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同步课时作业《祝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同步课时作业
(2)祝福
1.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也许有罢,——我想。
”我于是吞吞吐吐的说。
②回头人出嫁,哭喊的也有,说要寻死觅活的也有, 抬到男家闹得拜不成天地的也有.连花烛
都砸了的也有。
③在被敌军围困,百无聊赖的情况下,这位将军仍然沉着、镇定地坐镇指挥。
④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沸反盈天的, 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
⑤她和同事们一起到山东出差,少不更事,没顾得上休息,就马不停蹄地开展起工作来。
⑥直到指手画脚的将她和男人反关在新房里,还是骂,阿呀呀,这真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⑤⑥
D.④⑤⑥
2.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小说《祝福》一拉开帷幕,鲁迅就给读者展示了一幅沉重而巨大的民俗风情画——农历新年时祝福的景象。
B.过年是中国的一个特殊节日,无论是城市或乡村,无论是南方或北方,无论是海内或海外,只要是汉民族,都要过年。
C.送灶神是在阴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据说这天是灶神升天之R,这天晚饭之后,人们便举行“送灶君”的祭祀仪式。
D.我们在解读《祝福》时,可以深切感受到民俗文化的威力,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秩序和道德规范。
3.对下列各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未留胡子,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
(顶真)
B.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揣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
(借代)
C.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
(比喻)
D."祥林嫂?怎么了?”我又赶紧的问。
“老了。
"(婉曲)
4.对下列各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祥林嫂被绑架后,鲁四老爷却说:“可恶!然而……”——可恶的是,暗地里抢走了祥林嫂,有失自己的体面,然而,夫家把她弄回家也理所当然。
B.听了柳妈关于阴间的故事,祥林嫂“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两眼上便都围着大黑圈”。
——说明柳妈的讲述使她感到极大的恐惧,背负了沉重的精神压力。
C.鲁镇的人对祥林嫂头上的伤疤“发生了新趣味,又来逗她说话了”,而祥林嫂却“总是瞪着眼睛,不说一句话,后来连头也不回了”。
——表现祥林嫂的坚强和反抗精神。
D.祥林嫂死前向我询问“灵魂”的有无。
——反映她死前矛盾的心情:既希望死后见到儿子,又不希望死后被锯成两半,表现她对生前所受种种迫害不断地抗争和不屈从命运的性格。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鲁迅先生的小说①__________。
它在思想上从观念批判的高度,对社会时弊和国民的劣根性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它在艺术上②__________,同时还吸取了外国短篇小说的创作手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鲁迅小说人物的塑造,最重要的是写出了人的灵魂。
他说自己写《阿Q正传》就是要努力“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灵魂来”。
③__________,就是把人的最本质、最有个性并且最富有社会意义的性格写出来。
6.在下面语句的横线上补写两句话,修辞、句式必须和所给的句子相同。
思想家的鲁迅,是大海上的一座灯塔,灯光划破中国社会的黑暗;文学家的鲁迅,__________;革命家的鲁迅,_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鲁迅是向来喜欢________的,看了章士钊的横行不法,又兼自己还是这学校的讲师,所以,当教育部下令解散女师大的时候,他就和许季茀、沈兼士、马幼渔等一道起来反对。
当时的鲁迅,还是教育部的佥事,故而部长章士钊也就下令将他撤职。
为此,他一面向行政院控告章士钊,提起行政诉讼,一面就在《语丝》上攻击《现代评论》的__________,尤以对陈源教授为最烈……在大同盟活动的期间,对于平常的集会,总不出席的鲁迅,却于每次开会时一定先期而到;并且对于事务是一向不善处置的鲁迅,将分派给他的事务,也总办得__________。
