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九中高二(上)第九次周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九中高二(上)第九次
周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36.0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当今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通过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以活化的新形式发扬其深厚内涵,涵养中国精神,滋润现代人生。
不论是为当代中国人更好理解传承民族文化,还是为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都需要我们发挥宏大传统优势,开掘文化资源蕴藏的巨大价值,创造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体验。
数字技术为更好再现文化遗产提供支撑。
文化是一条流淌不息的河流,每个时代都有其特色文化形态,即便那些恒定不变的价值,其表现形式也不断发生嬗变。
近几年,集中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各大博物馆纷纷利用数字技术改进展陈方式,优化文化遗产“用户体验”,利用诸如VR技术、虚拟空间技术等生成逼真、实时、三维虚拟场景,强化展览互动性和参与感,满足观众感知和互动需求,加强观众对文化遗产的认知理解。
数字敦煌、数字故宫等都让我们以新鲜有趣的形式、真实可感的体验徜徉于历史文化场景,感受传统文化艺术精髓及其文化精神。
故宫博物院等富集文史资源的国有文化单位,基于传统文化“IP”,通过与游戏、动漫、影视、文学以及社交平台全方位融合,设计开发器物产品和数字内容,使传统文化魅力不断传播发酵,推出一批人们争相体验的网红产品,数字技术让传统文化以全新方式获得时空延伸,融入生活日常,提升生活品位。
截至2017年底,故宫文创产品已突破10000种,文创产品收入达15亿元。
故宫以“跨界”之思和“网红”之势,举办相关文化活动,获得年轻人追捧,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对日常生活的有效融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获得更好传播和更大影响,还要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
目前这类具有强势文化传播力的文化产品和品牌媒体还比较少,缺乏像动画电影《功夫熊猫》《花木兰》这样叫好又叫座的品牌产品。
有待更新思维模式,重视多元文化背景,找到合适贴切的表达方法,最终呈现出既具备中国文化深远意味又贴近海外受众审美习惯和对中国元素期待的文化产品,进而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国门,在交流互鉴中绽放独特魅力,在多元文化合作与竞争中实现共存共荣,促进人类文明共同进步。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条件借助数字技术提升内容传播的效度、强度和广度。
作为一种战略性资产,传统文化资源如何进行“活化”,实现创造性
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伟大时代对文化工作者提出的重要课题,还需要我们在国际国内视野中,顺应时代新要求和文化新趋势,不断实现内涵挖掘与表达创新的双向突破,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
(摘编自高宏存《以数字技术创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从当代中国人理解传承民族文化、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方面来说都需要发挥宏大传统优势。
B.每个时代都有它特色的文化形式,不变的是那些恒定不变的价值,不断变化的只是文化的表现形式。
C.将中国元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获得更好传播和更大影响。
D.推广中国传统文化要借助数字技术手段,以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对日常生活的有效融入。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文章论述了数字技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扬中的应用问题。
B.文章用数字敦煌、数字故宫等成功案例论证数字技术对文化遗产的支撑。
C.文章以《功夫熊猫》《花木兰》为例论证了文化产品和品牌媒体较少的观点。
D.文章运用举例论证,结合社会现实,论证了传统文化创新形式可借助数字技术。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升内容传播的效度、强度和广度需要全部借助数字技术。
B.只要运用数字技术来传播传统文化,就能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
C.《经典咏流传》《国家宝藏》等运用数字技术将中国元素与时尚表达结合起来,传承传统文化艺术精髓及其文化精神。
D.数字技术使传统文化以全新的方式获得时空延伸,激活人们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从而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只有在创新高原上才能产生创新高峰,只有在良好的生态下才能让创新者脱颖而出。
促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提升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向深入……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再次成为关键词;“坚持创新引领发展,
培育壮大新动能”,创新的激情在会场内外扑面而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创新也正在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加速器。
2018年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8.1万家,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1.7万亿元;6500多家众创空间服务创业团队40万家,创业就业人数超过140万人……以往要素低成本投入、外需拉动、粗放发展的模式,正在被创新发展逐渐替代。
创新带来的新动能,正在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塑造中国发展新优势。
