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低年级学生错别字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共5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中低年级学生错别字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共5则)
第一篇:《小学中低年级学生错别字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小学中低年级学生错别字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是培养小学生智能的重要途径。
识字能帮助小学生更好的认识客观事物。
然而,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汉字书写出错是中低年级识字教学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错误一旦产生,影响往往短时期内难以消除,甚至会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
作业是对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态度进行检查的方法之一。
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后,发现学生作业中写错别字的现象比较严重,因此,对本班学生学生进行了一次作业本中因错别字而造成错误的抽样统计,统计情况如下:
总人数
错误人数
错误率(%)
《夜莺的歌声》
《颐和园》
从表中的数据情况可见,学生作业中的错误率较高,且上表中的错误大多非知识性错误,均是由于粗心,态度不端正等原因造成,而我们教育的目标,不但是要使学生学会文化知识,更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因此,我认为降低学生错别字的发生率是当务之急,且具有现实意义。
二、课题的界定
“错别字”是指错字和别字。
“错字”是指写字时因笔画或构件错误,写成了本无其字的字。
“别字”是指写字时,因形、音、义的影响,把甲字写成了乙字,俗称白字。
“小学中年级学生错别字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即拟对“错别字”作一实验研究,探求“错别字”的常见类型、形成原因等问题,力求找
出积极的预防措施,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以减少“错别字”发生率为目标的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以《课标》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识字写字提出如下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
2、以教育心理学为依据
从心理学角度认为错别字产生的原因,按其成因可以分为内因和外因。
内因又可以划分为小学生的知觉水平、迁移作用、提取失败理论、有意注意等。
外因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在这里主要指社会环境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的问题。
3、以识字教学法为依据
识字教学是写字教学的基础,小学生如果对汉字的音形义全面掌握,那么就可以准确地把字写出来,否则,它就可能成了错别字产生的根源。
识字教学要把字的音形义紧密结合起来,要把识字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要把识字和听说读写结合起来。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寻找减少“错别字”发生的有效教学策略。
2、提高学生识字写字的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力求把规范汉字的意识撒播到学生、家长、社会之中,为规范汉字、纯洁祖国语言文字作贡献。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
在研究前、中、后期采用问卷、谈话、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2、文献研究法。
针对调查中了解到的识字写字现状,广泛收集和查阅资料,收集国内外已有的成功经验,对其进行分析和归类,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3、教育实验法。
根据中年级学生的特点,将收集整理的成功经验分别进行实验,探索最佳途径。
4、个案研究法。
选取不同层次的学生(优生、困难生)作个案研究,或者就某一方法进行研究。
5、经验总结法。
广泛收集和总结校内外人士减少错别字发生的有效方法并归纳整理。
本课题研究着重以个案研究法、教育实验法和经验总结法为主要研究方法。
六、课题研究的操作
1、合理指导,正确感知字形
首先,强化易被疏忽的笔画和部位。
在指导分析字形时,要突出学生容易看错的或易被其他笔画所掩蔽的细小部分。
同时还应加强形近字之间的比较,把它们不同的部分突现出来,强化辨认。
其次,重视正确指导。
