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分子和原子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第2课时(课件)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2024)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第2课时(课件)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2024)](https://img.taocdn.com/s3/m/161a6913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9f.png)
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物质
归纳总结
结合 分裂
聚集 聚集
微粒间隔不 同,物质的 状态不同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___水__、__氧__气__、__二__氧__化__碳__等_________________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___金__属__、__稀__有__气__体__、__部__分__固__态__非__金__属__等_____
3.下列有关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的研究结论的叙述中,不正确 的是
A.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会破裂,原子也会破裂 C.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D.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使人类对化学的认识由表象转化为内部 本质
【答案】B
4.下列微观结构示意图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变化前
变化中
变化后
思考:分子和原子 相比,谁大谁小呢?
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但分子一定比构成它的原子大
氢原子
氢分子
氯原子
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粒子
分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 概念 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物质
分子和原子的关系
分子由原子构成
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物质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1个氧分子是由 1个氢分子是由 2个氧原子构成的 2个氢原子构成的
氧分子 O2
由同种原子构的分子
氢分子 H2
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物质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1个氨分子是由1个氮原 子和2个氢原子构成的
《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
![《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49637b7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8d.png)
课题1 分子和原子一、教材分析分子和原子是学生初次接触到的微观粒子,本节课是学生从宏观的物质世界跨进微观的物质世界的第一课,也是今后学习化学不可或缺的理论基础。
通过本课教学,学生首先将认识物质的可分性——分子、原子的存在,然后通过认识分子、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不同变化来形成分子、原子的概念,这对于学生认识宏观物质的微观组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开始认识微观世界,是化学学习由形象到抽象、从宏观转向微观的开始。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了解微观世界,形成微观想象能力至关重要,是继续探索物质结构奥秘,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切化学反应实质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基础和生活经验,在小学科学、初中生物、物理课中都接触到分子和原子。
学生能够在宏观角度理解物质的变化及性质,但缺乏对物质的微观认识,对分子、原子究竟是什么样的粒子,缺乏准确的内部表象,头脑中未形成分子、原子的化学概念。
三、课时安排本课程共分为二课时:课时1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微粒(分子)的基本性质课时2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可分为原子课时1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微粒(分子)的基本性质一、教学目标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2.知道微粒(分子)的基本性质;3.能用微粒的性质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微粒(分子)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解释生活现象。
三、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放一块喷过香水的手绢在讲台上。
读古诗,品自然:墙角数枝梅,临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咏梅》【提出问题】1.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的原因是什么?2.人为什么能闻到花香?3.湿衣服为什么能晾干?【新课引入】科学家研究发现,世界上的所有物质都是由人们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并把这些微粒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分子、原子等。
【播放视频】带你走进头发的原子世界。
【演示实验】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观察发生的现象。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分子和原子(通用9篇)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分子和原子(通用9篇)](https://img.taocdn.com/s3/m/c025063f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25.png)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分子和原子(通用9篇)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分子和原子 1【目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认识分子、原子的概念和特性。
2、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日常生活现象与课本理论相结合的方式,用课本理论来解释日常现象。
(2)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所得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和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教育。
重点:1、分子和原子概念的形成。
2、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难点:1、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并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
2、如何理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
3、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方法:实验探究手段:多媒体教学实验准备:烧杯、量筒、水、品红、浓氨水、酒精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请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思考以下问题:(1)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在常温下会减少,如果受热减少得更快,为什么?(2)为什么走到花园或酒店的附近,往往会闻到花或酒的香气?(3)湿衣服为什么经太阳晒后会变干?(4)糖块放在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甜味,这是什么原因?(5)中国古代认为事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行构成?你是认为怎样认为的?2、讲授新课:[实验3-2] 品红溶于水现象:品红逐渐向水中扩散。
但时间较长后才扩散均匀。
提问:为什么品红能在水中扩散?明确:学者经过反复的实验和探究,提出了物质都是由不连续的微小粒子组成的设想。
这些微小的粒子是什么呢?科学事实证明:这些微小的粒子就是我们本课题将要学的分子和原子。
一、分子和原子的存在和基本性质(板书)板书:1、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2、分子的特性提问:我们能用肉眼或普通的显微镜看到分子吗?那怎样才能看到分子呢?讲解:用肉眼或普通的显微镜都不能观察到分子,必须用比较先进的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可见分子是一种非常小的粒子,如果拿水分子与乒乓球相比,就好像拿乒乓球与地球相比。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课题1 分子和原子](https://img.taocdn.com/s3/m/6003e706bb68a98270fefa09.png)
化学变化的实质:
分子
分裂 组合 新分子 原子
三、原子的概念
1、概念: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 2、特征:
3、原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 由原子直接 构成物质 金属:Fe、Cu、Ag 稀有气体:He、Ne、Ar 非金属固体:C、S、P、Si
四、分子和原子区别和联系
根本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种类不改变。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二、分子的概念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提问: (1)分子能否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2)分子是否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唯 一粒子?