创新越是发展,就越需要一个良好生态。
有人用比喻来形容创新:“青藏高原上才能有珠穆朗玛峰”。
意思是说,只有在创新高原上才能产生创新高峰,只有在良好的生态下才能让创新者脱颖而出。
也正因此,代表和委员们提出,改变“创新孤岛”“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为创新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才能让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竞相迸发、让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形成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大好局面。
(陈凌《跑出创新“加速度”》)材料二:
(数据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创新政策落地情况”专题问卷调查)材料三:
有研究显示,在世界创新型国家发展过程中,具备科学素质公民达10%后,创新实力、人才培养才能达到相应水平,为创新发展提供持续支撑。
因此,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开展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工作。
为此,我国提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目标:到2020年,公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
幅提高,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超过10%,进入创新型国家的门槛,而到2050年,中国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能力得到极大发展,全体公民都将具备科学素质,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这意味着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不能让任何一个人掉队,而科技创新的福祉更应该让每一个中国人共享。
正因如此,我国始终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科普投入不断加大,科普能力逐年提升。
与此同时,瞄准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者、社区居民等重点人群,分类指导、精准施策的科普活动也在不断开展。
通过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普惠农兴村等活动,边疆地区、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科学素质短板也在不断提升。
针对百姓最关注的卫生健康、公共安全、环保治污等话题,一系列主题科普活动也在积极开展。
(《创新型国家建设不能让一个人掉队》)材料四:
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首降,让世界对中国赞誉有加。
这不仅是因为中国克服重重阻碍,在“科技树”上又升了一级,更因为中国人没有把大门在身后关上,而是向世界张开双臂,立志推动全人类科学事业的发展。
坚定打开大门,主动融入世界,是中国科技突飞猛进的宝贵经验,也是未来中国创新的不变宗旨。
中国科技一路走来,如果不走开放的道路,绝不会达到今天的高度。
改革开放后,国际交流合作让我国科学家迅速跟上前沿,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对外开放则为科技创新注入强大动力。
从“上九天”到“下五洋”,从高铁、大飞机到通信、互联网,正是在开放学习、海纳百川的基础上,中国科技实现了全方位跨越。
全人类的知识积累,“最强大脑”之间的智慧激荡,海外大批优秀人才,遍布全球的大数据和应用场景……
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
打开大门的科技创新,有利于我们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
(新华社记者董瑞丰《开放为科技创新插上翅膀》)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在创新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知识产权保护、风险投资可获得性和宽容失败的氛围方面都获得较高的评价。
B.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认为政府部门和单位在落实创新政策时遇到的主要困难就是创新
政策缺少操作细则。
C.创新政策落实面临的主要困难中排第二位的是政策涉及部门多且难协调,应探索权限
下放及监督实施。
D.六成多的受访者提出了人才评价和激励问题,说明完善创新人才评价政策,就能解决落实政策中遇到的主要困难。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从2018年全国创新创业形势来看,过去要素低成本投入、外需拉动、粗放发展的模式已经被创新发展代替,创新塑造了中国发展新优势。
B.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提升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因此我国提出了到2020年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超过10%的目标。
C.只有在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下才能让创新者脱颖而出,促进新兴产业发展,激发创新热情,将大众创业创新引向深入。
D.从“上九天”到“下五洋”,从高铁、大飞机到通信、互联网,既需要科技自主创新精神,更需要打开创新大门,开放学习。
材料一中,代表和委员们提出要“改变‘创新孤岛’”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请结合材料谈谈如何“改变‘创新孤岛’”?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个题。
番表--在火车上
老舍我俩的卧铺对看脸。
他先到的。
我进去的时候,他正在和茶房捣乱。
我买的是顺着车头这面的那张,他的自然是顺着车尾。
他一定要我那一张,我进去不到两分钟吧,已经听熟了这句:“车向哪边走,我要哪张!”茶房的一句也被我听熟了:“定的哪张睡哪张,这是有号数的!”只看我让步与否了。
我告诉了茶房:“我在哪边也是一样。
”
车开了之后,茶房来铺毯子。
他又提出抗议,他的枕头得放在靠窗的那边。
在这点抗议中,他的神色与言语都非常的严厉,有气派。
枕头必放在靠窗那边是他的规矩,对茶房必须拿出老爷的派头,也是他的规矩。
我看出这么点来。
车刚到丰台,他嘱咐茶房“到天津,告诉我一声!”