少用“不要怎么写”的指导方法。
在巩固生字时,也尽量不要用错字来对比。
否则,容易造成学生感知模糊。
2、强化训练,形成技能技巧
教师不仅要完成知识的传授任务,更应教给学生分析、识记字形的方法,指导学生用这些方法自习生字。
教师还应创设尽量多的练习机会,使学生通过实践独立识字。
这样经过长期反复训练,学生自已分析字形的技能和习惯会应运而生,从而尽可能减少错别字的发生。
3、巩固旧知,养成复习习惯
为了巩固旧知,防止遗忘,也为了便于学习新知,就要组织复习,并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复习的好习惯。
复习必须及时,复习的形式还要多样化。
最后,教师应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系统,把所学生字从横向、纵向加以联系,形成知识系统储存于大脑中,巩固记忆和提取容量。
4、处处留心,培养改错意识
学生在作业中写错别字,一般说来,自己是意识不到的。
因此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改错意识,让他们留心,在别人的作业、书籍、报刊、大街上的招牌中有没有错别字,将错字改正过来,记入自己的脑海之中。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时间从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为期两年。
1、研究准备阶段(2008.10月——2008年12月)(1)进行前
测,统计结果;(2)了解学生作业中写错别字的情况,并作好记录。
2、初步研究阶段(2008.12——2009月年7月.):(1)学生写错别字成因的分析研究;(2)培养学生识字写字兴趣的研究;(3)收集学生优秀作品;(4)收集并记录实验所获得的初步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反馈调整实验方案保证下阶段实验顺利进行。
3、深入研究阶段(2009年9月——2010年6月):(1)进行减少“错别字”发生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端正的学习态度;(3)收集学生优秀作品;(4)继续收集并记录实验所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反馈调整实验方案保证下阶段实验顺利进行。
4、研究总结阶段(2010年7月——2010年10月):(1)进行后测,得出研究结果;(2)整理、撰写有关专题论文和课题研究报告。
八.取得的成果:
(一)、错别字现象归类,归纳如下:
错字的第一大类型:添加笔画
在汉字构造部件中,添加累赘的笔画是错字产生的一大根源,进而分析我们就不难发现产生这种类型的错字,不是由于学生在教师对生字字形结构的分析没有认真听取、深刻记住,就是学生对应该掌握的生字缺乏仔细观察所致。
如把“琴”字写成“ ”,“吟”字写成“ ”。
要消灭此一类型的错别字,关键在于教师传授知识要点时要分析到位,学生接受知识要点时要辨认到位,养成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
错字的第二大类型:丢头笔画
在汉字构造部件中,丢失该有的笔画是错字产生的另一根源。
这类错字与添加笔画如出一辙,也是教师对字形分析不到位或学生辨认不到位所引起的。
我们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往往会看到“起初”的“初”字写成“ ”字了。
要杜绝这一现象,除了教师要讲清楚遗漏笔画含着什么意思外,还得强调学生学习要有端正的态度。
错字的第三大类型:改变字形的某个部件
改变字形的某一部件,使之准确率降到百分之零,而错误率却上
升至百分之百,究其原由,这种笔误的错字大都源于习惯的力量在作祟。
如学生经常会把“游览”的“游”字写成“ ”。
要杜绝这种类型的错字在文字里兴风作浪,除了教师要求学生强化训练外,还该早有预防,譬如用醒目的彩色粉笔加以凸显,给学生留下一个鲜明而又深刻的印象。
错字的第四大类型:改变字形的组织机构
改变字形的组织机构,得不到人们的认可,这是错字类型中最具特色的一种。
如一些学生把“甜蜜”的“甜”字写成“ ”字。
这是学生想象力发生偏差结果。
这时候,很需要教师把他们的思维引向正确的轨道上来。
预防与纠正错字,一般都是在字形上作比较;而错字则不同,它却要求我们在音、形、义上结合起来考虑。
别字也有四大类型,现将它们作如下分析。
别字的第一大类型:音同形义不同
如有学生将“反映情况”写成“反应情况”,此乃写者只记住汉字的读音,而对其形义没有正确地掌握与理解,以致有此现象。
可见,语文教师不能只偏重与拼音教学,也该对字形、字义教学予以充分重视。
因为大多数的汉字都是音形义完美结合的产物。
时下,受一些宣传媒体上“谐音广告”的冲击,教师对这类别字更应该有所防范。
别字的第二大类型:音形相近义不同
如有学生将“违反纪律”的“纪”写成“记”,这显然是对“纪律”一词中的“纪”字其义没有真正理解。
“纪”与“记”虽然在读音上相同,字形上也比较相似,但其含义是有所区别的。
要使这种类型的错别字从学生的作业本上彻底消除掉,教师的匠心处理与学生的刻苦钻研都是不可或缺的。
别字的第三大类型:形近音义不同
形近音义不同的别字大都归咎于书写者的疏忽。
比如有学生拟写“休息”时,却在不知不觉间写成了“体息”了。
防止或矫正这类别字,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书写者的验查了。
别字的第四大类型:字序排列错位,或取附带字进行冒名顶替