从这里,我们又可以看出,鲁迅不仅是一个只会__________的空头文学家,对于实务,他原是也具有实际干才的。
( )——名义上,虽则是我和他合编的刊物,但关于校对、集稿、算稿费等琐碎的事务,完全是鲁迅一个人效的劳。
他的做实务的精神,他也可以从他的整理书斋,和校阅原稿等小事情上看得出来。
一般和我们在同时做文字工作的人,在我所认识的中间,大抵十个有九个都是把书斋弄得乱杂无章的。
而鲁迅的书斋,却在无论什么时候,都整理得必清必楚。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打抱不平如虎添翼头头是道舞文弄墨
B.打抱不平为虎作伥井井有条舞文弄墨
C.见义勇为为虎作伥头头是道墨守成规
D.见义勇为如虎添翼井井有条墨守成规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说到了实务,我又想起我们合编的那一个杂志《奔流》
B.说到了实务,我又似乎想起我们合编的那一个杂志《奔流》
C.说到了实务,我又不会忘记我们合编的那一个杂志《奔流》
D.说到了实务,我又不得不想起我们合编的那一个杂志《奔流》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他的做实务的精神,他也可以从整理书斋,和校阅原稿等小事情上看得出来。
B.他的做实务的精神,他从整理书斋,和校阅原稿等小事情上也可以看得出来。
C.他的做实务的精神,也可以从他的整理书斋,和校阅原稿等小事情上看得出来。
D.他的做实务的精神,也从他的整理书斋,和校阅原稿等小事情上可以看得出来。
8. “唉唉,我真傻。
”祥林嫂看了天空,叹息着,独语似的说。
“祥林嫂,你又来了。
”柳妈不耐烦的看着她的脸,说。
“我问你:你额角上的伤疤,不就是那时撞坏的么?”
“唔唔。
”她含胡的回答。
“我问你:你那时怎么后来竟依了呢?”
“我么?……”
“你呀。
我想:这总是你自己愿意了,不然……。
”
“阿阿,你不知道他力气多么大呀。
”
“我不信。
我不信你这么大的力气,真会拗他不过。
你后来一定是自己肯了,倒推说他力气大。
”
“阿阿,你……你倒自己试试看。
”她笑了。
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干枯的小眼睛一看祥林嫂的额角,又钉住她的眼。
祥林嫂似乎很局促了,立刻敛了笑容,旋转眼光,自去看雪花。
“祥林嫂,你实在不合算。
”柳妈诡秘的说。
“再一强,或者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
现在呢,你和你的第二个男人过活不到两年,倒落了一件大罪名。
你想,你将来到阴司去,那两个死鬼的男人还要争,你给了谁好呢?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
我想,这真是……”
她脸上就显出恐怖的神色来,这是在山村里所未曾知道的。
“我想,你不如及早抵当。
你到土地庙里去捐一条门槛,当作你的替身,给千人踏,万人跨,赎了这一世的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
”
她当时并不回答什么话,但大约非常苦闷了,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两眼上便都围着大黑圈。
早饭之后,她便到镇的西头的土地庙里去求捐门槛。
庙祝起初执意不允许,直到她急得流泪,才勉强答应了。
价目是大钱十二千。
她久已不和人们交口,因为阿毛的故事是早被大家厌弃了的;但自从和柳妈谈了天,似乎又即传扬开去,许多人都发生了新趣味,又来逗她说话了。
至于题目,那自然是换了一个新样,专在她额上的伤疤。
“祥林嫂,我问你:你那时怎么竟肯了?”一个说。
“唉,可惜,白撞了这一下。
”一个看着她的疤,应和道。
她大约从他们的笑容和声调上,也知道是在嘲笑她,所以总是瞪着眼睛,不说一句话,后来连头也不回了。
她整日紧闭了嘴唇,头上带着大家以为耻辱的记号的那伤痕,默默的跑街,扫地,洗莱,淘米。
快够一年,她才从四婶手里支取了历来积存的工钱,换算了十二元鹰洋,请假到镇的西头去。
但不到一顿饭时候,她便回来,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高兴似的对四婶说,自己已经在土地庙捐了门槛了。
冬至的祭祖时节,她做得更出力,看四婶装好祭品,和阿牛将桌子抬到堂屋中央,她便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
“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
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
直到四叔上香的时候,教她走开,她才走开。
这一回她的变化非常大,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
而且很胆怯,不独怕暗夜,怕黑影,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
不半年,头发也花白起来了,记性尤其坏,甚而至于常常忘却了去淘米。
1.选文在写祥林嫂去土地庙求捐门槛时说“庙祝起初执意不允许”,这一情节这有何用意?