看他的行李,和他的神气,不像是初次旅行的人,我纳闷为什么他在这么早就张罗着天津。
又过了一站,他又嘱咐了一次。
茶房告诉他:“还有三点钟才到天津呢。
”
这又把他招翻:“我告诉你,你就得记住!”等茶房出去,他找补了声:“混帐!”
骂完茶房混帐,他向我露了点笑容。
笑完,他又拱了拱手,问我“贵姓?”我告诉了他:为是透着和气,回问了一句,他似乎很不愿意回答,迟疑了会儿才说出来。
待了一会儿,他又问我:“上哪里去?”我告诉了他,也顺口问了他。
他又迟疑了半天,笑了笑,定了会儿眼睛:“没什么!”这不像句话。
我看出来这家伙处处有
谱儿,一身都是秘密。
旅行中不要随便说出自己的姓,职业,与去处,怕遇上绿林中的好汉;这家伙的时代还是《小五义》的时代呢。
我忍不住的自己笑了半天。
到了廊房,他又嘱咐茶房:“到天津,通知一声!”“还有一点多钟呢!”茶房嘹了他一眼。
“快到天津了吧?”这回是问我呢。
“说不甚清呢。
”我这回也有了谱儿。
“老兄大概初次出门?我倒常来常往!”他的眼角露出轻看我的意思。
“嗳,”我笑了,“除了天津我全知道!”他定了半天的神,没说出什么来。
查票。
他忙起来。
从身上掏出不知多少纸卷,一一的看过,而后一一的收起,从衣裳最深处掏出,再往最深处送回,我很怀疑是否他的胸上有几个肉袋。
最后,他掏出皮夹来,很厚很旧,用根鸡肠带捆着。
从这里,他拿出车票来,然后又掏出个纸卷,从纸卷中检出两张很大,盖有血丝胡拉的红印的纸来。
一张写着--我不准知道--像蒙文,那一张上的字容或是梵文,我说不清。
把车票放在膝上,他细细看那两张文书,我看明白了:车票是半价票,一定和那两张近乎李白醉写的玩艺有关系。
查票的进来,果然,他连票带表全递过去。
车快到天津了,他忙得不知道怎好了,眉毛拧着,长牙露着,出来进去的打听:“天津吧?”仿佛是怕天津丢了似的。
茶房已经起誓告诉他:“一点不错,天津!”他还是继续打听。
入了站,他急忙要下去,又不敢跳车,走到车门又走了回来。
刚回来,车立定了,他赶紧又往外跑,恰好和上来的旅客与脚夫顶在一处,谁也不让步,激烈的顶着。
在顶住不动的工夫,他看见了站台上他所要见的人。
他把嘴张得像无底的深坑似的,拼命的喊:“风老!风老!”
风老摇了摇手中的文书,他笑了:一笑懈了点幼,被脚夫们给挤在车窗上绷着。
绷了有好几分钟,他钻了出去。
看,这一路打拱作揖,双手扯住风老往车上让,仿佛到了他的家似的,挤撞拉扯,千辛万苦,他把风老拉了上来。
忙着倒茶,把碗中的茶底儿泼在我的脚上。
坐定之后,风老详细的报告:接到他的信,他到各处去取文书,而后拿着它们去办七五折的票。
正如同他自己拿着的番表,只能打这一路的票;他自己打到天津,北宁路;风老给打到浦口,津浦路;京沪路的还得另打:文书可已经备全了,只须在浦口停一停,就能办妥减价票。
说完这些,风老交出文书,这是津浦路的,那是京沪路的。
这回使我很失望,没有藏文的。
他非常感激风老,把文书、车票都收入衣服的最深处,而后从枕头底下搜出一个梨来,非给风老吃不可。
由他们俩的谈话中,我听出点来,他似乎是司法界的,又似乎是作县知事的,我弄不清楚,因为每逢风老要拉到肯定的事儿上去,他便晾我一
眼,把话岔开。
风老刚问到,唐县的情形如何,他赶紧就问五嫂子好?风老所问的都不得结果,可是我把风老家中有多少人都听明白了。
最后,车要开了,风老告别,又是一路打拱作揖,亲自送下去,还请风老拿着那个梨,带回家给小六儿吃去。
车开了,他扒在玻璃上喊:“给五嫂子请安哪!”车出了站。
他微笑着,掏出新旧文书,细细的分类整理。
整理得差不多了,他定了一会儿神,喊茶房:“到浦口,通知一声!”