(二)、师生教学相长。
1.教师的观念得到更新。
首先,通过不断地研究与学习,教师对学生的错别字现象有了全方位的了解,更清晰地认识到错别字对于学生学习的牵制作用,从而在思想上更重视起写字识字教学。
2.教师的教学方法得以改进。
以往有些教师认为不需要花很多精力放在写字识字教学上,对写字教学往往是一带而过,甚至有让学生自学的情况。
现在,教师在思想上重视之后,在方法上也是得以改进,小口诀,小谜语经常用于教学实践,学生喜闻乐见,教学效果较好。
在订正错别字这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上,教师也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写几遍,而是充分调动起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和纠正欲望后再让学生订正,纠正的效果明显好了许多。
3.学生能认识到自己写错别字的后果。
在一系列的活动之后,很多学生认识到了自己写错别字的实际情况很严重,更深刻地看到错别字对自己学习的副作用,从而在心理层面开始拒绝错别字。
在第一学期举行的“错别字审判会”中,学生还有许多错别字看不出,在平时的作业中,错别字现象更是突出。
但在第二学期,这种情况大有改观,很多教师都明显感到,学生的错别字在慢慢减少,作业中拼音代替字的情况也逐渐减少,学生平时查阅字典的好习惯在慢慢养成。
(三)、教师在研究中形成一定教学方法,归纳如下:
1、探究汉字特点,纠正错别字
(1)、归类比较法
形近字、同音字辨析训练。
汉字中的形近字、同音字较多,使学生容易混淆造成错别字。
教材识字学词学句中有许多是把形近字、同音字、音近字安排在一起学习,对于这些字学生一开始就在头脑中留下了印象,清楚地意识到他它们不一样,在老师的帮助下,从音形义三方面找出它们的异同,强化记忆点,所以他们掌握的特别牢固。
根据这一特点,我就在复习时,把平日零散学习的学生易混的同音字、形近字归类,排在一起,如士—土;牛—午等,根据学生知觉选择性
的规律,我用彩色粉笔,将两个字的不同部位标示出来,给学生的视觉以强烈的刺激,再让学生观察比较两个字的异同,使学生注意识记容易忽略的部分。
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在作业中经常混淆的同音字、形近字放在一起让他们辨析。
2、寻找汉字规律,总结经验: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其中蕴含着许多构字规律。
有时,学生产生错别字是由于不懂汉字的构字规律,或不理解字义造成的。
在教学中,可以将有关构字规律告诉给他们,错别字就会大大减少。
此外还可以发动学生自己去找规律,总结经验。
(二)优化识字教学,纠正错别字
1、利用课件演示汉字的书写过程,帮助学生记忆难点。
课件演示时,其鲜活的画面、迷人的音响效果深深地吸引着学生。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纠正错别字。
2、运用生动活泼的记忆方法突破字形教学关。
学生常见的错别字中有许多都是由于他们记不清字形而造成。
过去不少老师试图通过一味地反复抄写的方法,帮助学生记住字形。
这样的方法不可取,应该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不少老师摸索出了许多生动活泼的记忆方法,帮助学生记住字形,编识字儿歌就是其中的一种。
猜谜语也是一种方法,它与编识字儿歌有相似之处,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猜谜的方式来记住那些容易写错的字。
只要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就能想出很多这样生动活泼的记忆法。
3、指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用字。
许多错别字,教师虽然纠正多次,但学生仍然写错,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实际运用的少。
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识字用字。
(三)依据学生心理,纠正错别字
1、先入为主,积极预防。
学生在大脑中形成的第一次印象是很深的。
如果学生从一开始记忆的就是错误的信息,再改正就很难了。
纠正学生的一个错误知识,要比向他传授一个正确的知识难的多。
所以,在识字教学中一定要有预见性。
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有经验的教师对容易错的字总会进行预防性的教学。
在写字的时候就会格外注意,从
而大大降低错误率。
2、培养学生改错的意识。
学生在作业中写错了字,自己是意识不到的,因为错字在他的脑海中是作为正确的字来记忆的。
所以培养他们改错的意识尤为重要。
有经验的老师在学生作业中发现错别字时,不是帮学生划出,而是在出现错字的字行末尾打上记号,提示这里出现了错别字,要求学生自己找出并加以订正。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促使学生参与了改错别字的全过程,培养了他们自己改错的意识。
时间一长,学生具备了发现错别字的能力,在检查作业时能够自己找出作业中的错别字,从而为不写或少写错别字打下了基础。
3、正误对比,纠正错别字。
通过正误对比,可以使学生对错误理解的更深刻,也可使学生巩固正确的认识。
前面提到,小学生精细的辨别能力不高,所以在指导学生进行正误对比时要讲究方法。