2.“但自从和柳妈谈了天,似乎又即传扬开去,许多人都发生了新趣味,又来逗她说话了”一句有何深意?
3.赏析“但不到一顿饭时候,她便回来,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一句。
4.有人认为,祥林嫂经受过丧夫失子等多次打击,但精神被彻底打垮却是这一次的祭祀活动。
你同意这样的看法吗?请结合选文作简要分析。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出关
鲁迅
老子到了函谷关,没有直走通到关口的大道,却把青牛一勒,转入岔路,然而他更料不到当他弯进岔路的时候,已经给探子望见,立刻去报告了关官。
所以绕不到七八丈路,一群人马就从后面追来了。
那个探子跃马当先,其次是关官,就是关尹喜,还带着四个巡警和两个签子手。
“站住!”几个人大叫着。
老子连忙勒住青牛,自己是一动也不动,好像一段呆木头。
“阿呀!”关官一冲上前,看见了老子的脸,就惊叫了一声,即刻滚鞍下马,打着拱,说道:“我道是谁,原来是老聃馆长。
这真是万想不到的。
”
老子也赶紧爬下牛背来,细着眼睛,看了那人一看,含含胡胡地说:“我记性坏……”
“自然,自然,先生是忘记了的。
我是关尹喜,先前因为上图书馆去查《税收精义》,曾经拜访过先生……”
这时签子手便翻了一通青牛上的鞍鞯,又用签子刺一个洞,伸进指头去掏了一下,一声不响,撅着嘴走开了。
“先生在城圈边溜溜?”关尹喜问。
“不,我想出去,换换新鲜空气……”
“那很好呢!那好极了!现在谁都讲卫生,卫生是顶要紧的。
不过机会难得,我们要请先生到关上去住几天,听听先生的教训……”
老子还没有回答,四个巡警就一拥上前,把他扛在牛背上,签子手用签子在牛屁股上刺上一下,牛把尾巴一卷,就放开脚步,一同向关口跑去了。
……
大家喝过开水,再吃饽饽。
让老子休息一会儿之后,关尹喜就提议要他讲学了。
老子早知道这是免不掉的,就满口答应。
于是轰轰了一阵,屋里逐渐坐满了听讲的人们。
同来的八人之外,还有四个巡警、两个签子手、五个探子、一个书记、一个账房和一个厨房。
有几个还带着笔、刀、木札,预备抄讲义。
老子像一段呆木头似的坐在中央,沉默了一会儿,这才咳嗽几声,白胡子里面的嘴唇动起来了。
大家即刻屏住呼吸,侧着耳朵听。
只听他慢慢地说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
大家彼此面面相觑,没有抄。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老子接着说,“常有欲以观其窍。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大家显出苦脸来了,有些人还似乎手足失措。
一个签子手打了一个大呵欠,书记先生竟打起瞌睡来,哗啷一声,刀、笔、木札,都从手里落在席子上面了。
老子仿佛并没有觉得,但仿佛又有些觉得似的,因为他从此讲得详细了一点。
然而他没有牙齿,发音不清,打着陕西腔,夹上湖南音,“哩”“呢”不分,又爱说什么“悁”:大家还是听不懂。
可是时间加长了,来听他讲学的人,倒格外受苦。
为面子起见,人们只好熬着,但后来总不免七倒八歪,各人想着自己的事,待到讲到“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住了口了,还是谁也不动弹。
老子等了一会儿,就加上一句道:
“悁,完了!”
