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写作及其学术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位论文写作及其学术规范
国际经济贸易系李庚寅教授
1.论文的选题
1.1 论文选题的重要性
“题好一半文”,对于学位论文来说,一个好的选题可能直接决定其是否能够达到的学术水准,并影响后期论文写作的质量和效率。
学术研究的继承和创新:通过查阅书目和报刊资料索引,了解本学科研究的现状,了解前人在这一领域内作过哪些研究,取得过哪些成果,有过哪些争议和歧义,还有哪些待填补的空白和待充实的薄弱环节,以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开拓,有所前进。
决不可不作任何调查研究就轻易确定题目。
否则,一些你感兴趣的,认为有价值的题目,可能已被别人做过,如等到干了一半以后再作调整,就难免会劳而少功甚至劳而无功。
培养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
能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衡量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标准,反映着个体在思维活跃性、深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方面的差异。
因此,培养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首先,发现问题是创新的起点和开端,也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但是,就学生的培养和科学的发明来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因为,解决问题可能通常依靠知识、技能和实验,但从新的角度去发现和提出问题,则需要思维方式的变革和创造性的想象。
因此,古往今来的学者都高度肯定和十分重视发现和提出问题在学生培养中的作用。
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他自己入太庙,“每事问”。
宋代学者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一首诗中形象地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
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苏格拉底也认为,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诞生。
另外,从人的心理活动来看,学生在寻找问题的过程中,他的观察力、好奇心、想像力等都被调动和诱发。
选题的过程,学生将经历思维的发散、流畅和聚敛的训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次重要的思维训练过程。
同时因为意识到有问题,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怀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在这种心理的驱动下,他会聚焦问题,积极思维,产生内在的驱动力,推动他去寻求各种方法来解决问题,直到有新的发现和创新。
因此,问题既是思维的结果,又是思维的动力。
个人兴趣和特长的充分体现、发挥;
论文写作所需要的条件以及作者的能力。
1.2 论文选题的特征:学术性、创新性和系统性
学术性即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当具有十分鲜明的专业化特征, 应在本学科内具有较
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研究意义,且尚未得到描述、解释、评估或证明的主题。
学位论文选
题一般排斥那些已经公认得到解决的问题、得到证明的结论和在当时已经属于不证自明或者常识的范畴。
创新性即学位论文是在原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的继承和发扬,也可以是原创性的。
树立学术创新意识是选题的根本,是科研工作的灵魂。
学生学习期间,应从“继承性发展”着眼,把视线瞄准那些前人或他人曾经做过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问题或新理论,深入研究,使该课题有新的发展与补充。
另外,有些课题虽然国外已有过较多的研究报道,但在国内尚属空白领域,也可作为选题的切入点。