把一组正误字放在一起后,可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寻找错字和正确的字的差异,即错误之所在,这样会调动他们纠正错别字的主动性。
另外,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分析,运用彩色笔标出容易错误的地方,这样能够给学生以更加醒目的提示,让他们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4、激发兴趣,主动纠错。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许多学生作业中的错别字之所以很难纠正,主要是他们对此毫无兴趣。
如何激发他们的兴趣,主要是要让他们主动参与。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得好:“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
”改错法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改错法是将学生的错别字故意写在词语或句子里,让学生自己去辨别。
为了更加能调动学生的兴趣,还让学生做小医生,把词句中的病人(错别字)找出来,找出病因(分析错别字错误所在),并能把病人的病治好(订正错别字),这样的方法生动有趣,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完成了纠正错别字的任务。
改错法能让学生整体上接近正确字形的错误形式,帮助学生联想正确的字形;同时它在句中出现,容易知其音义,所以容易改正。
(四)开展实践活动,纠正错别字
1、开展收集错别字,制作卡片活动。
师生共同收集错别字,进行针对性的纠正。
学生的错别字情况有共性,也有个性。
所以,纠正错
别字要有针对性。
我们在批改作业时,不妨做一个有心人,即随时把学生的错别字收集起来,制成卡片,把错别字记在卡片上,同时记下错别字的出处和学生的名字。
分析卡片,找出原因,定期帮助学生纠正。
普遍性的错别字,就集体纠正;个别学生的错别字则让学生自己上黑板纠正,然后讲清原因,引起大家的注意。
另外,还应发动学生共同参与,让他们也一起来收集错别字,也制作一些卡片。
还可帮助学生设计一些表格,让他们更好地纠正错别字。
这样,师生共同收集错别字,共同纠正错别字,不但能够使学生的错别字大量减少,而且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是一举两得.2、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纠正错别字。
现在社会用字的不规范,也是小学生常见错别字形成的一个原因。
所以,可在课外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商店、街道、社区调查用字情况。
重点调查标语、招牌用字。
如发现有错别字的情况,及时记录下来,并注明何时何处发现。
然后将收集到的错别字加以汇总,分类列表。
并让学生“送医上门”请那些用错字的单位和个人及时纠正。
另外电视广告中用字的不规范,也可让学生收集起来,并让他们向播出广告的电视台里的叔叔、阿姨写封信,提醒他们注意。
上述活动,趣味强,既让学生抵制了社会不规范用字的负面影响,也对净化语言环境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九.研究中的困惑:(一)个别学生经常性写错别字,纠正的力度虽然很大,但是效果不是很好,总是错了改,改了还是错,似乎形成了定势。
对于这样的错别字“顽固分子”,我们感到很茫然。
(二)如何在课堂上进行有效写字教学,特别是在低年级阶段,在不占用其他教学时间的前提下,提高写字教学效率,特别是培养学生养成自我学习、主动学习的意识,仍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十.结束语:
鉴于时间、水平有限,课题研究的系统性、深度还很不足。
课题虽然即将结题,但我更多地认识到,一个课题的结题,并不代表结束,而是新的起点和开始,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认真探索,不断进步。
第二篇:小学生中低年级错别字情况调查及对策分析
小学生中低年级错别字情况调查及对策分析
选题原因
(一)重要性
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是培养小学生智能的重要途径。
识字能帮助小学生更好的认识客观事物。
然而,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汉字书写出错是中低年级识字教学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错误一旦产生,影响往往短时期内难以消除,甚至会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
因此,我认为降低低年级学生错别字的发生率是当务之急,且具有现实意义。
(二)个人兴趣
因本人的教育见习与兼职经历,在这些活动中经常接触一线的教师和学生,对于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状态有了一定的了解,并目睹了许多小学生在写生字和写作文时出现错别字的实例和事实,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还使学生交流与表达的实践能力受阻,我本人对此现象深有感触,所以对这个问题给予了特别的关注。