水
通电
氢气+氧气
H 2 ↑ + O2 ↑
H2 O
通电
氧化汞 HgO
汞+ 氧气 Hg + O2 ↑
1、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 实验:
酚酞试液,观察烧杯中的现象。 2、取少量上述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 浓氨水,观察试管中的现象。 3、如下图所示,观察烧杯A、B中的现象。
3、分子间有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分析:
液态水 加热 气态水 冷却 液态水 S + O2 点燃 SO2 P + O2 点燃 P2O5
苯分子
一、分子的特征 1、分子的体积小,质量小
一滴水里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如果 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 100个,日夜不停的数,需要数3万多年才能数 完。如果拿水分子的大小跟乒乓球相比,就好 像拿乒乓球跟地球相比一样。1个水分子的质 量约是3×10-26kg。
一、分子的特征 1、分子的体积小,质量小 2、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精选3篇)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5f3e41b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58.png)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精选3篇)《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篇1分子和原子这部分内容是九班级化学课标试验教科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探究点.本课题在教科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学中,我按如下特点进行设计.1、体现课改理念,把培育同学的科学探究力量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探究氨分子集中试验时,留给同学宽阔的思维空间,让同学大胆猜想。
设计试验方案并进行试验。
让同学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培育同学自主、合作、探究的科学品质。
2、创设问题情景,设计试验奇妙,预备充分的资料。
在介绍分子的性质时,给出了鲜活、真实的情景资料。
达到了质疑激趣的目的,增补了直观、明显的试验。
3、设计比较紧凑,环环相扣的教学过程,从而培育同学思维的规律性和严密性。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篇2课题1 分子和原子教学反思1、第一课时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首先利用走在花园能闻到花香、湿衣服能晾干、常温下敞口容器中的水会越来越少等生活实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从这些发生在同学身边的事例着手,利用同学的奇怪心,水到渠成地引入了新学问,并激发了同学的学习爱好。
其次,引导同学依据现象大胆猜想,并亲自动手进行试验探究分子的性质。
以苯分子的图示和水分子的质量及一滴水中的分子数目让同学直观的感到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以品红的集中为演示试验和氨分子集中试验为例,指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用"1+1'是否等于2、注射器抽压试验比较验证,形象说明分子间有间膈,并且分子间的间隔可以转变。
在整个过程中,都以探究教学为主线,不断进展同学的思维,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变抽象为现实,化难为易。
既加深了同学对学问的理解,培育了同学的抽象思维力量、想象力和分析、推理力量,又使同学体验到了探究活动的过程、方法和胜利后的喜悦,从而使同学产生亲近化学、喜爱化学,渴望进一步了解化学的情感,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念。
2、其次课时教学反思鉴于分子和原子这个课题是关于微观粒子的纯理论学问,同学缺乏抽象思维理解的力量,假如按正常的理论性的讲解,会让同学产生枯燥的感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章课题1--分子和原子(共48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章课题1--分子和原子(共4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1579b441eb91a37f1115c38.png)
以下生活、学习经验,不能说明分子之
D 间有空隙的是( )
A 打气筒能将气体压缩
B 酒精和水混合,总体积变小
C 物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D 海绵能吸水
• 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征不一
致的选项是( B )
选项
操作或现象
分子的特性
A 给篮球充气
分子间有间隔
B 100mL酒精和100mL水 分子是有质量的 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
3、原子的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4、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 可分,原子不可分
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D )
A 体积大小不同
B 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
C 质量不同
D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下列关于原子、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B)D
A 分子可以构成物质,而原子只能构成分子
1、分子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构成。
2、有些分子由一种原子构成,有些分子由 不同种原子构成。
思考:如何判断哪些分子由一种原子构成, 哪些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思考:如何判断哪些分子由一种原子构成, 哪些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水分子 H2O
看分子结构
氢分子模型 氧分子
H2
O2
氨分子 NH3
看分子的 符号
二、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
1、分子的概念: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
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思考:液态氧气和气态氧气 的化学性质相同吗?