大家这才如大梦初醒,虽然因为坐得太久,两腿都麻木了,一时站不起身,但心里又惊又喜,恰如遇到大赦的一样。
于是老子也被送到厢房里,人们请他去休息。
他喝过几口白开水,就毫无动静地坐着,好像一段呆木头。
人们却还在外面纷纷议论。
过不多久,就有四个代表进来见老子,大意是说他的话讲得太快了,加上国语不太纯粹,所以谁也不能笔记。
没有记录,可惜非常,所以要请他补发些讲义。
“来笃话啥西,俺实直头听弗懂!”账房说。
“还是耐自家写子出来末哉。
写子出来末,总算弗白嚼蛆一场哉吭。
阿是?”书记先生道。
老子也不十分听得懂,但看见别的两个把笔、刀、木札,都摆在自己的面前了,就料是一定要他编讲义。
他知道这是免不掉的,于是满口答应;不过今天太晚了,要明天才开始。
……
老子写了整整一天半,也不过五千个大字。
“为了出关,我看这也敷衍得过去了。
”他想。
于是取了绳子,穿起木札来,计两串,扶着拄杖,到关尹喜的公事房里去交稿,并且声明他立刻要走的意思。
关尹喜非常高兴,非常感谢,又非常惋惜,坚留他多住一些时,但看见留不住,便换了一副悲哀的脸相,答应了,命令巡警给青牛加鞍。
作过别,拨转牛头,便向峻坂的大路上慢慢地走去。
不多久,牛就放开了脚步。
大家在关口目送着,去了两三丈远,还辨得出白发、黄袍、青牛、白口袋,接着就尘土逐步而起,罩着人和牛,一律变成灰色,再一会儿,已只有黄尘滚滚,什么也看不见了。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
(节选自鲁迅《故事新编》,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签子手“翻”“刺”“掏”“撅着嘴”等一连串动作描写,细节传神,表现了关口官吏十分好奇。
B.全文有三处用“一段呆木头”来比喻老子。
作者把老子“画”成呆头呆脑的老头子,也“画”出了他的思想过时、呆板、毫无生气。
C.小说细腻地描绘了听讲人们的神态,大家听完老子的课后“恰如遇到大赦的一样”,侧面写老子讲得太多,时间太长。
D.老子在周朝镐京为官,“打着陕西腔”“夹上湖南音”“没有牙齿”,这些合理想象出来的细节,将人物进一步漫画化。
E.老子花了整整一天半时间,写了五千个大字的讲义,用绳子穿起木札,计两串,来敷衍他们。
2.关尹喜等人对老子持有怎样的态度?这个态度说明了什么?
3.这篇小说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作者借“老子出函谷关”的典故,意在讽刺什么?
4.这篇小说作者说是“故事新编”,作者在编故事时为了增加生动性,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请
举出两种,加以分析。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雾中偶记
茅盾①
前两天天气奇寒,似乎天要变了,果然昨夜就刮起大风来,窗上糊的纸被老鼠钻成一个洞,呜呜地吹起哨子,——像是什么呢?我说不出。
从破洞里来的风,特别尖利,坐在那里觉得格外冷,想拿一张报纸去堵住,忽然看见爱伦堡那篇“报告”——《巴黎沦陷的前后》,便想起白天在报上看见说,巴黎的老百姓正在受冻挨饿,情形是十分严重的话。
这使我顿然记起,现在是正当所谓“三九”,北方不知冷的怎样了,还穿着单衣的战士们大概正在风雪中和敌人搏斗,便是江南罢,该也有霜有冰乃至有雪。
在广大的国土上,受冻挨饿的老百
姓,没有棉衣吃黑豆的战士,那种英勇和悲壮,到底我们知道了几分之几?中华民族是在咆哮了,然而中国似乎依然是“无声的中国”——从某一方面看。
不过这里重庆是“温暖”的,不见枯草,芭蕉还是那样绿,而且绿的太惨!
而且是在雾季,被人“祝福”的雾是会迷蒙了一切,美的,丑的,荒淫无耻的,以及严肃的工作。
……在雾季,重庆是活跃的,因为轰炸的威胁少了, 是活动的万花筒:奸商、小偷、大盗、汉奸、狩笑、恶眼、悲愤、无耻、奇冤、一切,而且还有沉默。
原名《鞭》的五幕剧,以《雾重庆》的名称在雾重庆上演,想起这改题的名字似乎本来打算和《夜上海》凑成一副对联,总觉得带点生意眼,然而现在看来,“雾重庆”这三个字,当真不坏。
尤其在今年! 可歌可泣的事太多了。
剧中那位诗人,最初引起了我的回忆,——他像一个朋友。
到底像谁呢?说不上来。
不过这位朋友的声音笑貌却缠住了我的回忆。
我不知他现在在哪里?平安不? 一个月前是知道的,不过,今天,鬼晓得,罪恶的黑手有时而且时时会攫去我们的善良的人的。
我又不知道和他在一处的另外几个朋友现在又在哪里了,也平安不?