一、研究框架
(一)小学中低年级学生的错别字现状
1.生字的笔顺不正确
2.形近字分辨不清
3.生字的多笔少画
4.生字的同音混淆
5.对生字字义不理解
6.随意改变生字的偏旁
(二)小学中低年级学生错别字的原因分析
1.学生对生字感知的粗略性
2.学生对生字含义理解的含糊性
3.学生的课后巩固缺失
4.教师教生字时不注意引导区分
4.外界因素的干扰
(三)针对小学中低年级学生错别字状况的解决策略
1.加强对学生书写的训练
2.增强学生对生字的理解
3.促进学生对生字的运用
4.巩固学生对生字的掌握
二、进度计划
第一阶段:选题阶段(2013年6初),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初步确立论文选题。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13年6月-8月)。
1.与指导老师商讨论文题目。
2.根据论文题目进一步查找相关资料。
3.初步完成开题报告及论文提纲,叫指导老师批阅。
第三阶段: 针对审查小组的意见继续查阅资料,完善论文提纲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0月)。
第四阶段:依据论文提纲、汇总整理资料,完成论文初稿,交指导老师批阅。
2013年11月-2013年12月)。
第五阶段:完成论文修改稿,交指导老师批阅(2014年1月-2月):反复修改论文,完成论文终稿。
第六阶段:完成论文,定稿打印(2014年3月)
第三篇:小学中高年级计算错误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总结
《小学中高年级计算错误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课题总结
王宏丽
李国富
通过这一阶段的研究,让我们课题组的全体教师清楚的意识到不能简单地把学生出现的计算错误归咎于学生“粗心”、“马虎”等。
其实学生在计算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团结合作,积极努力下,通过扎实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尝试了一些做法,积累了一些经验。
现将我校计算教学课题研究实验以来的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成立课题组,有序开展研究工作
接到课题立项通知后,学校教导处非常重视,精心数学骨干教师、
数学教研组组长,成立课题组。
课题组成员针对规划课题作了明确的分工,共同制定研究方案,理清研究思路,使全体成员统一思想,进一步明确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研究基本内容、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研究基本目标以及研究方法和手段。
开展该项课题研究不仅能够促进小学计算教学的改革,更有利于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以及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同时在课题研究中实现教师专业的自我成长,形成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教科研精神。
二、注重研究过程,力求研究实效
为保障课题研究活动的深入开展,力求研究实效,课题组成员潜心研究计算教学,采取计算教学展示课、经验交流、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相互取长补短,并就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惑、问题进行研讨,大家积极建言献策,从而及时纠正研究中出现的偏颇,大大提高了研究的效率。
根据课题研究实验方案,课题组开展了对学生计算错误典型实例、原因分析与改进办法的问卷调查活动,收集课题研究的第一手材料。
(一)计算错误类型与原因分析
针对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错误类型、原因加以分析研究,才能矫正学生计算中出现的错误,但由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有所不同,计算错误也是不同的。
根据收集到的调查材料显示,学生计算错误大致可以归纳为知识性错误和非知识性错误两大类。
知识性错误是指学生对于计算法则、算理、概念、运算顺序的不理解,或者没有很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导致的错误。
非知识性错误是指学生由于不良的学习习惯所导致的错误。
例如:抄错或看错数或符号、抄错题目、横式写对,竖式写错等。
1、知识性错误(1)口算错误
口算错误是指在运算的过程中出现基本计算上的失误,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①计算失误。
例如: 9+45=55
110-60=40 ②口诀混乱。
例如:3×6=16 6×9=45(2)方法错误
方法错误是指在计算过程中因方法不对而产生的计算错误。
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