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业发展现状及未来民航经济发展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航业发展现状及未来民航经济发展趋势
作者:阎燕
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21年第20期
摘要:民航经济的发展受到国家经济大环境影响,和人们的生活、工作、出行选择方式密切相关。
民航旅客结构和消费习惯,市场竞争格局都产生变化。
立足当下环境对民航业冲击所带来的启发,探索未来民航经济发展趋势,是当前民航业创新求变、适应市场的关键。
文章在分析当下环境下民航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未来民航经济发展趋势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环境冲击;民航业现状;民航经济
2020年大环境给全球民用航空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且这种影响并不是短期的,对民航业发展的影响体现在旅客结构与消费习惯、民航业运量与市场竞争模式发展等多方面,并且会出现中长期影响,甚至改变整个民航业市场格局。
结合当前环境下民航业发展现状,探索未来民航经济发展趋势,才能获得实现我国民航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一、民用航空概述
(一)民用航空概念
民用航空是区别于国家国防、海关、警察等国家级航空活动的一种非军事航空活动,主要包括公共航空运输和通用航空运输两方面。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出行观念的变化,当前在远距离运输和通行中,航空运输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首选,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生活中民用航空除了包括民用客机乘坐,还包含一些物资运输、地面后勤等诸多行业的发展。
基于民用航空在管理、民航服务、飞机维护等多方面涉及到的要求,需要与时俱进更新调整,在当前环境下,民航业发展的思考不仅要从民用航空本身出发,还需积极考虑相关行业、相关部门和产业所受到的影响。
(二)经济发展对民航业发展的影响
民航业发展由国家相关部门和民航企业两方面共同管理,我国民航企业有公私合营和私营两种模式。
且民航业的发展受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很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民航业服务范围和覆盖地区呈现扩大趋势,在旅客运输和货物运输方面的运输量和运输效率都呈上升趋势。
随着旅游经济和国内外商业合作的发展,近年来我国航空旅游和民航产业链也呈现提升和扩大趋势,民航经济发展环境和态势都较为良好。
二、当前环境下民航业发展现状
受当前大环境影响,航空业受到了沉重的打击,民航业由于此次影响,在短期、中期的运量和经济效益都将受到较大影响。
通过对当前环境下民航业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出当前民航业发展中主要问题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客源结构改变
首先,当前环境下民航客源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
以往民航旅客结构中,公费商务出行、旅行团出行等旅客较多。
但由于此次疫情影响,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很多企业都采取视频会议、远程办公等非接触性创新办公模式,这就导致公务商务出行旅客数量减少,即使是原来高频商务出行人员的出行频率也有所降低。
而且旅游行业业务受到冲击,旅行团数量锐减,进行远距离旅行的消费者数量也明显下降,自费、近途旅行成为首选。
而且出于对安全问题的考虑,很多人员和企业无论在商务洽谈、旅游消费、培训交流等方面都会考虑尽量避免出行带来的风险,民航所接受的客源结构改变明显,客流下降较为严重。
不但在民用航空旅客人员运输上呈现下降趋势,而且由于部分地区的封闭,导致物资运输和民航物流运输也受到影响,有很多物资和商业互动合作呈现停滞状态,这就对民航运输方面的经济收入造成一定的影响,对民航业营业情况产生较大的冲击。
在当前环境安全风险下,民航业当前客源结构发生较明显变化,并且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
民航经济发展规划中需深度思考这一问题。
(二)旅客消费习惯改变
民航业发展的潜在影响受到社会经济环境和消费者消费习惯的影响。
由于当前环境影响,消费者对安全健康出行的要求有所提高,因为人们经济状况的影响,在经济下行的环境下,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会发生改变,倾向于更节约、灵活、性价比高的消费方式。
很多旅客由于经济方面的考虑,会选择更经济实惠的高铁等出行方式。
而且在国内外旅游市场变化中,长途旅行明显减少,人们对省内游、周边游这种简约放松方式的青睐导致对民航飞机需求量骤减。
而旅游行业这种民航关联行业的旅客消费习惯的改变,并不是单独现象,物流行业、外贸行业等相关行业的萧条,都是当前民航经济发展迟缓和减弱、旅客消费受到影响的潜在因素。
旅客消费习惯的改变将影响民航业发展,民航业需要在产品性价比、优惠形式、客户粘性激发等方面做出运营策划等方向的调整,才能适应疫情环境下民航业全新的发展环境。
(三)民航业市场竞争结构改变
市场竞争结构改变,是当前影响民航业发展的另一因素。
受当下环境影响,民航业遭受冲击并不仅是国内航空部分,更多国际航空中转业务也受到影响。