于是我又想起了鲁迅先生。
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中,鲁迅先生说过那样意思的话:血的淤积,青年的血,使他室息,于无奈何之际,他从血的淤积中挖一个小孔,喘一口气。
这几年来,青年的血太多了,敌人给流的,自己给流的;我们兴奋,为了光荣的血,但也室息,为了不光荣的没有代价的血。
而且给喘一口气的小孔也几乎挖不出。
回忆有时是残忍的,健忘有时是一宗法宝。
有一位历史家批评最后的皮尔朋王朝②说:他们什么也没有忘记,但什么也没有学得。
为了学得,回忆有时是必要,健忘有时是不该。
没有出息的人永远不会学得教训,然而历史是无情的。
中华民族解放的斗争,不可免的将是长期而矛盾而且残酷,但历史还是依照它的法则向前。
最后胜利一定要来,而且是我们的。
让理性上前,
让民族利益高于一切, 让死难的人们灵魂得到安息。
据说今后六十日至九十日,将是最严重的时期(美国陆长斯汀生之言);希特勒的春季攻势!敌人的南进,都将于此时期内爆发罢?而且那雾季不也完了么?但是敌人南进,同时也不会放松对我们的攻势的!幻想家们呵,不要打如意算盘!被敌人的烟幕迷糊了心窍的人们也该清醒一下,事情不会那么简单。
夜是很深了罢?你看鼠子这样猖獗,竟在你面前公然踱方步。
我开窗透点新鲜空气,茫茫一起,雾是更加浓了罢?已经不辨皂白。
然而不一定坏。
浓雾之后,朗天化日也跟着来。
祝福可敬的朋友们,血不会是永远没有代价的!民族解放的斗争,不达目的不止,还有成千成万的战士们还没有死呢!
1941年2月16日夜
(有删改) 【注】①1940年10月,茅盾从延安到达重庆,从事抗日文化宣传工作。
1941年1月4日,爆发了皖南事变。
②皮尔朋王朝,今译成波旁王朝。
1.下列对文本内相关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的环境描写,表现寒冬恶劣严酷的气候,为下文表现中国百姓困难的生活、中华民族正在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做了铺垫。
B.本文有多处引用,既丰富了文章的内涵,也方便引发议论抒情。
如引用历史家批评波旁王朝的话就在表明我们应该总结历史教训,并坚定必胜的信心。
C.作者笔下“无声的中国”“重庆是‘温暖’的” “被人‘祝福’的雾”等词语是用反语的修辞, 对中国人的麻木不仁进行了批评和讽刺。
D.本文作者的思路非常开阔,记叙议论抒情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
“雾”“夜”“鼠”等形象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味。
2.作者写到剧中的那位诗人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想起鲁迅先生的话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这篇散文的结尾有哪些深刻的含意?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①吞吞吐吐:形容有颐虑,有话不敢直说或说话含混不清。
使用恰当。
②寻死觅活:企图自杀。
多指用寻死来吓唬人。
使用恰当。
③百无聊赖:精神无所依托,感到非常无聊。
使用不当。
④沸反盈天:形容人声喧嚣杂乱使用恰当。
⑤少不更事:指人年纪轻轻,经历的事不多,缺少经验。
使用不当⑥指手画脚: 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
也形容轻率地指点、批评:使用不当,句中用“七手八脚”更恰当
2.答案:C
解析:A项,结构混乱,可以在第一个分句上加“在……时”,或者硎除“鲁迅”二字。
B项,搭配不当,“过年”不是“节日”,应改为“新年是中国的一个特殊节日”或“过年是中国的一个特殊活动”。
D 项,结构混乱,应在“影响”前加“民俗文化”。
3.答案:B
解析:B项为比喻,不是借代。
4.答案:C
解析:C项,祥林嫂的反应说明她对获得别人的同情已经绝望,精神陷于麻木了。
