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三章 学习理论知识点(2020江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学习理论
第一节学习概述
一、学习的概念
1、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中获得个体经验,使得其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持久变化的过程。

狭义的学习指人类的学习,人在社会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活动。

学习是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也就是说不一定会在当前的行为中表现出来。

学习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由于适应、疾病或服药暂时引起的变化不是学习。

学习不是本能活动,是后天习得的。

2、人类的学习与动物学习区别
(1)人的学习是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除了直接经验外,还有间接经验。

(2)人的学习是以语言为中介的。

语言是使事物之间关系抽象化、概括化的信号。

(3)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3、学生的学习
它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二是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三是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二、学习的分类
1、加涅的学习分类
加涅在《学习的条件》中提出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

学习层次分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学习结果分类: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

2、安德森的学习分类
安德森根据知识表征方式的不同。

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回答怎么想,怎么做。

3、奥苏泊尔的学习分类
符号学习(主要指词汇学习、实物图像、地形地貌,历史人物事件),概念学习(掌握同类事物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命题学习。

命题学习包括下位学习(类属学习),上位学习(总括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4、我国的学习分类
我国教育心理学家主张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第二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一、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1、桑代克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他把学习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小猫迷箱实验。

2、学习规律
(1)效果律,是最重要的实习规律。

(2)练习律
(3)准备律
二、巴普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
1、狗摇铃实验
2、基本规律
(1)获得与消退
(2)刺激的泛化与分化
3、评价:无法解释有机体为了得到结果而主动做出学习的现象。

三、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
1、小白鼠杠杆实验:学习的实质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

2、基本规律
(1)强化: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所带来的结果都是增强反应发生的概率。

正强化是施加奖励,负强化是撤销惩罚。

(2)惩罚:惩罚是为了降低反应发生概率,分为正惩罚(呈现性惩罚),负惩罚(移去性惩罚)。

(3)消退:消退是一种无强化过程,操作条件反射不是永久的。

(4)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都是负强化条件作用类型。

逃避是出现了厌恶刺激。

回避是即将出现厌恶刺激。

3、教学应用
(1)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
(2)掌握学习:布卢姆根据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学习中的连续渐进原理,提出掌握学习理论。

只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育,几乎所有的学生,针对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要求达到80%-90%。

反馈——矫正性系统是掌握学习的核心。

(3)负强化思想与惩罚教育。

惩罚只有在符合负强化的意义时,才会产生最大的教育价值。

第三节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一、苛勒的完形——顿悟说(格式塔心理学家)
1、经典实验:黑猩猩叠箱实验
2、基本内容
(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所谓顿悟是指对情境的突然理解,只有清楚的认识到整个问题情境中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时,顿悟才会出现。

(2)学习的实质是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完形是对事物的整体理解,是一种心理结构。

3、评价
完形顿悟说是最早的认知学习理论,肯定了主体的能动作用。

和尝试错误说并不是完全对立,尝试错误是顿悟的前奏,顿悟是练习到某种程度的结果。

尝试错误和顿悟在人类学习中均极为常见,是两种不同方式,不同阶段,不同水平的学习类型。

二、布鲁纳的认知—结构理论
布鲁纳主张发现学习,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1、学习观
(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

学习者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的获取知识,并把新知识和已有知识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构建知识体系。

他主张向学生提供具体的东西,以便他们发现认知结构。

(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评价三个过程。

学习活动首先是新知识的获得。

2、教学观
(1)结构教学观
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基本结构是指一个学科围绕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态度,基本方法而形成的整体知识框架和思维框架。

布鲁纳把学科的基本结构放在设计课程和编写教材的中心位置。

掌握学习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包括四个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内部动机是维持学习的基本动力。

学生具有三种最基本的内在动机:好奇内驱力(求知欲)、胜任内驱力(成功的欲望)、互惠内驱力(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需要)。

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像、符号三种表象来呈现。

(2)发现教学模式
教师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地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发现事物之间的规律,获得相应的知识,形成认知结构。