二、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
1、分子的概念: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
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注意:同种分子,化学性质 相同!
思考:下列变化过程中,分子有没发生变
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6294d95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3a.png)
课题1 分子和原子一、教材分析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一些常见物质,认识了它们所发生的不少奇妙变化,很多学生对化学产生了好奇心,可能会提出“物质之间为什么会发生变化?”“物质到底由什么构成的?”等疑问。
这些问题正是本课的切入点,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本课题从学生熟悉的典型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这些能够证明微观粒子运动的常见现象,将探究活动聚焦于“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这一核心问题。
另外,从化学角度认识分子和原子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关注分子、原子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的不同情况。
二、学情分析年龄特点决定了初中生主要通过形象思维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然后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
分子是初中学生初次接触到的微观粒子,在此之前学生只有一些微观现象的感性认识,没有理性的认识。
在学生眼里,微观世界仿佛只是缩小了的宏观世界,难以理解微观粒子的一些特殊性质。
如何让学生理解微粒的概念,掌握微粒的知识,树立微粒的观点,是摆在教师面前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不过由于在小学自然和初中物理已经学习了物质的三态变化、物质热胀冷缩等相关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学习新知识做好了铺垫。
三、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以分子为例,能用微观粒子运动的观点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4.学习一些类比、模型等科学方法,培养抽象、想象、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1.微观粒子的基本特征。
2.从微观现象认识物质变化的本质,形成分子、原子的概念。
难点: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过程【引入】宏伟壮丽的大自然和丰富多彩的人类社会共同构成了我们的物质世界。
从远古时期人们就开始探索“物质是什么?物质由什么构成?物质为什么会发生变化?”你对以上问题有过思考吗?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那么什么是分子、原子呢?科学家们是怎么发现它们的呢?本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分子和原子。
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2课时-分子可分为原子
![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2课时-分子可分为原子](https://img.taocdn.com/s3/m/24b6b1a4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fa.png)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第2课时 分子可分为原子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导入新课
观察与思考
欧洲科学家研制出世界上体积最小的四轮纳米汽车。纳米车 拥有能够转动的轮子, 它们的体积如此之小, 即使有两万辆 纳米车并列行驶在一根头发上也不会发生交通拥堵。
3.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中, 错误的是( D )
A.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B.原子在不停地运动着 C.原子可以构成物质 D.原子很小, 不可再分
氧化汞
加热 氧气
汞
氧化汞分子
氧分子
汞原子
讲授新课
交流与讨论
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来说, 当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 不变 (填“改变”或“不变”), 当发生化学变化时分
子本身 改变 (填“改变”或“不变”)。
讲授新课
归纳与小结 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基本性质 定义
分子
原子
体积小、质量小、不停地运动、微粒之间有间隔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 最小粒子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本质区别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而原子不能再分
联系
分子可以分裂为原子, 原子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分子
课堂小结
一、分子: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二、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三、分子与原子的区别、联系
随堂训练
1.下列有关原子或分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B )
导入新课
认知与了解
学习目标
1.了解物质的构成, 知道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2.学会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纯净物和混合物、物理变化
和化学变化 3.明确分子和原子的区别、联系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一《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一《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6fccfb56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dc.png)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利用魔术“消失的水”引发学生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提问:“水为什么会消失?消失后变成了什么?”引导学生思考。
2.教学内容关联
-通过魔术现象,引出分子与原子的概念,使学生对微观世界产生兴趣。
-强调化学研究的微观领域,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讲授新知
-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分子与原子的性质、表示方法等展开讨论。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探讨。
2.教学内容关联
-通过小组讨论,使学生加深对分子与原子概念的理解,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质疑精神。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实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分子与原子的性质。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鼓励学生主动查阅资料,自主学习分子与原子的相关知识。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分子与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3.分层次教学,关注个体差异。
-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关注其学习进度,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