具体说来,论文的新意主要通过以下七种情况体现出来:(1)是否运用已有的理论对新的实践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具有应用价值的观点。
(2)是否填补了学科空白。
(3)前人是否已有这种观点,即观点是否是独创的。
(4)是否超过了前人已有观点的准确和深刻程度。
(5)是否对前人的观点进行了纠正或补充。
(6)是否提出了新的研究方法。
(7)是否运用了新的实践资料和相关案例。
系统性是指学位论文选题不仅应是一个独立的命题,也应当是一个对事物某一方面比较全面的研究选题。
学位论文围绕选题进行系统的研究,是一个综合的工程,也就是说,论文必须有较大的取材范围和较宽的研究视野。
1.3 论文选题的类型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政治学教授斯蒂芬·范弗埃拉在其名著《政治学研究方法指南》中,将政治学博士论文分为七个主要类型。
其划分的类型不仅是针对政治学学位论文,也可供其它所有学科的学位论文选题借鉴。
斯蒂芬·范弗将学位论文分为理论创立型、理论检测型、文献评估型、政策评估型(或政策处方
型) 、历史解释型、历史评估型、预测型七个类型 ,又将上述七大类论文根据相关性的强弱归并为四个大的类别,即:理论提出型、理论检测型、理论应用型、文献评估型。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表3。
表3 学位论文选题的类型
类别类型含义
理论提出型理论创立型论文提出新的假设,其中也要说明得出这些假设的演绎推理过程。
理论检验型理论检测型论文使用经验证据来评价现有理论,可采用大样本分析或案例研
究形式。
文献评估型文献评估型论文对于某个主题的现有理论文献和经验文献进行总结和评价。
政策评估型论文对现行的或未来的公共政策或政策建议进行评估。
(或政策处方型)
理论应用型历史解释型论文运用理论来解释特定历史事件的原因、形式和结果。
历史评估型论文对指导官方或非官方的政策行为主体的事实和理论信念进行
评估,并且(或者) 对这些行为主体所追求的政策结果进行评估。
预测型论文应用理论并从当前事件或从假设的未来发展中来推知未来的
世界。
学位论文须在遵循学术规范和学术积累规律的前提下展开研究,学位论文选题的七种类型也可以说是七种创新形式,研究者须在这七种类型或形式中寻求创新。
就这七种类型来说,理论创立型的论文选题的难度最大,因为在学术研究中,提出一个假设往往比
证明一个假设更为困难,理论创立型的论文就是建立在提出新的假设基础之上的,其对
研究者的学术潜质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
预测型的选题也是一个相对困难的类型“, 纯粹的预测型论文是一个有风险的研究课题,因为未来总是变动不居的,从而该研究有被
事实所驳倒的危险。
”所以,绝大多数论文的选题集中在理论检验、文献评估和理论应用(政策评估、历史解释和历史评估)等三个类别上。
1.4 论文选题的原则
理论性
创新性
可行性。
因趣选题,特长和兴趣结合: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某一领域产生兴趣, 或在社会实践中对某一实践应用领域感兴趣, 或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及教师科研
课题而形成兴趣, 教师应帮助其从中选择恰当的研究题目。
因需选题,有些学生较早地联系到工作, 确定了工作领域;或者有的学生考上了研究生, 也大致能够确定未来的研究方向。
这时,指导教师可以选择能够有效调动这类学生研究积极性的选题。
因事选题,有些学生对当前经济和管理领域中的焦点或热点问题非常感兴趣, 平时给予这类问题
较多的关注, 积累的相关资料和信息较多, 对问题的理解也较为深刻。
因才选题,难度因人而异。
题目大小适宜:如果学位论文的题目过大或过难,就难以完成写作任务;反之,题目过于容易,又不能较好地锻炼科学研究的能力,达不到写作学位论文的目的。
因此,选择一个难易大小合适的题目,可以保证写作的顺利进行。
所以,论文选题不宜过大,过大不能深入,也难以在规定时间内得出结果。
避免大而空、不专业和经验化选题,力图避免平庸、浅薄、宽泛,大题小作、虚题空作等现象;避免与专业和研究方向联系不多,甚至毫无关联;避免经验色彩过重,避开理论只谈经验。
可操作性
时效性
1.5 论文选题的来源
学位论文的选题首先来源于对本学科、本领域学术研究现状的深入了解,没有对一个专门领域的深思、细究、详考,是不可能获得学术灵感和学术激情的,也不可能找到一个富有创新潜力的选题,这就要求研究者在选题之间做大量细致的工作,在确定选题之
前尽最大可能地占有本领域的学术资料,包括原始历史文献、已有研究成果和大量的实证材料。
参考材料的不足或不当不仅直接影响到选题的确定,还影响到后续研究的开展,直接制约着学位论文的质量。
