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1教学设计7:第3课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教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俄国的近代化指俄国由封建农奴制社会向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转型。俄国的近代化启动于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的农奴制改革。1861年-1917年是资本主义近代化阶段。
理解历史概念。
新授
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1.特点:发展迅速
2.原因:1861年农奴制改革
3.表现:
(1)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①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课堂总结
全面认识1861年改革
背景: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俄国工业发展水平大大落后于其它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方式:由封建地主自上而下进行的。
性质:从内容上讲资产阶级性质,但带有浓厚的封建性。
局限性:改革极不彻底,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
作用:促进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推进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新的思想和新的社会力量不断的壮大。
④分化后的民粹派主张通过恐怖手段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展开对沙皇的暗杀行动。
3.沙皇遇刺:
经过:1881年3月,亚历山大二世遭暗杀身亡。
影响:新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中止了许多改革措施,进一步加强专制统治,激化了阶级矛盾,并最终导致了1905年革命。
『学思之窗』列宁说:“1861年诞生了1905年,第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改革的农奴制性质使发展受到阻碍,使农民遭到无数极其恶劣的和痛苦的折磨,但是它不能改变发展的方向,不能防止1905年的资产阶级革命。”
三、亚历山大二世遇刺
1.改革的评价:
(1)性质:由封建地主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是封建地主阶级同资产阶级妥协的结果。(由沙皇政府和贵族地主阶级主持进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目的: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巩固沙皇专制统治。(根本目的)
(3)局限性: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残余,阻碍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激化了社会矛盾。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教学内容的呈现)
学生活动(学习活动的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提问:1.亚历山大二世被称为俄国农奴的“解放者”,为什么会被刺?
2.为什么推行了改革,俄国最终还是走向了革命?
3.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的近代化到底有哪些影响?
思考问题,进入新课学习。
激疑,导入课题
释题
近代化含义:是指以近代工业和科学技术为推动力,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思想等各个方面。
②对外国资本依赖严重
③发展很不平衡
二、政治的缓慢变革
1.政治体制的变革:(政治近代化)
特点:①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
②自治机构由选举产生,但有严格的财产限制;
③自治机构在卫生、教育以及经济领域发挥作用;
④地方和城市的实际权力仍然掌握在沙皇任命的行政官僚手里。
2.司法制度的改革:废除原来按登记审判的制度,建立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实行公开审判。
1.从背景看,历史向前发展,改革是时代的必然,只能迎不可拒;
2.从目的看,必须体现民生需求,获取人民的支持;
3.从过程看,及时化解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4.从结果看,成功的改革必须是把改革看成系统工程,有序稳定协调开展。
思维提升
思维拓展
关于1861年改革的性质,有下列两种观点,你同意哪一观点?为什么?
②粮食产量和耕地面积增加:
③农村社会分化加剧:
④19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农业逐渐成为农业的主要成分
(2)资本主义工业的迅速发展
原因:①充足的自由劳动力和扩大的市场:
②政府扶植工业的发展
③沙皇政府加紧对外侵略活动
表现:19世纪后期,工业领域的主要部门完成了从手工工场到机器生产的过渡
4.存在的问题:
①总体水平仍然低于美国和西欧国家
一、沙皇以国家名义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二、沙皇为巩固封建统治而进行的自上而下的封建改革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并完成;
要注重用唯物史观去分析理解历史史实,如民粹派的主张,可以借鉴俄国革命的经验教训来思考中国革命的理论和策略。
第3课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
学科素养培养目标
课程标准: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1.历史解释:理解近代化、民粹派等概念
2.唯物史观:全面认识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理解认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而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反过来又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认识近代化是近代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旋律,任何国家都无法回避近代化历史浪潮的影响。
3.军事方面的改革:缩短服役年限,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促进军队的近代化进程。(军事近代化)
4.教育方面的改革: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的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教育近代化)
成果: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沙皇专制政权逐渐成为俄国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客观上促进了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在俄国的传播,出现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近代化。
2.新的社会矛盾:
(1)新兴资产阶级:既不满政治上无权,又要依附封建地主阶级。
(2)农民阶级:受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生活贫困,反抗斗争不断。
(3)平民知识分子:走上民主革命道路,形成民粹派。
主张:①号召知识分子去农村发动农民革命;
②消灭沙皇专制制度和封建农奴制残余;
③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把土地分给农民;
3.史料实证:分析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
4.家国情怀:理解邓小平同志指出的“改革也是革命”的科学论断。
重点
难点
重点:废除农奴制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政治上的缓慢变革。
难点:“解放者”亚历山大二世为什么被刺?