4.合作学习,促进交流。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分子与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奥秘。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水的沸腾、铁的生锈等,引出分子与原子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人教版五四制化学八年级全册《课题1 分子和原子》教案3
![人教版五四制化学八年级全册《课题1 分子和原子》教案3](https://img.taocdn.com/s3/m/723161bc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7e.png)
人教版五四制化学八年级全册《课题1 分子和原子》教案3一. 教材分析《五四制化学八年级全册》第一课题“分子和原子”是整个化学学习的基础,它涉及到了化学最基本的单位——分子和原子。
这一课题不仅要求学生了解分子和原子的定义,还要让学生掌握它们的基本性质和相互关系,为学生以后学习化学反应、化学键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但对于分子和原子的概念还是相对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生动的实例和图片,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分子和原子的直观认识,并通过大量的实验和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分子和原子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分子和原子的定义,知道它们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2.让学生掌握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性质,如它们都很小,都在不断运动,都能直接构成物质等。
3.让学生了解分子和原子之间的相互关系,知道物质由分子或原子组成。
4.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四. 教学重难点1.分子和原子的定义及其基本性质。
2.分子和原子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验法,通过观察和操作实验,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和相互关系。
2.采用实例法,通过生动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分子和原子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分子和原子模型、显微镜、实验药品等。
2.教学课件:分子和原子的动画、图片、实例等。
3.练习题:分子和原子的相关习题。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分子和原子的动画,让学生对分子和原子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吗?”,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分子和原子的定义,以及它们的基本性质,如都很小、都在不断运动、都能直接构成物质等。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如水分子、氧分子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课题1 分子和原子(解析版)
![课题1 分子和原子(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1ce8c2f6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df.png)
课题1 分子和原子一、选择题1.(2023·辽宁锦州·统考中考真题)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热胀冷缩——分子间有间隔B.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C.冰雪融化——分子体积变大D.酒精挥发——分子本身改变【答案】A【解析】A、分子之间有间隔,热胀是由于在受热的条件下分子之间间隔变大了,导致体积膨胀,而冷缩是在温度下降的条件下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了,导致体积缩小,故A解释正确;B、一切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水结成冰后分子还在运动,故B解释错误;C、冰雪融化,固态变成液体,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而水分子本身的体积不变,故C解释错误;D、酒精挥发,是因为酒精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故D解释错误;故选A。
2.(2023·辽宁营口·统考中考真题)“航天点亮梦想”。
航天工业曾用液氢作火箭燃料,氢气液化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A.分子种类B.原子种类C.原子大小D.分子间隔【答案】D【解析】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氢气液化是氢气由液态变为气态,属于物理变化,在变化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但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D。
3.(2023·湖南益阳·统考中考真题)小明的湿衣服在阳光下晒干了。
下列用分子的观点解释这一变化错误的是()A.水分子的质量变小了B.水分子的间隔变大了C.水分子在不断运动D.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快【答案】A【解析】A、湿衣服在阳光下晒干了,水分子质量不变,分子的观点解释错误;B、水变成水蒸气这一过程,分子之间间隔变大了,分子的观点解释正确;C、湿衣服在阳光下晒干了,水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的观点解释正确;D、湿衣服在阳光下晒干了,水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快,分子的观点解释正确;答案:A。
4.(2023·湖南郴州·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叙述能体现分子之间有间隔的是()A.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B.墙内开花墙外香C.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D.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答案】A【解析】A、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正确;B、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运动到人的鼻子使人闻到气味。
《分子和原子》教案5篇
![《分子和原子》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6f90b19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39.png)
《分子和原子》教案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场文书、书信函件、教学范文、演讲致辞、心得体会、学生作文、合同范本、规章制度、工作报告、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rrespondence, teaching samples, speeches, insights, student essays, contract templat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work repor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分子和原子》教案5篇《分子和原子》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课题1 分子和原子](https://img.taocdn.com/s3/m/cedd4ccb8bd63186bcebbc22.png)
1、糖放入水中为什么不见了?
2、衣柜中樟脑片为什么不见了?
用分子观点解释:
1.为什么在客厅能闻到厨房的饭香?
2.为什么蔗糖放到水中之后“不见了”?
3.为什么湿衣服在太阳下比在阴凉里干得快?
4.为什么水变成水蒸气之后体积变大?
5.为什么香水、汽油等需要密封保存?