学位论文选题还必须与本人的学术兴趣结合起来,在一个熟悉的、有兴趣的领域内开展研究,所遇到的障碍要比一个陌生的领域少得多,创新也要容易得多。
背景知识的积累和个人的学术兴趣是学位论文选题最主要的来源,也是确定选题时必须考虑的最为重要的因素。
除此之外,文献的保障、支持和导师的指导、启发在学位论文的选题中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不可忽视。
具体是:
①导师的研究方向与课题
②参加专业研讨会
③社会、生产实践的需要
④文献阅读
第一步,广泛地浏览资料。
第二步,有选择的重点阅读。
在阅读中要注意勤作笔录,随时记下资料的纲目,记下资料中对自己影响最深刻的观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等,记下脑海中涌现的点滴体会。
当然,手抄笔录并不等于有言必录,有文必录,而是要做细心的选择,有目的有重点地摘录,当详则详,当略则略。
一些相同的或类似的观点和材料则不必重复摘录,只需记下资料来源及页码就行,以避免浪费时间和精力。
第三步,将阅读所得到的方方面面的内容,进行分类排列和组合,从中寻找问题和发现问题。
材料可按纲目分类,如系统介绍有关问题研究发展概况的资料;对某一个问题研究情况的资料;对同一问题几种不同观点的资料;对某一问题研究最新的资料和成果,等等。
第四步,将自己在研究中的体会与资料分别加以比较,找出哪些体会在资料中没有
或部分没有;哪些体会虽然资料已有,但自己对此有不同看法;哪些体会和资料是基本一致的;哪些体会是在资料基础上的深化和发挥,等等。
经过几番深思熟虑的思考过程,就容易萌生自己的想法。
把这种想法及时捕捉住,再作进一步的思考,选题的目标也就会渐渐明确起来。
⑤个人兴趣与好奇心
2.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与评述
2.1 文献检索
学位论文写作中文献检索的功能在于,避免选题的重复,有利于作出富有个性与创
造性的研究;便于确立资料搜集的范围与相关研究的意向;对于有时间限制的大学毕业生而言,有利于其确立重点阅读与研讨的论著。
在学位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学生理应在现代大文献学观念的指导下来进行相关资料与材料的搜集与整理,即学生理应运用在“文献检索”课上所学到的知识与方法,对自己研究论题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
这有利于提高学位论文的写作质量与水平。
可以说,文献检索能力是毕业论文写作中科研能力的一大表征,掌握现代文献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对基础文献和研究资料的了解与熟悉,文献检索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研起点,并能够强化学位论文写作的学术性、针对性和解说力。
可以使用的资源有:
中国学术期刊网
中国优秀博士和硕士学位论文网
国务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网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网
人大经济论坛
北大经济科学教育中心资料下载论坛
专著和论文
2.2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学位论文中对选题领域的研究状况和主要问题作出的综合阐
述与评价, 以说明自身研究的背景和基础, 使读者明白所考察的研究成果与研究课题
的关系。
文献综述既指一个研究步骤, 也指一种研究结果。
在学位论文文献述评中,主要交代课题的前因后果, 说明为什么要做这个研究, 澄清准备做的研究跟已有研究的
关系, 文献综述的所选内容必须与研究者所研究的问题极其关联,围绕和研究课题相关
的关键点来组织文献评述。
在文献综述中, 吸收他人的思想, 把别人的智慧整合到自己的研究工作中去, 完全符合科学发展的积累增长特点, 但这种吸收主要反映的是其他
人所说的内容实质, 而不是具体内容。
过多的直接引用会误导读者, 也会使文章不流畅。
文献综述的目的是发扬学术研究的继承性,导出研究的新问题、新方向、新课题。
要了解本学科研究的现状,需要通过查阅书目和报刊资料索引,了解前人在这一领域内作过哪些研究,取得过哪些成果,有过哪些争议和歧义,还有哪些待填补的空白和待充实的薄弱环节,以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开拓,有所前进。
决不可不作任何调查研究就轻易确定题目。
一些你感兴趣的,你认为有价值的题目,也许别人早就作过了。
不作调查研究就仓促上阵,等到干了一半以后再作调整,就难免会劳而少功甚至劳而无功。