在迪拜、新加坡等国际枢纽型航空中转受影响阶段,中国民航业将迎来竞争格局的变化。
凭借中国民航运输能力的强大,中国民航业面临的不仅是国内航线和国内各家航空公司的内部竞争,在国际航空运输中转方面的优势已经开始显现。
三、未来民航经济发展趋势展望
结合目前民航业发展的具体情况,为更好地推动民航经济发展,吸取目前阶段的民航业发展经验,未来民航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推动中国民航经济竞争力提高,激发中国民航经济潜力。
(一)多元化、跨行业合作模式发展
市场经济环境下,竞争才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
竞争作为促进社会经济不断向上的激励因素,存在于各个行业及国家发展层面。
民航业作为中国运输服务行业的中流砥柱,对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
未来民航业的发展,关键是提高自己在国内外的行业竞争力,提高在個性化服务、行业深度融合方面的能力。
为提高民航企业服务覆盖面,扩大民航经济发展范围,结合新时期民航旅客结构逐渐转变的现状,未来民航经济应建立多元化跨行业合作模式,积极进行跨界融合和深度合作,提高民航业在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中的作用和影响力。
例如,民航企业可以与教育培训、医疗行业等进行深度合作,开设更多跨行业合作商务航线优惠产品,推动航空经济和社会多方面经济的同步发展。
(二)健康、安全、环保,优化服务
吸取以往民航业发展中安全方面的教训,打造更安全、健康、环保的民航服务。
对客运安全健康情况进行更专业的控制,简化民航服务程序,提高配餐安全和质量,开启个性化民航服务模式,打造更绿色环保的民航出行过程,从技术层面提高民航服务和民航经济中的健康、安全、环保因素,用管理与服务提高民航经济创新能力。
另外,民航还可以考虑推出更多个性化服务,从“私人定制”、“企业定制”等角度,提高民航飞行服务的优化和升级。
比如,针对外贸行业飞行里程长,定期飞行服务需求多的企业,可以开设更个性化的定制服务,从飞行餐饮标准、飞行中的健康安全服務、会员制度的设计、退换机票和改签服务等方面优化这些个性化服务需求者和企业的服务体验,保证在目前环境和今后时代的民航业发展中,更人性化和个性化的服务,能够获得客户更多的好评,提高民航业的服务口碑,同时也打造在交通运输方面更具竞争力的行业局面。
(三)创新民航业运营模式
结合当下国际航空行业发展环境,扎根我国国内民航业市场需求和消费者消费观念变化,未来民航经济发展应该做到:首先,可以打造更多符合消费者市场需求的高性价比产品和优惠活动,比如预售产品、优惠套票、民航代金券等,用创新性优惠活动和具有吸引力的产品提高消费粘性,促进民航出行消费。
其次,中国民航企业要借助国家力量积极拓展国际航空中转枢纽市场,加入国际航空物流运输,改变原来的民航经济发展格局,用更国际化的市场发展眼光构建中国民航在国际航空行业中的新路径,重新梳理战略格局,用管理和技术的精进转变民航运营模式,更契合国际航空运输发展的需求。
另外,由于我国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民航业在未来发展中势必要走向国内区域均衡发展的方向。
民航业的发展要基于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在行业发展布局、行业拓展等方面注意开发市场,做到区域之间的均衡,推出更
多灵活航线,覆盖中国经济逐渐发展的地区,最终促进民航服务覆盖面达到全国均衡。
而且,当前民航中低端航空运输服务产品和高端产品的竞争差异还并不明显,在未来民航业需要从高中低端不同运输服务产品良性竞争、协同并存、共同促进的角度,进行产品的开发和设计,满足更广泛人群在民航业服务和产品方面的差异化需求,才能为我国民航产业提供新的活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下环境对民航业客运量、消费者习惯、市场环境和格局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在民航经济发展中,紧跟市场环境和消费者需求,构建多元化跨行业合作,用更健康、安全、优质环保的服务,积极开拓国际航空市场,转变民航运营模式,才能获得民航经济的长久稳定进步发展。
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民航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市场化改革循序渐进,促使我国民航业在航空运输、通用航空、机队规模、航线布局、法规建设,以及运输保障等方面都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从2005年开始,我国航空运输总周转量排名世界第二位,并连续三年保持这一位置,成为当今世界名副其实的航空运输大国,并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世界民航事业发展的进程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1]符治浩.高铁竞争背景下的民航管理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海口:海南大学,2018.
[2]邹建军.2018年的中国民航-在供需矛盾日益尖锐的环境下寻求质量变革[J].国际航空,2018(12):16-22.
[3]陈珂馨.新常态下旅游业与民航业的融合发展[J].现代营销(经营版), 2019(10):35.
[4]李明俊.我国绿色机场发展现状与发展方向研究[J].民航管理,2019(08):34-36.
(作者单位:济南国际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