的,但从来没听他叹过一声苦。

——《繁星优秀作品精选》
1.第一自然段中的“暖调子”是指剃头周的店面让人感觉()
A.有暖气
B.温馨 D.光线亮
2.第一自然段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不合理的一项是()
A.描写简陋的工作条件,呈现画一样的美感。

B.交代人物生活环境,让读者眼前呈现画面。

C.简陋但整洁的环境,衬托出主人公的性格。

D.告知读者,剃头周的小店破旧但理发便宜。

3.剃头周的手艺怎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4.下列选项中,()一词最能概括剃头周的人生态度。

A.知足常乐
B.无可奈何
C.乐观向上
D.甘于平淡
答案:
1.B
2.D
3.剃头周的手艺很好,从第三自然段剃头的顾客很多,连时髦青年都经常光顾他的店可以看出来。

4.C
幽默感
在许多国家,有幽默感的人会受到更高的赞赏。

幽默是智慧的火花,是瞬间的灵思。

幽默的语言有时可能化解尴尬的场面,也可能于谈笑间有警世的作用,更可能作为不露声色的自卫和反击。

①譬如在某国家的议会里,曾发生过议员之间争斗的事,有人提议入场者应该把拐杖挂在门口。

议长觉得左右为难,若是表决,无论结果如何,总是不愉快的。

于是他急中生智,笑着说:“如果为了防止不正当的动作,就须把拐杖挂在会场门口,那嘴也该挂在门口,手脚也该摆在保管处。

”引得全场大笑,提议者也在一笑之间摆脱了尴尬的处境。

但是必须强调,幽默并不是讽刺,它或许带有温和的嘲讽,却不刺伤人;它可能是以别人和自己为幽默对象,在这当中,便显示了幽默与被幽默的胸襟与自信。

②有一个秃头者,在别人对他的头发幽默时,当场变了脸,这一
方面可能是因为对方幽默不得体,刺伤了他,更可能是因为他原来对秃头有极大的自卑。

相反地,③另一位秃头的报纸主编,当别人笑称他聪明透顶时,他居然笑着回答:“你小观我也,我早就聪明‘绝顶’了!”你想,若不是他有相当的自信,又怎么可能接别人的话,幽自己一默呢?
所以,越是胸襟宽广,充满智慧的人们,可能就越富有幽默感。

1.为什么说“有幽默感的人会受到人们极高的赞赏”?
2.短文举了两个例子,说明幽默感能化解尴尬,幽默者充满了自信,这两个例子是()。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3.“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国家,就派下等人去。

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这是晏子面对楚王的讽刺给予的回答。

他的幽默起到了()的作用。

A.化解尴尬
B.警世
C.不露声色的自卫和反击
4.仿照下面的例子,写出你对幽默的独特感悟。

幽默是智慧的火花,是瞬间的灵思。

幽默是,是。

答案:
1.因为越是胸襟宽广的人、充满智慧的人,可能就越富有幽默感,所以有幽默感的人会受到人们极高的赞赏。

2.C
3.C
4.例:生活的调味品人际交往的润滑剂
从孩子得到的启示(片段)
丰子恺
晚上喝了三杯老酒,不想看书,也不想睡觉,捉一个四岁的孩子华瞻来骑在膝上,同他寻开心。

我随口问:
“你最喜欢甚么事?”
他仰起头一想,率然地回答:
“逃难。


我倒有点奇怪:“逃难”两字的意义,在他不会懂得,为甚么偏偏选择它?倘然懂得,更不应该喜欢了。

我就设法探问他:“你晓得逃难就是甚么?”
“就是爸爸、妈妈、宝姊姊、软软……娘姨,大家坐汽车,去看大轮船。


啊!原来他的“逃难”的观念是这样的!他所见的“逃难”,是“逃难”的这一面!这真是最可喜欢的事!
一个月以前,上海方面枪炮声响了,大家惊惶失色,立刻约了邻人,扶老携幼地逃到附近江湾车站对面的妇孺救济会里去躲避。

其实倘然此地果真进了战线,或到了败兵,妇孺救济会也是不能救济的。

不过当时张遑失措,有人提议这办法,大家就假定它为安全地带,逃
了进去。

那里面地方大,有花园、假山、小川、亭台、曲栏、长廊、花树、白鸽,孩子一进去,登临盘桓,快乐得如入新天地了。

忽然兵车在墙外过,上海方面的机关枪声、炮声,愈响愈近,又愈密了。

大家坐定之后,听听,想想,方才觉得这里也不是安全地带,当初不过是自骗罢了。

有决断的人先出来雇汽车逃往租界。

每走出一批人,留在里面的人增一次恐慌。

我们集合邻人来商议,也决定出来雇汽车,逃到杨树浦的沪江大学。

于是立刻把小孩们从假山中、栏杆内捉出来,装进汽车里,飞奔杨树浦了。

所以决定逃到沪江大学者,因为一则有邻人与该校熟识,二则该校是外国人办的学校,较为安全可靠。

枪炮声渐远弱,到听不见了的时候,我们的汽车已到沪江大学。

他们安排一个房间给我们住,又为我们代办膳食。

傍晚,我坐在校旁黄浦江边的青草堤上,怅望云水遥忆故居的时候,许多小孩子采花、卧草,争看无数的帆船、轮船的驶行,又是快乐得如入新天地了。

这是“逃难”。

这是多么惊慌,紧张而忧患的一种经历!然而人物一无损丧,只是一次虚惊;过后回想,这回好似全家的人突发地出门游览两天。

我想假如我是预言者,晓得这是虚惊,我在逃难的时候将何等有趣!素来难得全家出游的机会,素来少有坐汽车、游览、参观的机会。

那一天不论时,不论钱,浪漫地、豪爽地、痛快地举行这游历,实在是人生难得的快事!只有小孩子真果感得这快味!他们逃难回来以后,常常拿香烟簏子来叠作栏杆、小桥、汽车、轮船、帆船;常常问我关于轮船、帆船的事;墙壁上及门上又常常有有色粉笔画的
轮船、帆船、亭子、石桥的壁画出现。

可见这“逃难”,在他们脑中有难忘的欢乐的印象。

所以今晚我无端地问华瞻最欢喜甚么事,他立刻选定这“逃难”。

原来他所见的,是“逃难”的这一面。

唉!我今晚受了这孩子的启示:他能撤去世间事物的因果关系的网,看见事物的本身的真相。

我在世智尘劳的实生活中,也应该懂得这撤网的方法,暂时看看事物本身的真相。

唉,我要向他学习!
1.从结构上来说,短文记叙“逃难”的情节属于描写。

2.从行文中,你能感受到丰子恺散文的哪些语言特色?请结合具体词句指出。

3.孩子们最喜欢“逃难”是因为()。

A.“逃难”非常好玩
B.“逃难”所到之处景色非常美
C.孩子并不知“逃难”背后的紧张危险,只享受过程的新奇愉快
4.“我”受到的启示是什么?
答案:
1.插叙
2.朴素自然,明白如话。

如开篇作者和四岁孩子华瞻的对话,家常式的口语,让读者倍感亲切
3.C
4.作者主张成人应该向孩子学习,抛开世俗外在的功名利禄的累赘,学会看到事物的另外一面,如此这般,即使在危险或艰难的境遇
下,也能感受生活的乐趣和幸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