总之,文献综述主要是向读者陈述:学术界或实业界对该选题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一些,学术界对该选题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前沿研究成果是什么?本文研究的问题与这些最新研究进展、最前沿研究成果有哪些关系,从而使读者了解本文所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性质,论文的起点和层次,以及论文所研究问题是专业的哪个理论领域,其理论基石/基础是什么,即研究问题的根基在那里。
有人说,一篇论文是否属于质量上乘,首先看他的文献述评是否到位和精准。
这是有道理的。
撰写文献综述应遵循的原则:
“5W”原则。
“5W”原则就是作者必须实事求是、原汁原味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原则, 也就是可检索性原则。
具体地说即按照什么人(Who ) 、什么时候( When ) 、在什么地方(Where) 、为什么(Why) 、提出了什么学术观点 (What) 的写作方式撰写文献综述的原则。
易言之,文献综述的写作应采用实引方式, 对所引述的观点要严格采用被引述作者的原文, 不可断章取义、任意发挥。
真正的有价值的文献综述应该让读者能够查阅并迅速找到文献的源头, 作进一步的考证和研究。
遵循“5W”文献写作原则有利于尊重知识产权, 维护学术研究的尊严; 有利于学术研究的良性开展; 有利于学术积累。
现今流行于我国经济学界的许多所谓的文献综述是不规范的, 比如“弗里德曼(1968) 提出了⋯⋯”、“诺斯(1963) 构建了⋯⋯”等等。
这种转述性的文献综述毫无价值可言。
因为读者阅读文献综述后仍然很难把握作者所依据的文献是什么。
严格地说, 这样的文献综述既没有继承性, 也没有开放性, 于学术研究无补。
经典性原则。
文献综述应坚持经典性写作原则。
所谓经典性写作原则是指文献综述的内容应该是所研究领域的经典人物的经典著作, 而不是学术“圈外人”的某些片言只语。
一般来说, 每个研究课题都有其所在领域独有的经典文献。
作者必须熟悉自己所研究领域的经典文献。
“文献树”原则。
“文献树”原则也就是“学术谱系”原则。
作者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必须系统梳理研究问题的起源、发展和现状, 具体地说就是必须采用历史方法按照“由远到近”、“由大到小”和“由宽到窄”的“文献树”原则进行。
只有这样, 方可理清研究问题的来龙去脉, 清晰揭示研究问题的演进, 为自己的后继研究建立进一步
创新的平台。
“顶天立地”原则。
“顶天立地”原则的“顶天”要求作者从理论继承上逼近学术前沿; “立地”则要求作者理论联系实际地解决中国现实问题。
进一步讲, 所谓“天”就是研究问题所要求的最先进的理论成果, 所谓“地”就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顶天立地”就是要求有的放矢,要求作者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西方一切有价值的理论之“矢”射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之“的”。
2.3 数据的整理、处理和统计描述、以及数理模型的确定
对数据的处理主要包括:详细列出有关数据;对某些数据根据需要进行整理和运算;保留科学的有代表性的数据;运用图表显示变化的规律和在不同变化条件下的数据状态;对数据进行必要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3.论文的写作方法和论文结构
3.1 论文的写作方法
论文写作既是一门科学,同时又是一门技巧,即使是满腹经纶,如果不掌握科学的写作技巧,也不易用文字表达出来。
犹如教师,虽然具有一定的知识,但不懂教学法,不懂因材施教,教学效果同样不可能好的道理一样。
写作技巧很多,但在学术论文写作中常用的两种主要方法是:论说文三要素原理、模仿法
①正确运用论说文三要素原理。
一般说,论文均要求具有三个要素,即论点、论据和结论,也叫论题、论证和结论。
论题是真实性需要证明的命题;论证是指用来证明论题的判断;结论是指通过论证之后得出的判断。
这三个要素在学术论文的写作中应当充分利用,即在文章的宏观、中观、微观结构上都要灵活运用,而不能机械地仅在论文的总体结构上运用。
一篇优秀的经济管理类学术论文要有充分的推理和严密的逻辑,保证做到这几点的主要方法就是在论文的宏观(整篇论文)、中观(论文的任何一个部分)、微观(论文中的一个小段落甚至一句完整的句子)上充分运用论文三要素原理。
当然在运用这一原理时,三要素的份量(文字上)不一定等量分配,而应详略得当,但是不能缺少。