教学围绕一个问题情境展开,以学生的发现活动为主,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

3、教学应用
(1)学习理论的四大贡献:结构教学观、发现教学模式、重视对直觉思维的培养、学习情境结构理论。

(2)教学设计的四大法则:教师必须先将学习情境和教材性质解释的非常清楚。

配合学生的经验,将所教授的教材适当组织,务必是每个学生能从中学到知识。

针对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方式,对教材的难度与逻辑作适当安排。

在教材难易上,考虑学生学习动机的维持。

三、奥苏泊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1、学习的分类: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根据学习材料与原有知识结构,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2、有意义学习的实质
有意义学习,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和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知识,建立非人为实质性的联系。

有意义学习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3、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1)从客观条件来看,有意义学习的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

(2)从主观上看,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必须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

(3)从主观上看,学习者必须有有意义的学习心向。

(4)从主观上看,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

4、接受学习的实质
接受学习也是概念同化过程,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适合年龄较大有丰富知识经验的人。

5、先行组织者技术
影响接受学习的关键因素,是认知结构中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可利用性。

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

6、学习应用
(1)逐渐分化原则。

先传授一般的最广泛的概念,然后分化。

(2)整合协调原则。

四、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S-O-R)
1、经典实验:小白鼠走迷宫
2、观点
(1)学习是有目的的行为,不是盲目的。

(2)学习是对符号—完形的认知。

在头脑中先形成一幅认知地图。

(3)在外部刺激和行为反应之间存在中介变量。

五、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1、信息流程
瞬时记忆通过注意称为短时记忆,短时记忆通过复述成为长时记忆。

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时,信息发生了关键性的转变,也就是编码过程。

2、控制结构。

包括期望事项和执行控制。

期望事项是学习的动机,执行控制是认知策略。

3、教学应用
(1)提供合理的信息量
(2)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3)呈现有条理的教材
(4)组织有效的复习
(5)给予有效的反馈
(6)控制学生的学习
第四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也叫第三势力,和程序教学、学科结构并称为20世纪的三个教学运动。

一、马斯洛的学习理论
马斯洛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创始人,他的学习理论包括自我实现人格观和内在学习论,倡导内在学习,充分研发学生潜能,达到自我实现。

二、康布斯的全人教育思想
强调实行全人教育,学生知情意三方面均衡发展,培养健全人格。

三、罗杰斯的学习理论
1、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学习是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去吸收任何他觉得有需要的知识,包括认知学习和经验学习两种类型。

认知学习就是无意义学习,经验学习就是有意义学习。

所谓有意义学习不仅仅是增长知识,而是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加一起的实验习。

罗杰斯的有意义的学习是学习内容和个人之间的关系。

奥苏泊尔的有意义学习强调的是新旧知识的联系。

罗杰斯认为熬苏泊尔的有意义的学习只是颈部以上的学习。

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协助者,为学生学习提供各种资源,提供促进学习的气氛,包括真诚一致,无条件积极关注,同理心。

3、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
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人,最有用的学习就是知道如何学习。

四、教学模式
1、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式
2、自由学习的学习模式
3、开放课堂的学习模式
第五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一、基本观点
1、知识观
(1)知识是客观世界的一种假设,解释或假说。

课本知识只是关于各种现象较为可靠的假设,不是问题最终答案。

(2)知识的运用需要具体情境,把握具体情境的复杂变化。

(3)知识需要基于个人建构的理解。

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只能靠自己建构,知识对个体无权威。

2、学习观
(1)学习是学生主动构建的过程。

(2)学生的学习具有社会互动性。

(3)学生的学习具有情境性。

3、学生观
(1)学生已经具备相应的知识经验,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

教学不能无视学生这些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经验。

(2)学生是知识建构的主体,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3)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相互交流,质疑,了解彼此想法。

二、教学模式
1、抛锚式教学模式。

将知识抛锚在一定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创造力。

2、认知学徒式教学模式。

在真实领域进行。

3、随机通达教学模式。

从不同途径,不同方法进入同样的学习内容。

4、支架式教学模式。

5、自上而下教学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