5.答案:①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②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的传统③所谓写出人物的灵魂解析:这段话前两个句号是一层意思,主要阐述鲁迅先生的小说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采用了总分式结构,即第一句总说,后面两个分句分说,据此可以写出①处的内容②处,由“同时还吸取了外国短篇小说的创作手法”可知,应填“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的传统”之类的内容。
这段话后三个句号是一层意思,主要讲鲁迅小说人物的塑造最重要的是写出了人的灵魂,语段最后一句话讲的是什么是写出人物的灵魂,据此可得出③处所填的内容。
6.答案:是长空雁群中的一只头雁,鸣叫成为现代文学的第一声呐喊; 是寒光闪闪的一柄宝剑,剑锋直指封建时代的妖魔鬼怪
解析:本题考查语句的仿写。
注意例句运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作为思想家的鲁迅给世人思想意识方面的影响,所以下面要写的两个句子也应当注意例句所隐藏的要求。
仿用句式要求按照给定材料的要求、思路和格式进行仿写,这类题主要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往往涉及语法结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语意连贯、风格协调等方面。
本题属于嵌入式仿写,①注意仿写的句子在结构上要与原文保持一致。
②注意仿写的句子在
内容与逻辑关系上要与上下文保持协调。
③注意用语特点、情感基调和语言风格。
④注意修辞特点。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7.答案:1.B; 2.D; 3.C
解析:1.打抱不平:帮助受欺压的人说话或采取某种行动。
见义勇为:看到正义的事奋勇地去做。
根据语境,应选“打抱不平”。
如虎添翼:好像老虎长出了翅膀。
形容强大的得到援助后更加强大,也形容凶恶的得到援助后更加凶恶。
为虎作伥:比喻做恶人的帮凶,帮助恶人做坏事。
根据语境, 应选“为虎作伥”。
头头是道:形容一个人说话做事很有条理。
井井有条:形容条理分明,整齐有序。
根据语境,应选“井井有条”。
舞文弄墨:指玩弄文字技巧,也指歪曲法律条文来作弊。
墨守成规:形容因循守旧,不肯改进。
根据语境,应选“舞文弄墨”
2.本题重在考查不同语气的句式选用的得当。
D. 双重否定句,语气最强烈。
A.肯定句,B.表猜测的肯定句,C.否定句,这三种都不如D项语气强烈
3.原句中途易辙。
前面是“精神”做主语,后面是“他”做主语了。
A、B两项都是中途易辙,D.语序不当,“可以”应放在“也”后面
8.答案:1.写庙祝执意不允许,为的是突出祥林嫂捐门槛心愿的强烈与坚定,从而反映出她受封建礼教的毒害之深,控诉了封建道德对人的戕害。
2.人们只是将祥林嫂当作闲聊的谈资,对祥林嫂悲苦的命运并不真正关心同情,表现了当时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
3.运用了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祥林嫂捐门槛后的愉快的心理,表现出她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
4.同意。
丧夫失子以后,祥林嫂仍顽强求生,说明她精神并未完全垮掉。
捐了门槛以后,满以为可以赎清自己的罪过,获得再次做人的资格,但四婶一句“你放着罢,祥林嫂”似乎宣判了她的
死刑,从此她不再有任何希望。
祭祀以后特别害怕的心理就是证明。
解析:解答此题要结合祥林嫂的人物心理来分析。
写庙祝是为了刻画祥林嫂的人物形象:庙祝越是拒绝,越能展现出祥林嫂捐门槛心愿的坚定强烈与她受封建礼教的毒害之深:
9.答案:1.AC; 2.关尹喜等人对老子及其学说十分崇拜。
这种崇拜的态度说明了当时不论懂与不懂老子学说的人,都十分喜欢空洞的说教。
3.小说借古讽今,一方面讽刺人们对名人的盲目崇拜,另一方面也讽刺了当时已病入膏肓的中国社会中人们不切实际、空谈道德(崇尚空谈)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