为什么推行了改革,俄国最终还是走向了革命?
理解历史概念。
新授
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1.特点:发展迅速
2.原因:1861年农奴制改革
3.表现:
(1)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①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课堂总结
全面认识1861年改革
背景: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俄国工业发展水平大大落后于其它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方式:由封建地主自上而下进行的。
性质:从内容上讲资产阶级性质,但带有浓厚的封建性。
局限性:改革极不彻底,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
作用:促进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推进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新的思想和新的社会力量不断的壮大。
④分化后的民粹派主张通过恐怖手段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展开对沙皇的暗杀行动。
3.沙皇遇刺:
经过:1881年3月,亚历山大二世遭暗杀身亡。
影响:新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中止了许多改革措施,进一步加强专制统治,激化了阶级矛盾,并最终导致了1905年革命。
『学思之窗』列宁说:“1861年诞生了1905年,第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改革的农奴制性质使发展受到阻碍,使农民遭到无数极其恶劣的和痛苦的折磨,但是它不能改变发展的方向,不能防止1905年的资产阶级革命。”
三、亚历山大二世遇刺
1.改革的评价:
(1)性质:由封建地主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是封建地主阶级同资产阶级妥协的结果。(由沙皇政府和贵族地主阶级主持进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目的: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巩固沙皇专制统治。(根本目的)
(3)局限性: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残余,阻碍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激化了社会矛盾。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教学内容的呈现)
学生活动(学习活动的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提问:1.亚历山大二世被称为俄国农奴的“解放者”,为什么会被刺?
2.为什么推行了改革,俄国最终还是走向了革命?
3.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的近代化到底有哪些影响?
思考问题,进入新课学习。
激疑,导入课题
释题
近代化含义:是指以近代工业和科学技术为推动力,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思想等各个方面。
②对外国资本依赖严重
③发展很不平衡
二、政治的缓慢变革
1.政治体制的变革:(政治近代化)
特点:①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
②自治机构由选举产生,但有严格的财产限制;
③自治机构在卫生、教育以及经济领域发挥作用;
④地方和城市的实际权力仍然掌握在沙皇任命的行政官僚手里。
2.司法制度的改革:废除原来按登记审判的制度,建立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实行公开审判。
1.从背景看,历史向前发展,改革是时代的必然,只能迎不可拒;
2.从目的看,必须体现民生需求,获取人民的支持;
3.从过程看,及时化解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4.从结果看,成功的改革必须是把改革看成系统工程,有序稳定协调开展。
思维提升
思维拓展
关于1861年改革的性质,有下列两种观点,你同意哪一观点?为什么?
②粮食产量和耕地面积增加:
③农村社会分化加剧:
④19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农业逐渐成为农业的主要成分
(2)资本主义工业的迅速发展
原因:①充足的自由劳动力和扩大的市场:
②政府扶植工业的发展
③沙皇政府加紧对外侵略活动
表现:19世纪后期,工业领域的主要部门完成了从手工工场到机器生产的过渡
4.存在的问题:
①总体水平仍然低于美国和西欧国家
一、沙皇以国家名义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二、沙皇为巩固封建统治而进行的自上而下的封建改革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并完成;
要注重用唯物史观去分析理解历史史实,如民粹派的主张,可以借鉴俄国革命的经验教训来思考中国革命的理论和策略。
第3课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
学科素养培养目标
课程标准: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1.历史解释:理解近代化、民粹派等概念
2.唯物史观:全面认识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理解认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而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反过来又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认识近代化是近代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旋律,任何国家都无法回避近代化历史浪潮的影响。
3.军事方面的改革:缩短服役年限,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促进军队的近代化进程。(军事近代化)
4.教育方面的改革: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的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教育近代化)
成果: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沙皇专制政权逐渐成为俄国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客观上促进了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在俄国的传播,出现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近代化。
2.新的社会矛盾:
(1)新兴资产阶级:既不满政治上无权,又要依附封建地主阶级。
(2)农民阶级:受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生活贫困,反抗斗争不断。
(3)平民知识分子:走上民主革命道路,形成民粹派。
主张:①号召知识分子去农村发动农民革命;
②消灭沙皇专制制度和封建农奴制残余;
③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把土地分给农民;
3.史料实证:分析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
4.家国情怀:理解邓小平同志指出的“改革也是革命”的科学论断。
重点
难点
重点:废除农奴制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政治上的缓慢变革。
难点:“解放者”亚历山大二世为什么被刺?
为什么推行了改革,俄国最终还是走向了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