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研究目的:评估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笔
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4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20例。

根据不同临床分型与分期,分析其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临床分型越严重,疗效越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同时,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疾病的治愈率,降低复发率,且治疗疗效与临床分期息息相关,故应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尽早诊断及早治疗。

标签:鼻内镜;慢性鼻窦炎;鼻息肉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是临床常见疾病,且大多病程长,易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

鼻内镜手术主要在发病因素去除的基础上,通过重建与恢复鼻窦通气引流和黏膜纤毛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作用[2-3]。

本研究中对12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采用鼻内镜手术进行治疗,同时与传统术式进行比较,探讨鼻内镜用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安全性与可行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4月-2014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4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20例。

观察组,男64例,女56例,年龄18~78岁,平均(34.8±7.2)岁;病程4~27年,平均(35.2±6.8)年;根据患者CT影像学评估按1997年海口标准临床分型分期[4],Ⅰ型1期11例,
Ⅰ型2期17例,Ⅰ型3期17例,Ⅱ型1期19例,Ⅱ型2期36例,Ⅲ型20例。

对照组,男67例,女53例,年龄19~76岁,平均(35.1±8.4)岁;病程5~26年,平均(34.8±7.2)年;Ⅰ型1期13例,Ⅰ型2期17例,Ⅰ型3期15例,Ⅱ型1期20例,Ⅱ型2期35例,Ⅲ型20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例与临床分型分期等因素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表面麻醉加局部麻醉下行手术治疗。

观察组在鼻内镜下采用肾上腺素棉片收敛鼻腔黏膜,分别将鼻肉钩突切除,摘除息肉,开放窦筛与上颌窦。

同时根据CT影像情况,酌情依次开放蝶窦、颌窦与后筛。

若中鼻甲仅轻度病变则保留中鼻甲;若中鼻甲重度鼻息肉或出现反向遮挡窦口引流,则需切除中鼻甲。

当彻底清除病变组织后,使用生理盐水冲洗窦腔,术后用止血海绵或凡士林纱条
填塞止血。

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根治性手术方法,依次摘除鼻息肉,筛窦开放,并进行上颌窦根治手术。

术后两组患者均常规服用纤毛功能恢复剂与抗生素,同时对鼻腔喷糖皮质激素进行相关治疗。

术后2个月每周复查1次,术后3个月每半个月复查1次,术后半年每月复查1次,检查有无鼻腔异常现象。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标准
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2)比较鼻内镜组不同临床分型分期患者的临床疗效;(3)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疗效评定标准,(1)临床治愈:临床症状消失,窦口开放良好,术腔黏膜上皮化,未见脓性分泌物;(2)好转:临床症状改善,检查可见术腔黏膜部分区域有水肿或肉芽组织形成,有少量脓性分泌物;(3)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术腔粘连,窦口闭塞,有较多炎性组织与脓性分泌物。

总有效率=(临床治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观察组不同临床类型临床疗效的比较
Ⅰ型、Ⅱ型与Ⅲ型之间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临床分型越严重,疗效越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术后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2例发生鼻腔黏连,1例继发性出现,2例上颌窦口狭窄或闭锁,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17%;对照组5例发生鼻腔黏连,3例出现继发性出血,6例出现上颌窦口狭窄或闭锁,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67%,故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字2=4.6297,P=0.0314)。

3 讨论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是临床常见疾病,随着鼻内镜手术的日益成熟,该技术已在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手术方面显示出了较大的优势。

鼻内镜手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恢复鼻窦形态与功能,改善与恢复鼻腔与鼻窦之间的通畅引流。

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鼻内镜手术的优点在于创伤小,可尽量保留正常的结构,最大限度的保持鼻腔与鼻窦的基本功能[5]。

在本研究中,笔者采用以下措施确保手术的实施:(1)熟悉鼻窦解剖结构,熟练使用各种角度的相应器械,避免损伤神经或血管,引发严重并发症[6-7];(2)术中对无病变或轻度病变的中鼻甲尽量保留,通过手术矫正鼻部解剖結构异常;(3)通过咬切钳清除上颌窦周围息肉或病变黏膜组织,使上颌窦自然开口,不做窦口骨性扩大,以保证黏膜纤毛的生理功能;(4)鼻中隔偏曲将影响鼻腔的正常通气,故应对其进行手术矫正;(5)由于术后由于积血、黏膜水肿或囊泡等形成,而尚未恢复的鼻腔生理功能使脓液难以排出,故术后鼻腔清理极为重要。

由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鼻内镜手术较传统术式相比,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Ⅰ型、Ⅱ型与Ⅲ型之间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表明患者病程越长,病变范围越大,病变黏膜不可逆改变增加,经手术治疗的效果越差,因此患者宜采用积极的态度早期进行手术治疗。

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鼻内镜手术因视野较好,去除病灶彻底,并较大程度的保证了鼻腔与鼻窦黏膜的生理结构功能,从而使患者术后恢复更快,预后更好。

综上所述,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疾病的治愈率,降低复发率,且治疗疗效与临床分期息息相关,故应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尽早诊断及早治疗。

參考文献
[1]陈秋平.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疗效[J].中外医疗,2012,31(22):164-165.
[2]张群,彭先兵,石建国,等.鼻内镜手术治疗变应性真菌性鼻炎-鼻窦炎64 例临床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3,42(10):1180-1181.
[3] Tan B K,Lane A P.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in the management of nasal obstruction[J].Otolaryngol Clin North Am,2009,42(2):227-240.
[4]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中华耳鼻咽喉杂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1997年,海口)[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3(3):134-135.
[5]黄鸣真.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和影响因素的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1,19(4):275-276.
[6]时光刚,李秀国,王昭迪.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内镜手术严重并发症分析
[J].中华耳鼻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42(1):19-22.
[7] Liang K L,Su M C,Tseng H C,et al.Impact of pulsatile nasal irrigation on the prognosis of 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J].J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08,37(2):148-15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