中观、微观上的三要素原理运用一定围绕宏观上的三要素原理结构来布局,为宏观布局服务。
只有这样,论文自始至终才能充满逻辑感,作者才能围绕主题来以理服人,而不至出现主观臆断,以势压人,前后不连贯,甚至出现矛盾等现象。
与此同时,论文中该举例、引证之处,力争做到,并使之准确、生动。
这样写出的论文一般均属上乘之作。
②模仿法。
是指研究者在某一问题上有所见解,但写作经验较少,或防止由于孤立地提出一个新观点而不易被他人理解和接受时,所作的必要的铺垫。
这种表达上的需要,可找接近的范文,借其框架,现成的基本原理,融进自己的见解。
这种论文写作方式姑且称之为模仿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初学写作学术论文的作者,或有一定见解,但新见解、新观点较少的作者。
这种论文要求短小精悍,一定要注明参考文献或其他必要的注释。
采用这种方法,特别强调态度的严肃性,万不可有投机心理,否则,只能误人害己,不耻于学界。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方法不能孤立使用,常常是交错运用,例如上述两种方法中,后一种一定要使用和体现前一种,即运用论文的三要素原理;同样,从总体上来说不是模仿性的论文,在基本原理的运用上,在独立见解的观点与观点之间的过渡上,往往也要运用现成的东西,这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模仿性的,这是学术事业发展所必需的,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
3.2 论文的结构
论文必须有一个合理的逻辑结构。
很多论文, 看了半天, 不知道它在讲什么, 其中
之一就是结构没有掌握好。
论文的结构安排有以下几种方法:
并列法,即几个问题同时出现,具体是将几个观点或几个问题、几类事情或若干事件并列在一起,形式上彼此独立,内容上共同为说明主题服务。
这些内容(任务、原因、措施、成绩、经验、体会)没有谁先谁后,谁主谁次的区分,但须注意的是,各层次之间必须有内在的联系,不能互相矛盾、重复、包容,分类的标准、角度要一致。
递进法,即将说明主题(问题)的各个层次的内容,或者是按照事情发展过程的先后次序,或者是按照事理的逻辑,逐层深入的关系来安排层次。
用递进法安排层次,有明显的逻辑上的严密性,人们容易理解和接受。
要注意的是,事情和整理的先后顺序必须是确实存在的,而且是实质性的,否则,也不能很好地说明问题。
因果法。
任何问题的发生总有其原因,任何做法、事态的发展总有其结果。
层次的安排可结果在前原因在后,也可原因在前结果在后。
4.内容摘要、注释和参考文献等应注意的问题
4.1 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内容摘要是对论文内容以第三者的独立角度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
内容摘要应与正文有等量信息。
一般应有陈述的对象、方法、结论等,但侧重于结论。
内容摘要自身要能够独立成篇,是一篇可独立使用的完整短文,以不超过300字为宜。
若还有英文摘要,则中英文摘要必须完全对应。
关键词是为了便于文献标引与检索,揭示出论文将围绕哪些方面展开论述。
一般应选取3-5个词作关键词。
如《论中国会计的国际化》的关键词是:会计准则、会计实务、国际化。
这三个词就揭示出标题及论文的核心。
4.2 注释:如何引用资料——引用别人的文章、数据和资料
引用资料要加以注释。
“注”是指明出处,“释”是补充的说明和深入的说明。
注分脚注和尾注, 脚注的位置在一篇文章的底部,尾注在文章的结尾处。
中国有的书全用脚注,有的全用尾注,有的是两个同时用:一般来说脚注是谈到某一个问题需要补充和加深说明的;尾注一般是注出处。
国际通行的方法都把注和释写在后面,有的每一章后面有注释,有的统统在后面注释。
两种方法都可以。
学位论文不是著作,一般采取尾注。
引用资料必须注意权威性。
权威性就是权威学者权威著作,甚至权威出版社。
4.3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分外文和中文。
作为正式论文必须引用外文资料,必须列出你参考外文资料的目录。
外文资料若引用的很多,证明你的外语水平很高, 以及对这一课题在国外进展程度了解较多。
中文资料必须是非常重要的资料,不要把一般的写进去。
人家看你的读书面是否广,你的眼光怎么样,从中也可以看出你的论文的价值。
事实上有些论文引用的书目他并没有看完,或者顺着这个线索查一下子。
但这些资料本身就说明你所写论文下了较大功夫。
大家不要怕写注释, 注释很多越说明你看的书多,但是你的注释必须有价值。
参考文献的排序:外文按作者姓名的第一个字母的顺序编排,中文按作者姓氏的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