2 .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 的是( A ) A .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变 B . “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 .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 说明分 子间有间隔 D .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容易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 玻 空 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气 3 .如右图所示,当抽去玻璃片后,会观察到 璃 片 红棕色气体逐渐扩散到上瓶,同时下瓶颜色 逐渐 变浅 ,最后,上下两瓶颜色 基本一致 。 此现象说明 分子不断运动 。当两瓶气体混匀 后,分子 继续 (填“继续”或“停 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 止”)运动。
在受热情况下,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 快,因此水受热后蒸发会加快,湿衣服在阳光下 容易晾干。
趣味小实验
1+1=2?
酒精跟水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它们的 体积之和,这是由于构成酒精和水的分子之间都 有空隙,当这两种分子混合时,相互作用的过程 中,有的分子挤占了空隙。
结论:分子间有间隔
酒精与水混合
在静止的水中品红为什么会扩散呢? 品红分子在水中不断运动。
向盛有冷水和热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品红溶 液。观察现象思考说明分子具有什么性质?
在热水中品红扩散
快,为什么? 温度高分子运动快, 溶液变红快。 冷水 热水 特征二: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温度升高, 分子运动加快
课题一 分子和原子
![课题一 分子和原子](https://img.taocdn.com/s3/m/a41a34711ed9ad51f01df241.png)
我们知道分子可以构成物质,而物质又在不断地发 生着变化,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那分子在这里 有没有发生变化呢?
水蒸发或者水蒸汽液化
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
1.从图3-6发生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是什么?
反应物是氧化汞,生成物是汞和氧气。
2. 对比汞和氧气粒子模型有何不同?你知道他 们分别表示什么粒子吗? 汞由汞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30
3.从微观角度又如何描述这个化学反应? 氧化汞分子会分解成氧原子和汞原子,2个 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许多汞原子聚集 成金属汞。书P50第4段 4. 不同类别物质是由什么粒子构成?
非金属物质一般由分子构成,金属物质一般由 原子构成。 31
6. 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变化的情况? 课本P50最后自然段第一句话:“在化学变化 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 的分子。” P50最后一句话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可以发生变化, 而原子的种类不会发生变化”。“原子是化学 32 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第一课时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为什么
当人漫步在 花园里,能
够闻到花的
香味呢?
同学们为什么闻得到这些气味,而看不见这些气味呢?
后来科学家研究发现,世界上的 所有物质都是由人们肉眼看不见 的微粒构成,并把这些微粒取了 好听的名字:分子、原子等。
小结: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 --分子或原子等构成的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第二课时
【问题】阅读图3-5几种分子模型。 1.分子模型中不同颜色小球蕴含什么信息? 2.氧分子、氢分子模型与二氧化碳分子、氨分 子有何明显不同?有何含义?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共34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共3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53f583926fff705cd170a00.png)
品红慢慢扩散到水中,最后变红 品红很快扩散到水中,迅速变红
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的快(品红在受热的情况下,分子能量增大, 运动速率加快) 思考:在这些变化过程中你看到分子的运动了吗?
一、分子的特点: (1)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例如:一个水分子的质量大约是
的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构成的, 无固定的组成。二者的本质区别:是否由同种物 质组成或同种分子构成.
如:氧气是由氧气分子构成的;空气是由氧气,氮气, 二氧化碳等多种分子构成的。
几种说法:
组成(宏观):物质由元素组成。 构成(微观):物质是由分子、原
子或离子构成的。
1.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C )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 和氧分子
B.在水电解的反应中,氢原子和氧原子都没有发 生变化
C.水的蒸发和水的电解都生成气体,它们都是化 学变化
D.物质在变化中所表现出的性质,就是物质的化 学性质
7.在电解水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水分子 , 保持不变的粒子是 氢原子 和 氧原子,生成的新粒子 是 氢分子和 氧分子,该实验证明,在化学反应中 分子 可再分,而 原子 不能再分。
3×10-26 kg
例如: 一滴水里大约有1.67×1021 个水分子
观察与思考1:
1.向盛有20mL蒸馏水的烧杯A中加入5-6 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溶液为无色 酚酞遇空气和水不变色
2.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 慢漫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 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实验3-1】 品红在水中扩散
现象:品红由中心向四周无规则扩散,最终烧杯中溶液成红色。
结论:分子在无规则运动。
二、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1、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变化,没有变成其他物质的分子,它们的化学性质各自保持不变。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物质)。
它们不再保持原来的性质。
即: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物质)的过程。