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课题申请书

汕头市达濠华侨中学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一)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与趋势

近年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开展得如火如荼,但在广大中小学教师中存在种种片面甚至是错误的认识,他们认为只要在课堂上应用了多媒体或是课件就是在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致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一直停留在最初级的应用层面。而这种初级的应用对有效教学作用不大,甚至可能比传统教学更低效。为此,何克抗教授强调指出“整合”的实质与落脚点是要变革传统的教学结构——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创建新型的、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导一主体相结合”教学结构。

而关于有效教学理论,是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之后,这一概念频繁地出现在英语教育文献之中,引起了世界各国同仁的关注,成为世纪极具代表性的教学思想。进入新世纪后,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启动,“有效教学”的理念在我国也得到介绍,一些有效教学的相关研究逐步展开。通过对资料的学习、分析和研究,我们发现:国外的有效教学研究开展时间比较长,国内关于“有效教学”的研究刚刚起步,还没有大量的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是为了促进教学,提高教学效率。那整合后有效教学应该具有怎样的特征?有效教学的策略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这些基本的问题已经有很多学者对其只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讨论,并没有形成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二)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有效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不同时代“有效教学”有着不同的关注主题。随着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结构、内容组织、教学过程、媒体呈现和选择等方面均发生了质的变化,导致有效教学的实施内容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后,如何发挥教师、学生、信息技术各自的优势,正确处理效率和效益的关系,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为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注意结合各学科的特点建构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本研究将基于项目设计和框架问题的协作学习模式,来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以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

基于项目设计和框架问题的协作学习模式,即就学习内容设计任务,在解决任务的

过程中提出问题,或由学生提出问题,让学习者通过协作解决任务和解决问题来获得相应的问题图式以及相关的概念性理解。任务解决活动可以使学习者主动、广泛、深入地激发自己的原有经验,理解分析当前的问题情境,通过利用信息资源,积极的分析、推论活动生成新理解、新假设,而这些观念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又在实际应用中自然地得以检验,在任务解决活动中,新、旧经验间双向的相互作用得以更充分、更有序地进行,这使得学习活动真正切入到学习者的经验世界当中。从而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高级思维能力。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一)研究目标

1、选择新课程教材进行研究,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开展基于任务驱动的协作学习,通过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对学生有意义促发展的教学,促进学生与老师共同参与创造性活动的有效策略、途径和方法。

2、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探索正确、合理、有效的开发、应用学习资源,辅助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主动学习的能力。

3、通过研究,探索运用正确、有效的方式,指导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中合作学习,优化课堂教学。

4、在研究中,探索有效地检测、评价学生学习过程和老师工作实绩的检测方式、方法。

(二)研究内容

针对现行课堂教学中有效性缺失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低效性问题,通过对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与运用,优化教师教学手段,提高教师工作效益,达到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1、选择学科新教材,研究如何根据教材内容设计问题任务,以开展协作学习。包括老师的提问、引语、教学资源;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练习设计等方面设计与实践的有效策略。

2、研究如何创设信息技术环境,正确、合理开发、运用学习资源(课件、软件、有关网站资源等),从而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研究如何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根据学生的友谊、能力、兴趣等,指导学生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探索新模式。

4、研究如何在协作学习模式下促进有效教学,探究相关的策略和方法。

(三)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1、主要观点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信息技术与学

科教学有效整合的实践研究,对于具体落实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对于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课程的组织形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方式和生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同时更为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2、创新之处

本课题以建构主义理论和有效教学理论为基础,研究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项目设计和框架问题的协作学习模式,把学习内容转化成实际应用的任务,在任务中提出问题,让学生学习的过程成为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解决实际任务和实际问题的过程,从而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高级思维能力,构建符合自身认知特点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一)研究思路

本课题的研究力求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建立研究维度,在两者的互动中推进行动研究的开展与深入。具体的研究思路是:第一,研究者通过研修和学习课程理论和国内外理论,获得必要的知识和研究理论;第二,研究者在理论的指导下,通过计划、行动、观察、评价、再计划来不断解决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的种种焦点与问题;第三,将行动转变为行动研究,在过程中总结经验、提升理论,形成相关的研究报告、论文等成果。(二)研究方法

1、个案研究法。从各个学科出发,针对某一课例、某一教学时段或者某一学生发展时期等进行个案研究,最终提炼出共性的结论来。

2、行动研究法。强调在研究过程中与行动过程相结合,理论与与实践相结合,研究与操练、反思相结合。按“计划—实践—反思—总结—再实践—再反思—再总结”的过程研究总结。

3、经验总结法。在实验过程中,主研和协研人员不定期地开展经验交流与总结,积极撰写有一定价值的经验论文,采取总体规划、分步推进的实验策略。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最后汇总阶段成果和实验过程,形成自己的整体实验成果。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9月-2012年4月)

1、收集有关资料,进行可行性调查论证,准备有关研究实验材料,申报、立项。

2、成立总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确定若干子课题组,形成具体的研究工作网络。

3、完成开题报告,组织开题论证,制定课题实施计划方案。

第二阶段——实验研究阶段(2012年5月-2014年1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