(原载一九三六年十月《谈风》第一期,有删改)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文中“他”多次嘱咐茶房到天津通知“他”,向“找”和他人反复确认是到达天津,表明“他”对火车到达天津站很重视,生怕睡着了坐过站。
B.“我不准知道”一句言简意赅,既写出了“他”在检看,又写出了“我”在偷瞄,同时也写出了“他”发现“我”偷看后的遮掩。
C.他“和上来的旅客与脚夫顶在一处,谁也不让步,激烈的顶着”与“一路打拱作揖,双手扯住风老往车让”,形成了凶狠过头与热情过度的对比。
D.小说运用了多种手法取得了很好的讽刺效果:结尾“他”喊茶房:“到浦口,通知一声!”耐人寻味,仿佛“他”从丰台到天津的讽刺喜剧又将上映。
文中两次说到“是他的规矩”。
请结合人物住旅途中的种种表现,简要分析小说所揭示的“他的规矩”。
根据文本信息探究“番表”的含义,并分析小说称之为“番表”所起的作用。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9.0分)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陈德,字至善,濠人。
世农家,有勇力。
从太祖于定远,以万夫长从战皆有功,为帐前都先锋。
同诸将取宁、徽、衢、婺诸城,擢元帅。
李伯升寇长兴,德往援,击走之。
从援南昌,大战鄱阳湖,擒水寨姚平章。
太祖舟胶浅,德力战,身被九矢,不退。
从平武昌。
大败张士诚兵于旧馆,擢天策卫亲军指挥使。
吴平,进佥大都督府事。
从大将军北取中原,克元汴梁。
立河南行都督府,以德署府事,讨平群盗。
征山西,破泽州磨盘寨,获参政喻仁,遂会大军克平阳、太原、大同。
渡河取奉元、凤翔,至秦州。
元守将吕国公遁,追擒之。
徐达围张良臣于庆阳,良臣恃其兄思道为外援,间使往来,德悉擒获,庆阳遂下。
又大破扩廓于古城,降其卒八万。
洪武三年,封临江侯,食禄一千五百石,予世券。
明年,从颍川侯傅友德伐蜀,分道入绵州,破龙德,大败吴友仁之众,乘胜拔汉州。
向大亨、戴寿等走成都,追败
之,遂与友德围成都。
蜀平,赐白金彩币,复还汴。
五年为左副将军,与冯胜征漠北,破敌于别笃山,俘斩万计。
克甘肃,取亦集乃路,留兵扼关而还。
明年复总兵出朔方败敌三岔山擒其副枢失剌罕等七十余人其秋再出战于答剌海口斩首六百级获其同佥忻都等五十四人凡三战三捷七年练兵北平。
十年还凤阳。
十一年卒。
追封杞国公,谥定襄。
二十三年,追坐德胡惟庸党,诏书言其征西时有过被镌责,遂与惟庸通谋。
爵除。
(《明史•陈德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明年复总兵/出朔方败/敌三岔山/擒其副枢失剌罕等七十余人/其秋/再出战于答剌海口/斩首六百级获其同佥/忻都等五十四人/凡三战三捷/
B.明年复总兵出朔方/败敌三岔山/擒其副枢失剌罕等七十余人/其秋/再出战于答剌海口/斩首六百级/获其同佥忻都等五十四人/凡三战三捷/
C.明年复/总兵出朔方败/敌三岔山/擒其副枢失剌罕等七十余人/其秋/再出战于答剌海口/斩首六百级/获其同佥忻都等/五十四人凡三战三捷/
D.明年复总兵出朔方/败敌三岔山/擒其副枢失剌罕等七十余人/其秋/再出战于答剌海口/斩首六百级获其同佥/忻都等五十四人/凡三战三捷/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擢,提拔、选拔,义同迁、拔、升、加、加封等,古代用于提升官职。
B.世券,又称铁券。
始于明代,使其世代终身享有免除罪责的特权凭证。
C.漠北,又称岭北,指中国北方沙漠、戈壁以北的广大地区,蒙古族活动区域。
D.谥,即谥号,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他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陈德出身农家,勇力过人。
陈德跟随太祖征定远,因功擢帐前都先锋,同诸将夺取多座城池,擢升为元帅。
B.陈德随军南征,屡建奇功。
陈德随军援救南昌,大战鄱阳湖,平定武昌、吴地,晋升为佥大都督府事。
C.陈德北伐元朝,屡战屡胜。
陈德随徐达、冯胜先后征北元,三战三捷,对元朝及北元打击作出了贡献。
D.陈德征西犯错,遭斥除爵。
陈德西征时有过错,遭到斥责,就与胡惟庸勾结,朝廷追责此事除去他的爵位。
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太祖舟胶浅,德力战,身被九矢,不退。
②徐达围张良臣于庆阳,良臣恃其兄思道为外援,间使往来,德悉擒获,庆阳遂下。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赠彭州权别驾
苏颋
双流脉脉锦城开,追饯年年往复回。
只道歌谣迎半刺①,徒闻礼数揖中台②。
黄莺急啭春风尽,斑马长嘶落景催。
莫怆分飞岐路别,还当奏最掖垣③来。
【注】①半刺:指州郡长官下属的官吏,如长史、别驾、通判等。
②中台:中书省。
③掖垣:意为朝廷的中央部门。
下列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首句中“脉脉”一叠词,既写出了两条河默默无声地流过锦城,又写出诗人绵远深挚的送别之情。
B.颔联“只道”与“徒闻”对举,一迎一揖,本以为受到人们的夹道欢迎,却只听说友人拜见中书省的消息。
C.诗中“分飞”“岐路”都暗喻诗人与友人的离别,“莫怆”则强调了诗人对友人出京任职而离别的悲伤之情。
D.诗人最后希望他那位往别处任职的朋友能够考绩列为优等,寄盼友人能带着政绩重返京城。
请简要赏析“黄莺急啭春风尽,斑马长嘶落景催”。
四、语言表达(本大题共2小题,共12.0分)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劝学》中“______ ,______ ”两句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氓》中,以桑树起兴,借桑树的茂盛喻女子青春年华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 ”。
《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刘禅推荐了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治国的贤能之士,而在文章结尾处,也规劝刘禅应该自行谋划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 ”。
7.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示例:
《红旗谱》《吕梁英雄传》《新儿女英雄传》等革命文学著作,描绘了中华儿女抵御外侮、英勇奋战的形象。
材料:
《东周列国志》《齐民要术》《牡丹亭》《三国演义》《梦溪笔谈》《长生殿》《隋唐演义》《西厢记》《天工开物》
五、其他(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拓展‘智能+’”首次被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作为未来的重要基础性技术,人工智能已连续三年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可以预见,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的深入应用,生产生活的数字化转型是_____。
人们在拥抱人工智能、迈向数字社会的同时,()只有_____,研判和防范潜在风险,才能安享“智能+”的时代红利。
人工智能应用_____,同时也带来安全风险隐患。
根据一项调研显示,当前无节制滥用个人信息现象较为普遍。
同时,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场景下_____的数据收集、专业化多样化的数据处理技术,使得信息主体难以了解、控制其信息是如何被收集和利用的。
信息安全保护已经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课题。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根据一项调研,当前无节制乱用个人信息现象较为普遍。
B.根据一项调研显示,当前滥用个人信息现象较为普遍。
C.一项调研显示,当前滥用个人信息现象较为普遍。
D.一项调研显示,当前胡乱滥用个人信息现象较为普遍。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在安全、伦理、法律法规、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挑战也需要被正视。
B.也需要正视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在安全、伦理、法律法规、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